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5832A - 伺服器 - Google Patents

伺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5832A
CN104345832A CN201310340668.6A CN201310340668A CN104345832A CN 104345832 A CN104345832 A CN 104345832A CN 201310340668 A CN201310340668 A CN 201310340668A CN 104345832 A CN104345832 A CN 104345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pallet
plate
electrical conne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06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45832B (zh
Inventor
李明刚
徐继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3406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45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4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5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45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5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Abstract

一种伺服器,包含一外壳、二储存装置载盘、二主机板载盘及二主机板模块。外壳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各具有相叠的一第一存放区及一第二存放区。二储存装置载盘分别承载有多个储存装置。二储存装置载盘及二主机板载盘分别可抽离地设于二第一存放区及二第二存放区。二主机板模块分别设于二主机板载盘。各主机板模块分别包括一主机板及设于主机板的至少一中央处理器。

Description

伺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器,特别涉及一种优化内部空间配置的伺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伺服器已成为业界广为使用的信息处理系统。伺务器中通常包括有主机板、电源供应器、各式磁碟机、…等。
为了提供消费者较佳的服务品质,各家厂商极欲提升伺服器的性能。其中,伺服器的性能提升与主机板的数量有正比的关系,若主机板的数量增加,则将可提升伺服器的效能。然而,由于伺服器的内部空间有限,故无法无限制地增加主机板的数量。因此,如何优化伺服器内部的空间配置,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设主机板的数量来提升伺服器的性能,将是厂商正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器,藉以改善伺服器内部空间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所揭露的伺服器包含一外壳、二储存装置载盘二主机板载盘及二主机板模块。外壳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各具有相叠的一第一存放区及一第二存放区。二储存装置载盘分别承载有多个储存装置。二储存装置载盘及二主机板载盘分别可抽离地设于二第一存放区及二第二存放区。二主机板模块分别设于二主机板载盘。各主机板模块分别包括一主机板及设于主机板的至少一中央处理器。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伺服器,于外壳内设置具有相叠的第一存放区与第二存放区的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以优化伺服器内部的空间配置而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设主机板或储存装置的数量来提升伺服器的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伺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1的前视示意图;
图4A为图1的储存装置载盘与储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C为图4B的储存装置尚未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D绘示图4B的储存装置尚未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4E为图4B的储存装置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4F绘示图4B的储存装置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伺服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前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伺服器10包含一外壳610、一第一转接电路板630、一第二转接电路板635、二电源模块640、数据储存模块650、多个风扇660、二储存装置载盘11、二主机板载盘700及二主机板模块800。
外壳610包含一底板611、一第一侧板612、一第二侧板613、一第一隔板614及一第二隔板615。底板611具有一第一侧边611a、一第二侧边611b、一第三侧边611c及一第四侧边611d,第二侧边611b相对于第一侧边611a,且第三侧边611c与第四侧边611d分别连接于第一侧边611a与第二侧边611b之间,第一侧板612及第二侧板613分别竖立于底板611的第一侧边611a及第二侧边611b。第一隔板614与第二隔板615分别竖立于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613之间,且第一隔板614介于第一侧板612与第二隔板615之间。其中,第一侧板612、第二侧板613、第一隔板614及第二隔板615实质上彼此平行,也就是说,排除组装误差与加工误差的因素之外,第一侧板612、第二侧板613、第一隔板614及第二隔板615是彼此平行的。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侧板612包含彼此相叠设的一第一板件616及一第二板件617。第二板件617位于第一板件616与第一隔板614之间。第一隔板614包含彼此相叠设的一第三板件618及一第四板件619,第三板件618位于第二板件617与第四板件619之间。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分隔出一第一容置空间510,且第四板件与第二隔板615分隔出一第二容置空间520。其中,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各具有至少一第一支撑件617a、618a及至少一第二支撑件617b、618b。至少一第一支撑件617a、618a位于至少一第二支撑件617b、618b与底板611之间,且至少二第一支撑件617a、618a彼此相对以及至少二第二支撑件617b、618b彼此相对。第四板件619与第二隔板615各具有至少一第三支撑件615a、619a及至少一第四支撑件615b、619b。至少一第三支撑件615a、619a位于至少一第四支撑件615b、619b与底板611之间,且至少二第三支撑件615a、619a彼此相对和至少二第四支撑件615b、619b彼此相对。
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及位于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上的各第一支撑件617a、618a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间510的一第一存放区511,且位于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上的各第一支撑件617a、618a构成第一容置空间510的第一存放区511的导轨。
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及位于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上的各第二支撑件617b、618b分隔出第一容置空间510的一第二存放区512,且位于第二板件617与第三板件618上的各第二支撑件617b、618b构成第一容置空间510的第二存放区512的导轨。
第四板件619、第二隔板615及位于第四板件619与第二隔板615上的各第三支撑件615a、619a分隔出第二容置空间520的一第一存放区521,且位于第四板件619与第二隔板615上的各第三支撑件615a、619a构成第二容置空间520的第一存放区521的导轨。
第四板件619、第二隔板615及位于第四板件619与第二隔板615上的各第四支撑件615b、619b分隔出第二容置空间520的一第二存放区522,且位于第四板件619与第二隔板615上的各第四支撑件615b、619b构成第二容置空间520的第二存放区522的导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是铆接于底板611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也可以是用螺丝锁合的方式固定于底板611上。
综上所述,第一容置空间510的第一存放区511、521与第二存放区512、522相叠于第一隔板614与第一侧板612之间,第二容置空间520的第一存放区511、521与第二存放区512、522相叠于第一隔板614与第二隔板615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617a、618a、第二支撑件617b、618b、第三支撑件615a、619a及第四支撑件615b、619b是由板件冲压所形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617a、618a、第二支撑件617b、618b、第三支撑件615a、619a及第四支撑件615b、619b也可以是个别独立的构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各具有至少二定位柱623。
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外壳610更包含一组装板件620,其相对两侧分别连接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613,第二板件617、第三板件618、第四板件619及第二隔板615位于组装板件620与第三侧边611c之间。
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伺服器10更包含一补强板件625,位于第二容置空间520的上方,补强板件625一端固接于第一隔板614,相反另一端固接于第二隔板615。此外,在本实施例及其他实施例中,补强板件625还可以与组装板件620固接,以补强第一隔板614与第二隔板615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电路板630与第二转接电路板635是平行底板611地设置于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613之间,且第二转接电路板635位于第一转接电路板630上方。第一转接电路板630各具有一第一电连接部631、一第二电连接部632及一第三电连接部633。第二转接电路板635各具有一第一电连接部636、一第二电连接部637及一第三电连接部638。二第一电连接部631、636对应于第一容置空间510。二第二电连接部632、637对应于第二容置空间520。第三电连接部633、638位于第二隔板615与第二侧板613之间。其中,第一电连接部631、636、第二电连接部632、637与第三电连接部633、638是以金手指为例,金手指是指镀于电路板表面的电极。
二电源模块640位于第二隔板615与第二侧板613之间,且二电源模块640各具有一转接板641及一线缆642,二转接板641分别通过二线缆642电性连接于二第三电连接部633。在实施例中,二电源模块640外更装设固定于一方形框架内,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装设于方形框架内。
数据储存模块650设于底板611,并邻近于底板611的第四侧边611d。详细来说,数据储存模块650位于组装板件625与第四侧边611d之间,而数据储存模块650内含阵列排列的多个硬碟。
这些风扇660装设于组装板件620,且介于数据储存模块650与组装板件620之间。这些风扇660分别产生散热气流吹向第一容置空间510与第二容置空间520。
二主机板载盘700与二储存装置载盘11分别可抽离地设于第一存放区511、521与第二存放区512、522。详细来说,二主机板载盘700与二储存装置载盘11分别可抽离地设于二第一存放区511、521及二第二存放区512、522内的各支撑件115a、115b、117a、117b、118a、118b、119a、119b上,从而使二主机板载盘700与二储存装置载盘11上下分为两排,左右也分为两排。
各主机板模块800设于主机板载盘700上之一。各主机板模块800分别包括一主机板810、设置并电性连接于主机板810的至少一中央处理器820及至少一记忆体830。各主机板810设于各主机板载盘700上。这些主机板810各具有一第四电连接部811,这些第四电连接部811分别可分离地电性连接于第一转接电路板630的第一电连接部631与第二电连接部632,以令这些主机板810通过第一转接电路板630和电源模块64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中央处理器820的数量为二,记忆体830的数量为16,每一个中央处理器820的相对两侧各配置4个记忆体830。
此外,各主机板载盘700于邻近于组装板件620的一侧各具有至少一定位槽710,各至少一定位槽710分别可分离地卡合于各至少一定位柱623,以精准令主机板载盘700上的主机板810的各第四电连接部811能够和第一转接电路板630上的第一电连接部631与第二电连接部632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而增加两者之间插拔的顺畅度。除此之外,也可降低两者之间电路损毁的机率。
接着继续描述储存装置载盘11与储存装置90。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为图1的储存装置载盘与储存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部分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的伺服器10更包含多个托盘12。储存装置载盘11用以承载一个至多个托盘12,但不限制其数量。若储存装置载盘11装载托盘12的数量为多个时,这些托盘12的排列成一直线,且排列方向与储存装置载盘11的抽拉方向平行。每个托盘12能够托载一个储存装置90。储存装置90例如为硬碟。伺服器10更包含二信号转接板94,分别设于二储存装置载盘11并且与第一转接电路板630及第二转接电路板635平行。每一信号转接板94具有一第五电连接部95与多个第六电连接部96。第五电连接部95为设于对应信号转接板94上的电连接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510的第五电连接部95可分离地与第二转接电路板635的第一电连接部636电性连接。位于第二容置空间520的第五电连接部95可分离地与第二转接电路板635的第二电连接部637电性连接。托盘12上的各储存装置90分别通过一电性连接缆线93与各第六电连接部96电性连接。
储存装置载盘11固设有多个挡块15,于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托盘12对应两对挡块15,鉴于每对挡块15作用相同,以下围绕其中一对挡块15进行描述。
托盘12形成有收容储存装置90的一收容空间1200。详细来说,托盘12包括相连的一底板121与两侧墙122、于收容空间1200相反两侧的二弹性件13及一端固定于底板121的把手16。底板121具有一上表面121a,侧墙122具有相对的一内侧面122a及一外侧面122b。储存装置90容置于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及侧墙122的内侧面122a之间。多个向上延伸的卡位凸柱17设置于托盘12的底板121上。托盘12托载储存装置90时,卡位凸柱17至少部分位于储存装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托盘12的底板121具有两个导引槽121b。固设于储存装置载盘11的导引柱115穿过导引槽121b并具有外螺纹,螺帽116与导引柱115螺接,从而将托盘12限定在储存装置载盘11上。二导引槽121b呈长条形并相平行,储存装置载盘11的导引柱115穿过对应的导引槽121b进入收容空间1200,托盘12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导引柱115相对于托盘12沿着导引槽121b移动,二导引槽121b导引托盘12沿直线方向移动。
弹性件13包括相连的一弹臂端131与一固定部132。固定部132例如以铆接方式固设于侧墙122的外侧面122b。弹臂端131包括一受推部133及向收容空间1200延伸的一卡位部14。于本实施方式中,受推部133呈平行于底板121的片状,卡位部14呈凸柱状。弹臂端131位于一卡合位置时(此时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于第一位置),卡位部14至少部分位于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中。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位孔91为圆孔。弹臂端131位于一释放位置时(此时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于第二位置),卡位部14离开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受推部133朝向内侧面122a的法线方向N1、N2凸出。较接近负X方向的侧墙122其内侧面122a的法线方向N1为正X方向。较接近正X方向的侧墙122其内侧面122a的法线方向N2为负X方向。受推部133位于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上方。于托盘1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挡块15推抵受推部133使弹臂端131向托盘12外侧偏移(从卡合位置离开而移动至释放位置),使卡位部14离开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处于第一位置时,各受推部133与对应的挡块15相分离。弹臂端131位于弹性件13的末端,固定部132位于弹性件13的中央。
受推部133延伸入收容空间1200并设有一斜边133a,托盘12可同储存装置90一起相对于二挡块15沿一直线方向(即正Y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受推部133的斜边133a相对于直线方向倾斜,随着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挡块15相对于托盘12沿对应的受推部133的斜边133a移动并且推抵斜边133a以促使相应的弹臂端131逐渐向托盘12的外侧偏移。直线方向平行于底板121与侧墙122。更进一步来说,直线方向与储存装置载盘11的抽拉方向垂直。
把手16固定于底板121。储存装置载盘11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槽111、一第二卡合槽112及一第三卡合槽113。把手16包括贴靠储存装置载盘11的卡合部1600及自卡合部1600弯折延伸出的施力端1601,卡合部1600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凸起161及一第二卡合凸起162。于托盘1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一卡合槽111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此时,托盘12的位置被限定而不易移动。于拉起把手16时,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于第一卡合槽111且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于第二卡合槽112。使得托盘能移动至第二位置。于托盘1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此时,托盘12的位置被限定而不易移动。于拉起把手16时,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于第二卡合槽112且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于第三卡合槽113。使得托盘能移动至第一位置。连接于储存装置90的电性连接缆线93能够延伸于把手16的施力端1601与储存装置载盘11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侧墙122具有侧墙贯通孔122c,对应于卡位部14。于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于第一位置时(此时弹性件13的弹臂端131位于卡合位置),卡位部14穿过侧墙贯通孔122c且至少部分位于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中。
弹性件13还包括一延伸部134,设置于弹臂端131并朝向内侧面122a的法线方向N1、N2凸出且位于托盘12及储存装置载盘11之间。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于第一位置时,其中二挡块15相向抵压对应的二延伸部贯通孔135的内缘以相向拉拽二弹臂端131,以使储存装置90被夹持于二弹臂端131之间。挡块15对延伸部贯通孔135内缘的抵压最终转化为对储存装置90的夹持力,需要说明的是储存装置90被夹持于二弹臂端131之间,可以是直接夹持,即二弹臂端131直接夹持储存装置90;也可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间接夹持,即由于两侧墙122隔在了弹臂端131与储存装置90之间,二弹臂端131相向抵压两侧墙122并且通过两侧墙122去接触夹持储存装置90。
托盘12的底板121设有与延伸部134对应的突起部1210,各突起部1210与储存装置载盘11之间皆形成供对应的延伸部移动的一活动空间S,各突起部1210皆具有一底板贯通孔123,挡块15穿过底板贯通孔123并可相对于托盘12于对应的底板贯通孔123内移动。底板贯通孔123为长形葫芦孔状且具有一第一端123a及一第二端123b。于托盘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15位于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于托盘1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挡块15从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移动至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
挡块15具有一头部151及一颈部152。头部151的宽度大于颈部152的宽度。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的宽度介于头部151的宽度及颈部152的宽度之间。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的宽度大于头部151的宽度。延伸部134具有一延伸部贯通孔135,挡块15穿过延伸部贯通孔135。托盘12相对于储存装置载盘11移动而使挡块15于延伸部贯通孔135内移动。侧墙122设有一开槽1220,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于第一位置时,各受推部133穿过的对应的开槽1220并延伸入收容空间1200,各突起部1210位于对应的受推部133与延伸部134之间。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处于第一位置时,各延伸部134收容于对应的活动空间S,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过程中,各延伸部134随着相应的弹臂端131偏移而向对应的活动空间S的外侧移动。延伸部贯通孔135为长形且具有一第一端135a及一第二端135b。于托盘12位于第一位置时,挡块15位于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于托盘1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挡块15从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移动至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的宽度介于头部151的宽度及颈部152的宽度之间。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的宽度大于头部151的宽度。为了增强对托盘12的固定,于本实施方式中,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处于第一位置时,挡块15与底板121的上表面121a干涉以向下抵压底板121上表面121a,具体而言挡块15向下抵压突起部1210。
弹臂端131包括板状的一主体部1310,受推部133及延伸部134皆自主体部1310弯折延伸出,卡位部14为固定于主体部1310的一凸柱,当托盘12连同储存装置90处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1310贴靠并抵压于相应的侧墙122外侧。主体部1310与固定部132相连,固定部132固定(例如铆接)于相应的侧墙122的外侧以使弹臂端131装设于相应的侧墙122。
请参照图4C及图4D,图4C为图4B的储存装置尚未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示意图,图4D绘示图4B的储存装置尚未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如图4C所示,当使用者要将托盘12装设于储存装置载盘11时,挡块15能从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及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贯穿底板121及延伸部134。再往外拨开弹臂端131,令挡块15推抵受推部133。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利用导引柱115及螺帽116限定储存装置载盘11及托盘12,导引槽121b与导引柱115的配合限定托盘12的移动方向,使得托盘12能沿着正负Y方向相对于储存装置载盘11移动,但不会沿着正负X方向相对于储存装置载盘移动。
当使用者要将托盘12推入第一位置时,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第二卡合槽112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朝负Y方向推移托盘12,而使得电子装置10如图4D所示,托盘12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挡块15位于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及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而不推抵受推部133。放开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一卡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
当要将托盘12推至第二位置,以准备装设储存装置90时,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第二卡合槽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方向推移托盘12,而使得电子装置10如图4C所示,托盘1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挡块15从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一端123a移动至底板贯通孔123的第二端123b,且挡块15从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一端135a移动至延伸部贯通孔135的第二端135b。此时,挡块15推抵受推部133使弹臂端131离开托盘12而移动至释放位置。放开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
请参照图4E及图4F,图4E为图4B的储存装置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图4F绘示图4B的储存装置置放于托盘且托盘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如图4E所示,当使用者要将储存装置90装设于电子装置10时,托盘12位于第二位置,且弹臂端131位于释放位置。此时,储存装置90亦能藉由电性连接缆线93与其他电子装置电性连接。接着,将储存装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对准卡位凸柱17,使卡位凸柱17至少部分位于储存装置90底面的第二卡位孔92中。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位孔92为圆孔。此时,储存装置90于正负X方向及正负Y方向上不会相对于托盘12移动。使用者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第二卡合槽112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第三卡合槽113。使用者能直接朝负Y方向移动储存装置90与托盘12,而使得电子装置10如图4F所示,托盘12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挡块15不推抵受推部133。卡位部14至少部分位于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中。此时,储存装置90于正负Y方向及正负Z方向上不会相对于托盘12移动。放开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一卡合槽111中,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
当使用者要拆下储存装置90时,能朝向正Z方向拉起把手16,使第一卡合凸起161脱离第一卡合槽111且使第二卡合凸起162脱离第二卡合槽112。使用者能直接朝正Y方向移动储存装置90与托盘12,而使得电子装置10如图4E所示,托盘12位于第二位置。此时,挡块15推抵受推部133使弹臂端131离开托盘12而移动至释放位置,卡位部14离开储存装置90侧边的第一卡位孔91。放开把手16后,第一卡合凸起161位于第二卡合槽112中且第二卡合凸起162位于第三卡合槽113中。储存装置90便能沿正Z方向离开电子装置10。如此在装设或拆卸储存装置90时,便不必使用螺钉锁固储存装置90,而能减少装设或拆卸储存装置90的麻烦以及所花费的时间。
根据上述本发明所揭露的伺服器,于外壳内设置具有相叠的第一存放区与第二存放区的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以优化伺服器内部的空间配置而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增设主机板的数量来提升伺服器的性能。
此外,更进一步通过转接电路板来优化伺服器内部的线路配置。
再者,通过补强板件与组装板件来强化伺服器内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结构强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壳,该外壳内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第二容置空间各具有相叠的一第一存放区及一第二存放区;
二储存装置载盘,分别承载有多个储存装置;
二主机板载盘,该二储存装置载盘及该二主机板载盘分别能够抽离地设于该二第一存放区及该二第二存放区;以及
二主机板模块,分别设于该二主机板载盘,各主机板模块分别包括一主机板及设于该主机板的至少一中央处理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二托盘,分别设于该二储存装置载盘,形成有收容其中一储存装置的一收容空间,每一该托盘包含位于该收容空间的底侧的一底板及位于该收容空间相反两侧的二弹性件,各该弹性件皆设有一弹臂端,该储存装置位于该二弹臂端之间,各该弹臂端皆设有一受推部及向该收容空间延伸的一卡位部,该储存装置载盘固设有从该托盘的该底板延伸入该收容空间并与该二受推部分别对应的二挡块,该托盘配置于该储存装置载盘并能够同该储存装置一起相对于该二挡块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储存装置相反两侧设有与该二卡位部分别对应的二第一卡位孔,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卡位部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该第一卡位孔中,随着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相对于各该挡块从该第一位置向该第二位置移动,各该挡块分别对应推抵各该受推部以向托盘外侧推移各该弹臂端,从而使各该弹臂端的该卡位部脱离对应的该第一卡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该托盘能够同该储存装置一起相对于该二挡块沿一直线方向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各该受推部延伸入该收容空间并设有相对于该直线方向倾斜的一斜边,随着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从该第一位置向该第二位置移动,各该挡块相对于该托盘分别对应沿着各该斜边移动并分别对应推抵各该斜边以促使各该弹臂端逐渐向该托盘的外侧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端固定于该底板的一把手,该储存装置载盘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槽、一第二卡合槽及一第三卡合槽,该把手包含贴靠该储存装置载盘的一卡合部及自该卡合部弯折延伸出的施力端,该卡合部具有依序排列的一第一卡合凸起及一第二卡合凸起,于该托盘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卡合凸起处于该第一卡合槽中且该第二卡合凸起处于该第二卡合槽中,于该托盘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卡合凸起处于该第二卡合槽中且该第二卡合凸起处于该第三卡合槽中,通过该施力端上提该把手时,该把手的该第一卡合凸起及该第二卡合凸起脱离所处的该第一卡合槽、该第二卡合槽或该第三卡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具有一头部及一颈部,该头部用于推抵相应的该受推部且宽度大于该颈部的宽度,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挡块与该底板的上表面干涉以向下抵压该底板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该二弹臂端的底侧皆还弯折延伸出一延伸部,各该延伸部皆具有一延伸部贯通孔,各该挡块分别对应穿过各该延伸部贯通孔,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时,各该挡块相对于该托盘于对应的该延伸部贯通孔内移动,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于该第一位置时,该二挡块相向抵压该二延伸部贯通孔的内缘以相向拉拽该二弹臂端,从而使该储存装置被夹持于该二弹臂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该托盘还包含与该底板相连并垂直于该底板的二侧墙,该二侧墙与该二弹臂端分别对应并位于该二弹臂端之间,该二侧墙皆设有供该卡位部穿过的侧墙贯通孔,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于该第一位置时,该二弹臂端在该二挡块的拉拽作用下相向抵压该二侧墙,以使该二侧墙夹紧该储存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各该侧墙皆设有一开槽,各该受推部分别对应穿过各该开槽而延伸入该收容空间,该底板设有与该二延伸部分别对应的二突起部,各该突起部与该储存装置载盘之间皆形成供该延伸部移动的一活动空间,该突起部位于对应的该延伸部与该受推部之间,各该突起部皆具有一底板贯通孔,各该挡块分别对应穿过各该底板贯通孔并相对于该托盘于对应的该底板贯通孔内移动,当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处于该第一位置时,各该延伸部收容于对应的该活动空间,该托盘连同该储存装置从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过程中,各该延伸部分别随着所属的各该弹臂端的偏移而向对应的该活动空间的外侧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转接电路板,该第一转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电连接部、一第二电连接部,该第一电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电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些主机板各具有一第四电连接部,该二第四电连接部分别能够分离地与该第一电连接部与该第二电连接部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转接电路板及二信号转接板,该第二转接电路板位于该第一转接电路板上方并且具有一第一电连接部、一第二电连接部,该第二转接电路板的该第一电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转接电路板的该第二电连接部对应于该第二容置空间,该二信号转接板分别设于该二储存装置载盘,各该信号转接板与相应的该储存装置载盘上的各该储存装置电性连接,该二储存装置载盘相并列,该二主机板载盘相并列并位于该二储存装置载盘下方,每一该信号转接板具有一第五电连接部,该二第五电连接部分别能够分离地与该第二转接电路板的该第一电连接部与该第二电连接部对接。
CN201310340668.6A 2013-08-06 2013-08-06 伺服器 Active CN104345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668.6A CN104345832B (zh) 2013-08-06 2013-08-06 伺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668.6A CN104345832B (zh) 2013-08-06 2013-08-06 伺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5832A true CN104345832A (zh) 2015-02-11
CN104345832B CN104345832B (zh) 2017-11-24

Family

ID=5250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0668.6A Active CN104345832B (zh) 2013-08-06 2013-08-06 伺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458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315B (zh) * 2020-12-16 2021-11-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410Y (zh) * 2002-08-09 2003-12-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转接组件
US7031152B1 (en) * 2004-12-29 2006-04-18 Tatung Co., Ltd. Hard disk common support structure
CN2833690Y (zh) * 2005-07-28 2006-11-01 庆扬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计算机的置换式接口结构
CN10163971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
TW201037492A (en) * 2009-04-10 2010-10-16 Inventec Corp Motherboard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3410Y (zh) * 2002-08-09 2003-12-1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转接组件
US7031152B1 (en) * 2004-12-29 2006-04-18 Tatung Co., Ltd. Hard disk common support structure
CN2833690Y (zh) * 2005-07-28 2006-11-01 庆扬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计算机的置换式接口结构
CN10163971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器
TW201037492A (en) * 2009-04-10 2010-10-16 Inventec Corp Motherboard modu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6315B (zh) * 2020-12-16 2021-11-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5832B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5831A (zh) 伺服器
US74402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card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200989333Y (zh) 风扇模组
US8559170B2 (en) Motherboard assembly and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xpansion card
US8562036B2 (en) Fixing apparatus for battery
US10462925B1 (en) Mass storage device retainer assembly
CN104063027A (zh) 电子装置
US9763353B1 (en) Mass storage device retainer assembly
US7701725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US82487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US8926348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memory card having a holding portion connected to a pivotally mounted fixing portion
CN105659715B (zh) 顶装匣
US11856725B2 (en) Device carriers
US9385444B2 (en) Lateral slide pick and place cover for reduced bent pins in LGA sockets
US8411461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s
TWI509387B (zh) 伺服器
CN102999117A (zh) 承载装置
US10321600B2 (en) Modularized server
US8315067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PCI card
CN104345832A (zh) 伺服器
US935009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acking compression connectors
US20160044817A1 (en) Fixation structure for storage module
KR200462952Y1 (ko) 접속단자
US201402130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ircuit board module of the same
CN108073233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Minggang

Inventor after: Xu Jip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wei

Inventor before: Li Minggang

Inventor before: Xu Jip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