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1136B -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1136B
CN104461136B CN201410725074.1A CN201410725074A CN104461136B CN 104461136 B CN104461136 B CN 104461136B CN 201410725074 A CN201410725074 A CN 201410725074A CN 104461136 B CN104461136 B CN 104461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threshold
output end
full frame
com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50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1136A (zh
Inventor
华晶
刘新华
陈长华
赵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M ICBG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250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1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1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1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1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调整电路的输入端包括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低阈值输入端以及高阈值输入端,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为动态阈值输出端;其中包括列阈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更新每列的列阈值;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更新全屏加权平均值;以及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用以根据更新后的列阈值、更新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低阈值以及高阈值更新全屏阈值。采用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实时、动态地更新触控检测节点采样阈值,提高了触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电路,具体是指一种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纵横分布在触摸屏表面形成的矩阵式的投射式电容节点,在每个采样周期中,触控电路得到所需的采样数据矩阵。将无触摸状态下采样得到的数据矩阵作为基准值,然后把每次采样值与基准值对比,计算两者的差值,当差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基准值(阈值)时,就认为有触摸事件发生,反之,则认为没有触摸事件发生。
现有触控电路中,通过预先设定的某一投射电容节点采样阈值,来判断触控事件的发生与否。针对不同应用场合所带来的不同干扰信号或噪声,阈值无法实时更新,易造成误触摸,影响触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实时动态地更新触控节点采样阈值、提高触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具有如下构成:
该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入端包括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低阈值输入端以及高阈值输入端,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所述的电路包括:
列阈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更新每列的列阈值;
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更新全屏加权平均值;以及
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用以根据更新后的列阈值、更新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低阈值以及高阈值更新全屏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包括:
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列平均值;
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得到列加权平均值;以及
列阈值更新单元,用以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大于所述的低阈值时,将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以及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不大于所述的低阈值时,将所述的低阈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第一二路复用器、第一累加器、第一计数器、第一减法器以及第一除法器;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减法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减法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累加器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一除法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的使能端与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除法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除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乘法器以及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的第一乘法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列阈值比例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以及第二二路复用器;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包括:
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全屏平均值;以及
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得到全屏加权平均值。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三比较器、第三二路复用器、第二累加器、第二计数器、第二减法器以及第二除法器;所述的第三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减法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减法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累加器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二除法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的使能端与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除法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除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二乘法器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所述的第二乘法器的第一输入端与全屏阈值比例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包括第四比较器、第五比较器、第六比较器、第一三路复用器、第一加法器、三输入或门以及第三移位寄存器;所述的第四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的第二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四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五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六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第一复位端和第二复位端分别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相连接。
采用了该发明中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实时动态地更新触控节点采样阈值,提高触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列阈值计算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入端包括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低阈值输入端以及高阈值输入端,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所述的电路包括:
列阈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更新每列的列阈值;
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更新全屏加权平均值;以及
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用以根据更新后的列阈值、更新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低阈值以及高阈值更新全屏阈值。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在采样周期内,对全屏上的所有触控检测节点进行采样和保存,采样数据(采样值)保存在SRAM中;接着,将采样数据(采样值)与各自的基准数据(即低阈值)对比并计算差值,把该差值作为检测数据替换原采样数据;然后,先计算每列的列阈值,再计算全屏模式下的全屏加权平均值,最后根据列更新阈值以完成全屏阈值的更新。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列阈值计算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包括:
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列平均值;
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得到列加权平均值;以及
列阈值更新单元,用以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大于所述的低阈值时,将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以及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不大于所述的低阈值时,将所述的低阈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
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COM1、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第一累加器ACC1、第一计数器C1、第一减法器S1以及第一除法器D1;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减法器S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减法器S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减法器S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使能端与第一比较器COM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对于每条RX扫描线(每列)上的触控检测节点(投射电容节点),其采样值大于低阈值的所有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的差值相加,并求平均值。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表述的“每条RX扫描线”或“每条RX线”,均等价于“每列”;本发明中所表述的“投射电容节点”,均等价于“触控检测节点”。
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乘法器M1以及第一移位寄存器R1,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第一输入端与列阈值比例COL_RATE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此处第一移位寄存器是右移8位寄存器,将列平均值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列平均值与列阈值比例相乘后再右移8位即可得到列加权平均值。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所设计的算法中,列阈值比例为一个1字节(8位)的变量,即它的理论范围是0~255,与此同时,根据电路实际调试结果,其工程经验值为160~208,通常取为168,而右移8位即除以256,所以此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即是通过列平均值与一个小于1的比例系数(小数)相乘即得到列加权平均值。
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OM2以及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此外,列阈值计算模块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输入比较器COM1的输入端分别为每条RX扫描线上投射电容节点的采样值(即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与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使能端和第一计数器C1的使能端;当RX上投射电容节点采样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时,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和第一计数器C1均使能。第一减法器S1计算RX上投射电容节点采样值与低阈值LOW_THRD的差值并输出至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相当于逻辑0,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累加器ACC1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与此同时,第一计数器C1在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控制下记录下RX上投射电容节点采样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的差值个数,其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第一累加器ACC1把每个采样周期内,每条RX上投射电容节点采样值与低阈值LOW_THRD的差值进行累加并输出,其输出端连接到第一除法器D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x1,第一计数器C1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除法器D1的另一个输入端x2。第一除法器D1计算差值累加值与差值个数的商(即x1/x2),求得的即为每列的平均值,并把该平均值输出到第一乘法器M1的其中一个输入端x2。第一乘法器M1的另一输入端x1连接列阈值比例COL_RATE,列平均值与COL_RATE的乘积(即x1×x2)作为第一乘法器M1的输出,该输出连接到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入端。第一移位寄存器R1对输入的乘积项进行右移8位处理,得到每列差值的加权平均值并输出,其输出端连接到第二比较器COM2的其中一个输入端。第二比较器COM2的另一输入端连接低阈值LOW_THRD,其输出端连接到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使能端。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出端(即列加权平均值)和低阈值LOW_THRD,其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若列加权平均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则把列加权平均值作为该列的阈值FING_THD输出;反之,若LOW_THRD大于列加权平均值,则把LOW_THRD作为该列的更新后的列阈值FING_THD输出。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包括:
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全屏平均值;以及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得到全屏加权平均值。
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三比较器COM3、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第二累加器ACC2、第二计数器C2、第二减法器S2以及第二除法器D2;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减法器S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减法器S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减法器S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复位端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使能端与第三比较器COM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此处对于全屏投射电容节点(全屏触控检测节点),其采样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的所有点的差值相加,并求平均值。
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二乘法器M2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R2,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第一输入端与全屏阈值比例ALL_RATE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R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R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其中,此处第二移位寄存器是右移8位寄存器,将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计算得到的全屏平均值与全屏阈值比例相乘后再右移8位即可得到全屏加权平均值。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所设计的算法中,全屏阈值比例为一个1字节(8位)的变量,即它的理论范围是0~255,与此同时,根据电路实际调试结果,其工程经验值为160~208,通常取为192,而右移8位即除以256,所以此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即是通过全屏平均值与一个小于1的比例系数(小数)相乘即得到全屏加权平均值。
此外,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工作原理是:
第三比较器COM3的输入端分别为全屏电容节点采样值与低阈值LOW_THRD,其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使能端和第二计数器C2的使能端;当全屏电容节点采样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时,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和第二计数器C2均使能。第二减法器S2计算全屏电容节点采样值与低阈值LOW_THRD的差值并输出至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相当于逻辑0,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累加器ACC2的数据输入端,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与此同时,第二计数器C2在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控制下计下全屏电容节点采样值大于低阈值LOW_THRD的个数,其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第二累加器ACC2把每个采样周期内,全屏电容节点采样值与低阈值LOW_THRD的差值进行累加并输出,其输出端连接到第二除法器D2的其中一个输入端x1,第二计数器C2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二除法器D2的另一个输入端x2。第二除法器D2计算差值累加值与差值个数的商(即x1/x2),求得的即为全屏平均值,并把该平均值输出到第二乘法器M2的其中一个输入端x2。第二乘法器M2的另一输入端x1连接全屏阈值比例ALL_RATE,全屏平均值与ALL_RATE的乘积(即x1×x2)作为第二乘法器M2的输出,该输出连接到第二移位寄存器R2的输入端。第二移位寄存器R2对输入的乘积项进行右移8位处理,得到全屏差值的加权平均值AVRG_THRD并把该值作为本模块输出。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包括第四比较器COM4、第五比较器COM5、第六比较器COM6、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第一加法器ADD1、三输入或门OR以及第三移位寄存器R3;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第二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一复位端和第二复位端分别与所述的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R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R3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相连接。
该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工作原理是:
整个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共四个输入信号,分别是低阈值LOW_THRD,高阈值HIGH_THRD,来自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AVRG_THRD以及来自列阈值计算模块的输出FING_THD。第四比较器COM4的输入为低阈值LOW_THRD和AVRG_THRD,第五比较器COM5的输入为低阈值LOW_THRD、AVRG_THRD和高阈值HIGH_THRD,第六比较器COM6的输入为高阈值HIGH_THRD和AVRG_THRD;第四比较器COM4、第五比较器COM5、第六比较器COM6的输出均连接到三输入或门OR,三输入或门OR的输出端与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使能端相连接。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输入分别为LOW_THRD、AVRG_THRD和HIGH_THRD,其复位端连接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若第四比较器COM4的比较结果为AVRG_THRD小于LOW_THRD,则第一三路复用器MUX使能,其输出端选择LOW_THRD作为其输出值;若第五比较器COM5的比较结果为AVRG_THRD大于LOW_THRD且AVRG_THRD小于HIGH_THRD,则第一三路复用器MUX使能,其输出端选择AVRG_THRD作为其输出值;若第六比较器COM6的比较结果为AVRG_THRD大于HIGH_THRD,则第一三路复用器MUX使能,其输出端选择HIGH_THRD作为其输出值。第一加法器ADD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输出端和来自列阈值计算模块的输出FING_THD,该两者相加作为第一加法器ADD1的输出。第三移位寄存器R3把第一加法器ADD1的输出右移1位后输出,相当于求了第一三路复用器MUX输出值和FING_THD之和的平均值,最后把该平均值作为整个电路的输出,即完成比较和更新后的新阈值。
其中,此处的高阈值HIGH_THRD和低阈值LOW_THRD根据本发明所设计的算法,均为1字节(8位)的变量,即其理论范围均为0~255;与此同时,根据电路实际调试结果,其工程经验值如下:高阈值HIGH_THRD取手指按压的最大采样值,为150~240;低阈值LOW_THRD取手指按压最大采样值的1/3,即50~80。
采用了该发明中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实时动态地更新触控节点采样阈值,提高触摸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9)

1.一种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入端包括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低阈值输入端以及高阈值输入端,所述的调整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所述的调整电路包括:
列阈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更新每列的列阈值;
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低阈值更新全屏加权平均值;以及
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用以根据更新后的列阈值、更新后的全屏加权平均值、低阈值以及高阈值更新全屏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包括:
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列平均值;
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得到列加权平均值;以及
列阈值更新单元,用以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大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时,将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以及当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不大于所述的低阈值时,将所述的低阈值设置为更新后的列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比较器(COM1)、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第一累加器(ACC1)、第一计数器(C1)、第一减法器(S1)以及第一除法器(D1);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减法器(S1)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第二输入端、第一减法器(S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减法器(S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复位端与所述的调整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一二路复用器(MUX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累加器(ACC1)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使能端与第一比较器(COM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计数器(C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除法器(D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一乘法器(M1)以及第一移位寄存器(R1),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第一输入端与列阈值比例(COL_RATE)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乘法器(M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移位寄存器(R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列阈值更新单元包括第二比较器(COM2)以及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列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第二输入端、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复位端与所述的调整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二路复用器(MUX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包括:
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全屏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与所述的低阈值的差值计算得到全屏平均值;以及
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得到全屏加权平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三比较器(COM3)、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第二累加器(ACC2)、第二计数器(C2)、第二减法器(S2)以及第二除法器(D2);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第一输入端、第二减法器(S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第二输入端、第二减法器(S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的每列的触控检测节点的采样值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减法器(S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复位端与所述的调整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使能端与所述的第三比较器(COM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第一输入与所述的第三二路复用器(MUX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二累加器(ACC2)的第二输入端以及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复位端与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时钟端与电路的系统时钟端(sys_clk)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使能端与第三比较器(COM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计数器(C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除法器(D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单元包括第二乘法器(M2)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R2),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第一输入端与全屏阈值比例(ALL_RATE)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平均值计算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乘法器(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R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移位寄存器(R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阈值比较与更新模块包括第四比较器(COM4)、第五比较器(COM5)、第六比较器(COM6)、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第一加法器(ADD1)、三输入或门(OR)以及第三移位寄存器(R3);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第二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四比较器(COM4)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五比较器(COM5)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第六比较器(COM6)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三输入或门(OR)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使能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的全屏加权平均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低阈值(LOW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的高阈值(HIGH_THRD)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第一复位端和第二复位端分别与所述的调整电路的系统复位端(sys_rst)相连接,所述的第一三路复用器(MUX)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的列阈值计算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加法器(ADD1)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R3)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移位寄存器(R3)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动态阈值输出端相连接。
CN201410725074.1A 2014-12-03 2014-12-03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Active CN104461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5074.1A CN104461136B (zh) 2014-12-03 2014-12-03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5074.1A CN104461136B (zh) 2014-12-03 2014-12-03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136A CN104461136A (zh) 2015-03-25
CN104461136B true CN104461136B (zh) 2017-09-29

Family

ID=5290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5074.1A Active CN104461136B (zh) 2014-12-03 2014-12-03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1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612A (zh) * 2015-12-31 2017-09-2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模组的调校方法及调校装置
CN105738686B (zh) * 2016-04-12 2019-03-15 辽宁大学 一种电流检测方法
CN109564481A (zh) * 2017-06-22 2019-04-0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当前基准值的更新方法、装置、触摸屏及电子终端
KR102374436B1 (ko) * 2017-09-11 2022-03-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10658935B (zh) * 2018-06-29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触控装置
CN111693763B (zh) * 2020-05-22 2023-06-06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模块化电气设备中功率模块的检测系统
CN111770296B (zh) * 2020-06-19 2021-11-26 平湖新纳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有线电视光接收机用平坦度调平方法
TWI802126B (zh) * 2021-12-03 2023-05-11 大陸商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觸控偵測方法、電容式觸控晶片、觸控顯示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
CN116540977B (zh) * 2023-07-05 2023-09-12 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模乘法器电路、fpga电路和asic模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1733A (ja) * 2006-10-20 2008-06-19 Philipp Harald 静電容量位置センサ
CN102253753A (zh) * 2008-01-04 2011-11-23 苹果公司 用于触摸传感器数据的运动锁定的运动分量优势度因子
CN10415609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控制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1733A (ja) * 2006-10-20 2008-06-19 Philipp Harald 静電容量位置センサ
CN102253753A (zh) * 2008-01-04 2011-11-23 苹果公司 用于触摸传感器数据的运动锁定的运动分量优势度因子
CN104156096A (zh) * 2013-05-14 2014-11-1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控制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1136A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1136B (zh) 触控装置中动态阈值调整电路
Li Global exponential stability of BAM neural networks with delays and impulses
CN101925827B (zh) 脉冲电容测量电路和方法
US20140300376A1 (en) Noise Measurement i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s
CN103324367A (zh) 触摸感测设备及其双采样方法
US8836669B1 (en) High resolution capacitance to code converter
CN101644983B (zh) 触摸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4834417A (zh) 触控装置、处理器及其触控信号读取方法
CN105045437A (zh) 一种触控感测电极、触控感测方法及设备
CN105117087A (zh) 触控扫描驱动电路及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50405A (zh) 一种应用于ad采集中的复合式软件滤波方法及系统
CN108693400A (zh) 一种双斜分数阶积分式模数转换器
CN104158962B (zh) 移动终端显示屏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Zhu et al. Positive solutions for systems of a nonlinear fourth-order singular semipositone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CN103345379B (zh) 一种复数乘法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4283531A (zh) 时钟抖动和电源噪声分析
CN105259409B (zh) 一种基于过零时域特性的电力信号频率计算方法
CN106662463B (zh) 传感器本底噪声的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9142867A (zh) 基于改进滑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设备
CN106970265B (zh) 一种采用多时间尺度不完全s变换估计谐波参数的方法
CN106201122B (zh) 触控面板与其控制方法
CN101866278B (zh) 一种异步迭代的64位整型乘法器及其计算方法
Yang et al. Recurrence quantity analysis based on matrix eigenvalues
CN114362738A (zh) 基于电容阵列的感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25810A (zh) 一种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和模拟电路的行为级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4135 -6, Linghu Avenue, Wuxi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Wuxi, Jiangsu, China, 180

Patentee after: China Resources micro integrated circuit (Wuxi)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180-22, Linghu Avenue, Taih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Wuxi, Jiangsu 214135

Patentee before: WUXI CHINA RESOURCES SEMICO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