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62063B -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62063B
CN104362063B CN201410736200.3A CN201410736200A CN104362063B CN 104362063 B CN104362063 B CN 104362063B CN 201410736200 A CN201410736200 A CN 201410736200A CN 104362063 B CN104362063 B CN 104362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negative electrode
casing
carbon nanometer
imaging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62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62063A (zh
Inventor
张成祥
谭思晴
郑海荣
胡战利
陈垚
桂建保
洪序达
张蕴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7362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62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62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62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62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24Tubes wherein the point of impact of the cathode ray on the anode or anticathode is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surface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Device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rised tomograp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02Details
    • H01J35/04Electrodes ; Mutual position thereof; 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therefor
    • H01J35/08Anodes; Anti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5/00X-ray tubes
    • H01J35/02Details
    • H01J35/04Electrodes ; Mutual position thereof; 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therefor
    • H01J35/08Anodes; Anti cathodes
    • H01J35/12Cooling non-rotary ano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至少包括机壳、阳极和阴极,其中,所述阳极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阴极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阳极和阴极均呈环形阵列对应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所述阳极为固定阳极,所述阴极为碳纳米管阴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将阳极和阴极装配与机架的机壳内,与机架形成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阳极采用固定阳极,阴极采用碳纳米阴极,使阳极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保证了成像质量,提高了可靠性,以及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另外,该CT成像系统具有低功率和瞬间热熔量较低的特点,延长CT成像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满足需要连续扫描工作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成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固定阳极的碳纳米CT(Computed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螺旋CT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转换器、机壳和计算机系统等部件,其工作原理为:高压发生器激发X射线管发出X射线,X射线穿过人体后被探测器接收,计算机系统连接探测器显示被测部位图像。其中,X射线管主要包括阴极和阳极,当阴极产生高速电子轰击阳极时,只有小于1%的能量转化为X射线,而超过99%的能量转化成热能聚集在阳极耙面上,由于阳极耙面的承热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热能不能被及时传导出去,当热能累积量超过X射线管阳极的承热能力时,阳极耙面就会被损毁,从而导致X射线管的损坏,所以,X射线管阳极耙面的传热性能决定了X射线管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目前,螺旋CT成像成像系统主要以旋转阳极作为X射线管的阳极,通过旋转阳极的高速旋转避免阳极靶面由于局部高温导致的损坏,但是旋转阳极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X射线管的散热问题。主要原因为:X射线管的内部与外界隔绝,旋转阳极的主轴在真空玻璃管内高速旋转,热量不能通过主轴传导出去,同时,X射线管采用高真空的玻璃管,也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对流传热,旋转阳极只能等待阳极耙面温度升高后,通过热辐射将阳极靶面的热能辐射到X射线管的玻璃管壁,再通过玻璃管壁传导至外界环境,以至于旋转阳极的导热效率极低。另外,虽然旋转阳极的阳极耙面承热能力高,可以避免阳极靶面的局部损坏问题,但是,没有及时传导出去的热量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热量累积会不断加大,当热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CT成像系统就会开启自我保护,自动停机,防止CT设备损坏,所以,采用旋转阳极的X射线管的CT成像系统连续工作时间较短。
此外,采用旋转阳极的X射线管的CT成像系统由于自身特性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高速电子在轰击高速旋转的旋转阳极耙面时,由于旋转阳极产生圆周力,产生的部分X射线也会随着阳极耙面旋转方向发生偏转,使X射线能量减弱,均匀性降低,从而使成像质量下降;其次,由于采用旋转阳极的X射线管结构复杂,导致控制X射线管的方法也较为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故障率较高、可靠性较差以及使用寿命较短;最后,采用旋转阳极的X射线管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难度大,以国内目前的制造工艺方法中较难生产出质量优秀的旋转阳极,在同等情况下,采用旋转阳极的X射线管的CT成像系统实用性较差。另外,目前的传统碳纳米射线源普遍存在寿命低的缺点,特别是在碳纳米射线源使用寿命的中后期,碳纳米射线源的性能下降很快,严重影响了CT成像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解决传统碳纳米射线源寿命低的缺点,在保证X射线管散热性能的基础上,延长CT成像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保证CT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提高CT成像系统的可靠性,延长CT成像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至少包括机壳、阳极和阴极,其中,所述阳极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阴极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阳极和阴极均呈环形阵列对应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所述阳极为固定阳极,所述阴极为碳纳米管阴极。
进一步地,机壳包括激发端和放射端,所述激发端和放射端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所述阳极固定在所述激发端,所述阴极固定在所述放射端。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至少包括激发面,所述阴极至少包括放射面,所述激发面为斜面,所述放射面为凸形曲面,所述阴极用于在外加电场下产生电子,所述放射面的凸形曲面用于聚焦电子形成电子束,并发射电子束轰击所述阳极的激发面以产生X射线。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内部设有栅极和聚焦极,所述栅极和聚焦极位于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栅极位于所述阴极一侧,呈圆环状,栅极的表面设有栅极孔,用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电子加速,产生电子束一次聚焦。
进一步地,所述聚焦极位于所述阳极一侧,呈圆环状,聚焦极的表面设有聚焦孔,用于形成电子束二次聚焦,增加轰击所述阳极的电子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激发面的倾斜角度为7度至25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激发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的数量为60个,所述阳极的数量为60个,每一个所述阳极的激发面的材料为钨或者钎焊石墨。
进一步地,所述机壳上设有出射窗和检修窗,所述出射窗位于所述激发端和放射端之间的机壳上,所述检修窗位于机壳外部呈环形等角度排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将阳极和阴极装配与机架的机壳内,与机架形成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阳极采用固定阳极,阴极采用碳纳米阴极,使阳极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保证了成像质量,提高了可靠性,以及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另外,该CT成像系统具有低功率和瞬间热熔量较低的特点,延长CT成像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满足需要连续扫描工作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结构,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至少包括机壳110、阳极150和阴极120,其中,阳极150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阴极120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该阳极150和阴极120均呈环形阵列对应设置在机壳110内部,阳极150为固定阳极,阴极120为碳纳米管阴极,与机架形成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该CT成像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探测器、准直器、过滤器。其中,控制系统与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连接,用于控制阳极150在指定时间对指定位置发射X射线;过滤器与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对应放置,用于过滤X射线;准直器放置于过滤器与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之间,分别与过滤器和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对应,用于控制X射线的照射范围使待测对象避免被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同时,保证将有效地X射线照射在待测对象上;探测器与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平行对应放置,探测器与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之间放置有待测对象,探测器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用于接收X射线,该探测器将X射线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系统,进行成像。
需要说明的是:从理论角度而言,阴极120和阳极150的数量越多,扫描待测对象的角度就越全面,更加准确地获取待测对象的图像信息,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无法实现微小尺寸结构的阴极和阳极。所以,本实施例选取阴极120的数量为60个,阳极150的数量60个,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任意一个或多个阴极120轰击阳极150对指定位置进行定时、定量的X射线照射。另外,在机壳的内部为真空环境,利用外设抽真空装置保持机壳内部的真空度。
具体地,机壳110包括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分别位于机壳110两侧,阳极150固定在激发端112,阴极120固定在放射端113。
更具体地,阳极150至少包括激发面151,阴极120至少包括放射面121,激发面151为斜面,放射面121为凸形曲面,阴极120用于在外加电场下产生电子,放射面121的凸形曲面用于聚焦电子形成电子束,并发射电子束轰击阳极150的激发面151以产生X射线。另外,该机壳上设有出射窗111,出射窗111位于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之间的机壳上,用于将该阳极产生的X射线发射出去;该机壳位于阴极一侧还设有挡板,限制高速电子的运动轨迹,防止发射电子影响到相邻的阴极120,并使高速电子向阳极150一侧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传热学基础知识可知,热能传递方式主要为传导、对流、辐射。在这三种热传导方式中,效率最高的传递方式是传导,其次是对流,最后是辐射。由于在真空状态下,阳极150和阴极120位于机壳110的内部,阳极150固定在机壳110的激发端112,阳极150的激发面151处于静止状态,高速电子轰击激发面151的位置与机壳110上出射窗111的位置对应,当电子束轰击激发面产生热量时,热量可以及时通过阳极150的激发面151传导至机壳110外部,散发到空气中,提高阳极150的散热效率,从而使阳极150的激发面151一直保持较低的温度,CT成像系统不会因阳极150温度过高而报警,延长CT成像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
另外,相对于传统的热阴极,本实施例的阴极120采用碳纳米作为材料,使阴极120具有冷阴极特性,避免了热阴极的温度高、功耗大、发射延迟的缺陷。同时,阴极120的放射面121为凸形曲面,该凸形曲面易于高频脉冲的电子束发射,响应速度快,克服了传统热阴极射线管的固有缺点。有益于增加碳纳米射线管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满足医学检测的应用需求。
进一步地,机壳110内部设有栅极130和聚焦极140,栅极130和聚焦极140位于阳极150与阴极120之间。其中,该栅极130位于阴极120一侧,呈圆环状,栅极130的表面设有栅极孔131;该聚焦极140位于阳极150一侧,呈圆环状,聚焦极140的表面设有聚焦孔141。具体地,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当电子穿过栅极130上的栅极孔131时电子被加速,产生电子束一次聚焦,当被加速的电子又穿过聚焦极140上的聚焦孔时,电子被二次加速,形成电子束二次聚焦,从而增加轰击阳极150的电子数量,此时,阳极150受到电子束轰击,高速的电子束骤然减速,从而产生X射线从出射窗111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基本物理知识可知,产生X射线的工作环境通常为真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的真空度无法达到绝对值,以至于在产生X射线的环境内仍然存在少量空气分子。这些空气分子被高频脉冲电子束电离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朝向阴极方向加速运动,有可能轰击阴极而造成阴极损伤,减少射线管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在阴极120与阳极150之间设置有栅极130和聚焦极140,该栅极130具有保护阴极120的作用,使空气离子无法直接撞击阴极,该聚集极具有引导电子和空气离子向阳极150加速运动的作用,避免空气离子向阴极120运动,降低阴极120被轰击的概率,从而保护阴极120,增加碳纳米射线管的寿命。
进一步地,激发面151的倾斜角度为7度至25度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激发面151的倾斜角度为10度,阴极120的数量为60个,阳极150的数量为60个,每一个阳极150的激发面151的材料为钨或者钎焊石墨。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同CT拍摄环境和相同焦点尺寸下,静止的阳极激发面151阻挡了凸形曲面产生的高速电子束,电子束轰击激发面151时产生X射线的方向不会改变,X射线携带的能量较强,均匀性好,被探测器接收后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上呈现较好的成像质量。
另外,该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阳极150和阴极120的结构简单,使阳极150和阴极120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生产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在相同情况下,采用固定阳极比采用旋转阳极更具有经济实用,同时,阳极150固定在机壳110内,阳极150处于静止状态,不易损坏,提高了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的可靠性,延长了阳极150的使用寿命,解决了传统碳纳米射线源寿命低的缺点,特别是碳纳米射线源在使用寿命中后期性能下降的问题。该体封装的机壳110采用开放式结构,机壳110上设有检修窗114,检修窗114的数量为6个,位于机壳110外部呈环形等角度排列,便于维修或者更换阳极150,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日常维护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将阳极和阴极装配与机架的机壳内,与机壳形成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阳极采用固定阳极,阴极采用碳纳米阴极,使阳极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保证了成像质量,提高了可靠性,以及降低了生产和维护成本,另外,该CT成像系统具有低功率和瞬间热熔量较低的特点,延长CT成像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满足需要连续工作扫描的要求。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至少包括机壳(110)、若干个阳极(150)和若干个阴极(1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150)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阴极(120)的数量在50个至90个之间,所述阳极(150)和阴极(120)均呈环形阵列对应设置在所述机壳(110)内部,所述若干个阳极(150)所在圆周的半径大于所述若干个阴极(120)所在圆周的半径,所述阳极(150)为固定阳极,所述阴极(120)为碳纳米管阴极;
所述机壳(110)包括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所述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分别位于所述机壳(110)两侧,所述阳极(150)固定在所述激发端(112),所述阴极(120)固定在所述放射端(113);
所述机壳(110)上设有出射窗(111)和检修窗(114),所述出射窗(111)位于所述激发端(112)和放射端(113)之间的机壳(110)上,所述检修窗(114)位于机壳(110)外部呈环形等角度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150)至少包括激发面(151),所述阴极(120)至少包括放射面(121),所述激发面(151)为斜面,所述放射面(121)为凸形曲面,所述阴极(120)用于在外加电场下产生电子,所述放射面(121)的凸形曲面用于聚焦电子形成电子束,并发射电子束轰击所述阳极(150)的激发面(151)以产生X射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10)内部设有栅极(130)和聚焦极(140),所述栅极(130)和聚焦极(140)位于所述阳极(150)与所述阴极(1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130)位于所述阴极(120)一侧,呈圆环状,栅极(130)的表面设有栅极孔(131),用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使电子加速,产生电子束一次聚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极(140)位于所述阳极(150)一侧,呈圆环状,聚焦极(140)的表面设有聚焦孔(141),用于形成电子束二次聚焦,增加轰击所述阳极(150)的电子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面(151)的倾斜角度为7度至25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面(151)的倾斜角度为1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20)的数量为60个,所述阳极(150)的数量为60个,每一个所述阳极(150)的激发面(151)的材料为钨或者钎焊石墨。
CN201410736200.3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Active CN104362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6200.3A CN104362063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6200.3A CN104362063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063A CN104362063A (zh) 2015-02-18
CN104362063B true CN104362063B (zh) 2017-04-26

Family

ID=5252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6200.3A Active CN104362063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62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471A (zh) * 2018-04-19 2018-08-17 新瑞阳光粒子医疗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电子枪的环形x射线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5172B2 (ja) * 1991-05-13 2001-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界電子放出装置
JP4002984B2 (ja) * 2003-05-12 2007-11-07 株式会社エーイーティー X線ct装置
US7136455B2 (en) * 2004-11-02 2006-11-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n emitt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size of electron beams
JP2007149601A (ja) * 2005-11-30 2007-06-14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管及びそれを用いたx線検査装置
US8406378B2 (en) * 2010-08-25 2013-03-26 Gamc Biotech Development Co., Ltd. Thick targets for transmission x-ray tubes
CN201936839U (zh) * 2011-01-10 2011-08-17 深圳市晶金电子有限公司 照相设备及其x射线发生器
CN102379716A (zh) * 2011-08-24 2012-03-21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静态ct扫描仪系统及其扫描方法
CN102543635A (zh) * 2012-01-18 2012-07-04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
CN102988076B (zh) * 2012-12-11 2015-05-13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Ct扫描仪
CN103337443B (zh) * 2013-04-27 2016-0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医学检测用x射线源及移动ct扫描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62063A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8737B2 (en) Medical X-ray imaging system
CN102697518B (zh) 静态能量分辨ct扫描仪及其扫描方法
EP2082412B1 (en) X-ray tube, x-ray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x-rays
JP2011129518A5 (zh)
CN102142346A (zh) X-射线阴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37443B (zh) 医学检测用x射线源及移动ct扫描仪
CN102498540A (zh) 分布式x射线源和包括其的x射线成像系统
CN1833299A (zh) 在多个位置产生多个x射线束的装置和方法
CN103340641B (zh) Ct扫描仪脉冲成像系统及其脉冲成像方法
CN1933091A (zh) X射线发射器
CN102543635A (zh) 基于场发射阴极的多焦点固定阳极x射线管
JP5726763B2 (ja) 電界放出陰極を具えるx線源
CN102299036A (zh) 基于场发射冷阴极的阵列x射线源
CN104037042A (zh) X射线产生管、x射线产生装置和x射线成像系统
KR20100071564A (ko) 엑스선 튜브
CN102779710A (zh) X射线管及其运行方法
CN104362063B (zh) 一种用于ct成像系统的整体封装碳纳米射线源
US20100290595A1 (en) X-ray tube having a rotating and linearly translating anode
CN202142495U (zh) 基于场发射冷阴极的阵列x射线源
Tan et al. Beam and image experiment of beam deflection electron gun for distributed X-ray sources
CN111430204A (zh) X射线管及医疗成像设备
CN104465280B (zh) 一种用于ct成像的碳纳米射线管
CN103337441A (zh) 基于LaB6纳米材料场发射的X射线管及移动CT扫描仪
JP2013033645A (ja) ステレオx線発生装置
CN105470080A (zh) 一种利用热管主动散热的固定靶x射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Chengxiang

Inventor after: Tan Siqing

Inventor after: Zheng Hairong

Inventor after: Hu Zhanli

Inventor after: Chen Yao

Inventor after: Gui Jianbao

Inventor after: Hong Xuda

Inventor after: Zhang Yunw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Chengxiang

Inventor before: Tan Siqi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Hairong

Inventor before: Hu Zhanli

Inventor before: Chen Yao

Inventor before: Gui Jianbao

Inventor before: Hong Xuda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nwa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