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0523U - 一种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0523U
CN206820523U CN201720722732.0U CN201720722732U CN206820523U CN 206820523 U CN206820523 U CN 206820523U CN 201720722732 U CN201720722732 U CN 201720722732U CN 206820523 U CN206820523 U CN 206820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harger
magnet
charging body
bulge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22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武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22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0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0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0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领域,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从而极大地节省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而且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第一环形凹槽,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使得充电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对使用触点充电的多个充电主体同时进行充电时,每一个充电主体都需要单独的充电底座,即使是现有的集合型充电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充电底座1和多个充电主体2,充电底座1上水平设有多个供多个充电主体2插入的插槽,多个充电主体2在水平空间上进行物理布局集合,其占用水平面积大,使得可支持同时充电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
而且,传统的触点充电在对接时需要保证定位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一旦定位不准确或定位不稳定则容易导致接触不良或断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水平空间小、定位快速准确的充电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
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与所述第一凸环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凹槽;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的其中一个固设有所述第一凸环,另一个则固设有所述第一环形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二定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凸环和与所述第二凸环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其中,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二者中的其中一个固设有第二凸环,另一个则固设有所述第二环形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之间还设有第一磁吸附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磁吸附机构包括第一磁铁和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充电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磁铁设于与所述充电底座相邻的充电主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还设有第二磁吸附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磁吸附机构包括第三磁铁和与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的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设于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位于下方的充电主体的顶部,所述第四磁铁设于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位于上方的充电主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充电主体内均设有配重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充电主体呈半径相同且同心设置的圆柱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充电主体同心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充电底座和/或所述充电主体同心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极大地节省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而且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第一环形凹槽,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使得充电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集合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剖视图;
其中,1、充电底座;11、底座壳盖;2、充电主体;21、主体壳盖;3、数据传输接口;41、第二导电触点;42、第二导电环;51、第一导电触点;52、第一导电环;61、第一防滑垫;62、第二防滑垫; 71、第一磁铁;72、第二磁铁;73、第三磁铁;74、第四磁铁;81、第一配重板;82、第二配重板;9、导光柱;13a、第一凸环;13b、第一环形凹槽;23a、第二凸环;23b、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充电底座1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2,充电底座1位于充电主体2的下方,所述充电主体2为任意需要充电的产品,例如无线扩展坞,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13a和与第一凸环 13a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凹槽13b,其中,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 中的一个设有第一凸环13a,另一个则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3b,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在定位时,只需将第一凸环置入第一环形凹槽内就可以完成定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定位准确,不易产生横向错位的现象,有助于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充电底座与充电主体呈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方式,极大地节省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而且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第一环形凹槽,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使得充电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例的充电底座1为充电主体2供电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在充电底座1上设置用于供电电源输入接口,或者在充电底座1内设置移动电源以用于供电。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位于上方的充电主体2的底部设有第一凸环13a,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 中位于下方的充电主体2的顶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3b,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使得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充电底座1和与充电底座1相邻的充电主体2之间通过第二定位机构连接,该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凸环23a和与第二凸环23a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23b,其中,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二者中的一个设有第二凸环23a,另一个则设有第二环形凹槽23b,优选地,充电底座1的顶部设有第二环形凹槽23b,与充电底座1相邻的充电主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凸环23a,通过改造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使得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均设于充电主体2或充电底座1的中心位置,具体地,第一凸环13a与充电主体2同心设置,第二凸环23a与充电底座1和 /或充电主体2同心设置,由此使得定位良好的同时能够满足充电主体2与充电底座1之间、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产生相对旋转。
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在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之间设有第一磁吸附机构,相邻的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吸附机构。优选地,充电底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辅助定位的第一磁铁71,与充电底座1相邻的充电主体2内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磁铁71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72,所述第一磁铁71和第二磁铁72构成第一磁吸附机构,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位于下方的充电主体的顶部设有第三磁铁73,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位于上方的充电主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磁铁73磁性相吸的第四磁铁74,第三磁铁73和第四磁铁74构成第二磁吸附机构;其中,第一磁铁71、第二磁铁72、第三磁铁73 以及第四磁铁74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相位,有效满足点接触电连接准确定位的效果;充电底座1内设有第一配重板81,充电主体2 内设有第二配重板82,由此确保了该充电器在放置时的稳定性;充电主体2上还设有用于指示充电主体2的状态的状态指示灯,该状态指示灯优选为导光柱9,以便于用户直接从侧面可以看到导光柱9的灯光变化,从而判断充电主体2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充电底座1和充电主体2均呈半径相同的圆柱状,以方便了充电底座1 和充电主体2之间、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的旋转效果,不会产生错位感,也更满足人们的需求,该充电主体2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数据传输接口3(USB接口),以方便人们从侧面直接插入数据线。
还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充电底座1的底部设有第一防滑垫61,充电主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防滑垫62,以防止发生错位现象,同时保证了该充电器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可以通过可转动电连接结构连接也可以是相对固定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之间通过第一可转动电连接结构连接,该第一可转动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触点 51和与该第一导电触点51点接触连接的第一导电环52,其中,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的一个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电触点51,另一个则固设有所述第一导电环52,优选地,第一导电触点51嵌设于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位于下方的充电主体2的顶部,第一导电环52固设于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2中位于上方的充电主体2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之间可以通过可转动电连接结构连接也可以是相对固定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 之间通过第二可转动电连接结构连接,使得充电主体2可以相对于充电底座1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旋转而不会产生接触不良或断电的现象,由此增加了充电主体2上的数据传输接口3的摆放位置的自由度,该种充电器,不仅在水平方向上节省了空间,而且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于数据传输接口3的位置变化的需求,具体地,如图3、图4和图5 所示,上述的第二可转动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二导电触点41和与该第二导电触点41点接触连接的第二导电环42,其中,充电底座1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2二者中的一个固设有第二导电触点41,另一个则固设有第二导电环42,优选地,第二导电触点41嵌设于充电底座1 的顶部,第二导电环42固设于与充电底座1相邻的充电主体2的底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上述的第一导电触点51设置为多个,第一导电环 52为同心设置的多个,每个第一导电触点51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一导电环52,第一导电环52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导电触点51的数量,优选地,第一导电触点51设置为2个或4个,第一导电环52设置为 4个,有效满足了第一可转动电连接结构在旋转过程中点接触电连接的稳定性;上述的第二导电触点41设置为多个,第二导电环42为同心设置的多个,每个第二导电触点41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二导电环42,所述第二导电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电触点的数量,优选地,第二导电触点41设置为2个或4个,第二导电环42设置为4个,有效满足了第二可转动电连接结构在旋转过程中点接触电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充电底座与充电主体呈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方式,极大地节省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而且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结构连接,该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第一环形凹槽,通过该种内凸外凹的结构来定位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使得充电主体之间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定位,使得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加设置且电连接的充电底座和至少两个充电主体;
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定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凸环和与所述第一凸环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一环形凹槽;其中,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的其中一个固设有所述第一凸环,另一个则固设有所述第一环形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之间通过第二定位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凸环和与所述第二凸环的结构相匹配的第二环形凹槽;其中,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二者中的其中一个固设有第二凸环,另一个则固设有所述第二环形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与其相邻的充电主体之间还设有第一磁吸附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附机构包括第一磁铁和与所述第一磁铁磁性相吸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充电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磁铁设于与所述充电底座相邻的充电主体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之间还设有第二磁吸附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附机构包括第三磁铁和与所述第三磁铁磁性相吸的第四磁铁,所述第三磁铁设于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位于下方的充电主体的顶部,所述第四磁铁设于所述相邻两个充电主体中位于上方的充电主体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充电主体内均设有配重板。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与所述充电主体呈半径相同且同心设置的圆柱状。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充电主体同心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充电底座和/或所述充电主体同心设置。
CN201720722732.0U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充电器 Active CN206820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2732.0U CN206820523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22732.0U CN206820523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0523U true CN206820523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6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22732.0U Active CN206820523U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0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786A (zh) * 2021-01-22 2021-04-20 江西络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充电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786A (zh) * 2021-01-22 2021-04-20 江西络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的充电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7683B (zh) 高透光的发光积木
CN104051907B (zh) 一种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护套组件
CN206820523U (zh) 一种充电器
CN206820521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06820522U (zh) 一种充电设备
CN203932505U (zh) 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护套组件
CN203150635U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组
CN203503730U (zh) 一种电池组
CN206210867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CN108767348A (zh) 无线充电电池和无线充电电池组
WO2018059542A1 (zh) 控制电路、电源结构及电子烟
CN205543328U (zh) Type-C 充电母座
CN205081155U (zh) 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模块组装盒
CN205017059U (zh) 灵敏型无线充电器
CN203911185U (zh) 旅游转换插座
CN202004288U (zh) 多功能usb排插
CN202353247U (zh) 智能药筐充电站
CN203839991U (zh) 一种充电宝组合充电装置
CN206322909U (zh) 一种带usb接口的86型开关插座
CN203416022U (zh) 叠加式充电移动电源
CN204928209U (zh) 一种折叠太阳能感应移动电源
CN202217848U (zh) 一种立体插座
CN203840010U (zh) 行动电源装置
CN203969552U (zh) 一种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护套
CN212907911U (zh) 一种ups电池集成在线监测智能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