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20801A -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 - Google Patents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20801A
CN104320801A CN201410567197.7A CN201410567197A CN104320801A CN 104320801 A CN104320801 A CN 104320801A CN 201410567197 A CN201410567197 A CN 201410567197A CN 104320801 A CN104320801 A CN 104320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scanning
scanning frame
ald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671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20801B (zh
Inventor
李文生
邓春健
吕燚
崔园
刘现锋
官祥飞
叶立威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Zhongsha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5671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208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20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0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20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208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发送同样的扫描帧,以便将漏扫的可能性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包括以下步骤:系统发送一个扫描帧;检测冲突应答;根据所述检测冲突应答的结果确定网络中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的匹配情况;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所述算法具有线性复杂度,能有效提高扫描识别率,基本可以克服“漏扫”问题,同时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扫描不同厂家生产的RCU、TMA等ALD设备。

Description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调天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
背景技术
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如何实现对基站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以提高网络优化的时效性是移动运营商面临的重大挑战。电调天线控制系统(RET Control System,RCS)主要用于对电调天线远程控制单元RCU、塔顶放大器TMA等电调天线设备(Antenna Line Device,ALD)的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
AISG(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 Group)协议是为了实现不同厂商的电调天线控制系统和ALD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而提出的天线接口标准和协议规范。按照AISG协议要求,RCS要实现对ALD设备的监控操作,必须首先获取挂接在网络上的所有ALD设备的基本信息。ALD设备扫描作为AISG协议第二层的一部分,主要完成对挂接在网络上的ALD设备的扫描识别,并进行设备信息的收集,包括唯一性标志码(Unique ID,简称UID)、设备类型等,然后AISG协议第二层和第七层的其他相关指令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后续的操作,如分配HDLC地址、建立链路、设置倾角、调整增益、更新固件等。可以说ALD设备扫描是实现电调天线控制系统与ALD设备之间通信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但在AISG协议中,除了对扫描帧格式作了规定外,没有对ALD扫描算法的具体实现给出指导意见。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厂商提出了一些扫描方法,可是这些方法在ALD扫描过程中存在扫描效率不高甚至“漏扫”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可靠的通信环境下显得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发送同样的扫描帧,以便将漏扫的可能性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所述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发送一个扫描帧;
检测冲突应答;
根据所述检测冲突应答的结果确定网络中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的匹配情况;
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优选的是,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冲突应答;
确定存在多个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匹配;
系统停止重发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
若重发r次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均为空闲应答,则确定没有电调天线扫描设备与所述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做出空闲应答处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
若在r次重发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的都是同一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或空闲应答,且至少有一次是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唯一的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做可读应答处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重发同一扫描帧;
系统检测到不同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多个电调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停止重发所述同一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算法基于扫描码扩展的电调天线设备树形扫描算法。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树形扫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扫描队列Q为空;
步骤2.根据扫描码扩展位数b生成第一层扫描码结点并加入到所述队列中;
步骤3.如果队列非空,从所述队列中取出队头元素s=(a,m),并以该队头元素的匹配码a和掩码m构造扫描帧广播给网络上所有的电调天线设备;
步骤4.电调天线控制系统发出扫描帧并根据电调天线设备的应答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步骤5.如果队列为空,则整个扫描过程结束,否则跳转至步骤3。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应答情况包括可读应答、空闲应答、冲突应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可读应答包括: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收到一个CRC正确的应答帧并获取成功扫描到的电调天线设备的基本信息;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基本信息构造一个赋地址XID帧发送至所述电调天线设备并赋一个HDLC地址。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UID、设备类型中至少一种。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空闲应答包括: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应答;
扫描码对应的结点为空闲结点,电调天线控制系统不对扫描码进行扩展。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冲突应答包括: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收到CRC错误回应帧;
系统确定扫描码对应的结点为冲突结点并继续扫描分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扫描分支包括:
匹配码向左扩展m位、掩码串增加m位形成L个扫描码结点;
将所述结点分别加入到队列中。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UID为长度k的二进制串。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长度不超过所述k位的匹配码构成的集合为 A = ∪ i = 0 k { 0,1 } i .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长度不超过所述k位的集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算法针对AISG协议的不足和电调天线设备UID编码特点,提出基于扫描码扩展的ALD设备树形扫描算法ST(b),扫描过程中发生冲突时通过逐步扩展扫描码生成新的扫描分支,直到扫描识别所有ALD设备;针对电调天线网络通信过程不可靠情况下可能存在ALD设备“漏扫”问题,通过分析漏扫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重发扫描帧机制的改进算法ST(b,r)。仿真实验结果表明:ST(b,r)算法的扫描周期总数具有线性复杂度,能有效提高扫描识别率,基本可以克服“漏扫”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图1示出的系统检测到冲突应答时电调天线设备匹配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图1示出的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时电调天线设备匹配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图1示出的另一种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时电调天线设备匹配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图1示出的系统检测到可读应答时电调天线设备匹配的流程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ST(b)及ST(b,r)在扫描帧最大重发次数不同情况下扫描周期数对比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ST(b,r)在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正常应答失效概率不同情况下扫描周期总数期望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基于AISG协议的ALD设备扫描思想:
AISG协议规定RCS和ALD设备之间采用主从方式进行通信,即RCS(主设备)发送HDLC帧给ALD设备(从设备),从设备进行应答。
ALD设备启动时处于无地址状态,这时主设备只能通过广播封装了XID(eXchangeID)帧的HDLC帧与这些ALD设备进行通信。XID帧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XID帧格式
FI GI GL PI PL PV PI PL PV ……
其中FI为格式标识,GI为组标识,GL表示后面所有参数所占的长度,PI为参数标识,PL表示参数字节数,PV表示参数的具体值,PI、PL、PV三个字段构成一个参数整体。一个XID帧可具有多个参数,参数的顺序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因为参数是通过PI来标识的。
AISG协议除了对扫描XID帧格式进行了规定外,对扫描的实现只是提供了原则性建议:即RCS通过在网络中广播封装了扫描码的XID帧来逐步扫描识别网络上的ALD设备,扫描码包括匹配码和掩码两部分信息。按照这个原则性的建议,我们可以将ALD扫描过程细化描述如下:
RCS首先构造扫描XID帧,该XID帧包括两个参数,一个是将与ALD设备UID进行匹配比较的匹配码,另一个是掩码,它决定在扫描过程中需要将ALD设备UID的哪些位和匹配码进行比较。然后RSC将扫描帧广播到网络上所有的ALD设备。
一个ALD设备收到扫描帧后,如果它处于已赋地址状态,它将不做任何处理和应答。如果它处于无地址状态,它将首先从扫描帧中解析出匹配码和掩码,然后将自身的UID与掩码进行掩码运算(即按位与运算),将掩码运算的结果与匹配码进行比较,如果匹配一致,则向RCS应答一个XID帧,该XID应答帧包括ALD设备完整UID、设备类型等信息;如果不匹配,则不做任何应答。
当RCS发送一个扫描帧后,如果只有一个ALD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则RSC收到一个正常的XID应答帧,标志成功扫描到一个电调天线设备,RCS将获取该ALD设备的相关信息,并赋给它一个HDLC地址,以便它对之后的扫描帧不再作出应答;如果没有任何ALD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则RCS在指定的时间内不会收到任何应答;如果同时有多个ALD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它们都会进行应答,则造成多个ALD的应答帧在通信链路上发生冲突,RCS会收到一个CRC错误的应答帧,识别ALD设备失败。当遇到冲突时,RCS需要根据相关策略扩展扫描码来缩小扫描范围,直至对唯一的ALD扫描识别,并通过循环操作,依次扫描识别网络上所有ALD设备。
从RSC广播一条扫描帧到收到ALD设备应答帧的时间范围称为一个ALD扫描周期,按照每一个扫描周期中总线上ALD设备的应答情况可以分成如下三种:可读周期、空闲周期和冲突周期。可以看出,ALD扫描过程需要不断通过分解冲突以便在可读周期识别唯一的ALD设备。
ALD扫描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出一个有效的扫描XID帧的构造和发送策略,合理设置XID帧中的掩码和匹配码,以便保证所有ALD设备能够正确扫描识别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碰撞周期和空闲周期的数量,提高扫描效率和扫描识别率。
从ALD扫描过程来看,类似于防冲突(Anti-Collision)问题。防冲突算法主要包括ALOHA算法和查找树搜索算法两大类。由于AISG协议规定的ALD应答时间小于设备扫描帧的传输时间,同时AISG协议并不强制要求RCS负责扫描周期的同步,这样某一ALD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被扫描识别,即存在“漏扫”现象,所以ALHOA算法思想不适应基于AISG协议的ALD扫描。ALD扫描只能借鉴查找树搜索算法,以树的遍历思想构造扫描码,直到冲突完全分解,扫描识别网络中所有设备。常见的查找树搜索算法有基于二叉树搜索算法、四叉树搜索算法和其他混合查找树搜索算法等等。
从AISG协议和ALD设备UID编码的特点来看,ALD设备扫描比较适合采用树形搜索算法。本发明通过引入重发扫描帧机制,提出来基于扫描码扩展的ALD设备树形扫描算法的改进方法。
有的时候,RCS和ALD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未必是不完全可靠的,这可能引起以下问题:当RCS发送一个扫描XID帧后,即使某个ALD设备和扫描帧的匹配码相符,它也可能不向RCS作出正常应答。带来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种:一是扫描帧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破坏,该ALD设备收到CRC错误扫描帧,从而对该扫描帧予以忽略;二是可能还有其他ALD设备也和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该ALD设备的应答信号被其他ALD设备的应答信号覆盖。所以,当RCS发出扫描XID帧后,当检测到空闲应答时,未必是没有ALD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即检测到的可能是一个“伪”空闲应答;同样当检测到可读应答时,未必是只有唯一的ALD设备符合匹配条件,即检测到的可能是一个“伪”可读应答。这意味在通过ST(b)算法扫描网络中的ALD设备时,可能会存在“漏扫”问题。
假设一个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进行正常应答是一种独立的概率事件,并假设其概率为p。很显然,如果我们希望在有限个扫描周期内完成对网络中的ALD设备的扫描,那么要实现完全克服“漏扫”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在算法的运行时间和扫描识别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本实施例中,算法通过多次发送同样的扫描帧,以便将“漏扫”的可能性降到最可以接受的程度。在ST(b,r)扫描算法中,当RCS发送一个扫描帧后,如果没有检测到冲突,则认为可能是“伪”空闲应答或者是“伪”可读应答,RCS将重复发送同样的扫描帧,直到检测到冲突或者同样的扫描帧发送了r次。之后RCS将根据对于该扫描帧收到的应答情况来确定网络中ALD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的匹配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具体确定和处理方法如下:
1)如果检测到冲突应答,则可以确定有多个ALD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匹配,RCS将不再继续重发该扫描帧,同时进行冲突应答处理;
2)如果在r次重发同一扫描帧,RCS检测到的都是空闲应答,则可以确定没有ALD设备与该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RCS将做空闲应答处理;
3)如果在r次重发同一扫描帧,RCS检测到的都是同一ALD设备的可读应答或空闲应答,且至少有一次是可读应答,则可以确定有唯一的ALD设备与扫描XID帧的匹配码匹配,RCS将做可读应答处理;
4)如果在重发同一扫描帧,RCS检测到的不同ALD设备的可读应答,则可以确定有多个ALD设备与扫描XID帧的匹配码匹配,即检测到冲突,RCS将不再继续重发该扫描帧,同时进行冲突应答处理。
显然,当r=1时,ST(b,r)退化为前述的ST(b)算法。
如图1所示,系统发送一个扫描帧;检测冲突应答;根据所述检测冲突应答的结果确定网络中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的匹配情况;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图2所示,系统检测到冲突应答;确定存在多个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匹配;系统停止重发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如图3所示,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若重发r次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均为空闲应答,则确定没有电调天线扫描设备与所述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系统做出空闲应答处理。如图4所示,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若在r次重发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的都是同一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或空闲应答,且至少有一次是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唯一的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系统做可读应答处理。如图5所示,系统重发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不同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多个电调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系统停止重发所述同一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
实施例2:
ALD设备的UID一般包括厂商ID、产品类型、生产批次、序号等信息,不同ALD设备的UID对应位相同的概率是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为了在扫描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冲突,采用从右到左逐步扩展扫描码,以基于后缀匹配的方法依次扫描网络中的ALD设备,即在ALD设备扫描过程中,逐渐向左扩展匹配码并增加掩码位数,构造扫描XID帧广播出去,如果产生冲突,说明网络中存在具有多个和匹配码串一致的ALD设备,则原匹配码左边增加新的搜索位,掩码同时向左推进相同位数,然后构造XID帧再次广播出去,最终实现对冲突的分解。
假设扫描过程中发生碰撞时扫描码扩展b位(b为1或2),即匹配码向左增加b位,掩码同时增加b位,则产生L=2b个新的扫描码,亦即产生L个新的扫描分支后继续扫描,整个搜索过程可以用一个树型结构表示,当b=1时,扫描树是一个二叉树,当b=2时,扫描树是一个四叉树,所以基于扫描码扩展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可以看成是基于扫描树(ScanningTree)的扫描算法,简称为ST(b)算法。
ST扫描算法可以借鉴树的层次遍历的思想,自顶而下,从左到右生成树的各个结点和分支并进行访问,根据该树的结点的层次确定扫描掩码串的位数,根据各个结点上面分支的编码确定匹配码,然后构造扫描XID帧并广播给网络上的ALD设备。
定义扫描数结点的结构:
假设ALD设备的UID是长度为k位的二进制串,长度不超过k位的匹配码构成的集合为长度不超过k位的掩码构成的集合为s=(a,m)表示扫描码,其中a∈A为匹配码,m∈M为掩码,a和m的位数一样,Q为由引起冲突的扫描码构成的冲突队列,则ST(b)扫描算法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1.初始化扫描队列Q为空;
步骤2.根据扫描码扩展位数b生成第一层扫描码结点并将它们加入到队列中,如b为1,则将(0,1)、(1,1)两个结点加入到冲突队列中,如b为2,则将(00,11)、(01,11)、(10,11)、(11,11)四个结点加入到队列中;
步骤3.如果队列非空,从队列中取出队头元素s=(a,m),并以该队头元素的匹配码a和掩码m构造扫描帧广播给网络上所有的ALD设备;
步骤4.RCS发出扫描帧之后,根据ALD设备的应答情况分别做相应处理:
步骤4.1.可读应答:RCS收到一个CRC正确的应答帧,则成功扫描到一台ALD设备,获取该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UID、设备类型等,并根据该设备的UID构造一个赋地址XID帧发送给该设备,给它赋一个HDLC地址,以避免它之后再响应扫描XID帧。对于可读应答,扫描码对应的结点为可读结点,RCS无须对扫描码进行扩展;
步骤4.2.空闲应答:RCS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任何应答,说明没有任何ALD设备的UID与匹配码匹配。对于空闲应答,扫描码对应的结点为空闲结点,RCS同样无须对扫描码进行扩展;
步骤4.3.冲突应答:RCS收到一个CRC错误的回应帧,说明有多个ALD设备的UID与匹配码匹配,扫描码对应的结点为冲突结点,RCS需要对L=2m个分支继续扫描。对匹配码向左扩展m位、掩码串增加m位形成L个扫描码结点,将它们分别加入到队列中;
步骤5.如果队列为空,则整个扫描过程结束,否则转步骤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ALD设备数n取为1~50,一个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进行正常应答的概率概率p分别取取0.1和0.2,发生冲突时扫描码扩展位数b分别取1和2,扫描帧最大重发次数r取3、5。
首先根据ALD设备数n产生n个32位随机二进制编码作为ALD设备的UID,然后对于不同种情况采用ST(b)和ST(b,r)扫描算法做100次仿真实验,结果取100次实验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表2为对于不同设备数n,在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进行正常应答的概率p为0.1时,ST(b)和ST(b,r)扫描算法扫描识别情况对照表。
表2ST(b)和ST(b,r)算法扫描识别率对照表
从表2可以看出,对于不可靠的通信网络条件下,在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可能不能进行正常应答,这时,常规的ST(b)算法可能会造成“漏扫”问题,而采用ST(b,r)算法,能有效提高扫描识别率,特别是当重发次数r足够大时,扫描识别率能够达到相当理想的情况,基本可以克服“漏扫”问题。
图6为ST(b)及ST(b,r)扫描算法在扫描帧最大重发次数不同情况下扫描周期总数期望值对比情况;图7为ST(b,r)在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正常应答失效概率不同情况下扫描周期总数期望值对比情况。从实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1)ST(b)和ST(b,r)算法的扫描周期总数期望值与ALD设备数n接近线性关系;
2)ST(1)和ST(2)扫描算法的性能基本接近,即在没有重发机制下,基于1位扫描码扩展的二叉扫描算法和基于2位扫描码扩展的四叉扫描算法性能相似;但当r≥2时,ST(1,r)扫描算法性能优于ST(2,r)扫描算法,即基于1位扫描码扩展的二叉扫描算法优于基于2位扫描码扩展的四叉扫描算法;
3)随着重试次数r的增加,ST(b,r)算法的扫描周期总数的期望值同时增加;
4)当ALD设备对于符合匹配条件的扫描帧不能正常应答的概率p增大时,ST(b,r)算法的扫描周期总数的期望值会略有增加,但不明显。
本实施例中,ALD扫描算法具有线性复杂度,能有效提高扫描识别率,基本可以克服“漏扫”问题,同时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扫描不同厂家生产的RCU、TMA等ALD设备。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显然可对本发明进行不同的变型和改型而不超出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更宽的精神和范围。因此,以上实施例具有示例性而没有限制的含义。

Claims (10)

1.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该算法通过多次发送同样的扫描帧,以便将漏扫的可能性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系统发送一个扫描帧;
检测冲突应答;
根据所述检测冲突应答的结果确定网络中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的匹配情况;
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冲突应答;
确定存在多个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匹配码匹配;
系统停止重发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
若重发r次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均为空闲应答,则确定没有电调天线扫描设备与所述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做出空闲应答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检测到空闲应答,则继续发送同一扫描帧;
若在r次重发同一扫描帧,系统检测到的都是同一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或空闲应答,且至少有一次是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唯一的电调天线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做可读应答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匹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包括:
系统重发同一扫描帧;
系统检测到不同电调天线设备的可读应答,则确定有多个电调设备与扫描帧的匹配码匹配;
系统停止重发所述同一扫描帧,进行冲突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基于扫描码扩展的电调天线设备树形扫描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形扫描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扫描队列Q为空;
步骤2.根据扫描码扩展位数b生成第一层扫描码结点并加入到所述队列中;
步骤3.如果队列非空,从所述队列中取出队头元素s=(a,m),并以该队头元素的匹配码a和掩码m构造扫描帧广播给网络上所有的电调天线设备;
步骤4.电调天线控制系统发出扫描帧并根据电调天线设备的应答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步骤5.如果队列为空,则整个扫描过程结束,否则跳转至步骤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情况包括可读应答、空闲应答、冲突应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应答包括: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收到一个CRC正确的应答帧并获取成功扫描到的电调天线设备的基本信息;
电调天线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基本信息构造一个赋地址XID帧发送至所述电调天线设备并赋一个HDLC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ALD设备扫描算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信息包括UID、设备类型中至少一种。
CN201410567197.7A 2014-10-22 2014-10-22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20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197.7A CN104320801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67197.7A CN104320801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0801A true CN104320801A (zh) 2015-01-28
CN104320801B CN104320801B (zh) 2018-09-21

Family

ID=5237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671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320801B (zh) 2014-10-22 2014-10-22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2080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757A (zh) * 2017-09-13 2017-12-01 南通大学 一种天线设备扫描方法及系统
CN11362665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电调天线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6911A (zh) * 2022-08-02 2022-11-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基于序列帧整体应答的地面与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041A (zh) * 2007-06-05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调天线设备的地址冲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626581A (zh) * 2008-07-08 2010-01-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电调天线接口中的设备扫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143813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apparatus, wireless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30231152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Andrew Llc Master Antenna Controller Application And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2041A (zh) * 2007-06-05 200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调天线设备的地址冲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626581A (zh) * 2008-07-08 2010-01-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电调天线接口中的设备扫描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10143813A1 (en) * 2009-12-16 2011-06-16 Fujitsu Limited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apparatus, wireless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30231152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Andrew Llc Master Antenna Controller Application And Devic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文生,罗仁泽,蔡铭昌,吕燚,邓春健: "基于掩码推进的电调天线设备树形扫描算法", 《计算机应用》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6757A (zh) * 2017-09-13 2017-12-01 南通大学 一种天线设备扫描方法及系统
CN107426757B (zh) * 2017-09-13 2020-02-04 南通大学 一种天线设备扫描方法及系统
CN113626653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电调天线设备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6911A (zh) * 2022-08-02 2022-11-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基于序列帧整体应答的地面与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5276911B (zh) * 2022-08-02 2023-07-1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基于序列帧整体应答的地面与无人机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20801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36054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626581B (zh) 电调天线接口中的设备扫描方法、装置及系统
Zhang et al. Fast identification of the missing tags in a large RFID system
US9628422B2 (en) Acknowledgement as a propagation of messages in a simulcast mesh network
KR20160025751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20801A (zh) 不可靠通信环境下的ald设备扫描算法
CN102439881B (zh) 冲突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71542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传输的改进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US8155047B2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relaying received data
WO2009065311A1 (en) Binary tree method for multi-tag anti-collision
US1135620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JP4767324B2 (ja) 端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信号の送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CN100502405C (zh) 设备扫描方法
JPWO2020230220A5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012345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163831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363605A (zh) 一种基于二叉树的两阶段ald扫描算法
KR101495749B1 (ko) 원격 검침 시스템에서 노드 업그레이드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828353A (zh) 一种隐藏站点的检测方法、系统及站点
EP232837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using relay
US2015035006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atellite telecommand
JP6397665B2 (ja) 二次監視レーダ装置、及びこの二次監視レーダ装置に用いる方位補正方法
US20060165042A1 (en) System for immediate retransmission over WLAN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571305A (zh) 一种协同通信中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
CN111756639B (zh) 一种基于默克尔树和广播自请求的镜像数据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