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4973A -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4973A
CN104334973A CN201280073749.8A CN201280073749A CN104334973A CN 104334973 A CN104334973 A CN 104334973A CN 201280073749 A CN201280073749 A CN 201280073749A CN 104334973 A CN104334973 A CN 104334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ornament materials
heat accumulation
floor hea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斗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 YUL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 YU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012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0696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012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4325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 YUL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 YUL ENERGY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2/00733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3183815A1/ko
Publication of CN104334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4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利用炕板而高效进行地面供暖的利用炕板的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地面供暖结构包括用于把位于地面供暖的最上部并对地面进行装饰的装饰材料固定于下部结构物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装饰材料固定构件包括:支架,其位于相邻两个装饰材料之间,固定于装饰材料的下部结构物;及固定架,其在两个装饰材料之间,把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向下方加压的同时固定于支架,固定装饰材料。

Description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炕板而高效地进行地面供暖的利用炕板的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以往的地面供暖结构,在混凝土板坯地面上面设置热水管后,用灰浆进行埋设后,使得热水在热水管内部循环,对地面进行供暖。
这种供暖结构往往在建造建筑物时同时进行施工,由于长期使用,在热水管被遗忘的情况下,存在其更换极为困难的问题,在完成施工的地面的上部,需进行地面装饰材料再施工,因而存在供暖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因此,近来利用了炕板的地面供暖结构的开放正在活跃地进行。
利用炕板的地面供暖结构是在建筑物的板坯结构体上铺设隔热材料或吸音材料,在其上设置炕板后,配置导热板,在导热板上设置热水管后,最终以装饰材料进行装饰,从而完成施工。
关于这种地面供暖结构的技术公开于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0676840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1”)中。在现有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保护埋设有供暖用管的隔热地面层的装饰地面板。
就现有文献1的装饰地面板而言,利用粘合剂实现粘合于其下部结构物。因此,不仅装饰材料的施工作业麻烦,而且为了热水管的维修而揭下装饰材料时,装饰材料大部分损坏,因而无法再使用,需以新装饰材料进行施工。这成为热水管维修时增大修理费用的主要原因。
如上所述,利用炕板的地面供暖结构的施工顺序为,在隔热材料的上面层叠用作炕板的蓄热板和导热板,把热水管埋设于在导热板上形成的凹槽后,在其上部进行装饰材料施工。
关于具有这种形态的以往地面供暖结构的技术公开于大韩民国注册实用新型公报第0432475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2”)、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0929969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3”)、大韩民国注册专利公报第0936709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3-194354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5”)以及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21111号(以下简称“现有文献6”)中。
根据现有文献2至6的供暖用面板,由于蓄热板与导热板层叠,因而优点是同时具有对热水管放出的热进行存储的蓄热功能和顺利实现导热的导热功能。
但是,就现有文献的供暖用面板而言,如果蓄热板与导热板无法贴紧,则热传递率下降。即,如果层叠于蓄热板的表面的导热板与装饰板无法贴紧而发生翘起现象,则在该部分的热传递会不良。另外,当连接相互分离的面板进行施工时,相邻面板的导热板难以紧密连接。
另一方面,以往在供暖面板施工后,如果把家具、办公设备或某种重物放于地面,则隔热材料及吸音材料由于负重而部分地压附变形,供暖施工的地表面局部地下陷,存在的问题是不仅家具等倾斜,而且即使去除负重,隔热材料及吸音材料也无法复原为原来状态。另外,由于吸音材料的变形,无法正常执行吸音功能,存在层间噪声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如前所述的以往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在炕板的表面容易地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热水管维修时,能够没有装饰材料破损地简便分离装饰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用作炕板的蓄热板内部一体内置导热板,蓄热板能够同时具有蓄热功能与导热功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防止作为炕板下部材料的隔热材料与吸音材料的压附变形。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包括用于把位于地面供暖的最上部并对地面进行装饰的装饰材料固定于下部结构物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装饰材料固定构件包括:支架,其位于相邻两个装饰材料之间,固定于装饰材料的下部结构物;及固定架,其在两个装饰材料之间,把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向下方加压的同时固定于支架,固定装饰材料。
在支架上形成有供固定架的一部分能拆卸地插入并固定的固定槽,在固定槽的入口侧,相互相向地形成有防止固定架脱离的脱离防止部。
在固定架的中心侧形成有固定部,其能拆除地插入固定于固定槽,向两侧延长构成有当插入固定槽时挂接于脱离防止部的脱离防止凸起部;在固定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按压装饰材料的侧部的加压部。
在装饰材料的侧部形成有:与固定部的两侧面贴紧的竖直面、从贴紧面的下端水平延长至外端并供加压部安放的水平面、从水平面的端部倾斜地形成且下端贴紧于支架两侧面的倾斜面。
在支架的两侧面与倾斜面之间形成有空间,使得在固定架结合于支架的过程中,支架的两侧面张开后能够恢复原状。
支架与固定架的结合高度与装饰材料的厚度一致,由固定架的上面与装饰材料的上面构成的装饰面相互一致。
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还包括:蓄热板,其形成有安放槽,以便热水管安放,存储热水管放出的热;及导热板,其在蓄热板成型时一体内置于蓄热板内,把热水管放出的热传递给所述蓄热板。
导热板以网形态形成,由多个在蓄热板内上下隔开地内置。
蓄热板分割成多个,在施工时组装。
蓄热板包括:第一蓄热板,其在两侧形成有供热水管插入安放的凹入部;第二蓄热板,其连接于第一蓄热板的边缘中未形成凹入部的部分,形成有供热水管的弯曲的部分插入安放的凹入部,在施工时被第一蓄热板与热水管所包围;及第三蓄热板,其形成有供热水管的弯曲的部分插入安放的凹入部,在施工时在热水管的弯曲部分的外端包围弯曲部安装。
蓄热板还包括第四蓄热板,其在不与热水管接触的同时连接于第一蓄热板及第三蓄热板。
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还包括支柱,其贯通位于地面供暖的下部的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支撑从上部施加于吸音材料及隔热材料的负重,从而防止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的变形。
支柱包括:弹性材质的支柱构件,其贯通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及加强部,其结合于支柱构件的上端,防止因压力导致的支柱构件的压缩变形。
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施工方法包括:(a)支架固定步骤,使支架位于在炕板中配管的热水管之间,利用固定手段,把支架固定于炕板;(b)装饰材料安装步骤,在支架之间,把装饰材料覆盖于炕板的上面,且使得装饰材料的两侧部贴紧支架的两侧面;及(c)固定架结合步骤,在把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向固定架的两侧部加压的同时,把固定架结合于支架。
在(c)步骤中,在固定架的两侧部形成的加压部在贴紧于在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形成的竖直面的同时,安放于竖直面和延长的水平面,在固定架的中心部形成的固定部能拆卸地插入安装于支架的固定槽。
在支架与在装饰材料的两侧部下端形成的倾斜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在固定部插入固定槽的过程中,支架的两侧部向空间内张开,在固定部完全插入固定槽后,曾推动支架两侧部的力被解除,支架的两侧部借助于自身弹力而恢复原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在进行装饰材料施工时,不同于以往,不使用于把装饰材料直接固定于炕板的诸如粘合剂或螺丝的固定手段,因而装饰材料的施工容易,能够使装饰材料的施工效率提高,能够节省施工费用。
第二,在地面供暖期间需要维修热水管的情况下,只需把固定架从支架分离,便能够简便地把装饰材料从炕板取下,在维修后,重新把装饰材料覆盖于原位后,可以利用固定架简便地固定,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无装饰材料损坏地、更安全便利地实现施工,能够节省后续管理费用。
第三,在把固定架结合于支架的过程中,固定架的加压部向下方按压装饰材料的两侧端,加压使得贴紧炕板的上面,从而在使用中消除装饰材料活动或翘起的现象,可以在使用中使需要修理或更换装饰材料的必要性实现最小化。
第四,装饰材料施工后,施工得使固定架的装饰面与装饰材料的表面一致,整体上没有凸出部分地平坦施工,因此,使用者在室内步行时,没有脚或拖鞋等被卡住的顾虑。另外,当装饰材料被固定架固定时,由于两个构件的紧密性,在两个构件间不出现缝隙,因而没有进入异物的顾虑。
第五,以具有弹力的材料制作支架,在支架与装饰材料之间形成空间,从而当固定架的固定部插入结合于支架时,支架的侧部在张开的同时能够容易地插入固定架的固定部,插入固定部后,借助于支架自身的弹力,张开的部分恢复原状,能够把固定架坚固地固定于支架。
第六,不同于以往,蓄热板与导热板不独立配备,而是在构成炕板的蓄热板内一体地内置导热板,因而炕板同时具有蓄热功能与导热功能,这些功能提到提高。即,从热水管放出的热借助内置于蓄热板的导热板而在短时间向蓄热板的四方扩散传导,同时蓄热板自身蓄热,因而即使插入于热水管的电热管的电热供应周期性地关闭,也能够几乎没有室内温度变化地供暖,能够节省供暖所需的能源。
第七,导热板内置于蓄热板内并一体构成,因而蓄热板的强度增加,能够防止弯曲和扭曲,地面的整体刚性增加。
第八,导热板在蓄热板内一体构成,因而与以往分别构成的情形相比,材料的种类减少,因而材料管理容易,具有炕板施工容易的优点。
第九,炕板分割成多个蓄热板构成,借助于组装方式实现施工,因而具有施工便利、能够缩短工期的优点。
第十,能够借助于支柱而防止吸音材料及隔热材料的变形,保持供暖面板的平面性,借助于对冲击性负重的缓冲功能,能够安全地保护供暖面板。另外,构成得依然保持吸音材料的功能,从而能够减小层间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借助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地面供暖结构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而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3是显示借助于图1及图2所示固定构件而进行装饰构件施工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纵剖面图。
图6是支架的剖面图。
图7是固定架的剖面图。
图8是装饰材料的剖面图。
图9至图12是显示借助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的情形的图。
图13是显示借助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构件固定构件进行装饰构件施工的示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支架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固定架的剖面图。
图16是显示炕板的施工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第一蓄热板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6所示的第二蓄热板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6所示的第三蓄热板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6所示的第四蓄热板的立体图。
图21是显示导热板内置于蓄热板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
图22是显示导热板内置于蓄热板的另一示例的剖面图。
图23是显示通过支柱而支撑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的情形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隔热材料200:炕板
210:安放部220:第一蓄热板
230:第二蓄热板240:第三蓄热板
250:第四蓄热板260:导热板
300:热水管400:装饰材料
401:竖直面402:水平面
403:倾斜面500:固定构件
510:支架511:安放面
512:竖直面513:脱离防止部
514:固定槽520:固定架
521:装饰面522:固定部
523:脱离防止凸起部524:加压部
525:脱离防止部插入槽530:螺丝
600:固定构件700:吸音材料
800:支柱810:支柱构件
820: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为参照,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图1是显示借助于本发明的地面供暖结构而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的情形的剖面图,图2是借助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地面供暖结构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而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的情形的俯视图。
根据应用了本实施例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的地面供暖结构,在要供暖的地表面进行隔热材料100施工,在隔热材料100的上部进行炕板200施工,在炕板200的安放槽进行热水管300插入施工,在炕板200的上部进行装饰材料400施工。
隔热材料100用于切断从热水管300放出的热传递给混凝土地面,使热损失实现最小化,以柔软性大的发泡性合成树脂制作。这种隔热材料100在要供暖的混凝土地面上平面地施工。
炕板200是对用作蓄热板材料的无柔软性的比较坚固的矿石粉与石膏粉进行压附及烧成而制作成板形态,发挥吸收并存储从热水管300放出的热的功能,即,蓄热功能。因此,即使周期性地关闭向插入于热水管300内部的电热线(图中未示出)的电源供应,也可以无室内温度变化地以既定温度供暖。
在炕板200中,一体内置有使热水管300放出的热在短时间向炕板200四方传导的导热板,导热板制造成导热性优秀的金属网形态。炕板200分割制成多个后,在现场组装施工。
热水管300在内部放入热介质(水+蒸气)和电热线,使得即使不具备用于热水的加热及循环的另外的装置,热水管自身也同时执行加热与放热功能。在热水管300的端部分别配备有密闭装置(图中未示出),从外部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线通过密闭装置而与电热线连接。这种热水管300弯曲成之字形配置。
装饰材料400覆盖炕板200,为了美观,在炕板200的上部平面地施工。装饰材料400可以利用花纹美丽的大理石板等各种耐热性合成树脂板、强化木板、混合无机质板体等多种材料制作,赋予地面的装饰性。
这种装饰材料400并非以粘合剂附着于炕板200上部的形态,而是在炕板200的上部相互连接的状态下,利用固定构件500固定于炕板200的形态,因而施工和维修容易。即,施工后只需解除固定构件500的固定状态,便能够容易地分离装饰材料400,因而热水管300等的维修容易。
图3是显示借助于图1及图2所示固定构件而进行装饰构件施工的情形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纵剖面图。
固定构件500由支架510、与支架510能拆卸地结合的固定架520构成。
支架510位于相邻的两个装饰材料400之间,借助于螺丝530等固定手段而能拆卸地固定于位于装饰材料400的下部的炕板200,其与装饰材料400的长度对应地长长地形成。支架510以自身拥有弹力的弹性材料制作,构成具有既定宽度的长条带型。
固定架520在相邻的两个装饰材料400之间,在向下方对装饰材料400两侧部加压的同时能拆卸地固定于支架510,固定装饰材料400,其与装饰材料400的长度对应地长长地形成。固定架520以彩铝材质制作,构成具有既定宽度的长条。另一方面,固定架520以铝材质制作,因而施工后即使经过时间也不变形或从支架510自然脱离。另外,由于固定架520的颜色,与装饰材料400共同增加美感,室内地面显得更加美丽、优雅、高档。
支架510与固定架520结合的状态的高度与装饰材料400的厚度一致。
图6是支架的剖面图。
支架510包括安放于炕板200的上面的板形态的安放面511、从安放面511的两侧端向上方竖直延长的一对竖直面512、从竖直面512的端部向相互相向的方向分别水平延长的一对脱离防止部513。由于安放面511、竖直面512及脱离防止部513,在支架510上向上开放地形成有固定槽514,供固定架520的后述的固定部522能拆除地插入固定。由于在固定槽514的入口形成的脱离防止部513而防止固定部522的脱离。
另一方面,脱离防止部513端部中的固定槽514入口侧具有曲面的棱角,使得固定架520的固定部522容易插入。
图7是固定架的剖面图。
固定架520由装饰面521、固定部522及加压部524构成。
装饰面521在支架510与固定架520相互结合时,水平地位于与装饰材料400的上面相同的高度,其两侧端分别与装饰材料400的两侧端贴紧。因此,在借助于本发明的固定构件500而进行装饰材料400施工时,在固定构件500与装饰材料400之间不形成棱,装饰面平整。
固定部522从装饰面521的下面中心向下方凸出,能拆除地插入固定于支架510的固定槽514。在固定部522的下端部,向两侧凸出形成有脱离防止凸起部523,使得在固定部522插入固定槽514时,挂接于支架510的脱离防止部513而防止脱离,因此,在装饰面521与脱离防止凸起部523之间,形成有供脱离防止部513的端部插入的脱离防止部插入槽525。
加压部524从装饰面521的两侧端分别向竖直下方延长,按压装饰材料400的侧部,从而在支架510与固定架520相互结合的状态下,防止装饰材料400脱离。
图8是装饰材料的剖面图。
在装饰材料400的侧部形成有与加压部524贴紧的竖直面401、从竖直面401的下端向外端水平延长并形成供加压部524安放的安放棱的水平面402、从水平面402的端部倾斜地形成且下端贴紧于支架510两侧面的倾斜面403
图9至图12是显示借助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构件而进行装饰材料施工的情形的图。
装饰材料400的施工过程由支架固定步骤、装饰材料安装步骤、固定架结合步骤构成。在装饰材料400施工前,在要供暖的地面完成隔热材料100、炕板200及热水管300的施工。
支架固定步骤
如图9所示,支架510借助于螺丝530等固定手段而能拆卸地固定于炕板200的上面。此时,螺丝530贯通支架510的安放面511。支架510排列于在炕板200上呈之字形排列的热水管300之间的中间部。这种支架510与热水管300的直线区间并排地配置,在与热水管300交叉的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分切断,使得不与热水管300接触。即,在与热水管300交叉的部分,支架510越过弯曲部安装。支架510配置于装饰材料400施工的区域的范围。
支架510与热水管300的配置间隔对应地配置,支架510的配置间隔还与装饰材料的宽度对应。
装饰材料安装步骤
如图10所示,在支架510之间排列预先准备的装饰材料400,使得覆盖炕板200与热水管300。此时,位于相同支架510之间的装饰材料400配置得前后端相互连接,装饰材料400的两侧部(倾斜面下端部)贴紧支架510的两侧面。
在覆盖装饰材料400时,不同于以往,由于不使用诸如粘合剂或螺丝的固定手段,因而装饰材料400的覆盖作业容易,结果能够使装饰材料400的施工效率提高。
借助于装饰材料400自身具有的平面性及重量以及炕板200具有的平面性,装饰材料400在平面上具有稳定感地铺于炕板200的上面。
在安装了支架510与装饰材料400的状态下,由于装饰材料400的倾斜面,在支架510的侧面与装饰材料400之间确保了空间s。后面将详细说明,但该空间s在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时,形成支架510的竖直面512能够变形的空闲空间。
固定架结合步骤
装饰材料400覆盖后,把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
如图11所示,在把固定架520的固定部522插入于支架510的固定槽514的过程中,支架510的竖直面512与脱离防止部513借助于固定架520的脱离防止凸起部523而向两侧加压并张开,因而固定部522容易插入。此时,支架510的竖直面512与脱离防止部513的变形借助于在支架510与装饰材料400之间形成的空间而成为可能。
如图12所示,固定架520的脱离防止凸起部523完全插入支架510的固定槽514后,曾把支架510的竖直面512与脱离防止部513向侧方向加压的力被解除,因而支架510的竖直面512与脱离防止部513借助于自身具有的弹力而恢复原来状态。因此,支架510的脱离防止部513插入于固定架520的脱离防止部插入槽525,固定架520的脱离防止凸起部523挂接于支架510的脱离防止部513,从而固定架520坚固地固定于支架510。
在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的过程中,支架510的竖直面512上端及脱离防止部513位于固定架520的固定部522与加压部524之间,固定架520的加压部524安放于装饰材料400的水平面402。固定架520的加压部524侧面保持贴紧于装饰材料400的竖直面401的状态。
在支架510与固定架520完全结合状态下的高度与装饰材料400的高度相同。因此,固定架520的装饰面521与装饰材料400表面一致地施工,整体上无凸出部分地平坦施工,因而当使用者在室内步行时,没有脚或拖鞋等被卡住的情形。另外,装饰材料400借助于固定架520而固定时,由于两构件的紧密性,在两构件间不出现缝隙,因而异物无法进入。
如上所述,固定架520坚固地结合于支架510,从而完成装饰材料400的施工。在本实施例中,施工顺序为,在炕板200进行支架510全部施工后,覆盖装饰材料400,然后把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从炕板200的一端开始,一排排地进行支架510与装饰材料400施工后,把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反复这种过程,也可以完成装饰材料400的施工。
另一方面,在地面供暖期间需要维修热水管300的情况下,只需把固定架520从支架510分离,便能够简单地把装饰材料400从炕板200取下,在维修后,重新把装饰材料400覆盖于原位后,可以利用固定架520简便地固定,因此,与以往炕面的装饰材料施工结构或施工方法相比,可以无装饰材料400损坏地、更安全便利地实现施工。因而能够节省施工费用及后续管理费用。
另外,在把固定架520结合于支架510的过程中,固定架520的加压部524向下方按压装饰材料400的两侧部,加压使得贴紧炕板200的上面,从而消除使用中装饰材料400活动或翘起的现象。
图13是显示借助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装饰构件固定构件进行装饰构件施工的示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支架的剖面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固定架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的装饰构件固定构件600由支架610、能拆卸地与支架610结合的固定架620构成。
支架610包括安放于炕板200的上面的板形态的安放面611,在安放面611的上面,向上部开放地形成有一对固定槽612,供固定架620的后述的一对固定部622能拆除地分别插入固定。各固定槽612借助于一对竖直面613而环绕形成。在竖直面613的端部,分别水平延长有用于防止插入于固定槽612的固定部622脱离的脱离防止部614。另一方面,支架610通过一对固定槽612之间,利用螺丝630固定于炕板200。
固定架620由装饰面621、固定部622及加压部623构成。装饰面621和加压部623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固定部622由两个隔开形成,分别能拆除地插入固定于在支架610上形成的一对固定槽612。各固定部622的形状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固定构件600,在把固定架620的固定部622插入支架610的固定槽612的过程中,包围固定槽612的竖直面613被推动而向两端张开,为此,在固定槽6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空间。
图16是显示炕板的施工状态的俯视图。
在炕板200的安放部210插入热水管300进行施工。
炕板200是对用作蓄热板材料的无柔软性的比较坚固的矿石粉与石膏粉进行压附及烧成而制作成板形态,发挥吸收并存储从热水管300放出的热的功能,即,蓄热功能。因此,即使周期性地关闭向插入于热水管300内部的电热线图中未示出的电源供应,也可以无室内温度变化地以既定温度供暖。
在炕板200的上部,根据热水管300的排列形态,形成有供热水管300插入安放的安放部210。炕板200由多个蓄热板220、230、240、250和导热板260构成。
蓄热板220、230、240、250只是形态不同,通过相同工序成型,施工时相互连接组装,因而炕板200)的施工及解体容易。
导热板260)在蓄热板220、230、240、250成型时,在蓄热板220、230、240、250的内部上下隔开地内置。因此,蓄热板220、230、240、250与导热板260)没有分离顾虑地实现一体化,构成炕板200。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260)的个数为2个,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具备多个。导热板260)发挥使热水管300)放出的热在短时间向蓄热板220、230、240、250上方传导的功能,以导热性优秀的金属网制作。
另一方面,蓄热板220、230、240、250由第一蓄热板220、第二蓄热板230、第三蓄热板240及第四蓄热板250构成。
第一蓄热板220以矩形形态形成,具备多个,施工时第一蓄热板220的侧面相互连接。在相邻的第一蓄热板220之间安装有热水管300,且在该区间,热水管300形成直线路径。这种第一蓄热板220如附图所示,长度较长的两侧部与热水管300接触。
第二蓄热板230以半圆形形成,施工时,以直线形成的面连接于第一蓄热板220的前、后中的某一个面。在第二蓄热板230的圆弧部分,安装有弯曲成半圆形的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分。因此,第二蓄热板230在施工时被第一蓄热板220和热水管300环绕。
第三蓄热板240在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分的外端包围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并连接于第二蓄热板230的圆弧部分。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三蓄热板240包围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并连接于第二蓄热板230。
第四蓄热板250安装于未进行热水管300施工的部分,与第一蓄热板的前、后面中的第二蓄热板230未接触的面接触。另外,第四蓄热板250也位于第三蓄热板240之间并与第三蓄热板240接触。
图17是图16所示第一蓄热板的立体图。
第一蓄热板220以矩形的板形态形成,在长度较长的两侧面形成有供热水管300安放的凹入部221。相互连接的两个第一蓄热板220的凹入部221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安放部210。长度较短的前、后面t1、t2以竖直的平面形态形成,第二蓄热板230及第四蓄热板250贴紧并连接。
在第一蓄热板220中,上下隔开地内置有一对导热板260。导热板260的三个边缘露出于第一蓄热板220的侧面。
另一方面,第一蓄热板220的左右宽度以与呈之字形态配置的热水管300的间隔对应的宽度形成。
图18是图16所示的第二蓄热板的立体图。
第二蓄热板230以半圆形形成,在圆弧部形成有供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安放的凹入部231。第二蓄热板230的凹入部231与后述的第三蓄热板240的凹入部241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安放部210。第二蓄热板230的直线面以竖直的面形成,贴紧第一蓄热板220的长度较短的前、后面中的某一个面并连接。因此,第二蓄热板230被第一蓄热板220及热水管300的弯曲部环绕。
另一方面,在第二蓄热板230中,上下隔开地内置有一对导热板260。导热板260的边缘露出于第二蓄热板230的侧面。
图19是图16所示第三蓄热板的立体图。
第三蓄热板240的边缘由相互垂直交叉的两个直线部、连接两直线部端部的圆弧状的凹入部241形成。凹入部241以1/4圆的形态形成。因此,两个第三蓄热板240相互连接,且两个凹入部241连接,形成半圆形的凹入部241。此时,两个第三蓄热板240的直线部的端部相互连接。
两个第三蓄热板240的凹入部241与第二蓄热板230的凹入部231合在一起,形成供热水管300的弯曲部安放的一个完整的安放部210。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得两个第三蓄热板240相互连接,包围热水管300的弯曲部,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在两个第三蓄热板240一体形成的状态下,构成得包围热水管300的弯曲部。
另一方面,在第三蓄热板240中,上下隔开地内置有一对导热板260。导热板260的边缘露出于第三蓄热板240的侧面。
图20是图16所示的第四蓄热板的立体图。
第四蓄热板250以矩形或正方形的板形态形成,其前后面与第一蓄热板220的长度较短的前、后面中的不与第二蓄热板230连接的面连接,其两侧面与第三蓄热板240的直线部连接。
另一方面,在第四蓄热板250中,上下隔开地内置有一对导热板260。导热板260的边缘露出于第四蓄热板250的侧面。
图21是显示导热板内置于蓄热板的一个示例的剖面图,图22是显示导热板内置于蓄热板的另一示例的剖面图。
在热水管300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内置于蓄热板的上侧的导热板260以支撑热水管300的形态形成。在热水管300的直径较小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内置于蓄热板的一对导热板260不支撑热水管300,而是以独立分离的形态形成,两导热板260的端部为相互连接的形态。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炕板200,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不同于以往,蓄热板与导热板不独立配备,在构成炕板200的蓄热板220、230、240、250内,导热板260一体内置,因而炕板200同时具有蓄热功能和导热功能,这些功能得到提高。即,从热水管300放出的热借助内置于蓄热板220、230、240、250的导热板260而在短时间向蓄热板220、230、240、250的四方扩散传导,同时蓄热板220、230、240、250自身蓄热,因而即使插入于热水管300的电热管的电热供应周期性地关闭,也能够几乎无室内温度变化地供暖,能够节省供暖所需的能源。
第二,在蓄热板220、230、240、250内,内置有导热板260并构成一体,因而蓄热板220、230、240、250的强度增加,能够防止弯曲和扭曲,地面的整体刚性增加。
第三,在蓄热板220、230、240、250内,导热板260一体构成,因而与以往分别构成的情形相比,材料的种类减少,因而材料的管理容易,具有炕板施工容易的优点。
第四,炕板200分割成多个蓄热板220、230、240、250构成,根据组装方式实现施工,因而施工便利,具有能够缩短工期的优点。
图23是显示通过支柱而支撑吸音材料和隔热材料的情形的剖面图。
在隔热材料100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降低层间噪声的吸音材料700。在吸音材料700与隔热材料100中,按既定间隔贯通有多个支柱800,其支撑从上部施加于吸音材料700及隔热材料100的负重,从而防止吸音材料700与隔热材料100的变形。
支柱800包括贯通吸音材料700与隔热材料100的弹性材质的支柱构件810,以及结合于支柱构件810的上端并防止因压力导致的支柱构件810压缩变形的加强部820。
支柱构件810与吸音材料700的剖面厚度和隔热材料100的剖面厚度之和的高度相应地形成。加强部820结合于支柱构件810的上端,具有与隔热材料100的剖面厚度相应的高度。加强部820以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圆筒形形成,插入结合于支柱构件810的上端部外部。
根据具有这种结构的支柱800,构成地面供暖结构的炕板200与装饰材料400保持平面性。因此,即使在室内配置家具、办公设备、各种物件等,其负重通过支柱800而传递到地表面,因此,其中间层的在材质上软弱的吸音材料700和隔热材料100不被压附,在保持原来厚度的状态下,吸音材料700具有对建筑物的层间噪声进行吸音的功能,隔热材料100具有防止供暖时热损失的功能。
如以上所作的说明,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特定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专利要求书记载的范畴内变更。

Claims (16)

1.一种地面供暖结构,包括用于把位于地面供暖的最上部并对地面进行装饰的装饰材料固定于下部结构物的装饰材料固定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材料固定构件包括:支架,其位于相邻两个装饰材料之间,固定于所述装饰材料的下部结构物;及固定架,其在所述两个装饰材料之间,把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向下方加压的同时固定于所述支架,固定所述装饰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上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架的一部分能拆卸地插入并固定的固定槽,在所述固定槽的入口侧,相互相向地形成有防止所述固定架脱离的脱离防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架的中心侧形成有固定部,其能拆除地插入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向两侧延长构成有当插入所述固定槽时挂接于所述脱离防止部的脱离防止凸起部;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按压所述装饰材料的侧部的加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装饰材料的侧部形成有: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面贴紧的竖直面、从所述贴紧面的下端水平延长至外端并供所述加压部安放的水平面、从所述水平面的端部倾斜地形成且下端贴紧于所述支架两侧面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的两侧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形成有空间,使得在固定架结合于所述支架的过程中,所述支架的两侧面张开后能够恢复原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与固定架的结合高度与所述装饰材料的厚度一致,由所述固定架的上面与所述装饰材料的上面构成的装饰面相互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热板,其形成有安放槽,以便热水管安放,存储所述热水管放出的热;及导热板,其在所述蓄热板成型时一体内置于蓄热板内,把所述热水管放出的热传递给所述蓄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以网形态形成,由多个在所述蓄热板内上下隔开地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板分割成多个,在施工时组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板包括:
第一蓄热板,其在两侧形成有供所述热水管插入安放的凹入部;第二蓄热板,其连接于所述第一蓄热板的边缘中未形成所述凹入部的部分,形成有供所述热水管的弯曲的部分插入安放的凹入部,在施工时被所述第一蓄热板与所述热水管所包围;及第三蓄热板,其形成有供所述热水管的弯曲的部分插入安放的凹入部,在施工时,在所述热水管的弯曲部分的外端包围弯曲部安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板还包括第四蓄热板,其在不与所述热水管接触的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蓄热板及所述第三蓄热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柱,其贯通位于地面供暖的下部的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支撑从上部施加于吸音材料及隔热材料的负重,从而防止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的变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柱包括:
弹性材质的支柱构件,其贯通所述吸音材料与隔热材料;及加强部,其结合于所述支柱构件的上端,防止因压力导致的所述支柱构件的压缩变形。
14.一种地面供暖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支架固定步骤,使支架位于在炕板中配管的热水管之间,利用固定手段,把所述支架固定于炕板;(b)装饰材料安装步骤,在所述支架之间,把装饰材料覆盖于所述炕板的上面,且使得所述装饰材料的两侧部贴紧所述支架的两侧面;及(c)固定架结合步骤,在把所述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向固定架的两侧部加压的同时,把所述固定架结合于所述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c)步骤中,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部形成的加压部,在贴紧于在所述装饰材料的两侧部形成的竖直面的同时,安放于所述竖直面和延长的水平面,在所述固定架的中心部形成的固定部能拆卸地插入固定于所述支架的固定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面供暖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与在所述装饰材料的两侧部下端形成的倾斜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在所述固定部插入所述固定槽的过程中,所述支架的两侧部向所述空间内张开,在所述固定部完全插入所述固定槽后,曾推动所述支架两侧部的力被解除,所述支架的两侧部借助于自身弹力而恢复原状。
CN201280073749.8A 2012-06-08 2012-09-13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Pending CN1043349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61305 2012-06-08
KR20120061305 2012-06-08
KR10-2012-0086033 2012-08-07
KR20120086033 2012-08-07
KR10-2012-0101243 2012-09-12
KR1020120101243A KR101406968B1 (ko) 2012-08-07 2012-09-12 난방용 온돌패널
KR1020120101244A KR101443252B1 (ko) 2012-06-08 2012-09-12 온돌바닥의 마감재 고정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감재 시공방법
KR10-2012-0101244 2012-09-12
PCT/KR2012/007333 WO2013183815A1 (ko) 2012-06-08 2012-09-13 바닥 난방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4973A true CN104334973A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08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749.8A Pending CN104334973A (zh) 2012-06-08 2012-09-13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497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6735A (zh) * 2017-12-01 2018-07-17 太原双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供暖结构
CN111076268A (zh) * 2018-10-19 2020-04-28 安炳连暖炕名家有限公司 一种暖炕组装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6735A (zh) * 2017-12-01 2018-07-17 太原双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供暖结构
CN108286735B (zh) * 2017-12-01 2019-11-05 太原双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供暖结构
CN111076268A (zh) * 2018-10-19 2020-04-28 安炳连暖炕名家有限公司 一种暖炕组装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7553B (zh) 模块式地板系统
US20150024168A1 (en) Model of warm stone floor material
USD589171S1 (en) Building element
JP2006037711A (ja) 建物の室内の角部位の構造物,及び,建物の室内の角部位の仕上げ用モルタル施工方法
CN104334973A (zh) 地面供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20100269441A1 (en) Removable floor covering
KR20120062318A (ko) 온수장판
KR200418758Y1 (ko) 건축물의 결로방지용 복합단열재의 결합구조
KR101299680B1 (ko) 난방용 패널을 구비한 돔 하우스
CN211873676U (zh) 一种复合地板
JP2013096155A (ja) 床材の連結構造
CN203249309U (zh) 一种地暖模块
KR101443252B1 (ko) 온돌바닥의 마감재 고정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감재 시공방법
KR100677703B1 (ko) 건축물의 결로방지용 복합단열재의 결합구조
CN207228441U (zh) 外墙板单元及外墙板结构
KR100954778B1 (ko) 보일러 배관용 조립식 단열 패널
CN204754116U (zh) 一种大理石皮纹装饰线板
CN104612370A (zh) 改良的塑木地板组合结构
CN202265989U (zh) 锁扣塑料地板及利用其铺设而成的地板
KR102191982B1 (ko) 조립식 보도블록
CN212358657U (zh) 一种用于木地板与石材接缝处的收口结构
CN214144523U (zh) 一种具有保温隔音功能的一体式地暖型材
CN101392593B (zh) 拼花组合地板及拼装方法
CN207419918U (zh) 建筑设计用组合墙板
JPH10231611A (ja) 床部材及び敷設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