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96331A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96331A
CN104396331A CN201380034674.7A CN201380034674A CN104396331A CN 104396331 A CN104396331 A CN 104396331A CN 201380034674 A CN201380034674 A CN 201380034674A CN 104396331 A CN104396331 A CN 104396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link direction
subfram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46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96331B (zh
Inventor
高野裕昭
水泽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96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96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96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使得终端装置的链路方向配置能够更快速地跟上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一种通信控制装置,根据时分双工方法控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该通信控制装置配备有:设定部,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设定链路方向配置,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控制部,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通过设定部设定的链路方向配置。设定部设定具有不同的时段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部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正在实践中实施称为长期演进(LTE)的高速蜂窝无线电通信方案。基于双工方案的差异,LTE方案被分类为FD-LTE方案和TD-LTE方案。FD-LTE方案采用频分双工(FDD)作为双工方案,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相互不同的频率波段中操作。TD-LTE方案采用时分双工(TDD)作为双工方案,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相同的频率波段中操作。FD-LTE方案和TD-LTE方案都使用这样的帧格式,其中一个无线电帧(持续时间为10ms)由10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持续时间为1ms。在FD-LTE方案中,在相同的频率波段上链路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在TD-LTE方案中,链路方向可以逐个子帧变化。
在TD-LTE方案中,对于每个无线电帧,将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集合(也就是10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组合)指定为链路方向配置(或者UL-DL配置)。根据以下的非专利文献1,限定7种类型的链路方向配置,从配置0到配置6。无线电基站(LTE方案中指定的eNB)通过在系统信息块类型1(SIB1)中广播为每个无线电帧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向终端装置(LTE方案中指定的UE)发信号。在当前的标准规范中,利用SIB1进行的链路方向配置的更新周期是640ms。以下的非专利文献2提出将此周期缩短为320ms。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10.0.0(2010-12)",December 22,2010
非专利文献2:"Semi-static reconfiguration of TDD UL-DLconfiguration",R1-122266,3GPP TSG RAN WG1Meeting#69,Prague,Czech Republic,May 21-25,201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行链路流量与下行链路流量之间的比率(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变得更加剧烈的当代无线电通信环境下,640ms或者320ms的信令周期不一定足够。如果链路方向配置更新不能跟上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则缓冲流量的数量会增加,并且会出现资源利用降低和吞吐量下降的问题。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机制,使得终端装置的链路方向配置能够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其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配置部,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控制部,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配置部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通信控制装置中、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该通信控制方法包括: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以及在短于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用于使得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用作:配置部,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控制部,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配置部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无线电通信部,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与基站通信;以及控制部,根据从基站发信号通知的链路方向配置,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逐个子帧地配置链路方向。控制部使得无线电通信部在比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周期短的信令周期,接收针对终端装置所属的第二终端群组而配置的第二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进行无线电通信;以及通信控制装置,控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该通信控制装置包括:配置部,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控制部,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通过配置部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依照本公开的技术,终端装置的链路方向配置可以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TD-LTE中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TD-LTE中的可配置链路方向配置的列表的示意图。
图3A是用于描述根据缓冲器状态的链路方向配置的配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3B是用于描述根据缓冲器状态的链路方向配置的配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4是用于描述使用新消息的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包括小区专用参考符号(CRS)的子帧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包括CRS的子帧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用于解决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的第一技术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第一技术中传统和动态TDD配置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沿着时间轴在第一技术中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用于解决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的第二技术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第二技术中传统和动态TDD配置的组合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沿着时间轴在第二技术中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其中传输动态配置消息的控制信息区域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用于涉及传统终端的控制信令的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用于涉及传统终端的控制信令的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用于涉及传统终端的控制信令的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传统终端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动态TDD终端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20是示出在第一技术中配置模式之间的变换的示例的状态变换图。
图21是示出在第二技术中配置模式之间的变换的示例的状态变换图。
图22是示出通过动态TDD终端执行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3A是示出根据第一技术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23B是示出根据第一技术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24A是示出根据第二技术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24B是示出根据第二技术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和结构基本上相同的元件,并省略重复描述。
此外,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概述
1-1.配置链路方向配置
1-2.发信号通知链路方向配置
1-3.基本原理
2.通信控制系统的配置
2-1.系统的概述
2-2.传统终端的示例性配置
2-3.动态TDD终端的示例性配置
2-4.通信控制装置的示例性配置
2-5.配置模式变换
3.处理流程示例
3-1.终端侧的处理
3-2.网络侧的处理
4.结论
<概述>
[1-1.配置链路方向配置]
图1是用于描述TD-LTE中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示出LTE方案中采用的无线电帧的帧格式。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0至#9)。每个子帧的持续时间是1ms,且一个无线电帧的持续时间是10ms。链路方向被逐个子帧配置。在图1的示例中,标记“D”的子帧的链路方向是下行链路,并且这些子帧被指定为下行链路子帧。标记“U”的子帧的链路方向是上行链路,并且这些子帧被指定为上行链路子帧。标记“S”的子帧是TD-LTE特有的特殊子帧。如图1所例示的,从基站(eNB)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以延迟dT到达终端装置(UE)。终端装置考虑到达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延迟dT,并在基站的上行链路子帧的定时之前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特殊子帧在从下行链路子帧切换到上行链路子帧的定时被插入,并且用作缓冲时段,使得在终端装置处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和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定时不重叠。特殊子帧包括其中通过UE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保护周期以及其中通过UE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上行链路导频时隙。注意,也可以在特殊子帧中将下行链路数据从基站传输给终端装置。在这个意义上,可将特殊子帧视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类型。
图2示出TD-LTE中7种类型的可配置链路方向的列表,它们在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限定。如图2所示,在全部配置中将第0个子帧(#0)和第5个子帧(#5)配置为下行链路子帧。在全部配置中将第1个子帧(#1)配置为特殊子帧。在全部配置中将第2个子帧(#2)配置为上行链路子帧。其余子帧的配置对于每个配置而言不同。
在图2的右边缘,指示上行链路子帧数量与下行链路子帧数量的比率(UL-DL比率)。在配置0中,对于6:2的UL-DL比率,有6个上行链路子帧和2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1中,对于4:4的UL-DL比率,有4个上行链路子帧和4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2中,对于2:6的UL-DL比率,有2个上行链路子帧和6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3中,对于3:6的UL-DL比率,有3个上行链路子帧和6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4中,对于2:7的UL-DL比率,有2个上行链路子帧和7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5中,对于1:8的UL-DL比率,有1个上行链路子帧和8个下行链路子帧。在配置6中,对于5:3的UL-DL比率,有5个上行链路子帧和3个下行链路子帧。
根据TD-LTE方案操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基于UL-DL流量比率决定使用7种类型的链路方向配置的哪一种。一般而言,在许可传输之前,通过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缓冲器将上行链路信号缓冲。同时,在调度传输之前,通过核心网络上的PDN网关(P-GW)将下行链路信号缓冲。如果被缓冲流量的数量超过缓冲器容量,会出现缓冲器溢出。此外,经过指定时段被缓冲的流量可以作为超时而被抛弃。因此,终端装置向基站周期性地传输缓冲器状态报告,其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流量的数量。P-GW提供缓冲器信令,其指示被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的数量。因此,基站或者另一个控制节点内的调度器能够对于每个小区计算UL-DL流量比率。例如,在图3A的示例中,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流量比被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更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置具有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可以减少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流量。另一方面,在图3B的示例中,被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比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流量更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配置具有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可以减少被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
[1-2.发信号通知链路方向配置]
通过使用SIB1的广播将已经通过基站或者另一个控制节点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从基站发信号通知给终端装置。当前标准规范中SIB1的更新周期是640ms。根据上述非专利文献2,可将使用SIB1的链路方向配置的更新周期缩短为320ms。SIB1是映射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各种类型的系统信息块(SIB)的其中一种。运输SIB的消息被指定为系统信息(SI)消息。SI消息的最短传输周期是80ms。因此,只要通过SI消息发信号通知链路方向配置,链路方向配置的最短更新周期就是80ms。
近来,无线电通信流量显著增加。UL-DL流量比率变化频繁。因此,现有技术中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周期不足以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如果链路方向配置更新不能跟上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那么被缓冲的流量的数量会增加,导致资源利用降低和吞吐量下降。在不考虑信令开销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无线电帧的持续时间是10ms,所以链路方向配置的理想更新周期是10ms。但是,如果将用于发信号通知链路方向配置的机制完全从现有技术改变,那么现有终端装置将不能获取链路方向配置并变得不起作用。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中,将如下所述的新机制用于使得链路方向配置能够迅速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同时使对于现有终端装置的影响最小。
[1-3.基本原理]
(1)新信令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引入一种不同于SI消息的新消息,用于以相比现有技术更短的周期将链路方向配置发信号通知终端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将待引入的这种新消息指定为动态配置消息。此外,将为了配置链路方向配置只接收SI消息的终端装置指定为传统终端(传统UE)。与之不同,将接收动态配置消息的终端装置指定为动态TDD终端(动态TDDUE)。
图4是用于描述使用动态配置消息的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的示意图。
图4上部示出传统终端怎样在周期C1中周期性地接收运输SIB1的SI消息。SIB1包括此时被配置用于传统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身份(图2中例示的配置编号0至6的其中一个)。按照这种链路方向配置,传统终端逐个子帧配置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的链路方向。SI消息信令周期C1例如是320ms。此时,假定UL-DL流量比率在接收到SI消息以后20ms的时间显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所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与UL-DL流量比率之间的不匹配将继续持续300ms的时段,直到接收到下一个SI消息。
图4下部示出动态TDD终端怎样在周期C2(其中C2<C1)中周期性地接收动态配置消息。动态配置消息包括此时被配置用于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身份(图2中例示的配置编号0至6的其中一个)。按照这种链路方向配置,动态TDD终端逐个子帧配置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的链路方向。动态配置消息信令周期C2可以是10ms的整数倍。例如,如果信令周期C2=40ms,则链路方向配置与UL-DL流量比率之间的连续不匹配的时段最差是40ms。
如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基站利用SI消息将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发信号通知传统终端,并利用动态配置消息将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发信号通知动态TDD终端。在本说明书中,将可以在周期C1更新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指定为传统配置。此外,将可以在周期C2更新的第二链路方向配置指定为动态TDD配置。基站发信号通知这两种配置,但是在实践中根据如下所述的动态TDD配置来操作。
作为以短于传统配置的周期更新动态TDD配置的结果,在这两个配置之间出现链路方向中的差异。两个链路配置之间链路方向中的差异有可能影响传统终端的同步操作,以及涉及传统终端的ACK/NACK以及上行链路许可的定时。
(2)对传统终端的同步操作的影响
一般而言,终端装置的同步操作包括初始同步和同步跟随。初始同步指的是从终端装置的操作定时与基站的操作定时完全不同步的状态开始同步。通过让终端装置搜索主同步信号(PSS)以及次同步信号(SSS)来进行初始同步。经由初始同步,终端装置获取所连接小区的小区ID,并确认无线电帧的粗略定时。为了提高同步准确性,在完成初始同步以后执行同步跟随。通过让终端装置接收小区专用参考符号(CRS)来进行同步跟随。如图5A所例示的,作为一般规则,将CRS分散插入每个下行链路子帧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中。终端装置通过在空闲模式(RRC_Idle)和活跃模式(RRC_Connected)这两种模式下接收这些下行链路子帧中的CRS来保持操作定时的同步,而不管是否存在针对装置本身的数据。注意,如果将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MBMS单频网络(MBSFN)子帧,就将下行链路子帧的PDSCH只用于广播或多播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信号的目的。如图7B所例示的,不将CRS插入MBSFN子帧的PDSCH中。
此时,例如假定将配置2配置为传统配置,将配置4配置为动态TDD配置(参见图2)。因为基站根据动态TDD配置操作,所以第3子帧(#3)的链路方向是上行链路,而第7子帧(#7)的链路方向是下行链路。但是,按照传统配置,传统终端识别出第3子帧的链路方向是下行链路,而第7子帧的链路方向是上行链路。随后,传统终端试图在第3子帧中接收用于同步跟随的CRS。但是,基站不在实际上是上行链路子帧的该子帧中传输CRS。结果,出现在传统终端中同步跟随的准确性降低的风险。注意,在第7子帧中,虽然基站传输CRS,但是传统终端不接收该CRS。但是,传统终端的同步跟随的准确性不会下降,即使有一部分CRS符号没有接收到,并且因此在第7子帧中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小。
作为引入新的动态配置消息的结果而可能出现的对上述传统终端的同步操作的影响可通过下面描述的第一技术或者第二技术解决。
(2-a)第一技术
在第一技术中,将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配置配置为传统配置。此外,将通过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传统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所得到的配置配置为动态TDD配置。也可以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特殊子帧。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技术的示意图,第一技术用于解决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图6上部指示配置0,配置0可以被配置为传统配置。配置0的第0个和第5个子帧是下行链路子帧,而第1个和第6个子帧是特殊子帧,并且第2个至第4个以及第7个至第9个子帧是上行链路子帧。CRS在第0个和第5个子帧中从基站传输。动态TDD配置也可以是配置0。但是,如果配置0的UL-DL比率不适合于UL-DL流量比率,就将动态TDD配置更新为通过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0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所得到的任何链路配置。在图6下部的示例中,将动态TDD配置配置为配置3。在配置3中,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0的第6个子帧(特殊子帧)以及第7个至第9个子帧(上行链路子帧)。
在图6的示例中,在其中传统终端接收CRS的第0个和第5个子帧中,CRS实际上根据配置3从基站传输。因此,传统终端通过接收这些CRS,能够正常地执行同步跟随。
另一方面,在图6的示例中,如果传统终端例如在第7个子帧中传输上行链路信号,那么因为第7个子帧实际上是下行链路子帧,所以通过基站接收不到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相反,上行链路信号有可能对(被另一个终端装置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施加不利干扰。因此,在第一技术中,调度器对于在动态TDD配置中已经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的子帧,不将上行链路传输许可给传统终端。结果,可以避免通过传统终端传输无用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可以防止干扰。
图7中的矩阵示出第一技术中的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的可选择组合。矩阵的水平轴对应于传统配置,而竖直轴对应于动态TDD配置。在图中,标记“N”的组合是在第一技术中未选择的组合。例如,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0,那么全部7种类型的链路方向配置都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1,那么配置1、2、4和5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2,那么配置2和5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3,那么配置3、4和5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4,那么配置4和5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5,那么只有配置5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6,那么配置1、2、3、4、5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在图中标记“N”的组合是包含在传统配置中作为下行链路子帧,但是在动态图TDD配置中作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的所有组合。通过禁止选择这种组合,可以防止传统终端在试图接收CRS时错误地接收并非CRS的信号。
图8是用于说明沿着时间轴在第一技术中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时间T11,传统终端接收SI消息M01,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SI消息M01中指定的配置0。在此时配置的传统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SI消息M02的时间T14。同时,在时间T11,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1,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1中指定的配置0。之后,在时间T12,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2,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2中指明的配置1。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M13的时间T13。在配置1中,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0的第4个和第9个上行链路子帧。因此,在从时间T12到时间T13的周期期间,在第4个和第9个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许可给传统终端。在时间T13,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3,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3中指明的配置6。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的时间。在配置6中,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0的第9个上行链路子帧。因此,在将配置6配置为动态TDD配置的时段期间,在第9个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许可给传统终端。
随后,在时间T14,传统终端接收SI消息M02,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SI消息M02中指明的配置3。在此时配置的传统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SI消息的时间T17。同时,在时间T14,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6,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6中指明的配置3。之后,在时间T15,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7,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7中指明的配置4。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M18的时间T16。在配置4中,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3的第4个上行链路子帧。因此,在从时间T15到时间T16的时段期间,在第4个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许可给传统终端。在时间T16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18,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18指明的配置5。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的时间。在配置5中,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3的第4个上行链路子帧。因此,在将配置5配置为动态TDD配置的时段期间,在第3个和第4个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许可给传统终端。
(2-b)第二技术
在第二技术中,将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配置配置为传统配置。此外,将传统配置中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MBSFN子帧。此外,将通过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在传统配置中作为MBSFN子帧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所得到的配置配置为动态TDD配置。也可以用特殊子帧代替某些MBSFN子帧。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技术的示意图,第二技术用于解决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图9上部指示配置5,配置5可以被配置为传统配置。配置5的第0个以及第3个至第9个子帧是下行链路子帧,而第1个子帧是特殊子帧,并且第2个子帧是上行链路子帧。但是,作为示例,将第3、第4以及第6个至第9个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MBSFN子帧。CRS在第0个和第5个子帧中从基站传输。动态TDD配置也可以是配置5。但是,如果配置5的UL-DL比率不适合于UL-DL流量比率,就将动态TDD配置更新为通过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5中的一个或更多个MBSFN子帧(以及特殊子帧)所得到的任何链路配置。在图9下部的示例中,将动态TDD配置配置为配置6。在配置6中,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配置5的第3个、第4个、第7个和第8个子帧(MBSFN子帧)。用特殊子帧代替配置5的第6个子帧(MBSFN子帧)。
在图9的示例中,在其中传统终端接收CRS的第0个和第5个子帧中,CRS实际上根据配置6从基站传输。因此,传统终端通过接收这些CRS能够正常地执行同步跟随。
图10中的矩阵示出第二技术中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的可选择组合。矩阵的水平轴对应于传统配置,而竖直轴对应于动态TDD配置。在图中,标记“N”的组合是在第二技术中未选择的组合。例如,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0,那么只有配置0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1,那么配置0、1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2,那么配置0、1、2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3,那么配置0、3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4,那么配置0、1、3、4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5,那么全部7种类型的链路方向配置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6,那么配置0和6可以作为动态TDD配置而被选择。
图11是用于说明沿着时间轴在第二技术中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在时间T21,传统终端接收SI消息M21,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SI消息M21中指明的配置5。在此时配置的传统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SI消息M22的时间T24。同时,在时间T21,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31,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31中指明的配置2。之后,在时间T22,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32,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32中指明的配置4。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M33的时间T23。在时间T23,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33,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33中指明的配置5。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的时间。
随后,在时间T24,传统终端接收SI消息M22,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SI消息M22中指明的配置1。在此时配置的传统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SI消息的时间T27。同时,在时间T24,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36,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36中指明的配置1。之后,在时间T25,动态TDD终端接收动态配置消息M37,并将它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电路配置为在消息M37中指明的配置0。在此时配置的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被保持到接收下一个动态配置消息的时间。
根据上述第一技术或第二技术,可以避免由于引入动态配置消息导致的对传统终端的同步操作的不利影响。此外,因为可以以相比SI消息更短的周期传输动态配置消息,所以可以使得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
图12是用于说明其中传输动态配置消息的控制信息区域的示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2,示出每个无线电帧的第0个子帧和第5个子帧的视图格式。在第5个子帧的PDSCH波段的中心提供SIB1。例如可以在第0个或第5个子帧的PDSCH波段中提供的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中传输动态配置消息。另外,也可以在PDCCH中的重新限定的控制信息区域中传输动态配置消息。通过在E-PDCCH或者PDCCH中限定用于传输动态配置消息的新的控制信息区域,最小在10ms周期中发信号通知链路方向配置变为可能。
注意,增加信令频率导致增加信令开销。换言之,从吞吐量的角度而言,在链路方向配置更新响应性与信令开销之间存在权衡关系。因此,对于每个系统可以适应性地配置动态TDD配置的信令周期,从而例如使吞吐量最优。此外,也可以进行信号通知以将这种适应性配置的信令周期通知给动态TDD终端。
(3)对于通过传统终端传输的ACK/NACK的影响
应答(ACK)和否定应答(NACK)是形成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基础的基本控制信令,HARQ是用于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机制。在3GPP TS 36.213的表10.1.3.1-1中为每个链路方向配置限定了下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与ACK/NACK的定时之间的偏移(参见表1)。
[表1]
表1.下行链路传输与ACK/NACK之间的偏移
(参见3GPP TS 36.213表10.1.3.1-1)
表1示出下行链路传输与关联于该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之间的定时偏移,单位是子帧数量。还将在参照图13时描述ACK/NACK的传输定时。图13上部示出通过配置0配置的两个连续无线电帧F11和F12。在无线电帧F11和F12中,可以在第0个、第1个、第5个和第6个子帧中出现下行链路传输。参照表1中的配置0行,响应于第0个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指示偏移为4的第4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1个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指示偏移为6的第7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5个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指示偏移为4的第9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6个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指示偏移为6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2个子帧中传输。在图13中通过虚线箭头指示这种定时的对应关系。参与无线电通信的装置事先存储如表1这样的标准化表格,并且可以通过参照该表格来决定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传输定时。
但是,如果动态TDD配置与传统配置不同,那么在这两种配置之间存在具有不同链路方向的子帧。在图13的示例中,在底部,将配置5配置为动态TDD配置。假定传统配置是配置0。在这种情况下,在第3个、第4个、第7个、第8个和第9个子帧中链路方向不同。因为基站实际上根据动态TDD配置操作,所以即使传统终端响应于第4个、第7个或者第9个子帧中的下行链路信号传输ACK/NACK,该ACK/NACK也不会被基站接收。如果ACK/NACK丢失,那么即使正常地进行对应的下行链路传输,基站也不能识别该事实,并且会重新发送已经传输的数据。因此,无线电资源会浪费,系统吞吐量也会下降。
因此,在实施例中,在用于关联的ACK/NACK传输的子帧中,仅在链路方向差异不因其出现的子帧中调度向传统终端的下行链路传输。在表1中通过传统配置条目来指示用于与下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传输的子帧。在相关子帧中是否出现链路方向差异可以根据传统配置中相关子帧的链路方向来确定。如果在传统配置中将相关子帧指定为上行链路子帧,就不会出现链路方向冲突。否则,会出现链路方向冲突。这里,参照图2,在全部配置中,第2个子帧是上行链路子帧。因此,如果传统配置是配置0,那么例如,基站在第6个子帧中调度向传统终端的下行链路传输(在其他下行链路子帧中没有调度)。结果,变得可以响应于相关的下行链路传输,在第2个子帧中可靠地接收来自传统终端的ACK/NACK,与动态TDD配置无关。
(4)对于传输给传统终端的ACK/NACK的影响
在3GPP TS 36.213的表9.1.2-1中对于每个链路方向配置限定了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与来自基站的ACK/NACK的定时之间的偏移(参见表2)。
[表2]
表2.上行链路传输与ACK/NACK之间的偏移
(参见3GPP TS 36.213的表9.1.2-1)
表2示出上行链路传输与关联于该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之间的定时偏移,单位是子帧数量。还将在参照图14时描述ACK/NACK的传输定时。图14上部示出通过配置0配置的两个连续无线电帧F21和F22。在无线电帧F21和F22中,可以在第2个、第3个、第4个、第7个、第8个和第9个子帧中出现上行链路传输。参照表2中的配置0行,响应于第2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4之后的第6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3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7之后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0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4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6之后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0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4之后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1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8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7之后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5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9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可以在偏移为6之后的(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5个子帧中传输。在图14中通过虚线箭头指示这种定时的对应关系。参与无线电通信的装置事先存储如表2这样的标准化表格,并且可以通过参照该表格来决定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传输定时。
但是,如果动态TDD配置与传统配置不同,那么在这两种配置之间存在具有不同链路方向的子帧。在图14的示例中,在底部,将配置2配置为动态TDD配置。假定传统配置是配置0。在这种情况下,在第3个、第4个、第8个和第9个子帧中链路方向不同。当基站根据动态TDD配置操作时,基站分别在第8个子帧和(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3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2个和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但是,在配置0的传统配置中,因为将第3个和第8个子帧指定为上行链路子帧,所以传统终端不接收这些ACK/NACK。如果ACK/NACK丢失,那么即使正常地进行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传统终端也不能识别该事实,并且会重新发送已经传输的数据。因此,无线电资源会浪费,系统吞吐量也会下降。
因此,在实施例中,通过参照表2中的传统配置条目来决定用于传输响应于来自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子帧。根据该标准,在图14的示例中,基站分别在第6个子帧和(下一个无线电帧的)第1个子帧中传输响应于第2个和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在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两者中第1个和第6个子帧都是下行链路子帧。因此,传统终端能够正常地接收这些ACK/NACK。
(5)对于传输给传统终端的UL许可的影响
上行链路许可(UL许可)是用于通知终端装置已经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控制信令。在3GPP TS 36.213的表8-2中对于每个链路方向配置限定了上行链路传输与上行链路许可之间的定时偏移(参见表3)。
[表3]
表3.上行链路许可与上行链路传输之间的偏移
(参见3GPP TS 36.213的表8-2)
表3示出上行链路传输与关联于该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之间的定时偏移,单位是子帧数量。还将在参照图15时描述UL许可的传输定时。图15上部示出通过配置0配置的两个连续无线电帧F31和F32。在无线电帧F31和F32中,可以在第2个、第3个、第4个、第7个、第8个和第9个子帧中出现上行链路传输。参照表3中的配置0行,用于第2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6的(前一个无线电帧的)第6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3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7的(前一个无线电帧的)第6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4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4的第0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6的第1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8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7的第1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9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可以在指示偏移为4的第5个子帧中传输。在图15中通过虚线箭头指示这种定时的对应关系。参与无线电通信的装置事先存储如表3这样的标准化表格,并且可以通过参照该表格来决定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的传输定时。
但是,如果动态TDD配置与传统配置不同,那么在这两种配置之间存在具有不同链路方向的子帧。在图15的示例中,在底部,将配置2配置为动态TDD配置。假定传统配置是配置0。在这种情况下,在第3个、第4个、第8个和第9个子帧中链路方向不同。当基站根据动态TDD配置操作时,基站分别在(前一个无线电帧的)第8个子帧和第3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2个和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但是,在配置0的传统配置中,因为将第3个和第8个子帧指定为上行链路子帧,所以传统终端不接收这些UL许可。如果不接收UL许可,那么基站就不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因此上行链路流量停滞。
因此,在实施例中,通过参照表3中的传统配置条目来决定用于传输对应于来自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例如,根据该标准,在图15的示例中,基站分别在(前一个无线电帧的)第6个子帧和第1个子帧中传输用于第2个和第7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在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两者中第1个和第6个子帧都是下行链路子帧。因此,传统终端能够正常地接收这些UL许可。
<2.通信控制系统的配置>
[2-1.系统的概述]
图16是示出根据应用了本公开技术的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1的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6,通信控制系统1包括基站100。基站(eNB)100根据TD-LTE方案向位于小区102中的传统终端104和动态TDD终端30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基站100连接到核心网络104,通常核心网络104被实现为演进分组核心(EPC)。核心网络104包括各种控制节点,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P-GW等等。
传统终端10是根据传统配置操作的终端装置。动态TDD终端30是能够根据动态TDD配置操作的终端装置。动态TDD终端30也能够额外地根据传统配置操作。可将配置用于一个或更多个传统终端10的传统配置以及配置用于一个或更多个动态TDD终端30的动态TDD配置的控制功能设置在基站100中,或者经由基站100与这些终端装置通信的任何控制节点中。作为示例,以下描述假定基站100包括此控制功能。
[2-2.传统终端的示例性配置]
图17是示出传统终端10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参照图17,传统终端10配备有无线电通信部11、信号处理部12、控制部13和存储器14。
(1)无线电通信部
无线电通信部11是通信接口,用于在传统终端10与基站100之间收发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部11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未示出)以及射频(RF)电路。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从基站100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接收的信号的放大、频率转换和模数(AD)转换。此外,无线电通信部11进行要传输的信号的数模(DA)转换、频率转换和放大,并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给基站100。
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下行链路信令。下行链路信令包括将传统配置通知给传统终端10的SI消息、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UL许可。此外,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上行链路信令。上行链路信令包括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流量数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以及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
(2)信号处理部
信号处理部12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用于进行从无线电通信部11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均衡、解调和解码,以及输出给无线电通信部11的要传输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信号处理部12例如连接到实现较高层中的处理的处理器(未示出)。然后,信号处理部12将解调和解码的接收信号中包括的数据输出给较高层。此外,信号处理部12对包括从较高层输入的数据的要传输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
(3)控制部
控制部13根据TD-LTE方案控制传统终端10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控制部13根据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的SI消息中指定的传统配置,在无线电通信部11和信号处理部12中配置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此外,控制部1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11根据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的下行链路分配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使得无线电通信部11在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回答ACK,或者在接收不成功的情况下回答NACK。此外,控制部1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11根据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并使得无线电通信部11响应于该上行链路传输接收ACK或NACK。控制部13可通过参照存储器14中存储的表格(前述表1、2、3)中的传统配置条目,决定各个控制信令的传输/接收定时(也就是,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UL许可)。此外,在没有配置为MBSFN子帧的下行链路子帧中,控制部1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11接收CRS并执行同步跟随。此外,控制部13周期性地生成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流量数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并将生成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从无线电通信部11传输给基站100。
(4)存储器
存储器14是存储为了控制部13控制传统终端10的无线电通信而使用的数据和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14存储用于当前配置的传统配置的标识符。此外,存储器14预先存储将下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一表(表1),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二表(表2),以及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UL许可定时相关联的第三表(表3)。
[2-3.动态TDD终端的示例性配置]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动态TDD终端30的示例性配置的方框图。参照图18,动态TDD终端30配备有无线电通信部31、信号处理部32、控制部33和存储器34。
(1)无线电通信部
无线电通信部31是通信接口,用于在动态TDD终端30与基站100之间收发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部31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未示出)以及RF电路。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从基站100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并进行接收的信号的放大、频率转换和AD转换。此外,无线电通信部31进行要传输的信号的DA转换、频率转换和放大,并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给基站100。
通过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下行链路信令。下行链路信令包括将动态TDD配置通知动态TDD终端30的动态配置消息、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UL许可。此外,通过无线电通信部31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上行链路信令。上行链路信令包括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流量数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以及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
(2)信号处理部
信号处理部32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用于进行从无线电通信部31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均衡、解调和解码,以及输出给无线电通信部31的要传输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信号处理部32例如连接到实现较高层中的处理的处理器(未示出)。然后,信号处理部32将解调和解码的接收信号中包括的数据输出给较高层。此外,信号处理部32对包括从较高层输入的数据的要传输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
(3)控制部
控制部33根据TD-LTE方案控制动态TDD终端30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在不同于SIB的控制信息区域中传输的动态配置消息。以相比于SI消息信令周期更短的周期从基站100发信号通知这种动态配置消息。随后,控制部33根据动态配置消息中指明的动态TDD配置,在无线电通信部31和信号处理部32中配置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此外,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根据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的下行链路分配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在接收成功的情况下回答ACK,或者在接收不成功的情况下回答NACK。此外,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根据通过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的上行链路许可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并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响应于该上行链路传输接收ACK或NACK。控制部13可通过参照存储器34中存储的表格(前述表1、2、3)中的动态TDD配置条目,决定各个控制信令的传输/接收定时(也就是,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UL许可)。此外,在下行链路子帧中,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CRS并执行同步跟随。此外,控制部33周期性地生成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流量数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并将生成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从无线电通信部31传输给基站100。
(4)存储器
存储器34是存储为了控制部33控制动态TDD终端30的无线电通信而使用的数据和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34存储用于当前配置的动态TDD配置的标识符。此外,存储器34预先存储将下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一表(表1),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二表(表2),以及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UL许可定时相关联的第三表(表3)。
(5)双模式支持
注意,动态TDD终端30也能够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两者中操作,第一操作模式根据类似于传统终端10的传统配置来配置链路方向,而第二操作模式以更短的周期根据动态TDD配置来配置链路方向。例如,动态TDD终端30可以在空闲模式(RRC_Idle)中不频繁地接收SI消息(也就是第一操作模式),并且在活跃模式(RRC_Connected)中频繁地接收动态配置消息(也就是第二操作模式)。结果,可以避免空闲模式中功耗的增加。此外,在活跃模式中,动态TDD终端30也可以从基站100接收只处于指定周期的动态配置消息。
[2-4.通信控制装置的示例性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100充当通信控制装置,其控制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通过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图19是示出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参照图19,基站100配备有无线电通信部110、信号处理部120、接口部130、配置部140、信令控制部150、调度部160和存储部170。
(1)无线电通信部
无线电通信部110是通信接口,用于在基站100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之间收发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部11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未示出)以及RF电路。无线电通信部110接收从终端装置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并进行接收的信号的放大、频率转换和模数(AD)转换。
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0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上行链路信令。上行链路信令包括来自每个终端装置的缓冲器状态报告以及响应于下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此外,通过无线电通信部110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下行链路数据信号和下行链路信令。下行链路信令可包括与上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UL许可以及之前讨论的信令SIG0、SIG1、SIG2和SIG3。下行链路信令包括用于通知传统配置的SI消息、用于通知动态TDD配置的动态配置消息、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以及UL许可。
(2)信号处理部
信号处理部120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用于进行从无线电通信部110输入的接收信号的均衡、解调和解码,以及输出给无线电通信部110的要传输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信号处理部120将经解调和解码的接收信号中包括的数据输出给接口部130。此外,信号处理部120对包括从接口部130输入的数据的要传输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调制。
(3)接口部
接口部130包括接口群组,例如基站100籍其与其他基站通信的X2接口,以及基站100籍其与核心网络104上的控制节点通信的S1接口。接口部130中每个通信接口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无线通信接口。接口部130例如从P-GW接收缓冲信令。这种缓冲信令指示对于每个终端装置而言,被缓冲的下行链路数据信号的流量数量。接口部130将接收的缓冲信令输出给配置部140。
(4)配置部
配置部140对于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无线电帧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链路方向配置。更具体而言,配置部140对于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传统终端10的第一终端群组配置传统配置。此外,配置部140对于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动态TDD终端30的第二终端群组配置动态TDD配置。配置部140可以基于UL-DL流量比率选择在每个无线电帧中要配置的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例如,如果有更多的上行链路流量被缓冲,那么配置部140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类似地,如果有更多的下行链路流量被缓冲,那么配置部140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配置部140支持两种类型的配置模式:半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在半静态模式中,配置部140通过与传统配置相同的链路方向配置来配置动态TDD配置。在动态模式中,配置部140可通过与传统配置不同的链路方向配置来配置动态TDD配置(对二者而言配置相同的链路方向配置也是可以的)。通过来自传统终端10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或者来自P-GW的缓冲器信令,可以触发半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之间的变换。下面详细描述这种模式变换的示例。
在动态模式中,配置部140通常从基于为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的传统配置而限制的配置的集合中,选择动态TDD配置以在无线电通信部110以及信号处理部120中配置。
例如,在第一技术中,配置部140首先配置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作为传统配置。随后,配置部140配置通过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传统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所得到的链路方向配置,作为动态TDD配置。
作为另一示例,在第二技术中,配置部140首先配置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作为传统配置。此外,配置部140在配置的传统配置中配置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作为MBSFN子帧。随后,配置部140配置通过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传统配置中的MBSFN子帧所得到的链路方向配置,作为动态TDD配置。
(5)信令控制部
信令控制部150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通过配置部140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更具体而言,在信令周期C1,信令控制部150通过广播SI消息,向传统终端10发信号通知传统配置。此外,在短于信令周期C1的信令周期C2,信令控制部150通过传输动态配置消息,向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动态TDD配置。在链路方向配置没有更新的定时,可以跳过SI消息或动态配置消息的传输。
此外,信令控制部150还控制来自无线电通信部110的小区专用参考符号(CRS)的传输。更具体而言,信令控制部150使得CRS在根据动态TDD配置而配置的下行链路子帧的PDCCH和PDSCH上,从无线电通信部110传输。
此外,当UL-DL流量比率满足预定条件时,信令控制部150可以指令能够在上述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两者中操作的动态TDD终端30(双模式终端)切换为第二操作模式(接收动态配置消息的模式)。这里的预定条件例如可以是超过阈值的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的大小或速度。
(6)调度部
调度部160调度下行链路信号从基站100到每个终端装置的传输,以及上行链路信号从每个终端装置到基站100的传输。调度部160生成调度信息,其指示调度结果。信令控制部150经由无线电通信部110将调度部160生成的调度信息(下行链路分配和上行链路许可)传输给每个终端装置。
如果采用第一技术,则调度部160不向传统终端10许可上行链路传输,用于在动态TDD配置中已经从上行链路子帧改变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结果,可以防止通过来自传统终端10的上行链路信号产生的不利干扰。
此外,调度部160在用于与下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传输的子帧中,可以只在不因其出现链路方向差异的子帧中调度向传统终端的下行链路传输。在存储部170存储的第一表(表1)中,通过传统配置条目来指示用于与下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传输的子帧。如上所述,可以根据传统配置中相关子帧的链路方向来确定在相关子帧中是否出现链路方向差异。此外,调度部160通过参照存储部170存储的第二表(表2)中的传统配置条目,可以决定用于传输响应于来自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子帧。此外,调度部160通过参照存储部170存储的第三表(表3)中的传统配置条目,可以决定用于传输用于来自传统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的UL许可的子帧。
(7)存储部
存储部170是存储为了基站100控制小区102中的无线电通信而使用的数据和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部170预先存储通过基站100可以选择的配置候选的集合。此外,存储部170存储用于通过配置部140配置的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的标识符。此外,存储部170预先存储将下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一表(表1),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ACK/NACK定时相关联的第二表(表2),以及将上行链路传输定时与对应的UL许可定时相关联的第三表(表3)。
[2-5.配置模式变换]
(1)第一技术
图20是示出在第一技术中配置模式之间的变换的示例的状态变换图。参照图20,示出属于半静态模式的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以及属于动态模式的第三状态ST3。
状态ST1是半静态模式中的基本状态。在状态ST1中,不进行短周期的动态TDD配置的更新。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都被配置为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例如,配置5)。
状态ST2是在半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之间的变换期间临时出现的状态。在状态ST2中,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都被配置为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例如,配置0)。
状态ST3是动态模式中的基本状态。在状态ST3中,进行短周期的动态TDD配置的更新。类似于状态ST2,传统配置被配置为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动态TDD配置可以不同于传统配置。在状态ST3中,配置部140适应性地改变动态TDD配置,使得动态TDD配置的UL-DL比率跟随UL-DL流量比率。
在动态模式(也就是状态ST3)中操作时,如果在P-GW中针对传统终端10而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的数量例如超过第一阈值,则配置部140变换为半静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模式的状态从状态ST3变换为状态ST2,然后变换为状态ST1。作为在状态ST1中配置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的结果,从缓冲器释放用于传统终端10的下行链路流量。随后,在半静态模式(也就是状态ST1)中操作时,如果在P-GW中针对传统终端10而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的数量降到第二阈值以下,则配置部140变换为动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模式的状态从状态ST1变换为状态ST2,然后变换为状态ST3。作为配置模式以这种方式返回动态模式的结果,使得动态TDD终端30的链路方向配置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再次变为可能。
(2)第二技术
图21是示出在第二技术中配置模式之间的变换的示例的状态变换图。参照图21,示出属于半静态模式的第一状态ST1和第二状态ST2以及属于动态模式的第三状态ST3。
状态ST1是半静态模式中的基本状态。在状态ST1中,不进行短周期的动态TDD配置的更新。配置部140适应性地改变传统配置,从而跟随UL-DL流量比率。动态TDD配置与传统配置相同。
状态ST2是在半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之间的变换期间临时出现的状态。在状态ST2中,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都被配置为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例如,配置5)。
状态ST3是动态模式中的基本状态。在状态ST3中,进行短周期的动态TDD配置的更新。类似于状态ST2,传统配置被配置为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MBSFN子帧。动态TDD配置可以不同于传统配置。在状态ST3中,配置部140适应性地改变动态TDD配置,使得动态TDD配置的UL-DL比率跟随UL-DL流量比率。
在动态模式(也就是状态ST3)中操作时,如果针对传统终端10而缓冲的下行链路流量的数量或者上行链路流量的数量例如超过第一阈值,则配置部140变换为半静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模式的状态从状态ST3变换为状态ST2,然后变换为状态ST1。在状态ST1中,将针对传统终端10而缓冲的流量从缓冲器释放。随后,在半静态模式(也就是状态ST1)中操作时,如果针对传统终端10而缓冲的流量的数量降到第二阈值以下,则配置部140变换为动态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模式的状态从状态ST1变换为状态ST2,然后变换为状态ST3。作为配置模式以这种方式返回动态模式的结果,使得动态TDD终端30的链路方向配置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再次变为可能。
<3.处理流程示例>
[3-1.终端侧处理]
图22是示出通过动态TDD终端30执行的通信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注意,下面假定动态TDD终端30是前面讨论的双模式终端。
图22中的通信处理首先根据动态TDD终端30是在第一操作模式中还是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而分支(步骤S10)。如果动态TDD终端3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5。另一方面,如果动态TDD终端30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5。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在第一信令周期接收SI消息(步骤S15)。随后,当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SI消息时,控制部33在无线电通信部31和信号处理部32中配置通过SI消息指明的链路方向配置(也就是传统配置)(步骤S20)。
另一方面,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在较短的第二信令周期接收动态配置消息(步骤S25)。随后,当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动态配置消息时,控制部33在无线电通信部31和信号处理部32中配置通过动态配置消息指明的链路方向配置(也就是动态TDD配置)(步骤S30)。
此外,控制部33使得无线电通信部31根据无线电通信部31接收的调度信息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信号,或者使得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从无线电通信部31传输(步骤S35)。此外,无线电通信部31向基站100传输指示被缓冲的上行链路流量数量的缓冲器状态报告(步骤S40)。
接着,控制部33确定是否从基站100接收到切换操作模式的指令(步骤S45)。此时,如果接收到切换操作模式的指令,则控制部33将当前操作模式切换为另一种操作模式(步骤S50)。随后,图22中的通信处理返回步骤S10。
[3-2.网络侧处理]
(1)第一技术
图23A和图23B是示出根据第一技术,通过基站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3A,通信控制处理首先根据基站100是在半静态模式中还是在动态模式中操作而分支(步骤S110)。如果基站100在半静态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5。另一方面,如果基站100在动态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图23B中的步骤S155。
在步骤S115,配置部140确定是否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步骤S115)。此时,如果不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则保持半静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120。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30。
在步骤S120,配置部140根据UL-DL流量比率配置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步骤S120)。通常,可以选择具有高下行链路比率的普通流量方向配置。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传统终端10和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125)。步骤S120和步骤S125中的处理在信令周期C1中进行,其对应于640ms或320ms。
在步骤S130,配置部140将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配置为具有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130)。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传统终端10和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135)。随后,所配置的模式变换为动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图23B中的步骤S160(步骤S140)。
参照图23B,在步骤S155,配置部140确定是否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步骤S155)。此时,如果不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则保持动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160。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70。
在步骤S160,配置部140根据UL-DL流量比率配置动态TDD配置(步骤S160)。传统配置可以不更新。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动态TDD配置(步骤S165)。步骤S160和步骤S165中的处理在信令周期C2中进行,其对应于10ms的整数倍。
在步骤S170,配置部140将动态TDD配置配置为与传统配置相同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170)。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动态TDD配置(步骤S175)。随后,配置模式变换为半静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图23A中的步骤S120(步骤S180)。
(2)第二技术
图24A和图24B是示出根据第二技术,通过基站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24A,通信控制处理首先根据基站100是在半静态模式中还是在动态模式中操作而分支(步骤S210)。如果基站100在半静态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15。另一方面,如果基站100在动态模式中操作,则处理进行到图24B中的步骤S255。
在步骤S215,配置部140确定是否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步骤S215)。此时,如果不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则保持半静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20。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变换为动态模式的条件,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30。
在步骤S220,配置部140根据UL-DL流量比率配置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步骤S220)。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传统终端10和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225)。步骤S220和步骤S225中的处理在信令周期C1中进行,其对应于640ms或320ms。
在步骤S230,配置部140将传统配置和动态TDD配置配置为具有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230)。接着,配置部140将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配置为MBSFN子帧(步骤S235)。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传统终端10和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240)。随后,所配置的模式变换为动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图24B中的步骤S260(步骤S245)。
参照图24B,在步骤S255,配置部140确定是否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步骤S255)。此时,如果不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则保持动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260。另一方面,如果满足变换为半静态模式的条件,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70。
在步骤S260,配置部140根据UL-DL流量比率配置动态TDD配置(步骤S260)。传统配置不可以更新。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动态TDD配置(步骤S265)。步骤S260和步骤S265中的处理在信令周期C2中进行,其对应于10ms的整数倍。
在步骤S270,配置部140将动态TDD配置配置为与传统配置相同的链路方向配置(步骤S270)。接着,配置部140取消MBSFN子帧的配置(步骤S275)。接着,信令控制部150向动态TDD终端30发信号通知所配置的动态TDD配置(步骤S280)。随后,所配置的模式变换为半静态模式,并且处理进行到图24A中的步骤S220(步骤S285)。
<4.结论>
因此,前面利用图1至图24B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根据前述实施例,为传统终端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传统配置),并且为动态TDD终端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动态TDD配置)。在SIB中将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发信号通知传统终端。在相比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周期更短的周期中将第二链路方向配置发信号通知动态TDD终端。因此,变得可以使得动态TDD终端的链路方向配置相比现有机制更迅速地跟随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结果,可以避免或减轻由于缓冲流量的数量的增加所导致的资源利用降低和吞吐量下降,即使是在具有UL-DL流量比率的强烈变化的无线电通信环境中。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可以从基于所配置的传统配置限制的配置的集合中选择动态TDD配置。结果,可以避免由于在链路方向配置中的差异所导致的在传统终端中利用CRS的同步跟随的准确性的降低。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如果针对传统终端而被缓冲的流量的数量超过动态模式中的预定阈值,则临时挂起与传统配置不同的动态TDD配置的配置。结果,可以解决用于传统终端的缓冲流量。在解决流量之后,使用于链路方向配置的配置模式返回动态模式。结果,可以促进动态TDD终端链路方向配置响应于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的迅速跟随,同时也保证对传统终端的适当缓冲控制。
此外,根据前述实施例,可以控制自传统终端传输的ACK/NACK的定时或传输到传统终端的ACK/NACK的定时,或者传输到传统终端的UL许可的定时,从而不受两种配置之间的链路方向差异的影响。因此,因为可以避免由于链路方向差异所导致的ACK/NACK或UL许可的损失,所以可以有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
注意,利用SIB(SIB1或者其他类型的SIB)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若干特征(例如,基于传统配置对动态TDD配置候选的限制、动态模式和半静态模式之间的变换、以及基于UL-DL流量比率对双模式终端的操作模式的切换)与动态TDD配置的信令组合。
此外,与宏小区相比,在每个小区的终端更少的小的小区(包括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中,UL-DL流量比率的变化明显更加显著。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除了对于宏小区中的无线电通信的控制有价值之外,对于小的小区中的无线电通信的控制特别有效。
注意,通过本说明书中所述装置进行的控制处理系列可以在任何软件、硬件以及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中实现。构成软件的程序被事先存储在例如内置或外置于每个装置的非暂态介质中。例如,然后在运行时将每个程序载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并通过中央处理单元(CPU)这样的处理器执行。
上面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发现各种改型和变型,并且应当理解,它们自然涵盖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可将本技术配置如下。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2)根据(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系统信息块(SIB)中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控制信息区域中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所述控制信息区域具有相比所述SIB更短的更新周期。
(3)根据(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从基于所配置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限制的配置集合中选择应配置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4)根据(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配置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配置通过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所得到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5)根据(4)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调度部,所述调度部在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中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代替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授权给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
(6)根据(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调度部仅在这样的子帧中将下行链路传输调度给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针对该子帧,将用于传输与有关下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的子帧指定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
(7)根据(5)或(6)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针对每个配置候选、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以及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表格,其中
所述调度部通过参照所述表格中关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条目,决定用于传输与来自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子帧。
(8)根据(5)或(6)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针对每个配置候选、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以及对应的ACK/NACK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表格,其中
所述调度部通过参照所述表格中关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条目,决定用于传输响应于来自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子帧。
(9)根据(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配置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还配置有关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作为MBMS单频率网络(MBSFN)子帧,以及
配置通过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中的MBSFN子帧所得到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0)根据(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能够以动态模式以及半静态模式这两种模式操作,在所述动态模式中,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是能够配置的,在所述半静态模式中,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相同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被配置,以及
在以所述动态模式操作时,如果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缓冲的业务量超过第一阈值,则转变为所述半静态模式。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在以所述半静态模式操作时,如果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缓冲的业务量在第二阈值以下,则所述配置部转变为所述动态模式。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基于上行链路业务与下行链路业务之间的业务量的比率,来选择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在每个帧中进行配置。
(13)根据(1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能够以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这两种模式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一周期更新链路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二周期更新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如果所述业务量的比率满足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部指令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基站,以及
所述基站还包括无线电通信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15)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经由基站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通信的控制节点。
(16)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通信控制装置中、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7)一种程序,用于使得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用作: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8)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与基站通信;以及
控制部,用于根据从所述基站发信号通知的链路方向配置,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逐个子帧地配置链路方向,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得所述无线电通信部在比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周期短的信令周期,接收针对所述终端装置所属的第二终端群组而配置的第二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
(19)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进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通过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其中,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附图标记列表
1   通信控制系统
10  终端装置(第一终端群组:传统终端)
30  终端装置(第二终端群组:动态TDD终端)
31  无线电通信部
33  控制部
100 通信控制装置
110 无线电通信部
140 配置部
150 信令控制部
160 调度部
170 存储部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系统信息块(SIB)中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控制信息区域中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所述控制信息区域具有相比所述SIB更短的更新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从基于所配置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而限制的配置集合中选择应配置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配置具有较高上行链路比率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配置通过用下行链路子帧代替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所得到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调度部,所述调度部在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中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代替的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中,不将上行链路传输授权给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调度部仅在这样的子帧中将下行链路传输调度给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针对该子帧,将用于传输与有关下行链路传输相关联的ACK/NACK的子帧指定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中的上行链路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针对每个配置候选、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以及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表格,其中
所述调度部通过参照所述表格中关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条目,决定用于传输与来自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针对每个配置候选、将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以及对应的ACK/NACK的传输定时相关联的表格,其中
所述调度部通过参照所述表格中关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条目,决定用于传输响应于来自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传输的ACK/NACK的子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配置具有较高下行链路比率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还配置有关该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至少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作为MBMS单频率网络(MBSFN)子帧,以及
配置通过用上行链路子帧代替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中的MBSFN子帧所得到的配置,作为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
能够以动态模式以及半静态模式这两种模式操作,在所述动态模式中,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是能够配置的,在所述半静态模式中,与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相同的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被配置,以及
在以所述动态模式操作时,如果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缓冲的业务量超过第一阈值,则转变为所述半静态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在以所述半静态模式操作时,如果针对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缓冲的业务量在第二阈值以下,则所述配置部转变为所述动态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基于上行链路业务与下行链路业务之间的业务量的比率,来选择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在每个帧中进行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能够以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这两种模式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一周期更新链路方向配置,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二周期更新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如果所述业务量的比率满足预定条件,则所述控制部指令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切换为所述第二操作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基站,以及
所述基站还包括无线电通信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是经由基站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通信的控制节点。
16.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在通信控制装置中、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和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在第一周期,向属于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7.一种程序,用于使得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控制由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的计算机用作: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由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其中
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18.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无线电通信部,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与基站通信;以及
控制部,用于根据从所述基站发信号通知的链路方向配置,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逐个子帧地配置链路方向,其中
所述控制部使得所述无线电通信部在比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的第一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周期短的信令周期,接收针对所述终端装置所属的第二终端群组而配置的第二链路方向配置的信令。
19.一种通信控制系统,包括:
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用于根据时分双工(TDD)方案进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通过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进行的无线电通信,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配置部,用于针对包括多个子帧的每个帧配置链路方向配置,所述链路方向配置表示逐个子帧的链路方向;以及
控制部,用于向每个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通过所述配置部配置的所述链路方向配置,
其中,所述配置部针对第一终端群组配置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且针对第二终端群组配置第二链路方向配置,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一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一链路方向配置,并在短于所述第一周期的第二周期向属于所述第二终端群组的终端装置发信号通知所述第二链路方向配置。
CN201380034674.7A 2012-07-05 2013-05-22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Active CN104396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1239 2012-07-05
JP2012-151239 2012-07-05
JP2012242544 2012-11-02
JP2012-242544 2012-11-02
PCT/JP2013/064215 WO2014006994A1 (ja) 2012-07-05 2013-05-22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96331A true CN104396331A (zh) 2015-03-04
CN104396331B CN104396331B (zh) 2018-12-04

Family

ID=4988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4674.7A Active CN104396331B (zh) 2012-07-05 2013-05-22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825751B2 (zh)
EP (2) EP2871900B1 (zh)
JP (2) JP6217634B2 (zh)
CN (1) CN104396331B (zh)
WO (1) WO2014006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6448B2 (ja) 2011-10-07 2015-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621388A1 (en) 2012-05-10 2020-03-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s for flexible subframe direction allocation
EP2858400B1 (en) 2012-06-05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3220674B1 (en) 2012-06-27 2019-07-31 Sony Corporation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4002585A1 (ja) 2012-06-27 2014-0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9825751B2 (en) 2012-07-05 2017-11-2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EP2884789B1 (en) 2012-08-13 2021-05-1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4034255A1 (ja) 2012-08-31 2014-03-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CN103338050B (zh) * 2013-05-30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装置、终端及方法
CN104348602B (zh) * 2013-08-09 2019-06-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EP3573301B1 (en) * 2014-06-12 2021-05-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lind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66365B1 (en) * 2014-07-01 2018-06-27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6085380A1 (en) * 2014-11-24 2016-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WO2016133247A1 (ko) * 2015-02-16 2016-08-2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999886B2 (en) * 2015-08-10 2021-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harmonization between CRS and DM-RS based transmission modes in unlicensed spectrum
JP6593450B2 (ja) * 2015-11-12 2019-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772087B2 (en) 2015-11-14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7041003B (zh) 2016-02-03 2020-04-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下行传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343317B (zh) * 2016-04-29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子帧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8147789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of duplex directions in a nr system
US11083005B2 (en) * 2019-07-11 2021-08-03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thod for reporting scheduling decisions by a communication test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58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26209A (zh) * 2010-12-21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和配置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064879A (zh) * 2010-11-30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0526A1 (en) 2006-11-30 2008-06-05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LCR-TDD compatible frame structure
US20090318177A1 (en) * 2008-02-28 2009-12-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e in connected mode
KR20100139062A (ko) 2008-03-24 2010-12-31 지티이 (유에스에이) 인크. Lte/τdd 시스템에서의 다운링크/업링크 할당 비율의 동적 조정 및 시그널링
US8542617B2 (en) * 2008-06-02 2013-09-24 Apple Inc. Adaptive operational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FDD m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754268B (zh) * 2008-12-04 2012-08-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用户上行数据调度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415205B (zh) * 2009-04-28 2017-07-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
US8948105B2 (en) 2009-04-28 2015-02-03 Zte (Us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djustment of downlink/uplink allocation ratio in LTE/TDD system
JP2011071704A (ja) 2009-09-25 2011-04-07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656384B2 (ja) 2009-10-07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信号強度出力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1096090A (ja) 2009-10-30 2011-05-12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ホスト機器への応答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11619A (ja) 2010-03-30 2011-10-20 Sony Corp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127993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umbering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PT2656664T (pt) 2010-12-20 2017-03-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Métodos e nós para o ajuste de valores de parâmetros de sistema utilizados n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sem-fios
CN103493556B (zh) * 2011-02-21 2020-02-14 安华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时分双工的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
EP2503727A1 (en) * 2011-03-23 2012-09-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Search space for uplink grant in a carrier-aggrega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77693A (zh) * 2011-04-21 2013-12-25 瑞萨移动公司 在用于时分双工的动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改变中的错误防止
CN103718636B (zh) * 2011-06-17 2018-10-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节点
US9137804B2 (en) * 2011-06-21 2015-09-15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13034149A (ja) 2011-08-03 2013-02-14 Sony Corp 端末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5142187B (zh) * 2011-09-30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资源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和通信系统
JP5796448B2 (ja) 2011-10-07 2015-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332562B2 (en) 2011-12-07 2016-05-03 Sony Corpor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of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US9602251B2 (en) * 2012-01-27 2017-03-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in time domain duplexing wireless systems
US8953478B2 (en) * 2012-01-27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US8848591B2 (en) * 2012-02-27 2014-09-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KR20140136923A (ko) * 2012-03-22 2014-12-01 텔레포나크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내의 서브 프레임의 동적 구성
US9143984B2 (en) * 2012-04-13 2015-09-2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30294359A1 (en) 2012-05-02 2013-11-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DD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169074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am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21388A1 (en) 2012-05-10 2020-03-1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s for flexible subframe direction allocation
KR101826111B1 (ko) * 2012-05-11 2018-02-06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 업링크-다운링크 간섭을 완화시키는 방법
US9014064B2 (en) * 2012-05-11 2015-04-21 Intel Corporation Scheduling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timing indication for an uplink-downlink (UL-DL) reconfiguration
US9185620B2 (en) * 2012-05-30 2015-11-10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UL-DL configurations in a TDD heterogeneous network
EP2858400B1 (en) 2012-06-05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2858399B1 (en) 2012-06-05 2018-05-02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4002585A1 (ja) 2012-06-27 2014-0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EP3220674B1 (en) 2012-06-27 2019-07-31 Sony Corporation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825751B2 (en) 2012-07-05 2017-11-21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EP2884789B1 (en) 2012-08-13 2021-05-1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9167449B2 (en) 2013-08-08 2015-10-20 Blackberry Limited Dynamic cell cluster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49587A1 (en) * 2008-10-31 2010-05-06 Nokia Corporation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frame scheduling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64879A (zh) * 2010-11-30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26209A (zh) * 2010-12-21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和配置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Further enhancements to LTE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for Downlink-Uplink (DL-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 (Release 11)", 《3GPP TR 36.828 V11.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21328B2 (en) 2017-04-11
US9825751B2 (en) 2017-11-21
JP2017220955A (ja) 2017-12-14
JPWO2014006994A1 (ja) 2016-06-02
EP3618556A1 (en) 2020-03-04
US20150156006A1 (en) 2015-06-04
WO2014006994A1 (ja) 2014-01-09
US20180062822A1 (en) 2018-03-01
JP6217634B2 (ja) 2017-10-25
EP2871900A4 (en) 2016-02-17
EP2871900B1 (en) 2019-11-27
US20160080135A1 (en) 2016-03-17
CN104396331B (zh) 2018-12-04
JP6399178B2 (ja) 2018-10-03
EP2871900A1 (en)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6331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程序、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系统
JP6421863B2 (ja) 通信装置、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KR101390998B1 (ko) Mbsfn 서브프레임 배치 통지 방법 및 장치
KR20160116330A (ko) 이중 접속을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295037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CN101789815B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05634755A (zh) 一种直通终端时频资源使用方法与装置
CN115720133A (zh) 利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8934A (zh) 一种控制信道信息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1888661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102097A (zh) 处理非执照频带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运作的装置及方法
CN102804846A (zh) 用于相邻小区系统信息获取的harq适应
US10341821B2 (en)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62660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场景下终端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US11589346B2 (en)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02468904B (zh) 回程子帧配置指示方法及系统
CN102065514B (zh) 高级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接入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7643128A (zh) 用于管理基于频率资源组的服务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17616848A (zh) 用于管理基于频率资源组的服务传输的系统与方法
WO2013180694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41074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base station
JP201213490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