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8907A -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8907A
CN104348907A CN201410530219.2A CN201410530219A CN104348907A CN 104348907 A CN104348907 A CN 104348907A CN 201410530219 A CN201410530219 A CN 201410530219A CN 104348907 A CN104348907 A CN 104348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onitor
service server
server
client comput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02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8907B (zh
Inventor
石富旬
张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IBANG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IBANG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IBANG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IBANG SCIENC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302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8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8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8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8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2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management centres cooperatively managing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1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providing single-sign-on or fe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管理服务器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业务服务器产生表示其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数据的通用性较好、系统较为稳定,不会因为局部较小的故障导致系统崩溃。

Description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监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监护系统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此系统可以实时接收多台监护仪发出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显示在同一显示屏幕之上,病人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以声音和视觉的形式发出报警,以便医护人员可以同时完成对多个病人的监护工作;同时可以保存历史监护数据,供医护人员调阅原有监护结果。此系统应用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工作站等。由于医生、护士都有实时查看中央监护的需求,中央监护系统的使用也逐渐从原来的单独放置在护士站的中央站系统演变为单服务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C/S架构分布式中央监护系统。但是,随着医院中监护仪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使用中央站的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多,同一医疗机构部署多套中央监护系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主要由于下述两个原因:中央站软件所处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限,硬件性能无法满足同时处理多台监护仪实时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展示给多个用户的要求,医院不得不部署多套中央监护系统来满足更多监护仪接入的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同部门(如科室或分院)更倾向于使用独立的监护系统。此种情况下由于现有的监护系统的数据独立进行管理,当病人在不同的系统下进行监护时,用户在一个系统中无法获取其它系统中的数据;同时,在现有的单服务器系统的情况下,当一个系统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整个系统的所有监护功能全部失效。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其医用监护系统的数据通用性较差、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数据通用性较差、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据通用性(或可搬迁的特性)较好、系统稳定性较好的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
    B)管理服务器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
    C)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
    D)业务服务器产生表示其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更进一步地,客户机登录时,所述管理服务器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所述授权信息包括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所述客户机选择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与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得到所述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其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本步骤在上述步骤A)-D)中任意一个步骤执行的同时或上述步骤A)-D)中任意一个步骤执行之前或之后执行。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E)所述业务服务器每隔设定时间,判断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如是,维持所述标志不变;否则,改变所述标志为异常并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F)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在将所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数据搬移到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上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
   G)所述客户机和所述监护仪分别与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或指令。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业务服务器同步其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将其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
更进一步地,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监护仪控制指令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
   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包括:
   注册单元:用于当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
   业务服务器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
    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用于使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
    标志信号产生及传输单元:用于产生表示业务服务器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客户机授权单元:用于在客户机登录时,从所述管理服务器上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所述授权信息包括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
客户机连接单元:用于使所述客户机选择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与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
客户机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连接建立后,使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得到所述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其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业务判断单元: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每隔设定时间,判断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如是,维持所述标志不变;否则,改变所述标志为异常并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服务器重置单元:用于是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在将所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数据搬移到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上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数据同步单元: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同步其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通过将所述业务服务器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
更进一步地,所述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进一步包括:
   客户机指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监护仪指令转换模块:用于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
   监护仪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多级的服务器的分布方式,且其业务服务器产生表示其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这样使得在业务服务器与监护仪或客户机的连接出现问题时,可以由管理服务器为其重新指定业务服务器;同时,这种多级服务器的结构还是得数据的转移成为可能,使得在客户端和业务服务器上均有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且这些数据是同步的。所以,其数据的通用性较好(即可搬移性较好)、系统较为稳定,不会因为局部较小的故障导致系统崩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实施例中的监护方法流程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判断业务服务器是否异常的流程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 监护仪注册:在本步骤中,监护仪连接到网络上,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在本实施例中,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是在一个多服务器的网络上实施的。该网络可以是医院内部的监护网络,也可以是通常的局域网或INTERNET。在该网络中,存在一个管理服务器,该服务器是监护系统的中心;此外,该网络上还连接有多个业务服务器,这些业务服务器连接在网络上,同时,也分布在医院的各个不同的位置;常用的一种配置方法是在医院各部门内分别配置多个业务服务器,这些业务服务器可以分别管理本部门不同类型的监护仪的工作。当一个监护仪连接在上述网络上时,其首先要做的是向管理服务器注册,报告自己的类型、所在的位置等等信息。
步骤S12 分配业务服务器:在本步骤中,当管理服务器计算接收到来自监护仪的注册信息后,为该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该监护仪。当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由监护仪发来的表明其自身身份的注册信息之后,在已经连接在网络上的业务服务器中查找,指定或选择一个业务服务器作为分配给该监护仪的业务服务器,同时,将上述选择或指定的业务服务器的地址发送给监护仪。这样,使得该监护仪能够和该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监护数据发送到该业务服务器上。在本实施例中,通常指定给监护仪的业务服务器是设置在该监护仪所在部门的业务服务器。这样的指定方法可以使得医院内的监护以部门为单位分开,便于数据的传输及管理。当然,在本步骤之前,管理服务器是知道在该网络上可用的业务服务器及其所在位置的。这可以通过服务器的网络查找功能实现。由于上述查找服务器的步骤与本实施例的关系不大,且可以由现有的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3 连接业务服务器:在本步骤中,监护仪接收到了来自管理服务器的业务服务器地址,发出连接要求,并与上述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
步骤S14 传输数据或指令:在本步骤中,监护仪已经和上述管理服务器指定或分配的业务服务器建立了连接,于是,监护仪开始将其取得的监护数据传输给业务服务器,而业务服务器将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此时业务服务器已经和下面所描述的客户机建立连接,则该业务服务器会将这些得到的监护数据转发给客户机,同时,接收该客户机传输来的控制指令,并将这些控制指令传输到上述监护仪,使其执行相应的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当监护仪或客户机之中的一个或全部与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在该业务服务器上将会产生表示其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这些标志信号将被发送到管理服务器上以表示该业务服务器的状态。如果该标志信号表示该业务服务器状态正常,管理服务器将维持该业务服务器作为监护仪的对应的服务器;如果管理服务器发武器发现该标志信号不正常,则会为上述监护仪指定另外一个业务服务器作为其对应的服务器。而对于业务服务器来讲,将会以设定的时间间隔检测其自身的状态,产生相应的标志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管理服务器上。
基本上而言,执行上述步骤之后,监护仪的监护数据就能够传输到业务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上,管理服务器也能够监测业务服务器的状态并在其出现问题时加以转换。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的一些步骤,例如客户机的登录和与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步骤可以在执行完上述步骤之后再执行,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步骤S15- S20也可以在上述步骤S11-S14执行的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步骤S15- S20和步骤S11-S14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限定,步骤S15-S20可以在步骤S11-S14任意一步骤进行的同时、之前或之后进行,当然,前提是步骤S15-20中选择的监护仪已经上线或存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5 客户机登录:在本步骤中,客户机连接到上述网络上并登录管理服务器。在本实施例中,客户机上运行用于监测监护仪数据并可以对监护仪发出控制指令的软件界面,当该软件运行时,客户机按照事先设定的地址登录管理服务器。由于在客户机上可以设定其名称、网络地址、位置等参数,当客户机登录管理服务器时,这些参数将和登录信息一起发送到管理服务器。
步骤S16 传输授权信息:在本步骤中,管理服务器接收到客户机发送的登录信息,通过验证,确定该客户机的合法身份,并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在本实施例中,授权信息是指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该标识包括监护仪名称、型号以及设置位置等等表示该监护仪身份的信息)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这样的授权通常是根据客户机的名称和地址事先设定的。实际上,上述授权信息就是指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的标识清单以及清单上各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的地址。客户机得到这些授权信息之后,就能够根据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找到该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通过该业务服务器得到该监护仪的监护数据或发送控制指令到该监护仪。
步骤S17 选择监护仪并连接:在本步骤中,在客户机运行软件的界面上选择希望连接的监护仪,由于客户机已经收到由管理服务器发送来的监护仪标识清单及其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当选择了监护仪的时候,也就得到了该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的地址。于是,客户机按照该地址发出连接请求,与该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
步骤S18 接收监护数据并发送控制指令:当客户机与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后,业务服务器就可以将监护仪上传的监护数据转发到客户机上并显示;同样地,如果客户机希望控制该监护仪,使其进行一定的操作,其操作的指令也不是直接发送到监护仪的,而是先发送到上述业务服务器,然后在转发到该监护仪。在本步骤中,还将对上述业务服务器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进行同步;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是通过将其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及客户端或监护仪对监护数据的更改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即接收到该业务服务器连接的各监护仪上传的监护数据后,将把这些数据更改指令转发到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各个客户机上。
步骤S19 接收控制指令并转换: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客户机没有发出监护仪的控制指令,而监护仪自身也没有对数据进行过操作,则步骤S19和步骤S20将不会执行或不存在;在客户机发出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或者监护仪发出控制指令到业务服务器的情况下,才会执行步骤S19和步骤S20。在本步骤中,包括两种情况,业务服务器接收到由客户机发出来的控制指令,并将其转换为监护仪能够接受的监护仪控制指令的形式;用户在监护仪端进行相应操作后,业务服务器收到监护仪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将其转换为数据更改指令通知各客户端进行数据同步。之所以设置本步骤,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机发出的指令可能并不是上述监护仪能够接受的,监护仪的操作指令客户机也无法直接处理。指令转换步骤的设置使得客户机发出的指令和监护仪接受的指令格式是不同的,这样的设置使得客户机和监护仪不必解析和处理对方发出的指令,使得系统的可扩展性和使用的灵活性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步骤S20 传输控制指令:在本步骤中,将转换为监护仪接受的控制指令格式的控制指令发送到监护仪,同时将监护仪上传的控制指令上传至业务服务器。实际上,本步骤是上述步骤S14中的一个特例。即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本步骤和步骤S14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此处将其单独列出,是为了便于理解。
在本实施例中,客户机对监护仪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如下: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监护仪对客户机发送控制指令的步骤如下:用户在监护仪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后,监护仪将操作转换为控制指令上传至业务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将控制指令转换为数据同步指令后,查找相应的客户端连接,发送数据同步指令到所述的客户机。
图2是本实施例中判断业务服务器状态的方法流程图。在图2中,判断业务服务器的状态的步骤如下:
步骤S21在设定时间内收到数据或指令否,如是,执行步骤S22;否则,执行步骤S23。在本步骤中,判断业务服务器在设定时间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通常,监护仪发送来的是监护数据或控制指令,而客户机发送来的是控制指令。
步骤S22维持正常标志并发送:在本步骤中,由于在设定时间内收到过上述指令或数据,判断为监护系统正常工作,所以维持表示业务服务器状态的正常标志信号不变,并将其发送到管理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完本步骤之后,完成本次状态判断。开始计时,当间隔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返回步骤S21,进行下一次状态判断。
步骤S23 转换为异常标志并发送:在本步骤中,由于在设定时间内并没有收到上述数据或指令,判断为监护系统异常。于是,改变所述标志信号为异常标志信号并发送到管理服务器;
步骤S24 指定新的业务服务器:在本步骤中,管理服务器接收到上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可用的业务服务器是通过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或管理服务器直接创建新的业务服务器而得到的。
步骤S25搬移之前的数据:在本步骤中,将上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监护数据搬移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以保证数据的完整。
步骤S26通知监护仪和客户机新的业务服务器地址:在本步骤中,当数据搬移完成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地址;而该客户机和监护仪分别与上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或指令。这样就实现了业务服务器的切换,使得系统在业务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不需人工干预就能重新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其结构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注册单元1、业务服务器分配单元2、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3、标志信号产生及传输单元4、客户机授权单元5、客户机连接单元6以及客户机数据传输单元7;其中,注册单元1用于当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业务服务器分配单元2用于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3用于使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标志信号产生及传输单元4用于产生表示业务服务器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客户机授权单元5用于在客户机登录时,从所述管理服务器上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所述授权信息包括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客户机连接单元6用于使所述客户机选择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与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客户机数据传输单元7用于在连接建立后,使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得到所述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其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此外,该装置还包括:业务判断单元8、服务器重置单元9以及数据同步单元10;其中,业务判断单元8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每隔设定时间,判断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如是,维持所述标志不变;否则,改变所述标志为异常并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重置单元9用于是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在将所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数据搬移到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上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数据同步单元10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同步其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通过将所述业务服务器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
在本实施例中,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3进一步包括:客户机指令发送模块31、监护仪指令转换模块32以及监护仪指令发送模块33;其中,客户机指令发送模块31用于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监护仪指令转换模块32用于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监护仪指令发送模块33用于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总体上来讲,在本实施例中,当监护仪上线后,管理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为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当客户机登录系统时,管理服务器根据客户机的用户标识确定客户机的权限,返回客户机可以访问的监护仪信息、操作权限和对应的应用服务器信息,使得不同客户端具有不同监护仪的中央监护功能及操作权限,形成多个虚拟的中央监护系统。
监护仪连接业务服务器,上传数据及指令、接收指令:监护仪根据管理服务器分配的业务服务器配置信息,连接业务服务器,并向业务服务器上传病人的生理数据和接收业务服务器的控制指令;而当客户机连接业务服务器后,客户机根据从管理服务器获取的监护仪信息和操作权限初始化功能及界面,并根据管理服务器返回的配置信息连接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接收业务服务器转发的病人生理数据,并通过业务服务器操作监护仪及执行各种业务操作(如启动无创血压测量);
业务服务器将处理监护仪与客户机的操作及数据。当客户机及监护仪与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后,业务服务器主要负责如下几项事务:1).接收监护仪的数据,处理后转发给在线客户机;2).接受客户机的操作指令,将指令下发给监护仪,实现对监护仪的远程控制;3)接受监护仪的控制指令,将指令转换为数据同步指令分发给各客户端,实现客户端同步监护仪端的各项操作;4)同步多个客户端及监护仪端的数据,避免由于操作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5)维护自身运行是否正常的标志(若指定时间内没有进行接收监护仪的数据或客户机的指令,则状态变为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管理服务器定期检测每个业务服务器的状态标志,当发现状态标志异常时,就认为业务服务器不正常;当业务服务器不正常以后,开始将原来业务服务器上的监护仪和客户端迁移至新业务服务器。管理服务器首先初始化新的业务服务器,当现有业务服务器数据可转移时将数据转移至新业务服务器,然后停止状态异常的现有业务服务器;当管理服务器替换业务服务器完成后,通知连接至原有业务服务器的监护仪和客户机原有业务服务器故障,并通知新的业务服务器配置信息;监护仪及客户机分别连接新的业务服务器,监护仪及客户机根据管理服务器下发的变更信息与新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完成服务器的切换,由新的业务服务器作为监护仪和客户端之间的中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装置由多台监护仪、多个业务服务器、管理服务器、多台客户机、有线和无线联网设备组成,其中,管理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为逻辑单元,可以为独立物理计算机或虚拟主机也可以为独立程序或程序中有不同模块。系统监护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电、血氧、血压、呼吸、体温、心排量、二氧化碳、麻醉气体、胎心率、宫缩压、胎动等。客户机可以为台式机、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无线联网设备包括WiFi、GPRS、3G等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单元、模块均为实现其相对应的指令集合,是由逻辑上来进行定义的。从物理载体上来讲,这些单元、模块可以位于相同或不同的物理载体上。例如,这些单元或模块可以分布在管理服务器、业务服务器或客户机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例子,将位于上述监护系统中的各物理载体上的功能模块实现的功能简介如下:
位于业务服务器上的单元或模块实现的功能包括:
管理监护仪的连接,并接收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将接收到的数据交付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处理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设备数据及客户端的操作请求。按照客户端的业务要求对设备端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交付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分发;接收到客户端的操作请求后,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通知相应客户端;将需要保存的数据进行存储,以便用户调阅;并维护业务服务器的状态标志,当有监护仪或客户机连接的情况下,业务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运行业务处理逻辑,则将状态置为异常;
将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好的数据分发给有数据使用权限的客户端,并接收客户机的用户操作指令及数据同步指令。
而位于管理服务器上的单元或模块的功能包括:
管理服务器与设备连接管理及数据交互,包括接收监护仪连接请求,发送配置信息至监护仪及通知监护仪更新配置;
业务服务器的管理,包括业务服务器初始化、业务服务器运行状态检查检测、业务服务器资源回收等;
客户端或客户机在线管理、客户端权限分配和客户端配置信息的发送,包括确定在线客户端的状态,客户端登录时确定客户端有权操作的设备及业务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现异常后通知客户端更换业务服务器,根据权限配置策略的不同,对客户端可以访问的设备进行隔离以后,可以根据客户端及用户的不同整个系统模拟为多个中央监护系统。
而位于客户机的单元或模块的功能包括:
客户机和服务器端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管理;
接收各业务服务器客户机管理模块发送的病人生理数据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操作交互。
而位于监护仪的单元或模块的功能包括:
与服务器端指令的交互,包括客户机下发的指令和业务服务器根据业务规则自动下发的指令(如时间同步);
业务服务器上传病人生理数据及接收业务服务器下发的控制指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
    B)管理服务器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
    C)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
    D)业务服务器产生表示其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客户机登录时,所述管理服务器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所述授权信息包括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所述客户机选择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与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建立后,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得到所述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其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本步骤在上述步骤A)-D)中任意一个步骤执行的同时或上述步骤A)-D)中任意一个步骤执行之前或之后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E)所述业务服务器每隔设定时间,判断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如是,维持所述标志不变;否则,改变所述标志为异常并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F)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在将所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数据搬移到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上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
   G)所述客户机和所述监护仪分别与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传输数据或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所述业务服务器同步其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所述业务服务器通过将其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监护仪控制指令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
   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6.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册单元:用于当监护仪连接在网络上时向管理服务器注册;
   业务服务器分配单元:用于为所述监护仪分配业务服务器,并将该业务服务器的地址通知所述监护仪;
    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用于使所述监护仪与所述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上传其监护数据到所述业务服务器,并接收来自所述业务服务器的数据或指令;
    标志信号产生及传输单元:用于产生表示业务服务器自身状态的标志信号,将所述标志信号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客户机授权单元:用于在客户机登录时,从所述管理服务器上将该客户机的授权信息发送给该客户机;所述授权信息包括该客户机能够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以及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地址;
客户机连接单元:用于使所述客户机选择其需要访问的监护仪标识,与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建立连接;
客户机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在连接建立后,使所述客户机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得到所述监护仪上传的数据并通过所述业务服务器传输其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业务判断单元: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每隔设定时间,判断是否收到与其连接的监护仪或客户机发来的数据或指令,如是,维持所述标志不变;否则,改变所述标志为异常并发送到所述管理服务器;
   服务器重置单元:用于是所述管理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异常信号后,在可用的业务服务器中为所述监护仪重新指定一个;在将所述发出异常信号的业务服务器上的数据搬移到所述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上后,通知与发出异常信号的所述监护仪和客户机重新指定的业务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同步单元:用于使所述业务服务器同步其连接的多个监护仪及其对应的客户机之间的监护数据;通过将所述业务服务器接收到的与其连接的监护仪上传的数据传输到各具有该监护仪访问权限的客户机实现所述数据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数据及指令传输单元进一步包括:
   客户机指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在客户机上的监护仪操作界面选择需要控制的监护仪和控制指令,发送到所述监护仪对应的业务服务器;
   监护仪指令转换模块:用于查找相应的监护仪的连接,并将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转换为所述监护仪的控制指令格式;
   监护仪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监护仪控制指令到所述监护仪。
CN201410530219.2A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4348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0219.2A CN104348907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0219.2A CN104348907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907A true CN104348907A (zh) 2015-02-11
CN104348907B CN104348907B (zh) 2018-08-14

Family

ID=5250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0219.2A Active CN104348907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89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77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电设备连接多服务器的方法
CN109119169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数据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510351A (zh) * 2020-04-10 2020-08-07 星辰天合(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普罗米修斯监控系统的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691573A (zh) * 2020-05-19 2021-11-23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监护系统的监护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7245A2 (en) * 2004-04-07 2005-10-19 Alcatel Agent based router monitoring, diagnostic and maintenance
CN103040527A (zh) * 2013-01-28 2013-04-17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化监护仪及其监护系统
CN103220334A (zh) * 2013-03-20 2013-07-24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中央监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0374693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西安理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87245A2 (en) * 2004-04-07 2005-10-19 Alcatel Agent based router monitoring, diagnostic and maintenance
CN103040527A (zh) * 2013-01-28 2013-04-17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化监护仪及其监护系统
CN103220334A (zh) * 2013-03-20 2013-07-24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中央监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03746939A (zh) * 2013-12-23 2014-04-23 西安理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分布式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谭新等: "基于虚拟仪器的分布式无线远程医疗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科学仪器》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77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电设备连接多服务器的方法
CN105450779B (zh) * 2015-12-31 2019-05-2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电设备连接多服务器的方法
CN109119169A (zh) * 2017-06-26 2019-01-01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监护数据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1510351A (zh) * 2020-04-10 2020-08-07 星辰天合(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普罗米修斯监控系统的异常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691573A (zh) * 2020-05-19 2021-11-23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医疗监护系统的监护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8907B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4539B2 (en) Cloud storage bas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US7962544B2 (en) Patient and device location dependent healthcar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201100935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mploying a client side device to access local and remote data during communication distruptions
CN104348907A (zh) 一种多服务器分布式监护方法及其装置
US8862697B2 (en) Intelligent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IKVM servers
RU2015129549A (ru)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данных дефибриллятора с монитором пациента
JP2007535226A (ja)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でサイト情報を表示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0247976B (zh) 医学影像互动方法及装置
CN110445697A (zh) 视频大数据云平台设备接入服务方法
CN106254814B (zh) 一种会议恢复的方法、业务管理中心及系统
JP2008113384A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0601891A (zh) 一种报警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001989A (zh) 参数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3455698A (zh) 医疗监护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410657A (zh) 分布式中央监护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718292A (zh) 一种实现远程会诊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231636A (ja) 電力系統の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CN103501299A (zh) 集群防火墙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Ullah et al. A telemedicine network model for health applications in Pakista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CN111953525A (zh) 专有设备运维监控系统
CN103475533A (zh) 监控前端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62967A (zh) 基于增量订阅的数据同步方法
CN104880997A (zh) 呼吸机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691364A (zh) 一种未来社区数字孪生引擎弹性部署系统
CN104050535B (zh) 业务权限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