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8106A -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8106A
CN104328106A CN201410421563.8A CN201410421563A CN104328106A CN 104328106 A CN104328106 A CN 104328106A CN 201410421563 A CN201410421563 A CN 201410421563A CN 104328106 A CN104328106 A CN 104328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ringe
pallet
micro
bipass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15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8106B (zh
Inventor
刘慧萍
张国民
林政桦
喻嵘
李玲
张卫
谷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4215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28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8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8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8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81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囊制备装置,由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组成,所述注射单元包括复合注射器、托盘、电压产生单元、升降杆和夹具;托盘上垂直固定升降杆,升降杆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具,所述主体注射器为柱状容器,器壁上设置有二通管,二通管的另一端插入输入注射器;电压产生单元包括正电极连接棒、负电极接入端、正电极接入端;所述混匀动力单元包括斯特林动力装置和手动装置。本发明生产出来的微囊微球结合本发明提供的实验条件,具有体积小,形态圆而均匀的特点,与组织的相容性好。为了控制电压和液压活塞运动,可额外购置高压静电场发生器与微量输液泵。本发明的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整个装置体积小,可以在超净工作台内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催化裂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氢裂化的催化剂的温度分布获取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化属于固定化技术的一种,其实质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半透膜,把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物细胞包裹在其中。微囊膜允许通过100ku以下的小分子物质,囊内的细胞可以透过微囊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而大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细胞密度和产物含量,并方便分离纯化处理,避免免疫损伤。 
制备微囊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聚电解质络合原理,用带相反电荷的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反应,在生理条件下于包被物周围形成包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喷雾成囊法和高压静电成囊法。1980年Lim等首次将胰岛细胞包裹于海藻酸钠,聚赖氨酣聚乙烯亚胺膜中,移植入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维持正常血糖达3周,实验证明了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它保护移植物免受机体免疫排斥反应,并延长了外源胰岛的存活和功能维持时间。这一实验给胰岛移植研究带来了开创性的突破,从而使胰岛移植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前,国内从事微囊化研究方向的人员尚无一种专门的、方便的微囊化制备仪器,多为自制的简易仪器,以专利CN 1566339A为例,该项设计主要有一下几个缺点:1.难以精确调控针尖至液面高度,控制反应的高度条件。2.每次使用都需要繁冗的组装步骤,如更换注射器等。3.微量输液泵直接置与反应位置以上,存在安全隐患。4.反应 容器无溶液混匀功能,生产出来的微囊微球容易发生堆积而导致粘粘成团,浪费宝贵的实验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囊制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微囊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由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组成,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均固定在矩形底座上; 
所述注射单元包括复合注射器、托盘、电压产生单元、升降杆和夹具;所述托盘上垂直固定升降杆,升降杆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具,所述复合注射器通过所述夹具与固定升降杆连接; 
所述复合注射器包括主体注射器、输入注射器、针头组件、二通管;所述针头组件包括三个固定在针头底座并联的针头,所述主体注射器为柱状容器,器壁上设置有二通管,二通管的另一端插入输入注射器; 
所述电压产生单元包括正电极连接棒、负电极接入端、正电极接入端;所述负电极接入端和正电极接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正电极连接棒通过针头底座内部的导线与针头连接;所述负电极接入端的端部为金属棒,通过开关组件与托盘连接; 
所述混匀动力单元包括斯特林动力装置和手动装置;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包括圆柱形玻璃外罩、置于玻璃外罩内的活塞和酒精灯,所述活塞与第一传送杆连接;所述手动装置为可手摇转动的手轮,所述手轮连接第二传送杆;所述第一传送杆和第二传送杆均与托盘连接。 
其中,输入注射器为常规的通用注射器,负责临时容纳微囊化对象—酶、辅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或动植物细胞。并且,针头组件与复合注射器的底部为可拆合设计,可通过底孔与沟通管的契合暂时 固定连接于复合注射器的底部。 
其中,所述夹具上固定有输液管,固定夹板,用于调整夹具上下的螺旋微调器和用于夹正电极连接棒电夹。 
所述固定夹板上设有四个可变夹,将所述复合注射器固定在四个可变夹中间。 
其中,所述主体注射器为柱状容器,内部有活塞,活塞上顺次连接活塞推杆和手动拉杆;所述活塞在柱状容器内有上下移动的区域; 
所述主体注射器顶部开有输液管的插入鞘和一个可以开启的盖帽。 
优选地,夹具的底部为‘T’形高度尺,尺子的底部与固定好的三联针头齐高;升降杆的下方有刻度尺,通过刻度相减,可方便计算液面与针尖的高度。进一步地,高度尺设在夹具的底部正前下方。 
其中,所述负电极接入端的端部为金属棒,通过开关组件与负电极输出针连接,所述负电极输出针针头与托盘间距1-3mm。(针头与托盘不接触,因为托盘上要放培养皿,所以针头与托盘之间有1-3mm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矩形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关闭电场电压的保险开关。 
其中,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的圆柱形玻璃外罩靠近托盘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手轮连接的第二传送杆外设置有散热外罩(,圆柱形玻璃外罩和散热外罩之间连接有空心管。因为手动装置的散热外罩是散热器的副散热装置,用以提升散热效率以及气动效率,可以看做斯特林动力单元的缩小版,只是没有添加酒精灯。如果手动动力单元也添加酒精灯的话,两个动力单元之间就不允许用空心管连接了,因为会互相干扰气体冷热转换的节律从而使能量转换的效率降低。所以,用空心管连接两个装置是为了达到气体在两个装置之间流动的目的。所以该空心管须要较细的管子,而空心管的材料可以是软塑料或 金属均可。 
所述托盘底部均匀分布四个环绕轴承,放置在托盘底座(10)上;所述环绕轴承包括上圆盘,中圆盘,下圆盘,上轴承,下轴承;上圆盘,中圆盘,下圆盘的边缘通过轴承连接(注:上圆盘46和中圆盘固定连接,中圆盘上固定连接上轴承,但是上轴承与上圆盘为非固定连接,而是可以以上轴承的轴心为轴,互相旋动的);位于托盘底部的四个环绕轴承在同一侧的每两个环绕轴承为一组,用皮带连接。 
一种制备微囊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包括步骤: 
1)将装有氯化钙溶液的培养皿置于托盘上,放下负电极输出针端,确认针尖插入液面并远离培养皿的中心,以防微囊化的微球发生粘黏。 
2)三个并联的针头调至距离氯化钙液面9mm~21mm之间; 
3)用输入注射器吸取混匀的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与细胞的混合物,然后将注射器插入二通管的接口; 
4)打开第一二通管,推压注射器尾部使海藻酸钠混合物输入主体注射器,活塞即随之被向上推动。 
5)用酒精灯预热玻璃外罩。在摇床开始正式运作之前,应保证至少预热1min,优选1-5min。 
6)打开盖帽,输液管向主体注射器的上部注入液体,作为液压动力。待液体将填满主体注射器的上部容腔时,关闭盖帽,停止快速输注。 
7)手动拨动托盘,在斯特林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托盘开始摇床运动。 
8)打开第二二通管,保险开关,并将微量输液泵的输液速度控制在10-15ml/h,针头即开始输出海藻酸钠混合体。 
第一二通管和第二二通管为作用不同的二通管,第一二通管负责防止主体注射器内的物质在工作时倒流入通用注射器内;而第二二 通管22负责防止通用注射器在向主体注射器内注入海藻酸钠时<即步骤4>,海藻酸钠就通过三联针头意外流出了,而此时装置还未进入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正电极连接棒与负电极输出针之间的电压为4000V~11000V。 
当实验条件下缺少酒精灯时,可在步骤7)中手动摇动手轮发生摇床运动。 
可通过调试酒精灯火焰与玻璃外罩之间的距离来粗略调节摇床的转速。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生产出来的微囊微球结合本发明提供的实验条件,具有体积小,形态圆而均匀的特点,与组织的相容性好。为了控制电压和液压活塞运动,可额外购置高压静电场发生器与微量输液泵。本发明的装置成本低,使用方便。整个装置体积小,可以在超净工作台内使用。 
本申请的夹具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微球或包被材料的特性,精确调控针尖至液面高度;更换包被材料或生物材料,不需要重新组装,更换注射器方便;用斯特林动力或手摇动力提供溶液混匀功能,托盘的摇动速度可控,比现有技术的摇振装置更稳定、速度可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囊制备装置立体图。 
图2为没有放置注射单元的微囊制备装置立体图。 
图3为注射单元立体图。 
图4为针头组件立体图。 
图5为微囊制备装置底座局部视图。 
图6为斯特林动力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7为图6中托盘去掉后的俯视图。 
图8为混匀动力单元局部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2制得的微囊照片。 
图10为实例3制得的微囊照片。 
图11为实例3制得的多个微囊照片。 
图中,部件名称和编号对于关系为: 
复合注射器1,底座2,托盘3,混匀动力单元4,主体注射器5,输入注射器6,针头组件7,夹具8,升降杆9,底座主体10,托盘主体11,负电极输出针12,环绕轴承13,针头14,针头底座15,塑料保护罩16,正电极连接棒17,负电极接入端18,正电极接入端19,保险开关20,第一二通管21,第二二通管22,沟通管23,盖帽24,手动拉杆25,插入鞘26,固定柱27,活塞推杆28,活塞29,输液管30,微量输液泵延长管31,底孔34,沟通管35,固定夹板36,螺旋微调器37,电夹38,可变夹39,高度尺40,刻度尺41,插栓42,弧形导电片44,金属棒45,上圆盘46,中圆盘47,下圆盘48,上轴承49,下轴承50,下圆盘51,皮带52,第一传送杆53,第一传送杆连杆54,散热器55,斯特林装置活塞56,玻璃外罩57,斯特林装置支撑柱58,酒精灯59,密封套60,第二传送杆61,手动装置的活塞62,散热外罩63,手轮连杆64,手轮65,手动装置支撑柱66,手动装置密封套67,凹形轮轴68,软质塑料空心管6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 
实施例1微囊制备装置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微囊制备装置,由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4组成,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均固定在矩形底座2上。所述注射单元包括复合注射器1、托盘3、电压产生单元、升降杆9和夹具8;所述托盘3上垂直固定升降杆9,升降杆9上设置有可上 下移动的夹具,所述复合注射器1通过所述夹具与固定升降杆9连接; 
参见图3。所述复合注射器1包括主体注射器5、输入注射器6、针头组件7、二通管;所述针头组件7包括三个固定在针头底座15并联的针头14,所述主体注射器5为柱状容器,器壁上设置有第一二通管21和第二二通管22,二通管的另一端插入输入注射器6。二通管21的内部为一实心球体,球体在沟通管23所在的长轴方向有一空心圆柱,具有沟通输入注射器6与主体注射器5的功能。当二通管21旋转,空心圆柱错开沟通管23的长轴,输入注射器6与主体注射器5之间管道即封闭。在主体注射器的底部侧边有二通管22,其构造与二通管21一致,具有打开或关闭主体注射器5与针头组件7之间的液体通道的作用。图中所示二通管21与二通管22上的黑色填涂部分为手指接触与施力旋转方向。 
所述电压产生单元包括正电极连接棒17、负电极接入端18正电极接入端19;所述负电极接入端18和正电极接入端19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正电极连接棒17通过针头底座15内部的导线与针头14连接;所述负电极接入端18的端部为金属棒45,通过开关组件与托盘3连接(托盘3位于托盘主体11表面); 
该混匀动力单元4包括斯特林动力装置和手动装置;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包括圆柱形玻璃外罩57、置于玻璃外罩57内的活塞56和酒精灯59,所述活塞56与第一传送杆连杆54和第一传送杆53连接;所述手动装置为用支撑柱66支撑的可手摇转动的手轮65,包括传动杆64,手轮65,支撑柱66,密封套67,凹形轮轴68。手轮的外缘设置手轮连杆64,手轮65通过手轮连杆64连接第二传送杆61(连于手轮轮轴外圈的凹形轮轴68);第二传动杆61连接活塞62(见图8),活塞62外有散热外罩63,所述第一传送杆53和第二传送杆61均与托盘3连接。手动装置密封套67的设置和作用同斯特林装置密封套60。 
夹具8上固定有输液管30,固定夹板36,用于调整夹具8上下的螺旋微调器37和用于夹正电极连接棒17电夹38。所述固定夹板36上设有四个可变夹39,插入固定柱27将所述复合注射器1固定在四个可变夹39中间。 
主体注射器5为柱状容器,内部有活塞29,活塞上顺次连接活塞推杆28和手动拉杆25;活塞29在柱状容器内有上下移动的区域; 
主体注射器5顶部开有输液管30的插入鞘26和一个可以开启的盖帽24。与升降装置8固定相连的输液管30可插入插入鞘26。当微量输液泵首次启动时,先打开盖帽24,然后使作为推动力的液体通过配套的微量输液泵延长管31快速从复合升降装置8的背部进液口进入输液管30,进而通过进液鞘26进入主体注射器5的上部贮液空间,当液体将填满贮液空间时,停止微量输液泵并关上盖帽(24),为接下来的正式制备微囊微球作准备。见图4,三个针头的分布位置是分别占据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的三个并联针头14与正电极连接棒17通过针头底座15内部的金属线路相连,针头14通过内部的通路与底孔34相通。透明的塑料保护罩16作为绝缘保护装置环形围绕于针头底座15周围,底部高度略高与针头14。并且,针头组件7与复合注射器1的底部为可拆合设计,可通过底孔34与沟通管35的契合暂时固定连接于复合注射器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夹具8的底部正前下方为‘T’形高度尺40,尺子的底部与固定好的三联针头14齐高;升降杆9的下方有刻度尺41,通过刻度相减,可方便计算液面与针尖的高度。 
负电极接入端18的端部为金属棒45,通过开关组件与负电极输出针12连接,负电极输出针12针头与托盘3之间有2mm的空隙。底座10的左上角后侧设有高压静电场发生器接驳口的负电极接入端18与正电极接入端19。其中,负电极接入端18通过内部线路与插栓42相连。开关20作为高压静电场的保险开关,当开关拨向左侧时, 具有弹性的弧形导电片44与金属棒45分离,针尖与液面之间的高压静电场消失。矩形底座2上还设置有用于关闭电场电压的保险开关20。底座位于底座主体10的表面。当开关20拨向右侧时,导电片与金属棒相接合,针尖与液面之间的高压静电场恢复(参见图5)。 
见图6和图7。斯特林动力装置的圆柱形玻璃外罩57靠近托盘3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55;其中,第一传动杆53穿过即能够密封气体,又能够顺利使第一传动杆53滑动的斯特林装置密封套60。活塞56与玻璃外罩57之间有可供气体流动的微小空隙,散热器55为环形叠加的金属制散热片,散热片之间有空隙可供散热,固定于玻璃外罩57的外部。 
该单缸型简易斯特林混匀动力装置的运动基本原理:整个动力装置的内部为闭合空间,但是活塞56与玻璃外罩57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可供气体移动,加热气体可用氢气、氦气、氮气或空气等。第一传动杆53穿过密封套60与活塞56固定相连,活塞可在玻璃外罩57的内壁自由滑动。当酒精灯加热外罩时,作为工质的加热气体受热膨胀,在足够长的预热时间以后,人力推动主体托盘转动,若是活塞首先移向加热端(即酒精灯所在端),受热气体向冷却端移动(即散热器所在端),气体冷却后收缩,进而带动加热端的空气向冷却端移动,同时膨胀的热气体也具有推动活塞向加热端移动的趋势。当第一传动杆53移动到最远端或最近端时,又在轮盘的惯性带动下转过最远的端点或最近的端点,活塞移向冷却端。此时由于冷却端的空气已发生冷却,加热端的空气的量发生相对减少,在负压的作用下活塞被继续吸向冷却端,流到加热端的冷空气又发生受热膨胀,进一步推动活塞移向冷却端。因此,只要酒精灯的加热不停止,斯特林动力装置便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塞与传动杆便会循环往复的收缩。 
所述手轮65连接的第二传送杆61外设置有散热外罩63,圆柱形玻璃外罩57和散热外罩63之间连接有软质塑料空心管69,用以提 升散热效率以及气动效率。 
所述托盘主体11底部均匀分布四个环绕轴承13,放置在托盘底座10上;所述环绕轴承13包括上圆盘46,中圆盘47,下圆盘48,上轴承49,下轴承50。上圆盘46,中圆盘47,下圆盘48的边缘通过轴承连接(具体为:上圆盘46和中圆盘47固定连接,中圆盘上固定连接上轴承49,但是上轴承49与上圆盘46为非固定连接,而是可以以上轴承49的轴心为轴,互相旋动的);位于托盘3底部的四个环绕轴承在同一侧的每两个环绕轴承为一组,用皮带52连接。 
实施例2 
制备微囊的方法本实施例以高压静电场法制备海藻酸钠微囊为例,在室温25℃,平均湿度60%~70%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平均直径为1000μm的微球。 
采用实施例1的装置,包括步骤: 
1)将装有氯化钙溶液的培养皿置于托盘3上,放下负电极输出针端12,确认针尖插入液面并远离培养皿的中心,以防微囊化的微球发生粘黏。 
2)三个并联的针头(14)调至距离氯化钙液面9mm~11mm之间; 
3)用输入注射器6吸取混匀的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与细胞的混合物,然后将注射器插入二通管21的接口; 
4)打开第一二通管21,推压注射器尾部使海藻酸钠混合物输入主体注射器5,活塞29即随之被向上推动。 
5)用酒精灯59预热玻璃外罩57。在摇床开始正式运作之前,应保证至少预热1min。 
6)打开盖帽24,输液管30向主体注射器5的上部注入液体,作为液压动力。待液体将填满主体注射器5的上部容腔时,关闭盖帽24,停止快速输注。 
7)手动拨动托盘3,在斯特林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托盘3开始 摇床运动。 
8)打开第二二通管22(第一二通管21负责防止主体注射器内的物质在工作时倒流入通用注射器内;第二二通管22负责防止步骤4)通用注射器在向主体注射器内注入海藻酸钠时,海藻酸钠就通过三联针头意外流出),保险开关20,并将微量输液泵的输液速度控制在10-15ml/h,针头(14)即开始输出海藻酸钠混合体。 
正电极连接棒(17)与负电极输出针(12)之间的电压为5500V。制得的微囊照片见图9。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高压静电场法制备海藻酸钠微囊为例,在室温25℃,平均湿度60%~70%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平均直径为10μm的微球。 
操作步骤同实例2,实验条件为: 
1.三联针头至液面的距离为19~21mm。 
2.电压约为11000V。 
3.应保证液滴出现‘崩裂现象’。现象为:操作者直视液滴,液滴在脱离针尖3mm左右后出现突然消失的想象,其实质为带电荷的液滴被强大的电场力撕裂为无数的直径在10um左右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微球的现象。大约8800V左右的电压为此现象的临界点,液滴在落下后,肉眼可立即观察到‘伞状’或‘人字形’岔开的液体薄膜。但是在此电压下制备出的微囊会出现大量纤维条索样的粘连和纠集,无法用于科学研究。 
图10、1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微囊照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4)组成,注射单元和混匀动力单元均固定在矩形底座(2)上;
所述注射单元包括复合注射器(1)、托盘(3)、电压产生单元、升降杆(9)和夹具(8);所述托盘(3)上垂直固定升降杆(9),升降杆(9)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具,所述复合注射器(1)通过所述夹具与固定升降杆(9)连接;
所述复合注射器(1)包括主体注射器(5)、输入注射器(6)、针头组件(7)、二通管(21);所述针头组件(7)包括三个固定在针头底座(15)并联的针头(14),所述主体注射器(5)为柱状容器,器壁上设置有第一二通管(21)和第一二通管(22),二通管的另一端插入输入注射器(6);
所述电压产生单元包括正电极连接棒(17)、负电极接入端(18)、正电极接入端(19);所述负电极接入端(18)和正电极接入端(19)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正电极连接棒(17)通过针头底座(15)内部的导线与针头(14)连接;所述负电极接入端(18)的端部为金属棒(45),通过开关组件与托盘(3)连接;
所述混匀动力单元(4)包括斯特林动力装置和手动装置;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包括圆柱形玻璃外罩(57)、置于玻璃外罩(57)内的活塞(56)和酒精灯(59),所述活塞(56)与第一传送杆(53)连接;所述手动装置为可手摇转动的手轮(65),所述手轮(65)连接第二传送杆(61);所述第一传送杆(53)和第二传送杆(61)均与托盘(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8)上固定有输液管(30),固定夹板(36),用于调整夹具(8)上下的螺旋微调器(37)和用于夹正电极连接棒(17)电夹(38);
所述固定夹板(36)上设有四个可变夹(39),将所述复合注射器(1)固定在四个可变夹(39)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注射器(5)为柱状容器,内部有活塞(29),活塞上顺次连接活塞推杆(28)和手动拉杆(25);所述活塞(29)在柱状容器内有上下移动的区域;
所述主体注射器(5)顶部开有输液管(30)的插入鞘(26)和一个可以开启的盖帽(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夹具(8)的底部为‘T’形高度尺(40),尺子的底部与固定好的三联针头(14)齐高;升降杆(9)的下方有刻度尺(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接入端(18)的端部为金属棒(45),通过开关组件与负电极输出针(12)连接,所述负电极输出针(12)针头与托盘(3)间距1-3mm;
其中,所述矩形底座(2)上还设置有用于关闭电场电压的保险开关(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斯特林动力装置的圆柱形玻璃外罩(57)靠近托盘(3)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55);所述手轮(65)连接的第二传送杆(61)外设置有散热外罩(63),圆柱形玻璃外罩(57)和散热外罩(63)之间连接有空心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微囊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3)底部均匀分布四个环绕轴承(13),放置在托盘底座(10)上;所述环绕轴承(13)包括上圆盘(46),中圆盘(47),下圆盘(48),上轴承(49),下轴承(50);上圆盘(46)和中圆盘(47)通过轴承连接,中圆盘(47)和下圆盘(48)通过轴承连接;位于托盘(3)底部的四个环绕轴承在同一侧的每两个环绕轴承为一组,用皮带(52)连接。
8.一种制备微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装置,包括步骤:
1)将装有氯化钙溶液的培养皿置于托盘(3)上,放下负电极输出针端(12),使针尖插入液面并远离培养皿的中心;
2)三个并联的针头(14)调至距离氯化钙液面9mm~21mm之间;
3)用输入注射器(6)吸取混匀的浓度为2%的海藻酸钠与细胞的混合物,然后将注射器插入二通管(21)的接口;
4)打开第一二通管(21),推压注射器尾部使海藻酸钠混合物输入主体注射器(5),活塞(29)即随之被向上推动;
5)用酒精灯(59)预热玻璃外罩(57),在摇床开始正式运作之前预热1-5min;
6)打开盖帽(24),输液管(30)向主体注射器(5)的上部注入液体,作为液压动力;
7)手动拨动托盘(3),在斯特林动力装置的作用下,托盘(3)开始摇床运动;
8)打开第二二通管(22),保险开关(20),并将微量输液泵的输液速度控制在10-15ml/h,针头(14)即开始输出海藻酸钠混合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连接棒(17)与负电极输出针(12)之间的电压为4000V~11000V。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手动摇动手轮(65)发生摇床运动。
CN201410421563.8A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28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1563.8A CN104328106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1563.8A CN104328106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8106A true CN104328106A (zh) 2015-02-04
CN104328106B CN104328106B (zh) 2017-01-18

Family

ID=52402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156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28106B (zh) 2014-08-25 2014-08-25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281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4880A (zh) * 2015-03-27 2015-06-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精密真空微球拨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1951Y (zh) * 2000-06-20 2001-05-30 上海理工大学 微胶囊成型装置
CN1566339A (zh) * 2003-07-03 2005-0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制作微囊化细胞的装置
CN201052459Y (zh) * 2006-08-17 2008-04-30 温州医学院 一种高效多针头静电微囊、微球生产设备
CN201218999Y (zh) * 2008-06-30 2009-04-08 常金星 斯特林发动机模型
CN102961430A (zh) * 2012-12-18 2013-03-1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应用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烈香杜鹃挥发油微囊的方法
CN204039419U (zh) * 2014-08-25 2014-12-24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1951Y (zh) * 2000-06-20 2001-05-30 上海理工大学 微胶囊成型装置
CN1566339A (zh) * 2003-07-03 2005-0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制作微囊化细胞的装置
CN201052459Y (zh) * 2006-08-17 2008-04-30 温州医学院 一种高效多针头静电微囊、微球生产设备
CN201218999Y (zh) * 2008-06-30 2009-04-08 常金星 斯特林发动机模型
CN102961430A (zh) * 2012-12-18 2013-03-1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应用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烈香杜鹃挥发油微囊的方法
CN204039419U (zh) * 2014-08-25 2014-12-24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 ZHOU ET AL.: "Scalable encapsulation of hepatocytes by electrostatic spraying",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姚睿: "非接触式高压静电场微胶囊制备方法", 《机械工程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4880A (zh) * 2015-03-27 2015-06-1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精密真空微球拨动装置
CN104694880B (zh) * 2015-03-27 2017-03-0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精密真空微球拨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8106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9596B1 (en) 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 beads
Sun et al. Microfluidic melt emulsification for encapsulation and release of actives
Talei Franzesi et al. A controlled-release strategy for the generation of cross-linked hydrogel microstructures
CN201052459Y (zh) 一种高效多针头静电微囊、微球生产设备
Deng et al. Compound‐droplet‐pairs‐filled hydrogel microfiber for electric‐field‐induced selective release
CA23706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using liquids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in an implanted infusion device
Luo et al. Near-infrared photothermal activation of microgels incorporating polypyrrole nanotransducers through droplet microfluidics
Yao et al. Self‐driv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romotes cancer catalytic therapy based on fully conjuga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nanocages
CN112641755B (zh) 应用微流体技术制备结肠靶向微囊的方法
CA2218623A1 (en) Novel artificial pancreas
CN204039419U (zh)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
CN102327761B (zh) 一种聚合物复合微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8106A (zh) 一种微囊制备装置及制备微囊的方法
Zhu et al. On-demand generation of double emulsions based on interface shearing for controlled ultrasound activation
Hu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multicore milli-and microcapsules for controlling hydrophobic drugs release using a facile approach
Xie et al. 3D biofabrication of microfiber-laden minispheroids: a facile 3D cell co-culturing system
KR20130109876A (ko)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초미세 유체칩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분자 기반 마이크로 액적 제조 방법
Liu et al. A self-healing lithium–sulfur battery using gel-infilled microcapsules
Lo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Droplet Microfluidic Emulsification Base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Microparticles
CN103146636A (zh) 一种分级结构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2099482A2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paring microcapsules
CN2431951Y (zh) 微胶囊成型装置
CN209098693U (zh) 一种间歇式流式电转染装置
CN114405422A (zh) 一种制备大直径聚合物微球的流体塑形装置及方法
CN206515128U (zh) 一种药物分析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