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58774A -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58774A
CN104458774A CN201410763148.0A CN201410763148A CN104458774A CN 104458774 A CN104458774 A CN 104458774A CN 201410763148 A CN201410763148 A CN 201410763148A CN 104458774 A CN104458774 A CN 104458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nanoparticle
prospecting
room temperature
util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63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58774B (zh
Inventor
曹建劲
胡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7631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58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5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8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58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58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包括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判定,即根据分析的微粒的特征来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所述采集是于待测区取得动植物组织样本并保存在固定液中;所述处理是指在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将动植物样本成功附着在直接用于测试的透射电镜载网上;所述分析是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分析载网上生物组织内部的纳米微粒。本发明通过检测分析生物组织内部的纳米微粒,可以较为准确的指示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与否,较为直观地反映深部矿体的成矿元素特征。利用该方法结合其他物理化学勘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找矿的成功率并减少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矿产勘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矿产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一般有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可燃性有机矿产等。我国尚处于经济起步腾飞前奏,对矿产的需求不可能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发展自己的矿业仍然是任重而道远。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提高,依靠地表宏观标志直接找矿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是一种利用“元素含量”进行矿产勘查的方法,扩大了找矿标志。
目前对隐伏矿体的探寻中,传统的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气测量。地球物理是一种利用间接信息的找矿方法,具有影响因素复杂,探测因素有限和分析结果多解的特点。地球化学相对直接,但是对于深部勘测来说,其采样方法的局限性也难以避免。地气测量通过检测由地下深部矿体导致的地表元素含量异常探测隐伏矿体,是深部探矿方面的重大突破,但是却存在样品收集不方便、检测判断复杂的缺陷。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生物与矿床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生物对其所处环境地底下的矿床具有指示作用,古来便有“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的说法;生物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流,可以吸收地表土壤、地下水和空气中的元素,而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矿区中土壤、地下水和空气大多受到矿床影响而使得相应成矿元素含量异常,部分生物可以表征化的显示这些异常;部分生物对于金属元素具有吸收、富集作用,某些生物还可以还原金属离子使其沉淀。因此,生物与矿床的这一密切关系使得利用生物找矿的发展具有了理论基础。
但是目前利用生物找矿的方法还局限于对生物体内元素的分析,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性,首先只有当生物体内或环境中的元素异常富集到一定程度时,生物个体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表征现象,即利用生物找矿方法的前提条件是:位于浅层地壳或深部的矿床导致地表环境或生物体内的元素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导致一些生物个体出现明显的表征现象。因此,普通的利用元素分析来找矿,往往敏感性十分不足,不准确且效率低,所以一直应用不广,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探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深部探矿技术的操作困难,准确率低,敏感性差等问题,提供一种更准确、更简便的、敏感性更强的找矿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生物样品的采集:于待测区取得生物样品并保存在固定液中;所述生物样品为动物样品和/或植物样品;
S2.生物样品的处理:在不破坏样本的前提下,生物样品经过四氧化锇浸泡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制包埋块、聚合、超薄切片,附着在透射电子显微镜载网上;
S3.生物样品的分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分析载网上生物样品内部的纳米微粒的特征;
S4.根据纳米微粒的特征来判定寻找隐伏矿床,即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
所述纳米微粒的特征包括成分、大小、形态、超微结构构造、含量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
优选地,动物组织所用固定液为3%戊二醛+2%多聚甲醛;植物组织所用固定液为5%戊二醛+4%多聚甲醛。
本发明上述方法适用于地表有植物和/或动物生存的深部隐伏矿床的探测,主要观察的对象是生物组织内部的纳米微粒,这些微粒蕴含了其地表以下隐伏矿床的丰富信息,如成矿元素种类,矿石矿物成分等。这些信息可以指示隐伏矿床的存在,较为直观的反映深部矿体的成矿元素和矿物成分特征,对于隐伏矿床探测意义重大。正如背景技术所述,以往相关的利用生物表征现象找矿的方法敏感性不足,因为其前提条件是位于浅层地壳或深部的矿床导致地表环境或生物体内的元素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进而导致一些生物个体表征现象的出现,所以利用生物表征现象找矿的方法对于深部隐伏矿床的探测具有局限性。本发明直接以生物组织作为蓝本,研究其体内赋存的纳米微粒特征,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异常,提高了生物勘测技术的敏感性。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再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探测手段,排除某些非成矿因素异常,可以有效地提高隐伏矿体找矿的成功率。
另外,因为不同的成矿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富集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在实际的勘测验证工作中,在研究对象(生物种属)的选择上需要仔细甄别。在对未知是否含有隐伏矿床的地区进行勘测分析时,可以结合前期分析工作来选择待测区合适的动植物种类,或者尽量多的选择该地区地表的生物种类,取样分析。最终分析出异常的微粒信息,进而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
另外,优选地,本发明利用生物体内的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中,步骤S1所述生物样品的采集包括:于野外取得生物样品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迅速切取生物组织(保证切取工具的干净和锋利,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迅速放入固定液中,0~4℃保存。
优选地,步骤S2所述生物样品的处理包括:质量分数1~2%的四氧化锇浸泡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制包埋块、聚合、超薄切片。处理过程中样品不能进行染色处理,以便清晰的观察到纳米微粒的形貌。
优选地,步骤S3所述生物样品的分析是分析生物样品中纳米微粒的成分、大小、形态、超微结构构造、含量和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所述纳米微粒是与深部隐伏矿床有关的成矿元素微粒。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总结纳米微粒在生物体内较为富集的部位,以形成更准确和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优选地,步骤S4是根据生物样品中纳米微粒分析的结果,即微粒的成分、大小、形态、超微结构构造、含量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判断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
优选地,步骤S2所述生物样品的处理包括:
S21.浸泡双重固定:除去生物样品中的固定液,用0.1M pH7.2的PBS缓冲液冲洗干净,加入质量分数1~2%的四氧化锇固定,再用0.1M PBS缓冲液冲洗干净;
S22.脱水:依次用质量分数30%、50%、70%、80%、95%的乙醇各处理10min,吸去溶液,用丙酮冲洗3~5次,每次10 min;
S23.渗透:加入体积比1:1的丙酮和包埋剂,室温处理1~2h;
S24.包埋:吸去溶液,加入包埋剂,更换3~5次,每次室温1~2h;最后一次更换包埋剂后室温放置过夜;
S25.制包埋块:滴一滴包埋剂在包埋模具顶端,将样品挑入包埋模具,注满包埋剂,室温放置5~7 h;
S26.聚合:将模具于60℃~70℃加热聚合15~24h,待硬化后取出包埋块;
S27.超薄切片:将包埋块切成60~80 μm厚的切片,用透射电镜载网捞片,风干待用。
其中更优选地,步骤S21所述四氧化锇固定具体是动物样品用1%四氧化锇室温固定1~1.5h,植物样品用2%四氧化锇固定过夜。
优选地,步骤S23、S24或S25所述包埋剂为环氧树脂。
本发明在首次提出利用生物样品内部纳米微粒来检测分析隐伏矿床的概念之后,如何准确的实现这个过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上所述对于生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是本发明经过大量探索和摸索得到的,因为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的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其关系到最终制作得到的切片是否适合纳米微粒的监测分析,以及检测分析效果的好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
步骤S1所述生物样品的采集:准备干净、锋利的剪刀,保温箱,冰袋和装有1mL固定液的5mL离心管;用蒸馏水彻底洗净生物表面,迅速分离和切取组织,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第一时间将切取的生物组织放入固定液(优选为:动物样品所用固定液为3%戊二醛+2%多聚甲醛;植物样品所用固定液为5%戊二醛+4%多聚甲醛)中;将离心管编号,记录保存于装有冰袋的保温箱中;样品大小不超过1立方厘米,距下一步操作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
步骤S2所述生物样品的处理包括:
S21.浸泡双重固定:除去生物样品中的固定液,加入0.1M PH7.2的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用四氧化锇室温固定(优选为:动物样品用1%四氧化锇室温固定1~1.5h,植物样品用2%四氧化锇固定过夜),用量没过样品; 再用0.1M 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清洗务必彻底。
S22.脱水: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3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5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7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8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95%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用丙酮1000μL冲洗三次,每次10 min。
S23.渗透:吸出部分丙酮,加入环氧树脂(包埋剂),丙酮与包埋剂的体积约相等,用量约250μL, 室温1~2h(优选为:动物样品处理1h,植物样品处理2h)。
S24.包埋:吸去溶液,加入包埋剂约250μL,更换三次,每次室温1~2h(优选为:动物样品每次室温1h,植物样品每次室温2h);最后一次更换包埋剂后室温放置过夜。
S25.制包埋块:滴一滴包埋剂在包埋模具顶端,用牙签将样品挑入包埋模具,注满包埋剂,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将写好样品编号的纸卡插入模具,室温放置半天。
S26.聚合:将包埋样品的模具放在烘箱(优选为:动物样品用60℃烘箱,植物样品用70℃烘箱)的最上层,加热聚合(优选为:动物样品加热聚合24h,植物样品加热聚合15h);待硬化后取出包埋块,准备修块与切片。
S27.超薄切片:在切片机上固定好包埋块和切片刀,调整好切片刀位置,对刀,进刀,完成细修后切片,厚度60~80 μm,透射电镜载网(镍网或铜网)捞片,风干待用。
本发明对生物样品的分析是选择带有扫描功能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过处理后附着在透射电镜载网上可以直接用于电镜测试的生物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分析生物样品内部的纳米微粒,包括其成分、大小、形态、超微结构构造、含量,及于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等,以获取关于隐伏矿床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物体内选定的纳米微粒进行能谱分析,选区衍射分析和高分辨率分析,同时缩小电镜放大倍数,拍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下纳米微粒形貌图,以获取纳米微粒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的结果,尤其是在生物体内出现频繁的含金属元素纳米微粒的分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和矿物成分等矿床性质。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气测量对隐伏矿体的探寻的缺陷,以及利用生物表征现象找矿敏感性不足的缺陷,利用生物对于地气、地下和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吸收富集效应,直接以生物作为样品富集载体,研究其体内赋存的纳米微粒特征,提供了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是地气测量的在生物方面的再次延伸和发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生物体内的元素异常,提高了生物勘测技术的敏感性。
本发明提出的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集聚了多种勘探方法的优势,具有勘测深度大,反映信息直观,敏感性高,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勘测准确度高的特征。经过试验验证,通过该方法分析得到的深部矿体信息准确度高,匹配性良好,为深部矿床勘测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且简便的可行性技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通过于野外待测区采集生物样本,研究分析生物组织内部的纳米微粒,获取生物体内与隐伏矿床有关的纳米微粒,这些纳米微粒可以指示隐伏矿床的存在、预测成矿元素信息,可以敏感的探测到生物体内的元素异常,有效的提高找矿成功率,为利用生物较为精确的寻找隐伏矿床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直接利用野外生物作为元素异常现象富集的载体,是实验手段上的突破,更具经济性和环境效应。对于需要勘测的隐伏矿床所处环境要求低,可以对任何地表有植物和小型动物生存的潜在矿区进行勘测验证,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易行。同时地球深部找矿是资源勘测的重大课题,而在大多数人类能踏足的范围内,其地表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动物和植物,基本数据样品容易采集,因此本发明所述找矿方法的应用空间十分广泛。
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气测量对隐伏矿体的探寻的缺陷,利用生物对于地气、地下和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吸收富集效应,直接以生物作为样品富集载体,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是地气测量的在生物方面的再次延伸和发展。尤其是克服了现有技术提出的利用生物表征现象找矿敏感性不足、准确度低的缺陷,直接以生物组织作为蓝本,研究其体内赋存的纳米微粒特征,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生物体内元素的异常,提高了生物勘测技术的敏感性,具有敏感性高,准确度高的特点。
本发明提出的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集聚了多种勘探方法的优势,经过试验验证,该方法是一种勘测深度大、反映信息直观、敏感性高、勘测准确度高、匹配性良好、成功率高,且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的找矿新技术,对于隐伏矿床的探测意义十分重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蚯蚓组织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形貌图。
图2是实施例中蚂蚁组织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形貌图。
图3是实施例中榕树叶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形貌图。
图4是实施例中榕树茎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生物样本的采集与分析
1、地质背景
凡口超大型铅锌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境内,属于中低温沉积喷流型矿床,目前主要以地下开采为主。矿体赋存于中上泥盆系和下石炭系碳酸盐岩、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地层。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是其主要矿石矿物,主要的有用成分包括Pb、Zn、S、Fe,伴生有益组分包括Ag、Au、Hg、Cd、Ge等。在矿区地表,可见桦树、柳树、榕树等乔木,灌木可见美人蕉和蕨类植物。小型动物如蚂蚁、蚯蚓、蜘蛛等也较为常见。
根据该矿区的相关地质背景资料及实地勘测,选取下部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地表作为目标区域。
2、动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在目标区域内寻找适合采集组织样本的动物,经过前期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以及野外小型动物种类比对,最终确定蚂蚁、蚯蚓、蜘蛛作为样本采集的首选对象。
(2)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S1准备干净、锋利的剪刀,保温箱,冰袋和装有1mL固定液的5mL离心管。
S2动物样品的采集:用蒸馏水彻底洗净生物表面,迅速分离和切取组织,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第一时间将切取的生物组织放入装有固定液的离心管中,所用固定液为3%戊二醛+2%多聚甲醛;将离心管编号,记录保存于装有冰袋的保温箱中;样品大小不超过1立方厘米,距下一步操作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
S3动物样品拿回实验室后,经过以下方法进行:
S31.浸泡双重固定:除去生物样品中的固定液,加入0.1M PH7.2的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用1%四氧化锇室温固定1~1.5h,用量没过样品;再用0.1M 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清洗务必彻底。
S32.脱水: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3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5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7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8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95%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用丙酮1000μL冲洗三次,每次10 min。
S33.渗透:吸出部分丙酮,加入环氧树脂(包埋剂),丙酮与包埋剂的体积约相等,用量约250μL,室温1h。
S34.包埋:吸去溶液,加入包埋剂约250μL,更换三次,每次室温1h;最后一次更换包埋剂后室温放置过夜。
S35.制包埋块:滴一滴包埋剂在包埋模具顶端,用牙签将样品挑入包埋模具,注满包埋剂,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将写好样品编号的纸卡插入模具,室温放置半天。
S36.聚合:将包埋样品的模具放在60℃烘箱的最上层,加热聚合24h;待硬化后取出包埋块,准备修块与切片。
S37.超薄切片:在切片机上固定好包埋块和切片刀,调整好切片刀位置,对刀,进刀,完成细修后切片,厚度60~80 μm,透射电镜载网(镍网或铜网)捞片,风干待上机测试。
3、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在目标区域内寻找适合采集组织样本的植物,经过前期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以及野外植物种类比对,在与动物样品采集相同的地质范围内,选取枇杷叶、苦楝树叶、榕树叶和榕树茎作为植物样本的采集对象。
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S1准备干净、锋利的剪刀,保温箱,冰袋和装有1mL固定液的5mL离心管;
S2植物样品的采集:从野外采集到植物样本后,用蒸馏水彻底洗净生物表面的尘屑,拿生物剪迅速剪下大致2~4mm 的长条状样品,尽量避免拉、锯、压等动作;第一时间将切取的生物组织放入装有固定液的离心管中;所用固定液为5%戊二醛+4%多聚甲醛;将离心管编号,记录保存于装有冰袋的保温箱中;样品大小不超过1立方厘米,距下一步操作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
S3植物样品拿回实验室后,经过以下方法进行:
S31.浸泡双重固定:除去生物样品中的固定液,加入0.1M PH7.2的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用2%四氧化锇固定过夜,用量没过样品;再用0.1M PBS缓冲液约1000μL室温冲洗三次,清洗务必彻底。
S32.脱水: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3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5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7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80%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加入质量分数95%乙醇1000μL,室温10 min;吸去溶液,用丙酮1000μL冲洗三次,每次10 min。
S33.渗透:吸出部分丙酮,加入环氧树脂(包埋剂),丙酮与包埋剂的体积约相等,用量约250μL,室温2h。
S34.包埋:吸去溶液,加入包埋剂约250μL,更换三次,每次室温2h;最后一次更换包埋剂后室温放置过夜。
S35.制包埋块:滴一滴包埋剂在包埋模具顶端,用牙签将样品挑入包埋模具,注满包埋剂,过程中避免产生气泡,将写好样品编号的纸卡插入模具,室温放置半天。
S36.聚合:将包埋样品的模具放在70℃烘箱的最上层,加热聚合15h;待硬化后取出包埋块,准备修块与切片。
S37.超薄切片:在切片机上固定好包埋块和切片刀,调整好切片刀位置,对刀,进刀,完成细修后切片,厚度60~80 μm,透射电镜载网(镍网或铜网)捞片,风干待上机测试。
4、样品分析
分别将附有动物样品和植物样品的载网放入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台,拍下表面形貌的图片,分析其表面形貌;获取EDS 能谱图和元素含量表,以及衍射花样图和高分辨图,并另外加载扫描电子显微镜功能,拍摄形貌图以便清晰的观察到生物组织。
5、样品测试结果
样品测试结果中,生物体内纳米微粒的形貌图可以分为两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纳米微粒的形貌图;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下纳米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的形貌分布图。需要注意,含金属元素的微粒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呈现黑色,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下呈现亮白色。
(1)动物样品测试结果
动物样品的电镜测试结果中,形貌图如附图1(蚯蚓组织样品)和附图2(蚂蚁组织样品)所示,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如表1(蚯蚓组织样品)、表2(蚂蚁组织样品)所示。 
表1 凡口铅锌矿蚯蚓组织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表
表2凡口铅锌矿蚂蚁组织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表
(2)植物样品测试结果
植物样品的电镜测试结果中,形貌图如附图3(榕树叶样品)和附图4(榕树茎样品)所示,成分分析结果分别如表3(榕树叶样品)、表4(榕树茎样品)所示。
  表3凡口铅锌矿植物样品中榕树叶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表
表4 凡口铅锌矿植物样品中榕树茎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表
6、上述结果表明:
(1)在凡口铅锌矿床中采集到的赋存于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样品内部的纳米微粒中含有一定量的Pb、Zn、S、Cr等与矿床相关的元素,有效说明了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在一定程度上与矿床的联系,而且各元素含量分布情况与理论上主要的有用成分比较一致,使得通过研究生物内部纳米微粒获取隐伏矿床相关信息成为可能。
(2)对比植物样品与动物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可以发现两者间大体上相似又不尽相同,说明植物与动物对于不同元素的吸收和富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3)对于不同种植物或动物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元素成分,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或不同动物之间对于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勘测验证不同成矿元素矿床时,在研究对象(生物种属)的选择上需要仔细甄别。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找矿方法,可以结合前期分析工作来选择待测区合适的动植物种类,或者直接尽量多的采取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样本,经过处理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分析生物组织内部的纳米微粒,可以敏感的探测到生物体内的元素异常,这些纳米微粒可以指示隐伏矿床的存在、预测成矿元素信息,进而较为准确的指示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与否,较为直观地反映深部矿体的成矿元素特征,提高找矿成功率。

Claims (9)

1.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待测区采集生物样品并保存在固定液中;
S2.生物样品经过四氧化锇浸泡固定,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切片;
S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分析S2得到切片上的生物样品内部纳米微粒的特征;
S4.根据纳米微粒的特征来判断待测区是否存在隐伏矿床,并进一步预测成矿元素;
所述纳米微粒的特征包括成分、大小、形态、超微结构构造、含量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样品为动物样品和/或植物样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动物组织所用固定液为3%戊二醛+2%多聚甲醛;植物组织所用固定液为5%戊二醛+4%多聚甲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采集包括:取得生物样品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切取生物组织,放入固定液中,0~4℃保存。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生物样品用质量分数1~2%的四氧化锇浸泡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制包埋块、聚合、超薄切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有植物和/或动物生存的深部隐伏矿床的探测。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
S21.浸泡双重固定:用0.1M pH7.2的PBS缓冲液将生物样品冲洗干净,加入质量分数1~2%的四氧化锇固定,再用0.1M PBS缓冲液冲洗干净;
S22.脱水:依次用质量分数30%、50%、70%、80%、95%的乙醇各处理10min,吸去溶液,用丙酮冲洗3~5次,每次10 min;
S23.渗透:加入体积比1:1的丙酮和包埋剂,室温处理1~2h;
S24.包埋:吸去溶液,加入包埋剂,更换3~5次,每次室温处理1~2h;最后一次更换包埋剂后室温放置过夜;
S25.制包埋块:滴一滴包埋剂在包埋模具顶端,将样品挑入包埋模具,注满包埋剂,室温放置5~7 h;
S26.聚合:将模具于60℃~70℃加热聚合15~24h,待硬化后取出包埋块;
S27.超薄切片:将包埋块切成60~80 μm厚的切片,用透射电镜载网捞片,风干待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所述四氧化锇固定具体是动物样品用1%四氧化锇室温固定1~1.5h,植物样品用2%四氧化锇固定过夜。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S24或S25所述包埋剂为环氧树脂。
CN201410763148.0A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Active CN104458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3148.0A CN104458774B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63148.0A CN104458774B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8774A true CN104458774A (zh) 2015-03-25
CN104458774B CN104458774B (zh) 2017-05-17

Family

ID=52905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63148.0A Active CN104458774B (zh) 2014-12-12 2014-12-12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58774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376A (zh) * 2015-05-14 2015-08-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天然橡胶颗粒观测方法及其在橡胶植物品系筛查中的应用
CN106226832A (zh) * 2016-08-19 2016-12-14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CN109239177A (zh) * 2018-10-09 2019-01-18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植物中铍元素含量预测隐伏铍矿床的方法
CN109343143A (zh) * 2018-10-09 2019-02-1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植物中锂元素含量预测隐伏锂矿床的方法
CN109432815A (zh) * 2018-09-18 2019-03-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超声波纳米提取找矿的新方法
CN110361408A (zh) * 2019-06-14 2019-10-22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南极磷虾复眼中颗粒的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
CN111257361A (zh) * 2020-03-13 2020-06-09 苏州智享众创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以纳米颗粒作为参照物质的病毒颗粒的电镜定量检测方法
CN111257352A (zh) * 2020-02-18 2020-06-09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单一纳米微粒的化学成分数据预测隐伏矿床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5144A (zh) * 2013-01-04 2013-06-05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含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5144A (zh) * 2013-01-04 2013-06-05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含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O JIANJIN等: "Particles carried by ascending gas flow at the Tongchanghe copper mine,Guizhou Province,China", 《SCIENCE CHINA》 *
宋慈安等: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有效指示植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
邹宁等: "扁藻细胞电镜观察的制样技术", 《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
黄文琥等: "贵州烂泥沟金矿 5中苔藓植物到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及生物探矿潜力分析", 《黄金》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376A (zh) * 2015-05-14 2015-08-2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天然橡胶颗粒观测方法及其在橡胶植物品系筛查中的应用
CN106226832A (zh) * 2016-08-19 2016-12-14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微粒在生物组织内部引起的超微观异常现象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CN109432815A (zh) * 2018-09-18 2019-03-0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超声波纳米提取找矿的新方法
CN109239177A (zh) * 2018-10-09 2019-01-18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植物中铍元素含量预测隐伏铍矿床的方法
CN109343143A (zh) * 2018-10-09 2019-02-1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植物中锂元素含量预测隐伏锂矿床的方法
CN110361408A (zh) * 2019-06-14 2019-10-22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南极磷虾复眼中颗粒的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
CN110361408B (zh) * 2019-06-14 2022-07-22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南极磷虾复眼中颗粒的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
CN111257352A (zh) * 2020-02-18 2020-06-09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单一纳米微粒的化学成分数据预测隐伏矿床的方法
CN111257361A (zh) * 2020-03-13 2020-06-09 苏州智享众创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以纳米颗粒作为参照物质的病毒颗粒的电镜定量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58774B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8774B (zh) 一种利用生物内部纳米微粒寻找隐伏矿床的方法
Wu et al.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geometric, topological and fractal characterizations of pore systems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based on SEM, MICP, NMR, and X-ray CT experiments
Ghanizadeh et al. Petrophysical and ge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nadian tight oil and liquid-rich gas reservoirs: II. Geomechanical property estimation
Barrie et al. U–Pb geochronology of VMS mineralization in the Iberian Pyrite Belt
Wang et al. Oil content and resourc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lacustrine shale: A review and a novel three-dimensional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CN107480460B (zh) 大区域复杂背景区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
McILROY et al.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chnofabrics and palaeoecology of the pipe-rock biotope
Fu et al. Application of automated mineralogy in petroleum geology and development and CO2 sequestration: A review
Lauper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lithological heterogeneity within Opalinus Clay: Toward a uniform subfacies classification scheme using a novel automated core image recognition tool
CN108107481A (zh) 铀矿勘探有利远景区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Guo et al. Petrograph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b-bituminous coals from mines in the Cesar-Ranchería Basin, Colombia
Shizuya et al. Marine biomass changes during and after the Neoproterozoic Marinoan global glaciation
CN109490266B (zh) 一种岩样无损取样方法
Webber The effects of spatial patchiness on the stratigraphic signal of biotic composition (Type Cincinnatian Series; Upper Ordovician)
Alekseev et al. Some aspects of practical use of geoelectrochemical methods of exploration for deep-seated mineralization
CN111580183B (zh) 一种古湖泊水深定量还原的方法
Wang et al. Carbon isotopes of n-alkanes allow for estimation of the CO2 pressure in the Early Jurassic-A case study from lacustrine shale and cannel boghead in the Dachanggou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CN109656906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
Zolitschka et al. Pleistocen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inferred from a terrestrial sediment record–the Rodderberg Volcanic Complex near Bonn, Germany
CN105590018A (zh) 砂泥岩薄互层油藏的油水层判别方法
Zhang et al. Probing water partitioning in unsaturated weathered rock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N109752509A (zh) 一种碎裂岩化相确定方法
Feng et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the Carboniferous Jiusi Formation, northern Guizhou and Yunnan provinces, SW China
Li et al. Characteristics, logging identification and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edding-parallel fractures in tight sandstones
W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s of Middle–Lower Triassic Reservoir Quality and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