CN104463894B -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3894B
CN104463894B CN201410822813.9A CN201410822813A CN104463894B CN 104463894 B CN104463894 B CN 104463894B CN 201410822813 A CN201410822813 A CN 201410822813A CN 104463894 B CN104463894 B CN 104463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point cloud
point
dimensional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228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3894A (zh
Inventor
李彩林
郭宝云
陈文贺
孙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8228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3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3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3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3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3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30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 G06T7/32Determination of transform parameters for the alignment of images, i.e. image registration using correlation-based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已知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初值进行自动全局优化的整体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建立并详细推导了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通过估计点云的密度,自动检测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然后利用K‑D树搜索具有一定重叠度两视点云中的近似同名点,并将其作为观测值代入到全局优化平差模型中,通过迭代平差计算,同时获得多视激光点云各自最优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从而完成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的整体精确配准。本发明着重于提高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的整体配准精度,可以同时处理无序散乱的多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通过实际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证明在保证配准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整体配准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在逆向工程、工业测量、文物数字化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取物体表面完整的三维点云需要对被测物体进行多角度扫描,进而需要将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中,所以配准精度会直接影响物体最终的三维重构精度。因此对初始配准后的三维激光点云进行全局优化整体配准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视觉界的相关学者对点云配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视点云之间的配准,大多都基于BESL P J等人提出的最邻近点迭代方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通过迭代选择对应点计算满足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最小条件的旋转平移变换矩阵。在ICP算法的基础上,很多论文对最邻近点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如提出了point-point、point-to-plane、point-to-projection等方法搜索最邻近点,邹际祥采用K-D树加快了最邻近点的查找速度。此外,Johnson和Kang提出了基于彩色三维扫描数据的配准方法,主要在ICP算法中考虑三维扫描点的纹理色彩信息进行搜索最邻近点。路银北、钱鹏鹏等人提出了基于曲率的点云数据配准算法,并结合改进的ICP算法对点云进行精确配准。但以上这些算法都局限于两视点云之间的两两配准。
在多视三维激光点云整体配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依赖仪器的配准和半自动配准方面。张剑清提出一种激光扫描多视三维点云的全自动无缝镶嵌算法,应用闭合条件约束的整体平差模型,实现了激光扫描仪多视三维点云的全自动无缝镶嵌,但该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硬件设备获取的360度闭合有序的多视三维点云,对于覆盖物体表面局部区域或散乱无序的多视点云全局优化不适用。周朗明提出一种针对旋转平台获取三维扫描点云数据的配准方法,能够实现将多视三维扫描数据自动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中,配准精度与ICP配准或标志点配准精度相当。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但需要借助旋转平台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同时需要标定旋转平台与扫描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适用性相对较低。刘军提出一种基于序列迭代的多视点云三维配准方法,该方法有效抑制了序列配准的累积误差,但是配准过程中人工操作比较多,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知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初值进行自动全局优化的整体配准方法,实现了对初始配准后的三维激光点云进行自动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提高了物体表面三维模型的重构精度和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建立并推导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
(2)对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获取多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将其初步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中,并对三维点云的密度D进行估计;
(3)遍历经过粗配准后的多视三维点云,自动检测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三维点云,并将点云序号保存至动态数组中;
(4)由步骤(3)可以检测出多视点云中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然后利用K-D树搜索这些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的近似同名点对,并将这些近似同名点对作为观测值代入到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中,通过迭代平差计算,获得最小二乘意义下多视激光点云各自最优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从而完成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的整体精确配准。
为实现发明目的,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在步骤(1)中,对一个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共获取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并且假定这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全局优化的目的是确定旋转平移参数
Figure 56475DEST_PATH_IMAGE001
,使得整体配准误差
Figure 809667DEST_PATH_IMAGE002
最小,公式如下:
Figure 222194DEST_PATH_IMAGE003
(1)
其中,
Figure 607783DEST_PATH_IMAGE004
分别表示第m个视角和第n个视角的点云,即多视点云的视角序号;K表示多视三维点云的数量,即共有K个视角的点云;
Figure 523786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对的数量;
Figure 713459DEST_PATH_IMAGE006
代表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中第i对近似同名点;
Figure 347703DEST_PATH_IMAGE007
分别表示将第m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Figure 648234DEST_PATH_IMAGE008
分别表示将第n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式(1)中,
Figure 808957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169531DEST_PATH_IMAGE010
,将
Figure 291071DEST_PATH_IMAGE011
代入公式(1)中,得到:
Figure 395293DEST_PATH_IMAGE012
(2)
将公式(2)简化后写成:
Figure 285889DEST_PATH_IMAGE013
(3)
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那么第一个视角点云的旋转平移参数为已知量,不参与平差迭代计算,即旋转矩阵为3×3的单位矩阵,平移向量为3×1的零向量。因此对初始配准后的点云进行全局优化的过程即是同时求解未知参数
Figure 941998DEST_PATH_IMAGE014
的过程,未知参数可用近似值加相应的改正数
Figure 550834DEST_PATH_IMAGE015
表示。利用泰勒公式对式(3)进行线性展开,得到线性化误差方程式如式(4):
Figure 193168DEST_PATH_IMAGE016
(4)
其中,
Figure 938270DEST_PATH_IMAGE017
是使用各未知数的近似值代入式(3)后计算得到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某一对近似同名点距离的平方值。对于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任一对近似同名点,均可列出如下误差方程:
Figure 640647DEST_PATH_IMAGE018
(5)
由于旋转矩阵是由三个旋转角的9个方向余弦值组成,结合式(2),经推导可以得到误差方程式中各偏导数的值。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全局优化平差模型(式(5))为典型的间接平差模型,利用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即可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多视点云各自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
为实现发明目的,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在步骤(2)中,对三维点云密度D进行估计的具体方法是:
这里假定多视角三维点云是使用同一种扫描手段获取的,因此认为K个视角的点云密度基本相同,以其中一个视角点云为例来介绍点云密度估计的方法:如果点云数量较大,则可以通过间隔采样方式在点云中获取采样点;否则可以取点云中所有的点作为采样点。遍历采样点
Figure 736779DEST_PATH_IMAGE019
,通过K-D树搜索每个采样点在点云中的最邻近点
Figure 307437DEST_PATH_IMAGE020
,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后计算所有采样点到各自最邻近点距离的平均值即为点云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907046DEST_PATH_IMAGE021
(6)
其中,n为采样点的数量。
为实现发明目的,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在步骤(3)中,计算两视点云重叠度的方法定义如下:
假设两视点云中的三维点的数量分别为m和n,遍历其中一个点云中的三维点,在另外一个点云中搜索与该三维点最邻近的点,如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阈值(阈值一般为3倍点云密度)时,则定义该两点为近似同名点。利用K-D树检测该两视点云中所有的近似同名点,并假定其数量为N,则该两视点云的重叠度W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780324DEST_PATH_IMAGE022
(7)。
为实现发明目的,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在步骤(3)中,自动检测K视三维点云中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方法的具体检测步骤是:
①定义一个二维动态数组I,将第一维大小设置为K-1;
②从第2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1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0]中;
③从第3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2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1]中;
④依次类推,直到检测第K视角点云与第K-1视角点云是否具有一定重叠度,若有一定重叠度则将视角序号K保存到I[K-2]中。
为实现发明目的,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在步骤(4)中,采用K-D树搜索重叠区域的最邻近点对作为近似同名点对,代入到平差模型中整体解算多视点云之间的坐标系变换参数的具体步骤为:
①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则K视点云全局优化配准的过程就是求解未知数
Figure 363752DEST_PATH_IMAGE023
的过程;
②第一次迭代平差,将未知数
Figure 613468DEST_PATH_IMAGE024
的初始近似值设定为0;
③经过第一次平差后,得到未知数的改正数
Figure 693681DEST_PATH_IMAGE025
,分别加上对应未知数的近似值后作为下一次迭代新的近似值,经过循环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给定的最大值或未知数改正数小于给定限差后,整个平差过程结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介绍的这种已知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初值进行自动全局优化的精确配准方法,详细推导了多视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给出了算法详细的实现步骤,获得了最小二乘意义下各视角点云模型的最优变换参数;
(2)相对于ICP两两精确配准方法,多视角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能够自动地对散乱无序的多视扫描点云进行整体精确配准,配准精度较ICP算法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减少了人工寻找具有重叠区域的两视点云的过程,配准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重叠度的多视角点云覆盖范围分布图。
图2是对图1所示的多视角点云进行自动检测得到的重叠度动态数组。
图3是多视三维点云全局优化配准算法流程图。
图4是玩偶模型8个不同视角的三维点云数据。
图5是全局优化整体配准后的点云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该方法详细实现步骤如下:
(1)建立并推导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
(2)对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获取多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将其初步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中,并对三维点云的密度D进行估计;
(3)遍历经过粗配准后的多视三维点云,自动检测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三维点云,并将点云序号保存至动态数组中;
(4)由步骤(3)可以检测出多视点云中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然后利用K-D树搜索这些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的近似同名点对,并将这些近似同名点对作为观测值代入到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中,通过迭代平差计算,获得最小二乘意义下多视激光点云各自最优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从而完成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的整体精确配准;
(5)将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与经典ICP算法相比较,证明本发明方法能够获取更高的配准精度。
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具体的建立过程和推导步骤如下:
对一个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共获取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并且假定这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全局优化的目的是确定旋转平移参数
Figure 737861DEST_PATH_IMAGE026
,使得整体配准误差
Figure 543006DEST_PATH_IMAGE027
最小,公式如下:
Figure 330833DEST_PATH_IMAGE028
(1)
其中,
Figure 29668DEST_PATH_IMAGE029
分别表示第m个视角和第n个视角的点云,即多视点云的视角序号;K表示多视三维点云的数量,即共有K个视角的点云;
Figure 510328DEST_PATH_IMAGE030
表示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对的数量;
Figure 802769DEST_PATH_IMAGE031
代表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中第i对近似同名点;
Figure 128708DEST_PATH_IMAGE032
分别表示将第m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Figure 557415DEST_PATH_IMAGE033
分别表示将第n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式(1)中,
Figure 333610DEST_PATH_IMAGE034
Figure 113347DEST_PATH_IMAGE035
,将
Figure 242977DEST_PATH_IMAGE036
代入公式(1)中,得到:
Figure 791770DEST_PATH_IMAGE037
(2)
将公式(2)简化后写成:
Figure 348654DEST_PATH_IMAGE038
(3)
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那么第一个视角点云的旋转平移参数为已知量,不参与平差迭代计算,即旋转矩阵为3×3的单位矩阵,平移向量为3×1的零向量。因此对初始配准后的点云进行全局优化的过程即是同时求解未知参数
Figure 474742DEST_PATH_IMAGE039
的过程,未知参数可用近似值加相应的改正数
Figure 408062DEST_PATH_IMAGE040
表示。利用泰勒公式对式(3)进行线性展开,得到线性化误差方程式如式(4):
Figure 76941DEST_PATH_IMAGE041
(4)
其中,
Figure 804726DEST_PATH_IMAGE042
是使用各未知数的近似值代入式(3)后计算得到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某一对近似同名点距离的平方值。对于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任一对近似同名点,均可列出如下误差方程:
Figure 293476DEST_PATH_IMAGE043
(5)
其中,
Figure 388077DEST_PATH_IMAGE044
Figure 645884DEST_PATH_IMAGE045
由于旋转矩阵是由三个旋转角的9个方向余弦值组成,结合式(2),经推导可以得到误差方程式中各偏导数的值。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全局优化平差模型(式(5))为典型的间接平差模型,利用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即可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多视点云各自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
对三维点云密度D进行估计的具体方法是:
这里假定多视角三维点云是使用同一种扫描手段获取的,因此认为K个视角的点云密度基本相同,以其中一个视角点云为例来介绍点云密度估计的方法:如果点云数量较大,则可以通过间隔采样方式在点云中获取采样点;否则可以取点云中所有的点作为采样点。遍历采样点
Figure 810149DEST_PATH_IMAGE046
,通过K-D树搜索每个采样点在点云中的最邻近点
Figure 786195DEST_PATH_IMAGE047
,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后计算所有采样点到各自最邻近点距离的平均值即为点云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61318DEST_PATH_IMAGE048
(6)
其中,n为采样点的数量。
计算两视点云重叠度的方法定义如下:
假设两视点云中的三维点的数量分别为m和n,遍历其中一个点云中的三维点,在另外一个点云中搜索与该三维点最邻近的点,如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阈值(阈值一般为3倍点云密度)时,则定义该两点为近似同名点。利用K-D树检测该两视点云中所有的近似同名点,并假定其数量为N,则该两视点云的重叠度W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563844DEST_PATH_IMAGE049
(7)
考虑到重叠度对配准精度的影响,定义当W>0.2时,则判断该两视点云具有一定的重叠度。根据以上的描述,对于图1所示的多视角三维点云,自动检测得到的重叠度动态数组见图2。从重叠度动态数组中可以看出,与点云1具有一定重叠度的是点云2和点云4;与点云2具有一定重叠度的是点云3和点云4;与点云3具有一定重叠度的是点云4。实际上图1中显示的点云3和点云1亦有部分重叠区域,但由于重叠度W<0.2,不满足上述提出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条件,所以判断点云3与点云1不具有一定的重叠度。
自动检测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三维点云,并将点云序号保存至动态数组中,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①定义一个二维动态数组I,将第一维大小设置为K-1;
②从第2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1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0]中;
③从第3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2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1]中;
④依次类推,直到检测第K视角点云与第K-1视角点云是否具有一定重叠度,若有一定重叠度则将视角序号K保存到I[K-2]中。
采用K-D树搜索重叠区域的最邻近点对作为近似同名点对,代入到平差模型中整体解算多视点云之间的坐标系变换参数的具体步骤为:
①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则K视点云全局优化配准的过程就是求解未知数
Figure 633431DEST_PATH_IMAGE050
的过程;
②第一次迭代平差,将未知数
Figure 96773DEST_PATH_IMAGE051
的初始近似值设定为0;
③经过第一次平差后,得到未知数的改正数
Figure 910009DEST_PATH_IMAGE052
,分别加上对应未知数的近似值后作为下一次迭代新的近似值,经过循环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给定的最大值或未知数改正数小于给定限差后,整个平差过程结束。
步骤(4)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指出的是:
①在平差过程中,对于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近似同名点对的确定方法是:考虑到多视点云初始配准结果的精度有限,因此在前三次迭代中若两最邻近点距离小于3D(3倍点云密度)时就认为是近似同名点;经过三次迭代平差后,多视点云的配准结果整体得到优化,因此在第三次以后的迭代中,两个最邻近点之间距离满足小于nD(1<n<2)的条件,即认为是近似同名点。其中,n为经验值,值的大小对应着搜索得到的近似同名点数量的多少,n一般取值为1.5;
②由于每次循环迭代后,多视点云都会得到各自新的旋转平移参数,因此每次迭代平差过程中的观测值(即两视点云中的近似同名点)都需要重新进行计算获取,从而造成计算量较大;另外近似同名点对数量越多即误差方程个数越多,误差方程规模也会越大。因此为了适当降低计算量以及误差方程的规模,采取的方法是:对于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在其中一个点云中通过间隔采样点,利用K-D树在另一个点云中搜索该采样点的近似同名点。间隔采样的程度根据两视点云的重叠度和点的数量来确定;
③迭代终止条件的确定:迭代次数设定的最大值为50次,旋转角参数的改正数限差设定为0.1′(3×10-5弧度),平移参数的改正数限差设定为D/5。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多视角三维点云全局优化配准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参见图3。
本发明利用激光扫描仪对一个玩偶模型进行无序扫描共获得8个视角的三维扫描数据,参见图4。对扫描数据进行了两组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组试验,对具有一定重叠区域的两视点云手动选取三对及以上同名点,计算初始刚体变换参数,然后利用ICP算法实现两视点云的精确配准,通过这种两两配准的方法将所有视角扫描数据变换到同一个坐标系中;第二组试验,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多视点云全局优化配准方法,进行整体平差后解求出各视角三维点云的变换参数,再根据解算出的变换参数将所有扫描数据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全局优化配准后的点云模型参见图5。
为了定量比较这两组试验结果,通过计算多视点云重叠区域的最邻近点对距离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作为整体配准后的距离中误差用于评估多视点云间的配准精度。假设近似同名点对用
Figure 267041DEST_PATH_IMAGE053
Figure 773108DEST_PATH_IMAGE054
表示,近似同名点的总数量用n表示,则配准距离中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458168DEST_PATH_IMAGE055
(8)
根据距离中误差计算公式,第一组试验得到的配准中误差为0.41mm,第二组试验得到的配准中误差为0.18mm;经计算得到玩偶三维扫描数据的点云密度为0.28mm。试验结果表明,全局优化整体配准精度要明显优于使用ICP算法进行两两点云配准的精度,另外从试验结果还可以看出,全局优化配准中误差近似为0.6倍点云密度,因此全局优化整体配准的精度比较理想。
在算法执行效率方面,为了使本发明提出的整体配准算法和ICP算法的迭代收敛情况具有可比性,两种算法均采用点与点间欧氏距离最近来搜索近似同名点,同时在两种算法中设置相同的迭代终止条件。本发明方法对8个视角的三维扫描数据进行了全局优化整体配准,共迭代13次程序收敛,采用ICP两两精确配准算法共迭代71次完成配准(经过7次两两配准总共的迭代次数)。
本发明方法与ICP算法在全局配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75094DEST_PATH_IMAGE05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整体配准算法相对于ICP两两精确配准算法,其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地对散乱无序的多视扫描点云进行一次性整体精确配准,同时减少了人工搜寻具有重叠区域的两视点云的过程,配准精度和效率较ICP两两精确配准算法有较大的提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同等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4)

1.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依次为:
(1)推导并建立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即对一个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共获取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并且假定这K个视角的三维点云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全局优化的目的是确定旋转平移参数Ri,ti,i=1,...,K,使得整体配准误差e最小,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11
其中,m,n分别表示第m个视角和第n个视角的点云,即多视点云的视角序号;K表示多视三维点云的视角数量;Nmn表示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对的数量;Pmi,Pni代表第m个视角点云和第n个视角点云中第i对近似同名点;Rm,tm分别表示将第m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Rn,tn分别表示将第n个视角的点云转换到基准坐标系下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
式(1)中,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12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13
将Rm,tm,Rn,tn,Pmi,Pni代入公式(1)中,得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14
将公式(2)简化后写成: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15
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那么第一个视角点云的旋转平移参数为已知量,不参与平差迭代计算,即旋转矩阵为3×3的单位矩阵,平移向量为3×1的零向量,因此对初始配准后的点云进行全局优化的过程即是同时求解未知参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1
的过程,未知参数可用近似值加相应的改正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2
表示,利用泰勒公式对式(3)进行线性展开,得到线性化误差方程式如式(4):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3
其中,(f)是使用各未知数的近似值代入式(3)后计算得到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某一对近似同名点距离的平方值,对于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任一对近似同名点,均可列出如下误差方程:
V=AX-L (5)
其中,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4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5
L=-(f),
由于旋转矩阵是由三个旋转角的9个方向余弦值组成,结合式(2),经推导可以得到误差方程式中各偏导数的值,多视激光点云配准全局优化平差模型,即式(5)为典型的间接平差模型,利用多视点云重叠区域中的近似同名点即可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多视点云各自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
(2)对物体表面进行多视角扫描,获取多个视角的三维点云,将其初步配准到统一的坐标系中,并对三维点云的密度进行估计;
(3)遍历经过粗配准后的多视三维点云,自动检测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三维点云,并将点云序号保存至动态数组中;计算两视点云重叠度的方法定义如下:
假设两视点云中的三维点的数量分别为m和n,遍历其中一个点云中的三维点,在另外一个点云中搜索与该三维点最邻近的点,如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3倍点云密度时,则定义该两点为近似同名点;利用K-D树检测该两视点云中所有的近似同名点,并假定其数量为N,则该两视点云的重叠度W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26
自动检测K视角三维点云中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方法的具体检测步骤是:
①定义一个二维动态数组I,将第一维大小设置为K-1;
②从第2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1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0]中;
③从第3视角到第K视角点云中,检测与第2视角点云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三维点云,并将点云视角序号依次保存到I[1]中;
④依次类推,直到检测第K视角点云与第K-1视角点云是否具有一定重叠度,若有一定重叠度则将视角序号K保存到I[K-2]中;
(4)由步骤(3)可以检测出多视点云中所有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然后利用K-D树搜索这些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的近似同名点对,并将这些近似同名点对作为观测值代入到全局优化整体平差模型中,通过迭代平差计算,获得最小二乘意义下多视激光点云各自最优的旋转平移变换参数,从而完成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的整体精确配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三维点云密度D进行估计的具体方法是:
假定多视角三维点云是使用同一种扫描手段获取的,因此K个视角的点云密度基本相同,点云密度估计的方法:如果点云数量较大,则可以通过间隔采样方式在点云中获取采样点;否则可以取点云中所有的点作为采样点;遍历采样点pi,通过K-D树搜索每个采样点在点云中的最邻近点pi′,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后计算所有采样点到各自最邻近点距离的平均值即为点云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31
其中,n为采样点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采用K-D树搜索重叠区域的最邻近点对作为近似同名点对,代入到整体平差模型中解算多视角三维点云间的坐标系变换参数的具体步骤为:
①假定将第一个视角的点云所在的坐标系作为基准坐标系,则K视点云全局优化配准的过程就是求解未知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32
的过程;
②第一次迭代平差时,将未知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33
的初始近似值设定为0;
③经过第一次平差后,得到未知数的改正数
Figure FDA0002236174900000034
分别加上对应未知数的近似值后作为下一次迭代新的近似值,经过循环迭代,直到迭代次数达到给定的最大值或未知数改正数小于给定限差后,整个平差过程结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平差时对于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视点云中近似同名点对的确定方法是:
考虑到多视点云初始配准结果的精度有限,因此在前三次迭代中若两最邻近点距离小于3倍点云密度时就认为是近似同名点;经过三次迭代平差后,多视点云的配准结果整体得到优化,因此在第三次以后的迭代中,两个最邻近点之间距离满足小于nD的条件,即认为是近似同名点,其中n为经验值,值的大小对应着搜索得到的近似同名点数量的多少,n取值为1.5。
CN201410822813.9A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3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2813.9A CN104463894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22813.9A CN104463894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3894A CN104463894A (zh) 2015-03-25
CN104463894B true CN104463894B (zh) 2020-03-24

Family

ID=5290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228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63894B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3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1034B (zh) * 2015-08-31 2017-10-27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车载式林木三维彩色成像对靶喷雾方法
CN105427317B (zh) * 2015-11-25 2017-03-29 武汉大学 一种适用于多视角自动化配准多站地面激光点云数据的方法
CN105509748B (zh) * 2015-12-29 2019-03-01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机器人的导航方法及装置
GB2559157A (en) * 2017-01-27 2018-08-01 Ucl Business Plc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ignment of 3D datasets
CN107292899B (zh) * 2017-05-05 2020-12-29 浙江大学 一种针对二维激光扫描仪的角点特征提取方法
CN107886565B (zh) * 2017-11-20 2020-12-15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岩石断面光学扫描无序点云有序化处理方法
CN109816703B (zh) * 2017-11-21 2021-10-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相机标定和icp算法的点云配准方法
CN109965979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上海复旦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标志点的稳健的神经导航自动注册方法
CN108510520B (zh) * 2018-02-13 2019-03-08 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ar设备
CN109509208B (zh) * 2018-10-08 2023-06-13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高精度三维点云获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21039A (zh) * 2018-11-15 2019-07-16 山东理工大学 序列图像约束的多视角实物表面点云数据初始配准方法
CN109887028B (zh) * 2019-01-09 2023-02-0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点云数据配准的无人车辅助定位方法
CN111833392A (zh) * 2019-04-16 2020-10-27 杭州思看科技有限公司 标记点多角度扫描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443840A (zh) * 2019-08-07 2019-11-12 山东理工大学 实物表面采样点集初始配准的优化求解方法
WO2021042286A1 (zh) * 2019-09-04 2021-03-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点云处理方法、系统、可移动平台及存储介质
CN111009002B (zh) * 2019-10-16 2020-11-06 贝壳找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点云配准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47631B (zh) * 2019-12-04 2023-04-07 广西大学 一种基于单Kinect加圆盒的多视角三维点云配准方法
CN111553938A (zh) * 2020-04-29 2020-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图优化的多站位扫描点云全局配准方法
CN111598823B (zh) * 2020-05-19 2023-07-25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源移动测量点云数据空地一体化融合方法、存储介质
CN111862311B (zh) * 2020-07-16 2023-06-20 中山大学 一种点云全局运动优化方法及设备
CN112381863B (zh) * 2020-11-12 2022-04-05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森林场景的地面激光点云方法
CN112396641B (zh) * 2020-11-17 2023-07-2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全等二基线匹配的点云全局配准方法
CN112446844B (zh) * 2020-11-27 2024-01-2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一种基于点云特征提取与配准融合方法
CN112435299B (zh) * 2021-01-28 2021-06-01 深圳大学 一种机载点云辅助的卫星影像立体匹配点云定向方法
CN113033564B (zh) * 2021-02-20 2022-10-14 意欧斯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和鲁棒性的2d激光点云匹配的方法
CN113298947B (zh) * 2021-04-28 2023-10-03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变电站三维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
CN113313200B (zh) * 2021-06-21 2024-04-16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一种基于法向约束的点云精匹配方法
CN113393507B (zh) * 2021-06-30 2023-07-28 南京工业大学 无人机点云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配准方法
CN113490406B (zh) * 2021-07-07 2022-09-16 广州市爱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功率模块电源组成结构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CN113865506B (zh) * 2021-09-09 2023-11-24 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标志点拼接的自动化三维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3837326B (zh) * 2021-11-30 2022-03-25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一种基于特征曲线的机载激光测深数据配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40A (zh) * 2012-01-17 2012-07-25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利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测量对象表面重建时点云配准误差处理方法
CN102609994A (zh) * 2012-01-06 2012-07-2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
CN102779345A (zh) * 2012-07-03 2012-11-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重心欧氏距离的点云精确配准方法
CN104134216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武汉大学 基于16维特征描述的激光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94A (zh) * 2012-01-06 2012-07-25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
CN102609940A (zh) * 2012-01-17 2012-07-25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利用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测量对象表面重建时点云配准误差处理方法
CN102779345A (zh) * 2012-07-03 2012-11-14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重心欧氏距离的点云精确配准方法
CN104134216A (zh) * 2014-07-29 2014-11-05 武汉大学 基于16维特征描述的激光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lobal registration of multiple point clouds embedding the Generalized Procrustes Analysis into an ICP framework;Roberto Toldo等;《ResearchGate》;20140522;第1-9页 *
基于3D最小二乘匹配的机载LiDAR航带平差;王丽英;《第一届全国激光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20100716;第323-330页 *
基于点云的边界特征直接提取技术;柯映林等;《机械工程学报》;20040930;第40卷(第9期);第116-1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3894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3894B (zh) 一种多视角三维激光点云全局优化整体配准方法
CN106709947B (zh) 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三维人体快速建模系统
CN106600622B (zh) 一种基于超体素的点云数据分割方法
CN105205858B (zh) 一种基于单个深度视觉传感器的室内场景三维重建方法
CN110443836A (zh) 一种基于平面特征的点云数据自动配准方法及装置
CN106683173B (zh) 一种基于邻域块匹配提高三维重建点云稠密程度的方法
CN107218928B (zh) 一种复杂多管路系统检测方法
WO2017101150A1 (zh) 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的标定方法及装置
CN105913489A (zh) 一种利用平面特征的室内三维场景重构方法
CN110021039A (zh) 序列图像约束的多视角实物表面点云数据初始配准方法
CN110009667B (zh) 基于罗德里格斯变换的多视点云全局配准方法
CN106382917B (zh) 一种室内环境下三维空间信息连续精确采集方法
CN104392426A (zh) 一种自适应的无标志点三维点云自动拼接方法
CN105806315A (zh) 基于主动编码信息的非合作目标相对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12381862B (zh) 一种cad模型与三角网格全自动配准方法和装置
CN113890955A (zh) 一种多套拍照式扫描仪的扫描方法、装置和系统
Ye et al. An accurate 3D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approach for the turntable-based 3D scanning system
CN111353997A (zh) 一种基于条纹投影的实时三维面型缺陷检测方法
CN108876862A (zh) 一种非合作目标点云位置姿态计算方法
CN104215185A (zh) 利用光笔式便携三坐标测量系统对变压器中心位置进行标定的方法
CN114877826B (zh) 一种双目立体匹配三维测量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Röwekämper et al. Automatic extrinsic calibration of multiple laser range sensors with little overlap
Zhou et al. A new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projection matrix between a LIDAR and a camera based on line correspondences
Wang et al. Kinect-based 3D reconstruction of leaf lettuce
Xia et al. An Improved Depth-Based Camera Model in Binocular Visua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