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2478B -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2478B
CN104362478B CN201410622548.XA CN201410622548A CN104362478B CN 104362478 B CN104362478 B CN 104362478B CN 201410622548 A CN201410622548 A CN 201410622548A CN 104362478 B CN104362478 B CN 104362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ratio
line concentration
shell fragmen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25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2478A (zh
Inventor
钟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gao City Leheng Chemical Company Ltd.
Original Assignee
钟明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钟明华 filed Critical 钟明华
Priority to CN2014106225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2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2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汇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台阶式环形结构、三级汇聚电流、具有电流通断功能的高效电流汇集装置。产品由集线、基座二个模块组成,包括外集线环、环接线螺钉、集线顶盖、开关滑块、中置弹片、端置弹片、开关拨块、基座盘、六棱铜套、接线扣等二十五种零件,克服公知电流汇集器汇集电流偏少、导线易松脱、导电不稳定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集电装置;该装置除了像公知电流汇集器一样使多路电流汇聚输出之外,还均衡地支持不同特性电流的汇集和通导,且具有汇集电流数量多、连结电线牢靠、运行效能稳定、适应性广等优点,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汇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台阶式环形结构、能够三级汇聚电流、每级电流汇集数量高达40路、且具有电流通断功能的高效电流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电流汇集装置,又称“电流汇集器”,是指一种用于将多路输入电流汇集、凝聚成一路电流输出的电流通导设备。目前公知的电流汇集器,虽然能够基本满足一般电流汇集、通导的需要,但又往往存在着汇集电流数量过少、汇集结构松散、汇聚导线易于松脱、导电性能不稳定、无法进行电路通导控制等缺陷,从而影响到公知电流汇集装置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以及其社会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电流汇集装置汇集电流数量偏少、汇聚电流导线易松脱、导电不稳定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高效集电装置。该装置除了能够像公知电流汇集器一样使多路输入电流汇聚成一路电流输出之外,还通过台阶式环形集电设置,一对二的螺栓紧固装置、斜抬式台座沉槽开关……,全面均衡地支持不同特性电流的集结、通导,且使电流汇集设备有了汇聚电流数量更多、连结电流更牢靠、运行效能更稳定、适应性更广等优点。
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⑴ 将产品分为集线、基座二个模块来设计,其中,集线模块用于接纳、汇集外来的多路电流,并将汇集的电流分为三路输出;基座模块用作于集电模块的物理支撑,并为输出的电流提供通断控制功能。
⑵ 在集线模块中,设计三个集线环作为汇集电流的主体零件,且使每个集线环具有20根接线夹柱,使每根集电柱至少能够牢固连结二路电流。
⑶ 将集线环中的接线夹柱设计为内外夹片形式,并且在其外柱外片中设置定位坑,用于配合栓柱螺钉的紧定,确保每路输入电流的紧固连结。
⑷ 在集线环的环基中,配合接线夹柱的形式,设置一回力槽,用于保障接线夹柱内外夹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和耐久性。
⑸ 根据内、中、外集线环的不同形态,对应设计内、中、外三种不同长短的栓柱螺钉,用于顶抵、紧固集线环的夹柱外片,确保集线环与众多电流导线之间的牢固连接。
⑹ 根据内、中、外集线环自内而外的环列状态,设计一台阶式集线顶盖,且使顶盖中的每一台阶均具有对应接线夹柱的导线插孔,以保障每一外来导线均能通过导线插孔与集线环顺利连结。
⑺ 在集线顶盖的台阶外环壁,环形阵列对应接线夹柱数量的夹柱槽,以嵌入集线环零件中的接线夹柱,且使外来插入的电流导线不致于滑出接线夹柱,确保电流连结的紧密性;
⑻ 在集线顶盖中心,设置一通孔和定位突块;在集线顶盖顶阶边缘,设置凸缘,分别用于对基座模块相应零件的定位配合。
⑼ 在基座模块中,设计一基座盘为该模块的主体零件,作为同一模块其它零件的依附物理所在。
⑽ 根据功能需要,在基座盘中设计一集电圆台和一带有斜抬板的开关座,其中,集电圆台用于安装、固定集电模块,开关座用于安装电流通断零件,对特定电流线路进行通断控制。
⑾ 根据开关座形态,设计一中置弹片和二侧置弹片,使开关座具有双向通断电流的功能。
⑿ 根据中置弹片形状,设计一开关滑块,使开关滑块具有双向压发中置弹片的功能。
⒀ 设计一开关拨块,用于连结开关滑块,使开关滑块具有前后滑动的功能。
⒁ 在基座盘零件中,设置四个六棱通孔,用于预置相应数量的六棱铜套及其接线柱,使基座盘零件直接具有上下通导电流功能。
⒂ 在基座盘集电圆台内部,根据集电模块集线环形态,对应内、中、外、三道环形凹槽,用于安装、固定集电模块中的内、中、外三个集线环。
⒃ 在基座盘环形凹槽适当位置,对应设置三个接线通孔,用于将集线环所汇集的电流引导到基座盘底腔,便于电流的通断控制。
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除了能够与公知电流汇集设备一样具有连结电线、汇聚电流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⑴ 连接广泛──产品使用集线环代替了公知电流汇集设备的接线柱,汇集外来电流可多达120路,最大限度扩大了连结电线的数量,连接广泛;
⑵ 连结牢固──产品在每两条外来电流导线中便使用一根接线夹柱和一颗栓柱螺钉进行连接紧定,连结牢固;即便该接线夹柱仅连接一根外来电流导线,该外来电流导线也决无松散、脱落之患。
⑶ 通导静稳──产品通过一对二的电流连接引导,各路导线之间汇集紧密可靠,电流通导静谧稳定,性能经久耐用。
⑷ 用途广泛──产品除了具有汇集多路电流的作用之外,还可作为电流重新分配的物理介质,并对其中的一路输出电流或二路输出电流进行通断控制,用途广泛。
此外,本发明还有实施简单,制造简易的优点,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集线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集线环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集线顶盖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基座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开关滑块零件结构全剖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置弹片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端置弹片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基座盘零件结构全剖示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装配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组织结构的有机组合,可以使方案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产品由集线、基座二个模块组成,其中,集线模块由外集线环、外环栓钉、中集线环、中环栓钉、内集线环、内环栓钉、环接线螺钉、环固定螺钉、集线顶盖九种零件组成,基座模块由拨块螺钉、拨块垫圈、开关滑块、弹片螺钉、中置弹片、端置弹片、开关拨块、基座盘、线柱螺钉、接线柱、线柱垫圈、六棱铜套、接线扣、线扣垫圈、线扣螺钉、接线螺母十六种零件组成。
实施例中,每种零件都具有其各自独特的形态。集线模块所属零件的形态如图2所示。
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外集线环零件(1)、外环栓钉零件(2)、中集线环零件(3)、中环栓钉零件(4)、内集线环零件(5)、内环栓钉零件(6)、环接线螺钉零件(7)、环固定螺钉零件(8)、集线顶盖零件(9),其中,外环栓钉零件(2)、中环栓钉零件(4)、内环栓钉零件(6)的数量各自为20,环固定螺钉零件(8)的数量为6,环接线螺钉零件(7)的数量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在集线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中集线环零件(3)、外集线环零件(1)、内集线环零件(5)、集线顶盖零件(9)。中集线环零件(3)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中集线环零件(3)结构包括环基(10)、夹柱外片(11)、定位坑(12)、回力凹槽(13)、槽底通孔(14)、夹柱内片(15)六个组成部分,其中,夹柱外片(11)、夹柱内片(15)、定位坑(12)的数量各自为20,槽底通孔(14)的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中集线环零件(3)成品中,回力凹槽(13)位于环基(10)的顶面,回力凹槽(13)中心线与环基(10)中心线平行;定位坑(12)位于夹柱外片(11)外表面上端的中心位置,每一夹柱外片(11)与一个夹柱内片(15)相对而立,形成中集线环零件(3)中的接线夹柱;所有集线夹柱均位于环基(10)的顶面上方,且绕环基(10)轴心线环形阵列;环基(10)高度值与环基(10)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51到1:55之间;夹柱外片(11)高度值与环基(10)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5之间。
在实施过程中,中集线环零件(3)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中集线环零件(3)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5到1:11.0之间;环基(10)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0到1:5.4之间;环基(10)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3之间。
实施例中,与中集线环零件(3)结构相似的有同一模块中的外集线环零件(1)和内集线环零件(5)。外集线环零件(1)的结构、结构名称、结构之间方位关系,均与中集线环零件(3)相同;但外集线环零件(1)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中集线环零件(3)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外集线环零件(1)环基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56到1:62之间;外集线环零件(1)夹柱外片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5到1:11.5之间。
实施过程中,外集线环零件(1)使用与中集线环零件(3)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外集线环零件(1)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8.4到1:8.8之间;环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0到1:7.4之间;环基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3到1:37之间。
内集线环零件(5)结构、结构名称、结构之间方位关系,也均与中集线环零件(3)完全相同;但内集线环零件(5)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中集线环零件(3)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内集线环零件(5)环基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8到1:51之间;内集线环零件(5)夹柱外片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实施过程中,内集线环零件(5)也使用与中集线环零件(3)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内集线环零件(5)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环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4之间;环基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30之间。
集线顶盖零件(9)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图4中,集线顶盖零件(9)结构包括底阶底面(16)、中阶底面(17)、顶阶底面(18)、定位突(19)、夹柱槽(20)、顶阶凸缘(21)、顶阶(22)、中阶(23)、底阶(24)、底阶内环壁(25)、插线孔(26)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插线孔(26)的数量为120,夹柱槽(20)的数量为60,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集线顶盖零件(9)成品中,定位突(19)位于底阶内环壁(25)表面的底部位置;底阶(24)、中阶(23)、顶阶(22)由内而外、由下而上阶梯式环绕阵列;每一梯阶中包括40个的插线孔(26)和20条夹柱槽(20),所有夹柱槽(20)均位于对应阶梯的外环壁表面,各自向上连接二条插线孔(26),且绕底阶内环壁(25)轴心环形阵列。
实施过程中,集线顶盖零件(9)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集线顶盖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4到1:9.8之间;底阶内环壁(25)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5之间;底阶(24)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3之间;中阶(23)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2之间;顶阶(22)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定位突(19)半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夹柱槽(20)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5到1:50之间。
基座模块所属各零件形态如图5所示。
图5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拨块螺钉零件(27)、拨块垫圈零件(28)、开关滑块零件(29)、弹片螺钉零件(30)、中置弹片零件(31)、端置弹片零件(32)、开关拨块零件(33)、基座盘零件(34)、线柱螺钉零件(35)、接线柱零件(36)、线柱垫圈零件(37)、六棱铜套零件(38)、接线扣零件(39)、线扣垫圈零件(40)、线扣螺钉零件(41)、接线螺母零件(42),其中,接线扣零件(39)、线扣垫圈零件(40)的数量各自为7,弹片螺钉零件(30)的数量为6,线柱螺钉零件(35)、接线柱零件(36)、线柱垫圈零件(37)、六棱铜套零件(38)、线扣螺钉零件(41)的数量各自为4,拨块螺钉零件(27)、拨块垫圈零件(28)、端置弹片零件(32)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基座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开关滑块零件(29)、中置弹片零件(31)、端置弹片零件(32)、基座盘零件(34),开关滑块零件(29)结构如图6所示。
图6中,开关滑块零件(29)结构包括弧滑面(43)、平滑面(44)、凸台(45)、凸台顶面(46)、反向沉头孔(47)、滑块基体(48)六个组成部分,其中,弧滑面(43)、平滑面(44)、反向沉头孔(47)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开关滑块零件(29)成品中,凸台(45)呈扁圆柱形态,位于滑块基体(48)上部正中位置,凸台(45)中心线与滑块基体(48)中心线相互平行;平滑面(44)位于凸台(45)左右两侧,弧滑面(43)位于凸台(45)前后两端,弧滑面(43)与平滑面(44)相互圆滑连接;反向沉头孔(47)平行置于凸台(45)中心线位置,反向沉头孔(47)轴心线与凸台(45)中心线垂直相交。
实施过程中,开关滑块零件(29)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开关滑块零件(29)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3之间;凸台(45)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1.7之间;凸台(45)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6之间。
中置弹片零件(31)结构如图7所示。
图7中,中置弹片零件(31)结构包括接线孔(49)、接线柄(50)、固定孔(51)、平底面(52)、回力面(53)、弹压面(54)、中空孔(55)七个组成部分,其中,接线孔(49)、接线柄(50)、固定孔(51)、平底面(52)、回力面(53)、弹压面(54)的数量各自为2,中空孔(55)的数量为1;在中置弹片零件(31)成品中,中空孔(55)呈扁圆形态,位于整个零件的正中位置,中空孔(55)中心线与整个中置弹片零件(31)中心线相互重合;平底面(52)位于中空孔(55)两侧,平底面(52)两端各自依次与回力面(53)、弹压面(54)平滑连接;平底面(52)外侧连接着接线柄(50);每一接线柄(50)末端设置一个接线孔(49)。
实施过程中,中置弹片零件(31)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中置弹片零件(31)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5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6到1:4.0之间;接线柄(50)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中空孔(55)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
端置弹片零件(32)结构如图8所示。
图8中,端置弹片零件(32)结构包括接线孔(56)、接线柄(57)、固定孔(58)、弧顶面(59)、平压面(60)五个组成部分,其中,固定孔(58)、弧顶面(59)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端置弹片零件(32)成品中,平压面(60)的一端连接着一个接线柄(57),另一端连接着二个弧顶面(59);二个固定孔(58)设置在平压面(60)的中心线上,接线柄(57)末端设置着一个接线孔(56)。
实施过程中,端置弹片零件(32)使用与中置弹片零件(31)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端置弹片零件(32)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0之间;接线柄(57)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6之间。
基座盘零件()结构如图9所示。
图9中,基座盘零件(34)结构包括底裙(61)、底腔(62)、反扩中孔(63)、六棱通孔(64)、接线通孔(65)、斜抬板(66)、开关座(67)、滑块通孔(68)、弹片螺孔(69)、座板凸缘(70)、座板(71)、开关座凸缘(72)、拨块滑槽(73)、集电圆台(74)、外环槽(75)、中环槽(76)、内环槽(77)、中心通孔(78)、定位突槽(79)、顶抵栓孔(80)二十个组成部分;其中,顶抵栓孔(80)的数量为60,弹片螺孔(69)的数量为6,六棱通孔(64)的数量为4,接线通孔(65)的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基座盘零件(34)成品中,反扩中孔(63)位于中心通孔(78)的下方,六棱通孔(64)绕中心通孔(78)轴心环形阵列;开关座(67)通过斜抬板(66)与座板(71)连接,座板(71)顶面设置集电圆台(74),集电圆台(74)轴心与中心通孔(78)轴心相互重合;内环槽(77)、中环槽(76)、外环槽(75)在集电圆台(75)顶面绕集电圆台(74)轴心由内而外、由低而高依次环列,且各自与20个顶抵栓孔(80)、1个接线通孔(65)相互连通。
实施过程中,基座盘零件(34)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基座盘零件(34)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6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5到1:4.8之间;集电圆台(74)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集电圆台(74)底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中心通孔(78)直径值与反扩中孔(63)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6到1:1.16之间;反扩中孔(63)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开关座(67)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1到1:2.3之间;开关座厚度值(67)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4到1:5.8之间;拨块滑槽(73)长度值与开关座(67)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3之间;拨块滑槽(73)深度值与开关座(67)厚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5之间。
在实施例中,当产品所需各零件均已制造完毕之后,即可将零件组装配合,形成产品。产品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10所示。
图10中,集线模块中的外集线环零件(1)、中集线环零件(3)、内集线环零件(5),对应置于基座模块基座盘零件(34)的外环槽、中环槽、内环槽中,且各自通过环固定螺钉零件(8)加以固定;集线模块中的外环栓钉零件(2)、中环栓钉零件(4)、内环栓钉零件(6),分别对应着外集线环零件(1)定位坑、中集线环零件(3)定位坑、内集线环零件(5)定位坑,各自置入于基座模块基座盘零件(34)的顶抵栓孔中;所有外环栓钉零件(2)轴心线、中环栓钉零件(4)轴心线、内环栓钉零件(3)轴心线,均与基座盘零件(34)中心通孔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
图10中,基座模块中的端置弹片零件(32),分别在弹片螺钉零件(30)的配合下,固定在基座盘零件(34)开关座底面滑块通孔的两端,端置弹片零件(32)中心线与基座盘零件(34)滑块通孔中心线相互重合,端置弹片零件(32)接线柄远离基座盘零件(34)的滑块通孔;基座模块中的中置弹片零件(31),在弹片螺钉零件(30)的配合下,固定置于基座盘零件(34)开关座底面滑块通孔的周围,中置弹片零件(31)中空孔轴心线与基座盘零件(34)滑块通孔轴心线相互重合,中置弹片零件(31)弹压面对应悬空覆盖在侧置弹片零件(32)弧顶面的外表面;开关拨块零件(33)置于基座盘零件(34)开关座顶面的拨块滑槽中;开关滑块零件(29)在拨块螺钉零件(27)、拨块垫圈零件(28)的配合下,通过基座盘零件(34)滑块通孔与开关拨块零件(33)相互连接,开关滑块零件(29)平滑面悬空覆盖在中置弹片零件(31)平底面的外表面,形成完整的电路开关通断系统。
图10中,集线模块中的三个环接线螺钉零件(7),分别透过外集线环零件(1)槽底通孔、中集线环零件(3)槽底通孔、内集线环零件(5)槽底通孔、基座盘零件(34)接线通孔,自上而下依次与接线扣零件(39)、线扣垫圈零件(40)、接线螺母零件(42)紧密连接,形成三套贯穿于基座盘零件(34)上下、及贯穿于对应集线环零件上下的电流通导系统;集线模块中的集线顶盖零件(9),覆盖在基座模块基座盘零件(34)集电圆台顶面,集线顶盖零件(9)中的定位突嵌入基座盘零件(34)的定位突槽中;基座模块中的四个六棱铜套零件(38),对应置于基座盘零件(34)的六棱通孔中,且六棱铜套零件(38)的顶端向上依次连接着线柱垫圈零件(37)、接线柱零件(36)、线柱螺柱零件(35);六棱铜套零件()的底端向下依次连接着接线扣零件(39)、线扣垫圈零件(40),线扣螺钉零件(41),形成四套单纯贯穿于基座盘零件(34)上下的电流通导系统。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产品各零件的形状、规格、材质等,均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从而实现多种规格、多种型号的有机组合,形成多种实施方案,开拓出千姿百态的产品。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由集线、基座二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
集线模块由外集线环、外环栓钉、中集线环、中环栓钉、内集线环、内环栓钉、环接线螺钉、环固定螺钉、集线顶盖九种零件组成,其中,外环栓钉零件、中环栓钉零件、内环栓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0,环固定螺钉零件的数量为6,环接线螺钉零件的数量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集线模块中的中集线环零件,其结构包括环基、夹柱外片、定位坑、回力凹槽、槽底通孔、夹柱内片六个组成部分,其中,夹柱外片、夹柱内片、定位坑的数量各自为20,槽底通孔的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中集线环零件成品中,回力凹槽位于环基的顶面,回力凹槽中心线与环基中心线平行;定位坑位于夹柱外片外表面上端的中心位置,每一夹柱外片与一个夹柱内片相对而立,形成中集线环零件的接线夹柱;所有集线夹柱位于环基的顶面上方,且绕环基轴心线环形阵列;环基高度值与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51到1:55之间;夹柱外片高度值与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5之间;
集线模块中的外集线环零件,其结构、结构名称、结构之间方位关系均与中集线环零件相同;其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中集线环零件相比略有差异,其中,外集线环零件环基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56到1:62之间;外集线环零件夹柱外片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5到1:11.5之间;
集线模块中的内集线环零件,其结构、结构名称、结构之间方位关系均与中集线环零件相同;其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中集线环零件相比略有差异,其中,内集线环零件环基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8到1:51之间;内集线环零件夹柱外片高度值与其环基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集线模块中的集线顶盖零件,其结构包括底阶底面、中阶底面、顶阶底面、定位突、夹柱槽、顶阶凸缘、顶阶、中阶、底阶、底阶内环壁、插线孔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插线孔的数量为120,夹柱槽的数量为60,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集线顶盖零件成品中,定位突位于底阶内环壁表面底部位置;底阶、中阶、顶阶由内而外、由下而上阶梯式环绕阵列;每一梯阶中包括40个的插线孔和20条夹柱槽,所有夹柱槽均位于对应阶梯的外环壁表面,各自向上连接二条插线孔,且绕底阶内环壁轴心环形阵列;
基座模块由拨块螺钉、拨块垫圈、开关滑块、弹片螺钉、中置弹片、端置弹片、开关拨块、基座盘、线柱螺钉、接线柱、线柱垫圈、六棱铜套、接线扣、线扣垫圈、线扣螺钉、接线螺母十六种零件组成,其中,接线扣零件、线扣垫圈零件的数量各自为7,弹片螺钉零件的数量为6,线柱螺钉零件、接线柱零件、线柱垫圈零件、六棱铜套零件、线扣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4,拨块螺钉零件、拨块垫圈零件、端置弹片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基座模块中的开关滑块零件,其结构包括弧滑面、平滑面、凸台、凸台顶面、反向沉头孔、滑块基体六个组成部分,其中,弧滑面、平滑面、反向沉头孔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开关滑块零件成品中,凸台呈扁圆柱形态,位于滑块基体上部正中位置,凸台中心线与滑块基体中心线相互平行;平滑面位于凸台左右两侧,弧滑面位于凸台前后两端,弧滑面与平滑面相互圆滑连接;反向沉头孔平行置于凸台中心线位置,反向沉头孔轴心线与凸台中心线垂直相交;
基座模块中的中置弹片零件,其结构包括接线孔、接线柄、固定孔、平底面、回力面、弹压面、中空孔七个组成部分,其中,接线孔、接线柄、固定孔、平底面、回力面、弹压面的数量各自为2,中空孔的数量为1;在中置弹片零件成品中,中空孔呈扁圆形态,位于整个零件的正中位置,中空孔中心线与整个中置弹片零件中心线相互重合;平底面位于中空孔两侧,平底面两端各自依次与回力面、弹压面平滑连接,平底面外侧连接着接线柄;每一接线柄末端设置一个接线孔;
基座模块中的端置弹片零件,其结构包括接线孔、接线柄、固定孔、弧顶面、平压面五个组成部分,其中,固定孔、弧顶面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端置弹片零件成品中,平压面的一端连接着一个接线柄,另一端连接着二个弧顶面;二个固定孔设置在平压面的中心线上,接线柄末端设置着一个接线孔;
基座模块中的基座盘零件,其结构包括底裙、底腔、反扩中孔、六棱通孔、接线通孔、斜抬板、开关座、滑块通孔、弹片螺孔、座板凸缘、座板、开关座凸缘、拨块滑槽、集电圆台、外环槽、中环槽、内环槽、中心通孔、定位突槽、顶抵栓孔二十个组成部分;其中,顶抵栓孔的数量为60,弹片螺孔的数量为6,六棱通孔的数量为4,接线通孔的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基座盘零件成品中,反扩中孔位于中心通孔的下方,六棱通孔绕中心通孔轴心环形阵列;开关座通过斜抬板与座板连接,座板顶面设置集电圆台,集电圆台轴心与中心通孔轴心相互重合;内环槽、中环槽、外环槽在集电圆台顶面绕集电圆台轴心由内而外、由低而高依次环列,且各自与20个顶抵栓孔、1个接线通孔相互连通;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集线模块中的外集线环零件、中集线环零件、内集线环零件,对应置于基座模块基座盘零件的外环槽、中环槽、内环槽中,且各自通过环固定螺钉零件加以固定;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集线模块中的外环栓钉零件、中环栓钉零件、内环栓钉零件,分别对应着外集线环零件定位坑、中集线环零件定位坑、内集线环零件定位坑,各自置入于基座模块基座盘零件的顶抵栓孔中;所有外环栓钉零件轴心线、中环栓钉零件轴心线、内环栓钉零件轴心线,均与基座盘零件中心通孔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基座模块中的端置弹片零件,分别在弹片螺钉零件的配合下,固定在基座盘零件开关座底面滑块通孔的两端,端置弹片零件中心线与基座盘零件滑块通孔中心线相互重合,端置弹片零件接线柄远离基座盘零件滑块通孔;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基座模块中的中置弹片零件,在弹片螺钉零件的配合下,固定置于基座盘零件开关座底面滑块通孔的周围,中置弹片零件中空孔轴心线与基座盘零件滑块通孔轴心线相互重合,中置弹片零件弹压面对应悬空覆盖在侧置弹片零件弧顶面的外表面;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开关拨块零件,置于基座盘零件开关座顶面的拨块滑槽中;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开关滑块零件,在拨块螺钉零件、拨块垫圈零件的配合下,通过基座盘零件滑块通孔与开关拨块零件相互连接,开关滑块零件平滑面悬空覆盖在中置弹片零件平底面的外表面,形成完整的电路开关通断系统;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集线模块中的三个环接线螺钉零件,分别透过外集线环零件槽底通孔、中集线环零件槽底通孔、内集线环零件槽底通孔、基座盘零件接线通孔,自上而下依次与接线扣零件、线扣垫圈零件、接线螺母零件紧密连接,形成三套贯穿于基座盘零件上下、及贯穿于对应集线环零件上下的电流通导系统;
在成型产品中,集线模块中的集线顶盖零件,覆盖在基座盘零件集电圆台顶面,集线顶盖零件中的定位突嵌入基座盘零件的定位突槽中;
在成型产品中,基座模块中的四个六棱铜套零件,对应置于基座盘零件中的六棱通孔中,且六棱铜套零件的顶端向上依次连接着线柱垫圈零件、接线柱零件、线柱螺柱零件,六棱铜套零件的底端向下依次连接着接线扣零件、线扣垫圈零件,线扣螺钉零件,形成四套单纯贯穿于基座盘零件上下的电流通导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线模块中的中集线环零件,
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中集线环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5到1:11.0之间;环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0到1:5.4之间;环基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线模块中的外集线环零件,
使用与中集线环零件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外集线环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8.4到1:8.8之间;环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0到1:7.4之间;环基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3到1:3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线模块中的内集线环零件,
使用与中集线环零件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内集线环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环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4之间;环基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线模块中的集线顶盖零件,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集线顶盖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4到1:9.8之间;底阶内环壁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5之间;底阶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3之间;中阶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2之间;顶阶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定位突半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夹柱槽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5到1:5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开关滑块零件,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开关滑块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0到1:3.3之间;凸台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1.7之间;凸台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6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中置弹片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中置弹片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5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6到1:4.0之间;接线柄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中空孔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端置弹片零件,使用与中置弹片零件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端置弹片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0之间;接线柄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6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基座盘零件,使用绝缘的工程塑料材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基座盘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6之间;最大高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5到1:4.8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环形集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基座模块中的基座盘零件成品中,集电圆台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集电圆台底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中心通孔直径值与反扩中孔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6到1:1.16之间;反扩中孔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开关座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1到1:2.3之间;开关座厚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4到1:5.8之间;拨块滑槽长度值与开关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3之间;拨块滑槽深度值与开关座厚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5之间。
CN201410622548.XA 2014-11-08 2014-11-08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Active CN104362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2548.XA CN104362478B (zh) 2014-11-08 2014-11-08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22548.XA CN104362478B (zh) 2014-11-08 2014-11-08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478A CN104362478A (zh) 2015-02-18
CN104362478B true CN104362478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529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2548.XA Active CN104362478B (zh) 2014-11-08 2014-11-08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24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934A1 (de) * 1994-10-25 1996-05-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übertragungssystem
DE202010004601U1 (de) * 2010-04-07 2010-07-22 Weinhuber, Konrad Stromabnahme- und Lampensystem
CN103956622A (zh) * 2014-05-22 2014-07-30 钟婕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9934A1 (de) * 1994-10-25 1996-05-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übertragungssystem
DE202010004601U1 (de) * 2010-04-07 2010-07-22 Weinhuber, Konrad Stromabnahme- und Lampensystem
CN103956622A (zh) * 2014-05-22 2014-07-30 钟婕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478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8080B1 (en) Expandable net light for decorative illumination
CN102437454B (zh) 双联冠簧及使用该冠簧的插孔
CN104362478B (zh)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CN204680707U (zh) 一种带并联装置的电池组
CN203202767U (zh) 串灯
CN202633712U (zh) 多功能互锁排推转换插头插座
CN101593916B (zh) 可移动式插座结构
CN205985691U (zh) 一种旋转多头插座
CN202663041U (zh) 橡胶线槽
CN204087967U (zh) 一种超轻型环形空芯电感
CN104347962A (zh) 坐柱式多向电线集揽器
CN213989492U (zh) 一种圆柱体状的插座
CN205453029U (zh) 一种拼接式多模母线槽
CN206820523U (zh) 一种充电器
CN103956622B (zh)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CN203225405U (zh) 连接器组合的结构
CN205050753U (zh) 一种隔离型动触头组
CN205985456U (zh) 一体式鱼叉型插座
CN205376832U (zh) 一种同极一体化插套及插座
CN209948237U (zh) 一种插排的铜件结构
CN205051061U (zh) 组装式插排
CN203193086U (zh) 一种分离式转换头
CN109037997A (zh) 一种双排插座
CN205790503U (zh) 一种增强斜向力度的用于电线连接的母头
CN203277926U (zh) 旋转插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Zhenghua

Inventor before: Zhong Minghu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8

Address after: 226500 Pujiang Road, Rugao City, Jiangsu, Nantong (Rugao port area) 8

Patentee after: Rugao City Leheng Chemical Company Ltd.

Address before: 204, room 515041, block 20, Party School Road, Shant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ong Ming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