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9899A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459899A CN104459899A CN201310419833.7A CN201310419833A CN104459899A CN 104459899 A CN104459899 A CN 104459899A CN 201310419833 A CN201310419833 A CN 201310419833A CN 104459899 A CN104459899 A CN 1044598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fiber lengths
- node device
- node
-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40—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bundle mating mea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确定每个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每个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能够在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能够提高对纤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光缆领域,尤其涉及光纤光缆领域中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背景技术
光纤作为宽带接入的一种主流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等优点,在目前以及未来的宽带互联网接入应用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对于包括多根光纤的光缆,在光缆的两端分别与设备连接后,需要确定设备之间的端口的对应关系,即需要进行对纤操作。
一种对纤的方法是采用对纤器或者对线器进行对纤。即在光缆的一端,例如在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简称为“ODF”)处,采用光源照射托盘的一个端口,以将光源发射的光注入光缆(Optical FiberCable),该光源例如是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简称为“LD”)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为“LED”)等,然后在光缆的另一端,例如在光纤分配终端(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简称为“FDT”)处,采用探测器逐个端口检测是否有光信号,或者用眼睛观察是否有光信号。当探测到或观察到光信号,则记录发射端口序号和接收端口序号,从而完成光缆中的一根光纤的对纤。
该方法需要在两端进行操作,即一人在发送端发射光信号并切换端口,另一人需要在接收端的各端口处检测光信号,对纤效率很低;此外,采用人工方式匹配设备之间的端口的连接关系,容易出错,并且成本较高。
目前,还可以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简称为“OTDR”)对纤法、光纤声音识别仪(Audio Fiber Cable Identifier,简称为“AFCID”)对纤法等进行光纤对纤。然而,这些方法都需要同时在两端进行操作,对纤效率低,对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能够在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能够提高对纤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该方法包括: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确定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包括: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该第一节点设备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该第一A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将在该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在该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还包括: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该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将该第一值与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第二值与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包括: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该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模块包括:测量单元,用于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该第一节点设备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该第一A向端口为该测量单元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为该测量单元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该测量单元在该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测量单元测量的在该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该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处理单元,用于改变该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用于改变该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该第一值与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第二值与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该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模块包括: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确定模块包括: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该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光缆网络,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以及数据通信网络DCN,其中,该DCN与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与该装置通信连接,该DCN用于在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与该装置之间传输控制信息和/或管理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光纤光缆网络的示意构架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5A示出了示例性的光纤光缆网络中各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B示出了图5A中所述的光纤光缆网络中光缆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确定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确定模块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确定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光缆网络的示意性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和装置,下面将首先结合图1所示的光纤光缆网络的示意构架图,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纤光缆网络进行说明。
光纤光缆网络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该节点设备例如为光纤配线架ODF或光纤分配终端FDT。例如,如图1所示的光纤光缆网络包括一个ODF以及n(n≤8且为正整数)个FDT,这些节点设备经由光缆串联构成环形光纤光缆网络,其中两个节点设备之间的光缆称为光缆段,节点设备为光缆段中的光纤提供成端和熔接直通空间。例如,共享纤可以在每个节点设备中均成端,而独占纤则可以仅仅在一个中间节点设备(FDT)中成端,光缆段中的其他光纤,除共享光纤之外都可以在中间节点设备中熔接直通。
通常而言,每个光缆段具有A端和B端,其中一端在一个节点设备中成端或者熔接直通,另一端则在相邻的节点设备中成端或者熔接直通,并且ODF可以作为整个光缆的起始端和末端,即光缆在ODF中全部成端。具体地,假设光缆段的A端(整根光缆的A端)在ODF成端,则该光缆段的B端必然在相邻的节点设备成端,例如在FDT成端;依次类推,最后的一段光缆的A端在第n个FDT成端,或者经过熔接后其B端必然在ODF成端。
与光缆类似,节点设备根据其收纳和处理光缆的端别以及配线功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出局光缆功能区、入局光缆功能区和设备配线功能区(未示出)。为了描述方便,出局光缆功能区可以称为A区,入局光缆功能区可以称为B区。与之对应地,位于A区的端口可以称为A区端口或A向端口,而位于B区的端口可以称为B区端口或B向端口。同样,为了叙述方便,光缆段的局向可以分别称为A向和B向,即背离本节点设备方向并指向相邻节点设备的方向可以称为A向,例如在图1所示的ODF0中,由ODF0的A区指向FDT1的B区的方向为A向;相应地,背离相邻节点设备并指向本节点设备的方向可以称为B向,例如,FDT n的A区指向ODF0的B区的方向为B向。
即在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的光纤光缆网络中,每个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以环状光纤光缆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光纤光缆网络可以为链状光纤光缆网络,也可以为树状光纤光缆网络,还可以为具有其他网络拓扑结构的光纤光缆网络。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其中,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100包括:
S110,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
S120,确定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
S130,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易于机器实现,不需要人进行干预,从而能够避免人工匹配端口,由此能够提高对纤的准确率,并显著地降低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假设相邻两个节点设备之间的光缆段的长度依次为Li,其中i=1,2,…,n+1。由于光缆始于ODF0的A区,终于ODF0的B区,则从ODF0的A区出发至第k个FDT的B区的光纤长度LLk满足下面的等式(1):
并且从ODF0的B区出发至第m个FDT的A区的光纤长度LLm满足下面的等式(2):
即ODF0的A向独占纤长度分别为A向共享纤长度为{LLk,k=1};ODF0的B向独占纤长度分别为 共享纤长度为{LLk,k=n+1}。
同样地,由于独占纤始于ODF0的A区终于FDT(1~n),或者始于FDT(1~n)终于ODF0的B区,而共享纤则仅仅位于节点设备之间,因此,FDT m的A向独占纤长度分别满足下面的等式(3):
FDT m的A向共享纤长度为{LLk,k=m};FDT m的B向独占纤长度分别满足下面的等式(4):
FDT m的B向共享纤长度为{LLk,k=m+1}。
因此,如果在第0个至第n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测量处和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对于每个节点设备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根据测量得到的光纤长度、光纤长度与端口的对应关系以及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很容易确定这些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3所示,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包括:
S111,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该第一节点设备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
S112,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该第一A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
S113,将在该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在该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第一节点设备的七个A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在两个A向端口A1和A2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为a1,在三个A向端口A3、A4和A5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为a2,在A向端口A6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为a3,在另一个A向端口A7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为a4,则可以将测量的没有相同光纤长度的端口A6确定为第一A向端口,也可以将端口A7确定为第一A向端口;此外,可以将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的相应端口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例如可以将端口A1和A2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也可以将端口A3、A4和A5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
即对于第一节点设备而言,第一A向端口也为测量的光纤长度具有唯一性的A向端口;类似地,第一B向端口为测量的没有相同光纤长度的B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也为测量的光纤长度具有唯一性的B向端口。由于第一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在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内具有唯一性,因而直接根据该光纤长度以及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容易地确定第一A向端口与相应的B向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同样地,也可以容易地确定第一B向端口与相应的A向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上文中阐述了对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中,具有唯一的光纤长度的端口的处理方法,类似地,对于节点设备的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而言,则可以改变光纤长度,使得光纤长度值在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中或B向端口中也具有唯一性,从而也可以容易地确定这些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4所示,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还包括:
S114,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该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
S115,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
S116,将该第一值与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第二值与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仍以上文的例子为例,可以将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的相应端口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例如可以将端口A1和A2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也可以将端口A3、A4和A5确定为第二A向端口。
对于A向端口A1和A2,可以改变与A1端口相连的光纤的长度,也可以改变与A2端口相连的光纤的长度,还可以将这两根光纤的长度都改变,并且改变后的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其它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不同,使得改变后的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从而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由此能够容易地区分这些第二A向端口。类似地,改变后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B向光纤长度中也需要具有唯一性,即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
应理解,该第二节点设备与第三节点设备可能为相同的节点设备,也可能为不同的节点设备。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节点设备只包括A向端口或只包括B向端口时,相应地只需要在A向端口处或在B向端口处测量光纤长度,并且也只需要确定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或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包括:
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例如,将带有芯片的长度不同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中,或将长度相同但数量不同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即改变后的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
仍以上文的例子为例,例如,在端口A3中插入长度为1m的跳纤,在端口A4中插入长度为2m的跳纤,从而使得改变后的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又例如,在端口A3中插入长度为1m的跳纤,在端口A4中插入两个长度都为1m的跳纤。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改变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
该跳纤带有芯片,能够记录跳纤的标识,从而可以获知跳纤的型号、长度等信息,从而更容易实现机器对纤,而不需要人工干扰,由此能够提高对纤准确率,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例如,如图1所示,对于ODF0的A向对应关系包括的A向光纤长度和A向端口,基于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在与ODF0相连的FDT i的B向对应关系中,根据同一根光纤产生的一个A向光纤长度与另一个B向光纤长度相等的原则,确定相应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该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例如,图5A示出了示例性的光纤光缆网络中各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5B示出了图5A中所述的光纤光缆网络中光缆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因此,根据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可以更容易地确定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如图5B所示,可以获知ODF0的A区域的一根光缆与FDT1相连,并且ODF0的A区的另一根光缆与FDT2相连,因此,对于ODF0的A向对应关系中的A向光纤长度,只需要在FDT1或FDT2的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光纤长度相同的相应端口即可,从而更易于确定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下面将以图5A和图5B所示的光纤光缆网络为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如何确定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例如,如图5A和5B所示,环形光纤光缆网络具有3个节点设备,分别为ODF0、FDT1和FDT2,且各节点设备之间的光缆段的距离分别为{Lk,k=1,2,3,4}。同样,为了叙述方便,对各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和B向端口按照以下规则进行编码:假设ODF的端口和FDT的端口没有冗余,ODF的A向端口和B向端口各5个,分别编号为PA0i(i=1,2,…,5)和PB0i(i=1,2,…,5);FDT的A向端口和B向端口各3个,也分别编号为PA1i(i=1,2,3)、PB1i(i=1,2,3)、PA2i(i=1,2,3)和PB2i(i=1,2,3)。
在忽略光纤接续和成端所需的余长的理想化状态下,分别选择ODF0的A向端口进行光纤长度测量,则:
■长度为L1的端口:{PA01,PA02,PA05}—{PB11,PB12,PB13},分别对应2
组独占纤{PA01,PA02}—{PB11,PB12},以及1组共享纤{PA05}—{PB13};
■长度为L1+L2的端口:{PA03,PA04}—{PB21,PB22},对应2组独占纤。
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两组:
{G1,G2}={{PA01,PA02,PA05}—{PB11,PB12,PB13},{PA03,PA04}—{PB21,PB22}}。
可见两个分组中的成员数目分别为3和2,即这些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中不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本地跳接区分每个分组内部的各组端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例如,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可以根据预定算法生成跳接指令,并根据跳接指令将带有智能芯片的光纤连接跳纤(或称为智能跳纤)插入指定的端口,使每组内部成员端口组之间的光纤长度不再相等,以区分每组之间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或称为确认光纤分组。
例如,将PA02端口跳接1个标准长度为1m的智能跳纤;将PA05端口跳接2个标准长度为1m的智能跳纤;将PA04端口跳接1个标准长度为1m的智能跳纤。显然经过上述跳接操作后,A向端口已经可以被分为5组了:
{G1,G2,G3,G4,G5}={{PA01--PB11},{PA02--PB12},{PA05—PB13},{PA03--PB21},{PA04—PB22}};每组A向端口跳接后分别对应的A向光纤长度为:
{{PA01--PB11},{PA02--PB12},{PA05—PB13},{PA03--PB21},{PA04—PB22}}—>{L1,L1+1,L1+2,L1+L2,L1+L2+1}。
在B向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得到:
■长度为L3的端口:{PB03,PB04,PB05}—{PA21,PA22,PA23},分别对应2组独占纤{PB03,PB04}—{PA21,PA22},和1组共享纤{PB05}—{PA23};
■长度为L2+L3的端口:{PB01,PB02}—{PA11,PA12},对应2组独占纤。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两组:
{G1,G2}={{PB03,PB04,PB05}—{PA21,PA22,PA23},{PB01,PB02}—{PA11,PA12}}。
类似地,经过跳接操作后,ODF0的B向端口已经可以被分为5组了:{G1,G2,G3,G4,G5}={{PB01--PA11},{PB02--PA12},{PB05—PA23},{PB03--PA21},{PB04—PA22}};每组B向端口跳接后分别对应的B向光纤长度为:
{{PB01--PA11},{PB02--PA12},{PB05—PA13},{PB03--PA21},{PB04—PA22}}—>{L2+L3,L2+L3+1,L3+2,L3,L3+1}。
在完成在ODF0的测距操作后,进行FDT1的测距操作。可以先测量FDT1的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其中:
?测量的光纤长度{L1,L1+1,L1+2}分别对应B向端口
{{PA01--PB11},{PA02--PB12},{PA05—PB13}}。
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三组:
{G1,G2,G3}={{PA01--PB11},{PA02--PB12},{PA05—PB13}}。
其中,每个分组的成员数目均为1个,即FDT1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B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不再需要进行跳接操作。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或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之前前在ODF0的相关操作,很容易确认3个光纤分组,分别为{PA01--PB11}(独占纤分组1)、{PA02--PB12}(独占纤分组2)和{PA05—PB13}(共享纤分组1)。
完成FDT1的B向测距操作后,可以进行A向测距操作,并可以得到:
■长度为L2的端口:{{PA13--PB23}},对应1组共享纤;
■长度为L2+L3的端口:{{PA11--PB01}},对应1组独占纤;
■长度为L2+L3+1的端口:{{PA12--PB02}},对应1组独占纤。
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三组:
{G1,G2,G3}={{PA13--PB23},{PA11--PB01},{PA12--PB02}}。
显然,每个分组的成员数目均为1个,即FDT1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不需要进行跳接操作。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或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以及之前前在ODF0的相关操作,很容易确认2个光纤分组:分别为{PA11--PB01}(独占分组3)和{PA12--PB02}(独占纤分组4),而共享纤分组{PA13--PB23}虽然能够被唯一区分,但是由于尚无法得到FDT2的端口编号而无法得到确认。
完成FDT1的操作后,可以进行FDT2的B向测距操作,并可以得到:
■长度为L2的端口:{{PB23--PA13}},对应1组共享纤;
■长度为L1+L2的端口:{{PB11--PA03}},对应1组独占纤;
■长度为L1+L2+1的端口:{PB12--PA04}},对应一组独占纤。
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三组,且每组成员均只有1个,故无需进行跳接操作。显然,可以确认3个光纤分组:{{PB23--PA13}}(共享纤分组2)、{{PB11--PA03}}(独占纤分组5)和{PB12--PA04}}(独占纤分组6)。
完成FDT2的B向测距操作后,可以进行A向测距操作,并可以得到:
■长度为L3的端口:{{PA21—PB03}},对应1组独占纤;
■长度为L3+1的端口:{{PA22—PB04}},对应1组独占纤;
■长度为L3+2的端口:{{PA23—PB05}},对应1组共享纤;
根据上述光纤长度进行可分为三组,且每组的成员数目均只有1个,故无需进行跳接。显然,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很容易确认3个分组:{{PA21—PB03}}(组独占纤分组7)、{{PA22—PB04}}(独占纤分组)和{{PA23—PB05}}(共享纤分组3)。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可以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以上述具体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还可以基于其它规则或策略,确定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还应理解,虽然上述以仅仅包括三个节点设备的环形光纤光缆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现包括更多节点设备的环形光纤光缆网络的对纤操作,或者对基于其他网络拓扑的光纤光缆网络,如链型、树形等,进行类似的操作。
下面将结合图6,对确定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整个流程进行描述,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如图6所示,在S201中,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可以选择光纤光缆网络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优选地,可以首先选择光纤光缆网络的起始节点设备。
在S202中,在选定的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处测量光纤长度。
在S203中,对测量得到的光纤长度进行分组,将长度相同的分为一组。
在S204中,确定每组中的成员数是否大于或等于两个,即确定选定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或B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中是否不具有唯一性,如果是,则流程进行到S205;否则,流程进行到S206。
在S205中,对成员数大于或等于两个的分组所对应的端口进行跳接操作,即连接跳纤至这些相应的端口,以改变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使得相应的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在该节点设备的所有A向光纤长度(或B向光纤长度)中具有唯一性。
在S206中,确定是否完成选定的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B向端口的测距操作,如果是,则流程进行到S207;否则,流程进行到S201。
在S207中,确定是否完成所有节点设备的测距操作,如果是,则流程进行到S209;否则,流程进行到S208。
在S208中,切换节点设备,即对下一个节点设备重复进行上述操作。优选地,根据光纤光缆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依次切换节点设备。
在S209中,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根据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处理数据并输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随机接入应答消息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7至图1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500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其中,该装置5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
第二确定模块520,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510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510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
第三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第二确定模块520确定的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8所示,该第一确定模块510包括:
测量单元511,用于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该第一节点设备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
第一确定单元512,用于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该第一A向端口为该测量单元511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为该测量单元511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
第二确定单元513,用于将该测量单元511在该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确定单元512确定的该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测量单元511测量的在该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确定单元512确定的该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如图9所示,该第一确定模块510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514,用于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该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
处理单元515,用于改变该第三确定单元514确定的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用于改变该第三确定单元514确定的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
第四确定单元516,用于将该第一值与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三确定单元514确定的该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第二值与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三确定单元514确定的该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单元515具体用于:
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第三确定模块530包括:第五确定单元531,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该第三确定模块530包括:第六确定单元532,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该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500可对应于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主体,并且装置5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光缆网络600,该光纤光缆网络600包括:
至少两个节点设备610,每个该节点设备610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610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620;以及
数据通信网络DCN630,其中,该DCN630与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610通信连接,并且与该装置620通信连接,该DCN630用于在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610与该装置620之间传输控制信息和/或管理信息;
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用于确定该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620可对应于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主体,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500,并且装置62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光缆网络,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700,该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总线系统730。其中,处理器710和存储器720通过总线系统730相连,该存储器7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20存储的指令。其中,该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该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该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该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
其中,该处理器710用于: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该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该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确定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处理器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71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7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7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72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72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总线系统73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30。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20,处理器710读取存储器72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处理器710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包括: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该第一节点设备为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该第一A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该第一B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将在该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在该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该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处理器710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该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还包括:确定该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该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将该第一值与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该第二值与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该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处理器710改变该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包括: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该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该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该第二A向端口以及该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处理器710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该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该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该处理器710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根据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该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该光缆与该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该A向对应关系和该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该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700可对应于执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主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500以及装置620,并且装置700中的各个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通过确定各节点设备的A向和B向光纤长度,以及与端口的A向和B向对应关系,从而能够根据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单端操作且准确地识别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并能够提高对纤效率,降低对纤成本。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所述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所述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所述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所述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所述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
确定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B向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包括:
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
确定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所述第一A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所述第一B向端口为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
将在所述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在所述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所述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所述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
改变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
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所述第二值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变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包括:
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A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二A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光缆与所述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所述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9.一种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装置,所述光纤光缆网络包括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所述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所述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以及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其中,所述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所述节点设备的各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也互不相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光纤长度与所述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的A向对应关系,以及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光纤长度与所述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的B向对应关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B向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在第一节点设备的各A向端口处和各B向端口处分别测量光纤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为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任意一个节点设备;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一A向端口和第一B向端口,其中所述第一A向端口为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A向端口,所述第一B向端口为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等的B向端口;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在所述第一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所述测量单元测量的在所述第一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确定为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一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第二A向端口和第二B向端口,其中所述第二A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一值的至少两个A向端口,所述第二B向端口包括测量的光纤长度相等且为第二值的至少两个B向端口;
处理单元,用于改变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以及用于改变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使得在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A向端口的A向光纤长度,并将所述第二值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B向光纤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将带有芯片的跳纤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A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中,使得在与所述第二A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二节点设备的相应B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并且在与所述第二B向端口相连的至少一个第三节点设备的相应A向端口处测量的光纤长度互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二A向端口以及所述第二B向端口的光纤长度改变值为插入的跳纤的光纤长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中,和/或通过在所述第一节点设备的B向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三节点设备的A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每个所述节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所述光缆与所述节点设备的连接关系,通过在所述A向对应关系和所述B向对应关系中查找具有相同大小的A向光纤长度和B向光纤长度,确定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不同节点设备的各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光纤配线架ODF和/或光纤分配终端FDT。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中的节点设备包括能够读取带有芯片的跳纤的标识信息的节点设备。
17.一种光纤光缆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节点设备,每个所述节点设备包括至少两个A向端口或者B向端口,所述节点设备之间通过光缆连接,并且所述光缆包括的每根光纤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节点设备的A向端口以及另一个节点设备的B向端口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以及
数据通信网络DCN,其中,所述DCN与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通信连接,并且与所述装置通信连接,所述DCN用于在所述至少两个节点设备与所述装置之间传输控制信息和/或管理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19833.7A CN104459899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CN201610034360.2A CN105824083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ES14844297.3T ES2645155T3 (es) | 2013-09-13 | 2014-04-14 |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correspondencia entre fibras en redes de cables y fibras ópticos, y redes de cables y fibras ópticos |
EP14844297.3A EP2940502B1 (en) | 2013-09-13 | 2014-04-1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ber matching in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networks, and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networks |
PCT/CN2014/075248 WO2015035771A1 (zh) | 2013-09-13 | 2014-04-14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419833.7A CN104459899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4360.2A Division CN105824083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459899A true CN104459899A (zh) | 2015-03-25 |
CN104459899B CN104459899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266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4360.2A Active CN105824083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CN201310419833.7A Active CN104459899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4360.2A Active CN105824083B (zh) | 2013-09-13 | 2013-09-13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940502B1 (zh) |
CN (2) | CN105824083B (zh) |
ES (1) | ES2645155T3 (zh) |
WO (1) | WO201503577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2973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光缆网点到点的最佳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24083B (zh) * | 2013-09-13 | 2017-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CN108390719A (zh) * | 2018-03-20 | 2018-08-10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 | 一种光缆自动对纤测试系统 |
CN110646905B (zh) * | 2019-09-19 | 2021-01-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odf架间走纤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766A (zh) * | 1996-07-19 | 1999-08-11 | 英国电讯公司 | 同时接收和调制光信号的电信系统 |
CN1725721A (zh) * | 2005-07-19 | 2006-01-2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光码分多址复用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
CN1988421A (zh) * | 2005-12-21 | 2007-06-27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初始化端到端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521613A (zh) * | 2008-12-31 | 2009-09-02 | 张建国 | 一种光纤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扩展的网络结构 |
US7720114B2 (en) * | 2004-04-12 | 2010-05-18 | Jian Liu | Nonlinear polarization pulse shaping mode locked fiber las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053010C (en) * | 1990-10-17 | 2001-05-01 | Claude Ricard | Processes and devices for the automatic connection of conductor wire or optical fiber section ends to adapted component receptacles |
CA2162515C (en) * | 1994-12-22 | 2000-03-21 | Leonard George Cohen | Jumper tracing system |
JP3107064B2 (ja) * | 1997-10-16 | 2000-11-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ファブリッ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ファブリック装置への識別子割り当て方法 |
US7760094B1 (en) * | 2006-12-14 | 2010-07-20 |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 RFI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fiber network deployment and maintenance |
US8210755B2 (en) * | 2006-12-29 | 2012-07-03 | Alcatel Lucent | Identifiable fiber optics |
CA2794601C (en) * | 2010-04-14 | 2018-07-17 | Mark E. Conner | Port mapping in fiber optic network devices |
CN102608715B (zh) * | 2011-01-24 | 2015-07-15 | 澳大利亚克林普斯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配线盒 |
CN102396172B (zh) * | 2011-08-23 | 201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光纤连接关系的方法、节点设备及光网络系统 |
CN103217744B (zh) * | 2012-01-19 | 2016-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器件、用于管理光学器件的系统和方法 |
CN102611498A (zh) * | 2012-03-13 | 2012-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标识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装置、光纤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2684784B (zh) * | 2012-05-30 | 2015-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跳纤连接检测方法和跳纤连接检测装置 |
CN102752672B (zh) * | 2012-06-06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纤配线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202870347U (zh) * | 2012-09-29 | 2013-04-10 | 新富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卷曲式光纤跳线 |
CN105824083B (zh) * | 2013-09-13 | 2017-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
2013
- 2013-09-13 CN CN201610034360.2A patent/CN105824083B/zh active Active
- 2013-09-13 CN CN201310419833.7A patent/CN104459899B/zh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14 WO PCT/CN2014/075248 patent/WO201503577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14 EP EP14844297.3A patent/EP294050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4-14 ES ES14844297.3T patent/ES2645155T3/es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5766A (zh) * | 1996-07-19 | 1999-08-11 | 英国电讯公司 | 同时接收和调制光信号的电信系统 |
US7720114B2 (en) * | 2004-04-12 | 2010-05-18 | Jian Liu | Nonlinear polarization pulse shaping mode locked fiber laser |
CN1725721A (zh) * | 2005-07-19 | 2006-01-25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光码分多址复用技术的无源光网络 |
CN1988421A (zh) * | 2005-12-21 | 2007-06-27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初始化端到端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521613A (zh) * | 2008-12-31 | 2009-09-02 | 张建国 | 一种光纤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扩展的网络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2973A (zh) * | 2018-09-19 | 2020-03-2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一种光缆网点到点的最佳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35771A1 (zh) | 2015-03-19 |
ES2645155T3 (es) | 2017-12-04 |
EP2940502A1 (en) | 2015-11-04 |
CN104459899B (zh) | 2016-03-02 |
CN105824083A (zh) | 2016-08-03 |
WO2015035771A9 (zh) | 2015-08-20 |
CN105824083B (zh) | 2017-12-22 |
EP2940502A4 (en) | 2016-06-29 |
EP2940502B1 (en) | 2017-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459899B (zh) | 用于在光纤光缆网络中对纤的方法、装置和光纤光缆网络 | |
CN105338432B (zh) |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 |
CN104467959B (zh) | 使用光损耗测试仪器的免提光纤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027157B (zh) | 光模块的电流补偿方法及光模块 | |
US9219543B2 (en) | Monitoring optical decay in fiber connectivity systems | |
CN110493670B (zh) | 一种光缆中断判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4361190B (zh) | 二次系统中虚端子自动化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3957474A (zh) | 一种光分路器的端口标签管理方法 | |
CN105577474B (zh) | 一种网络设备高速端口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0096413A (zh) | 一种磁盘定位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8964754A (zh) | 光通信器件的插损校正方法、系统及插损测量系统 | |
CN103427898A (zh) | 一种确定无源光纤网络分支故障点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010236B (zh) | 光路路径规划方法 | |
CN103384166B (zh) | 光纤接入网的光纤端口线序测试仪 | |
CN105187119A (zh) | 基于光时域反射仪的无源光网络链路等距故障识别方法 | |
CN110033189B (zh) | 一种纤芯段自动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535870B (zh) | 一种传感器数据加密方法及系统 | |
CN107888282B (zh) | 一种光传输网络的电路全程路由计算方法 | |
CN105490935A (zh) | 多点间路径分析方法及系统 | |
WO2016150278A1 (zh) | 一种实现光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417462A (zh) | 光缆故障定位方法、故障定位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08551364B (zh) | 光纤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终端设备 | |
TWI407315B (zh) | 匯流排電路裝置 | |
CN208187564U (zh) | 一种多功能电气设备在线测温系统 | |
CN208836147U (zh) | 一种光纤通讯故障检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