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9075A -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9075A
CN104349075A CN201410030460.9A CN201410030460A CN104349075A CN 104349075 A CN104349075 A CN 104349075A CN 201410030460 A CN201410030460 A CN 201410030460A CN 104349075 A CN104349075 A CN 104349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media
signal
module
holding wire
differential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0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兆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49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90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包含一种多媒体传输接收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系统,统包含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多媒体传送装置转换处理多媒体信号为适用于与多媒体传送装置外端的输出接口耦接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传输的至少一差动信号。多媒体接收装置与多媒体传送装置耦接以经由至少一第一对信号传输线接收至少一差动信号,多媒体接收装置转换处理至少一差动信号为射频多媒体信号。

Description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信号传输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行生活中,通常一个家庭会有至少2台以上的显示装置,且各显示装置耦接于一多媒体信号源。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信号源通过传统影像传送装置传送多媒体数据至各显示装置,且传统影像传送装置通过同轴电缆线传送多媒体数据。然而,同轴电缆线的价格昂贵,其价格正比于缆线长度。一旦同轴电缆线的长度长达500公尺,造成的成本相当可观。在实际情况中,同轴电缆线的重量较重,常常导致工人进行拉线施工的不便。
厂商为解决成本问题,尝试将有线传输(同轴电缆线)改良为无线传输,其中无线传输包含射频传输。然而,一般而言,各显示装置设置于不同的空间,且该些空间以水泥墙或其他遮蔽物隔开。在实际情况中,在进行射频传输时,射频信号容易被水泥墙阻挡,使得显示装置所接收的射频信号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昂贵同轴线材使用量以降低线材成本或避免无线受到障碍物遮蔽,进而延伸信号传输距离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于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缆线中的一对绞线传输低频率控制数据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以达到控制远端接收装置的效果。
于另一方面,本发明更提供一种能够过缆线中的一对绞线传输电力至远端接收装置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以减少接收装置体积,以及不需要额外增加变压器供应电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包含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多媒体传送装置转换处理多媒体信号为适用于与多媒体传送装置外端的输出接口耦接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传输的至少一差动信号。此外,多媒体接收装置与多媒体传送装置耦接以经由第一对信号传输线接收该至少一差动信号,多媒体接收装置转换处理该至少一差动信号为射频多媒体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传送装置,包含多媒体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及多媒体调变模块。在一实施例中,多媒体输入接口接收多媒体信号,且输出接口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缆线。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调变模块耦接多媒体输入接口并转换多媒体信号为至少一差动信号,而载至多对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多媒体接收装置,包含输入接口及多媒体混频模块。在一实施例中,输入接口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缆线,其中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载入有至少一差动信号。此外,多媒体混频模块耦接于缆线并接收至少一差动信号,并将至少一差动信号载至射频信号上以形成射频多媒体信号。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通过多媒体调变模块转换多媒体信号为至少一差动信号,进而传输中频信号至显示装置。在实际情况中,至少一对差动信号可通过具有多对双绞线的缆线,例如5类传输线(CAT-5Cable)或6类传输线(CAT-6)或其相等效果的缆线来进行传输,其中,5类双绞线为价格低廉、重量轻省且利于施工的材料,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并不减信号品质。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可有效解决长距离传输及高成本的问题,且能够直接适用现行显示装置以显示多媒体画面。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送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媒体接收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符号说明】
1、1A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
10、10A、10B 多媒体传送装置
20 缆线
30、30A、30B 多媒体接收装置
80 多媒体信号源
90 显示装置
100 多媒体输入接口
110 信号增强模块
120 电源转换模块
130 传送控制模块
140、140A 多媒体调变模块
141 解码单元
142 压缩单元
143 调变单元
150 输出接口
210 第一对信号线
220 第二对信号线
230 第三对信号线
310 信号补偿模块
320 稳压模块
330 接收控制模块
340 多媒体混频模块
350 输入接口
900 解码模块
S1 多媒体信号
S2 差动信号
S3 射频多媒体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传输装置;具体而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装置可转换多媒体信号为中频信号,再经由多对双绞线所构成的传输线传输至播放端以达到延伸传输中频信号减少昂贵同轴缆线使用的功效。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送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媒体传送装置10包含多媒体输入接口100、输出接口150及多媒体调变模块140。在实际情况中,多媒体输入接口100接收多媒体信号S1,其中多媒体信号S1包含影像信号、影音信号或声音信号,且影音信号包含影像数据及声音数据,并无特定的限制。在此实施例中,多媒体信号S1较佳为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信号(High DefinitionMultimedia Interface signal,HDMI signal或数字视讯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DVI)等,但不以此例为限。
此外,输出接口150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缆线,例如:CAT-5或CAT-6等类传输线。在此实施例中,传输线为CAT-5传输线,其具有四对信号线,每一对信号线为双绞线(twisted-pair)。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调变模块140耦接多媒体输入接口10并转换多媒体信号S1为至少一对差动信号S2,而载至多对信号线中的第一对信号线210。该至少一对差动信号可以为一对中频(intermediate frequency)差动信号(IF±)或者是为一对同相((in phase)差动信号(I±)以及一对正交(quadrature)差动信号(Q±)的组合,在此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对差动信号S2为一对中频差动信号(IF±),以下简称中频信号,来进行说明。
多媒体调变模块140,用以将多媒体信号S1经由相应该多媒体信号格式的实体层进行转换,再通过影像压缩处理,进而调变转换为差动信号S2。该多媒体调变模块140的架构,在本实施例中,为符合地面数字视讯广播(DVB-T,Digital VideoBroadcasting-Terrestrial)标准的调变模块,其内部结构与将多媒体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IF)或者是I/Q信号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的人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如图1所示,第一对信号线210用以传输差动信号S2,其中该差动信号S2包含影音数据,该差动信号S2的频率范围约介于0MHz至30MHz之间,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要说明的是,如果该至少一对差动信号为I±/Q±的组合,则通过两对双绞线来进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接收装置;具体而论,本发明的多媒体接收装置可转换处理由远经由至少一对绞线所传输的差动信号,例如:中频差动信号或者是同相差动信号(I±)以及一对正交差动信号(Q±)的组合,进而将差动信号载至射频信号经由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给外接或内建机上盒(set-top box)的显示装置。请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多媒体接收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2所示,多媒体接收装置30包含输入接口350及多媒体混频模块340。在此实施例中,输入接口350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缆线,例如CAT-5或CAT-6等类的缆线,其中的第一对信号线210载入有差动信号S2。举例而言,多媒体接收装置30可通过第一对信号线210连接于图1的多媒体传送装置10,使得差动信号S2自多媒体传送装置10传送至多媒体接收装置30。换句话说,本发明通过多媒体传送装置10转换多媒体信号S1为差动信号S2,并使用多媒体接收装置30接收处理差动信号S2,进而传送至其他装置。
如图2所示,多媒体混频模块340耦接于缆线210并接收差动信号S2,并将差动信号S2载至射频信号(RF signal,radio-frequency signal)上以形成射频多媒体信号S3,并输出射频多媒体信号S3至显示装置(图未示)。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内建或外接具有能够接收处理射频多媒体信号S3的模块,例如:机上盒,以将射频多媒体信号S3还原为压缩影像信号,再对该压缩影像信号进行解压缩处理,以得到影音信号、声音信号或者是影像信号,进而提供给显示装置输出。要说明的是,从多媒体混频模块340输出的射频多媒体信号S3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给显示装置内建或外接的机上盒,或者是通过有线传输,例如通过同轴缆线输出多媒体信号S3给显示装置内建或外接的机上盒连接。
根据图1与图2的架构,要说明的是,传统上,多媒体信号S1通常包含有高频率的影像信号,又因为高频信号在传输时更容易衰减,因此具有高频率的多媒体信号S1(如HDMI或DVI信号)往往超过5类传输线负荷传输的频宽(大约100MH),或6类传输线的频宽(250MHz),因此,如果多媒体信号S1没有经过处理的话,是难以通过5类或6类传输线进行长距离传输。然而,通过本发明的多媒体传送装置10先利用多媒体调变模块140将多媒体信号S1转换为频率小于等于30MHz的差动信号S2,本实施例为中频信号,使得差动信号S2可适用于5类或6类的传输线来传输,由于中频信号在传送装置侧并不先载至射频信号上,而先用成本低的5类或6类传输线传输,等到靠近显示装置侧时,在通过接收装置将中频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如此就好像中频信号经过长距离的同轴缆线传输一般,因此可以达到减少高成本缆线,例如同轴缆线的使用,以降低布线的成本。要说明的是,前述30MHz为一实施例的频率值,并不以该数值为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1包含多媒体传送装置10A及多媒体接收装置30A。多媒体传送装置10A更通过多媒体输入接口100以及与其相接的信号传输线和多媒体信号源80相耦接。多媒体信号源80将多媒体信号S1,例如:HDMI或DVI等信号,经由传输线以及该多媒体输入接口100传送至多媒体传送装置10A。在实际情况中,多媒体输入接口100可以为HDMI接口或者是DVI接口,而多媒体信号源80可以为多媒体播放器、具有多媒体输出的多媒体互动装置或其他多媒体信号输出装置,或者是可输出影音信息的电脑等,但并无特定的限制。多媒体传送装置10A通过输出接口150与一条缆线20,例如:CAT-5或CAT-6缆线,与多媒体接收装置30A连接。本实施例中,该输出接口为RJ45接口,而缆线20为CAT-5缆线。
如图3所示,多媒体传送装置10A通过多媒体调变模块140转换处理多媒体信号S1为至少一对差动信号,例如:中频差动信号(IF±)或者是同相差动信号以及一对正交差动信号(I±/Q±)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该多媒体调变模块140为DVB-T调变模块,该差动信号为中频差动信号,以下简称差动信号。多媒体传送装置10A输出的差动信号S2会被载至该缆线20内的第一对绞线210。同理,如果该多媒体传送装置10A输出两对差动信号I±/Q±,则该两对差动信号I±/Q±会被分别载至两对绞线上进行传输。
多媒体接收装置30A内具有多媒体混频模块340以将接收的差动信号S2载至具有特定频段的射频信号上以形成射频多媒体信号S3。多媒体接收装置30A更耦接有显示装置90,其内具有一解码模块900,用以接收射频多媒体信号S3,并将射频多媒体信号S3解码还原成显示装置90可以接受的影音信号、影像信号或声音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解码模块900通过同轴缆线与多媒体接收装置30A相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解码模块900也可以采用无线的方式接收由该多媒体接收装置30A所输出的射频多媒体信号S3。此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解码模块900为内建在显示装置90内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解码模块900也可以为外接的结构设计,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多媒体接收装置30A相连接。另外,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外接的解码模块900则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将还原成的信息传输给显示装置90。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1A包含多媒体传送装置10B及多媒体接收装置30B。此外,多媒体传送装置10B具有一输出接口150,通过一条缆线20耦接于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其中该缆线20包含多对信号线,在本实施例中,该缆线20为CAT-5缆线,其具有四对信号线,每一对信号线为双绞线。
相对于图3的多媒体传送装置10A,本实施例的多媒体传送装置10B更包含多媒体调变模块140A、信号增强模块110、电源转换模块120及传送控制模块130。此外,相对于图3的多媒体接收装置30A,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包含信号补偿模块310、稳压模块320、接收控制模块330以及多媒体混频模块340。
如图4所示,多媒体调变模块140A包含解码单元141、压缩单元142及调变单元143,其中解码单元141耦接多媒体输入接口100,压缩单元142耦接解码单元141,调变单元143耦接压缩单元142。在此实施例中,解码单元141自多媒体输入接口100接收多媒体信号S1并将多媒体信号S1解码以产生解码多媒体信号。本实施例中,该多媒体信号S1为HDMI信号,而解码单元141则具有HDMI实体层。此外,解码单元141传送解码多媒体信号至压缩单元142,且压缩单元142压缩解码多媒体信号为压缩多媒体信号,在本实施例中,该压缩的格式为MPEG-2的视讯与音讯压缩标准,但不以此为限制。压缩单元142传送压缩多媒体信号至调变单元143,且调变单元143调变压缩多媒体信号为至少一对差动信号,本实施例为一对中频差动信号,以下简称差动信号S2。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对差动信号也可以为两对差动信号I±/Q±。换言之,多媒体调变模块140A转换处理多媒体信号S1的格式及频率,进而输出差动信号S2。在此实施例中,差动信号S2,仅使用一对信号线(第一对信号线210)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是I/Q信号,则可以通过2对信号线进行传输,并不以此例为限。
此外,信号增强模块110与多媒体调变模块140耦接,用以增加差动信号S2的信号强度,并载至该缆线内所具有的第一对信号线210上。具体而论,信号增强模块110经由输出接口150将增强后的差动信号S2载至第一对信号线210。通过信号增强模块110可以增加该差动信号S2的信号强度,有增强其电流推动力与改善频率响应的功效,以避免在长距离传输后信号衰减的现象,进而延伸该差动信号S2的传输距离。
如图4所示,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信号补偿模块310接收并补偿差动信号S2在长距离传输所造成的损失。避免差动信号S2产生失真,并将补偿后的差动信号S2传输至多媒体混频模块340。多媒体混频模块340耦接于信号补偿模块310,用以接收补偿后的差动信号S2,并将差动信号S2载至射频信号上以形成射频多媒体信号S3。在此实施例中,射频多媒体信号S3的频率范围约为100MHz至800MHz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4所示,电源转换模块120及传送控制模块130设置在多媒体传送装置10B内。在此实施例中,电源转换模块120用以将具有第一电压电平的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具有第二电压电平的第二电压信号,并将第二电压信号载至该多对信号线中的第二对信号线220上输出至多媒体接收装置30B,以提供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用电。通过电源转换模块120将电力载至第二对信号线,可以让远端多媒体接收装置30B不需要增设额外的电力提供装置,例如变压器插头,因此可以更进一步缩小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体积。
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电压信号的第一电压电平的范围约为3伏特至7伏特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压电平为5伏特。此外,第二电压信号的第二电压电平的范围约为10伏特至14伏特,但不以此为限。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电压电平为12伏特。拉升第二电压信号的用意在于避免电压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的后而衰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对信号线220均用以传输第二电压信号。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转换模块120更可耦接于另一对接地信号线以传送具有接地电平的接地信号至多媒体接收装置,并无特定的限制。在实际情况中,电源转换模块120为电平转换器(level shifter),可调整电压信号的电平,并经由第二对信号线220传送第二电压信号至稳压模块320。
此外,稳压模块320设置在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内以接收第二电压信号,且稳压模块320根据第二电压信号输出第三电压信号以供应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用电。至于第三电压信号的电压电平大小,可依据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实际用电量决定。要补充说明的是,该电源转换模块120与稳压模块320并非本发明的必要元件,可以视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供电设计方式而定。
在一些使用情况下,需要控制远端的多媒体接收装置30B,例如:控制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内的多媒体混频模块340将差动信号载至设频信号的波段,该波段对应特定的频道。因此,为了因应这样的需求,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调变单元143产生控制信号给该多媒体传送装置10B的传送控制模块130,其以特定的通讯协议将控制信号载至该多对信号线中的第三对信号线230而传输至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接收控制模块330与第三对信号线230耦接以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多媒体混频模块340。换言之,本发明通过传送控制模块130传输控制信号以控制多媒体接收模块30B的多媒体混频模块340,进而控制差动信号S2的调频。在此实施例中,通讯协议包含RS485或内部整合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控制模块130及接收控制模块330可以为RS485的微控制器(MCU,microcontroller),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廉及控制信号传输的功效。换句话说,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1A能够传输差动信号S2,且多媒体传送装置10B及多媒体接收装置30B的成本不高,进而达到维持信号品质及降低成本的功效。要说明的是,传送控制模块130与接收控制模块330为根据使用需求而定,并非本发明的必要元件。
在一实施例中,多媒体接收装置30B可以做成转接头的型式,且通过短距(shortlength)的同轴电缆线耦接于显示装置90,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多媒体接收装置并非以实体线材耦接于显示装置,而是通过天线通过无线射频传输将射频多媒体信号S3,进而传输数据至内建或外接显示装置90的解码模块。解码模块能够解调处理射频多媒体信号S3为可读数据,进而让显示装置90输出多媒体影像、声音或影音。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90适用于DVB-T标准,故具有能够处理射频多媒体信号S3的模块,进而输出多媒体画面。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通过多媒体调变模块转换多媒体信号为差动信号,进而传输中频信号至显示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差动信号可通过5类双绞线(CAT-5Cable)进行传输,且5类双绞线为价格低廉、重量轻省且利于施工的材料,能够大幅降低成本并不减信号品质。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可有效解决长距离传输及高成本的问题,且能够直接适用现行显示装置以显示多媒体画面。
此外,以DVB-T信号传输为例,由于本发明的多媒体接收装置,如图2至图4所示的设计,可以使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不但可以延长DVB-T信号的距离,而且对于DVB-T解调的架构并不需要进行任何变更设计,使得任何DVB-T架构下的显示或输出装置都可以与本发明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结合使用,增加了传统DVB-T架构下的显示或输出装置在延长DVB-T信号传输距离解决方案的扩充性。此外,虽然前述以DVB-T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应用在不同的信号传输。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权利要求的范畴内。

Claims (17)

1.一种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包含:
一多媒体传送装置,转换处理一多媒体信号为至少一差动信号,其适用于与该多媒体传送装置外端的一输出接口耦接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传输;以及
一多媒体接收装置,与该多媒体传送装置耦接以经由该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接收该至少一差动信号,该多媒体接收装置转换处理该至少一差动信号为一射频多媒体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传送装置包含:
一信号增强模块,用以增加该至少一差动信号的一信号强度,并载至该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接收装置包含:
一信号补偿模块,经由该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接收该至少一差动信号,以对该至少一差动信号进行补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接收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多媒体混频模块,耦接于该信号补偿模块,用以接收补偿后的该至少一差动信号,并将该至少一差动信号载至一射频信号上以形成该射频多媒体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电源转换模块,设置在该多媒体传送装置内,用以将具有一第一电压电平的一第一电压信号转换为具有一第二电压电平的一第二电压信号,并输出至一第二对信号线上以传至该多媒体接收装置;以及
一稳压模块,设置在该多媒体接收装置内以接收该第二电压信号,该稳压模块根据该第二电压信号输出一第三电压信号以供应该多媒体接收装置的用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传送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多媒体输入接口,接收该多媒体信号;以及
一多媒体调变模块,包含:
一解码单元,耦接该多媒体输入接口并将该多媒体信号解码以产生一解码多媒体信号;
一压缩单元,耦接该解码单元并压缩该解码多媒体信号为一压缩多媒体信号;以及
一调变单元,耦接该压缩单元,其中该调变单元调变该压缩多媒体信号为该至少一差动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接收装置更耦接有一显示装置,用以接收该射频多媒体信号,并将该射频多媒体信号解码还原成该多媒体信号,其中该显示装置通过同轴电缆或无线通讯的方式与该多媒体接收装置耦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
一传送控制模块,设置于该多媒体传送装置,其中该传送控制模块以一通讯协议将一控制信号载至一第三对信号线而传输至该多媒体接收装置;以及
一接收控制模块,与该第三对信号线耦接以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该多媒体混频模块。
9.一种多媒体传送装置,包含:
一多媒体输入接口,接收一多媒体信号;
一输出接口,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一缆线;以及
一多媒体调变模块,耦接该多媒体输入接口并转换该多媒体信号为至少一差动信号,而载至该多对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媒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信号增强模块,与该多媒体调变模块耦接,用以增加该至少一差动信号的一信号强度并经由该输出接口将该增强后的至少一差动信号载至该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媒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电源转换模块,设置在该多媒体传送装置内,用以将具有一第一电压电平的一电压信号转换为具有一第二电压电平的一第二电压信号,并将该第二电压信号载至该多对信号线中的一第二对信号线上输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媒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媒体调变模块更进一步包含:
一解码单元,耦接该多媒体输入接口并将该多媒体信号解码以产生一解码多媒体信号;
一压缩单元,耦接该解码单元并压缩该解码多媒体信号为一压缩多媒体信号;
一调变单元,耦接该压缩单元与该信号增强模块之间,其中该调变单元调变该压缩多媒体信号为该至少一差动信号。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媒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更包括:
一传送控制模块,其以一通讯协议将一控制信号载至该多对信号线中的一第三对信号线。
14.一种多媒体接收装置,包含:
一输入接口,适用于耦接具有多对信号线的一缆线,其中的至少一第一对信号线载入有至少一差动信号;以及
一多媒体混频模块,耦接于该缆线并接收该至少一差动信号,并将该至少一差动信号载至一射频信号上以形成一射频多媒体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媒体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
一信号补偿模块,接收并补偿该至少一差动信号,并将该补偿后的该至少一差动信号传输至该多媒体混频模块以转换成该射频多媒体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媒体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对信号线中的一第二对信号线传输一第二电压信号,且该多媒体接收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稳压模块,用以接收该第二电压信号,该稳压模块根据该第二电压信号输出一第三电压信号以供应该多媒体接收装置的用电。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媒体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对信号线中的一第三对信号线传输有一控制信号,该多媒体接收装置更进一步包含:
一接收控制模块,与该第三对信号线耦接以接收该控制信号,并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该多媒体混频模块。
CN201410030460.9A 2013-08-02 2014-01-22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43490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7783A TWI548279B (zh) 2013-08-02 2013-08-02 多媒體傳輸接收系統、多媒體傳送裝置及多媒體接收裝置
TW102127783 2013-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9075A true CN104349075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50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0460.9A Pending CN104349075A (zh) 2013-08-02 2014-01-22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9075A (zh)
TW (1) TWI5482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3773B (en) * 2015-12-01 2016-12-21 Asian Power Devices Inc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auxiliary wind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93A (zh) * 2007-02-16 2008-11-12 格努姆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字接口系统及其方法
WO2009001880A1 (ja) * 2007-06-26 2008-12-31 Sony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ケーブル
CN101563921A (zh) * 2006-11-07 2009-10-21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方法、程序和通信线缆
US20100201884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Yoshihiro Ashizaki Display unit
CN101931468A (zh) * 2010-09-23 2010-12-2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传输以太网信号和移动通信信号的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0219622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器、接收器及讯号延伸器系统
CN102447867A (zh) * 2010-10-05 2012-05-09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延伸器系统及其信号延伸器
CN102684724A (zh) * 2011-03-15 2012-09-19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传送器与接收器
CN10303722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传送器与接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8690B2 (en) * 2008-03-18 2012-01-17 Transwitch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signals over four twisted-pairs
JP5500679B2 (ja) * 2010-03-19 2014-05-21 シリコンライブラリ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送信機、無線受信機、無線送信方法、無線受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3921A (zh) * 2006-11-07 2009-10-21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发送器、接收器、通信方法、程序和通信线缆
CN101304393A (zh) * 2007-02-16 2008-11-12 格努姆有限公司 多媒体数字接口系统及其方法
WO2009001880A1 (ja) * 2007-06-26 2008-12-31 Sony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ケーブル
US20100201884A1 (en) * 2009-02-12 2010-08-12 Yoshihiro Ashizaki Display unit
CN102196226A (zh) * 2010-03-12 2011-09-21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器、接收器及讯号延伸器系统
CN101931468A (zh) * 2010-09-23 2010-12-2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传输以太网信号和移动通信信号的接入系统和方法
CN102447867A (zh) * 2010-10-05 2012-05-09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延伸器系统及其信号延伸器
CN102684724A (zh) * 2011-03-15 2012-09-19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传送器与接收器
CN10303722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传送器与接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6275.1-2010》", 14 January 20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8279B (zh) 2016-09-01
TW201507478A (zh)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6626U (zh) 可延长hdmi音视频切换装置
CN201114507Y (zh) 一种无压缩的无线数字高清接口装置
CN106973243A (zh) 一种芯片、数字视频信号传输系统
CN205305025U (zh) 一种高清视频发送、接收装置与设备及高清视频传输系统
CN101984656A (zh) 无线卫星电视收发器
CN204539375U (zh) 一种基于广播电视网络家庭网关的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CN104349075A (zh) 多媒体传输接收系统、多媒体传送装置及多媒体接收装置
CN202075963U (zh) 结合电力线通信传输的显示装置
CN204334852U (zh) 一种基于usb视频传输的广播高清电视接入装置
CN203352704U (zh) 通过网线同时传输电源和视频信号的模拟摄像机
CN205510264U (zh) 一种hdmi编解码器
CN209748698U (zh) 一种hdmi、控制信号和以太网信号网线传输器
CN205610845U (zh) 一种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装置
CN210958555U (zh) 一种hdmi双绞线ip延长器
CN206743407U (zh) 一种芯片、数字视频信号传输系统
CN202633717U (zh) Hdmi传输线
CN102196226B (zh) 发送器、接收器及讯号延伸器系统
CN102857754A (zh) 信号传输装置及其传送器与接收器
CN101799973A (zh) 一种信号传输电路及方法
CN202435514U (zh) 一种hdmi输入无线转换装置
CN201805521U (zh) 能够控制及处理多种电视信号的机顶盒
CN207382448U (zh) 高清视频传输级联网线延长器
CN105721815B (zh) 一种hdmi转换系统及方法
CN220492379U (zh) 音视频传输延伸装置
CN104615563A (zh) 一种延长计算机主机与人机接口设备之间距离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