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04121A -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04121A
CN104304121A CN201410577867.3A CN201410577867A CN104304121A CN 104304121 A CN104304121 A CN 104304121A CN 201410577867 A CN201410577867 A CN 201410577867A CN 104304121 A CN104304121 A CN 104304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ovum
incubator
lattice
salm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778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04121B (zh
Inventor
战培荣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4105778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04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04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4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04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04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属于鲑鱼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孵化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尼龙螺栓,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尼龙栓塞孔,对称卡合后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尼龙栓塞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菱形载卵格,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的载卵格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中央设置有逃逸孔;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同侧一角上设置有逃逸孔。本发明的孵化器具有在水中沉性好,形状结构稳定,过水通畅,水流分布均匀的特性,具有体积小,材质易得,组装简单。卵生存率达到7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鲑鱼繁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鲑鱼一般指鲑科鱼类,栖息于冷水河流水域,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很高。自然界中一些鲑鱼类父(母)繁殖时通过煽动他们的鳍在水底砾石层中为子代建造具有恒定水流的巢穴,然后自然产卵受精于巢穴中,并用鳍挪动石砾覆盖鱼巢,这种做巢或做窝产卵孵化的习性有助于保护后代胚胎发育及成活。鲑鱼胚胎孵化应在水流适宜、光线暗淡或黑暗的环境。如大麻哈鱼和鳟的卵粒大,沉性,鲑鱼受精卵需要280度日积温进入发眼阶段。如水温10℃,卵的眼点将出现(10℃×28天=280)在28天后。鲑鱼总的孵化积温约需500度日,孵化期约两个月。孵化期间预防卵缺氧休克、窒息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突然震动、移动或转动和阳光直射会影响胚胎发育。卵必须保持在静止和黑暗中。
自然水域产卵孵化有利于鱼类适应自然环境,增加鱼体抗逆性,形成自然种群,而且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但在野外,卵粒容易被捕食,且随自然环境不断变化,有些产卵场栖息地被人类占用或被干扰破坏,如底质石砾被泥沙覆盖。自然产卵,在过去50年大幅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许多产卵场已不再存在,或产卵的地区仍然存在,但只是部分有效。许多原来的土著鲑鱼,现在已经灭绝。由于鲑鱼受精卵孵化时间很长很容易被损害,天然产卵存活率一般在5%至20%之间,因此需要对鲑鱼繁殖鱼类和子代加以救护和保护。胚胎发育是最敏感的生活史阶段。因此,必须采取非常谨慎措施,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孵化环境。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本发明的孵化器放置在河流或湖泊中,模拟这些鱼类自然孵化过程的环境条件,利用孵化器进行鲑鱼胚胎野外孵化的技术创新。这种孵化器符合鲑鱼孵化生物学特性要求,可以多单元组合,保证孵化数量,并且通过在河流中选择适宜放置地点,可以部分人工控制和操纵的孵化环境,解决野外鲑鱼自然产卵孵化率较低的问题,达到安全孵化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孵化器进行鲑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尼龙螺栓,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尼龙栓塞孔,对称卡合后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尼龙栓塞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菱形载卵格,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的载卵格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中央设置有逃逸孔;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同侧一角上设置有逃逸孔。
所述的第一侧板上相邻设置有两个固定角,所述的固定角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用于实现对孵化器的固定。
所述的第二侧板上没有设置固定角和固定孔结构。
所述的载卵格的大小优选为20mm×20mm×20mm;
所述的逃逸孔的直径优选为4.5mm或6.5mm;所述的逃逸孔根据鲑卵直径大小不同而设置的大小不同,如虹鳟卵直径-5.2毫米(逃逸孔优选为直径4.5mm),大麻哈鱼(秋鲑)卵直径-8.0毫米(逃逸孔优选为直径6.5mm),计算一个载卵格可容纳多个卵粒,同时设置不同大小的逃逸孔,不同类型的人工仿生鱼巢侧板,用红色、绿色或蓝色标识区分,便于操作使用。
所述的逃逸孔的直径比鲑鱼受精卵的直径小,使受精卵不能漂出载卵格外,而逃逸孔的直径比孵化的仔稚鱼的截面直径大,孵化的幼鱼可以游出载卵格。实现了即保护了受精卵的存活率又不影响幼鱼的移动游出;同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逃逸孔的位置设置不同(第一侧板的逃逸孔在菱形载卵格中央,第二侧板的逃逸孔在菱形载卵格的一角),这种逃逸孔位置的不同,在应用时实现了水流在载卵格中的充分灌流,同时避免了泥沙在载卵格中淤积。
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环保塑料为制作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所述的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作为一个孵化单元,每个孵化单元可容纳300~400粒卵。如一对成熟大麻哈鱼雌雄鱼将提供3000~3500粒的受精卵,约10个孵化器即可容纳全部卵粒数量。这些单元组装可通过使用可调尼龙螺栓连接挂靠在一起,可适应产卵数量要求。
上述孵化器进行鲑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鱼卵装入孵化器:将孵化器的第一侧板淹没在漂浮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容器中,直到卵充满第一侧板上每一个载卵格内,再用第二侧板覆盖将载卵格翻立起来,使卵进入到载卵格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用尼龙螺栓固定;
2)将装有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孵化器放置有砾石底质的河流中,将石砾挖出能容纳孵化器大小的坑窝,放入孵化器,使上游不断流动的水穿过砾石和人工仿生鱼巢;放置使第二侧板上载卵格的逃逸孔位于河流底部,并且第二侧板朝向河流下游;放置位置应避开洪水的危险,人工仿生鱼巢通过固定孔牢固地连接到一个大的巨石上或岸边树干上或牢牢地嵌入砾石中,待孵化完成取出人工仿生鱼巢。
步骤2)中使第二侧板上载卵格的逃逸孔位于河流底部,并且第二侧板朝向河流下游;目的在于保证任何沙粒通过载卵格逃逸孔排出;以免逃逸孔沙子和淤泥封住载卵格的水流。
本发明所述的孵化器的保护和维护:孵化器应设在免受破坏或游人较多的地方。孵化期间,孵化器应定期检查,以确保他们留在的原来位置,侧板是否被覆盖着,保持水流连续。在孵化期结束,鱼苗会游出的孵化器和自己埋在周围的碎石,打开每个单元,把它们洗干净,彻底晾干后方可存储,下次可以使用。
使用孵化器孵化的操作要点:
(1)在河流中找到适宜的水流、水质、底质地方放置仿生鱼巢的,且尽量在隐避位置,以阻止破坏。
(2)孵化器适用于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孵化。
(3)定期检查人工仿生鱼巢,但不要打扰或打开侧板,直到所有的鱼苗通过逃逸孔再打开。
在鲑鱼繁殖期,对不断上溯洄游的产卵群体,集中采捕,选择成熟亲鱼在岸边或运输到邻近河岸繁育场,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放置到水温、光照,水质,水深和流速适宜的水域孵化。孵化器孵化鱼卵的做法,将提高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将增加自然水域包括河流和湖泊鱼类孵化率和存活率,加强鲑鱼和其他鱼类的繁殖保护,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益很显著。
本发明的孵化器设计独特,以环保塑料为制作材料,多个孵化单元自由组合(一个孵化器作为一个孵化单元),为鲑鱼或鳟鱼的卵孵化发育提供有效的援助,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自然产卵遇到的问题。几乎完全消除真菌感染、抵御天敌侵袭和淤泥窒息。使用人工鱼巢孵化可以在任何小溪,河流或湖泊中运行,非常有效。使用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费用。根据鲑鱼和鳟鱼的卵的可用数量,连结这些孵化器的单元,放置或埋入已选择的适宜的砾石底质溪流,可以增加和提高卵到仔鱼的安全发育成活,这些孵化器板适合大多数鲑鱼和鳟鱼卵孵化,对恢复原始栖息地鱼类自然种群有较大帮助。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孵化器具有在水中沉性好,形状结构稳定,过水通畅,水流分布均匀的特性,同时具有体积小,材质易得,组装简单。携带方便,可多个单元组合,避光性好,适合在野外操作等优点。
2.本发明使用孵化器孵化可以在任何小溪,河流或湖泊中运行,非常有效和非常紧凑。使用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费用。根据鲑鱼和鳟鱼的卵的可用数量,连结这些孵化器的单元,放置或埋入已选择的适宜的砾石底质溪流,可以增加和提高卵到仔鱼的安全发育成活,这些孵化器板适合大多数鲑鱼和鳟鱼卵孵化,对开始恢复栖息地鱼类自然种群有较大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孵化器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孵化器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载卵格,4逃逸孔,5尼龙栓塞孔,6固定角,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和尼龙螺栓,所述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可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上设置有对称的尼龙栓塞孔5,对称卡合后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通过尼龙栓塞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1,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菱形载卵格3,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1,2上的载卵格3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1上菱形载卵格3的中央设置有逃逸孔4;所述的第二侧板2上菱形载卵格3的同侧一角上设置有逃逸孔4。
所述的第一侧板1上相邻设置有两个固定角6,所述的固定角6上设置有固定孔7,所述的固定孔7用于实现对孵化器的固定。
所述的第二侧板2上没有设置固定角和固定孔结构。
所述的载卵格的大小为20mm×20mm×20mm;
所述的逃逸孔的直径优选为4.5mm或6.5mm;所述的逃逸孔根据鲑卵直径大小不同而设置的大小不同,如虹鳟卵直径-5.2毫米(逃逸孔为直径4.5mm),大麻哈鱼(秋鲑)卵直径-8.0毫米(逃逸孔为直径6.5mm),计算一个载卵格可容纳多个卵粒,同时设置不同大小的逃逸孔,不同类型的人工仿生鱼巢侧板,用红色、绿色或蓝色标识区分,便于操作使用。
所述的逃逸孔的直径比鲑鱼受精卵的直径小,使受精卵不能漂出载卵格外,而逃逸孔的直径比孵化的仔稚鱼的截面直径大,孵化的幼鱼可以游出载卵格。实现了即保护了受精卵的存活率又不影响幼鱼的移动游出;同时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逃逸孔的位置设置不同(第一侧板的逃逸孔在菱形载卵格中央,第二侧板的逃逸孔在菱形载卵格的一角),这种逃逸孔位置的不同,在应用时实现了水流在载卵格中的充分灌流,同时避免了泥沙在载卵格中淤积。
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环保塑料为制作材料,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所述的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作为一个孵化单元,每个孵化单元可容纳300~400粒卵。如一对成熟大麻哈鱼雌雄鱼将提供3000~3500粒的受精卵,约10个孵化器即可容纳全部卵粒数量。这些单元组装可通过使用可调尼龙螺栓连接挂靠在一起,可适应产卵数量要求。
上述孵化器进行鲑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鱼卵装入孵化器:将孵化器的第一侧板淹没在漂浮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容器中,直到卵充满第一侧板上每一个载卵格内,再用第二侧板覆盖将载卵格翻立起来,使卵进入到载卵格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用尼龙螺栓固定;
2)将装有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孵化器放置有砾石底质的河流中,将石砾挖出能容纳孵化器大小的坑窝,放入孵化器,使上游不断流动的水穿过砾石和人工仿生鱼巢;放置使第二侧板上载卵格的逃逸孔位于河流底部,并且第二侧板朝向河流下游;放置位置应避开洪水的危险,人工仿生鱼巢通过固定孔牢固地连接到一个大的巨石上或岸边树干上或牢牢地嵌入砾石中,待孵化完成取出人工仿生鱼巢。
步骤2)中使第二侧板上载卵格的逃逸孔位于河流底部,并且第二侧板朝向河流下游;目的在于保证任何沙粒通过载卵格逃逸孔排出;以免逃逸孔沙子和淤泥封住载卵格的水流。
本发明所述的孵化器的保护和维护:孵化器应设在免受破坏或游人较多的地方。孵化期间,孵化器应定期检查,以确保他们留在的原来位置,侧板是否被覆盖着,保持水流连续。在孵化期结束,鱼苗会游出的孵化器和自己埋在周围的碎石,打开每个单元,把它们洗干净,彻底晾干后方可存储,下次可以使用。
使用孵化器孵化的操作要点:
(1)在河流中找到适宜的水流、水质、底质地方放置仿生鱼巢的,且尽量在隐避位置,以阻止破坏。
(2)孵化器适用于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孵化。
(3)定期检查人工仿生鱼巢,但不要打扰或打开侧板,直到所有的鱼苗通过逃逸孔再打开。
在鲑鱼繁殖期,对不断上溯洄游的产卵群体,集中采捕,选择成熟亲鱼在岸边或运输到邻近河岸繁育场,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放置到水温、光照,水质,水深和流速适宜的水域孵化。孵化器孵化鱼卵的做法,将提高野生鱼类的繁殖效率,将增加自然水域包括河流和湖泊鱼类孵化率和存活率,加强鲑鱼和其他鱼类的繁殖保护,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益很显著。
本发明的孵化器设计独特,以环保塑料为制作材料,多个孵化单元自由组合(一个孵化器作为一个孵化单元),为鲑鱼或鳟鱼的卵孵化发育提供有效的援助,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自然产卵遇到的问题。几乎完全消除真菌感染、抵御天敌侵袭和淤泥窒息。使用人工鱼巢孵化可以在任何小溪,河流或湖泊中运行,非常有效。使用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费用。根据鲑鱼和鳟鱼的卵的可用数量,连结这些孵化器的单元,放置或埋入已选择的适宜的砾石底质溪流,可以增加和提高卵到仔鱼的安全发育成活,这些孵化器板适合大多数鲑鱼和鳟鱼卵孵化,对恢复原始栖息地鱼类自然种群有较大帮助。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孵化器具有在水中沉性好,形状结构稳定,过水通畅,水流分布均匀的特性,同时具有体积小,材质易得,组装简单。携带方便,可多个单元组合,避光性好,适合在野外操作等优点。
2.本发明使用孵化器孵化可以在任何小溪,河流或湖泊中运行,非常有效和非常紧凑。使用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任何昂贵的费用。根据鲑鱼和鳟鱼的卵的可用数量,连结这些孵化器的单元,放置或埋入已选择的适宜的砾石底质溪流,可以增加和提高卵到仔鱼的安全发育成活,这些孵化器板适合大多数鲑鱼和鳟鱼卵孵化,对开始恢复栖息地鱼类自然种群有较大帮助。
验测试表明,应用实施例1的孵化器进行虹鳟鱼繁殖时,卵生存率达到70%以上。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尼龙螺栓,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对称的尼龙栓塞孔,对称卡合后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尼龙栓塞固定;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菱形载卵格,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上的载卵格对称卡合;所述的第一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中央设置有逃逸孔;所述的第二侧板上菱形载卵格的同侧一角上设置有逃逸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上相邻设置有两个固定角,所述的固定角上设置有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卵格的大小为20mm×20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逸孔的直径为4.5mm或6.5m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孵化器进行鲑鱼受精卵孵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鱼卵装入孵化器:将孵化器的第一侧板淹没在漂浮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容器中,直到卵充满第一侧板上每一个载卵格内,再用第二侧板覆盖将载卵格翻立起来,使卵进入到载卵格中,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用尼龙螺栓固定;
2)将装有受精卵或发眼卵的孵化器放置有砾石底质的河流中,将石砾挖出能容纳孵化器大小的坑窝,放入孵化器,使上游不断流动的水穿过砾石和人工仿生鱼巢;放置使第二侧板上载卵格的逃逸孔位于河流底部,并且第二侧板朝向河流下游;放置位置应避开洪水的危险,人工仿生鱼巢通过固定孔牢固地连接到一个大的巨石上或岸边树干上或牢牢地嵌入砾石中,待孵化完成取出人工仿生鱼巢。
CN201410577867.3A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Active CN104304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7867.3A CN10430412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77867.3A CN10430412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4121A true CN104304121A (zh) 2015-01-28
CN104304121B CN104304121B (zh) 2017-11-07

Family

ID=52359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77867.3A Active CN104304121B (zh) 2014-10-24 2014-10-24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041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8339A (zh) * 2015-11-30 2016-01-20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叉形大泷六线鱼产卵礁
CN107306862A (zh) * 2017-08-09 2017-11-03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孵化装置及孵化方法
CN109673552A (zh) * 2019-02-25 2019-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0020A1 (en) * 2005-05-31 2006-12-07 Alvestad As Hatching substrate
CN102362587A (zh) * 2011-03-30 2012-02-29 重庆时珍阁普生药业有限公司 人工无土孵化水蛭的方法
CN202476273U (zh) * 2012-03-21 2012-10-10 东北农业大学 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
CN202949874U (zh) * 2012-05-27 2013-05-29 张春平 网格盖合式可转360°孵化箱
CN103875572A (zh) * 2014-04-10 2014-06-2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一种软刺裸裂尻鱼人工繁殖和鱼卵孵化方法
KR101427538B1 (ko) * 2013-11-20 2014-08-08 한국수산자원관리공단 도루묵 산란 및 보육을 위한 어소
CN204540374U (zh) * 2014-10-24 2015-08-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0020A1 (en) * 2005-05-31 2006-12-07 Alvestad As Hatching substrate
CN102362587A (zh) * 2011-03-30 2012-02-29 重庆时珍阁普生药业有限公司 人工无土孵化水蛭的方法
CN202476273U (zh) * 2012-03-21 2012-10-10 东北农业大学 产黏性卵鱼类的产孵用鱼巢
CN202949874U (zh) * 2012-05-27 2013-05-29 张春平 网格盖合式可转360°孵化箱
KR101427538B1 (ko) * 2013-11-20 2014-08-08 한국수산자원관리공단 도루묵 산란 및 보육을 위한 어소
CN103875572A (zh) * 2014-04-10 2014-06-2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一种软刺裸裂尻鱼人工繁殖和鱼卵孵化方法
CN204540374U (zh) * 2014-10-24 2015-08-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伟 等: "怀头鲇胚胎发育过程卵膜形态结构变化及对孵化影响", 《动物学杂志》 *
陆九韶 等: "陆封型大西洋鲑的全人工繁殖", 《水产学杂志》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8339A (zh) * 2015-11-30 2016-01-20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叉形大泷六线鱼产卵礁
CN107306862A (zh) * 2017-08-09 2017-11-03 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孵化装置及孵化方法
CN109673552A (zh) * 2019-02-25 2019-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CN109673552B (zh) * 2019-02-25 2021-04-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仿天然产卵河流的鲑鱼类多生境人造产卵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04121B (zh) 2017-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ozek et al. Walleye and sauger habitat
Costa et al. Recruit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 species in estuaries
Mottet Enhancement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or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in Japan
Liversage et al. Coast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incorporating biologically diverse boulder habitat
Verhelst et al. Toward a roadmap for diadromous fish conservation: the Big Five considerations
Wilhelmsson et al. The influence of fisheries exclusion and addition of hard substrata on fish and crustaceans
Allen et al. Testing rates of planktonic versus benthic predation in the field
CN104304121A (zh) 一种野外仿生孵化鲑鱼受精卵的方法
Bauer Shrimp fisheries
JP2019050764A (ja) マシジミの養殖方法及び養殖装置
KR101286078B1 (ko) 침하식 해삼 가두리 양식 장치
CN204540374U (zh) 一种鲑鱼受精卵野外仿生孵化器
CN105248339B (zh) 一种叉形大泷六线鱼产卵礁
Engstedt et al. Habitat restoration a sustainable key to management
Tamaki et al. Persistence, extinction, and recolonization of an epibenthic gastropod population on an intertidal sandflat: 35-y contingent history of a key species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in metapopulation and metacommunity contexts
CN213074060U (zh) 一种水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装置
CN203590794U (zh) 一种防大型海洋生物食害的人工藻礁
Iguchi Limitations of early seaward migration success in amphidromous fishes
Thirunavukkarasu et al. Need of coast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ulicat Lake-challenges ahead
Burgess et al. The impact that geo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anaged realignment sites has on fish habitat
Mills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cology of wild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1793) on the south coast of England
Kujawa et al. The impact of regulation and hydrotechnical works in river channels on the rheophilic cyprinidae fish
Borah et al. Impact of flood on fisheries in North East India: Coping up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
Greene et al. Effects of intertidal water crossing structures on estuarine fish and their habitat: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ynthesis
KR200477377Y1 (ko) 바다숲 조성용 상자형 해중림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