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16988A -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16988A
CN104316988A CN201410653609.9A CN201410653609A CN104316988A CN 104316988 A CN104316988 A CN 104316988A CN 201410653609 A CN201410653609 A CN 201410653609A CN 104316988 A CN104316988 A CN 104316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larizer
metallics
individual layer
electromagnetic wave
meta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36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卫民
袁晓东
郭楚才
张检发
杨彪
刘肯
朱志宏
曾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6536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16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16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16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属于电磁波器件,涉及光学、太赫兹、微波和其它频段电磁波技术领域,该圆偏振器由具有平面手性的单层金属结构组成,利用单向模式转换的原理实现圆偏振器功能。该圆偏振器易于加工和集成,同时厚度薄、尺寸小、结构紧凑,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电磁波具有很好的甄别效率和较低的器件吸收损耗,透过率高。通过改变圆偏振器的尺度和结构设计,可以在光学、太赫兹、微波等不同的电磁频段实现圆偏振功能。该圆偏振器可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的制作,在光学显微、三维显示、激光技术、通信、雷达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器件,涉及光学、太赫兹、微波和其它频段电磁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背景技术
圆偏振器是光学、太赫兹、微波和其它电磁波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偏振元器件,它在光学显微、三维显示、激光技术、通信、雷达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目前,在光学领域,通常利用线偏振器和四分之一波片两个分立元器件构成圆偏振器。这种结构最大的不足是使用了两个分离的光学元件,因此器件尺寸大,不利于集成。同时,受四分之一波片工作波长范围的限制,这种器件通常工作波长范围较窄。类似的结构也可以用于太赫兹波段。但受到材料等的限制,在太赫兹领域,有效的圆偏振器目前还比较匮乏。在微波和其它电磁波波长相对较长的电磁波领域,人们同样希望能够获得集成、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圆偏振器。
利用单一集成结构器件实现圆偏振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与发明中,人们通常利用三维手性结构,如多层旋转或者三维螺旋结构来实现这样的器件:2009年9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旋状金属线栅的圆偏振器(Justyna K.Gansel etal,“Gold Helix Photonic Metamaterial as Broadband Circular Polarizer”,Science 325,1513(2009);在专利申请中(“一种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专利公开号:CN 101782666 A,公开日:2010.07.21;“一种双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专利公开号:CN 101852884 A,公开日:2010.10.06;“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专利公开号:CN 102073088 A,公开日:2011.05.25),先后提出三种不同的基于螺旋状金属线栅的圆偏振器,所述圆偏振器可以工作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且器件尺寸小、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然而,这类基于空间三维螺旋结构的圆偏振器加工极其困难,特别是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已经超出了目前的技术能力,而且加工成本昂贵,难以大量生产。为了克服加工上的困难,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Y.Zhao等人于2012年提出利用多层相对扭转一定角度的双各项异性人工平面结构来实现圆偏振器(Y.Zhao et al,“Twisted optical metamaterials for planarized ultrathinbroadband circular polarizers”,Nature Communications 3,870(2012)),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利用平面加工工艺制作,但是需要加工多层结构,工序复杂。而且其设计的结构产生圆偏振光的消光比不高,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圆偏振器通常采用多层旋转或者三维螺旋结构,加工复杂、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该圆偏振器由单层平面结构组成,易于加工和集成,同时,该圆偏振器具有厚度薄、尺寸小、结构紧凑,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电磁波具有很好的甄别效率和较低的器件吸收损耗,透过率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圆偏振器由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亚波长金属粒子阵列组成,所述基板为对工作电磁波透明的介质;该圆偏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粒子阵列为单层平面手性结构:所谓单层,即组成金属粒子阵列的单个金属粒子金属粒子由连续的金属材料组成,且其几何形状可由底部二维截面沿高度方向(图1中所示为z轴方向)拉伸获得,顶部截面或者与底部截面形状完全相同,或者与底部截面相似(按一定比例放大或者缩小:边长之比在1:10到3:1之间);所谓平面手性,是指单个金属粒子在平行于基板的任意一个水平截面内不存在对称线;金属粒子之间填充有对工作电磁波透明的介质;金属粒子阵列均匀排列,周期均小于工作电磁波的波长;金属粒子的厚度大于λ/(5n),其中λ为工作电磁波的波长,n为金属粒子之间的填充材料对工作电磁波的折射率。
优选地,通过按照一定比例均匀的缩小或者放大金属粒子的尺寸,使得圆偏振器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段:光波、太赫兹波、微波或者其它频段电磁波。金属粒子的尺寸与工作电磁波的波长成近似的线性关系。例如,如果将金属粒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及排布周期均放大十倍,则工作电磁波的波长将放大约十倍。
优选地,通过改变金属粒子间隙间的填充材料,使得圆偏振器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段:光波、太赫兹波、微波或者其它频段电磁波。在保持金属粒子结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工作电磁波的波长与金属粒子之间填充透明材料的折射率成近似的线性关系。例如,在近红外光波段,当填充材料由折射率为1的空气变为折射率为1.5的二氧化硅时,工作电磁波的波长将大约增加到原来的1.5倍。
优选地,所述金属粒子的材料可以是金,也可以是铂、银、铝、铜、钛、铝合金、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金属粒子阵列由对工作波段电磁波透明的材料覆盖。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1.采用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相比于三维螺旋或者多层扭转结构,可以采用光刻、纳米压印等加工手段加工相关结构,极大的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和加工成本;
2.本发明所述的圆偏振器,厚度小、易于集成;
3.本发明所述的圆偏振器的偏振消光比大于1000:1,偏振光的最大透过率大于90%;
4.通过改变器件的尺度和结构设计,可以工作在光波段从紫外到红外、太赫兹以及微波等不同的电磁波频段,适应于偏振分光、光学显微、三维显示、激光技术、太赫兹成像、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
附图说明
以下将基于例示性视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例示性实施例。在此说明和/或显示的所有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不同组合相结合。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说明变得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成本发明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的金属粒子单元结构参数示意图;
图3为圆偏振器的透射率曲线:
a.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总透射率和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总透射率;
b.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偏振转换透射率和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偏振转换透射率;
图4为圆偏振器的反射率曲线:
a.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总反射率和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总反射率;
b.右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偏振转换反射率和左旋圆偏振光入射时的偏振转换反射率
图5为实验制作的光波段圆偏振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
a.倾斜52度;
b.倾斜0度;
图6为四种典型平面手性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介绍。
以往的研究已经表明,利用平面手性结构,可以实现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非对称传输(V.A.Fedotov et al,“Asymmetric Transmission of Light and Enantiomerically SensitivePlasmon Resonance in Planar Chiral Nanostructures”,Nano Letters 7,1996(2007))。然而,过去人们研究的平面手性结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的透射率相差都在0.2以内,不可能用于实现圆偏振器。其原因在于,以往研究的平面手性结构厚度往往都很薄,不超过工作电磁波厚度的十分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在平面手性结构中激励的不同平面共振模式,其效应不足以有效的甄别左旋和右旋偏振光以实现圆偏振器的功能。
本发明的原理是基于单向的模式转换:即将入射的右旋(左旋)偏振电磁波完全转化为左旋(右旋)偏振电磁波透射,同时将入射的左旋(右旋)偏振电磁波完全地反射为左旋(右旋)偏振电磁波。本发明要求单层金属粒子具有足够的厚度,即大于λ/(5n),其中λ为工作电磁波的波长,n(n≥1)为金属粒子之间的填充材料对工作电磁波的折射率,以便能够在平面手性结构中激励不同的波导模式,利用电磁波传输方向的模式干涉,实现有效的模式转换。通过增加填充材料的折射率,可以减小本发明的圆偏振器的实际厚度。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个金属粒子阵列单元的结构参数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在透明介质基底1上制作均匀周期分布的单层两臂不对称的L型金属粒子阵列2;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之间为空气或者填充有折射率为n(n≥1)的透明介质,所谓透明是指介质为对工作电磁波透明的介质;金属粒子高度方向的尺寸t大于λ/(5n),其中λ为工作电磁波的波长,n(n≥1)为金属粒子之间的填充材料对工作电磁波的折射率。如图2所示,单个金属粒子单元两个臂宽分别为Wx、Wy。金属粒子阵列2的周期通过金属粒子之间沿x坐标方向的排列间隔Px和y坐标方向的排列间隔Py进行确定,Px和Py均小于工作电磁波波长λ。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设计了一个工作在光波段中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圆偏振器。在石英玻璃基板上均匀分布的两臂不对称的L型金粒子,金粒子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折射率与基底相同的玻璃材料,金粒子的高度t为360纳米,x,y坐标方向臂长Lx、Ly均为580纳米;x坐标方向臂宽Wx为250纳米,y坐标方向臂宽Wy为160纳米;金粒子之间沿x坐标方向和y坐标方向的排列间隔Px、Py均为730纳米;
图3(a)中,两条曲线分别展示了近红外波段光波正入射该圆偏振器时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的透射率;在1460纳米至16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所述圆偏振器对右旋偏振光入射时的透过率大于0.8,对左旋偏振光入射时的透过率小于0.015,消光比大于50:1。右旋光最大的透过率超过0.93,右旋光与左旋光最大的消光比超过了1000:1。
进一步的,图3(b)展示近红外波段光波正入射该圆偏振器时的偏振转换透射谱。通过该图,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述圆偏振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的圆偏振器具有平面手性结构,因而能够支持左右旋偏振波之间的模式转换,即能够将入射的右旋偏振光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透射后的左旋偏振光,或者将入射的左旋偏振光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出射的右旋偏振光。因而透射率可以分为右旋入射-右旋出射、右旋入射-左旋出射、左旋入射-右旋出射、左旋入射-左旋出射,前两者相加为右旋入射时总的透过率,后两者相加为左旋入射时总的透射率。在1460纳米至1600纳米的工作波长范围内,该圆偏振器对右旋入射到左旋透射的为高透过率,对另外三种类型的透射系数则很低。因而,该圆偏振器的工作方式,是将入射的右旋偏振光,高效的转化为出射的左旋偏振光。而对入射的左旋偏振光,则几乎没有透射。如果一束非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右旋偏振光和左旋偏振光)垂直入射到该圆偏振器,那么透射光基本上接近为纯的左旋偏振光,其中左旋偏振光与右旋光的比超过了100:1。
图4展示了近红外波段光波正入射该圆偏振器时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的反射谱(图4a)和偏振转换反射谱(图4b);从图上可以看出,在1460纳米至16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该圆偏振器对左旋偏振光入射时的反射率大于0.9,反射光几乎为纯的左旋偏振光。对于右旋偏振光入射,反射率小于0.1,最小的反射率小于0.001。因此,除了用于透射式的圆偏振器,本发明也可以用做反射式的圆偏振器。本发明中,圆偏振器在左旋偏振光入射时,反射光依然是左旋偏振光,而在右旋光入射后透射光转化为左旋光,这种独特圆偏振波模式转换特性,是得以利用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实现圆偏振器的基础。类似的,也可以通过改变本发明中圆偏振器的纳米金属粒子结构和排列,使得右旋偏振光入射时,有高的反射率,反射后的光为右旋偏振光;而左旋偏振光入射时,有高的透射率,透射后的光转化为右旋偏振光。
本发明的圆偏振器可以通过聚焦离子束刻蚀进行加工,也可以利用电子束光刻、紫外光刻、纳米压印等方式进行大面积、低成本的加工。本实施例中的近红外波段的圆偏振器为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工艺制造:首先,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抛光的石英玻璃基底上镀了5纳米厚的铬和360纳米后的金膜,然后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工艺进一步加工出所设计的结构。图5所示为该圆偏振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倾斜52度和0度时的照片。
在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中,采用了L型金属粒子的结构设计。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圆偏振器的工作原理,本发明也完全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平面手性的结构设计。图6所示为四种典型的平面手性结构的示意图,它们均可以用于构造本发明所述的圆偏振器。
虽然参照上述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本发明意欲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型。

Claims (7)

1.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由基板(1)和位于基板(1)上的亚波长金属粒子阵列(2)组成,所述基板(1)为对工作电磁波透明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为单层平面手性结构,组成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的金属粒子之间填充有对工作电磁波透明的介质,金属粒子阵列(2)均匀排列,金属粒子阵列(2)的周期通过金属粒子之间沿x坐标方向的排列间隔Px和沿y坐标方向的排列间隔Py进行确定,Px和Py均小于工作电磁波的波长,金属粒子的厚度t大于λ/(5n),其中λ为工作电磁波的波长,n为金属粒子之间的填充材料对工作电磁波的折射率。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的金属粒子的材料为金、铂、银、铝、铜、钛、铝合金或者不锈钢。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的金属粒子为两臂不对称的L型。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按照一定比例均匀的缩小金属粒子的尺寸,使得圆偏振器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段:光波、太赫兹波、微波或者其它频段电磁波。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按照一定比例均匀的放大金属粒子的尺寸,使得圆偏振器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段:光波、太赫兹波、微波或者其它频段电磁波。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组成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的金属粒子间隙间的填充材料,使得圆偏振器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段:光波、太赫兹波、微波或者其它频段电磁波。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条权利要求所述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阵列(2)由对工作波段电磁波透明的材料覆盖。
CN201410653609.9A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Pending CN1043169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3609.9A CN104316988A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3609.9A CN104316988A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16988A true CN104316988A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7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3609.9A Pending CN104316988A (zh) 2014-11-17 2014-11-17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16988A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7734A (zh) * 2015-06-19 2015-10-14 安徽医科大学 一种反射式宽带偏振旋转器
CN105467498A (zh) * 2016-01-05 2016-04-06 上海理工大学 超薄的反射式宽频太赫兹波偏振转换器
CN105549230A (zh) * 2015-12-22 2016-05-04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窄带半导体锑化铟的太赫兹圆偏振光产生方法
CN105954826A (zh) * 2016-06-25 2016-09-21 苏州大学 全介质超薄二维圆偏振二色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1796A (zh) * 2015-05-26 2017-01-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圆偏光片结构
CN107121718A (zh) * 2017-05-22 2017-09-0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基于三维折叠超材料的圆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57054A (zh) * 2017-08-01 2017-11-1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反射式空间光束偏振分布调控器件
CN108336502A (zh) * 2018-04-09 2018-07-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锚结构的全介质反射型双频带极化转换器
CN108519635A (zh) * 2018-04-28 2018-09-11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表面电场分布的光学器件及其调节方法
WO2018161734A1 (zh) * 2017-03-06 2018-09-13 东南大学 一种可见光波段反射式超表面器件及反射光波长调制方法
CN108549126A (zh) * 2018-04-28 2018-09-18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非对称传输的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3740A (zh) * 2018-06-06 2018-10-16 武汉大学 基于电介质纳米砖超材料的线偏振光起偏器及制备方法
CN108983344A (zh) * 2018-06-26 2018-12-1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频可调谐太赫兹偏振功能转换器
CN110007387A (zh) * 2019-04-24 2019-07-12 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圆偏振光圆二色性的光学结构
CN110186872A (zh) * 2019-06-21 2019-08-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1365A (zh) * 2019-05-13 2019-09-10 浙江大学 一种太赫兹频段的反射式偏振转换器件
CN110836862A (zh) * 2019-11-18 2020-02-25 南开大学 太赫兹手性超表面偏振传感器及其传感方法
CN112068230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对1550nm波段手性光存在选择性透过差异的空间扭转三维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686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手性光学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9717A (zh) * 2022-03-21 2022-06-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可见光波段的单层透射式圆偏振器
CN114609763A (zh) * 2022-02-25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光学镜头、成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2441A (ja) * 2001-08-31 2003-05-23 Radial Antenna Kenkyusho:Kk 平面形円偏波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平面形円偏波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並びに平面形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平面形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1782666A (zh) * 2010-03-05 2010-07-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52441A (ja) * 2001-08-31 2003-05-23 Radial Antenna Kenkyusho:Kk 平面形円偏波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平面形円偏波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並びに平面形導波管スロットアンテナ及び平面形導波管アレーアンテナ
CN101782666A (zh) * 2010-03-05 2010-07-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MIN YE等: "Circular Polarizer Realized by a Single layer of Planar Chiral Metallic Nanostructure(http://arxiv.org/abs/1410.2656)",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1796A (zh) * 2015-05-26 2017-01-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圆偏光片结构
CN106291796B (zh) * 2015-05-26 2019-05-28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圆偏光片结构
CN104977734A (zh) * 2015-06-19 2015-10-14 安徽医科大学 一种反射式宽带偏振旋转器
CN105549230B (zh) * 2015-12-22 2019-01-22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窄带半导体锑化铟的太赫兹圆偏振光产生方法
CN105549230A (zh) * 2015-12-22 2016-05-04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窄带半导体锑化铟的太赫兹圆偏振光产生方法
CN105467498A (zh) * 2016-01-05 2016-04-06 上海理工大学 超薄的反射式宽频太赫兹波偏振转换器
CN105467498B (zh) * 2016-01-05 2018-03-13 上海理工大学 超薄的反射式宽频太赫兹波偏振转换器
CN105954826A (zh) * 2016-06-25 2016-09-21 苏州大学 全介质超薄二维圆偏振二色性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161734A1 (zh) * 2017-03-06 2018-09-13 东南大学 一种可见光波段反射式超表面器件及反射光波长调制方法
CN107121718A (zh) * 2017-05-22 2017-09-0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基于三维折叠超材料的圆偏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57054A (zh) * 2017-08-01 2017-11-17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反射式空间光束偏振分布调控器件
CN108336502A (zh) * 2018-04-09 2018-07-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锚结构的全介质反射型双频带极化转换器
CN108336502B (zh) * 2018-04-09 2020-10-0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船锚结构的全介质反射型双频带极化转换器
CN108549126A (zh) * 2018-04-28 2018-09-18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非对称传输的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19635A (zh) * 2018-04-28 2018-09-11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表面电场分布的光学器件及其调节方法
CN108549126B (zh) * 2018-04-28 2021-04-06 厦门呈昱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非对称传输的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63740A (zh) * 2018-06-06 2018-10-16 武汉大学 基于电介质纳米砖超材料的线偏振光起偏器及制备方法
CN108983344A (zh) * 2018-06-26 2018-12-11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频可调谐太赫兹偏振功能转换器
CN108983344B (zh) * 2018-06-26 2021-04-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宽频可调谐太赫兹偏振功能转换器
CN110007387A (zh) * 2019-04-24 2019-07-12 金华伏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圆偏振光圆二色性的光学结构
CN110221365A (zh) * 2019-05-13 2019-09-10 浙江大学 一种太赫兹频段的反射式偏振转换器件
CN110186872A (zh) * 2019-06-21 2019-08-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6872B (zh) * 2019-06-21 2022-01-2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6862A (zh) * 2019-11-18 2020-02-25 南开大学 太赫兹手性超表面偏振传感器及其传感方法
CN112068230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对1550nm波段手性光存在选择性透过差异的空间扭转三维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68230B (zh) * 2020-08-19 2022-03-2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对1550nm波段手性光存在选择性透过差异的空间扭转三维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686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手性光学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66863B (zh) * 2021-10-28 2023-12-29 觉芯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手性光学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09763A (zh) * 2022-02-25 2022-06-1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光学镜头、成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N114609763B (zh) * 2022-02-25 2022-12-2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小型化光学镜头、成像装置以及便携终端
CN114609717A (zh) * 2022-03-21 2022-06-10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可见光波段的单层透射式圆偏振器
CN114609717B (zh) * 2022-03-21 2023-05-0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可见光波段的单层透射式圆偏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6988A (zh) 一种单层平面手性金属结构圆偏振器
Liu et al. Truncated titanium/semiconductor cones for wide-band solar absorbers
Zhang et al. Quad-band plasmonic perfect absorber using all-metal nanostructure metasurface for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Luo et al. Taming the electromagnetic boundaries via metasurfaces: from theory and fabrication to functional devices
Liang et al. A visible-near infrared wavelength-tunable metamaterial absorber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Au triangle arrays embedded in VO2 thin film
CN104656170A (zh) 一种宽波段光全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Ji et al. Plasmonic broadband absorber by stacking multiple metallic nanoparticle layers
Li et al. Multi-peak narrow-band perfect absorber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graphene array
CN110687622B (zh) 一种偏振可调光谱双重差异性响应的完美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82666B (zh) 一种螺旋状金属线栅圆偏振器
CN111338011B (zh)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Zhong et al. Thermal-stability resonators for visible light full-spectrum perfect absorbers
Zou et al. Broadband mid-infrared perfect absorber using fractal Gosper curve
Wu et al. An ultra-broadband, polarization and angle-insensitive metamaterial light absorber
CN111610649B (zh) 一种窄带超表面器件
Zhou et al. Cross-shaped titanium resonators based metasurface for ultra-broadband solar absorption
Jiang et al. Ultra-broadband, near-perfect and thin-film scale solar absorber based on semiconductor-metal nanocone
Liu et al. Multi-peak narrow-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 for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wavelengths
CN109324361B (zh) 一种超宽波段近完美吸收器及其制造方法
Zou et al. Ultra-broadband and wide-angle solar absorber with hierarchical nanohole design based on MXene
Cai et al. Ultra-broadband and wide-angle plasmonic light absorber based on all-dielectric gallium arsenide (GaAs) metasurface in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region
Zong et al. Recent advances on perfect light absorbers and their promise for high-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Sun et al. Ultra-narrow bandwidth mid-infrared thermal emitters achieved with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
Abou Houran et al.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and wide-angle absorber operating in the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regimes
Mortazavifar et al. Ultrathin nano-ring metasurface absorber in visible regime based on circuit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