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5488B -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5488B
CN110095488B CN201910223548.5A CN201910223548A CN110095488B CN 110095488 B CN110095488 B CN 110095488B CN 201910223548 A CN201910223548 A CN 201910223548A CN 110095488 B CN110095488 B CN 110095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ntent
oil
calcite
reservoir
hydro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3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5488A (zh
Inventor
曾溅辉
孟伟
曹喆
贾凯育
滕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2235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95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95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5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54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2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using diffraction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e.g. for investigating crystal structure; by using scattering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e.g. for investigating non-crystalline materials; by using reflection of the radiation by the materials
    • G01N23/207Diffractometry using detectors, e.g. using a probe in a central position and one or more displaceable detectors in circumferential posi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的判断油气活动的情况、恢复油气运聚历史,为准确判识油水层及分析油气成藏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属于油气勘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及西部叠合盆地为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油气勘探开 发区。该地区的油气藏普遍经历多期、多源的油气成藏过程及复杂的后期油 气藏调整。该过程导致不同来源、不同成熟度的油气发生混合,使得常用的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发生紊乱,有机地球化学的方法恢复油气成藏过程往往具 有多解性;早期油气充注抑制甚至阻止表征后期油气充注过程的油气包裹体 的形成;后期构造活动导致油气藏发生调整及再分配。综上所述,现今常用 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及油气包裹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难 以准确恢复复杂构造研究区的油气藏成藏过程,严重影响了油气资源的勘探 及开发进度。
此外,现阶段普遍依据岩屑分析、泥浆中烃类测试、油污、气味等资料 判识油水层,该方法目前大多为定性-半定量,难以得到确定的油水层判识指 标,且该类资料常因钻井泥浆的侵入的影响,往往造成错误的解释,给油层 识别带来偏差。
因此,需要一种科学合理、成果可靠的判识油水层、示踪油气活动并可 以利用该方法恢复油气藏成藏及后期调整的过程,以促进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科学合理的识别油水 层、判识油气活动期次、反演油气运聚历史并恢复油气成藏过程,能为复杂 构造区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方法依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 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 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 油气成藏过程。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碳酸碳胶结物的质量含量 包括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 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包括: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的质量含量大于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 的质量含量大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大于5%,则所述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所述油气成藏 过程为早期油气充注而成。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 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包括: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 质量含量小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1.5%且所述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所述油气成藏 过程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 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 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包括: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 质量含量大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烃 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早 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 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 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包括: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 质量含量小于2%、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且所述含烃 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晚 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 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 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包括: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小于1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 量含量大于8%、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烃流 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水层。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获取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含量;
根据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的质量 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所述样品在 所述储层中的位置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利用X-射线衍射法获取所述高 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
如上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中,利用全岩矿物分析法或阴极发 光法获取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 量含量。
本发明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以烃类流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成岩产物 响应为研究基础,提出指示烃类流体活动的示烃矿物,获取指示烃类流体的 示烃矿物的定量指标,并结合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技术,判断油气活动的情 况、恢复油气运聚历史,指导油气勘探,提高判识油水层的精度,为准确判 识油水层及分析油气成藏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牛35井沙三段岩样自生矿物成岩特征及其与 油水层分布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包裹体均一温度频数分 布直方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 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地层热史-埋藏史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在阴极发光下的观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在偏光下的观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河156井沙二段岩样自生矿物成岩特征及其 与油水层分布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 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 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 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本发明的样品是根据工区的地质背景和勘探程度,针对不同构造带、不 同层位的储集层采集获得。具体采集可以随钻或钻后实施,并且主要针对不 同构造位置、不同埋深的(主要针对2500-3200m范围内)的已知含油井段、 不含油井段和未知含油井段。
本发明不限制获取样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 量的具体方式。该类数据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见的检测方式对样品进行检测。 例如,在获取样品中高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及含烃 流体包裹体丰度之前,对样品进行以下处理以获取上述质量含量。
具体地,可以将一部分样品磨碎至200目,用于X衍射分析以检测样品 中高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剩余样品进行切割抛光,并制备成两种 薄片:第一种薄片的厚度为0.03mm、单面抛光并用茜素红-S和铁氰化钾的 混合溶液进行染色;第二种薄片的厚度为0.1-0.3mm且两面需要抛光。
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磨碎至200目的样品进行检测,获得其中的粘土矿 物质量含量及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
利用全岩矿物分析法对第一种薄片进行检测或利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第二 种薄片进行观测,获得其中的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
利用包裹体观测技术针对第二类薄片进行观测,获取含烃流体包裹体丰 度。在获取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时,可以将第二种薄片的一面用冷杉胶固定 在载玻片上,利用放大倍数为10*20倍或10*40倍的荧光显微镜对第二种薄 片进行观察并计算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具体地,在第二种薄片中随机选取 100个视域,利用荧光观测视域中含油包裹体的颗粒数目O,利用透射光观 测视域中盐水包裹体的颗粒数目W,然后根据式1计算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GOI。
GOI=O/(W+O) 式1
S102:根据样品中高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 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储层的油气 成藏过程。
本发明将高岭石和碳酸盐胶结物作为示烃矿物,利用样品中高岭石占粘 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盐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作 为指示烃类活动的指标,并利用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和碳盐酸盐胶 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样品所处的地质历史过程中 否经历过油气运移和聚集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中深部储层(2500-3200m),主 要因为中深部储层的古流体来源简单(以沉积水为主),受到外来流体(大气 水、深部幔源流体)的影响较小,因此储层中酸性流体的主要来源为烃源岩 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与烃类流体共同形成并共同 运移。高岭石、碳酸盐矿物对于流体酸碱性具有较敏感的响应,故而该类矿 物的含量与烃类流体活动的相关程度高,可以作为示烃矿物,可以应用该类 示烃矿物的指标准确的恢复烃类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过程。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的准确度,本发明的碳酸碳胶结 物的质量含量分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表示为:(方解石+白云石) 的质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表示为:(铁方解石+铁 白云石)的质量含量。
也就是说所,在实施本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测量样品中的(方解石+ 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并进行综合利用。
其中,可以利用全岩矿物分析法对第一种薄片进行检测,获得样品中(方 解石+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或者利 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第二种薄片进行观测,获得样品中(方解石+白云石)的质 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
S102包括: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方解石+白云石) 的质量含量大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含烃流体 包裹体丰度大于5%,则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油气 充注而成。
也就是说,当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 含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都满足上述 限定阈值时,可以判断该样品所处的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该储层为古 油层,即储层所在油藏为早期油气充注所形成,储层砂体内含油饱和度高。
同时,发明人还惊喜的发现,通过对该类样品在单偏光下进行观察,此 类样品中的高岭石呈暗褐色,明显不同于高岭石矿物本身的亮白色,该颜色 指标为油气浸染的结果,也能够表明该储层中曾经或当前含油烃类流体。
S102还包括: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方解石+白云 石)的质量含量小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1.5%且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晚 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也就是说,当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 含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都满足上述 限定阈值时,可以判断该样品所处的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该储层所在 油藏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所形成。
同时,通过对该类样品进行染色处理后在单偏光下进行观察,方解石呈 红色,白云石不染色,铁方解石呈紫红色,铁白云石呈天蓝色,高岭石为细 小鱼鳞状。根据各自染色区域的面积以及区域形态可以大致判断此类样品中 的高岭石大量胶结且方解石和白云石发生大规模溶蚀,晚期铁方解石和铁白 云石发育,该发育特征指标也能够表明该储层中受到过富含来源于烃源岩酸 性物质的烃类流体的影响,且经历含烃流体影响的时间距今较近,为晚期成 藏。
S102还包括: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方解石+白云 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快速 油气充注而成。
也就是说,当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 含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都满足上述 限定阈值时,可以判断该样品所处的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早 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同时,通过对该类样品进行染色处理后在单偏光下进行观察,方解石呈 红色,白云石不染色,铁方解石呈紫红色,铁白云石呈天蓝色,高岭石为细 小鱼鳞状。根据各自染色区域的面积以及区域形态可以大致判断此类样品中 的高岭石大量胶结且方解石和白云石保存完整,溶蚀不明显,晚期方解石及 铁方解石不发育,该发育特征指标也能够表明该储层中曾经过富含酸性流体 的烃类流体的影响,且经历含烃流体影响的时间距今较远,为早期成藏。
S102还包括: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方解石+白 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2%、(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且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晚期快速 油气充注而成。
也就是说,当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 含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都满足上述 限定阈值时,可以判断该样品所处的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晚 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同时,通过对该类样品进行染色处理后在单偏光下进行观察,方解石呈 红色,白云石不染色,铁方解石呈紫红色,铁白云石呈天蓝色,高岭石为细 小鱼鳞状。根据各自染色区域的面积以及区域形态可以大致判断此类样品中 的高岭石较发育且方解石和白云石发生明显的溶蚀,晚期铁方解石及铁白云 石发育程度中等,该发育特征指标也能够表明该储层中曾经或当前受到过富 含酸性流体的烃类流体的影响,含烃流体的强度较小,且经历含烃流体影响 的时间距今较近。
S102还包括: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小于10%,(方解石+白云 石)的质量含量大于8%、(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含烃 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水层。
也就是说,当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 含量、(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都满足上述 限定阈值时,可以判断该样品所处的储层为水层,即储层未发生过油气注入 的现象。
同时,通过对该类样品进行染色处理后在单偏光下进行观察,其中方解 石呈红色,白云石不染色,铁方解石呈紫红色,铁白云石呈天蓝色,高岭石 为细小鱼鳞状。根据各自染色区域的面积以及区域形态可以大致判断此类样 品中的高岭石胶结基本不发育且方解石和白云石保存完整未溶蚀,晚期铁方 解石及铁白云石发育程度较低,该发育特征指标也能够表明该储层中未曾受 到过富含酸性流体的烃类流体的影响。
此外,在上述根据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以及含 烃流体包裹体丰度,获取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的基 础上,还可以对样品中的黄铁矿质量含量进行检测,从而结合高岭石占粘土 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 度,获取样品在所述储层中的位置。
具体地,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方解石+白云石) 的质量含量大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含烃流体 包裹体丰度大于5%、黄铁矿的质量含量小于1%,则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 样品位于油层中部,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油气充注而成。
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含 量小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1.5%、黄铁矿含量大于 1%、且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样品位于 油层内部、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介于10%-50%,(方解石+白云石)的质 量含量大于5%、(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黄铁矿的质量 含量小于0.5%,且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含油水层,样品 位于油层边缘,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介于10%-50%,(方解石+白云石)的质 量含量小于2%、(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黄铁矿的质量 含量大于2%且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含油水层,样品位于 油层边缘,且油气成藏过程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小于10%、(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含 量大于8%、(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黄铁矿基本不发育 (质量含量小于1%),且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储层为水层,即样 品位于油层外部、且储层未发生油气充注。
具体地,可以对样品进行染色处理并在偏光下进行观测,若观测到铁方 解石、铁白云石与黄铁矿共生的现象,则可以利用全岩矿物分析法对第一种 薄片进行检测,获得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含量;或者利用阴极发光技术对第 二种薄片进行观测,获得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含量。随后根据样品中高岭石 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 裹体丰度,判断样品与油层的位置关系。其中,可以利用点计法对黄铁矿在 样品中的质量含量进行检测。
本发明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将示烃矿物与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相结合以 应用于反演烃类流体活动及油气成藏过程,由于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可有效 地说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储层是否经历过油气的充注及富集过程,而示烃 矿物对含烃类流体充注的期次及先后关系具有较好的体现,因此将示烃矿物 指标与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判识油水层 的精度,对反演油气成藏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1
油水层识别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是东营凹陷中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明显受到构 造的控制作用,从沙三段沉积时期凹陷的裂陷作用增强,扩张速度加快,断 层处于发育的高峰期,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发生显著变化,盆地沉降明显加 速,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系列盐水-淡水的湖相烃源岩沉 积,为盆地生油的重要阶段。其沙三段所处的深度为2500~3200m,为湖盆 沉积环境,浊积砂体分布广泛,古流体来源以沉积水为主,受到外来流体影 响较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牛35井沙三段岩样自生矿物成岩特征及其与 油水层分布的关系图。
分别对储层深度为3069.2m、2998.4m以及2942.8m的岩体取样,编号为 1#、2#以及3#。
1、1#样品
对1#样品制备染色薄片后,在偏光下观察到方解石及白云石胶结物溶蚀 殆尽,高岭石、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大量发育,黄铁矿发育;
对1#样品制备薄片,对其进行以下参数的检测,结果如下:
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73%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3%
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2%
黄铁矿的质量含量:1.5%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3%
因此,判断1#样品所处储层位于油层内部,且为晚期快速油气而成。
2、2#样品
对2#样品制备染色薄片后,在偏光下观察到方解石及白云石大量溶蚀, 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含量较高,黄铁矿含量相对较高,高岭石发育程度低;
对2#样品制备薄片,对其进行以下参数的检测,结果如下:
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25%
(方解石+白云石)的质量含量:1.5%
(铁方解石+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8%
黄铁矿的质量含量:2.5%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2%
因此,判断2#样品所处储层位于油层边缘,为含油水层,且为晚期快速 油气而成。
3#样品
对3#样品制备染色薄片后,在偏光下观察到白云石和方解石含量较高, 不见铁白云石和方铁解石含量,黄铁矿不发育,高岭石含量极低;
对3#样品制备薄片,对其进行以下参数的检测,结果如下:
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8%
(方解石+白云石)占样品的质量含量:大于8%
(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占样品的质量含量:小于1%
黄铁矿的质量含量:小于0.5%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
因此,判断3#样品所处储层位于水层,位于油藏外部,未经历油气充注。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油水层的判别结果均在试油结论中得到证实, 这说明示烃矿物古流体指标可有效地识别中深部储层的油层和水层。
实施例2
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现河庄构造带位于东营凹陷中央断裂隆起带西部,是中央背斜带的1个 次级正向构造单元。沙二段是现河庄构造带重要的含油地层,深度范围为 2100~2600m,地层厚度约为420m,岩性主要以三角洲前缘的粉-细砂岩为主, 单砂体厚度多为0.5~1.4m。沙二段上部发育大套泥岩,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 沙三段下部发育优质烃源岩,为储层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沙二段储层受到贯 穿沙二、三段的断层的影响较多,背斜、主断层上升盘断鼻等具有正向构造 背景的构造单元是本区主要油气聚集单元,因此现河庄构造带沙二段的油藏常以河口砂坝等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砂体在主断层上升盘形成的断层油气藏 为主。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包裹体均一温度频数分布 直方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 度的关系图。由图2可知,该砂体的包裹体均一温度表现为五峰型,70~75℃、 85~90℃、100~105℃、130~140℃、155~160℃,由图4可知均一温度和 盐度相关关系表现为三组6期流体,存在一期烃类流体活动,与烃类包裹体 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为83.3℃。由此可知,河156井沙二段构造 油气藏的储层砂体经历多期古流体活动,其活动时间为距今25Ma、2.5Ma、 1.2Ma以及两期由下部地层沿断层上涌的热流体,其中距今2.5Ma为油气充 注时期。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地层热史-埋藏史图。
河156井位于2240~2250m的砂体所处的深度为弱碱性成岩环境,但该 砂体内部以酸性流体活动为主。对该储层的岩样进以下检测:
对该岩样进行第一、二类薄片磨制和染色处理,分别在阴极发光和偏 光下进行观测。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在阴极发光 下的观测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河156井沙二段岩样在偏光下的观 测图。由图6可知,岩样中可见高岭石大量发育,由图7可知,岩样中早 期碳酸盐胶结物大规模溶解且颗粒边缘可见残余油膜、且内部的高岭土发 暗褐色。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河156井沙二段岩样自生矿物成岩特征及 其与油水层分布的关系图。
对该岩样制备薄片,对其进行以下参数的检测,结果如下:
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80%
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3%
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3.5%
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
因此,判断该岩样所处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其油藏为晚期快速油 气充注所形成,这在包裹体测温分析中得到了验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
根据所述样品中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
所述碳酸盐胶结物的质量含量包括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的质量含量大于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大于5%,则所述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油气充注而成;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大于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1.5%且所述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油层或油水同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早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为10-5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2%、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5%且所述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含油水层,且所述油气成藏过程为晚期快速油气充注而成;
若所述高岭石占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小于10%,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大于8%、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小于1%且所述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小于5%,则所述储层为水层;
所述方法适用于中国东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深度为2500-3200m的砂岩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样品中黄铁矿的质量含量;
根据所述高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的质量含量以及含烃流体包裹体丰度,判断所述样品所在储层的类型、所述样品在储层中的位置以及所述储层的油气成藏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X-射线衍射法获取所述高岭石占总粘土矿物的质量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全岩矿物分析法或阴极发光法获取所述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质量含量以及所述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质量含量。
CN201910223548.5A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95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3548.5A CN110095488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3548.5A CN110095488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488A CN110095488A (zh) 2019-08-06
CN110095488B true CN110095488B (zh) 2020-11-17

Family

ID=6744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35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095488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95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6783A (zh) * 2019-09-29 2019-12-20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统计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油气大规模充注时间的方法
CN112782206B (zh) * 2019-11-08 2022-11-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示踪深层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840A (zh) * 2011-04-12 2011-12-28 北京师范大学 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的单个包裹体分析技术
CN106323924A (zh) * 2016-08-09 2017-01-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确定油气成藏年代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840A (zh) * 2011-04-12 2011-12-28 北京师范大学 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的单个包裹体分析技术
CN106323924A (zh) * 2016-08-09 2017-01-1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确定油气成藏年代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高岭石类型、特征及其成因;邵淑骁 等;《沉积学报》;20151231;第33卷(第6期);全文 *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朱扬明;《勘探家》;19991231;第29有左栏倒数第1段-第30页左栏第2段 *
示烃成岩矿物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以东营凹陷为例;王伟庆 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0131;2 示烃成岩矿物的鉴别,3 示烃成岩矿物对成藏要素的记录 *
示烃矿物研究综述;张旭 等;《石油化工应用》;20170331;第36卷(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5488A (zh) 2019-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rley et al. Diagenesis of Devonian reefal carbonates in the Oscar Range, Canning Basin, Western Australia
CN100547436C (zh) 应用石油包裹体和沥青判识油层并进行运移追踪的方法
Bowen et al.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variability within the Cambrian Mount Simon Sandstone: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Martyushev et al. Study of void space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carbonate reservoir properties: X-ray microtomography,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well testing
Girard et al.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Col des Tribes (Montagne Noire, France), a reference section for the Famennian of north Gondwana-related areas
Lukoczki et al. Multi-phase dolomitiz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iddle Triassic shallow marine–peritidal carbonates from the Mecsek Mts.(SW Hungary), as inferred from petrography, carbon, oxygen, strontium and clumped isotope data
CN110095488B (zh) 一种示踪油气活动的方法
Sachsenhofer et al. Hydrocarbon potential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of Oligo-Miocene rocks in the Eastern Carpathians (Vrancea Nappe, Romania)
Kaufman et al. Dolomitization of the devonian swan hills formation, Rosevear field, Alberta, Canada
Ehrenberg et al.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an Oligocene reefal-margin limestone succession: Asmari Formation, United Arab Emirates
Feary et al. Leg 182 summary: Great Australian Bight Cenozoic cool-water carbonates
Abdulla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karst carbonate rocks along an unconformity outcrop: A case study from the Upper Dammam Formation exposure in Kuwait, Arabian Gulf
Borrego et al.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rich Mississippian black shales in the north of Spain: Vegamián Formation, Cantabrian Zone
Nader et al. Diagenetic effects of compaction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case of early callovian “Dalle Nacrée” formation (Paris basin, France)
Wallace et al. Hydrocarbons and Mississippi Valley-type sulfides in the Devonian reef complexes of the eastern Lennard Shelf, Canning Basin, Western Australia
Loucks et al. Matrix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Austin Chalk Group and evaluation of reservoir-quality analysis methods; northern onshore Gulf of Mexico, USA
Brådenmark Lower to Middle Ordovician carbonate sedime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of the Pakri peninsula, north-western Estonia
Fahad et al. Microfacies analysis, depositional settings and reservoir investigation of Early Eocene Chorgali formation exposed at eastern salt range, upper Indus basin, Pakistan
Wiggins et al. Burial diagenetic sequence in deep-water allochthonous dolomites, Permian Bone Spring Formation, southeast New Mexico
Kowal-Linka et al. The youngest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Lipie Śląskie (Lisowice) continental deposits (Pol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Lisowice bone-bearing horizon
Mandur Late Cretaceous calcareous nannofossil biostratigraphy and paleoecology in the Northwestern Desert, Egypt
CN115327665A (zh) 一种改进的通过白云岩岩屑信息判别白云岩成因的系统
Weissbrod et al. Criteria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correlation of sandstone units in the Precambrian and Paleozoic-Mesozoic clastic sequence in the Near East
Norris et al. Site U1411
Kilda et al. The key factors controlling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Middle Cambrian Deimena Group sandstone in West Lithua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