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6806A -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6806A
CN104426806A CN201310368887.5A CN201310368887A CN104426806A CN 104426806 A CN104426806 A CN 104426806A CN 201310368887 A CN201310368887 A CN 201310368887A CN 104426806 A CN104426806 A CN 104426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ata
atm
technolog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88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ANDONG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DONG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DONG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DONG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688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68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6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68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分组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传送话音业务的电路交换网络和传送数据业务的分组交换网络两大网络共存的局面,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分网传送,促使人们思考一种新的技术来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并且同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包括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图像信息,由原CCITT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ATM技术将面向连接机制和分组机制相结合,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建立一定带宽的连接,但是该连接并不独占某个物理通道,而是和其他连接统计复用某个物理通道。

Description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一)领域
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属于网络通讯领域。
(二)简介
数据通讯从50年代末期开始,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一种新的通讯方式——“数据通讯”应运而生。数据通讯是把数据的处一和传输合为一体,实现数字信息的接收、存储、处理和传输,并对信息流加以控制、校验和管理的一种通讯形式。
由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通信线路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分组传输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应用的要求,如交互式的会话对实时性要求很高,延迟要很小;高清晰度电视图像及多媒体实时数据的传送都要求高速宽带的通信网。 
通信适配器又称网络接口板(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但是现在更多的人愿意使用更为简单的名称“网卡”。主要用来连接共享资源,是当今计算机系统的必备部件。
(三)定义
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是以帧中继交换机作为结点组成高速帧中继网,再将各个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与帧中继网络中的某一结点相连;或通过建立在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基础上,并由基于光纤网络的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所采用:用户主机所在网络通过ATM交换结点再与光纤数字网络相连,已达到网络的高速分组传输的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或者是在笔记本电脑中插入一块PCMCIA卡)。
特点:
与一般分组传输在每个结点均要对组成分组的各个数据帧进行检错等处理不同的是:帧中继交换结点在接收到一个帧时就转发该帧,并大大减少(并不完全取消)接收该帧过程中的检错步骤,从而将结点对帧的处理时间缩短一个数量级,因此称为高速分组交换。当某结点发现错误则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并由源站申请重发该帧。显然,只有当帧中继网络中的错误率非常低时,帧中继技术才是可行的。 
ATM异步传输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 模式中的分组称为信元(Cell),其长度是固定的,由5个字节首部和48个字节的信息字组成,因此在各结点可采用硬件对信元进行处理,而缩短信元处理时间 
. 交换设备可按网络最大速度设置,而不同类型的服务可复用在一起,各通信信道对应信元根据业务量的大小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占用各分时段,速率高的信源占用较多时段,因而可支持各种业务的不同速率 
3). 保留电路交换以满足传输从语音到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等各种实时性很强的业务需要 利用光纤通信误码率低的优点将差错控制由数据链路层改到高层,而提高信元在网络中的传输速率。
通信适配器发展历史
80年代,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居域网技术和产品获得迅速的发展。80年代末期,国外微机界已预言,90年代微机使用的环境就是网络。事实上确实如此,微机居域网的发展在整个计算机网络领域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数以千计的微机网络用户分布在各个应用领域中促进了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从而也加速微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过去一直是国外微机居域网产品占据着网络市场,其中建网用户数占先的主要有NOVELL、3COM、IBM、BANYAN以及SUN等公司的产品。随着网络的发展,台湾的厂商以生产能力强且多在内地设厂等优势,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象D-LINK,TP-LINK等品牌逐渐走向成熟,另外国内的计算机产品生产商如实达、联想也纷纷生产出各自的网络产品。
 
数据适配器是 ADO.NET 托管提供程序(用于在数据源和数据集之间通信的一组对象)的组成部分。(除适配器以外,托管提供程序还包括连接对象、数据读取器对象和命令对象。)适配器用于在数据源和数据集之间交换数据。在许多应用程序中,这意味着从数据库将数据读入数据集,然后从数据集将已更改数据写回数据库。然而,数据适配器可以在任意源和数据集之间移动数据。
 
计算机与通讯线路及设备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不仅使各用户计算机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并使各用户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与数据资源的共享。对计算机的远距离实时控制和对数据的远距离收集等项工作,也都可以利用数据通讯来进行。
用于数据通讯的通讯网,称为数据通讯网。它分为专用数据网和公用数据网。专用网发展较早,仍普遍使用。在20世纪70年代前,公用数据通讯一般使用原有的公共电话网或电报网。70年代以来,随着数据通讯迅速发展,开始建立公用数据网。而局域网则是一种专用的数据通讯网。
公用数据网一般采用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交换方式。分组交换能提高电路的利用率,更灵活地满足实时数据通讯的要求。分组交换网是一种主要的公用数据通讯网。
作用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政府机关及各个部门要实现高效率的管理,数据通讯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手段。数据网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八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我国国内分组交换网已于1989年11月正式使用,各大城市间已开通了数据通讯业务,利用这个网还能进行国际数据库的联网检索。
在通讯发达的国家,用户只要携带一台袖珍式电脑,与国际长途直拨电话线相连,就可以与全球任何地方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
组成
数据通迅系统由信源、信宿和信道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们通常将数据的发送方称为信源,而将数据的接收方称为信宿。信源和信宿一般是计算机或其它一些数据终端设备。为了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必须在信源和信宿之间建立一条传送信号的物理通道,这条通道被称为物理信道,简称信道。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码分 多址(CDMA)等技术。其中GSM还是主导。
原理
数据通讯是两个实体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数据通讯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传送话音业务的电路交换网络和传送数据业务的分组交换网络两大网络共存的局面,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分网传送,促使人们思考一种新的技术来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并且同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包括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图像信息,由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原CCITT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ATM技术将面向连接机制和分组机制相结合,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建立一定带宽的连接,但是该连接并不独占某个物理通道,而是和其他连接统计复用某个物理通道,同时所有的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都被分割并封装成固定长度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和交换。ATM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出了保证QoS的完备机制,同时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所以可以将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少,ATM非常适合传送高速数据业务。从技术角度来讲,ATM几乎无懈可击,但ATM技术的复杂性导致了ATM交换机造价极为昂贵,并且在ATM技术上没有推出新的业务来驱动ATM市场,从而制约了ATM技术的发展。ATM交换机主要用在骨干网络中,主要利用ATM交换的高速和对QoS的保证机制,并且主要是提供半永久的连接。
ATM技术
虽然ATM技术没有让人们实现“综合业务”的梦想,但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途径试图实现在一个网络上提供各种业务,电信运营商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尽量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首先提出的技术就是综合交换机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电路交换网络进行改造,来达到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宽带交换(包括ATM交换和IP交换)的目的。许多厂家也先后开发了综合交换机,并且相关的行业标准《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也已经制定和颁布。综合交换机具有窄带交换机的功能,同时还要具有宽带交换机的功能。综合交换机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混合交换节点的方式,在交换机内部配置有多个独立交换矩阵,即电路交换矩阵、ATM和IP分组交换模块,传统的PSTN呼叫还主要由电路交换模块进行处理,和宽带相关的业务则交由宽带分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当两个模块之间需要交互时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另一种是采用融合交换节点的方式,综合交换机内部基本上只有一个单一的ATM或IP交换矩阵,例如上海贝尔的宽带交换机S12 P3S即直接采用ATM技术作为核心交换技术,所有的媒体信息都转换成ATM信元在交换机内部进行处理,对外则同时支持电路交换网、ATM网和IP网。采用融合方式的综合交换机由于内部已改为统一的交换平台,在灵活快速的业务部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综合交换机由于综合多种功能,所以造价也比较高,主要用在业务量较大的关口局和端局,不适合全网推行。
IP电话技术
综合交换机主要是采用对电路交换机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支持分组交换的方式,在探索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人们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分组网络来传送话音业务,此时基于Web应用的出现,Internet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人们使用Internet网络来得到各种服务。Internet网络是基于IP技术,属于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尽力而为的方式,对每个分组根据路由信息和网络情况独自进行传输和选路。Internet网络主要用来传送数据业务,伴随着Internet的巨大成功,已使IP技术成为未来信息网络的支柱技术,基于TCP/IP的网络技术不仅成为传送数据业务的主导技术,而且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开始尝试使用IP技术来传送话音业务。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一般都组建了自己的IP网络,除了在IP网络上提供利润相对较低的数据业务之外,运营商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业务,最主要的是话音业务,目前话音业务仍然属于运营上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最早出现的在分组网上传送语音业务的应用就是IP电话技术。
IP电话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比较熟悉的业务,主要采用H.323系列协议,包括负责呼叫建立的信令协议H.225和负责建立媒体通道的H.245 协议,语音业务采用RTP分组的方式在IP网中进行传输。IP电话的语音质量虽然没有传统电路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语音质量高,但H.323协议被普遍认为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在IP电话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世界上有很多利用H.323协议组建的VoIP网络正在运营。但H.323的有些缺点也很明显。首先,H.323协议中的呼叫控制信令是以Q.931为基础的。Q.931协议是一种基于UNI接口的协议,协议本身比较简单,没有关于NNI接口的定义。这在专用网内实现计算机-计算机的呼叫没有问题,但要提供全国性业务及PSTN-to-PSTN连接则必须依赖NNI接口。其次,H.323网络中使用的是集中式的网关,网关要同时处理媒体流和信令流,在处理能力上也限制了H.323网络的发展。ITU-T借鉴IETF相关规范的经验,在进一步扩展和修订H.323系列协议。另外,和SIP相比较,H.323协议的可扩展性较差,并且为了在H.323网络提供类似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向用户提供的业务,许多厂家都对H.323协议进行了扩展,所以不同厂家的H.323设备之间的互联也是一个H.323网络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IP电话的成功应用和相当程度的市场占有份额让人们看到业务融合的曙光,人们逐渐认识在分组网上可以传送话音业务,并且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通信效果。并且分组交换具有很多潜在的性能优点,一个优点是高效利用传输通道的通信能力,尤其是对突发传输更是如此。尽管语音所表现出的突发性没有交互式数据那么突出,但还是以突发期/静音期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平均突发期的长度取决于所使用的静音侦测器,在典型的电话交谈中,单个语音源只有大约35-45%的时间里是活动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统计复用,这样呼叫阻塞是所需平均带宽,而不是峰值带宽的函数。因此在传输控制,计费等方面的可以更灵活。正因为这些优点,因特网语音应用,尤其是IP电话,已经成为“三网合一”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之一。
随着IP电话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内基本上达成了未来电信网络的核心将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共识,并且在这种共识之下,针对IP电话技术所存在的缺点从技术角度进行了改进,首先是将网关呼叫控制和媒体交换的功能相分离,并最终提出了软交换的概念。软交换技术虽然仍然采用分组网络作为承载网络,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软交换技术仍然可以看作是交换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在每个网络节点上都集中了太多的智能,在电路交换网络中,网络节点不仅要负责呼叫控制,处理所有和呼叫相关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负责进行话音通路的建立,同时,在电路交换网络中,许多业务都需要在网络节点上配置相关的业务逻辑,许多业务都需要在端局上作数据,这样也制约了业务的及时提供。在以H.323网络为代表的分组交换网络中,如上所述网关设备也需要同时进行呼叫控制和媒体流的建立,分组的处理。
 
(四)应用
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里帧中继的帧长是可变的,可按需要分配带宽,帧中继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64Kbps~45Mbps,适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Claims (7)

1.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是以帧中继交换机作为结点组成高速帧中继网,再将各个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与帧中继网络中的某一结点相连;或通过建立在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基础上,并由基于光纤网络的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所采用:用户主机所在网络通过ATM交换结点再与光纤数字网络相连,已达到网络的高速分组传输的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主机箱内插入一块网络接口板(或者是在笔记本电脑中插入一块PCMCIA卡);
与一般分组传输在每个结点均要对组成分组的各个数据帧进行检错等处理不同的是:帧中继交换结点在接收到一个帧时就转发该帧,并大大减少(并不完全取消)接收该帧过程中的检错步骤,从而将结点对帧的处理时间缩短一个数量级,因此称为高速分组交换;当某结点发现错误则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并由源站申请重发该帧;显然,只有当帧中继网络中的错误率非常低时,帧中继技术才是可行的。
2.ATM异步传输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模式中的分组称为信元(Cell),其长度是固定的,由5个字节首部和48个字节的信息字组成,因此在各结点可采用硬件对信元进行处理,而缩短信元处理时间 
交换设备可按网络最大速度设置,而不同类型的服务可复用在一起,各通信信道对应信元根据业务量的大小按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占用各分时段,速率高的信源占用较多时段,因而可支持各种业务的不同速率。
3.保留电路交换以满足传输从语音到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等各种实时性很强的业务需要 利用光纤通信误码率低的优点将差错控制由数据链路层改到高层,而提高信元在网络中的传输速率。
4.数据适配器是 ADO.NET 托管提供程序(用于在数据源和数据集之间通信的一组对象)的组成部分;(除适配器以外,托管提供程序还包括连接对象、数据读取器对象和命令对象;)适配器用于在数据源和数据集之间交换数据;在许多应用程序中,这意味着从数据库将数据读入数据集,然后从数据集将已更改数据写回数据库;然而,数据适配器可以在任意源和数据集之间移动数据;
公用数据网一般采用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交换方式;分组交换能提高电路的利用率,更灵活地满足实时数据通讯的要求;分组交换网是一种主要的公用数据通讯网。
5.数据通讯是两个实体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数据通讯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公众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网和CDMA网)采用的都是电路交换技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
6.分组交换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传送话音业务的电路交换网络和传送数据业务的分组交换网络两大网络共存的局面,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分网传送,促使人们思考一种新的技术来同时提供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并且同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包括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图像信息,由原CCITT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异步传输模式(ATM);ATM技术将面向连接机制和分组机制相结合,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建立一定带宽的连接,但是该连接并不独占某个物理通道,而是和其他连接统计复用某个物理通道,同时所有的媒体信息,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都被分割并封装成固定长度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和交换;ATM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提出了保证QoS的完备机制,同时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所以可以将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少,ATM非常适合传送高速数据业务;从技术角度来讲,ATM几乎无懈可击,但ATM技术的复杂性导致了ATM交换机造价极为昂贵,并且在ATM技术上没有推出新的业务来驱动ATM市场,从而制约了ATM技术的发展;ATM交换机主要用在骨干网络中,主要利用ATM交换的高速和对QoS的保证机制,并且主要是提供半永久的连接。
7.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里帧中继的帧长是可变的,可按需要分配带宽,帧中继网络的传输速率可达64Kbps~45Mbps,适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CN201310368887.5A 2013-08-22 2013-08-22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Pending CN1044268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8887.5A CN104426806A (zh) 2013-08-22 2013-08-22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68887.5A CN104426806A (zh) 2013-08-22 2013-08-22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6806A true CN104426806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7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8887.5A Pending CN104426806A (zh) 2013-08-22 2013-08-22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68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5578B2 (en) Access independent common architecture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for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US20020141386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e calling using enhanced signaling packets and localized time slot interchanging
US8144578B2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line-and packet-switching control
CN1930849B (zh) 用于在电信网中建立呼叫的方法;电信网;和分组网的控制装置
CN109788369A (zh) 终端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0448288C (zh) 一种可视电话通信方法
CN107888544A (zh) 一种视联网终端与通讯设备之间建立通讯的方法和系统
JP2000270026A (ja) ゲートウェイ
CN1941819B (zh) 一种话音业务在以太网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202713353U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设备
CN101184040B (zh) 一种路由器及应用该路由器实现电路仿真的方法
CN101170422A (zh) 点对点通讯的网络通讯装置以及其来电及拨出的处理方法
CN101355601B (zh) 数字微波系统中的网络公务电话及其实现方法
CN101273609A (zh) 电话呼叫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426806A (zh) 面向装修市场行业高速分组传输网络的可编程数据通信适配器
JP2934406B2 (ja) 音声電話機用集線装置と音声変換システムとlanの通信方法
US7233596B2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0281421B1 (ko) 인터넷-차세대지능망간의 연동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00098052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1212414A (zh) 在通信系统中路由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085456C (zh) 宽带多业务数字化智能话机及其使用方法
JP2010124456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端末収容装置
CN101247372B (zh) 通信系统、信关装置和适配器装置
WO2004110000A1 (en) Bandwidth reduction withi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by not sending idle timeslots
WO2002015549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transfer in packet switched local area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