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769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769A
CN104423769A CN201310450152.7A CN201310450152A CN104423769A CN 104423769 A CN104423769 A CN 104423769A CN 201310450152 A CN201310450152 A CN 201310450152A CN 104423769 A CN104423769 A CN 104423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substrate
control sensing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01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3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触控感测单元。各触控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一电极组以及一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彼此相隔一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彼此相隔一第二间隙的第二电极。各第二电极的宽度与各第一电极的宽度其中一者沿一第一方向依序增加,另一者沿第一方向依序减小,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不与第一间隙对准使得至少一个第二间隙的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电性独立。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下,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sensing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同时具有触控与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更是成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之一。
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就电容式触控面板而言,可多点触控的特性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模式而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为了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有时必需要通过增加触控面板的驱动芯片的通道(channel)数量以分辨不同的触控点。如此,将增加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因此,如何以有限的成本达到多点触控功能,是触控面板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利用感测电极的排列方式以及电性连接方式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却不需要大量增加驱动芯片的通道数量,因而具有节省成本的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以及多个触控感测单元(touchsensitive unit)。多个触控感测单元依序排列于基板上,各触控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一电极组以及一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一间隙。第二电极组位于第一电极组旁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二间隙。各第二电极的宽度与各第一电极的宽度其中一者沿第一方向依序增加,另一者沿第一方向依序减小,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不与第一间隙对准使得至少一个第二间隙的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电性独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电极的宽度沿第一方向依序增加,且第n个第一电极的最大宽度小于第n+1个第一电极的最小宽度,n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二电极的宽度沿第一方向依序减少,且第m个第二电极的最小宽度大于第m+1个第二电极的最大宽度,m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2n-1个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n个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n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驱动芯片、多条第一导线、多条第二导线、多条第三导线以及多条第四导线。驱动芯片、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以及第四导线配置在基板上。各第一导线连接驱动芯片以及各第一电极组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电极。各第二导线连接驱动芯片以及各第一电极组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电极。各第三导线连接驱动芯片以及各第二电极组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各第四导线连接在驱动芯片以及各第二电极组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2m-1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m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m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1个第二电极,k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1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个第二电极,k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驱动芯片以及多条导线。触控面板以及导线配置在基板上,其中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中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通过多条导线中的其中一条导线连接至驱动芯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间隙皆不与第一间隙对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电极单元沿一第二方向依序排列,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电极与各第二电极的宽度呈阶梯状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电极与各第二电极的宽度呈波浪状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电极与各第二电极的宽度呈线性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为一显示器中的任一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为彩色滤光基板、封装盖板或覆盖板的其中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薄膜基板的其中一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网格,且金属网格是由多数条金属细线所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一装饰层,配置在基板上。装饰层围绕触控感测单元且重叠于各触控感测单元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各触控感测单元中,第一电极组的多个电极相隔一第一间隙而第二电极组的多个电极相隔一第二间隙,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不与第一间隙对准使得至少一个第二间隙的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如此,每一个第一电极可对应至两个第二电极。当使用者触碰的位置点在对应至同一第一电极的两个第二电极时,便可根据不同的两个第二电极分辨出不同触碰点。
此外,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电性独立,因此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一电极的两相邻第二电极时,可有效分辨出这些触碰点。利用感测电极的排列方式以及电性连接方式,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在不需大量增加驱动芯片的通道数量的前提下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因而具有节省成本的优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5A与图5B是触控感测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5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20、220、220、320、420、520A、520B:触控感测单元;
122、222、322、422、522A、522B:第一电极组;
1222、1222A、1222B、2222、5222、5222A、5222B、5222C、5222D:第一电极;
124、224、324、424、524A、524B:第二电极组;
1242、1242A、1242B、1242C、1242D、2242、2242A、2242B、2242C、2242D、3242、3242A、3242B、3242C、3242D、4242、4242A、4242B、4242C、4242D:第二电极;
130:装饰层;
140:驱动芯片;
150:第一导线;
160:第二导线;
170:第三导线;
180:第四导线;
190A、190B、290A、290B、290C、490A、490B、490C、490D:连接导线;
250、350:第五导线;
260、360:第六导线;
270、370:第七导线;
280、380:第八导线;
G1:第一间隙;
G2:第二间隙;
W:宽度;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P11:触碰点;
E1、E2、E3、E4: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以及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20。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20依序排列于基板110上,各触控感测单元120包括一第一电极组122以及一第二电极组124。第一电极组12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1222,第一电极1222沿一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一间隙G1。第二电极组124位于第一电极组122旁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1242。第二电极1242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二间隙G2。各第二电极1242的宽度W与各第一电极1222的宽度W其中一者沿第一方向D1依序增加,另一者沿第一方向D1依序减小。
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各第一电极组122包括两个第一电极1222,且第二电极组124包括四个第二电极1242为例做说明,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第一电极组122的第一电极1222的数量以及第二电极组124的第二电极1242的数量可适时做调整。此外,本实施例是以各第一电极1222的宽度W沿第一方向D1依序增加,且各第二电极1242的宽度W沿第一方向D1依序减少为例做说明,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电极1242的宽度沿第一方向D1依序增加,且第一电极1222的宽度沿第一方向D1依序减少。如图1中所示,至少一个第二间隙G2不与第一间隙G1对准使得至少一个第二间隙G2的虚拟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1222。
本实施例的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20是沿一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且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相交D1。各触控感测单元120包括相同的元件,且各触控感测单元120的元件的排列方式与电性连接关系都相同。以下将以触控面板100的单一个触控感测单元120为例说明触控面板100的多点触控功能。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各第二电极组124的第2m-1个第二电极124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190A电性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三导线17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而第2m个第二电极124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190B电性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第四导线18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m为正整数。同时,两个第一电极1222也是彼此电性独立。换言之,相邻两个第一电极1222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1242电性独立。
在触控感测单元120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G2不与第一间隙G1对准。如此,第一电极1222A可对应至两个不同的第二电极1242A、1242B,且第一电极1222B可对应至两个不同的第二电极1242C、1242D。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到触碰点P1与P2时,便可根据不同的第二电极1242A、1242B的信号分辨触碰点P1与P2。或者,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到触碰点P3与P4时,便可根据不同的第二电极1242C、1242D的信号分辨触碰点P3与P4。
此外,虽然第二电极1242A与第二电极1242C彼此电性连接,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到触碰点P1与P3时,可通过电性独立的第一电极1222A与第一电极1222B分辨出触碰点P1与P3为不同的触碰点。同样地,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到触碰点P2与P4时,虽然第二电极1242B与第二电极1242D彼此电性连接,仍可通过电性独立的第一电极1222A与第一电极1222B分辨出触碰点P2与P4为不同的触碰点。据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可利用第一电极1222和第二电极1242的排列方式以及电性连接方式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以本实施例而言,触控面板100的一个触控感测单元120至少可以同时感测到四个触碰点P1、P2、P3与P4的信号。
如图1中所示,触控感测单元120的各第一电极1222的宽度W沿第一方向D1依序增加,且第n个第一电极1222的最大宽度小于第n+1个第一电极1222的最小宽度,n为正整数。并且,各第二电极1242的宽度W沿第一方向D1依序减少,且第m个第二电极1242的最小宽度大于第m+1个第二电极1242的最大宽度,m为正整数。换言之,各触控感测单元120的第一电极组122的整体宽度是沿第一方向D1渐近式增加,并且,第二电极组124的整体宽度是沿第一方向D1渐近式减少。
在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电极组122以及第二电极组124的形状为两个互补的三角形为例做说明,且这两个三角形的斜边为相对设置。以触控面板100的单一个触控感测单元120为例,触碰点P1、P2、P3与P4所在位置分别对应于不同面积比例的第一电极1222图案以及第二电极1242图案,这将产生不同的信号值。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信号值的大小判断出触碰点P1、P2、P3与P4沿第一方向D1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还包括一驱动芯片140、多条第一导线150、多条第二导线160、多条第三导线170以及多条第四导线180。驱动芯片140、第一导线150、第二导线160、第三导线170以及第四导线180配置在基板110上。第一导线150以及第二导线160分别位于第一电极组122的相对两侧,其中各第一导线15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一电极组122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电极1222,且各第二导线16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一电极组122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电极1222。
第三导线170以及第四导线180分别位于第二电极组124的相对两侧,其中各第三导线17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二电极组124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1242,且各第四导线18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二电极组124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1242。如此,各第一电极1222和第二电极1242可通过相应的各第一导线150、第二导线160、第三导线170、第四导线180传输信号至驱动芯片140。值得一提的是,触控面板还包括一装饰层130。装饰层130配置在基板110上,围绕触控感测单元120且重叠于各触控感测单元120的一部分。装饰层用以遮蔽上述第一导线150、第二导线160、第三导线170、第四导线180。
以一个触控感测单元120为例,其第二电极组124的第二电极1242A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极1242C,且第三导线170连接第二电极组124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1242A以及驱动芯片140。如此,第二电极1242A以及第二电极1242C可同时利用第三导线17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同样地,第二电极组124的第二电极1242B电性连接于第二电极1242D,且第四导线18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第二电极组124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1242D。如此,第二电极1242B以及第二电极1242D可同时利用第四导线18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在此电性连接方式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可在没有大量增加导线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如此更可减少驱动芯片140的通道(channel)数量而具有降低成本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1222以及第二电极1242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物质,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纳米银丝、石墨烯等。或者,第一电极1222以及第二电极1242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当然,也可以是金属与透明导电物质的堆迭,例如银/ITO/银。此外,第一导线150、第二导线160、第三导线170以及第四导线180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物质或者是金属。另外,上述电极的形态可以是连续状薄膜,例如是铟锡氧化物薄膜;或是网格(例如金属网格),网格例如是由多条金属细线所构成,金属细线的线宽例如是介于1微米至30微米。而且,采用金属网格形态的电极,其细线之间的开口相较于细线的线宽大许多,故可使得金属网格电极的透光率达75%以上。此外,本实施例是以第一电极1222以及第二电极1242,甚至连同这些第一导线150~第四导线180以及连接导线190A、190B都是制作在基板110的同一表面上为例做说明,但不以此为限。
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2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图2的实施例中,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二电极2242之间具有电性连接关系。请参考图2,各触控感测单元220中,第2m-1个第二电极224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290A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m个第一电极222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290B电性连接在一起,m为正整数。此外,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2m个第二电极224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290C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2m-1个第二电极2242,k为正整数。
请参考图2,举例而言,各触控感测单元220中的第一个第二电极2242A通过连接导线290A电性连于第三个第二电极2242C,且第二个第二电极2242B通过连接导线290B电性连于第四个第二电极2242D。并且,第一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二个第二电极2242B以及第四个第二电极2242D通过连接导线290C电性连接于第二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一个第二电极2242A以及第三个第二电极2242C。同样地,第二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二个第二电极2242B以及第四个第二电极2242D电性连接于第三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一个第二电极2242A以及第三个第二电极2242C。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还包括一驱动芯片140、多条第五导线250、多条第六导线260、多条第七导线270以及一第八导线280。驱动芯片140、第五导线250、第六导线260、第七导线270以及第八导线280配置在基板110上。如图2中所示,各第五导线25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一电极组222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电极2222,且各第六导线26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个第一电极组222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电极2222。各第七导线27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各第二电极组224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2242。第八导线28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其中一第二电极组224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2242。如此,各第一电极2222和第二电极2242可通过相应的各第五导线250、第六导线260、第七导线270、第八导线280传输信号至驱动芯片140。特别是,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220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220中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2242通过一条第七导线270就可以都连接至驱动芯片140。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二电极2242具有电性连接关系。如此,第七导线270可同时将不同的触控感测单元220的多个第二电极2242连接至驱动芯片140。在此电性连接方式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可在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导线数量,如此更可减少驱动芯片140的通道(channel)数量而具有降低成本的优点。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3的实施与图2的实施例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320的第2m-1个第二电极3242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320的第2m个第二电极3242,k为正整数。换言之,图2的实施例将第一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二个第二电极2242B、第四个第二电极2242D电性连接第二个触控感测单元220的第一个第二电极2242A、第三个第二电极2242C。图3的实施例是将第一个触控感测单元320的第一个第二电极3242A、第三个第二电极3242C电性连接第二个触控感测单元320的第二个第二电极3242B、第四个第二电极3242D。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300,还包括一驱动芯片140、多条第五导线350、多条第六导线360、多条第七导线370以及多条第八导线380。驱动芯片140、第五导线350、第六导线360、第七导线370以及第八导线380配置在基板110上。如图3中所示,第五导线35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第一电极组322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电极3222,且第六导线36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第一电极组322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电极3222。第七导线37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部分第二电极组324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3242。第八导线380连接驱动芯片140以及部分第二电极组324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3242。如此,各第一电极3222和第二电极3242可通过相应的各第五导线350、第六导线360、第七导线370、第八导线380传输信号至驱动芯片140。特别是,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320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320中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3242通过一条第八导线380就可以都连接至驱动芯片140。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示意图。图4的实施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第一电极图案组中各第一电极图案的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各第一电极图案与各第二电极图案的相对位置。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各第一电极组422包括四个第一电极4222,且第二电极组424包括四个第二电极4242为例做说明,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第一电极组422的第一电极4222的数量以及第二电极组424的第二电极4242的数量可适时做调整。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第二间隙G2皆不与第一间隙G1对准,且第二间隙G2与第一间隙G1呈现交替排列。以单一个触控感测单元420为例,在此种配置下除了第一电极组422中的最末个第一电极4222D之外,各第一电极4222都面对两个第二电极4242,且各第二电极4242都面对两个第一电极4222。此外,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组422中的第2n-1个第一电极422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490C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n个第一电极4222可以通过连接导线490D电性连接在一起,n为正整数。换言之,图1的实施例中,只有第二电极组124中的多个第二电极1242之间具有电性连接关系,而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二电极组424中的多个第二电极4242可利用连接导线490A、490B电性连接在一起之外,第一电极组422中的多个第一电极4222之间也具有电性连接关系。
请参考图4,以下将以触控面板400的单一个触控感测单元420为例说明触控面板400的多点触控功能。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到触碰点P5至P11时,在各个触碰点P5至P11会分别触碰到其中一个第一电极4222以及其中一个第二电极4242。其中,各触碰点P5至P11所触碰到的第一电极4222以及第二电极4242的组合不重复。举例而言,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5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A以及第二电极4242A,而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6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A以及第二电极4242B。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7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B以及第二电极4242B,而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6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B以及第二电极4242C。通过使用者同时触碰触碰点P5至P11时会触碰到不同的第一电极4222以及第二电极4242的组合,便可根据不同第一电极4222和第二电极4242的信号分辨触碰点P5至P11。
此外,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4222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4242为电性独立。如此,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一电极4222的两相邻第二电极4242,或同时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二电极4242的两相邻第一电极4222时,便可有效分辨出这些触碰点。举例而言,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5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A以及第二电极4242A,而使用者触碰触碰点P6时将同时触碰到第一电极4222A以及第二电极4242B。虽然触碰点P5与P6都对应至第一电极4222A,但触碰点P5与P6对应至不同的第二电极4242A、4242B,且第二电极4242A电性独立于第二电极4242B,故触碰点P5与P6仍视为不同的触碰点。据此,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可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以本实施例而言,触控面板400的一个触控感测单元420至少可以同时感测到七个触碰点P5、P6、P7、P8、P9、P10与P11的信号。
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还包括一驱动芯片140、多条第一导线150、多条第二导线160、多条第三导线170以及多条第四导线180。驱动芯片140、第一导线150、第二导线160、第三导线170以及第四导线180配置在基板110上。各第一导线150~第四导线180的配置方式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4222A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极4222C,如此,第一电极4222A以及第一电极4222C可同时利用第一导线15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同样地,第一电极4222B以及第一电极4222D可同时利用第二导线160连接至驱动芯片140。在此电性连接方式下,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可在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导线数量,如此更可减少驱动芯片140的通道(channel)数量而具有降低成本的优点。
图5A与图5B是触控感测单元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实施方式。前述的实施例是以触控感测单元的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的整体轮廓皆构成为三角形为例做说明,然而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可以是其他形式。如图5A所示,触控感测单元520A的第一电极组522A与第二电极组524A的整体轮廓分别具有斜边E1与斜边E2。斜边E1与斜边E2相对设置并且分别是锯齿状。或者如图5B所示,触控感测单元520B的第一电极组522B与第二电极组524B的整体轮廓分别具有斜边E3与斜边E4。斜边E3与斜边E4相对设置并且分别是波浪状。也就是说,除了上述各实施例所举的线性状变化的斜边之外,第一电极组522A、522B与第二电极组524A、524B的整体轮廓在宽度上可以呈现阶梯状变化或是波浪状变化。另外,第一电极组与第二电极组可以分别皆有复数个凸出部与复数个凹入部,且第一电极组的凸出部伸入第二电极组的凹入部,第二电极组的凸出部伸入第一电极组的凹入部。此外,可以在相邻两触控感测单元之间、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间隙之间设置虚拟电极,且该些虚拟电极可以与导线一起制作并形成在触控面板的基板上。另外,该些第一间隙并不一定要相同大小,也可以有不同的间隔距离,第二间隙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之基板系可以为一显示器中的任一基板,例如可以是液晶显示器中的滤光基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盖板,但不以此为限。另外,基板也可以是覆盖板(Cover lens),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或是硬质塑料。此外,基板也可以是软质膜材,例如PET薄膜,但不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各触控感测单元中,第一电极组的多个电极相隔一第一间隙而第二电极组的多个电极相隔一第二间隙,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不与第一间隙对准使得至少一个第二间隙的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如此,一个第一电极可对应至两个第二电极。当使用者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一电极的两个第二电极时,便可根据不同的两个第二电极分辨出不同触碰点。
此外,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电性独立,因此当使用者同时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一电极的两相邻第二电极,或同时触碰在对应至同一第二电极的两相邻第一电极时,便可根据电性独立的特性有效分辨出这些触碰点。利用感测电极的排列方式以及电性连接方式,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在不需大量增加驱动芯片的通道数量的前提下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因而具有节省成本的优点。当然,部分相邻两个第一电极或/及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其电性独立的方式,除了采取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之外,也可以采取每个电极配置有专属的导线的方式来达成。
再者,各第一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一电极可以彼此电性连接,且第二电极组中的多个第二电极可以彼此电性连接。或者,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的第二电极可以彼此电性连接。如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用同一条导线连接控制芯片以及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或者用同一条导线连接控制芯片以及多个彼此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据此,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可在不增加导线数量的前提下达到多点触控的功能,具有节省成本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个触控感测单元,依序排列于该基板上,各该触控感测单元包括:
一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该些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一间隙;
一第二电极组,位于该第一电极组旁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该些第二电极沿该第一方向依序排列而彼此相隔一第二间隙,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与各该第一电极的宽度其中一者沿该第一方向依序增加,另一者沿该第一方向依序减小,其中至少一个第二间隙不与该些第一间隙对准使得该至少一个第二间隙的延伸轨迹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电极,相邻两个第一电极电性独立且相邻两个第二电极电性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的宽度沿该第一方向依序增加,且第n个第一电极的最大宽度小于第n+1个第一电极的最小宽度,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沿该第一方向依序减少,且第m个第二电极的最小宽度大于第m+1个第二电极的最大宽度,m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2n-1个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n个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驱动芯片,配置在该基板上;
多条第一导线,配置在该基板上,各该第一导线连接该驱动芯片以及各该第一电极组中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一电极之间;
多条第二导线,配置在该基板上,各该第二导线连接该驱动芯片以及各该第一电极组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一电极;
多条第三导线,配置在该基板上,各该第三导线连接该驱动芯片以及各该第二电极组中具有最大宽度的第二电极;以及
多条第四导线,配置在该基板上,各该第四导线连接该驱动芯片以及各该第二电极组具有最小宽度的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2m-1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而第2m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在一起,m为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1个第二电极,k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1个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的第2m个第二电极,k为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驱动芯片,配置在该基板上;以及
多条导线,配置在该基板上,其中第k个触控感测单元与第k+1个触控感测单元中彼此电性连接的该些第二电极通过该些导线中的其中一条导线连接至该驱动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间隙皆不与该些第一间隙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触控感测单元沿一第二方向依序排列,且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与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呈阶梯状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与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呈波浪状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电极与各该第二电极的宽度呈线性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一显示器中的任一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彩色滤光基板、封装盖板或覆盖板的其中一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或薄膜基板的其中一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电极与该些第二电极包括金属网格,且该金属网格是由多数条金属细线所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装饰层,配置在该基板上,该装饰层围绕该些触控感测单元且重叠于各该触控感测单元的一部分。
CN201310450152.7A 2013-09-02 2013-09-27 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4423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1578A TW201511099A (zh) 2013-09-02 2013-09-02 觸控面板
TW102131578 2013-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769A true CN104423769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58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0152.7A Pending CN104423769A (zh) 2013-09-02 2013-09-27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0255A1 (zh)
CN (1) CN104423769A (zh)
TW (1) TW20151109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002A (zh) * 2016-07-03 2016-11-16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触摸功能片及触摸坐标获取方法
CN110703954A (zh) * 2019-10-16 2020-01-1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13703596A (zh) * 2020-05-20 2021-11-2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666B (zh) * 2013-10-28 2017-12-0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触控电极结构
CN105446512B (zh) * 2014-08-08 2018-10-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
CN104461150B (zh) * 2014-12-22 2018-01-1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以及oled显示装置
CN105389052A (zh) * 2015-11-16 2016-03-0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102629869B1 (ko) * 2016-09-27 2024-01-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WO2020017013A1 (ja) * 2018-07-19 2020-01-23 Posh Wellness Laboratory株式会社 検出装置、シートベルト、及び運転手監視システム
JP2023151408A (ja) * 2022-03-31 2023-10-16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419A (zh) * 2010-04-20 2010-12-22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设置一维电极的自电容触摸屏及其坐标数据处理方法
TW201110003A (en) * 2009-09-11 2011-03-16 Wintek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20110279406A1 (en) * 2010-05-13 2011-11-17 Sony Corporation Capacitance sensor and information input apparatus
CN202049468U (zh) * 2011-03-03 2011-11-23 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感应介面的触控板装置
CN102331892A (zh) * 2011-06-24 2012-01-25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3771B2 (en) * 2007-04-12 2011-07-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ensor with electrode array
US8072429B2 (en) * 2006-12-22 2011-12-0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axial touch-sensor device with multi-touch resolution
KR100994608B1 (ko) * 2008-04-18 2010-11-15 (주)멜파스 전극 일체형 윈도우를 포함하는 접촉 감지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0003A (en) * 2009-09-11 2011-03-16 Wintek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1923419A (zh) * 2010-04-20 2010-12-22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设置一维电极的自电容触摸屏及其坐标数据处理方法
US20110279406A1 (en) * 2010-05-13 2011-11-17 Sony Corporation Capacitance sensor and information input apparatus
CN202049468U (zh) * 2011-03-03 2011-11-23 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感应介面的触控板装置
CN102331892A (zh) * 2011-06-24 2012-01-25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002A (zh) * 2016-07-03 2016-11-16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触摸功能片及触摸坐标获取方法
CN106126002B (zh) * 2016-07-03 2020-05-22 深圳贝特莱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多点触摸功能片及触摸坐标获取方法
CN110703954A (zh) * 2019-10-16 2020-01-1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13703596A (zh) * 2020-05-20 2021-11-26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0255A1 (en) 2015-03-05
TW201511099A (zh) 201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769A (zh) 触控面板
US20100110038A1 (en)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and combined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KR200481136Y1 (ko) 터치 전극 장치
TWI436256B (zh) Mutual capacitive touchpad and modular mutual capacitive touchpad
CN109508118A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US20140184939A1 (en) Touch structure
CN103999024A (zh) 触摸面板的电极图案
CN203773525U (zh) 触控面板
CN203616742U (zh) 一种触摸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162214B (zh) 触控面板
CN101751192A (zh) 触控面板
CN108874218A (zh) 一种触控基板、其触控定位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CN202649986U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
CN102855041B (zh) 一种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CN203535621U (zh) 一种二维电容式触摸屏
US8928616B2 (en) Touch electrode device
CN102645997A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点分辨方法
CN103927031A (zh) 触控结构
CN103105980A (zh) 电容式触控板的电极结构
CN102955633A (zh) 一种单层多点电容触摸屏
CN103777831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RE46587E1 (en) Resistive touch device without perception of color difference
CN203773515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3720819U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3744563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