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9156A -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9156A
CN104429156A CN201380005623.1A CN201380005623A CN104429156A CN 104429156 A CN104429156 A CN 104429156A CN 201380005623 A CN201380005623 A CN 201380005623A CN 104429156 A CN104429156 A CN 104429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base station
link
request messag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9156B (zh
Inventor
李明超
熊新
曹振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9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9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9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9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无线网络的回程容量过小的问题。具体方案为: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数据,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本发明用于无线网络的建立。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 统。 背景技术
LTE( Long Term Evolved,长期演进网络)是目前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组织中各厂商积极研究的一 种移动通信网络,是 UMTS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的演进网络。 LTE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时延、 提高用户数据速率、 增加系统容量及覆盖的低成本网络。 LTE网络的空 中接口通过部署宏基站 eNB ( evolved Node B , 演进节点 B ) 来实现, 用 户设备 UE (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通过与宏基站 eNB通信, 实现 移动业务的空口传输。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这就对小区的平均吞 吐量和边缘用户数据传输的速率有了更高的要求。 无线中继 (Relay ) 作 为一种低功率、 低成本的网络节点被引入到 LTE系统中, 它可以提高网 络的系统容量, 并且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在存在 Relay的基站小区内, 根据链路服务对象的不同, 链路可分为: 直传链路 ( Direct link ) 、 接入 链路 ( Access link ) 及回程链路 ( Backhaul link ) 。 当前 3GPP Releasel O主要研究了单跳 ( Single-hop ) Relay的网络结 构模式, 考虑到需要控制成本并且要方便部署, 中继节点和基站之间釆用 了无线回程技术。 针对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自干扰问题, 3GPP利用 MBSFN ( Multimedia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多 媒体广播单频网)子帧来实现回程数据的传输, 避免了中继节点同时进行 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情况, 从而解决了接入链路和回程链路的自干扰问题, 但在这种数据传输的方式中, 回程链路的容量比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能够增 大无线网络中回程链路的容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第一中继节点, 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 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以便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 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 配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 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基站获 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 ―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测量控制信息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测量报 告。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 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 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 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 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多跳链路 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线数据承载 DRB 承载。 第二方面, 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第二中继节点, 所 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以便所述基站根 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 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 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所 述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 ID及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
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所 述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 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 ID及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 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 点 ID列表,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与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 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 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所述身份消息用于通知 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 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 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基站, 所述方法包 括: 所述基站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 消息,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 消息, 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 所述基站向第二中继节 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所述身份消息用于 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其中, 所述网络负 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 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 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并根据所述网络负 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基站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身份消息、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和所述测量报告生成 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 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发送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 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三方面、 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发送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 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转发 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
DRB承载;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设 备建立连接,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和配置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配置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 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 步, 以便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四方面,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 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所述配置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的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四方面,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还 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 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 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 占用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测量控制信息 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生成的所述测量报告发 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四方面,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四方面,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 过无线数据承载 DRB承载。
第五方面, 提供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包括: 接收单元、 分析单 元、 发送单元及配置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分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 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 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 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配置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 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 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 回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五方面,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的身份标识 ID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歹' J表; 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的 ID、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分析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歹l表, 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歹l 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五方面,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 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 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 配置信息; 所述配置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 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 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五方面,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 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 传输。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五方面、 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 建立完成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五方面、 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 第六方面, 提供一种基站, 包括: 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及分析单 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 所述分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多跳链 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 链路的配置; 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 送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 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 中用于回程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 中, 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 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 状况;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 负载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网络负载 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基站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 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根据所述网络负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测量单元生成的所述网络负载 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分析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身份 消息及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发送单元获取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生成 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 , ¾。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 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 建立完成消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六方面、 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 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其中,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通过 DRB 载;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第七方面, 提供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 设备建立连接,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及 总线, 所述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 存 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 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七方面,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 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七方面,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还 包括与所述总线连接的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基 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 用率。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测量控制信息 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测量报告发送至 所述基站。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七方面,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七方面,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 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 无线数据承载 DRB承载。 第八方面, 提供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 储器、 接收器、 发送器及总线, 所述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 器、 发送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 数据; 其中,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 息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发 送至所述基站, 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 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 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 程数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八方面,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 点请求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的身份标识 ID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歹' J表;
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 点确认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的 ID、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歹l表, 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 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八方面,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 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 一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所 述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 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 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八方面,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 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 输。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八方面、 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完成消息发 送至所述基站。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八方面、 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 息。
第九方面, 提供一种基站,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 发送器及总线, 所述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 发送器之间 的连接及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其中,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 消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 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 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 的配置;
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 ―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 中用于回程传输;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 中, 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 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 状况;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负 载信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根据所述网络负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身份消息 及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发送器获取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生成所述回 程链路请求消息。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 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结合第九方面、 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 第九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九方面的第三种可能 的实现方式或第九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转发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通过 DRB 载;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第十方面, 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 点、 至少一个第二中继节点及至少一个基站; 其中 ,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20〜2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 中继节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26〜3 1任一项所述的第二 中继节点, 所述基站为权利要求 32〜3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或者,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39〜4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 中继节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45〜50任一项所述的第二 中继节点, 所述基站为权利要求 5 1〜5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通过 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 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实现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 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第二中中继节点提供大回程容量支持,从而达到增 大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 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网络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网络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各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的信令交 互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各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的信令 交互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建立方法中各设备的用户面 栈协议结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建立方法中各设备的控制面 栈协议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 1 1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中继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 LTE网络覆盖下,一种回程数据传输方式, 用于提升 Relay场景下数据传输的回程容量, 具体的, 发明实施例提供一 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第一中继节点,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 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也可以直接与基站建立连接, 参照图 1 , 该方法具体 包括以下步骤:
101、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 及 PCI ( Physical Cell ID, 物理层小区标识) 。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 信息包括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该第一 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及第一中继节 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数或深度信息。
102、 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 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并在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 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 数据。 具体的,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第二中继节点 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识别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二中继节 点, 参照图 2 , 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 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 Identity, 身份标识) 及第一 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 ( Evolved Radio Access Bearer, 无线接入承 载) 列表。 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IP路由指示, IP路由指示用于通知第二中 继节点在多跳链路中支持 IP路由服务。
202、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 息, 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以便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可接入 的 E-RAB列表、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具体的, 第二中继节 点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 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歹l 表, 并根据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 信息。
203、 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其中, 该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 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中继 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其中,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点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建立链路所需 的配置信息。该消息还可能包括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以及第二中继节点 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数或深度信息。
204、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一 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并在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 上与第一中继节点完成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发送的回程数据。 具体的,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第一中继节 点, 根据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应用于基站, 参照 图 3 ,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01、 基站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列表。 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IP路由指示, IP路由指示用于通知第二 中继节点在多跳链路中支持 IP路由服务。
302、 基站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 置信息由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建立。
303、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第二中 继节点根据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 路的配置。 其中, 该消息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 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 一个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 点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和 /或第二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 跳数或深度系数。
304、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第一中 继节点根据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 路的配置。 该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 表、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CI。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 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数或深度系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通过基站为第一中 继节及第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 继节点向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从而 达到增大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建立方法, 应用于 LTE通 信网络系统, 该无线网络包括基站、 第一中继节点、 第二中继节点以及用 户设备。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直接建立连接, 同时与基站建立连 接, 第二中继节点与基站和第一中继节点建立连接, 该第二中继节点在回 程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提供回程容量的支持。 其中,各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的连接通过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 ) 及基站进行控制, P-GW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关)的作用是分配 IP地址、保证 QOS ,并根据 PCRF ( 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 策格与计费执行功能 )规贝' J进行基 于流量的计费, 整个网络的监测与维护由 OAM (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 操作管理维护 ) 承担。 ΜΜΕ主要实现控制面的功能, 包括: 移动性管理、 接入信令、 承载管理、 漫游管理等, S-GW主要处理 承载面的数据转发。 各个中继节点与基站间的信令交互如图 4所示, 详细描述参见实施 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01、 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该身份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 传输, 该消息通过 RRC消息携带。 402、 基站获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具体的, 优选方案为基站测量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直接获 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也可以是第一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自身 的网络负载信息。 其中, 网络负载信息用于表明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该信息 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若第 一中继节点网络负载过高, 则基站将会把该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为候选节 点。
403、 基站根据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网络负载信息, 向第一中继节点 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中, 测量控制信息包括测量事件、待测量的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CI, 待测量的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CI用于识别带测量的第二中继节 点, 测量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对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 量, 当相应的测量事件满足上报标准, 即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 间的信号传输质量达到预设的数据回程传输的阈值,则第一中继节点向基 站反馈测量报告。
404、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后, 根据测量控 制信息对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 生成并向基站发送测量报 告。 基站根据测量报告将该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为目标节点,即确定该第一 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多跳链路。
405、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 网络负载信息及测量报告, 生成 并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列表。 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IP路由指示, IP路由指示用于通知第 二中继节点在多跳链路中支持 IP路由服务。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了需要建立回程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 的请求上下文,第二中继节点可以判断并选择能够为其中哪些第一中继节 点提供回程容量的支持。因此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多个中继节点的请 求上下文, 在每个上下文中,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用于识别该第一中继节 点, 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列表提供了该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 中继节点建立链路的通道。根据这些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判断可以接入哪 些第一中继节点以及第一中继节点中的哪些 E-RAB并为完成接入预留相 应的资源, 同时,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建立第一中继节点 的 RRC配置信息。
406、 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 置信息包含了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了第二中继节点确认可以与之建立链路的 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的确认上下文。
407、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 的配置。
其中, 该配置具体包括基站预留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 Un接口所需的 资源, 同时, 基站更新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
408、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并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第二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该消息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 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 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点与第 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该消息还可能包括第二中 继节点的路由表和 /或第二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数或 深度系数。
其中,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用于表明第二中继节点的 回程传输能力, 中继节点 ID列表用于使第二中继节点识别需要与之建立 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记录了与第二中继节点 建立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表明回程数 据的传输路径。 第二中继节点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自己生成第二 中继节点的路由表, 这时,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就无需 包含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如果第二中继节点自己没有生成第二中继节 点的路由表,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则需要包含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 表。
409、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并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该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 及 PCI。 其中,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含了第一中继节点与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 C I用于 使第一中继节点识别与之建立链路的第二中继节点。该消息还可能包括第 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和 /或第一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 数或深度系数,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记录了第一中继节点在其所在多跳 链路中传输数据的路径, 用于向第一中继节点表明回程数据的传输路径。
410、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完 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41 1、 第一中继节点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完 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412、 第一中继节点在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中继 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对于用户面数据的发送情况, 在通过步骤 411后, 第一中继节点完成 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此时第一中继节点不对接收到的用 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上传, 而是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緩存, 等待通 过步骤 412第一中继节点侧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之后再进行回 程数据的传输。
413、 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之后, 向第二中继 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该消息由 RRC控制信令携带, 即该消息通过 SRB ( Signaling Radio Bearer,无线信令承载)承载。 SRB承担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 RRC 信令。
414、 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 息后, 向基站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该多跳链路完成消息由 RRC控制信令携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通过基站为第一中 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 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 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提供了另一种无线网络建立方法, 应用于 LTE 通信网络系统, 该无线网络包括基站, 第一中继节点, 第二中继节点, 基 站以及用户设备。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直接建立连接, 同时与基 站建立连接,第二中继节点与基站和第一中继节点建立连接在回程数据的 传输过程中提供回程容量的支持。 各个中继节点与基站间的另一种信令交互如图 5所示,详细描述参见 实施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01、 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该身份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 传输, 该消息通过 RRC消息携带。 502、 基站获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具体的, 优选方案为基站测量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直接获 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也可以是第一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自身 的网络负载信息。 其中, 网络负载信息用于表明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该信息 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若第 一中继节点网络负载过高, 则基站将会把该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为候选节 点。
503、 基站根据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网络负载信息, 向第一中继节点 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中, 测量控制信息包括测量事件、待测量的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CI, 待测量的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CI用于识别带测量的第二中继节 点, 测量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中继节点对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 量, 当相应的测量事件满足上报标准, 即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 间的信号传输质量达到预设的数据回程传输的阈值,则第一中继节点向基 站反馈测量报告。
504、 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后, 根据测量控 制信息对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 生成并向基站发送测量报 告。 基站根据测量报告将该第一中继节点确定为目标节点,即确定该第一 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多跳链路。
505、 基站根据接收到的身份信息、 网络负载信息及测量报告, 生成 并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列表。 该消息还可能包括 IP路由指示, IP路由指示用于通知第 二中继节点在多跳链路中支持 IP路由服务。 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了需要建立回程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 的请求上下文,第二中继节点可以判断并选择能够为其中哪些第一中继节 点提供回程容量的支持。因此该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多个中继节点的请 求上下文, 在每个上下文中,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用于识别该第一中继节 点, 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 E-RAB列表提供了该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 中继节点建立链路的通道。根据这些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判断可以接入哪 些第一中继节点以及第一中继节点中的哪些 E-RAB并为完成接入预留相 应的资源, 同时,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建立第一中继节点 的 RRC配置信息。
506、 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其中,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 置信息包含了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该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了第二中继节点确认可以与之建立链路的 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的确认上下文。
507、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 的配置。
其中, 该配置具体包括基站预留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 Un接口所需的 资源, 同时, 基站更新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
508、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并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第二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该消息包括: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 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 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点与第 一中继节点及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该消息还可能包括第二中继 节点的路由表和 /或第二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数或深 度系数。
其中,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用于表明第二中继节点的 回程传输能力, 中继节点 ID列表用于使第二中继节点识别需要与之建立 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记录了与第二中继节点 建立链路的各个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表明回程数 据的传输路径。 第二中继节点可以根据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自己生成第二 中继节点的路由表, 这时,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就无需 包含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如果第二中继节点自己没有生成第二中继节 点的路由表,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则需要包含第二中继节点的路由 表。
509、 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并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该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 及 PCI。 其中, 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含了第一中继节点与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 P C I用于 使第一中继节点识别与之建立链路的第二中继节点。该消息还可能包括第 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和 /或第一中继节点在其所属多跳链路中所位于的跳 数或深度系数,第一中继节点的路由表记录了第一中继节点在其所在多跳 链路中传输数据的路径, 用于向第一中继节点表明回程数据的传输路径。
510、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完 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51 1、 第一中继节点根据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完 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512、 第一中继节点在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中继 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对于用户面数据的发送情况, 在通过步骤 511后, 第一中继节点完成 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此时第一中继节点不对接收到的用 户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上传, 而是首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緩存, 等待通 过步骤 512第一中继节点侧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之后再进行回 程数据的传输。
513、 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之后, 通过第二中 继节点转发向基站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该消息通过数据无线承载 DRB承载。
514、 基站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第二中继节点转发的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后, 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通过基站为第一中 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 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 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面栈协议结构, 如图 6所示, 用户、 第一中继节点、 基站、 S-GW的协议 栈为现有技术, 在此不详细说明。 对于第二中继节点的协议栈, 其中用于 第一中继节点连接侧包括以下各层: IP、 PDCP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 RLC ( Radio Link Control, 无线链路控 制协议 )、 MAC (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介入控制 )、 PHY (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 其中用于基站连接侧包括以下各层: IP、 PDCP , RLC、 MAC , PHY。
面栈协议结构, 如图 7所示。 对于第二中继节点的协议栈, 其中用于第一 中继节点连接侧包括以下各层: IP、 PDCP, RLC、 MAC , PHY; 其中用 于基站连接侧包括以下各层: IP、 RLC、 MAC , PHY。
其中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一中继节点与基站之间转发 IP层用户面数据 包或控制面数据包, 即接收基站(或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空口数据并对 该数据进行解析, 将 IP协议层数据包根据目的地址转发给第一中继节点
(或基站)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参照图 8所示, 该第 一中继节点 80直接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包括相互连接的接收单元 801 与配置单元 803。
其中, 接收单元 801 ,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配置单元 803 ,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801接收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 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第二 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第 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 801接收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 80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 点的载频及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配置单元 803 , 具体用于根据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第二中继 节点的 PCI识别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第一中继节点 80的 RRC配 置信息完成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可选的, 第一中继节点 80还包括与接收单元 801相互连接的测 量单元 804 , 以及与测量单元 804相互连接的发送单元 802。 其中, 发送单元 802 , 用于向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基 站获取第一中继节点 80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网络负载信息包括第 一中继节点 80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接收单元 801 , 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测量单元 804 ,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801接收的测量控制信息对第二 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发送单元 802 , 还用于将测量单元 804生成的测量报告发送至 基站。
可选的, 发送单元 802 , 还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 建立完成消息。 或者, 发送单元 802 , 还用于通过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多 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线数据 承载 DRB承载。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90 , 参照图 9所示, 该 第二中继节点 90包括接收单元 901、 发送单元 902、 配置单元 903、 分析 单元 904。 其中, 接收单元 901与发送单元 902、 配置单元 903、 分析单 元 904分别连接, 分析单元 904与发送单元 902相互连接。
其中接收单元 901 ,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分析单元 904 ,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901接收的回程链路建立请 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发送单元 902 , 用于将分析单元 904生成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 发送至基站, 以便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 接收单元 901 , 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 消息。 配置单元 903 ,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901 接收的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 在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第一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 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 901接收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 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身份标识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 分析单元 904生成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 确认上下文, 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 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 息。 分析单元 904 , 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第一中继节 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点中确定接 入的 E-RAB 歹l表, 并根据确定接入的 E-RAB 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 点的 RRC配置信息。
接收单元 901接收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第二中 继节点 90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 90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 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 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 点的 ID , 其中, 第二中继节点 90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 点 90与第一中继节点及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配置单元 903 , 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第一中继 节点, 根据第二中继节点 90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第二中继节点 90 的 RRC 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 配置。
发送单元 902 , 还用于向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身份消息用于通 知基站第二中继节点 90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可选的, 接收单元 901 , 还用于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 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发送单元 902 , 还用于将接收单元 901接收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发送至基站。
或者, 接收单元 901 , 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100 ,参照图 10所示,该基站 100 包括发送单元 1002 , 接收单元 1001 , 分析单元 1003。 发送单元 1002 与接收单元 1001、 分析单元 1003相互连接, 接收单元 1001与分析 单元 1003相互连接。
其中, 发送单元 1002 , 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 消息。 接收单元 1001 , 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 息。 分析单元 1003 , 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1001接收的回程链路确认 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发送单元 1002 , 还用于将分析单元 1003生成的第二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第二中继节点根据第二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将分析单元 1003 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一 中继节点, 以便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 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 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 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 回程容量的目的。
可选的, 接收单元 1001 , 还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 消息, 身份消息用于通知基站 100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 用于回程传输。 发送单元 1002 , 还用于获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 据网络负载信息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中, 网络负 载信息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 占用率, 用于表明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接收单元 1001 , 还用于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进一步的, 接收单元 1001 , 还用于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网 络负载信息。 发送单元 1002 , 还用于获取接收单元 1001 接收的网络负载信 息。
或者, 该基站 100还包括与发送单元 1002相互连接的测量单元 1004 , 测量单元 1004 , 用于测量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根 据网络负载情况生成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发送单元 1002 , 还用于获取测量单元 1004 生成的网络负载信 息。
可选的, 分析单元 1003 , 还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1001接收 的身份消息及测量报告和发送单元 1002获取的网络负载信息生成 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可选的, 接收单元 1001 , 还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 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或者, 接收单元 1001, 还用于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第二 中继节点转发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 过 DRB承载。 发送单元 1002, 还用于将接收单元 1001 接收的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发送至第二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 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 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 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参照图 11所示, 该第 一中继节点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算机、 客户定制机、 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一中继节点 1101 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1111、存储器 1112、总线 1113和接收器 1114, 该至少一个处理器 1111、 存储器 1112和接收器 1114通过总线 1113 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 代码及数据。
该总线 1113 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ISA ) 总线、 夕卜部设备互连 ( Peripheral Component, 简称为 PCI )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简称为 EISA ) 总线等。 该总线 1113 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11 中 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巾:
存储器 11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 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 操作指令。 存储器 11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 non- volatile memory),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 1111 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1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 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 接收器 1114,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处理器 1111根据接收器 1114接收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 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 之间的链路上向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第二中继节 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 接收器 1114接收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 载频及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处理器 1111 具体根据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第二中继节点的 PCI识别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 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可选的, 第一中继节点还包括与总线连接的发送器 1115。
发送器 1115向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基站获取第一中继 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网络负载信息包括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 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接收器 1114接收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处理器 1111根据接收器 1114接收的测量控制信息对第二中继节点 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发送器 1115将处理器 1111生成的测量报告发送至基站。
可选的, 发送器 1115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 息。
或者, 发送器 1 1 1 5通过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 其中, 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线数据承载 DRB承 载。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参照图 12所示, 该第 二中继节点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算机、 客户定制机、 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第二中继节点 1201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121 1、 存储器 1212、 总线 1213、 接收器 1214 和发送器 121 5 , 该至少一个处理器 121 1、 存储器 1212、接收器 1214 和发送器 1215通过总线 1213 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 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该总线 1213 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ISA ) 总线、 夕卜部设备互连 ( Peripheral Component , 简称为 PCI )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EISA ) 总线等。 该总线 1213 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12中 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巾:
存储器 12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 操作指令。 存储器 12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 non- volatile memory ) ,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 121 1 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21 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简称为 CPU )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 简称为 ASIC )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 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 接收器 1214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处理器 1211根据接收器 1214接收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 程链路确认消息。 发送器 1215将处理器 121 1生成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发送至基 站, 以便基站根据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
接收器 1214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处理器 121 1 根据接收器 1214接收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 息完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 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第一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 基站转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接收器 1214接收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 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身份标识 ID及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 处理器 1211生成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 认上下文, 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第一中 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处理器 121 1 , 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及第一中继节 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点中确定接 入的 E-RAB 歹l表, 并根据确定接入的 E-RAB 列表生成第一中继节 点的 RRC配置信息。
接收器 1214接收的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第二中继 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 节点 ID列表, 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第二中继节点与第一中继 节点及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处理器 121 1 , 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识别第一中继 节点, 根据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第一中继节点及与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发送器 1215向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身份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第二 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可选的, 接收器 1214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
发送器 1215将接收器 1214接收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发送至基 站。
或者, 接收器 1214接收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中继节点,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 参照图 13 所示, 该基站可以 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 比如: 通用计算机、 客户定制机、 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 该基站 1301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13 1 1、 存储器 13 12、 总线 13 13、 接收器 13 14和发送器 13 15 , 该至 少一个处理器 13 1 1、 存储器 13 12、 接收器 13 14和发送器 13 15通过 总线 13 1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 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该总线 13 13 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ISA ) 总线、 夕卜部设备互连 ( Peripheral Component , 简称为 PCI ) 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 ( 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 简称为 EISA ) 总线等。 该总线 13 13 可以分为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等。 为便于表示, 图 13 中 仅用一条粗线表示, 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巾:
存储器 13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 操作指令。 存储器 1312可能包含高速 RAM存储器, 也可能还包括 非易失性存储器( non- volatile memory), 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 1311 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 1311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简称为 CPU ), 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为 ASIC ), 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 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其中, 发送器 1315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接收器 1314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处理器 1311根据接收器 1314接收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 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发送器 1315将处理器 1311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 送至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第二中继节点根据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 消息完成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将处理器 1311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一中继 节点, 以便第一中继节点根据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第 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 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 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 回程容量的目的。
可选的, 接收器 1314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身份 消息用于通知基站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发送器 1315获取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据网络负载 信息向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中, 网络负载信息包括 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表明 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接收器 1314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进一步的,接收器 1314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网络负载信息。 发送器 1315获取接收器 1314接收的网络负载信息。
或者, 处理器 1311测量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根据 网络负载情况生成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发送器 1315获取处理器 1311生成的网络负载信息。 可选的, 处理器 1311, 还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器 1314接收的身份 消息及测量报告和发送器 1315获取的网络负载信息生成回程链路 请求消息。
可选的, 接收器 1314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
或者, 接收器 1314接收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第二中继节点转 发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 DRB承 载。
发送器 1315 将接收器 1314接收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发送 至第二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 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传输 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无线网络 回程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参照图 14所示, 该无线网 络系统 1401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点 1411、 至少一个第二中继 节点 1412及至少一个基站 1413。
其中, 第一中继节点 1411为图 8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 中继节点。
第二中继节点 1412为图 9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中继节 点。
基站 1413为图 10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
或者, 第一中继节 141 1 点为图 1 1 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 一中继节点。
第二中继节点 1412为图 12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中继 节点。
基站 1413为图 13对应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站。
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上述的方法及设备实施例这里不再 赘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系统,通过基站为第一中继节点及第 二中继节点建立多跳链路,使得第一中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中继节点向 基站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中继节点用于为用户端传输数据, 从而达到增大 无线网络回程容量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 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 或固件实现, 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 当 使用软件实现时, 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 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 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 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 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 任何可用介质。 以此为例但不限于: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RAM、 ROM, EEPR0M、 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 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 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 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此外。 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 算机可读介质。 例如, 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 双绞线、 数字用户线 (DSL ) 或者诸如红外线、 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 站、 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 那么同轴电缆、 光纤光缆、 双绞线、 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 中。 如本发明所使用的, 盘 (D i s k ) 和碟 (d i s c ) 包括压缩光碟 (CD ) 、 激光碟、 光碟、 数字通用光碟(DVD ) 、 软盘和蓝光光碟, 其中盘通常磁 性的复制数据, 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 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 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用于限 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6)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第一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 间的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通过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 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 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的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并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基站 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测量控制信息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测量报 告。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 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二中继节 点之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多跳 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线数据 承载 DRB承载。
  7. 7、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第二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 于, 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 , ;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以便所述基站根据 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 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据。
  8. 8、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 所述 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身份标识 ID及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 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 所述 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 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 认消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 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9. 9、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 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 列表, 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 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第一中 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 之间链路的配置。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中继节 点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用于 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11. 1 1、 根据权利要求 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之后, 还包括: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13. 13、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 应用于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基站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 求消息,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 求消息, 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以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向第 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之前, 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 ¾ 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 输;
    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其中, 所述网 络负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 源块的占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 控制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14.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获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15.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获取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包括: 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根据所述网 络负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16. 17、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向第 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身份消息、 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和所述测量报告 生成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回程链路 请求消息。
  17. 18、 根据权利要求 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基站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 还包 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18. 19、 根据权利要求 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 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第 ―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之后, 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转发的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 DRB 承载;
    所述基站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19. 20、 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和配置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 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 便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20.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所述配置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 并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21. 22、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还包括发送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基 站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 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 率。
  22.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还包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测量控制信息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生成的所述测量报告发送 至所述基站。
  23. 24、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
  24. 25、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 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 线数据承载 DRB承载。
  25. 26、 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单元、 分析单 元、 发送单元及配置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分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 消息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 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 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 所述配置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 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 据。
  26.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 节点请求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的身份标识 ID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 列表;
    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 节点确认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的 ID、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分析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 节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 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 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 比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 中继节点的 ID , 其中,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 信息;
    所述配置单元,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 第一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 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27. 29、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 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 输。
  28. 30、 根据权利要求 26〜2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发送至所述基站。
  29. 3 1、 根据权利要求 26〜2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 息。
  30. 32、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及分析 单元,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 消息;
    所述分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 消息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 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 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 的配置; 将所述分析单元生成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31.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 中用于回程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 中, 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 况;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32. 34、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负 载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网络负载信 息。
  33. 35、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还包 括测量单元, 所述测量单元, 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测量单元生成的所述网络负载信 息。
  34. 36、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单元,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身份消 息及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发送单元获取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生成所 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35. 37、 根据权利要求 32〜36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 立完成消息。
  36. 38、 根据权利要求 32〜36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 中继节点转发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 成消息通过 DRB 载; 所述发送单元,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37. 39、 一种第一中继节点,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直接与用户设备建立连接,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及总线, 所述总线 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 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其中,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 第二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起上行同步, 以便 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基站发送回程数据。
  38. 40、 根据权利要求 3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的载频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物理层小区标识 PCI;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载频及所述第二 中继节点的 PCI识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 并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39. 41、 根据权利要求 3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还包括与所述总线连接的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网络负载信息, 以便所述基站 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其中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40. 42、 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测量控制信息;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测量控制信息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并生成测量报告;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测量报告发送至所 述基站。
  41. 43、 根据权利要求 3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
  42. 44、 根据权利要求 39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 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通过无线 数据承载 DRB承载。
  43. 45、 一种第二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 器、 接收器、 发送器及总线, 所述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 发送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其中,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回程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生成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所述发送器, 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发 送至所述基站, 以便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生成第二多 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 立请求消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 配置, 并在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上与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建立上行同步, 以便向基站转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数 据。
  44. 46、 根据权利要求 45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请求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 点请求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请求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身份标识 ID及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 表;
    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包含至少一个中继节 点确认上下文, 所述中继节点确认上下文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中确认接入的 E-RAB列表及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及所述第一 中继节点中待接入的无线接入承载 E-RAB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 点中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 并根据所述确定接入的 E-RAB列表生 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45. 47、 根据权利要求 45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 特率及中继节点 ID列表,所述中继节点 ID列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中 继节点的 ID , 其中,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基站建立链路所需的配置信 息;
    所述处理器,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 ID识别所述第 一中继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的最大回程传输比特率及所述第 二中继节点的 RRC配置信息完成自身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与所述 基站之间链路的配置。
  46. 48、 根据权利要求 45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身份消息, 所述身份消息用 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用于回程传输。
  47. 49、 根据权利要求 45〜48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完成消息发 送至所述基站。
  48. 50、 根据权利要求 45〜48所述的中继节点,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 息。
  49. 5 1、 一种基站,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 接 收器、 发送器及总线, 所述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 存储器、 接收器、 发送 器之间的连接及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及数据; 其中,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第二中继节点发送回程链路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回程链路确认消 息;
    所述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回程链路确认消息 生成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及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二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 第二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 置; 将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所 述第一中继节点, 以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多跳链路建立 请求消息完成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链路的配置。
  50. 52、 根据权利要求 5 1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身份消息, 所 述身份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基站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支持在多跳链路中 用于回程传输;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根 据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向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测量控制信息, 其中, 所述网络负载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接入用户设备数量和 /或 物理资源块的占用率, 用于表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状况;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测量报告。
  51. 53、 根据权利要求 5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网络负载 信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52. 54、 根据权利要求 5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用于测量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情况, 并 根据所述网络负载情况生成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网络负载信息;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获取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
  53. 55、 根据权利要求 52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 还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身份消息及 所述测量报告和所述发送器获取的所述网络负载信息生成所述回程 链路请求消息。
  54. 56、 根据权利要求 5 1〜55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发送的多跳链路建立 完成消息。
  55. 57、 根据权利要求 5 1〜55所述的基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发送的通过所述第二中 继节点转发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消息, 其中, 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通过 DRB 载; 所述发送器, 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多跳链路建立完成 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56. 58、 一种无线网络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中继 节点、 至少一个第二中继节点及至少一个基站; 其中,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20〜25任一项所述的第一中 继节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26〜3 1任一项所述的第二中继 节点, 所述基站为权利要求 32〜3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或者, 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39〜44任一项所述的第一中 继节点, 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为权利要求 45〜 50任一项所述的第二中继 节点, 所述基站为权利要求 5 1〜57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CN201380005623.1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4429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8353 WO2014205772A1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9156A true CN104429156A (zh) 2015-03-18
CN104429156B CN104429156B (zh) 2019-03-26

Family

ID=5214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623.1A Active CN104429156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9156B (zh)
WO (1) WO201420577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74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中继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US10764961B2 (en) 2016-03-30 2020-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840951A (zh) * 2021-02-27 2021-05-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及系统
CN114503651A (zh) * 2019-08-07 2022-05-13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和中继设备
US11736971B2 (en) 2018-04-04 2023-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relay nod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127967A (ko) 2016-03-30 2018-11-30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자원 제어 연결을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47180A1 (zh) 2017-09-08 2019-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035188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管理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WO2020199034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7225A1 (en) * 2003-12-31 2005-07-21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multi-hop system with macroscopic multiplexing
CN101106807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CN101577969A (zh) * 2008-05-09 2009-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资源调整方法
CN10193212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与网络节点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323A (zh) * 2010-02-11 2011-08-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中继发送回程信号的方法
US8755324B2 (en) * 2011-08-03 2014-06-17 Blackberry Limited Allocating backhaul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7225A1 (en) * 2003-12-31 2005-07-21 Nokia Corporation Wireless multi-hop system with macroscopic multiplexing
CN101106807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CN101577969A (zh) * 2008-05-09 2009-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资源调整方法
CN101932120A (zh) * 2009-06-2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与网络节点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4961B2 (en) 2016-03-30 2020-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343874B2 (en) 2016-03-30 2022-05-2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351747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中继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US11736971B2 (en) 2018-04-04 2023-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relay node
CN110351747B (zh) * 2018-04-04 2024-03-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配置中继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CN114503651A (zh) * 2019-08-07 2022-05-13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和中继设备
CN112840951A (zh) * 2021-02-27 2021-05-2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灵芝孢子粉节水栽培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5772A1 (zh) 2014-12-31
CN104429156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9156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833802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5659688B (zh) 用于在异构网络中执行与无线电链路故障有关的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US9986462B2 (en) Double-connec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KR102391106B1 (ko) 노드 및 통신 방법
CN102638852A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调度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1213470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6461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219098A (zh) 切换处理方法及基站
WO201503204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103779A1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3716885A (zh) 一种本地承载管理方法及设备
WO2019233465A1 (zh) 路径时延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208267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6078278A1 (zh) 一种无线中继站及其接入核心网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56527A (zh) 用于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的终端直通的方法
CN102892153B (zh) 一种中继节点切换中释放用户终端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WO2014075235A1 (zh) 一种合成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0876171B (zh) 一种多跳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2324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flow control
CN103702421A (zh) 一种本地公共资源管理方法及设备
WO201205904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30065634A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base station
WO2014205838A1 (zh) 数据转发方法、中继节点设备及网络系统
WO201400061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