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3547B -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3547B
CN104363547B CN201410726680.5A CN201410726680A CN104363547B CN 104363547 B CN104363547 B CN 104363547B CN 201410726680 A CN201410726680 A CN 201410726680A CN 104363547 B CN104363547 B CN 104363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earphone
switch element
line
lin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66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3547A (zh
Inventor
李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oer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oer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oer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oer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266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3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5864 priority patent/WO2016086805A1/zh
Priority to KR1020177014750A priority patent/KR101887322B1/ko
Priority to JP2017529801A priority patent/JP6518764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3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3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在所述耳机中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分别连接有一杂音抑制电路,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置有隔离电容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隔离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开关元件;在耳机拔插前后,所述开关元件断开,在耳机插拔的过程中,引入的突变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隔离电容传输至所述的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所述音频传输线路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通路接地,继而阻断杂音的输出。本发明的电路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彻底消除耳机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杂音,适合应用在目前所有四段式线控耳机的电路设计中。

Description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耳机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消除耳机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以及采用所述音频处理电路设计的线控类耳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控类耳机,一般分为三段式耳机和四段式耳机,对于配置有麦克风的线控类耳机(例如与手机配合使用的线控类耳机),其耳机插头一般选用四段式结构,如图1所示,从耳机插头的外侧向内侧依次定义为左声道端子L、右声道端子R、麦克风端子MIC和接地端子GND。当这种四段式的线控类耳机插入到主机上时,例如插入到手机上的耳机插口中时,由于在手机一侧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端子MIC相连接的电路中设置有电平上拉电路,即,将耳机插头的麦克风端子MIC通过上拉电阻连接至一直流电源或者直接与一直流电源连接,以用于为麦克风信号提供直流偏置电压,因此,在将耳机插头插入或者拔出手机的音频插口时,由于在插拔的过程中,耳机插头的左声道端子L和右声道端子R会依次经过并接触到所述的电平上拉电路,这样就会在耳机的左、右声道上突然加入一个直流电压,进而产生一个杂音信号,这就是为什么用户在插拔耳机时会听到“噗噗”声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线控类耳机在插入或者拔出主机的音频插口时会发出杂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对耳机在插拔过程中所产生的杂音信号实现了有效地抑制,继而提升了耳机的整体音频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在所述耳机中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分别连接有一杂音抑制电路,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置有隔离电容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隔离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开关元件;在耳机拔插前后,所述开关元件断开,在耳机插拔的过程中,引入的突变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隔离电容传输至所述的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所述音频传输线路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通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电容通过一串联的限流电阻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通过放电电阻接地;所述限流电阻和放电电阻的阻值满足:在使所述突变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的隔离电容和限流电阻后,在所述放电电阻的两端形成的压降使得所述开关元件导通。
优选的,所述限流电阻的阻值最好在1KΩ以下;所述放电电阻的阻值最好在10KΩ以上。
优选的,所述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发射极接地。
为了在有效消除插拔杂音的同时,保证左、右声道音频信号能够正常传输,在选择隔离电容时,应遵循以下参数取值原则:
在正常频率范围内的音频信号通过隔离电容传输至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时,使施加到所述控制极的电流小于所述开关元件的最小导通电流,目的是使开关元件在左、右声道音频信号正常传输时无法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电容优选采用皮法级电容,最好是几十皮法的陶瓷电容;所述音频信号的正常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KHz之间,可以根据所述频率范围以及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压以及电流综合确定出隔离电容的电容值。
为了提高耳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音频信号的质量,在所述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中还分别连接有一阻容滤波电路;在连接所述耳机的麦克风端子的麦克风传输线路中连接有一由电容和电感形成的π型滤波电路。
优选的,所述音频处理电路优选布设在耳机的线控器中,在所述线控器上设置有多个功能按键,不同的功能按键与不同阻值的分压电阻串联后,分别连接在耳机插头的麦克风端子与地之间,所述功能按键为无自锁功能的机械式按键。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所述耳机设计成一种双插头的线控耳机,此时,可以在所述线控器上增设一个音频插座,在所述音频插座中设置有左声道引脚、右声道引脚、麦克风引脚和接地引脚;其中,所述左声道引脚连接线控器的左声道音频输出端,所述左声道音频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左声道扬声器;所述右声道引脚连接线控器的右声道音频输出端,所述右声道音频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右声道扬声器;所述麦克风引脚连接布设在线控器上的麦克风或者连接线控器的麦克风信号输入端,所述麦克风信号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麦克风;所述接地引脚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按键接地,在将所述按键压下时,可以通过两个耳机播放音频信号。
基于上述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的结构设计,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所述音频处理电路设计的线控耳机,在所述耳机中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分别连接有一杂音抑制电路,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置有隔离电容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隔离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开关元件;所述音频传输线路在耳机插拔的过程中引入突变的直流电压,所述突变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隔离电容传输至所述的开关元件,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动作,以将所述音频传输线路的电位拉低,即接近于零电平,从而阻断了杂音的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耳机的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增设杂音抑制电路,采用在耳机插拔的过程中拉低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的电位的方式,来将耳机插拔过程中引入到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阻断,避免其通过耳机扬声器输出,继而有效消除了由于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出而产生的插拔杂音,改善了耳机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通过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计隔离电容,可以在有效抑制插拔杂音的基础上避免与耳机插接的主机侧的电量过度消耗,确保了主机的正常使用。本发明的电路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广泛应用在目前所有四段式线控类耳机的电路设计中,在彻底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同时,不会使耳机的整体成本出现明显的提升。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四段式线控类耳机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音频处理电路应用在双插头线控类耳机中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施例针对目前的线控类耳机,特别是四段式的线控类耳机,在其插拔过程中,由于耳机插头的左、右声道端子会经过并接触到主机的耳机插口中用于连接耳机插头的麦克风端子的电平上拉电路,因而在耳机的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上会突然引入一个直流电压,继而通过耳机的扬声器产生并输出一个杂音,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消除耳机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杂音,本实施例设计杂音抑制电路,分别连接在耳机中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以消除在耳机插拔过程中引入到所述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继而达到消除杂音的设计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杂音抑制电路中设置有隔离电容和开关元件,耳机在插拔过程中突然引入到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可以通过所述的隔离电容传输至后续的开关元件,并实现对所述开关元件的驱动控制,使得所述开关元件能够在左、右声道的音频传输线路中突加直流电压时可以准确地动作,继而将所述直流电压下拉到地,避免其通过耳机的左声道扬声器和右声道扬声器输出,这样用户就不会听到杂音了。
下面以四段式线控类耳机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杂音抑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组建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四段式线控类耳机主要包括耳机插头1、线控器2、左声道扬声器3和右声道扬声器4。其中,耳机插头1用于插接主机(例如手机等)的音频插口,接收主机输出的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并通过线缆传输至线控器2,再经线控器2分别传送至左声道扬声器3和右声道扬声器4,进而实现对左、右声道音频信号的播放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插头1分成四段,从外侧向内侧依次定义为左声道端子L、右声道端子R、麦克风端子MIC和接地端子GND。在连接左声道端子L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增设一组所述的杂音抑制电路,用于消除耳机在插拔过程中引入到左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同时,在连接右声道端子R的音频传输线路上也增设一组所述的杂音抑制电路,用于消除耳机在插拔过程中引入到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由此一来,用户在将耳机插入或者从主机上的耳机插口中拔出时,就不会再听到“噗噗”的杂音了。
具体来讲,可以将隔离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的左声道或者右声道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另一端连接至开关元件的控制极。将所述开关元件的开关通路连接在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与地之间,当所述开关元件受控导通时,将所述音频传输线路的电位下拉到低,即接近于0V,从而阻断杂音的输出。
为了提高杂音抑制电路工作的可靠性,本实施例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还设置有限流电阻和放电电阻,所述限流电阻可以连接在所述隔离电容与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之间,放电电阻可以连接在开关元件的控制极与地之间,以保证对开关元件实现安全地通断控制。
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隔离电容C1、限流电阻R10、放电电阻R3和开关元件Q1形成第一组杂音抑制电路,连接在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隔离电容C3、限流电阻R11、放电电阻R5和开关元件Q2形成第二组杂音抑制电路,连接在用于传输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以第一组杂音抑制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元件Q1可以是三极管、MOS管或者可控硅等电子元器件,本实施例以NPN型三极管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将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分压电路的分压节点,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
根据耳机在插拔过程中引入到所述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的大小配置所述限流电阻R10和放电电阻R3的阻值,使所述直流电压在通过所述的隔离电容C1和限流电阻R10后,在所述放电电阻R3的两端形成的压降大于所述NPN型三极管Q1的导通电压,例如大于0.7V,优选接近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压,进而控制NPN型三极管Q1饱和导通,将所述直流电压下拉到地,阻断其通过左声道扬声器3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Q2最好选择导通阻抗比较低的三极管器件。
本实施例在设计所述杂音抑制电路时,对于所述隔离电容C1、C3的参数值的选取,除了需要考虑耳机在插拔过程中引入到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的大小以及开关元件的导通电压的大小以外,还应考虑左、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频率。为了保证常规的左、右声道音频信号能够通过耳机扬声器3、4正常输出,本实施例在选择隔离电容C1、C3时,应遵循的参数取值原则是:在正常频率范围内的音频信号通过隔离电容C1、C3传输至所述开关元件Q1、Q2的控制极时,使施加到所述控制极的电流小于所述开关元件Q1、Q2的最小导通电流,以避免开关元件Q1、Q2因错误地导通,而将正常传输的左、右声道音频信号阻断掉。
以音频信号的正常频率范围在20Hz-20KHz(根据人耳的听力范围确定)之间为例,对隔离电容C1、C3的参数值选取进行举例说明如下:
根据电容的容抗计算公式:XC=1/(2πfC)=1/(2*3.1415*f*C),可得
当隔离电容的电容值C=100pF、音频信号的频率f=20KHz时,
XC=1/(2*3.1415*20*103*1*10-10)=79580Ω≈80KΩ;
对于频率低于20KHz的信号,相应的电容容抗XC将会更大,所以只要满足f=20Khz时,保证开关元件Q1、Q2不导通,即可满足开关元件Q1、Q2在整个音频范围(20Hz-20KHz)内不导通,保证不影响正常音频信号的输出。
结合开关元件Q1、Q2的最小导通电流,配置所述限流电阻R10/R11和放电电阻R3/R5的阻值,使频率为20KHz的音频信号在经过隔离电容C1/C3、限流电阻R10/R11和放电电阻R3/R5后,电流不足以使开关元件Q1、Q2导通,这样就不会影响耳机正常工作时音频信号的正常输出。
只要20KHz的频点上能够满足以上要求,低于20KHz的音频信号也能满足上述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电容C1/C3优选采用皮法级别的电容,例如采用几十皮法的陶瓷电容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所述限流电阻R10/R11的阻值优选在1KΩ以下;所述放电电阻R3/R5的阻值优选在10KΩ以上。
通过以上电路设计,当线控耳机的耳机插头1在主机的音频插口中插拔时,若主机侧的直流电压由于与耳机插头1的左声道端子L和/或右声道端子R接触,而引入到连接左、右声道端子L、R的音频传输线路中时,突变的直流电压将穿过隔离电容C1、C3传输至限流电阻R10、R11,进而控制三极管Q1、Q2导通。三极管Q1、Q2导通后,将所述音频传输线路与系统地接通,进而将音频传输线路中的直流电压泄放到地,避免其通过耳机扬声器3、4输出,产生杂音。
在耳机插头1完全插入到主机的音频插口后,通过主机输出的正常音频信号经由耳机中的音频传输线路传送至耳机扬声器3、4,此时由于隔离电容C1、C3的存在,可以避免开关元件Q1、Q2出现误动作。
此外,通过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计隔离电容C1、C3,在耳机插拔的时候,如果插拔不完全,比如耳机插头1在插入主机的音频插口时,耳机的左声道端子L在接触到主机的音频插口的麦克风端后不动了,如果没有所述的隔离电容C1、C3,就会导致连接在主机侧的麦克风端的直流电压通过导通的三极管Q1/Q2持续放电。在加入了所述的隔离电容C1、C3后,在接触的瞬间,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此,三极管Q1/Q2瞬时导通,直流电压通过三极管Q1/Q2放电;如果一直接触着,随着隔离电容C1/C3通过电阻R10、R3、R11、R5放电,使得三极管Q1/Q2的基极电压下降,当基极电压低于0.7V时,三极管Q1/Q2关断,主机侧的直流电压就不会持续通过三极管Q1/Q2放电了,由此便可以避免对主机侧电池电量的过度消耗。
本实施例的杂音抑制电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消除在播放音频信号的过程中突然产生的尖峰干扰信号,具体可以通过选取合适容值范围的电容C1/C3以及合适阻值范围的电阻R10/R3/R11/R5来实现对一定范围内尖峰干扰信号的抑制。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过耳机输出的音频信号的质量,本实施例在所述左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以及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还分别设置有阻容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电阻R1和电容C2连接形成第一组阻容滤波电路,连接在左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对左声道音频信号进行滤波;电阻R6和电容C4连接形成第二组阻容滤波电路,连接在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对右声道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具体来讲,电阻R1/R6可以串联在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中,电容C2/C4可以连接在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与地之间。通过在左、右声道音频传输线路中增设所述的阻容滤波电路,可以提高线控耳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音频信号的质量。对于电阻R1/R6和电容C2/C4的参数取值,可以根据一些有针对性的标准要求来具体选择。
为了提高通过耳机上的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信号的质量,本实施例在连接耳机插头1的麦克风端子MIC的麦克风传输线路中还设计有一π型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主要由电容C5/C6和电感L1连接而成。其中,电感L1串联在所述的麦克风传输线路中,电容C5、C6对应连接在电感L1的两端,且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优选将所述的杂音抑制电路和滤波电路设置在线控耳机的线控器2中,结合图1、图2所示。将线控器2上的左声道音频输出端L_OUT通过线缆连接左声道扬声器3,输出左声道音频信号;将线控器2上的右声道音频输出端R_OUT通过线缆连接右声道扬声器4,输出右声道音频信号;将线控器2上的麦克风信号输入端MIC_IN通过线缆连接独立于线控器2的麦克风,或者直接与布设在线控器2上的麦克风连接,接收通过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号,并向主机侧传送。其中,左声道扬声器3和右声道扬声器4与线控器2是可拆卸式连接的,即左、右声道扬声器3、4组合为带插头的耳机喇叭,例如双耳式入耳耳塞,可以从该线控器2的音频插座上拔插,线控器2因此可以接纳多种耳机喇叭,本实施例的杂音抑制电路设置在线控器2上,对耳机喇叭内部的电路没有要求,因此,当没有任何杂音抑制电路的耳机喇叭,甚至是没任何电路(仅有通过传输线连接插头的扬声器)的耳机喇叭,插入该线控器2后,当线控器2通过耳机插头1在音源输出设备上拔插时,耳机喇叭同样听不到拔插杂音,可以获得良好的听音效果。
在所述线控器2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功能按键SW1、SW2、SW3,例如用于调节音量大小的功能按键、用于接听/挂机的功能按键等。为了对不同功能按键的操作状态进行准确地识别,将不同的功能按键与不同阻值的分压电阻相串联,例如将功能按键SW1与分压电阻R7串联,将功能按键SW2与分压电阻R8串联,将功能按键SW3与分压电阻R9串联;然后将各个串联支路连接在耳机插头1的麦克风端子MIC与地之间。当耳机插头1插入到主机的音频插口中时,主机侧为麦克风信号提供直流偏置的直流电压经由上拉电阻和麦克风端子MIC分别与各个所述的分压电阻R7-R9相连接。当其中一个功能按键SW1/SW2/SW3被按下时,上拉电阻和其中一个分压电阻R7/R8/R9所形成的的分压电路连通,对所述的直流电压进行分压,此时只需检测麦克风端子MIC处的分压值,即可判断出是哪个功能按键SW1/SW2/SW3被按下,进而控制主机执行相应的动作,响应用户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功能按键SW1、SW2、SW3最好选择不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式按键。所述分压电阻R7、R8、R9一般选择1000欧姆以内的阻值,具体要根据插入的主机端对各个按键按下时能进行识别的电压设定值进行选择。
图2所示的耳机电路仅支持一个插头的线控耳机,对于具有两个插头的线控耳机,可以在图2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音频插座,如图3所示的音频插座Unite-2,具体可以布设在耳机的线控器2上。所述音频插座Unite-2可以是一个四段式的音频插座,音频插座Unite-2中设置有左声道引脚HL、右声道引脚HR、麦克风引脚mic和接地引脚G。将所述音频插座Unite-2的左声道引脚HL连接线控器2的左声道音频输出端L_OUT,右声道引脚HR连接线控器2的右声道音频输出端R_OUT,麦克风引脚mic连接线控器2的麦克风信号输入端MIC_IN,接地引脚G通过一个具有自锁功能的按键SW4接地。
在将另一个四段式线控耳机的耳机插头插入到所述的音频插座Unite-2中后,当按键SW4没有按下时,接地引脚G是开路的,所以此时插入的耳机没有接地,就没有音频信号输出,这样也就避免了当将另一只耳机插入音频插座Unite-2中时出现的插拔杂音。当按键SW4按下,接地引脚G良好接地后,插入的线控耳机才能正常使用,输出左、右声道音频信号,并接收麦克风信号。当来电话时,若不想让插入到音频插座Unite-2中的耳机听到此次通话,可以将按键SW4断开,待通话结束后,再按下所述的按键SW4,继续接通另外一路耳机。
本实施例所提出耳机电路,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电源供电,只需要其插入的主机侧为麦克风端子MIC提供的直流偏置电压进行相应的驱动即可,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彻底消除了耳机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杂音,可以很好地提升耳机用户的满意度。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耳机中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上分别连接有一杂音抑制电路,在所述杂音抑制电路中设置有隔离电容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隔离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另一端通过一串联的限流电阻连接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通过放电电阻接地;在耳机拔插前后,所述开关元件断开,在耳机插拔的过程中,引入的突变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隔离电容传和限流电阻后,在所述放电电阻的两端形成的压降使得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所述音频传输线路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通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阻的阻值在1KΩ以下;所述放电电阻的阻值在10KΩ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为NPN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集电极连接所述的音频传输线路,发射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容的参数取值原则是:在正常频率范围内的音频信号通过隔离电容传输至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极时,使施加到所述控制极的电流小于所述开关元件的最小导通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信号的正常频率范围是20Hz-20KHz;所述隔离电容为皮法级电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传输左声道音频信号和右声道音频信号的音频传输线路中还分别连接有一阻容滤波电路;在连接所述耳机的麦克风端子的麦克风传输线路中连接有一由电容和电感形成的π型滤波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电路布设在耳机的线控器中,在所述线控器上设置有多个功能按键,不同的功能按键与不同阻值的分压电阻串联后,分别连接在耳机插头的麦克风端子与地之间,所述功能按键为无自锁功能的机械式按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控器上还设置有一音频插座,在所述音频插座中设置有左声道引脚、右声道引脚、麦克风引脚和接地引脚;其中,所述左声道引脚连接线控器的左声道音频输出端,所述左声道音频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左声道扬声器;所述右声道引脚连接线控器的右声道音频输出端,所述右声道音频输出端通过线缆连接右声道扬声器;所述麦克风引脚连接布设在线控器上的麦克风或者连接线控器的麦克风信号输入端,所述麦克风信号输入端通过线缆连接麦克风;所述接地引脚通过一具有自锁功能的按键接地。
9.一种线控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控耳机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
CN201410726680.5A 2014-12-04 2014-12-04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Active CN104363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6680.5A CN104363547B (zh) 2014-12-04 2014-12-04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PCT/CN2015/095864 WO2016086805A1 (zh) 2014-12-04 2015-11-27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KR1020177014750A KR101887322B1 (ko) 2014-12-04 2015-11-27 이어폰 플러그 인/아웃 노이즈 제거를 위한 오디오 처리 회로 및 라인 컨트롤 이어폰
JP2017529801A JP6518764B2 (ja) 2014-12-04 2015-11-27 イヤホンの挿抜雑音を除去するためのオーディオ処理回路及びワイヤコントロールイヤホ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6680.5A CN104363547B (zh) 2014-12-04 2014-12-04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3547A CN104363547A (zh) 2015-02-18
CN104363547B true CN104363547B (zh) 2017-09-26

Family

ID=52530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6680.5A Active CN104363547B (zh) 2014-12-04 2014-12-04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8764B2 (zh)
KR (1) KR101887322B1 (zh)
CN (1) CN104363547B (zh)
WO (1) WO20160868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547B (zh) * 2014-12-04 2017-09-2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CN105591251A (zh) * 2016-02-24 2016-05-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插座、耳机接口电路及其拔插检控方法
TWI582687B (zh) * 2016-06-07 2017-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和動態調整耳機播放設定方法
CN106162408B (zh) * 2016-08-12 2019-08-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CN106254983A (zh) * 2016-08-16 2016-12-2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耳机电路
CN106708741B (zh) * 2017-01-22 2019-11-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应用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817644A (zh) * 2017-02-21 2017-06-09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电路
KR102397114B1 (ko) * 2017-09-29 2022-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마이크로폰의 그라운드 단자와 전기적으로 연결될 수 있는 커넥터에 포함된 지정된 핀이 회로 기판의 지정된 그라운드와 전기적으로 연결된 회로 구조를 갖는 전자 장치
CN107889024A (zh) * 2017-11-21 2018-04-06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电路和车载控制系统
CN108200518B (zh) * 2018-03-07 2024-04-12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上电瞬间杂音的音频电路和音频设备
CN109348333A (zh) * 2018-10-25 2019-02-15 钰太芯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线控耳机
JP7212935B2 (ja) * 2019-03-01 2023-01-26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ヘッドセット
CN110430497A (zh) * 2019-07-31 2019-11-08 深圳市睿耳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话筒静音的电路、耳机线控器及耳机
CN113891218B (zh) * 2021-09-30 2024-04-30 北京快鱼电子股份公司 一种麦克风及用于麦克风通道切换的噪声消除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73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Pop噪音抑制电路
CN101534463A (zh) * 2009-04-07 2009-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杂音消除装置
CN10208196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爆音消除电路
CN201898599U (zh) * 2010-11-30 2011-07-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pop噪音的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3533487A (zh) * 2013-09-27 2014-01-2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抑制217Hz噪声干扰功能的有线耳机电路
CN204206434U (zh) * 2014-12-04 2015-03-1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680U (ja) * 1981-07-17 1983-0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用接続装置
JPS58121441U (ja) * 1982-02-10 1983-08-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ジヤツク切換回路
JPS609343U (ja) * 1983-06-28 1985-01-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チユ−ナのミユ−テイングシステム
JP2568805Y2 (ja) * 1991-09-26 1998-04-15 アイ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US6940345B2 (en) * 2003-12-31 2005-09-06 Intel Corporation Supplying a ramp voltage to an amplifier
JP2007208343A (ja) * 2006-01-30 2007-08-16 Kyocera Corp 通信装置、携帯電話機及びイヤフォン
US8787597B2 (en) * 2009-02-27 2014-07-22 ST-Ericsson India Pvt. Ltd. Pop-up noise suppression in audio
CN101742383B (zh) * 2009-12-1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耳机爆破音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13168A (zh) * 2012-03-08 2013-09-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插孔驱动电路
CN103974171B (zh) * 2014-05-28 2017-03-1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爆破音消除电路
CN104363547B (zh) * 2014-12-04 2017-09-26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736A (zh) * 2007-07-04 2009-01-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Pop噪音抑制电路
CN101534463A (zh) * 2009-04-07 2009-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杂音消除装置
CN10208196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爆音消除电路
CN201898599U (zh) * 2010-11-30 2011-07-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pop噪音的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3533487A (zh) * 2013-09-27 2014-01-2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抑制217Hz噪声干扰功能的有线耳机电路
CN204206434U (zh) * 2014-12-04 2015-03-1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87322B1 (ko) 2018-09-06
KR20170080638A (ko) 2017-07-10
WO2016086805A1 (zh) 2016-06-09
JP6518764B2 (ja) 2019-05-22
JP2017538355A (ja) 2017-12-21
CN104363547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3547B (zh)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CN204206434U (zh) 用于消除耳机插拔杂音的音频处理电路及线控耳机
US9237401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bias impedances and adjustable bias voltages for accessories
CN207603855U (zh) 一种Type-C接口耳机
CN103686531B (zh) 耳机连接接口、包括耳机连接接口的终端及操作所述终端的方法
CN207783087U (zh) 带有线功能的无线耳机电路及无线耳机
CN108093329A (zh)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3188594A (zh) 一种耳机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02104388A (zh) 音频播放系统及其应用的耳机
CN105635902A (zh) 一种兼容数字音频设备的音频接口及实现方法
CN105120390B (zh) 耳机插座、耳机插头及电子设备
CN204968070U (zh) 耳机插座、耳机插头及电子设备
CN207603866U (zh) 一种双工作模式蓝牙耳机降噪电路及蓝牙耳机
CN103997704B (zh) 音频播放装置和蓝牙音箱
CN104427432B (zh) 插塞式连接器
CN105049998B (zh) 一种音频通信设备
CN107864422A (zh) 播放设备及基于播放设备的播放方法
WO2019062711A1 (zh) 信号传输电路、信号传输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6412760B (zh) 耳机兼容装置
CN208079324U (zh) 一种耳机连接器
CN206097088U (zh) 音频连接装置及应用其的音频输出设备
CN207783089U (zh) 基于共用接口的外设类型检测电路及移动终端
GB2513629A (en) Interconnecting Electronic Host Devices and Accessories
CN206136217U (zh) 一种耳麦
CN107113351A (zh) 用于将主机设备耦合到附件设备的接口电路和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