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1973B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1973B
CN104321973B CN201380023146.1A CN201380023146A CN104321973B CN 104321973 B CN104321973 B CN 104321973B CN 201380023146 A CN201380023146 A CN 201380023146A CN 104321973 B CN104321973 B CN 104321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ead spectrum
spreading factor
time interval
transmission time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231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1973A (zh
Inventor
吕永霞
汲桐
张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384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6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1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1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1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Correlat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3Code application, i.e. aspects relating to how codes are applied to form multiplex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using multiple or variable rates
    • H04B2201/70705Rat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发送;或者,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对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解扩频。本发明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背景技术
M2M(Machine-to-Machine,端到端)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服务。其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无线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M2M应用基于现有的无线通信标准进行部署,且通常应用于街道、地下车库等不利于无线传输的环境中,因此M2M应用在发送信息时,与现有的无线通信标准相比需要有一定的覆盖增益。
现有的M2M无线通信方法中,M2M设备在频域或时域上将信息数据重复多次发送,从而达到提高信息发送的覆盖增益的目的。具体例如,当M2M设备基于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进行信息发送时,与现有LTE系统相比需要至少20dB的覆盖增益,而在理想信道估计的前提下,若要达到20dB的覆盖增益,LTE系统中的各信道最高需要对数据进行近100次的重复发送,而在实际信道估计情况下,考虑到低信噪比对信道估计的要求较高,若要达到20dB的覆盖增益,最高需要对数据进行大约300到400倍的重复。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无线通信方法,需要重复发送的次数较多,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的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从而会降低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影响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M2M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或者,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或者,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M2M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或者,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中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或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用于M2M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扩频模块获取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解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扩频模块,包括:
第一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第一扩频模块,还包括:
第一复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所述第三扩频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解扩频模块,包括:
第四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五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六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六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用于M2M系统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发射机和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M2M系统中,所述基站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二解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第二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扩频模块获得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扩频因子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发送单元,用于以信令方式将所述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扩频因子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发送单元,用于以信令方式将所述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解扩频模块,包括:
第七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七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八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八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九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九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扩频模块,包括:
第十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扩频模块,还包括:
第二复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所述第六扩频单元根据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M2M系统中,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发射机和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在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七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用户设备以及如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
图1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M2M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步骤102,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将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或者,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在提高覆盖增益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M2M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中来举例说明,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用户设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至少有一个是基站发送的扩频因子。扩频因子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用户设备可以接收该基站发送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或者,用户设备也可以接收该基站发送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分为可变扩频因子和固定扩频因子,其中,可变扩频因子为基站根据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部分扩频因子,固定扩频因子为系统预先设定且存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具体的,当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都是可变扩频因子时,用户设备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当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是可变扩频因子时,用户设备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不同的扩频因子可以由基站以不同类型的信令进行发送。比如,符号级扩频因子可以由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由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或者,符号级扩频因子可以由高层信令方式,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由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
步骤202,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具体的,以现有的LTE系统为例,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假设频域扩频因子为N1,则生成的频域扩频序列为c1=(c1[0],c1[1],...,c1[N-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下述公式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s 1 ( t ) = Σ k = - ∞ + ∞ Σ n = 0 N 1 - 1 a 1 [ k ] c 1 [ n ] p s ( t - kT s ) e j 2 π ( f 0 + n Δ f ) t (式1)
其中,s1(t)为该第一待发送信息经过频域扩频后的信息,N1为频域扩频因子,a1[k]为该第一待发送信息的第k个数据,c1[n]为该频域扩频序列中的第n个元素,Ts为输入数据符号周期,为子载波间隔,f0为第0个子载波的载波频率,
上述式1的含义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的数据在频域上重复N1次后再乘以相应的扩频序列,然后相加,从而得到频域扩频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频域扩频序列可以是ZC(Zadoff-Chu)序列或者格雷码。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具体的,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假设符号级扩频因子为N2,则生成的符号级扩频序列为c2=(c2[0],c2[1],...,c2[N-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下述公式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s 2 ( t ) = Σ n = 0 N 2 - 1 s 2 ′ ( t ) c 2 [ n ] p s ( t - nT s ) (式2)
其中,s2(t)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经过符号级扩频后的信号,N2为符号级扩频因子,s′2(t)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的信号,c2[n]为第符号级扩频序列中的第n个元素,Ts为输入数据符号周期,
上述式2含义为,符号周期保持不变,每个符号上都乘以一个符号级扩频序列的码片,直观上看,相当于把待发送信息的一个符号在时域上重复了N2次后乘以相应的符号级扩频序列,达到符号级扩频的效果。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具体的,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假设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为N3,则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为c3=(c2[0],c2[1],...,c2[N-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下述公式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s 3 ( t ) = Σ n = 0 N 3 - 1 s 3 ′ ( t ) c 3 [ n ] p s ( t - nT T T 1 ) (式3)
其中,s3(t)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的信号,N3为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s′3(t)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的信号,c3[n]为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中的第n个元素,TTTi为第一待发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
上述式3的含义与式2类似,只是传输时间间隔不变,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内传输的信号在时域上重复N3次后乘以相应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达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都属于时域扩频。
在现有LTE条件下,按照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若要适应M2M等场景的需求,达到20dB的覆盖增益,理论上需要最多对待发送信息进行大约100次的重复发送,考虑到实际信道估计还需要2到3倍的重复,即最多需要300次的重复发送。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假设,频域扩频因子为8,符号级扩频因子为12、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为3,则总的扩频增益为8×12×3=288,相当于对待发送信息进行288次重复,能基本满足增益需求的最大值;若有些用户设备所在的信道环境不需要这么多的扩频增益,则基站可以根据对应的信道环境选择不同的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因子即可,比如某信道环境下,按照现有技术提供的方法只需要对待发送信息进行100倍的重复发送就能达到20dB的覆盖增益,则基站可以保持频域扩频因子为8,选择符号级扩频因子为13,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为1(即不采用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此时总的扩频增益为8×13×1=104。
另外,由于较大的扩频因子会导致较长的扩频时间,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因此,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不宜过长。当实际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先根据一个较短的扩频序列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再对扩频后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就能够在确保不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情况下,达到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
具体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用户设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再根据复制因子对获得的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比如,若复制因子为N4,则用户设备将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复制为N4倍。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也可以将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复制为2N4、3N4或者4N4倍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例如,若实际需要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的长度为100,若使用长度为100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则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此时,可以将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设置为4×25,其中,4为实际扩频因子,25为复制因子。用户设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生成长度为4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该长度为4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再将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复制25倍。
步骤203,用户设备将获得的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该基站;
用户设备将经过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步骤204,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其中,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该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步骤205,用户设备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具体的,当一个系统中包含有多个用户设备时,各用户设备获取到的扩频序列相互之间为正交关系,因此,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相应的频域扩频序列、符号级扩频序列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并将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乘以生成的频域扩频序列、符号级扩频序列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即可以过滤基站发送给其它用户设备的信息,获得基站发送给本用户设备的信息。
由于对信息进行扩频后,各用户之间的干扰可以通过扩频序列消除,因此,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方法,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同时通过系统信道的全带宽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在提高覆盖增益的同时,保证较高的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在提高覆盖增益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请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M2M系统中的基站中来举例说明,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步骤302,将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步骤303,接收该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该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或者,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将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接收或发送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在提高覆盖增益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M2M系统中的基站来举例说明,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401,基站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基站可以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或者,基站也可以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中,扩频因子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分为可变扩频因子和固定扩频因子,其中,可变扩频因子为基站根据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扩频因子,固定扩频因子为系统预先设定且存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的扩频因子。例如,频域扩频因子的选取一般与用户设备发送信息时所占用的载波数或者资源块数目有关,而用户设备所处信道的载波数或者资源块数目相对固定,因此,系统可以预先设定频域扩频因子为固定扩频因子,并将预设的频域扩频因子的数值存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中。而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的选取可以相对灵活,系统可以预先设定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为可变扩频因子,基站可以结合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的具体数值。
另外,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可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各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若某一用户设备当前实际需要的重复发送次数较少,此时若采取较大的扩频因子,则可能会造成发射功率上的浪费,因此,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选择合适的扩频因子。其中,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可以用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值来表征,CQI值可以结合用户设备所处信道的SNR(SignaltoNoiseRatio,信噪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以及传输距离等参数计算获得。
具体的,当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都是可变扩频因子时,基站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当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为可变扩频因子时,基站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步骤402,基站将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具体的,当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都是可变扩频因子时,基站以信令方式将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当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为可变扩频因子时,基站以信令方式将根据该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对不同的扩频因子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信令进行发送。比如,基站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符号级扩频因子,并通过高层信令方式发送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方式发送符号级扩频因子,并通过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步骤403,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其中,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用户设备对待发送信息进行扩频的具体方法请见上述图2对应的步骤20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4,基站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该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该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基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的方法与上述步骤204中用户设备侧的解扩频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5,基站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其中,频域扩频序列可以是ZC(Zadoff-Chu)序列或者格雷码。
另外,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基站根据实际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再根据复制因子对获得的该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比如,若复制因子为N4,则基站将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复制为N4倍。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也可以将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复制为2N4、3N4或者4N4倍等,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基站对待发送信息进行扩频的具体方法与上述图2对应的步骤202相同,具体请见步骤202下的公式1-3,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6,基站将获得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同样的,当一个系统中包含有多个用户设备时,基站对应各用户设备获取的扩频序列相互之间为正交关系,因此,基站可以根据对应各用户设备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相应的频域扩频序列、符号级扩频序列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乘以与各用户设备对应生成的频域扩频序列、符号级扩频序列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序列,即可以过滤出该用户设备发送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接收或发送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通过根据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确定合适的扩频因子,达到在用户设备实际需要的数据重复发送次数较少时节约发射功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相对应,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用户设备应用于M2M系统中,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5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503,用于将第一扩频模块502获得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504,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解扩频模块505,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5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信息接收模块504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5所示的用户设备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用户设备应用于M2M系统中,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603,用于将第一扩频模块602获取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解扩频模块605,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信息接收模块604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601a,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601b,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单元601c,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601a,用于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601b,用于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符号级扩频因子由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第一扩频模块602,包括:
第一序列生成单元602a,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扩频单元602b,用于根据第一序列生成单元602a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二序列生成单元602c,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扩频单元602d,用于根据第二序列生成单元602c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三序列生成单元602e,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扩频单元602f,用于根据第三序列生成单元602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第三序列生成单元602e,用于根据该实际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扩频模块602,还包括:
第一复制单元602g,用于根据该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第三扩频单元602f根据第三序列生成单元602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解扩频模块605,包括:
第四序列生成单元605a,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解扩频单元605b,用于根据第四序列生成单元605a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五序列生成单元605c,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解扩频单元605d,用于根据第五序列生成单元605c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六序列生成单元605e,用于根据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601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解扩频单元605f,用于根据第六序列生成单元605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相对应,请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用户设备应用于M2M系统中,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发射机702和接收机703;
处理器7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处理器7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处理器701,用于控制发射机702将获取到的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接收机70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该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处理器7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机703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7所示的用户设备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设备构成图,该用户设备应用于M2M场景下,该用户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发射机802和接收机803;
处理器8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处理器801,用于控制发射机802将获取到的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接收机80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该基站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机803接收到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接收机80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处理器801,用于获取接收机803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接收机80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处理器801,用于获取接收机803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处理器801,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接收机803,用于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接收机803,用于接收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该符号级扩频因子由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该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该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该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该实际扩频因子生成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处理器801,还用于根据该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该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处理器8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与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相对应,请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该基站应用于M2M系统中,该基站可以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902,用于将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9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该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二解扩频模块904,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9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信息接收模块903接收到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扩频模块905,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9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第二信息发送模块906,用于将第二扩频模块905获得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9所示的基站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该基站应用于M2M场景下,该基站可以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1002,用于将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至少一个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1003,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该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二解扩频模块1004,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信息接收模块1003接收到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扩频模块1005,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第二信息发送模块1006,用于将第二扩频模块1005获得的该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1001a,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1002,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发送单元1002a,用于以信令方式将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1001a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其中,该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1001b,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单元1001c,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1002,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发送单元1002b,用于以信令方式将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1001b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该用户设备;
其中,该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第二解扩频模块1004,包括:
第七序列生成单元1004a,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解扩频单元1004b,用于根据第七序列生成单元1004a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八序列生成单元1004c,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解扩频单元1004d,用于根据第八序列生成单元1004c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九序列生成单元1004e,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解扩频单元1004f,用于根据第九序列生成单元1004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扩频模块1005,包括:
第十序列生成单元1005a,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扩频单元1005b,用于根据第十序列生成单元1005a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1005c,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扩频单元1005d,用于根据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生1005c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1005e,用于根据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1001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扩频单元1005f,用于根据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1005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该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还可以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1005e,用于根据该实际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扩频模块1005,还包括:
第二复制单元1005g,用于根据该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该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第六扩频单元1005f根据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1005e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通过根据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合适的扩频因子,达到在用户设备实际需要的数据重复发送次数较少时节约发射功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与图3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相对应,请参见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该基站应用于M2M系统中,该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发射机1102和接收机1103;
处理器11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处理器1101,用于控制发射机1102将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接收机1103,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机1103接收到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处理器1101,用于控制发射机1102将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对上述图11所示的基站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设备构成图,该基站应用于M2M系统中,该基站可以包括:处理器1201、发射机1202和接收机1203;
处理器1201,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处理器1201,用于控制发射机1202将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接收机1203,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用户设备根据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处理器1201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机1203接收到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处理器1201,用于控制发射机1202将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处理器1201,用于控制发射机1202以信令方式将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其中,该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该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处理器1201,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处理器1201,用于控制发射机1202以信令方式将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该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其中,该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接收到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该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该频域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可以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处理器1201,用于根据该实际扩频因子生成该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处理器1201,还用于根据该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该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通过根据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合适的扩频因子,达到在用户设备实际需要的数据重复发送次数较少时节约发射功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请参见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应用于M2M场景下。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
如上述图5或图6所示的用户设备1301以及如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基站1302。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设备或基站通过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以及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并根据获取到的扩频因子发送或接收信息,在发送信息时,对待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后发送的效果,与将待发送信息进行简单重复发送时的效果相同,且重复的次数为三个扩频因子的乘积,在接收信息时,由于不同用户设备之间根据扩频因子生成的扩频序列具有正交性,根据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扩频即可以消除其他用户设备的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频域或时域上进行简单的重复发送时发送效率低,延时较长,且同频段带宽中各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使不同的用户设备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信道同时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达到了提高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通过根据预定的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合适的扩频因子,达到在用户设备实际需要的数据重复发送次数较少时节约发射功率的目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设备或基站还通过根据实际扩频因子对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并根据复制因子对经过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的信息进行复制,解决了当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取值过大时,可能会导致信道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问题,达到了在获得实际需要的扩频效果的同时,保证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7)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将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或者,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或者,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并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或者,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将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
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包括:
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19.一种用户设备,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扩频模块获取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一解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第一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第一扩频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第二扩频因子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频模块,包括:
第一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第一扩频模块,还包括:
第一复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所述第三扩频单元根据所述第三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扩频模块,包括:
第四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一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五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二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六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三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六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25.一种用户设备,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发射机和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一扩频后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以信令方式发送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层扩频因子由所述基站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31.一种基站,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扩频因子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第二解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第二信息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第二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第二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扩频模块获得的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因子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扩频因子发送单元,用于以信令方式将所述第一扩频因子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扩频因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因子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扩频因子发送单元,用于以信令方式将所述第二扩频因子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扩频收模块,包括:
第七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七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第八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八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第九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解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九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频模块,包括:
第十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四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五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一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扩频因子获取模块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第六扩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第二扩频模块,还包括:
第二复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所述第六扩频单元根据所述第十二序列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39.一种基站,用于M2M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发射机和接收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用户设备;
所述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扩频后的信息,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一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分别进行频域解扩频、符号级解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对第二待发送信息分别进行频域扩频、符号级扩频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获得第二扩频后的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将所述第二扩频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一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所处的信道环境质量与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其余部分扩频因子。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发射机以信令方式将根据所述第二预定扩频因子选择策略确定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符号级扩频因子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中的部分扩频因子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以物理层信令方式发送,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以高层信令方式发送。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频域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符号级解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并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一扩频后的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解扩频。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频域扩频因子生成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频域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符号级扩频因子生成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符号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符号级扩频;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生成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
其中,所述频域扩频的扩频序列为ZC序列或格雷码。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因子包括实际扩频因子和复制因子;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实际扩频因子生成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复制因子对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进行复制,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信息为根据生成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的扩频序列对所述第二待发送信息进行传输时间间隔级扩频后获得的信息。
4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9至24任一所述的用户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31至38任一所述的基站。
CN201380023146.1A 2013-03-27 2013-03-27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Active CN104321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8458.7A CN105846853B (zh) 2013-03-27 2013-03-27 扩频方法及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3264 WO2014153735A1 (zh) 2013-03-27 2013-03-27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8458.7A Division CN105846853B (zh) 2013-03-27 2013-03-27 扩频方法及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1973A CN104321973A (zh) 2015-01-28
CN104321973B true CN104321973B (zh) 2016-05-25

Family

ID=5162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23146.1A Active CN104321973B (zh) 2013-03-27 2013-03-27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553632B2 (zh)
EP (1) EP2978141A4 (zh)
CN (1) CN104321973B (zh)
CA (1) CA2908072C (zh)
WO (1) WO20141537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9896B (zh) * 2015-09-30 2022-0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协作通信的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583097B1 (ko) * 2018-05-28 2023-09-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95056B (zh) * 2021-11-04 2023-07-1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240A (zh) * 2004-06-03 2005-12-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扩频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1534278A (zh) * 2009-04-10 2009-09-16 北京大学 时频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收发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2273114A (zh) * 2008-11-05 2011-12-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交织频分多址系统的二维码扩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0272B2 (ja) * 2002-07-18 2009-08-0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Ovsf符号割り当て
KR100465315B1 (ko) * 2002-10-25 2005-01-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반송파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에서의 확산/역확산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GB2411555A (en) * 2004-02-27 2005-08-31 Toshiba Res Europ Ltd CDMA system with 2D spreading where the spreading codes/factors depend upon the number of active users
WO2007070002A2 (en) * 2005-12-14 2007-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spreading-on-demand for use in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s
EP1838009B1 (en) * 2006-03-24 2008-10-08 Via Technologies, Inc.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 and channel compensation method thereof
EP1845744A1 (en) 2006-04-12 2007-10-17 Nec Technologies (UK) Limite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optimiz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number of physical channels and the spreading factors thereof
US8477830B2 (en) * 2008-03-18 2013-07-02 On-Ramp Wireless, Inc. Light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a 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 system
CN101902779B (zh) 2009-05-26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上行增强专用信道的信用度资源分配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8547918B2 (en) 2009-11-17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for high-speed packet access systems
KR101730369B1 (ko) * 2010-01-17 2017-04-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059819B2 (en) 2010-02-12 2015-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SG187882A1 (en) * 2010-08-16 2013-03-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andomization of block spread signals
WO2014053064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Sierra Wireless, Inc. Enhancement for l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40269847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Broadcom Corporation Symbol-level equalization using multiple spreading facto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240A (zh) * 2004-06-03 2005-12-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扩频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2273114A (zh) * 2008-11-05 2011-12-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于交织频分多址系统的二维码扩频
CN101534278A (zh) * 2009-04-10 2009-09-16 北京大学 时频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收发装置、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8141A4 (en) 2016-05-25
US9871555B2 (en) 2018-01-16
US10291284B2 (en) 2019-05-14
WO2014153735A1 (zh) 2014-10-02
US20170099078A1 (en) 2017-04-06
US9553632B2 (en) 2017-01-24
CA2908072A1 (en) 2014-10-02
US20160013832A1 (en) 2016-01-14
CA2908072C (en) 2022-07-26
EP2978141A1 (en) 2016-01-27
US20180069592A1 (en) 2018-03-08
CN104321973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9010B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传输装置
KR20230160217A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8297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高效ptrs操作和指示的装置及方法
CN102077503A (zh) 信道质量指示符的相位噪声弹性产生
US2021027444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1006196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데이터를 위한 기준신호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64479B (zh) 一种被用于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21973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CN107872865A (zh) 一种ue、基站中的发射功率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38805B (zh) 电力线载波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EP4120645A1 (en) Ofdm-bas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reading and transmitting compressed data
US200903040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nit and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5846853B (zh) 扩频方法及用户设备
JP2007116674A (ja) 動的なサブチャネル割り当てのための方法、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794131B2 (ja) 伝送システム内の電力割り当て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7702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0209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812864B (zh) 具有高容量的新穎通信系統
CN101611605A (zh) 用于控制信道的跳频结构
Wang et 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adaptive demodulation mapping schemes for device-to-device multicast uplink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JP726758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9150440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100943765B1 (ko) 이동국의 자동 수신 이득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07062B1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151798A1 (en) Using counter space and stop bits for data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