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659A -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659A
CN104335659A CN201380015015.9A CN201380015015A CN104335659A CN 104335659 A CN104335659 A CN 104335659A CN 201380015015 A CN201380015015 A CN 201380015015A CN 104335659 A CN104335659 A CN 104335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ubscriber equipment
agch
transmission rank
sk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5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659B (zh
Inventor
埃里克·拉森
布·约兰松
皮特·冯维里克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在基站(12)中用于针对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用户设备(14)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用户设备(14)提供反馈的方法。基站(12)在信道中向用户设备(14)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其中偏移将由用户设备(14)在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并且优选传输秩将由用户设备(14)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

Description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基站、用户设备和其中的方法。具体地,本文的实施例涉及配置针对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无线终端(也称作移动站和/或用户设备(UE))经由无线接入网(RAN)向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RAN覆盖的地理区域被分成小区区域,其中每个小区区域均由基站(例如无线基站(RBS))服务,基站在一些网络中还被称作例如“NodeB”(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中)或“eNodeB”(在长期演进(LTE)中)。小区是由基站站点处或天线站点处(如果天线与无线基站未并置)的无线基站提供无线覆盖范围的地理区域。每个小区由在小区中广播的本地无线区域内的标识来标识。还在小区中广播在整个移动网络中唯一地标识小区的另一标识。基站通过运行于射频的空中接口与基站范围内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在RAN的一些版本中,一些基站通常通过例如陆线或微波连接到控制器节点(比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控制器节点对与之相连的多个基站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管和协调。RNC通常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
UMTS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是从第二代(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演进而来。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实质上是针对用户设备使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或高速分组接入(HSPA)的RAN。在被称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论坛中,电信提供商提出并商定用于例如第三代网络或以后各代网络的标准,并对增强的数据速率和无线容量进行研究。
在3GPP RAN#54全会上,发起了关于针对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使用64阶正交幅度调制(QAM)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工作项目(WI),参见RP-111642“MIMO with 64QAM for HSUPA”。WI的发起是在研究项目(SI)阶段期间对可能收益和解决方案进行的大量研究的结果,关于其调查结果的概述,请参见TR 25.871,“Uplink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for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v11.0.0。
对于在上行链路MIMO模式中配置的UE而言,单流或双流传输都可能发生;它们还分别被称为秩1传输和秩2传输。双流传输主要用于具有高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的环境中,其中信道呈现散射和/或使用交叉极化(cross-polarized)天线。当调度单流传输时,预编码增益将取而代之地提高链路预算。
许可和E-TFC选择过程
对于传统UE而言,经由许可&增强型专用传输信道传输格式组合(E-TFC)选择过程来设置和控制传输块大小(TBS)。增强型专用传输信道可以被简称为E-DCH。由网络(例如RNC或无线基站)经由分别在E-DCH绝对许可信道(E-AGCH)和E-DCH相对许可信道(E-RGCH)信道上传送的绝对许可和相对许可来控制被定义为增强型专用传输信道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之间的功率比的许可。许可实质上是允许网络对允许特定UE创建的干扰进行控制的功率度量。许可向UE提供关于其可发送多少数据的“上界”,并且数据比特的具体数量将取决于功率和缓存状态并且实质上取决于经由由高层信号通知的多个基准值配置的公式;参见例如TS-25.321中的子条款11.8.1.4,“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 specification”,v11.0.0。然而,许可有时可能为处于MIMO操作的UE生成非最优传输,从而导致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文的实施例的目的是实现在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提高的情况下来自用户设备的传输。
根据一方面,通过一种在基站中用于针对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用户设备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用户设备提供反馈的方法来实现目的。基站在信道中向用户设备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偏移将由用户设备在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并且优选传输秩将由用户设备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
根据另一方面,通过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处理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的方法来实现目的,其中用户设备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用户设备监控来自基站的承载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当在次流中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使用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偏移用于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
根据又一方面,通过一种适于针对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用户设备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用户设备提供反馈的基站来实现目的。该基站包括收发机电路,被配置为在信道中向用户设备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偏移将由用户设备在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并且优选传输秩将由用户设备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
根据再一方面,通过一种适于处理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的用户设备来实现目的,其中用户设备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该用户设备包括:控制和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监控来自基站的承载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控制和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当在次流中发送数据时使用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偏移用于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
本文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何信号通知用于设置针对次流的传输块大小的偏移,以引起来自用户设备的更有效的传输,从而导致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为具体地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描述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示意组合流程图和信令方案;
图3示出了描述E-AGCH的编码链的流程图;
图4是描述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基站中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描述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包括基站12(例如NodeB)和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14的无线通信网络10(例如3GPP WCDMA/HSPA网络)的框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是非限制性术语,其是指任何无线终端、设备或节点,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机、机器型通信设备、传感器、中继设备、移动平板或甚至在相应小区内进行通信的小型基站。
基站12还可被称作例如NodeB、无线基站、收发基站、接入点基站、基站路由器或能够根据例如所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和术语与由基站12服务的小区内的用户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网络单元。
基站12为用户设备14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提供反馈。用户设备14处于上行链路MIMO模式。基站12在信道中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用户设备14监控承载次流的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然后,当在次流中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14使用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用户设备14使用偏移来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因此,对于MIMO操作中的用户设备14而言,传输块大小更准确并且传输更优化,从而避免了无线通信网络10的性能下降。此外,用户设备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优选传输秩。
基站12包括多个天线16,用户设备14也类似地包括多个天线18,这些天线可以用于去往/来自用户设备14的MIMO传输。基站1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和处理电路20和收发机电路22。根据本文的实施例,基站12的收发机电路22被配置为在信道中向用户设备14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
用户设备14类似地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和处理电路24和收发机电路26。控制和处理电路20、24可包括硬件、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用户设备14的控制和处理电路24被配置为监控来自基站12的承载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控制和处理电路24被配置为当在次流中发送数据时使用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其中偏移用于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并且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相应的收发机电路22、2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用户设备14的控制和处理电路24然后可以基于从基站12接收的数据根据优选的秩并且使用针对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来发送数据。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公开了信号通知优选传输秩(也称为MIMO秩,例如是秩1还是秩2对于MIMO是优选的)和用于决定次MIMO流的传输块大小的偏移(还称作信号干扰比(SIR)偏移)的方法。在HSUPA网络中信号通知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值。传输可以包括新的绝对秩和SIR偏移信道(A-ROCH)上的信令,A-ROCH可以使用与现有的E-AGCH信道相同的结构。一些实施例还公开了如何信号通知优选的秩(即,是秩1还是秩2是优选的)。
图2是示意组合流程图和信令方案。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针对MIMO操作,提出使用操作于主(P)-DPCCH上的单一内环功率控制(ILPC)和控制MIMO操作的至少主流和次流中的主流的质量的单一外环功率控制(OLPC)。这一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针对秩1传输,保持与闭环发射分集(CLTD)的共性,其中主流对应于“传统”流,次流更大程度上是“尽力而为”流。此外,可以使用在流之间均等地共享的公共许可,这暗指在流之间均等地共享功率。可以使用基于有效(服务)许可的传统E-TFC选择过程(针对秩1,对应于整个信号通知的许可;针对秩2,对应于一半或整个信号通知的许可),以确定主流的TBS。因此,还可以经由基于主流E-TFCI的过程确定例如针对主E-DPDCH和次(S)-E-DPDCH的数据发射功率。可以针对MIMO修改传统过程,以并入由高层信号通知的秩特定基准值。传输秩指示要发送的流的数量。
动作201。基站12在次流上接收导频信号并基于所接收的导频确定优选的秩和偏移。基站12可以接收与主流和次流相对应的两个导频信道(DPCCH和次(S)-DPCCH)。基于这两个导频信道,服务于用户设备14的基站12可以例如基于SIR计算流的质量,并由此推断用户设备14优选地应当发送一个流还是两个流。此外,基站12可以计算适当的偏移。例如,为了控制与次流相关联的数据传输的质量,在给定特定许可的情况下,用户设备14可以基于来自网络的反馈动态地调整用户设备14应该使用哪个E-TFC。具有网络控制的反馈的主要益处是基站12可以计算接收的SINR,并且基于所接收的SINR和针对次流的误块率(BLER)统计,基站12可以推断可以支持何种速率。令SIR1、SIR21和SIR22分别作为与单流传输、主流秩2传输和次流秩2传输相关联的接收的SINR。假定在所有情况中利用线性接收机、相同的总发射功率和相同的信道状况,因为由于针对秩2传输的代码重用导致流间干扰,并且因为预编码选择通常使得主流好于次流,所以关系通常是:
SIR1>>SIR21>SIR22    (式1)
因为传统E-TFC选择机制与SIR1密切相关,所以如果TBS选择基于服务许可和传统E-TFC选择机制,则用户设备14可能为秩2传输选择过大的TBS。然而,本文的实施例基于服务许可减去Δ1决定主流TBS,其中:
Δ1=SIR1-SIR21(dB)    (式2)
为了避免连续地信号通知Δ1,提出使用秩相关E-TFC选择基准值,参见下文中的“实施例3”,这是因为在由于DPCCH被功率控制而导致固定的SIR目标的情况下,SIR1和SIR21在一定程度上恒定。类似地,次流TBS可以基于服务许可减去Δ2,其中
Δ2=SIR1-SIR22(dB)    (式3)
然而,由于S-DPCCH未被功率控制,所以Δ2可以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基于以上讨论,本文的实施例基于使用服务许可减去Δ(dB)的MIMO E-TFC选择机制导出针对次流的TBS,其中主流和次流之间的SIR差别(其由网络动态地向用户设备14信号通知)示为:
Δ=SIR21-SIR22    (式4)
注意,信号通知Δ而不是Δ2,这是因为E-TFC基准值是秩相关的Δ=Δ21,但是通过具有秩相关的E-TFC基准值将Δ1抵消。然后,为了确保针对次流的正确BLER目标,可以另外修改Δ值。具体细节可以是实施特定的。
动作202。基站12将针对次流的秩和偏移发送给用户设备14。新的信道可以用于信号通知优选传输秩以及用于决定次流TBS的绝对偏移。这里,该信道被称作绝对秩和SIR偏移信道(A-ROCH)。A-ROCH使用与E-AGCH相同的结构或格式,即其是利用ID特定CRC附着(attachment)的具有总共6个信息比特的共享信道。关于E-AGCH的更多信息请参见TS-25.212,“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v11.0.0,第4.10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E-AGCH和A-ROCH可以默认使用由网络(比如基站12或RNC)配置的不同的信道化码以及不同的标识(ID)或UE掩码(其用于信号通知用户设备的标识)。用户设备14可以监控这两个信道。在一个实施例中,允许网络将E-AGCH和A-ROCH配置为使用相同的信道化码但使用不同的UE掩码,以便节省码资源和UE解扩频器(despreader)容量。在这些实施例中,然后在时间上分离地发送E-AGCH和A-ROCH,并且用户设备14以资源高效的方式基于所使用的UE掩码监控并检测传输是E-AGCH传输还是A-ROCH传输。因此,以高效的方式将信道化码重新用于不同的信道。UE掩码存储在用户设备1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允许网络将E-AGCH和A-ROCH配置为使用不同的信道化码但使用相同的UE掩码。在这些情况中,可以同时发送E-AGCH和A-ROCH。每当秩发生改变时都需要发送A-ROCH,但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发送A-ROCH,以便信号通知新的偏移值(例如绝对SIR偏移值)。由于A-ROCH是CRC保护的,所以很有可能每当检测到信道时都对正确的信息进行解码。此外,这两个信道可以使用不同的UE掩码和不同的信道化码。
可以设想针对如何解释A-ROCH的比特的不同实施例:
-可以使用范围比特来指示偏移值的符号,即偏移值是正还是负。在这种情况中,现有的许可表可被重用,以便信号通知绝对偏移。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值(例如一个比特或一个比特序列)用于指示秩1是优选的(这例如与现有的E-AGCH值ZERO GRANT(零许可)或INACTIVE(不活动)类似)。剩余的5个比特(2^5-1个值)可以用于信号通知偏移。
-范围比特可以用于指示优选的秩。剩余的5个比特可以用于信号通知偏移。
-与E-AGCH范围比特的意思类似,范围比特可以用于指示秩改变是以特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为目标还是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值(一个比特或一个比特序列)用于指示秩1是优选的(这例如与现有的E-AGCH值ZEROGRANT或INACTIVE类似)。然后,剩余的5个比特(2^5-1个值)可以用于信号通知偏移。
-可以移除范围比特。在这种情况中,实质上所有6个比特可以用于信号通知偏移值。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值(一个比特或一个比特序列)用于指示秩1是优选的(这例如与现有的E-AGCH值ZEROGRANT或INACTIVE类似)。
根据其中A-ROCH采用根据E-AGCH的格式的一些实施例,在与E-AGCH中指示用于应用绝对许可值的处理的比特相对应的比特中指示传输秩。一个比特可以指示是否允许秩2,剩余的5个比特指示借助表格给出偏移值的索引。
动作203。用户设备14针对传输监控(即检测)信道并在检测到传输时对A-ROCH进行解码。用户设备14可以基于用户设备标识(比如E-DCH无线网络标识符)检测A-ROCH或E-AGCH。
动作204。用户设备14使用所接收的优选传输秩。因此,可以基于使用服务许可减去网络信号通知的偏移Δ(以dB为单位)的MIMO E-TFC选择机制决定次流TBS。
这里参照图3,在基站12中根据图3中示出的编码链对E-AGCH进行编码。下标“agv”指绝对许可值,下标“ags”指绝对许可范围,因此,“复用步骤”中的输入是绝对许可值xagv,1、xagv,2...xagv,5和绝对许可范围xags,1
动作301。绝对许可值信息xagv,1、xagv,2...xagv,5和绝对许可范围信息xags,1复用在一起。这给出了比特序列xag,1、xag,2、...、xag,6
动作302。然后将ID特定CRC附着添加到比特。E-RNTI是E-DCH无线网络标识符。将E-RNTI映射为使得xid,1对应于最高有效位(MSB)。
根据比特序列xag,1、xag,2、...、xag,6计算16比特CRC。这给出比特序列c1、c2、...、c16。然后使用xid,1、xid,2、...、xid,16对该比特序列进行掩码,并且将该比特序列附加到比特序列xag,1、xag,2、...、xag,6,以形成比特序列y1、y2、...、y22,其中
yixag,i    i=1,2,...,6
yi=(ci-6+xid,i-6)mod2    i=7,...,22。
动作303。然后对信道进行编码。将速率1/3卷积编码应用到比特序列y1、y2、...、y22,得到比特序列z1、z2、...、z90
动作304。然后对经编码的比特执行速率匹配。根据输入序列z1、z2、...、z90对比特z1、z2、z5、z6、z7、z11、z12、z14、z15、z17、z23、z24、z31、z37、z44、z47、z61、z63、z64、z71、z72、z75、z77、z80、z83、z84、z85、z87、z88、z90进行穿孔(puncture)以获得输出序列r1、r2、...、r60
动作305。然后将经编码的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比特序列r1、r2、...、r60被映射到相应的E-AGCH子帧。将比特rk映射为使得以关于k的升序在空中对它们进行发送。如果E-DCH传输时间间隔(TTI)等于10ms,则在E-AGCH无线帧的所有E-AGCH子帧中发送相同的比特序列。
由于以与E-AGCH相同的格式构造所建议的A-ROCH,所以A-ROCH的编码链遵循E-AGCH的编码链。然而,如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E-AGCH的范围比特将被秩指示符比特取代,而绝对许可值可以被偏移值取代。例如,偏移值可以标记为xo,1、xo,2、...、xo,5,而不是xagv,1、xagv,2...xagv,5;而秩比特可以标记为xr,1,而不是xags,1。此外,复用比特可标记为xro,1...xro,6,而不是xag,1...xag,6,其指示传输秩和偏移比特,而不是绝对许可比特。
下表1以索引列表公开了绝对许可值。因此,为了指示绝对许可值,基站12可以发送索引。类似地,可以在索引列表中构造偏移值,并且基站12可以将索引发送到用户设备14。
表1:绝对许可值的映射
绝对许可值 索引
(168/15)2×6 31
(150/15)2×6 30
(168/15)2×4 29
(150/15)2×4 28
(134/15)2×4 27
(119/15)2×4 26
(150/15)2×2 25
(95/15)2×4 24
(168/15)2 23
(150/15)2 22
(134/15)2 21
(119/15)2 20
(106/15)2 19
(95/15)2 18
(84/15)2 17
(75/15)2 16
(67/15)2 15
(60/15)2 14
(53/15)2 13
(47/15)2 12
(42/15)2 11
(38/15)2 10
(34/15)2 9
(30/15)2 8
(27/15)2 7
(24/15)2 6
(19/15)2 5
(15/15)2 4
(11/15)2 3
(7/15)2 2
ZERO_GRANT* 1
INACTIVE* 0
现在将参照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基站12中用于针对用户设备14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用户设备14提供反馈的方法动作。用户设备14被配置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
动作401。基站12在信道中向用户设备14发送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偏移将由用户设备14在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优选传输秩将由用户设备14在决定传输秩(例如将发送的流的数量)时使用。信道可以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信道可以包括六个信息比特。一个比特可以指示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可以指示偏移。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HARQ处理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使用与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使用与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使用与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使用与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使用与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使用与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如果信道使用与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则可像任何其它码复用信道一样同时发送/接收信道。可以在优选传输秩改变时和/或当应该传递新的偏移值(例如绝对SIR偏移值)时发送信道。
现在将参照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一些实施例在用户设备14中用于处理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的方法动作。不必按照以下所述的顺序来执行动作,而是可以以任何适当的顺序执行动作。使用虚线框(dashed box)对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的动作进行标记。用户设备14处于上行链路MIMO模式。
动作501。用户设备14对来自基站12的承载针对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进行监控。因此,用户设备14检测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
动作502。当在次流中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14使用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其中偏移用于决定次流的传输块大小,而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信道可以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如上所述,信道可包括六个信息比特。例如,一个比特可以指示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可以指示偏移。此外或备选地,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的HARQ处理作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信道可以使用与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可以使用与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用户设备14基于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来识别信道和E-AGCH。备选地,信道可以使用与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可以使用与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然后,用户设备14可以基于信道化码来识别信道和E-AGCH。备选地,信道可以使用与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信道还可以使用与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然后,用户设备14可以基于信道化码和/或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来识别信道和E-AGCH。
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比如图1中所示的控制和处理电路20、24)以及用于执行本文的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施本文用于信号通知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实施例。上述程序代码还可以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来提供,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采用承载用于当被加载到用户设备14或基站12中时执行本文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一种这样的载体可以采用CD ROM盘的形式。然而,诸如存储棒等的其它数据载体也是可行的。还可将计算机程序代码作为服务器上的纯程序代码来提供,并被下载到用户设备14或基站12。
用户设备14和基站12包括各自的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并且可以用于存储例如数据,例如信道化码、偏移、秩、反馈、UE标识、信道数据、当在基站12或用户设备14上执行时执行本文的方法的应用。用户设备14将秩和偏移信息保存在存储器中,直到它接收到下一个A-ROCH消息为止,其中用户设备14使用新的信息来更新存储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所描述的各种“电路”可以指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组合、和/或被配置有例如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和/或固件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当软件和/或固件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按以上描述运行。这些处理器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其它数字硬件可以包括在单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中,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多种数字硬件可以分布于多个分离组件之间,而不论它们是单独封装的还是组装成系统级芯片(SoC)。
在附图和说明书中,已经公开了本文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在不实质偏离实施例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因此,虽然采用了具体的术语,但是它们只是一般性的和描述性的,并不用于限制目的,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缩写词
MIMO         多输入多输出
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QAM          正交幅度调制
ILPC         内环功率控制
OLPC         外环功率控制
TBS          传输块大小
E-DCH        增强型专用信道
E-DPDCH      E-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
E-DPCCH      E-D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仅FDD)
E-RGCH       E-DCH相对许可信道
E-AGCH       E-DCH绝对许可信道
E-TFCI       E-DCH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
E-TFC        E-DCH传输格式组合
DPCCH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HSPA         高速分组接入
HSD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HSUPA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HS-SCCH      高速共享控制信道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RRC          无线资源控制
SIB          系统信息广播
Tx           发射
TxD    发射分集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Claims (30)

1.一种在基站(12)中用于针对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用户设备(14)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所述用户设备(14)提供反馈的方法,包括:
-在信道中向所述用户设备(14)发送(202、401)针对所述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其中所述偏移将由所述用户设备(14)在决定所述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并且所述优选传输秩将由所述用户设备(14)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优选传输秩改变时和/或当应该传递新的偏移值时发送所述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包括六个信息比特,并且一个比特指示所述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指示所述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作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9.一种在用户设备(14)中用于处理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所述方法包括:
-监控(203、501)来自基站(12)且承载针对所述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以及
-当在所述次流中发送数据时,使用(204、502)所述优选传输秩和所述偏移,其中所述偏移用于决定所述次流的传输块大小并且所述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掩码或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来识别所述信道和所述E-AGCH。
12.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信道化码来识别所述信道和所述E-AGCH。
13.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信道化码和/或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来识别所述信道和所述E-AGCH。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包括六个信息比特,并且一个比特指示所述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指示所述偏移。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作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16.一种基站(12),适于针对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的用户设备(14)的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向所述用户设备(14)提供反馈,所述基站(12)包括:
收发机电路(22),被配置为在信道中向所述用户设备(14)发送针对所述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其中所述偏移将由所述用户设备(14)在决定所述次流的传输块大小时使用,并且所述优选传输秩将由所述用户设备(14)在决定传输秩时使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信道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6-2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基站(12)被配置为当所述优选传输秩改变时和/或当应该传递新的偏移值时发送所述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12),其中所述信道包括六个信息比特,并且一个比特指示所述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指示所述偏移。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作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24.一种适于处理主流和次流中的次流的传输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处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所述用户设备(14)包括:
控制和处理电路(24),被配置为监控来自基站(12)且承载针对所述次流的优选传输秩和偏移的信道;以及被配置为当在所述次流中发送数据时使用所述优选传输秩和所述偏移,其中所述偏移用于决定所述次流的传输块大小,并且所述优选传输秩用于决定传输秩。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信道采用由利用标识特定循环冗余校验附着的共享信道定义的格式。
26.根据权利要求24-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相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所述用户设备掩码或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来识别所述信道和所述E-AGCH。
27.根据权利要求24-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相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相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信道化码来识别所述信道和所述E-AGCH。
28.根据权利要求24-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信道使用与增强型专用信道绝对许可信道E-AGCH不同的信道化码,并且所述信道使用与所述E-AGCH不同的用户设备掩码或不同的用户设备标识,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4)基于信道化码和/或用户设备掩码或用户设备标识来所述识别信道和所述E-AGCH。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所述信道包括六个信息比特,并且一个比特指示所述优选传输秩,五个比特指示所述偏移。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14),其中一个比特指示秩改变并且以特定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处理作为目标或适用于所有HARQ处理。
CN201380015015.9A 2012-03-19 2013-03-19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Active CN1043356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12828P 2012-03-19 2012-03-19
US61/612,828 2012-03-19
PCT/SE2013/050303 WO2013141803A1 (en) 2012-03-19 2013-03-19 Method to provide feedback to an ue about sir offset and transmission rank by using a new channel (e-roc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659A true CN104335659A (zh) 2015-02-04
CN104335659B CN104335659B (zh) 2018-10-16

Family

ID=48142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5015.9A Active CN104335659B (zh) 2012-03-19 2013-03-19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92440B2 (zh)
EP (1) EP2829141A1 (zh)
JP (1) JP6247277B2 (zh)
CN (1) CN104335659B (zh)
AU (1) AU2013235811B2 (zh)
WO (1) WO2013141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443B (zh) * 2012-06-12 2016-09-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控制上鏈多輸入多輸出(mimo)傳輸方法及裝置
KR101660861B1 (ko) * 2012-10-30 2016-09-2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공용 e-rgch 정보를 교환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WO2015169376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plink grant detection for parti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mode
CN107733560B (zh) * 2016-08-12 2022-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分割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7052A1 (en) * 1998-11-03 2000-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lotted mode code usag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70002801A1 (en) * 2005-05-10 2007-01-04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326848A (zh) * 2005-10-07 2008-12-17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提供控制信息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WO2011127358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and mimo in up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1411A (ja) * 2005-05-02 2006-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60281417A1 (en) * 2005-05-10 2006-12-14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JP2008283321A (ja) * 2007-05-09 2008-11-20 Nec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移動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US8953713B2 (en) * 2010-11-08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KR101617568B1 (ko) * 2012-01-27 2016-05-0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Mimo 동작에서의 e-dch 제어 채널의 전송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27052A1 (en) * 1998-11-03 2000-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lotted mode code usag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70002801A1 (en) * 2005-05-10 2007-01-04 Ntt Docomo, Inc.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326848A (zh) * 2005-10-07 2008-12-17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提供控制信息支持高速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WO2011127358A1 (en) * 2010-04-09 2011-10-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and mimo in uplink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SPA SESSION CHAIRMAN (KARRI RANTA-AHO, NOKIA SIEMENS NETWORKS): "《R1-120920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10 February 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235811B2 (en) 2016-12-01
AU2013235811A1 (en) 2014-10-09
JP6247277B2 (ja) 2017-12-13
US20140078959A1 (en) 2014-03-20
WO2013141803A1 (en) 2013-09-26
US9392440B2 (en) 2016-07-12
CN104335659B (zh) 2018-10-16
EP2829141A1 (en) 2015-01-28
JP2015518668A (ja)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438B (zh) 用于在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5859013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伴うack/nackフォーマットについての電力制御
US9344240B2 (en) 256QAM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0826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ofdma based evolved utra
RU2544000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и трафика к пилот-сигналу в передаче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входами и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выходам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US93012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reliable E-DCH recep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US200700826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ofdma based evolved utra
US9515805B2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428017B2 (en)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0963B2 (en)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for link adaptation
KR20130119499A (ko) 다중-캐리어 고속 하향링크 패킷 액세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283285A (zh) 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62623A (zh) 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中的外环及内环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62624A (zh) 用于在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期间辅助控制信道提升的系统和方法
KR101939153B1 (ko) CoMP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채널 및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35659B (zh) 用于通过使用新的信道(e-roch)向ue提供关于sir偏移和传输秩的反馈的方法
EP2901609B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091714B1 (ko) 무선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256qam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340369A (zh) 一种调度控制方法和基站
WO201209660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plink mimo transmissions
WO201912748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DK2893642T3 (en) Symmetric puncture for CQI / PCI reporting on HS-DPC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