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60831A -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60831A
CN104460831A CN201310419148.4A CN201310419148A CN104460831A CN 104460831 A CN104460831 A CN 104460831A CN 201310419148 A CN201310419148 A CN 201310419148A CN 104460831 A CN104460831 A CN 10446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angle
docking station
relative
noum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91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60831B (zh
Inventor
杨文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191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0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6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60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60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第二角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与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与容置槽底面接触;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失去第一作用力时,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以平板电脑为例,通常平板电脑可以与一扩展坞连接,以转变为笔记本模式,方便用户的使用。一般来说,在平板电脑上或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口,在扩展坞上会对应设置至少一个卡钩,当用户想要将平板电脑与扩展坞连接时,只需将卡钩插入卡口,并通过卡口中的卡合机构卡住卡钩;当用户想要将平板电脑与扩展坞断开连接时,只需将卡口里的卡合机构松开卡钩,并将卡钩从卡口中取出即可。当然,卡钩是通过转轴与扩展坞连接的,那么,平板电脑在与扩展坞连接之后才能相对扩展坞转动,并停在任意角度。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平板电脑与扩展坞之间的连接需要卡口及卡口配合,那么,在平板电脑以及扩展坞上就会相应的设置有卡口和卡钩,再由于在平板电脑在与扩展坞连接之后,平板电脑要相对于扩展坞转动,并停在任意角度,就需要在扩展坞上设置转轴这样的机构,所以,就存在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部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力件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和至少一个金属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力件为柱状磁铁。
可选的,所述第二磁力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底面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底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均为平滑曲面,使得第一本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围绕一中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其中,所述中轴线到所述第一端面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使得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继续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之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以所述限位机构作为支撑点,继续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一端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部,与一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其中,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扩展坞上设置的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可选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扩展坞上设置的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力件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和至少一个金属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力件为柱状磁铁。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一端面为平滑曲面,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所述扩展坞转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围绕一中轴线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其中,所述中轴线到所述第一端面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扩展坞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扩展坞,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一输入单元;容置槽,用于容置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转动;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可选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可选的,所述扩展坞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内设置的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与所述扩展坞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二磁力件上。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磁力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底面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相互匹配,所述容置槽底面为平滑曲面,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所述扩展坞转动。
可选的,所述扩展坞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使得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继续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
可选的,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之后,所述电子设备通过以所述限位机构作为支撑点,继续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可选的,所述扩展坞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的第一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其中,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与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底面接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与容置槽底面接触;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也就是说,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容置槽底面的接触面也由第一区域转变为第二区域,那么,第一端部没有任何部分是与容置槽相对固定的,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并没有如卡钩以及卡口之类的连接件,也没有转轴,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外观设计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的侧视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本体的侧视图;
图4A-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磁力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
图6A-图6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扩展坞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其中,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与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二区域与容置槽底面接触;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也就是说,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容置槽底面的接触面也由第一区域转变为第二区域,那么,第一端部没有任何部分是与容置槽相对固定的,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并没有如卡钩以及卡口之类的连接件,也没有转轴,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外观设计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结合图1A和图1B,包括:第一本体10,具有第一端部11,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110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第二本体20,与第一本体10可分离的固定连接,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其中,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111与第二本体20上一容置槽21的容置槽底面210接触;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112与容置槽底面210接触;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保持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0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具体可以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者超级本中具有显示单元的部分;第二本体20具体可以为扩展坞、电子设备支架、笔记本电脑或者超级本中具有输入单元的部分,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为该电子设备的开合角度的边界值,如0°以及120°,也可以为[0°,120°]中的任意值,如30°以及90°、90°以及120°等,当然,第一角度可以大于第二角度,也可以小于第二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如45°、60°、90°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角度为0°,第二角度为120°为例。
进一步,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夹角为第一角度时,第一端面110的第一区域111与容置槽底面210接触,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之间夹角为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112与容置槽底面210接触,也就是说,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的接触面是不同的,第一端面110上没有任何部分是相对容置槽底面210固定的,即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端面110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容置槽底面210发生运动。
具体的,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连接之后,假如,此时,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处于第一角度,即0°的位置,那么,用户在第一本体10的第二端部12,也就是与第一端部11的对端,施加第一作用力,将第一本体10向背离第二本体20的方向拉动,此时,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进行转动,在转向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如果在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夹角为第三角度,如90°的位置上,用户撤去第一作用力,即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10会停止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保持处于第三角度,如果用户一直对第二端部12施加第一作用了,那么,第一本体10就会持续的相对第二本体20转动,直到转动到第二角度的位置,即120°。
进一步,第一端部11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113,第二本体20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211,其中,通过第一磁力件113与第二磁力件211相互吸附,使得第一本体10能够与第二本体20可分离的固定连接,进而通过第一磁力件113与第二磁力件211之间的吸附力以及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0保持处于第三角度。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磁力件113设置于第一端部11内,即被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端面110包裹,不外露,用户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对于第二磁力件21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具有两种设置位置,如图3A所示的,第二磁力件211嵌入第二本体20,容置槽21开设在第二磁力件211的表面,也就是说,第二磁力件211外露于第二本体20的,当然,为了增大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摩擦力,第二磁力件21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20的壳体下方,也就是说第二磁力件211被第二本体20的壳体包裹,那么,此时容置槽21是开设在第二本体20上的,容置槽底面210即为第二本体20的壳体的一部分,如图3B所示,较优的,容置槽底面210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制成,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第一磁力件113和第二磁力件211可以且不限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图4A所示,第一磁力件113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1131a和至少一个金属段1131b,这样将磁铁段与金属段分隔排列,能够增强第一磁力件113的整体磁性强度,使得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稳定的处于第三角度。此时,第二磁力件211就可以为普通纯铁、普通磁铁或者与第一磁力件113一样的由磁铁段和金属段分隔排列而成的磁力件,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种,如图4B所示,为了使得第一磁力件113到容置槽底面210各个部分的磁力大小一致,第一磁力件113可以为柱状磁铁,较优的,为圆柱形磁铁、或者多边棱柱形磁铁。此时,第二磁力件211仍可以为普通纯铁、普通磁铁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第一磁力件113与第二磁力件211的具体形式不仅为上述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如图1A所示,容置槽底面210与第一端面110相互匹配,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均为平滑曲面,使得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第二本体20转动。也就是说,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是完全匹配的,即当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固定连接时,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完全嵌合,为了方便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210均为平滑曲面,较优的,两者为曲率一致的平滑曲面。
较优的,为了实现更好的转动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时所围绕的中轴线30,中轴线30到第一端面11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第一端面11是以中轴线30为轴的圆柱体的外表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上并没有设置连接件,那么,为了将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第二本体20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22,当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第一本体10继续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其中,当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取电子设备的开合角度的最大边界值时,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即为最大开合角度,如120°,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在第一本体10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如120°之后,在第一本体10继续相对于第二本体2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0以限位机构22作为支撑点,通过杠杆原理,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分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的数据通信,可以且不限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具体的,第一本体1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本体20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模块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种,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进行有线通信。
具体的,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容置槽底面2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保持接触,使得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例如,第一端面11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触点为点状触点,具体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对应的,在容置槽底面210与第一触点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触点数量一致的至少一个第二触点,第二触点为条状触点,贴设在容置槽底面210上,这样,在第一本体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触点能够与第二触点保持接触,进而实现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位置可以互换,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平板设备,该电子设备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一致,如图6A所示,该电子设备60包括:第一面61,第一面61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第一端部11,电子设备通过第一端部11,与一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扩展坞转动,其中,仍结合图6A和图6B,第一端部11的第一端面110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其中,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111与扩展坞上设置的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112与容置槽底面接触;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扩展坞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电子设备中的第二本体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端面110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进一步,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11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113,通过第一磁力件113与扩展坞上设置的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磁力件113与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
进一步,第一磁力件113可以且不限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图4A所示,第一磁力件113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1131a和至少一个金属段1131b,这样将磁铁段与金属段分隔排列,能够增强第一磁力件113的整体磁性强度,使得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稳定的处于第三角度。
第二种,如图4B所示,为了使得第一磁力件113到容置槽底面各个部分的磁力大小一致,第一磁力件113可以为柱状磁铁,较优的,为圆柱形磁铁、或者多边棱柱形磁铁。
当然,第一磁力件113的具体形式不仅为上述两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第一端面110与容置槽底面相互匹配,第一端面110为平滑曲面,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扩展坞转动。
较优的,为了实现更好的转动效果,电子设备围绕一中轴线30相对于扩展坞转动,其中,中轴线30到第一端面110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扩展坞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模块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第一端面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触点与容置槽底面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触点保持接触,使得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例如,第一端面11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触点为点状触点,具体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对应的,在容置槽底面210与第一触点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第一触点数量一致的至少一个第二触点,第二触点为条状触点,贴设在容置槽底面210上,这样,在电子设备1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20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触点能够与第二触点保持接触,进而实现电子设备10与扩展坞20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的位置可以互换,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发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扩展坞,可以为外接键盘、外接支架等,外接手写板等,该扩展坞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扩展坞及扩展坞结构一致,如图7所示,该扩展坞包括:第二面71,第二面71上设置有一输入单元;容置槽21,用于容置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电子设备与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转动;其中,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上的第一区域与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210接触;当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一端面上与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与容置槽底面210接触;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进一步,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容置槽底面210发生运动。
进一步,扩展坞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211,其中,通过第一端部内设置的第一磁力件与第二磁力件211相互吸附,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与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磁力件与第二磁力件211之间的吸附力以及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与扩展坞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
进一步,容置槽20开设在第二磁力件211上。
进一步,容置槽20开设在第二面81上,第二磁力件211设置在容置槽底面210的下方。
可选的,第二磁力件211还可以普通纯铁、普通磁铁或者如图4A所示的第一磁力件113一致的由磁铁段和金属段分隔排列而成的磁力件,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第一端面与容置槽底面210相互匹配,容置槽底面210为平滑曲面,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扩展坞转动。
进一步,如图7所示,扩展坞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22,使得当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转动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电子设备继续相对于扩展坞转动。
进一步,在电子设备相对于扩展坞转动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之后,电子设备通过以限位机构22作为支撑点,继续相对于扩展坞转动,通过杠杆原理,以使电子设备与扩展坞分离。
进一步,扩展坞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无线通信技术)通信模块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容置槽底面2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扩展坞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二触点与第一端面11上设置的第一触点保持接触,使得电子设备与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扩展坞,通过前述对电子设备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扩展坞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其中,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角度时,第一区域与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底面接触;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区域与容置槽底面接触;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本体由第一角度转动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度,第三角度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也就是说,在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端面与容置槽底面的接触面也由第一区域转变为第二区域,那么,第一端部没有任何部分是与容置槽相对固定的,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并没有如卡钩以及卡口之类的连接件,也没有转轴,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设备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外观设计美观,提高了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本体上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所述第二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本体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第一本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件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和至少一个金属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件为柱状磁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底面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底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均为平滑曲面,使得第一本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本体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围绕一中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其中,所述中轴线到所述第一端面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使得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所述第一本体继续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之后,所述第一本体通过以所述限位机构作为支撑点,继续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分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所述第一本体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一显示单元;
第一端部,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端部,与一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其中,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具有不重叠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扩展坞上设置的一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内设置有第一磁力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扩展坞上设置的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件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磁铁段和至少一个金属段。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件为柱状磁铁。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一端面为平滑曲面,使得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所述扩展坞转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围绕一中轴线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其中,所述中轴线到所述第一端面上任一部分的距离相等。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扩展坞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22.一种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一输入单元;
容置槽,用于容置一电子设备的第一端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转动;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至少具有第一角度及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端面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容置槽的容置槽底面接触;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处于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一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重叠的第二区域与所述容置槽底面接触;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保持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第三角度,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的任一部分均相对于所述容置槽底面发生运动。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上设置有第二磁力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端部内设置的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扩展坞可分离的固定连接;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磁力件与所述第二磁力件之间的吸附力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与所述扩展坞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且所述第一作用力不存在时,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扩展坞保持处于所述第三角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二磁力件上。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开设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磁力件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底面的下方。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相互匹配,所述容置槽底面为平滑曲面,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相对所述扩展坞转动。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上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使得当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时,限制所述电子设备继续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到所述电子设备的最大开合角度之后,所述电子设备通过以所述限位机构作为支撑点,继续相对于所述扩展坞转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分离。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坞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配合,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信。
31.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扩展坞,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在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扩展坞由所述第一角度转动到所述第二角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的第一触点保持接触,使得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扩展坞之间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CN201310419148.4A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Active CN104460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148.4A CN104460831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148.4A CN104460831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0831A true CN104460831A (zh) 2015-03-25
CN104460831B CN104460831B (zh) 2019-02-05

Family

ID=5290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9148.4A Active CN104460831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608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80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型计算装置
CN107864265A (zh) * 2016-09-22 2018-03-30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扩展坞及具有其的智能扩展终端
CN109785741A (zh) * 2017-11-10 2019-05-2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448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与可携式计算机以及使用其的可携式计算机系统
US20120033372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positioning method for same
CN103052284A (zh) * 2011-10-17 2013-04-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电子套组
CN103135778A (zh) * 2013-02-01 2013-06-05 翔德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与平板电脑配合使用的键盘及平板电脑
US20130170126A1 (en) * 2012-01-03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apparatus
CN104781747A (zh) * 2012-10-05 2015-07-15 嘉玮德·瓦希德 非对称平板电脑架对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448A (zh) * 2007-01-31 2008-08-0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与可携式计算机以及使用其的可携式计算机系统
US20120033372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Chi Me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positioning method for same
CN103052284A (zh) * 2011-10-17 2013-04-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可拆卸式电子套组
US20130170126A1 (en) * 2012-01-03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apparatus
CN104781747A (zh) * 2012-10-05 2015-07-15 嘉玮德·瓦希德 非对称平板电脑架对接系统
CN103135778A (zh) * 2013-02-01 2013-06-05 翔德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与平板电脑配合使用的键盘及平板电脑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80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携带型计算装置
CN107864265A (zh) * 2016-09-22 2018-03-30 苏州乐聚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扩展坞及具有其的智能扩展终端
CN109785741A (zh) * 2017-11-10 2019-05-21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60831B (zh) 2019-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0778A (zh) 车载智能系统与智能终端互相控制的方法
CN10446083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扩展坞
CN103347106A (zh) 一种具有触点接口的智能手机
CN204464672U (zh) 集成自动绕线盒的电源适配器和笔记本电脑
CN204441911U (zh) 一种无线充电保护壳
CN203882104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0446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853622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13255039A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デバイスが実装された移動体通信端末
CN203289507U (zh) 一种具有可转动摄像头的移动设备
CN2036306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156926U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103381299A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游戏手柄
CN203433429U (zh) 一种保护套件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03133678U (zh) 一种外置cpu卡
CN103970200A (zh) 一种设备及电子设备
CN204721025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器
CN204808120U (zh) 支架及电子设备
CN102752422A (zh) 一种触屏手机
CN203760630U (zh) Nfc天线
CN202904763U (zh) 一种可以折叠的支付产品连接机构
CN203574196U (zh) 一种可以收纳插头电源线的便携排插
CN206020944U (zh) 一种扩展式智能手表
CN204515606U (zh) 电子设备
CN203573652U (zh) 可连接电子产品的车载多媒体播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