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5151A -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5151A
CN104335151A CN201380027381.6A CN201380027381A CN104335151A CN 104335151 A CN104335151 A CN 104335151A CN 201380027381 A CN201380027381 A CN 201380027381A CN 104335151 A CN104335151 A CN 104335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input block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sh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7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5151B (zh
Inventor
千足英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35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5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5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including at least an additional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1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a single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8
    • G06F2203/0382Plural input, i.e. interface arrangements in which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 of the same type ar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P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能够改善当多个图像数据项目与单个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并显示多个图像数据项目时的可操作性。该终端设备配备有:第一显示单元,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第一输入单元,检测向第一显示单元的前面侧输入的操作;第二输入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单元的后面侧,并检测输入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当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操作时,根据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操作,处理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附属信息。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例如,由于触摸面板设置在监视器的两个表面上,存在配备有第一触摸面板和第二触摸面板的配备触摸面板的信息终端设备,第一触摸面板覆盖在监视器上并用于选择在监视器屏幕上要操作的对象;所述第二触摸面板设置在监视器的后侧并用于移动、放大或缩小所选对象。该配备触摸面板的信息终端设备整合对第一和第二触摸面板的操作,将它们显示在单个监视器屏幕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同样存在配备有一对触摸面板的信息显示设备,其中每个触摸面板置于设备主体的不同表面上,并根据向所述一对触摸面板做出的输入组合来控制显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为了优化用户界面以便与握持终端设备的方式相对应,还存在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使用设置在显示单元顶部和显示单元后表面上的两个操作单元,来检测正握持终端设备的方式,根据正握持终端设备的方式,改变用户界面或改变后表面上与操作单元的整个显示表面的联系,使得终端设备适合于将其握持的左手或右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11-70609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9-223426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10-10807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对显示屏幕的尺寸存在物理限制,因此可以显示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在显示单元上将多个图像显示为相互重叠,则可以显示更多的信息。当用户希望操作这样相互重叠显示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时,就出现如下问题:由于用户必须转到针对每个图像的操作屏幕,因此可操作性较差。此外,设备的不便之处还在于:在一些情况下,如何转到针对每个图像的操作屏幕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鉴于上述情况设想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示例性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lower layer)显示与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attachment information);第一输入单元,检测输入到第一显示单元的正面侧的操作;第二输入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单元的后面侧,并检测输入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当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操作时,根据由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操作,处理第一单元上显示的附属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的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以及当相对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位于后面侧的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输入操作时,根据由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操作,处理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附属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程序是使计算机用作以下部件的程序:第一显示单元,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第一输入单元,检测输入到第一显示单元的正面侧的操作;第二输入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单元的后面侧,并检测输入操作;以及控制单元,当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操作时,根据由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操作,处理第一单元上显示的附属信息。
本发明的示例优点
本发明改善了当操作在单个显示屏幕上彼此重叠显示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时的可操作性,使得能够方便并直观地执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例实施例的框图。
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例实施例的框图。
图2A是示出了图1A所示的第一显示单元、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的布局示例的说明性视图。
图2B是示出了图1B所示的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第一输入单元和第二输入单元的布局示例的说明性视图。
图3A是示出了图1A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外部结构示例的透视图。
图3B是示出了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外部结构示例的透视图。
图3C是示出了图1B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外部结构示例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1A和1B所示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示例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在图1A和1B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处理流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仅对图5所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处理结构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图1A和1B所示的第一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示例的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例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的示例实施例。图1A和1B是终端设备的电路结构的两个示例示为终端设备1a(图1A)和终端设备1b(图1B)的框图,所述终端设备被用作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图1所示的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配备有CPU(中央处理单元)10、第一显示单元11、第一输入单元12、第二输入单元13、存储单元14和通知单元15。图1B所示的本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配备有终端设备1a中所设的结构,其中添加了第二显示单元20。终端设备1a和终端设备1b可以用于形成移动电话终端、智能电话、平板设备、电子管理器、电子词典、个人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应注意,图1A和1B示出了在终端设备1a和终端设备1b中的属于本发明特征的结构。因此,除了图1A和1B所示结构之外,终端设备1a和1b还可以配备有诸如摄像机、通信单元、音频输入/输出单元等结构。
CPU 10经由总线与设备中的单元相连,并控制所述单元,即,第一显示单元11、第二显示单元12(仅应用于终端设备1b:在本说明的其它部分中同样如此)、第一输入单元12、第二输入单元13等。该CPU 10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的程序来进行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a和1b具有管理地址薄的功能以及管理预约簿的功能。地址薄管理功能和预约簿管理功能是由于CPU 10执行预定程序而实现的功能。本文中,地址薄管理功能是存储示出一个或多个联系人的数据的功能,这样使得可以登记、编辑和删除数据。创建示出联系人的数据,使得该数据包含示出联系人名称和头衔、他们的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等的字符数据。此外,示出联系人的数据还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示出图像数据的数据”项目,其中所述图像数据与字符数据相关联。本文中,图像数据是指例如包含在使用内置在每个终端设备1a和1b中的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文件中的图像数据,以及在经由例如预定通信从外部源获得的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此外,包括在示出联系人的数据中的“示出图像数据的数据”采用字符数据的形式,字符数据示出了包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文件名称,还示出了该图像文件的存储地址。
这样,主信息和与该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14中。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主信息是字符数据,而附属信息是与该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图像数据。
此外,预约簿管理功能是存储示出一个或多个预约的数据的功能,这样一个或多个预约与日期和时间相关联,并可以登记、编辑和删除一个或多个预约。创建示出预约的数据,使得该数据包含示出日期、星期几、时间和预约内容的字符数据。此外,示出预约的数据还可以包含与字符数据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示出图像数据的数据”项目。本文中,图像数据是指例如包含在使用内置在终端设备1中的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文件中的图像数据,以及在经由例如预定通信从外部源获得的图像文件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此外,包括在示出预约的数据中的“示出图像数据的数据”是字符数据,示出了包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文件名称,还示出了该图像文件的存储地址。
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是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的显示设备。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根据从CPU 10接收到的预定控制信号显示多个图像。应注意,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能够独立显示相互不同的图像。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可以处理二值黑白显示、多梯度(灰度)显示和彩色显示。
第一输入单元12检测向显示屏幕输入的多个操作,所述显示屏幕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1的前面侧。第一输入单元12由诸如触摸传感器等接触传感器形成,并检测用户手指等接触的位置。即,第一输入单元12检测使用来自用户手指等的接触的预定输入操作,并向CPU10输出检测结果。根据来自第一输入单元12的检测结果,PCU 10识别使用用户手指等的接触的输入操作,例如,触摸(手指等轻触显示屏幕的输入操作)、拖动(手指在保持与显示屏幕接触的同时轻划过显示屏幕的输入操作)、以及轻拂(手指在保持与显示屏幕接触的同时快速略过显示屏幕的输入操作)。
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向第二显示单元20的显示屏幕输入的多个操作,其中第二显示屏幕20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1的后面侧。所述第二输入单元13由诸如触摸传感器等接触传感器形成,并检测用户手指等接触的位置。第二输入单元13与第一输入单元12分开放置。与第一输入单元12方式相同,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使用来自用户手指等的触摸的预定输入操作,并向CPU 10输出检测结果。根据来自第二输入单元13的检测结果,CPU 10识别多个输入操作,例如,使用用户手指的接触的触摸、拖动和轻拂等。
将存储单元14形成为具有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设备,并存储由CPU 10执行的多个程序以及当CPU 10执行所述程序时临时需要的数据。此外,存储单元14存储由地址薄管理功能和预约簿管理功能管理多个字符数据项目,或与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多个图像数据项目。
通知单元15由CPU 10控制的音频控制单元和扬声器形成,并且经由音频控制单元从扬声器发出音频信号。当发出每日提醒、操作声音等时使用所述通知单元15。
接下来,参考图2A和2B以及图3A到3C来描述图1A和1B所示的在终端设备1a和终端设备1b中的第一显示单元11、第二显示单元20、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二输入单元13的布局示例。应注意,在图2A和2B以及图3A到3C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1a由单个壳体16a形成,而终端设备1b由两个壳体16b和16c形成。
图2A示出了图1A所示终端设备1a中的多个单元的布局示例。此外,图2B示出了图1B所示终端设备1b中的多个单元的布局示例。在图2A所示的终端设备1a的布局示例中,第一显示单元11置于终端设备1a的壳体16a的前侧。此外,第一输入单元12构造为第一显示单元11的前表面上形成在的触摸传感器。此外,第二输入单元13置于壳体16a的后侧,并构造为壳体16a的后表面上形成的触摸传感器。
相反,在图2B所示的终端设备1b的布局示例中,第一显示单元11置于终端1b的壳体16b的一个表面上。此外,将第一输入单元12构造为第一显示单元11的前表面上形成的触摸传感器。此外,第二显示单元20置于终端设备1b的另一壳体16c的一个表面上。此外,第二输入单元13构造为第二显示单元20的前表面上形成的触摸传感器。
图3A示出了图1A和2A所示的终端设备1a的外部结构的示例。此外,图3B和3C示出了图1B和图2B所示的终端设备1b的外部结构的示例。这里,图2B示出了壳体16b和壳体16c闭合的状态,而图3C示出了壳体16b和壳体16c打开的状态。
如图3A所示,在终端设备1a中,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一输入单元12置于壳体16a的前侧,第二输入单元13置于壳体16a的后侧。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二输入单元13彼此相对,使用相同范围或大致相同范围作为它们的检测范围。在图3A所示的结构中,用户例如用一只手握持终端设备1a,并能够使用正握持终端设备1a的同一只手的不同手指,来同时地或连续地向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二输入单元13执行输入操作。
相反,如图3B和3C所示,在终端设备1b中,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一输入单元12置于壳体16b的一个表面上,而同时第二显示单元20和第二输入单元13置于壳体16c的一个表面上。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一显示单元11与第二输入单元13和第二显示单元20使用相同范围或大致相同尺寸的范围作为它们的检测范围和显示范围。此外,壳体16b和壳体16c经由铰链17接合,使得它们能够闭合(即,如图3B所示的状态)或打开(即,如图3C所示的状态)。即,终端设备1b具有双折叠结构,当闭合时,终端设备1b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形成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当打开时,两个屏幕水平相邻(或垂直相邻),以便形成大尺寸屏幕。
在图3B所示的状态中,用户例如用一只手握持终端设备1b,能够使用正握持终端设备1b的同一只手的不同手指,来同时地或连续地向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二输入单元13执行输入操作。此外,在图3C所示状态中,用户例如用双手握持终端设备1b,能够使用正握持终端设备1b的一只手的手指同时地或连续地向第一输入单元12执行输入操作,并且能够使用正握持终端设备1b的另一只手的手指同时地或连续地向第二输入单元13执行输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b具有使得能够从图3B所示的状态变换到图3C所示状态的结构。换言之,终端设备1b能够变换为如下状态:与第一显示单元11的前面侧的第一输入单元12并排布置第二显示单元20和第二输入单元13。
当将第二显示单元20置于第一显示单元11的后面侧上时,即,当处于如图3B所示的状态时,CPU 10引起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主信息和附属信息。
当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彼此并排放置时,即,当它们处于例如如图3C所示的状态时,CPU 10引起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主信息,并引起在第二显示单元20上显示附属信息。
接下来,参考图4和图5描述操作图1A和1B所示的终端设备1a和1b的示例。图4示出了图2A和3A或图2B和3B所示的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显示图像的改变。
在图4所示示例中,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第一图像18,该图像示出包含在示出一个联系人的数据中的字符数据(即,主信息),其中由地址簿管理功能管理所述联系人。此外,与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第一图像18相重叠地显示第二图像19a或19b,第二图像19a或19b示出与第一图像18所示字符数据相关联或是作为关联候选的图像数据(即,附属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双层结构中重叠第一图像18和第二图像19a或19b的显示,其中第一图像18在上层,第二图像19a或19b在下层。
此外,图4还示出了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两个显示示例,即,在执行预定输入操作以便切换图像数据之前和之后(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称作在后侧的第二输入单元13上执行的轻拂操作)。在执行预定输入操作之前的显示图像是在中心所示箭头左侧的显示示例,在执行输入操作之后的显示图像是在箭头右侧的显示示例。在执行预定输入操作之前的显示图像中,对第一图像18和第二图像19a的显示彼此重叠。此外,在执行预定输入操作之后的显示图像中,对第一图像18和第二图像19b的显示彼此重叠。即,图4示出了当执行预定输入操作以便在将第一图像18和第二图像19a显示为彼此重叠的状态下切换图像数据时,将该状态切换到将第二图像19a改变为第二图像19b并相互重叠地显示第一图像18和第二图像19b的状态。
接下来,参考图5描述如图4所示的切换图像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了形成由CPU 10执行的地址薄管理功能和预约簿管理功能的一部分程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应注意,地址薄管理功能描述为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图5所示流程图示出了当响应于用户执行的预定操作而调用形成地址薄管理功能的程序时执行的程序流(例如,单个模块和子例程)。
此外,图5所示流程图还示出了在显示示出单个联系人的数据的同时用户向第一输入单元12或第二输入单元13执行输入操作时(即,当发生输入事件时)的处理。可以在显示联系人数据的处理期间(下文中,被称作“显示模式”)执行这种对示出单个联系人的数据的显示,或可以在新登记或改变与包含在该联系人数据中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期间(下文中,被称作“编辑模式”)执行这种对示出单个联系人的数据的显示。
首先,CPU 10确定由调用图5所示处理的处理(例如,地址薄管理程序的主例程)指示的当前显示状态是否正在显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第二图像(与图4所示的第二图像19a和19b相对应)(步骤S11)。即,CPU 10确定当前显示状态是否是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彼此重叠显示多个图像的状态(换言之,显示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图像是否是针对两层结构的数据)。
如果当前显示状态正在显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第二图像,则步骤S11中的确定结果为是。相反,如果当前显示状态没有正在显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第二图像,则步骤S11中的确定结果为否。
如果当前显示状态正在显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第二图像(即,如果步骤S11中的确定为是),则CPU 10确定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否是在前侧的轻拂操作,即,是否在第一输入单元12上执行了该操作(步骤S12)。前侧轻拂操作是关于主信息的操作,并是在第一输入单元12上执行的轻拂操作。
如果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前侧轻拂操作(即,如果步骤S12中的确定为是),则CPU 10切换主信息,换言之,切换联系人数据(步骤S13)。即,在步骤S13中,CPU 10从存储单元14调用地址簿中已登记的下一联系人数据,并显示示出所调用联系人数据中包含的字符数据的第一图像。与此结合,CPU 10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进行显示,使得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重叠并存储所述第一图像,其中第二图像示出了与该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图像数据。即,当第一输入单元12检测到执行了屏幕切换操作时,CPU 10将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当前正显示的主信息和附属信息切换为其它主信息和与所述其它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
然而,如果在地址簿中没有登记下一联系人数据,则CPU 10不切换显示图像。这里,下一联系人数据是地址薄中另一联系人的数据,是在多个联系人数据项目中预定顺序的后续联系人数据。
应注意,如果图像数据与在步骤S13调用的下一联系人数据中所包含的字符数据没有关联,则CPU 10显示用作关联候选的图像数据、预定背景图像等,作为第二图像。这里,用作关联候选的图像数据例如是包括在多个图像文件中的单个图像的数据或用户在存储单元14中指定的数据等,所述多个图像文件存在预定文件夹中。
这样,在步骤S13的处理中,如果存在下一联系人数据,且如果图像数据与包含在所述下一联系人数据中的字符数据相关联,则CPU10同时切换示出上层字符数据的第一图像18以及示出下层图像数据的第二图像19a或19b。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2中的确定是否,即,如果用户的输入操作不是前侧上的轻拂操作,则CPU 10确定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否是后侧上的轻拂操作,换言之,是否在第二输入单元13上执行了该操作(步骤S14)。后侧轻拂操作是关于附属信息的操作,并是在第二输入单元13上执行的轻拂操作。如果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后侧轻拂操作(即,如果步骤S14的确定为是),则CPU 10切换附属信息,换言之,切换图像数据(步骤S15)。按照以下方式步骤S15的处理在显示模式下执行时与在编辑模式下执行时不同。
即,在显示模式下,在步骤S13,CPU 10从存储单元14调用与当前正显示为第一图像18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下一图像数据。然后,CPU 10显示当前正显示的第一图像18以及示出新调用的图像数据的第二图像(在图4中为第二图像19b),使得它们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彼此重叠。然而,如果在地址薄中没有登记与当前正显示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下一图像数据,则CPU 10不切换该显示图像。当多个图像数据项目与当前显示的单个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时,下一图像数据是指在多个图像数据项目中预定顺序的后续图像数据。
相反,在编辑模式下,在步骤S515,CPU 10从存储单元14调用下一图像数据作为第一图像18,下一图像数据是与当前正显示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目标。然后,CPU 10显示当前正显示的第一图像18以及示出新调用图像数据的第二图像(在图4中为第二图像19b),使得将它们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彼此重叠。这里,用作关联候选的图像数据例如是包括在多个图像文件中的单个图像的数据或用户在存储单元14中指定的数据等,所述多个图像文件存在预定文件夹中。然而,如果不存在未显示的图像数据,所述未显示的图像数据是在存储单元14中剩余的与当前正在显示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对象,则CPU 10不切换显示图像。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1中的确定是否,则CPU 10确定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否是前侧上的轻拂操作(步骤S16)。如果用户的输入操作是前侧轻拂操作(即,如果步骤S16中的确定为是),则CPU 10切换主信息,即,切换联系人数据(步骤S17)。即,在步骤S17中,CPU10从存储单元14调用在地址簿中登记的下一联系人数据,并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示出所调用联系人数据中包含的字符数据的第一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显示单色背景图像、预定背景图像等显示作为第二图像。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6中的确定是否,即,如果用户进行的输入操作不是前侧轻拂操作,则CPU 10不切换显示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不改变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显示图像。
应注意,在以上描述中,描述了当切换地址薄管理功能中存储的字符数据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或要与其相关联的图像数据时执行的处理。然而,在预约簿管理功能中,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图,CPU 10能够以相同方式切换预约数据中包含的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与该字符数据相关联或要与该字符数据相关联。此外,对第一输入单元12或第二输入单元13的输入操作不限于上述轻拂操作。例如,它们还可以是触摸操作或拖动操作的形式。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使用终端设备1a作为对象描述了终端设备的操作,终端设备1a是参考图2A和3A描述配备有单个显示单元的终端设备1a。与此相反,在参考图2B、图3B和图3C描述的配备有两个显示单元的终端1b中,可以根据以下方式执行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切换处理。
即,在终端设备1b中,如图3B所示,当在壳体16b和16c处于闭合状态下使用该终端设备1b时,可以以与终端设备1a相同的方式显示图像数据项目。即,将第一图像18以及第二图像19a或19b在单个第一显示单元上彼此重叠显示,其中第一图像18示出字符数据,第二图像19a或19b示出与第一图像18相关联的或要与第一图像18相关联的图像数据。此外,向第一输入单元12和第二输入单元13进行输入操作的方式可以与终端设备1a中的方式相同。
相反,如图3C所示,当在壳体16b和壳体16c处于打开状态下使用终端设备1b时,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示出字符数据的第一图像,在第二显示单元20上显示示出已与第一图像相关联的或要与第一图像相关联的图像数据的第二图像。即,示出字符数据的图像和示出图像数据的图像彼此不重叠显示,相反,将示出数据项目的图像显示在相互不同的显示单元(即,显示屏幕)上。然而,响应于对第一输入单元12的输入操作的字符数据切换以及响应于对第二输入单元13的输入操作的字符数据切换与两个图像彼此重叠显示的情况是相同的。
在具有双折叠结构的终端设备1b中,当以与终端设备1a相同的方式闭合终端设备1b时,两个表面(即,前表面和后表面)用作触摸传感器,并且当打开终端设备1b时,两个显示屏幕产生大型的并排屏幕。在终端设备1b中,当闭合时,将显示诸如地址薄和预约簿等数据的屏幕彼此重叠显示。相反,当打开时,示出字符数据的图像可以显示在左侧,而示出与字符数据相关联或要与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显示在右侧。如此做,可以将难以正确辨明的重叠显示显示为相同尺寸而且易于观察。此外,当将状态从打开状态改变为闭合状态时,还能够自动转变到图像切换编辑状态(即,编辑模式)。即,还有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如果将终端设备1b从正显示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打开状态改变为闭合状态,则自动将其转换为用于关联图像数据的模式。此外,为了防止用户由于无意地用用户手指触摸后表面而引起用户非预期的操作,还有能够将编辑按钮等移动到前侧的显示器上。即,如果来自第一输入单元12的检测结果与预定输入操作相对应,则CPU 10还能够根据来自第二输入单元13的检测结果,改变第二图像所示图像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当针对被管理为地址薄或预约簿等的数据,在显示屏幕中显示将示出图像数据的第二图像与示出字符数据的第一图像一起显示时,能够仅经由在后侧(或右侧)上执行的操作(例如,轻拂、触摸等)来切换下层(或右侧)的数据(即,图像数据)。因此,变为能够经由直观和简单的操作切换下层图像。此外,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能够经由前侧操作(即,轻拂、触摸等)同时切换上层(或左侧)的数据(即,字符数据)和下层(或右侧)的数据(即,图像数据)。由此,可以经由前侧操作(即,左侧操作)执行对全部数据(即,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切换,同时可以经由后侧操作(或右侧操作)执行仅对下层(即,右侧数据(图像数据))的切换,可以实质上并行或同时执行对字符数据的切换和对与字符数据相关联的或要与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图像数据的选择。因此,如果例如用户希望在编辑模式等下编辑图像数据关联等,则针对多个字符数据项目依次编辑图像数据关联的操作变得容易。
应注意,如图3C所示,当终端设备1b打开时,两个显示屏幕(即,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在使用时不能仅水平对准,而是第一显示单元11和第二显示单元20也可以垂直对准并在该状态下使用。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使用检测相应改变的显示器的姿态和取向的传感器,来手动地或自动地检测终端设备1b的状态。
接下来,参考图6给出图5所示对仅针对图像数据的切换处理(S15)的处理结构示例。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使在图像数据切换期间要切换的图像数据变窄,使得可以更简单地执行图像数据切换。这里,地址薄管理功能用作描述中的主题。
首先,CPU 10确定是否存在与当前正显示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或要与该字符数据相关联的下一图像数据(步骤S21)。如果不存在与其相关联的下一图像数据(即,如果步骤S21中的确定是否),则CPU10结束处理,而不采取任何其它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下一图像数据(即,如果步骤S21中的确定为是),则CPU 10执行对下一图像数据的面部识别处理(步骤S22)。接下来,CPU 10确定是否由于面部识别处理而在下一图像数据中识别到面部图像(步骤S23)。如果在下一图像数据中存在面部图像(即,如果步骤S23中的确定为是),则CPU 10将第二图像所示的图像数据(即,下层图像或右侧图像)切换到下一图像数据(步骤S24)。然后,CPU 10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下一图像数据中不存在面部图像(即,如果步骤S23中的确定是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1,并确定是否在地址薄中登记了与当前正显示的字符数据相关联的下一图像数据。
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当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在与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的主信息相关联的多个附属信息中,CPU 10能够切换到包括人物面部的附属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主信息是示出个人的信息。因此,可以使所显示的图像数据变窄为包括面部图像的图像。因此,当显示地址薄时,如果用户希望确认联系人的面部,则容易选择该面部图像。此外,当编辑地址薄或登记新联系人时,方便的是挑出与联系人字符数据相关联的并登记的图像。
应注意,在是否存在面部图像的确定中,还有能够进行以下设置。即,还能够确定是否存在用户指定的特定面部。备选地,还能够确定是否存在仅示出一个人物面部的图像。备选地,还能够确定是否存在一个特定人物的特定面部。
此外,在图5中描述的仅针对图像数据的切换处理(S15)中包括的处理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使数据变窄。即,用户可以将先前指定的图像组合成一个组并登记,然后切换图像,其中切换选择仅限于属于该组的图像。换言之,当经由第二输入单元13上执行的操作(即,轻拂或点击)来切换图像数据时,用户可以预先将图像数据集中在一起,然后将选择仅限于属于指定组的图像数据。
换言之,如果向附属信息给出示出附属信息所属群组的群组信息,则当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根据所指定的群组,在与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的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中,CPU 10能够切换到属于该群组的附属信息。应注意,可以预先设置对群组的指定,否则可以使用用户做出的指定。
还应注意,上述用户界面不限于由字符数据和图像数据组成的数据,如具有地址薄管理功能和预约簿管理功能的情况,还可以使用如下屏幕:诸如主页屏幕等显示屏幕形成两层结构。即,如图7所示,在主页屏幕中,以双层结构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图像,在双层结构中,图标21、微件22等排列在上层屏幕上,而下层屏幕示出了墙纸23a。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执行后表面操作来切换下层屏幕。即,例如,可以通过在后表面上执行轻拂操作来将墙纸23a切换到墙纸23b。在主页屏幕的情况下,例如,用户可以希望改变墙纸以匹配他们在任一天的心情,并能够通过后屏幕操作“方便地”并“直观地”切换下层屏幕上的墙纸。
换言之,CPU 10显示对执行特定程序加以指示索引(即,图标21、窗口小部件22等)作为主信息,还显示墙纸图像作为附属信息。
此外,如果显示在下层屏幕上的数据(即,图像数据)大于终端设备1a或1b的屏幕尺寸,则不仅能够经由后屏幕操作切换下层屏幕,而且还能够与用户手指的移动同步地移动下层屏幕。此外,如果在下层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即,图像数据)小于或等于终端设备1的屏幕尺寸,则能够通过执行分开来放大或缩小数据(即,图像数据),并还能够与用户手指的移动同步地移动所述数据。
换言之,当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到移动第一显示单元11上显示的图像数据的显示区域的操作、或检测到缩小或放大正显示的图像数据的操作时,CPU 10能够仅针对显示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图像数据(即,附属信息),移动显示区域、或缩小或放大显示图像。
此外,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通过执行后表面操作来切换下层屏幕,然而,还存在由于用户手指与后表面的无意接触而而引起用户执行错误操作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操作,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仅能够在用户手指与前表面(即,利用第一输入单元12)接触的同时执行后表面操作(即,对第二输入单元13的操作)时,切换屏幕。
换言之,如果第二输入单元13在第一输入单元12检测操作的同时检测到操作,则CPU 10能够根据通过第二输入单元13检测到的操作,处理显示在第一显示单元11上的附属信息。
此外,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当存在与单个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的多个图像数据项目时,或当存在作为与单个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的候选的多个图像数据项目时,显示一个字符数据项目和一个图像数据项目;然而,还能够显示多个图像数据项目。即,如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单个字符数据项目以及在与该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的或要与该字符数据项目相关联的多个图像数据项目中的单个图像数据项目彼此重叠,或在多个显示单元(即,显示屏幕)之间划分所述字符数据项目和图像数据项目并显示,并且可以同时显示在该图像数据项目之前或之后的图像数据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缩小尺寸显示在该图像数据项目之前或之后的图像数据项目,或如果重叠显示,则修改它们的亮度或透明度。
应注意,可以以图8所示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即,用作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配备有第一显示单元101、第一输入单元102、第二输入单元103和控制单元104。
第一显示单元101(例如,与示例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单元11相对应)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且在下层与主信息相重叠地显示与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102(例如,与示例实施例的第一输入单元12相对应)检测向第一显示单元101的前面侧输入的操作。
第二输入单元103(例如,与示例实施例的第二输入单元13相对应)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01的后表面侧,并检测输入在其中的操作。
当第二输入单元103检测到操作时,控制单元104(例如,与示例实施例的CPU 10相对应)根据第二输入单元103检测到的操作,执行对显示在第一输入单元101上的附属信息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不限于上述内容,根据需要,还能够通过划分、合并或增加数目,来修改针对如图1A、图1B、图2A和图2B所示的相应块。此外,还可以经由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或通信线来分布由CPU 10执行的一部分程序或全部程序。
应注意,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设备1具有内部计算机系统。操作步骤以程序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当通过计算机程度读取并执行所述程序时制定上述处理。这里,“计算机系统”包括CPU、多种类型的存储器和OS(操作系统)、以及诸如外围设备等硬件。
此外,如果正使用WWW(万维网)系统,则“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主页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
此外,能够在计算机只读记录介质上记录实现相应步骤的程序,在计算机只读记录介质上记录实现这种功能的程序,以及能够由于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介质上记录的程序而执行上述处理。
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指可移动介质(例如,软盘、磁光盘、ROM(只读存储器))、可记录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CD(压缩盘)-ROM)以及存储设备(例如,内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
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包括当经由诸如因特网等网络或经由电话电路等通信电路传输程序时,在固定时间内保持程序的设备,例如在形成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内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此外,还可以经由传输介质从在存储设备等上存储程序的计算机系统发送所述程序。备选地,可以通过传输介质中的传输波来向其他计算机系统传输该程序。这里,将传输程序的“传输介质”称作具有传输信息功能的介质,例如,如因特网的网络(即,通信网络)或诸如电话电路等通信电路(即,通信线)。
此外,上述程序还可以被设计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此外,上述程序还可以结合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程序(也就是说,公知为差分文件(差分程序))来实现这些功能。
尽管参考示例实施例描述并示出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进行多种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2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46661,并要求该申请优先权的权益,其中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本发明改善了当操作在单个显示屏幕上彼此重叠显示的图像中的每个图像时的可操作性,使得能够方便并直观地执行操作。
附图标记描述
1a,1b...终端设备
10...CPU
11...第一显示单元
12...第一输入单元
13...第二输入单元
14...存储单元
15...通知单元
18...第一图像
19a,19b...第二图像
20...第二显示单元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检测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前面侧输入的操作;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后面侧,并检测输入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所述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操作,处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仅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切换为其它附属信息,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用于移动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操作或检测到用于缩小或放大所述显示图像的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仅针对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移动所述显示区域,或缩小或放大所述显示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主信息和所述附属信息切换为其它主信息和与所述其它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如果所述主信息是示出个人的信息,则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切换到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所述附属信息中包含人面部的附属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如果向所述附属信息给出示出了所述附属信息所属群组的群组信息,则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屏幕切换操作时,根据指定群组,所述控制单元切换到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所述附属信息中属于所述群组的附属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中,其中,
在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终端设备能够变换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前面侧上的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并排放置的结构的情况下:
当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彼此并排布置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主信息,并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附属信息,以及
当将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后面侧时,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主信息和所述附属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显示对执行预定程序加以指示的索引作为所述主信息,并显示墙纸作为所述附属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一输入单元当前检测到操作时,如果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操作,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操作,处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
9.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在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屏幕的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以及
当相对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显示屏幕位于后表面侧上的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输入操作时,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操作,处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
10.一种使计算机用作以下装置的程序:
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在上层显示主信息,并在所述主信息下方的下层显示与所述主信息相关联的附属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检测向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前面侧输入的操作;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后面侧,并检测输入操作;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所述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输入单元检测到的所述操作,处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所述附属信息。
CN201380027381.6A 2012-06-29 2013-06-25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43351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6661 2012-06-29
JP2012146661 2012-06-29
PCT/JP2013/067401 WO2014003012A1 (ja) 2012-06-29 2013-06-25 端末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5151A true CN104335151A (zh) 2015-02-04
CN104335151B CN104335151B (zh) 2018-10-26

Family

ID=4978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7381.6A Active CN104335151B (zh) 2012-06-29 2013-06-25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4366B2 (zh)
EP (1) EP2869172A4 (zh)
JP (1) JP6213467B2 (zh)
CN (1) CN104335151B (zh)
WO (1) WO2014003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97639B1 (ko) * 2013-11-05 2020-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4281349B (zh) * 2014-09-25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面触控基板、双面触控装置和双面触控显示装置
CN111311489B (zh) 2020-01-17 2023-07-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裁剪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923A (zh) * 2002-09-26 2004-06-16 ������������ʽ����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其所用的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0164076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01977255A (zh) * 2010-10-27 2011-02-16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手机的操作方法
US20110074716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displaying images
CN102012783A (zh) * 2010-09-16 2011-04-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壁纸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JP2012073721A (ja) * 2010-09-28 2012-04-12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3280A (ja) 1999-04-07 2000-10-20 Sharp Corp 情報入力装置
US6909424B2 (en) * 1999-09-29 2005-06-21 Gateway Inc. Digital information appliance input device
JP2003198685A (ja) * 2001-12-25 2003-07-11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
US20070188450A1 (en) 2006-02-14 2007-08-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versible display interface mechanism
US20090042619A1 (en) * 2007-08-10 2009-02-12 Pierce Paul M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orphing User Interface
US20090164287A1 (en) * 2007-12-24 2009-06-25 Kies Jonathan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resentation of media content on a wireless device based on user behavior
US8395584B2 (en) 2007-12-31 2013-03-12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s including multiple user interfaces on different faces thereof configured to be used in tandem and rel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JP2009187290A (ja) * 2008-02-06 2009-08-20 Yamaha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62262B2 (ja) 2008-03-13 2011-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及び情報表示方法
JP4577428B2 (ja) * 2008-08-11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92296B1 (ko) * 2008-09-03 2016-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의 객체 선택과 실행 방법
JP5066055B2 (ja) 2008-10-28 2012-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43268B2 (ja) 2008-12-15 2011-08-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46506A (ja) * 2008-12-22 2010-07-01 Sharp Corp 入力装置、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入力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端末装置
JP5233708B2 (ja) * 2009-02-04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493364B2 (en) 2009-04-30 2013-07-23 Motorola Mobility Llc Dual sided transparent display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8497884B2 (en) 2009-07-20 2013-07-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graphic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US9017164B2 (en) * 2009-08-11 2015-04-28 Sony Corporation Game device provided with touch panel, game control progra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ame
JP2011036424A (ja) * 2009-08-11 2011-02-2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ゲーム装置、ゲー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ゲーム制御方法
JP2011070609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tsu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情報端末装置、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710545B1 (ko) * 2009-11-05 2017-02-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정보 제공 방법
JP2011203808A (ja) * 2010-03-24 2011-10-13 Panasonic Corp 携帯情報端末
JP5328712B2 (ja) * 2010-04-09 2013-10-3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処理装置
US9405444B2 (en) * 2010-10-01 2016-08-02 Z124 User interface with independent drawer control
US9733665B2 (en) * 2010-10-01 2017-08-15 Z124 Windows position control for phone applications
JP5661547B2 (ja) * 2011-04-26 2015-01-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75966B2 (en) * 2011-06-29 2014-07-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with dual mode rear TouchPa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4923A (zh) * 2002-09-26 2004-06-16 ������������ʽ����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以及其所用的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01640762A (zh) * 2008-07-31 2010-02-03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
US20110074716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displaying images
CN102012783A (zh) * 2010-09-16 2011-04-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壁纸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JP2012073721A (ja) * 2010-09-28 2012-04-12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CN101977255A (zh) * 2010-10-27 2011-02-16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双卡手机的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03012A1 (ja) 2014-01-03
EP2869172A4 (en) 2015-12-02
CN104335151B (zh) 2018-10-26
EP2869172A1 (en) 2015-05-06
JPWO2014003012A1 (ja) 2016-06-02
US10394366B2 (en) 2019-08-27
US20150160775A1 (en) 2015-06-11
JP6213467B2 (ja) 2017-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5607B (zh) 内容分享方法和装置
CN101828162B (zh) 解锁触摸屏设备
EP2372516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rranging a plurality of icons on a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CN108984093B (zh) 触控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3176744B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N106445354A (zh) 终端设备的触摸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269508B (zh) 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491149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5487805A (zh) 对象操作方法及装置
CN105045504A (zh) 图像内容提取方法及装置
CN104536660A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275653A (zh) 页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229411A (zh) 控制分屏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KR20150023148A (ko) 전자기기에서 이미지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2911147A (zh)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52744A (zh) 文件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94490A (zh) 设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335151A (zh) 终端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WO2024037419A1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17555A (zh) 音量控制方法及音量控制装置
CN103927110A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US1061362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virtual reality helmets
KR20210005508A (ko) 터치신호의 처리방법, 장치 및 매체
CN115640092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86080A (zh) 多媒体文件的编辑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TO: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