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742A -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742A
CN104423742A CN201310389686.3A CN201310389686A CN104423742A CN 104423742 A CN104423742 A CN 104423742A CN 201310389686 A CN201310389686 A CN 201310389686A CN 104423742 A CN104423742 A CN 104423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cy conducting
adhesive
conducting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96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和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C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96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3742A/zh
Priority to TW102132501A priority patent/TW201515541A/zh
Priority to US14/101,754 priority patent/US2015006245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4423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04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
    • H05K2201/0108Transpar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2Fillers; Particles; Fibers; Reinforcement materials
    • H05K2201/0203Fillers and particles
    • H05K2201/0242Shape of an individual particle
    • H05K2201/026Nanotubes or nanowi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11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laminating two or more circuit boards
    • H05K3/461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laminating two or more circuit boards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ircuit boards being made during lamination
    • H05K3/4617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laminating two or more circuit boards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ircuit boards being made during lamination characterized by laminating only or mainly similar single-sided circuit boa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3Assembling to base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e.g., capacitor, e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第二粘胶层;一第二透明导电层,且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膜;多个第一电极,一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其中,所述第二粘胶层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该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在液晶等显示设备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介质的不同,现有的触摸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和电阻式触摸屏的应用比较广泛。
现有技术中的多点电容式触摸屏通常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一绝缘基底以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绝缘基底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由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即,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设置于绝缘基底相对的两个表面。然而,由于绝缘基底通常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玻璃或聚合物基板,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需求。另外,在制备工艺上,受限于透明导电层的成型条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很难直接制作在同一绝缘基底上,通常需要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分别在不同制造基底上独立制造成膜后再进行贴合。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膜层贴合技术看似容易,由于量产制程中上下层应力累积的差异,容易产生扭曲或卷翘;另一方面,贴合制程中不同制造基底的引入也会导致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触摸屏,包括:一绝缘基底;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绝缘基底一表面;一第二粘胶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该绝缘基底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且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第二碳纳米管膜;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粘胶层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该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
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绝缘基底,并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一连续的第二粘胶层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膜作为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一次印刷同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该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一固化的绝缘胶层,因此,该触摸屏具有更薄的厚度,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本发明触摸屏的制备方法,避免了两个基板贴合的工艺,因此,该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触摸屏沿线II-II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触摸屏采用的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图5的触摸屏沿线VI-VII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 10, 20
绝缘基底 11, 21
第一粘胶层 12
第一透明导电层 13, 23
第二粘胶层 14, 24
第二透明导电层 15, 25
第一电极 16, 26
第一导电线路 17, 27
第二电极 18, 28
第二导电线路 19, 2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多点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10,该触摸屏10包括一绝缘基底11、一第一粘胶层12设置于该绝缘基底11一表面、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3设置于该第一粘胶层12远离该绝缘基底11的表面、一第二粘胶层14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远离该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15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14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表面、多个第一电极1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1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18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1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
所述绝缘基底11、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即,所述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同一侧。在本说明书中,“上”“下”仅指相对的方位。本实施例中,“上”指触摸屏10靠近触碰表面的方向,“下” 指触摸屏10远离触碰表面的方向。所谓“依次层叠设置”指相邻两个层之间直接接触,而且两个层之间不会有其他插层,从而使该触摸屏10具有更薄的厚度。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至少同一侧,且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与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一电极16与一感测电路(图未示)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与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并用于将该多个第二电极18与一驱动电路(图未示)电连接。可以理解,所述感测电路和驱动电路可以为两个单独的柔性线路板(FPC)或集成于同一个柔性线路板。
所述第二粘胶层14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1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所谓“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是指该第二粘胶层14为一连续的整体,而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一边缘部分从所述第二粘胶层14一侧边暴露。可以理解,由于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未被所述第二粘胶层14覆盖,因此,该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可以与多个第二电极18以及第二导电线路19在同一步骤中同时印刷制备,从而简化制备工艺,降低制备成本。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面积,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仅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重叠。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重叠的部分定义为触控区域,非重叠区域定义为走线区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均为长方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定义多个导电通道。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部分暴露。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每个导电通道在Y方向均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在X方向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X方向的宽度,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X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二粘胶层14在X方向超出第一透明导电层13宽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的走线区域。所述第一粘胶层12在Y方向超出所述第二粘胶层14长度的部分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的走线区域。
所述绝缘基底11具有适当的透明度,且主要起支撑作用。该绝缘基底11为一曲面型或平面型的结构。所述绝缘基底1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优选地,厚度为100微米~500微米。该绝缘基底11由玻璃、石英、金刚石或塑料等硬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形成。具体地,所述柔性材料可选择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酰亚胺(PI)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或聚醚砜(PES)、纤维素酯、聚氯乙烯(PVC)、苯并环丁烯(BCB)或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绝缘基底11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只要能使绝缘基底11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具有适当的透明度的材料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底11为一厚度150微米的平面型PET膜。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均为一具有电阻抗异向性之透明导电膜。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分别定义多个第一导电通道与多个第二导电通道,该多个第一导电通道与多个第二导电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粘胶层12相对的两个表面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可以为图案化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 层或碳纳米管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均为一连续的碳纳米管膜。
请参阅图3,所述碳纳米管膜是由若干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CNT)组成的自支撑结构。所述若干碳纳米管沿一固定方向择优取向延伸。该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米管膜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首尾相连。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存在少数随机排列的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显影响。所述碳纳米管膜不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即能整体上悬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置于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能够悬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并非绝对的直线状,可以适当的弯曲;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能存在部分接触。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该碳纳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长度、厚度、均匀性及形状。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所述碳纳米管膜可通过从碳纳米管阵列直接拉取获得。具体地,首先于石英或晶圆或其它材质之基板上长出碳纳米管阵列,例如使用化学气相沈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方法;接着,以拉伸技术将碳纳米管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出而形成。这些碳纳米管藉由凡得瓦力而得以首尾相连,形成具一定方向性且大致平行排列的导电细长结构。所形成的碳纳米管膜会在拉伸的方向具最小的电阻抗,而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具最大的电阻抗,因而具备电阻抗异向性。进一步,还可以采用激光切割处理该碳纳米管膜。在碳纳米管膜经过激光切割处理的情况下,碳纳米管膜上将有多个激光切割线,这样的处理不但不会影响碳纳米管膜原先就具有的电阻抗异向性,还可以增加该碳纳米管膜的透光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所述第一粘胶层12、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所述第二粘胶层14均为矩形,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长度和宽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长度和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长度和宽度。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中的碳纳米管在Y方向的每个导电通道均部分暴露。
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作用是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更好地粘附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表面。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作用是将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固定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表面,并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绝缘隔离。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之间仅通过第二粘胶层14绝缘固定,因此,所述第二粘胶层14需要一定的厚度。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为1微米~2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优选地,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为10微米~20微米。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是透明的,该粘胶层可以为热塑胶、热固胶或UV(Ultraviolet Rays)胶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均为UV胶,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厚度约为1.5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厚度约为15微米。
可以理解,所述固化的绝缘胶层不同于现有技术采用的绝缘层。现有技术采用的绝缘层通常为一制备好的聚合物层,使用时需要将碳纳米管膜贴合于该聚合物层表面,然后再与绝缘基底11贴合,因此,容易导致贴合制程中上下层应力累积的差异,产生扭曲或卷翘,而且,制备好的聚合物层厚度较大,通常大于100微米,而厚度太小则容易导致贴合制程操作困难。本发明仅采用第二粘胶层14,即固化的绝缘胶层来使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5绝缘,不仅可以简化制程,还可以使该第二粘胶层14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减小了触摸屏10的整体厚度。
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同一侧的第一粘胶层12表面,且沿Y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同一侧的第二粘胶层14表面,且沿X方向排列。可以理解,当第一粘胶层12和第二粘胶层14的面积小于绝缘基底11的面积时,该多个第一电极16和多个第二电极18也可以直接设置于绝缘基底11的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多个第二电极18以及第一导电线路17和第二导电线路19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碳纳米管、氧化铟锡或导电浆料等其他导电材料。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多个第二电极18以及第一导电线路17和第二导电线路19可以通过刻蚀导电薄膜,如金属薄膜或氧化铟锡薄膜制备,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制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6和第二电极18均为条形的银导电浆料层。该导电浆料的成分包括金属粉、低熔点玻璃粉和粘结剂。其中,该金属粉优选为银粉,该粘结剂优选为松油醇或乙基纤维素。该导电浆料中,金属粉的重量比为50%~90%,低熔点玻璃粉的重量比为2%~10%,粘结剂的重量比为8%~40%。
请参阅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触摸屏10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绝缘基底11,并在该绝缘基底11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粘胶层12。
所述形成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可以为旋涂法、喷涂法、刷涂等。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基底11为一厚度150微米的平面型PET膜,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为一厚度约为1.5微米的UV胶层,其通过涂敷的方法形成于该PET膜的整个表面。所述第一粘胶层12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相同。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13。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为一如图3所示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碳纳米管膜,其可以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12的部分或整个表面。当第一透明导电层13形成于第一粘胶层12表面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会部分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且通过粘结力与第一粘胶层12结合。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中的每个碳纳米管部分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部分暴露于第一粘胶层12外。本实施例中,仅将一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12的部分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中的碳纳米管沿Y方向延伸。
进一步,固化所述第一粘胶层12,以将该碳纳米管膜固定。所述固化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与第一粘胶层12材料有关,需要根据第一粘胶层12的材料选择。由于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浸润到第一粘胶层12中,所以该步骤中碳纳米管膜会在第一粘胶层12固化的过程中被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紫外光照射的方法使第一粘胶层12的UV胶固化。所述紫外光照射的时间为2秒~30秒。
步骤三,形成一第二粘胶层14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3部分暴露。
所述形成第二粘胶层14的方法与上述步骤一中形成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相同。所述第二粘胶层14为一厚度约为15微米的UV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Y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Y方向部分暴露。所述第二粘胶层14在X方向与第一粘胶层12的宽度相同,在Y方向比第一粘胶层12的长度小。
步骤四,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15。
所述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15和固化第二粘胶层14的方法与上述步骤二中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13和固化第一粘胶层12的方法相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中的碳纳米管沿X方向延伸。进一步,固化所述第二粘胶层14,以将该第二透明导电层15固定。
步骤五,对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形成多个第一电极16和一第一导电线路17,同时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形成多个第二电极18和一第二导电线路19。
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碳纳米管、氧化铟锡或导电浆料等其他导电材料。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可以通过刻蚀导电薄膜,如金属薄膜或氧化铟锡薄膜制备,也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一次制备。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可以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表面,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或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仅形成在第一粘胶层12的表面。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可以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表面,完全形成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或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的表面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仅形成在第二粘胶层14的表面。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同一侧,且沿X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一电极16与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线路1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16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同一侧,且沿Y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与对应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路1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18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一次印刷同时形成该多个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该多个第一电极16和第一导电线路17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3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3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均为银导电浆料。该导电浆料的成分包括金属粉、低熔点玻璃粉和粘结剂。其中,该金属粉优选为银粉,该粘结剂优选为松油醇或乙基纤维素。该导电浆料中,金属粉的重量比为50%~90%,低熔点玻璃粉的重量比为2%~10%,粘结剂的重量比为8%~40%。
由于触摸屏10的第一粘胶层12、第一透明导电层13、第二粘胶层1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5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11的同一侧,因此,本实施例制备触摸屏10的方法中,仅仅需要重复涂胶和铺膜的工艺,从而避免了两个基板贴合的工艺,因此,该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适合大板制程。进一步,由于所述第一电极16,第一导电线路17,第二电极18和第二导电线路19在同一步骤中同时印刷制备,从而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点电容式触摸屏20,该触摸屏20包括一绝缘基底21、一第一透明导电层23设置于该绝缘基底21一表面、一第二粘胶层24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远离该绝缘基底21的表面、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5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24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的表面、多个第一电极26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电连接、一第一导电线路27与该多个第一电极26电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8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5电连接、以及一第二导电线路29与该多个第二电极28电连接。
所述绝缘基底21、第一透明导电层23、第二粘胶层2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5由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即,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第二粘胶层24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25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21的同一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20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1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为一图案化的TCO层,且该图案化的TCO层直接设置于绝缘基底21表面,即,该触摸屏20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与绝缘基底21之间没有任何粘胶层。
具体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TCO层,且该条形TCO层沿着X方向延伸。所述条形TCO层的厚度、宽度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中,每个条形TCO层与一第一电极26电连接。可以理解,该图案化的TCO层不限于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TCO层,只要能够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23在X方向和Y方向形成电阻抗异向性之透明导电膜的图案都可以。所述TCO层的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 (ITO) 、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氧化锌或氧化锡等。所述第二粘胶层24覆盖部分图案化的TCO层,且所述第二粘胶层24在X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3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中的每个条形TCO层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部分暴露。即,多个条形TCO层在所述第二粘胶层24同一侧的端部均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15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
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为一图案化的TCO层,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20也可以省略多个第一电极26 ,即,该第一导电线路27直接与图案化的TCO层直接接触并该电连接。
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触摸屏20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绝缘基底21,并在该绝缘基底21的一表面形成一图案化的TCO层作为第一透明导电层23。
所述绝缘基底21为一厚度100微米~300微米的玻璃。本实施例中,所述TCO层的材料为ITO。步骤一具体包括:先提供一ITO玻璃,该ITO玻璃包括一绝缘玻璃基底以及一形成于该绝缘玻璃基底一表面的ITO层;然后通过激光刻蚀将该ITO层图案化形成一图案化的ITO层。该图案化的ITO层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ITO层。
步骤二,形成一第二粘胶层24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23部分暴露。
所述形成第二粘胶层24的方法可以为旋涂法、喷涂法、刷涂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胶层24为一厚度约为40微米的UV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24在X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3在X方向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一透明导电层13在X方向部分暴露。
步骤三,在所述第二粘胶层24的表面形成一第二透明导电层25。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5为一如图3所示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碳纳米管膜,其可以直接铺设于该第二粘胶层24的部分或整个表面。当碳纳米管膜形成于第二粘胶层24表面后,该碳纳米管膜会部分浸润到第二粘胶层24中,且通过粘结力与第二粘胶层24结合。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的每个碳纳米管部分浸润到第二粘胶层24中,部分暴露于第二粘胶层24外。本实施例中,仅将一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二粘胶层24的部分表面。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沿Y方向延伸。进一步,固化所述第二粘胶层24,以将该第二透明导电层25固定。
步骤四,对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形成多个第一电极26和一第一导电线路27,同对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5形成多个第二电极28和一第二导电线路29。
所述步骤四的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步骤五的方法相同。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6和第一导电线路27通过丝网印刷导电浆料一体形成。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8和第二导电线路29通过丝网印刷导电浆料一体形成。所述多个第一电极26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同一侧,且沿Y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第二电极28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25同一侧,且沿X方向排列。
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23为一图案化的TCO层,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也可以省略多个第一电极26 ,即,该第一导电线路27直接与图案化的TCO层直接接触并该电连接。
可以理解,该第一电极26和第一导电线路27也可以在步骤一中通过激光刻蚀将该ITO层图案化的过程中形成。此时,该第一电极26和第一导电线路27的材料均为ITO。
由于本发明的触摸屏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一固化的绝缘胶层,因此,该触摸屏具有更薄的厚度,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要求,且该触摸屏易于制备。另外,本发明触摸屏的制备方法,通过设置固化的绝缘胶层使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绝缘,避免了两个基板贴合的工艺,因此,该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适合大板制程。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在同一步骤中同时印刷制备,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制备成本。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摸屏,包括:
一绝缘基底;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绝缘基底一表面;
一第二粘胶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该绝缘基底的表面;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该第二粘胶层远离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表面,且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膜;
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一第一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一电极电连接;
多个第二电极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以及
一第二导电线路与该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胶层为一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仅设置该固化的连续的绝缘胶层;所述第二粘胶层仅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全部暴露,且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接触并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膜,且该碳纳米管膜与绝缘基底之间设置一第一粘胶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厚度为1微米~2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厚度为10微米~20微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在Y方向的每个导电通道均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每个条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为热塑胶、热固胶或UV胶层。
8.一种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绝缘基底,并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形成一连续的第二粘胶层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覆盖,从而使得该第一透明导电层部分暴露;
在所述第二粘胶层的表面形成一碳纳米管膜作为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
一次印刷同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该多个第一电极和第一导电线路位于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暴露的部分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绝缘基底的一表面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绝缘基底的表面形成一第一粘胶层;以及
将一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碳纳米管膜直接铺设于该第一粘胶层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厚度为10纳米~10微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厚度为5微米~5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且所述形成第二粘胶层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覆盖部分覆盖的步骤中,第一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在Y方向的每个导电通道均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条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每个条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沿着X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部分暴露,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着Y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形成多个导电通道,所述X方向垂直于所述Y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触摸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印刷同时形成多个第一电极、第一导电线路、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导电线路的步骤中,该多个第一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同一侧且沿X方向排列,该多个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同一侧,且沿Y方向排列。
CN201310389686.3A 2013-09-02 2013-09-02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4237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686.3A CN104423742A (zh) 2013-09-02 2013-09-02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TW102132501A TW201515541A (zh) 2013-09-02 2013-09-09 觸摸屏及其製備方法
US14/101,754 US20150062450A1 (en) 2013-09-02 2013-12-10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9686.3A CN104423742A (zh) 2013-09-02 2013-09-02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742A true CN104423742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582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9686.3A Pending CN104423742A (zh) 2013-09-02 2013-09-02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62450A1 (zh)
CN (1) CN104423742A (zh)
TW (1) TW20151554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9116B (zh) * 2015-07-11 2023-07-14 宸新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855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触摸屏的多点触摸辨识方法
CN101995990A (zh) * 2009-08-26 2011-03-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
CN102103427A (zh) * 2009-12-18 2011-06-2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驱动方法
TW201250558A (en) * 2011-06-09 2012-12-16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 screen
US20130063371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3855A (zh) * 2009-07-24 2011-02-0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触摸屏的多点触摸辨识方法
CN101995990A (zh) * 2009-08-26 2011-03-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
CN102103427A (zh) * 2009-12-18 2011-06-22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驱动方法
TW201250558A (en) * 2011-06-09 2012-12-16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Touch screen
US20130063371A1 (en) * 2011-09-08 2013-03-1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5541A (zh) 2015-04-16
US20150062450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6766B (zh) 触摸式液晶屏
CN102819341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TWI453634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2819338A (zh) 触摸屏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50967A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screen
CN102645989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4423746A (zh)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TW201250336A (en)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CN102819337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2479015B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423744A (zh)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9335A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4423743A (zh)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04423668A (zh)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02819336A (zh) 触摸屏面板
TW201250801A (en) Method for making touch panel
CN102819366A (zh) 触摸屏面板及触摸屏
CN103576355A (zh) 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4423742A (zh)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9340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3455183A (zh) 触摸面板
CN104423745A (zh)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N102819339B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TW201235899A (en) Manufacture method for a touch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