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6622A -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6622A
CN103956622A CN201410216545.6A CN201410216545A CN103956622A CN 103956622 A CN103956622 A CN 103956622A CN 201410216545 A CN201410216545 A CN 201410216545A CN 103956622 A CN103956622 A CN 103956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ring
inferior
low
line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65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6622B (zh
Inventor
钟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on Electric China Co Ltd
Haian Keha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钟婕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钟婕 filed Critical 钟婕
Priority to CN2014102165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6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6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6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6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66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归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环形结构、可将多向电流归集变换为两路电流输出、再将输入的反馈电流变换为多向电流的电流归集变换器;本发明产品由左集线环、右集线环、接线扣、环座、低弹扣、高弹扣等九种零件组成,包括闭合环、沉头楔接孔、座顶凸缘、高环槽、低环槽、定位台、高扣槽、低扣槽、插口、槽腔、限位突、弹触面、开口环、延伸柄、支柱、楔接头等二十五个组成部分,形成一种具有多向电路归集、多路电流输出、支持反馈信号、使用简便快捷等优点的电流归集变换器,可广泛适用于电气、机械等行业使用需要,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

Description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归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环形结构、可将多向电流归集变换为两路电流输出、再将输入的反馈电流变换为多向电流的电流归集变换器。
背景技术
电流归集装置,是指一种能够将多条电流导线合并成为一路电流输出的物理设备。目前公知的电流导线归集装置,虽有合并电流功能,但由于其结构原因,在合并电流和输出电流时存在下列缺陷:
⑴ 公知的电流归集装置合并导线的数量大都是二至四路,部分合并的导线数量为五路,极少有达到六路以上;
⑵ 公知的电流归集装置合并的导线大多来自同一方向或接近同一方向,无法全方位地归集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流导线;
⑶ 公知电流归集装置在电流输出时,仅为一路输出,不能在同一装置中区分电流极相分为二路输出;
⑷ 公知电流归集装置只能合并电流输送给用电器,而不能将用电器反馈输出的电流重新分配,均衡输送给另外的用电器……
如此这般,限制了现有公知电流归集装置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以及其社会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电流归集装置功能单一、适应性不强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产品。该产品除了具备像公知电流归集装置一样可以将多路电流合并为一路电流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区别极相地将多向电流变换为两极电流输出,且可以将反馈输入的两极信号电流均衡分配到多向电路之中,能够同时发电设备和用电设备的运行,且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结实耐用,具有用途广泛、适应性广等精良特点。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1,设计一个环座零件作为产品的主体零件,使之成为产品其它零件依附、固定的物理所在。
2,在环座零件外壁,设计四道环槽,且使各环槽之间存在适当平行间距,用于固定集线环零件,确保集线环零件之间的绝缘使用。
3,在环座零件内腔,设置二个相对面向的定位台,用于安装固定外部的电流控制装置,且防止该电流控制装置的绕轴转动。
4,在环座零件二个相对面向定位台的一个定位台中,并列设置四个扣槽,且使四个扣槽中的插口,依次按高、次高、次低、低的顺序排列设置,分别与零件外壁环槽对应勾通,用于安装弹扣零件。
5,在环座零件上部,沿顶面边缘设置一凸缘,用于控制环座零件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垂直位置。
6,环座零件使用绝缘的热固性塑胶材料制成,确保零件在成型后不再变形扭曲,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
7,根据环座零件环槽形态,对应设计四个集线环零件,且在各集线环零件外壁环形阵列六个螺孔,用于连接接线扣零件。
8,在各集线环零件中,分别设置一个沉头楔接孔,用于连接弹扣零件;其中,两个集线环零件的沉头楔接孔设置在最近螺孔的左侧,两个集线环零件的沉头楔接孔设置在最近螺孔的右侧,以对应环座零件环槽插口的位置;两个沉头楔接孔设置在最近螺孔左侧的集线环统称为“左集线环”, 两个沉头楔接孔设置在最近螺孔右侧的集线环统称为“右集线环”。
9,根据环座零件的扣槽形态,设计四个弹扣零件,用于对应连接集线环零件,且将集线环零件归集的电流传递到电流控制器中。
10,根据环座零件扣槽插口位置的高低,对应设计弹扣零件支柱的垂直位置,使四个弹扣零件中的一个弹扣零件的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4/5处,另一个弹扣零件的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3/5处,一个弹扣零件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2/5处,一个弹扣零件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1/5处,且对应命名这四个弹扣零件依次为“高弹扣零件”、 “次高弹扣零件”、“次低弹扣零件”、“低弹扣零件”。
11,在弹扣零件中,设计一开口环、延伸柄作为零件弹触面与支柱之间的连接介体,使弹触面与支柱之间存在弹性模量,以确保弹扣零件与外部电流控制器触片之间的紧密接触。
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① 多向电路归集──产品至少可以归集六路,甚至可以将二十四路电流并为一路输出,且归集的电流不受导线方向的限制,适应性广。
② 多路电流输出──产品除了可以归集二十四路电流并分为四条各自独立电路输出之外,还可以将其中归集的六路电流分为四路输出,甚至将一路电路分为四路输出,用途广泛。
③ 支持反馈信号──产品除了可以四个弹扣零件作为归集电流的输出端之处,还可以将其中的二个弹扣零件作为电流控制器反馈信号电流的输入端,且可将输入的信号电流均衡地分配到十二个电流输出端中,支持多个用电器的信号反馈动作。
④ 使用简便快捷──产品使用弹性扣件作为与电流控制器交换信号的介体,即插即用,运行安全可靠,可广泛适用于电气、机械、化工等行业的使用需要,使用简便快捷。
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附加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零件外观形态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左集线环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环座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次低弹扣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装配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应用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组织结构的有机组合,可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产品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产品由左集线环、右集线环、接线扣、紧定螺钉、环座、次高弹扣、低弹扣、次低弹扣、高弹扣九种零件组成,且每种零件均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与外观形态。产品所属各零件的外观形态如图2所示。
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左集线环零件(1)、右集线环零件(2)、接线扣零件(3)、紧定螺钉零件(4)、环座零件(5)、次高弹扣零件(6)、低弹扣零件(7)、次低弹扣零件(8)、高弹扣零件(9),其中,接线扣零件(3)、紧定螺钉零件(4)的数量各24,左集线环零件(1)、右集线环零件(2)的数量各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1。
实施例中,内部结构比较独特的有左集线环零件(1)、环座零件(5)和次低弹扣零件(8);左集线环零件(1)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左集线环零件(1)结构包括闭合环(10)、环底面(11)、环顶面(12)、螺孔(13)、沉头楔接孔(14)五个组成部分,其中,螺孔(13)的数量为6,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左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沉头楔接孔(14)位于最近一个螺孔(13)的左侧,左集线环零件(1)的名称因此而来;另外,所有螺孔(13)绕闭合环(10)轴心均衡环形阵列,螺孔(13)轴心线与闭合环(10)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沉头楔接孔(13)轴心线与闭合环(10)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
实施过程中,左集线环零件(1)使用铜锌合金材料或银金属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左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5到1:26之间;最大高度与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27之间;沉头楔接孔(13)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2.0之间,沉头楔接孔(13)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实施例中,右集线环零件(2)结构与左集线环零件基本相同,结构包括闭合环、环底面、环顶面、螺孔、沉头楔接孔五个组成部分,其中,螺孔的数量为6,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右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所有螺孔绕闭合环轴心均衡环形阵列,螺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沉头楔接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但沉头楔接孔位置在其最接近螺孔的右侧。
另外,右集线环零件同样使用铜锌合金材料或银金属材料制造,且制造材质、成品大小与左集线环零件完全相同,即:在制造生成的右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与最大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5到1:26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与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27之间;沉头楔接孔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2.0之间,沉头楔接孔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环座零件(5)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图4中,环座零件(5)结构包括座顶凸缘(15)、高环槽(16)、次高环槽(17)、次低环槽(18)、低环槽(19)、座底面(20)、座内腔(21)、定位台(22)、高扣槽(23)、次高扣槽(24)、次低扣槽(25)、低扣槽(26)、插口(27)、槽腔(28)、限位突(29)十五个组成部分,其中,插口(27)、槽腔(28)、限位突(29)的数量各4,定位台(22)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环座成品零件中,高环槽(16)、次高环槽(17)、次低环槽(18)、低环槽(19)宽度相同,深度相同,因而统称为“环槽”,它们在零件外壁自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列,轴心线相互重合;高扣槽(23)、次高扣槽(24)、次低扣槽(25)、低扣槽(26)宽度相同,高度相同,且均包括插口(27)、槽腔(28)、限位突(29)三个组成部分,因而统称为“扣槽”,它们在两个定位台(22)中的一个定位台立壁上自右而左依次横向排列,顶端齐平。
实施例中,环座零件(5)使用绝缘的热固性塑胶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环座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2到1:4.5之间;高环槽(16)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6.8到1:7.2之间;高扣槽(23)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6.0到1:6.5之间。
在环座成品零件中,每一插口(27)的两端分别与环槽、扣槽相通,它们的位置分别位于高扣槽(23)高度、次高扣槽(24)高度、次低扣槽(25)高度、低扣槽(26)高度的4/5处、3/5处、2/5处、1/5处。
次低弹扣零件(8)的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次低弹扣零件(8)结构包括弹触面(30)、开口环(31)、延伸柄(32)、支柱(33)、楔接头(34)五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次低弹扣成品零件中,弹触面(30)、开口环(31)、延伸柄(32)、支柱(33)、楔接头(34)五个组成部分依次连接,两侧相互齐平;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2/5处。
实施过程中,次低弹扣零件(8)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次低弹扣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1到1:3.4之间;开口环(31)内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8到1:8.2之间。
实施例中,高弹扣零件(9)结构、次高弹扣零件(6)结构、低弹扣零件(7)结构与次低弹扣零件(8)结构基本相同,每一零件结构均包括弹触面(30)、开口环(31)、延伸柄(32)、支柱(33)、楔接头(34)五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各零件的弹触面(30)、开口环(31)、延伸柄(32)、支柱(33)、楔接头(34)依次连接,两侧齐平;不同的是,各零件的延伸柄(32)长度各有长短,导致其支柱(33)在零件中的垂直位置各不相同,其中,高弹扣零件(9)的支柱(33)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4/5处;次高弹扣零件(6)的支柱(33)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3/5处;低弹扣零件(7)的支柱(33)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1/5处。
实施例中,高弹扣零件(9)、次高弹扣零件(6)、低弹扣零件(7),均使用与次低弹扣零件(8)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各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均在1:3.1到1:3.4之间;开口环内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均在1:7.8到1:8.2之间。
在实施过程中,当产品所需各零件均已制造完毕后,即可将各零件按照特定方位进行组合装配,形成产品。实施例产品零件的装配关系如图6所示。
图6中,左集线环零件(1)分别嵌套置于环座零件(5)的低环槽、次低环槽中,且左集线环零件(1)的沉头楔接孔与环座零件(5)的插口对应相通;右集线环零件(2)分别嵌套置于环座零件(5)的高环槽、次高环槽中,且右集线环零件(2)的沉头楔接孔与环座零件(5)的插口对应相通;高弹扣零件(9)、次高弹扣零件(6)、次低弹扣零件(8)、低弹扣零件(7)对应置于环座零件(5)中的高扣槽、次高扣槽、次低扣槽、低扣槽中,且高弹扣零件(9)、次高弹扣零件(6)、次低弹扣零件(8)、低弹扣零件(7)中的楔接头,分别通过对应的环座零件(5)插口,与左集线环零件(1)、右集线环零件(2)中的沉头楔接孔对应连接。
通过实施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用于多向电流的归集和重新分配,其使用过程如图7所示。
图7中,产品接线扣零件(3)与多条电流导线连接,产品各个弹扣零件的弹触面分别与电流控制器(35)的输入触片对应接触;当多向电流各自通过导线A(37)、导线B(38)流经接线扣零件(3)归集到右集线环零件(2)时,右集线环零件(2)又将归集到的不同电流对应分配给高弹扣零件(9)、次高弹扣零件(6),让高弹扣零件(9)、次高弹扣零件(6)通过对应触片(36)将电流传递给电流控制器(35);而电流控制器(35)反馈产生的电流,则通过另外触片传导给产品的低弹扣零件(7)、次低弹扣零件(8),再由低弹扣零件(7)、次低弹扣零件(8)传递到左集线环零件中,并通过左集线环零件(1)中的众多接线扣零件(3),对应分配到导线C(39)、导线D(40)中,从而形成产品归集多向电流、再将反馈电流对应分配到各个用电器中的功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产品各个具体零件的材质、形状、规格,均可以根据功能需要灵活变通,形成多种实施方案,从而开拓千姿百态的产品,造就广阔市场空间。

Claims (8)

1.一种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产品由左集线环、右集线环、接线扣、紧定螺钉、环座、次高弹扣、低弹扣、次低弹扣、高弹扣九种零件组成,其特征是:
⑴ 所述的左集线环零件,其结构包括闭合环、环底面、环顶面、螺孔、沉头楔接孔五个组成部分,其中,螺孔的数量为6,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左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沉头楔接孔位于最近螺孔的左侧,所有螺孔绕闭合环轴心均衡环形阵列,螺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沉头楔接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
⑵ 所述的右集线环零件,其结构与左集线环零件基本相同,结构包括闭合环、环底面、环顶面、螺孔、沉头楔接孔五个组成部分,其中,螺孔的数量为6,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右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所有螺孔绕闭合环轴心均衡环形阵列,螺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沉头楔接孔轴心线与闭合环轴心线互相垂直交叉,但沉头楔接孔位置在其最接近螺孔的右侧;
⑶ 所述的环座零件,其结构包括座顶凸缘、高环槽、次高环槽、次低环槽、低环槽、座底面、座内腔、定位台、高扣槽、次高扣槽、次低扣槽、低扣槽、插口、槽腔、限位突十五个组成部分,其中,插口、槽腔、限位突的数量各4,定位台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环座成品零件中,高环槽、次高环槽、次低环槽、低环槽宽度相同,深度相同,因而统称为“环槽”,它们在零件外壁自上而下依次间隔排列,轴心线相互重合;高扣槽、次高扣槽、次低扣槽、低扣槽宽度相同,高度相同,且均包括插口、槽腔、限位突三个组成部分,因而统称为“扣槽”,它们在两个定位台中的一个定位台立壁上自右而左依次横向排列,顶端齐平;
⑷ 所述的次低弹扣零件,其结构包括弹触面、开口环、延伸柄、支柱、楔接头五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次低弹扣成品零件中,弹触面、开口环、延伸柄、支柱、楔接头五个组成部分依次连接,两侧相互齐平;支柱位置在整个零件垂直高度的2/5处;
⑸ 所述的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低弹扣零件,它们结构与次低弹扣零件基本相同,每一零件结构均包括弹触面、开口环、延伸柄、支柱、楔接头五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各零件的弹触面、开口环、延伸柄、支柱、楔接头依次连接,两侧齐平;不同的是,各零件的延伸柄长度各有长短,导致其支柱在零件中的垂直位置各不相同,其中,高弹扣零件的支柱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4/5处;次高弹扣零件的支柱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3/5处;低弹扣零件的支柱位置在该零件垂直高度的1/5处;
⑹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的接线扣零件、紧定螺钉零件的数量各24,左集线环零件、右集线环零件的数量各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1;
⑺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的左集线环零件分别嵌套置于环座零件的低环槽、次低环槽中,且左集线环零件的沉头楔接孔与环座零件的插口对应相通;所述的右集线环零件分别嵌套置于环座零件的高环槽、次高环槽中,且右集线环零件的沉头楔接孔与环座零件的插口对应相通;
⑻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的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次低弹扣零件、低弹扣零件对应置于环座零件中的高扣槽、次高扣槽、次低扣槽、低扣槽中,且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次低弹扣零件、低弹扣零件中的楔接头,分别通过环座零件中的插口,与左集线环零件、右集线环零件中的沉头楔接孔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左集线环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或银金属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左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5到1:26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27之间;沉头楔接孔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2.0之间,沉头楔接孔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右集线环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或银金属材料制造,且制造材质、成品大小与左集线环零件完全相同;在制造生成的右集线环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5到1:26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6到1:27之间;沉头楔接孔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5到1:2.0之间,沉头楔接孔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座零件,使用绝缘的热固性塑胶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环座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2到1:4.5之间;高环槽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6.8到1:7.2之间;高扣槽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6.0到1:6.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环座零件中,每一插口的两端分别与环槽、扣槽相通,它们的位置分别位于高扣槽高度、次高扣槽高度、次低扣槽高度、低扣槽高度的4/5处、3/5处、2/5处、1/5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次低弹扣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次低弹扣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1到1:3.4之间;开口环内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8到1:8.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低弹扣零件,均使用与次低弹扣零件材质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各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均在1:3.1到1:3.4之间;开口环内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均在1:7.8到1:8.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其特征是:通过实施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用于多向电流的归集和重新分配;在使用时,产品接线扣零件与多条电流导线连接,产品各个弹扣零件的弹触面分别与电流控制器的输入触片对应接触;当多向电流各自通过导线A、导线B流经接线扣零件归集到右集线环零件时,右集线环零件又将归集到的不同电流对应分配给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让高弹扣零件、次高弹扣零件通过对应触片将电流传递给电流控制器;而电流控制器反馈产生的电流,则通过另外触片传导给产品的低弹扣零件、次低弹扣零件,再由低弹扣零件、次低弹扣零件传递到左集线环零件中,并通过左集线环零件中的众多接线扣零件,对应分配到导线C、导线D中,从而形成产品归集多向电流、再将反馈电流对应分配到各个用电器中的功能。
CN201410216545.6A 2014-05-22 2014-05-22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Active CN103956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6545.6A CN103956622B (zh) 2014-05-22 2014-05-22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6545.6A CN103956622B (zh) 2014-05-22 2014-05-22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6622A true CN103956622A (zh) 2014-07-30
CN103956622B CN103956622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33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6545.6A Active CN103956622B (zh) 2014-05-22 2014-05-22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66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478A (zh) * 2014-11-08 2015-02-18 钟明华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6248C2 (de) * 1992-05-16 2000-05-18 Abb Patent Gmbh Aufnahmebehälter für einen Wandler für einen Fehlerstromschutzschalter und Wandler
US5869953A (en) * 1997-12-04 1999-02-09 Holden; Keith D. Retrofittable energy saving device
EP1870795A3 (en) * 2006-06-20 2008-01-23 Forcar Co., Ltd. Power source connecting circuit device with current transformer
JP2008131683A (ja) * 2006-11-16 2008-06-05 Fujitsu General Ltd アキシャルエア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FR2995148B1 (fr) * 2012-08-28 2015-12-18 Souriau Procede de transformation d'un connecteur male en un connecteur femelle et connecteur transformab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2478A (zh) * 2014-11-08 2015-02-18 钟明华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CN104362478B (zh) * 2014-11-08 2016-08-24 钟明华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6622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6622B (zh) 环形电流归集变换器
TR201818937T4 (tr) Düzlemsel Algılayıcı Ve Bunun Üretim Yöntemi
CN204927731U (zh) 一种螺旋式电源插头
CN206441991U (zh) 一种电线杆用防雷装置
CN203288788U (zh) 控制器用组合式导电柱
CN205004619U (zh) 一种配电盘及其应用的电机测试设备
CN204793411U (zh) 无方向型插头及插座
CN204905488U (zh) 基于强电产品的弹片模组及插线板
CN203932576U (zh) 汇流杆装置
CN201122550Y (zh) 一种电路控制开关
CN203148980U (zh) 一种用于开关特性测试仪的固定装置
CN203993173U (zh) 一种铸铁三通管夹持治具
CN104362478B (zh) 一种高效环形集电装置
KR20180000790U (ko) 한국용 구형 콘센트
CN202759076U (zh) 一种插座结构
CN203481101U (zh) 按钮信号指示结构
CN203733985U (zh) 一种可旋转的墙壁插座的导体结构
CN203734088U (zh) 一种线槽式插座
CN205846258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
CN206059038U (zh) 一种组合式电力瓷瓶
CN203300956U (zh) 一种电气设备的固定装置
CN201319457Y (zh) 单相及三相一体插座
CN204392617U (zh) 相邻电路板的电性连接结构
CN105098420A (zh) 基于强电产品的弹片模组及插线板
CN203789631U (zh) 一种新型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7

Address after: 226600 No. 1 Simon Road, Ha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Jiangsu

Co-patentee after: Textile Co., Ltd. Haian branch Hao

Patentee after: Simon Electric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4, room 515041, block 20, Party School Road, Shant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ong 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