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4720B -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94720B CN104294720B CN201410503501.1A CN201410503501A CN104294720B CN 104294720 B CN104294720 B CN 104294720B CN 201410503501 A CN201410503501 A CN 201410503501A CN 104294720 B CN104294720 B CN 10429472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accident
- evaluation
- curv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0000007918 Tacca chantrieri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210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1261 hazardou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5—Risk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activit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属于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评价方法评价参数固定、评价指标数量有限、输出结果单一,从而导致了安全性评价不完整,不能全面的评价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本发明从设计方案的一致性、连续性,符合规范性,事故次数预测等多方面综合地评价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建立适合我国道路现状的评价模型,针对道路设计方面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期有效指导我国道路工作者的相关工作,同时降低道路安全隐患并提升道路项目整体安全性。本发明适用于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的评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属于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速公路设计应以实现行车安全顺畅、社会成本低廉、环境协调友好、服务质量高效等设计目标为宗旨。
当前,高速公路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更重视初期建设的低成本、高速度与建设期的生产安全等,而对交通安全审查与评估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武汉理工大学龙雪琴于2007年在提出了高速公路运营期道路安全评价系统,包括交通事故分析、运行速度评价、事故多发段鉴别、符合性评价和视距检验五个模块。但是,该系统“事故多发段路段判断”模块是基于历年的基础数据所开发的,只能对已有的事故多发段进行判断,而不能预测道路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故次数或潜在的事故多发段路段;另外,该系统数据录入方法采用的是将生成Autocad图的同时导出的各项指标表(.xls格式)经整理后导入到数据库中,而不能将VB程序和Autocad图直接链接,程序使用还有不便利之处。
长安大学张巍于2006年提出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确定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中较成熟的BP神经网络,且运用MATLAB软件进行神经网络的创建,并把道路安全评价比较成熟的路段作为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运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实例评价。但该方法采取的评价指标数量有限,BP神经网络的效率和精度也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事业迅猛发展,但对高速公路设计阶段的安全评价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这与许多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能将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审查评价机制引入我国现行的高速公路设计中,对提高高速公路设计人员的安全设计意识、提高公路设计项目的安全性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将切实降低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及伤亡人数,极大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的评价方法评价参数固定、评价指标数量有限、输出结果单一,从而导致了安全性评价不完整,不能全面的评价设计方案。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相关的规范指南为依据,对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进行合规性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以及视距评价;
提取设计方案的数据:从设计方案中提取道路设计参数,包括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视距参数。
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相关规范指南,取得基本指标层中相关指标,如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停车视距表等。
步骤二、设计一致性的评价,包括数据提取、划分路段类型、运行速度评价、一致性与协调性评价;
步骤三、交通事故的预测,采取事故次数预测和伤亡人数预测两种方法综合评价,其中:
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进行预测。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采用合理的变量,可以得到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事故率,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为安全性改造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的事故预测模型和伤亡人数预测模型,地形条件分为山岭区、重丘区和平原区;
从设计方案和历史资料中提取起终点桩号,路段类型,车道数,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参数;
事故预测:根据提取的参数,分别进行事故次数预测、事故受伤人数预测和事故死亡人数预测;
步骤三一、交通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是: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
βj——第j类线形指标对基本事故率的修正系数;
在借鉴美国道路安全手册中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的建模思想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道路交通及事故数据,通过引入平纵线形指标修正系数,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速公路的事故预测模型。
由于高速公路在同一路段,上下行两个方向可能分属上坡和下坡路段,事故率会有所不同。故在进行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时,分上下行分别预测事故次数。
步骤三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预测采用零堆积(ZINB-Probit)预测模型。
事故预测模型以道路线形条件和路段交通量为输入,输出的是未来年份各路段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与上一步骤类似,分别对上下行方向的单元路段伤亡人数进行评价,最后分方向进行伤亡人数统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一、建立了评价指标完备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对设计参数全面评价;
二、能够直观的体现线形组合不良的路段;
三、预测将来的事故数以及事故多发段,事故预测的精度较高,精度在±6%左右。
四、本方法适合我国道路现状,评价指标完备且可调整,可用于不同地区的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审查程序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相关的规范指南为依据,对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进行合规性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以及视距评价;
提取设计方案的数据:从设计方案中提取道路设计参数,包括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视距参数。
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相关规范指南,取得基本指标层中相关指标,如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停车视距表等。
步骤二、设计一致性的评价,包括数据提取、划分路段类型、运行速度评价、一致性与协调性评价;
步骤三、交通事故的预测,采取事故次数预测和伤亡人数预测两种方法综合评价,其中:
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进行预测。针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采用合理的变量,可以得到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事故率,进行事故多发点鉴别,为安全性改造提供依据。
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的事故预测模型和伤亡人数预测模型,地形条件分为山岭区、重丘区和平原区;
从设计方案和历史资料中提取起终点桩号,路段类型,车道数,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参数;
事故预测:根据提取的参数,分别进行事故次数预测、事故受伤人数预测和事故死亡人数预测;
步骤三一、交通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是: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
βj——第j类线形指标对基本事故率的修正系数;
在借鉴美国道路安全手册中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的建模思想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道路交通及事故数据,通过引入平纵线形指标修正系数,建立了适用于我国速公路的事故预测模型。
由于高速公路在同一路段,上下行两个方向可能分属上坡和下坡路段,事故率会有所不同。故在进行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时,分上下行分别预测事故次数。
步骤三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预测采用零堆积(ZINB-Probit)预测模型。
事故预测模型以道路线形条件和路段交通量为输入,输出的是未来年份各路段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与上一步骤类似,分别对上下行方向的单元路段伤亡人数进行评价,最后分方向进行伤亡人数统计。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合规性评价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一、平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根据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对平面线形设计参数进行指标评价;
其中,相邻圆曲线半径协调性的评价如下:根据设计方案中的直线段长度,判断前后圆曲线是否为相邻圆曲线;若直线段长度为0,表明前后圆曲线之间无直线连接,为相邻圆曲线;进而根据相邻圆曲线的转向确定相邻圆曲线的分类(S型或C型);
货车圆曲线超高的评价如下:采用货车的超高横坡与设计超高横坡进行对比,若设计坡度小于货车评价超高值,则超高值不满足,货车超高横坡i的评价公式:
其中,V为高速公路货车设计速度,R为平曲线半径;
步骤一二、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根据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对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进行指标评价;
步骤一三、视距的评价:根据停车视距表,对视距参数进行指标评价。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三还包括:
平曲线防眩设施处的视距评价:该指标主要检查防眩设施是否影响平曲线外侧的行车视距。鉴于平曲线外侧最不利的行车位置是靠近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该指标的评价标准为:若防眩设施距平曲线最侧车道视线的横向距离大于最大横净距,则满足要求;
竖曲线视距的视距评价如下:依据式(2)和(3),代入竖曲线半径、视线高度、障碍物高度、前照灯高度、前照灯扩散角参数,评价各凸型竖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的实际可视距离(S实际),然后通过对比实际可视距离与检查视距(S检查)的关系来确定竖曲线处是否存在视距不良问题:若S实际<S检查则满足;否则,不满足:
凸型竖曲线处驾驶员实际可获得的视线距离S实际按下式评价:
凹型竖曲线处驾驶员实际可获得的视线距离S实际,按下式评价:
式中,
R——竖曲线半径,单位m;
d1——视线高度,取1.2m;
d2——障碍物高度,取0.1m;
h——灯高,取0.75m;
δ——前照灯扩散角,取1°。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的设计一致性评价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二一、数据提取:从设计方案中提取路段的起点及终点桩号,车辆类型,路段运行速度,评价方向;
步骤二二、划分路段类型: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与波长的大小,将路线划分为平直路段、小半径平曲线路段、纵坡路段、弯坡组合路段和短直线路段;
步骤二三、运行速度评价: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以及评价车型估计一个初始运行速度,然后逐段进行评价;
步骤二四、一致性与协调性评价:此两个性质评价不分先后顺序,一致性评价,分别评价每一段设计速度Vd与运行速度Vout的差值|△V|,若≤20,则一致性良好,反之较差;协调性评价,分别评价每一段运行速度Vout,n与上一段运行速度Vout,n-1的差值|△V|,若|△V|≤10,则协调性良好;若10<|△V|≤20,则协调性较好;若|△V|>20,则协调性较差。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二中,具体路段划分方法如下:
平直路段:平面线形为直线或半径大于等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小于3%,或纵坡大于3%,但坡长小于等于300m的路段;
小半径平曲线段:平面线形为半径小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小于2%路段;
纵坡路段:平面线形为直线或半径大于等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大于等于3%,坡长大于300m的路段;
弯坡组合路段:平面线形为半径小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大于等于2%的路段;
短直线路段:当直线段位于两小半径曲线段之间,且长度小于临界值200米时,则该直线视为短直线,车辆在此路段上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三中运行速度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现场观测或设计速度与初始运行速度的对应关系表,估算各种设计速度对应的小客车和大货车的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路段的初始运行速度V0,运行速度评价方法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附录B。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一所述的交通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具体分为:
步骤三一一、山岭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Bi*βii*βHCi*βHL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基本事故率NB=9.35×10-7(AADT/2/βcd)1.487,其中AADT为年平均日交通量,βcd为车道修正系数;
βii——路段单元i上的纵坡修正系数,纵坡修正系数βi=0.11i2-0.190i+1.075,其中i为该路段单元的纵坡坡度;
βHCi——路段单元i上的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
βHLi——路段单元i上的直线长度修正系数,其中LHL为直线长度,
直线长度修正系数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一二、重丘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Bi*βii*βHCi*βHL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基本事故率NB=4.18×10-7(AADT/2/βcd)1.502,其中AADT为年平均日交通量,βcd为车道修正系数;
βii——路段单元i上的纵坡修正系数,纵坡修正系数βi=0.157i2-0.226i+1.082,其中i为该路段单元的纵坡坡度;
βHCi——路段单元i上的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
βHLi——路段单元i上的直线长度修正系数,其中LHL为直线长度
直线长度修正系数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一三、平原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B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
基本事故率NB=4.07×10-9AADT2-1.13×10-4AADT+1.8136;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二所述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具体分为:
步骤三二一、山岭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λi=exp(0.1125RHC-0.0363RVC-3.558LVC-0.0974i+0.0001(AADT
/(2/βcd)+2.7173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RHC——平曲线半径;
i——纵坡坡度;
RVC——竖曲线半径;
LVC——竖曲线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λi
λi=exp(0.1765LHC+0.1537RHC+0.0001(AADT/2/βcd)+3.5279LS
-6.7155)
式中: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二二、重丘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pi=normal(-0.0084γ+0.5955LG-0.000039(AADT/2/βcd)-3.4096LS
+3.2932)
λi=exp(-0.0201γ+1.1673LG-0.0001(AADT/(2/βcd)-2.2625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γ——偏角;
LG——坡长;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1-pi)λi
pi=normal(-0.3364LT+0.000012(AADT/2/βcd)-3.8456LS+3.0369)
λi=exp(0.8487LT-0.0001(AADT/2/βcd)-1.9313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T——直线长度;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二三、平原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λi=exp(-0.1704LHC-0.3036RHC+0.004RVC+0.13LG+0.0001(AADT
/(2/βcd)+1.7524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i——纵坡坡度;
RVC——竖曲线半径;
LG——坡长;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1-pi)λi
λi=exp(-0.775LHC-0.1963RHC+0.13LG+0.0001(AADT/(2/βcd)
+2.0601)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LG——坡长;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其它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表1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
表2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
表3停车视距
表4设计速度与初始运行速度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验证如下:
在广东省潮州至惠州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路线安全性评价中,应用本发明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视距审查。按照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和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对平面线形及纵断面线形进行安全性评价,路线安全性评价中视距检查工作主要进行了平曲线防眩设施处的横净距计算检查和竖曲线处的视距计算检查,检查视距采用停车视距表。
表5.主线平曲线间直线段长度评价
表6.主线平曲线线形指标评价
表7.主线圆曲线超高评价
表8主线纵坡坡度与坡长评价
表9.主线竖曲线要素评价
表10主线平曲线路防眩设施处的最大横净距检查
Claims (7)
1.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相关的规范指南为依据,对高速公路设计方案进行合规性评价,评价的范围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以及视距评价;
步骤一一、平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根据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对平面线形设计参数进行指标评价;
其中,相邻圆曲线半径协调性的评价如下:根据设计方案中的直线段长度,判断前后圆曲线是否为相邻圆曲线;若直线段长度为0,表明前后圆曲线之间无直线连接,为相邻圆曲线;进而根据相邻圆曲线的转向确定相邻圆曲线的分类;
货车圆曲线超高的评价如下:采用货车的超高横坡与设计超高横坡进行对比,若设计坡度小于货车评价超高值,则超高值不满足,货车超高横坡i的评价公式:
其中,V为高速公路货车设计速度,R为平曲线半径;
步骤一二、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的评价:根据纵断面线形安全性评价标准表,对纵断面线形设计参数进行指标评价;
步骤一三、视距的评价:根据停车视距表,对视距参数进行指标评价;
步骤二、设计一致性的评价,包括数据提取、划分路段类型、运行速度评价、一致性与协调性评价;
步骤三、交通事故的预测,采取事故次数预测和伤亡人数预测两种方法综合评价,其中:
步骤三一、交通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是: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
βj——第j类线形指标对基本事故率的修正系数;
步骤三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预测采用零堆积ZINB-Probit预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三还包括:
平曲线防眩设施处的视距评价:若防眩设施距平曲线最侧车道视线的横向距离大于最大横净距,则满足要求;
竖曲线视距的视距评价如下:依据式(2)和(3),代入竖曲线半径、视线高度、障碍物高度、前照灯高度、前照灯扩散角参数,评价各凸型竖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的实际可视距离(S实际),然后通过对比实际可视距离与检查视距(S检查)的关系来确定竖曲线处是否存在视距不良问题:若S实际<S检查则满足;否则,不满足:
凸型竖曲线处驾驶员实际可获得的视线距离S实际按下式评价:
凹型竖曲线处驾驶员实际可获得的视线距离S实际,按下式评价:
式中,
R——竖曲线半径,单位m;
d1——视线高度,取1.2m;
d2——障碍物高度,取0.1m;
h——灯高,取0.75m;
δ——前照灯扩散角,取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设计一致性评价的具体过程为:
步骤二一、数据提取:从设计方案中提取路段的起点及终点桩号,车辆类型,路段运行速度,评价方向;
步骤二二、划分路段类型: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与波长的大小,将路线划分为平直路段、小半径平曲线路段、纵坡路段、弯坡组合路段和短直线路段;
步骤二三、运行速度评价: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以及评价车型估计一个初始运行速度,然后逐段进行评价;
步骤二四、一致性与协调性评价:一致性评价,分别评价每一段设计速度Vd与运行速度Vout的差值|△V|,若≤20,则一致性良好,反之较差;协调性评价,分别评价每一段运行速度Vout,n与上一段运行速度Vout,n-1的差值|△V|,若|△V|≤10,则协调性良好;若10<|△V|≤20,则协调性较好;若|△V|>20,则协调性较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二中,具体路段划分方法如下:
平直路段:平面线形为直线或半径大于等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小于3%,或纵坡大于3%,但坡长小于等于300m的路段;
小半径平曲线段:平面线形为半径小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小于2%路段;
纵坡路段:平面线形为直线或半径大于等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大于等于3%,坡长大于300m的路段;
弯坡组合路段:平面线形为半径小于1000m的平曲线,且纵坡大于等于2%的路段;
短直线路段:当直线段位于两小半径曲线段之间,且长度小于临界值200米时,则该直线视为短直线,车辆在此路段上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三中运行速度评价的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现场观测或设计速度与初始运行速度的对应关系表,估算各种设计速度对应的小客车和大货车的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路段的初始运行速度V0,运行速度评价方法依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附录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一所述的交通事故次数的预测模型具体分为:
步骤三一一、山岭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Bi*βii*βHCi*βHL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基本事故率NB=9.35×10-7(AADT/2/βcd)1487,其中AADT为年平均日交通量,βcd为车道修正系数;
βii——路段单元i上的纵坡修正系数,纵坡修正系数βi=0.11i2-0.190i+1.075,其中i为该路段单元的纵坡坡度;
βHCi——路段单元i上的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
βHLi——路段单元i上的直线长度修正系数,其中LHL为直线长度,
直线长度修正系数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一二、重丘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ai*βii*βHCi*βHL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基本事故率NB=4.18×10-7(AADT/2/βcd)1.502,其中AADT为年平均日交通量,βcd为车道修正系数;
βii——路段单元i上的纵坡修正系数,纵坡修正系数βi=0.157i2-0.226i+1.082,其中i为该路段单元的纵坡坡度;
βHCi——路段单元i上的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平曲线半径修正系数
βHLi——路段单元i上的直线长度修正系数,其中LHL为直线长度
直线长度修正系数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一三、平原区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
Ni=NBi*βcd
式中,Ni——路段单元i上的预测事故率,即年均单位里程上的事故数,单位为次·(km·年)-1;
NBi——路段单元i上预测出的基本事故率,即几何线形处于理想条件下仅受公路交通量影响的事故率,单位为次·(km·年)-1,
基本事故率NB=4.07×10-9AADT2-1.13×10-4AADT+1.8136;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二所述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预测模型具体分为:
步骤三二一、山岭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λi=exp(0.1125RHC-0.0363RVC-3.558LVC-0.0974i-0.0001(AADT/(2/βcd)+2.7173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RHC——平曲线半径;
i——纵坡坡度;
RVC——竖曲线半径;
LVC——竖曲线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λi
λi=exp(0.1765LHC+0.1537RHC+0.0001(AADT/2/βcd)+3.5279LS-6.7155)
式中: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二二、重丘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pi=normal(-0.0084γ+0.5955LG-0.000039(AADT/2/βcd)-3.4096LS+3.2932)
λi=exp(-0.0201γ+1.1673LG-0.0001(AADT/(2/βcd)-2.2625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γ——偏角;
LG——坡长;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1-pi)λi
pi=normal(-0.3364LT+0.000012(AADT/2/βcd)-3.8456LS+3.0369)
λi=exp(0.8487LT-0.0001(AADT/2/βcd)-1.9313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T——直线长度;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步骤三二三、平原区高速公路伤亡人数预测模型:
受伤人数:
Di=(1pi)λi
λi=exp(-0.1704LHC-0.3036RHC+0.004RVC+0.13LG+0.0001(AADT/(2/βcd)+1.7524LS)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i——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受伤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i——纵坡坡度;
RVC——竖曲线半径;
LG——坡长;
LS——路段长度;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死亡人数:
Dd=(1-pi)λi
λi=exp(-0.775LHC-0.1963RHC+0.13LG+0.0001(AADT/(2/βcd)+2.0601)
式中:Pi——路段i发生事故的概率;
λi——路段i发生事故次数的数学期望;
Dd——预测得到的路段i上的死亡人数;
LHC——平曲线长度;
RHC——平曲线半径;
LG——坡长;
A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βcd——路段的车道数修正,若为双向四车道,则βcd=1;若为双向六车道,则βcd=1.5,若为双向八车道,则βcd=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03501.1A CN104294720B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03501.1A CN104294720B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4720A CN104294720A (zh) | 2015-01-21 |
CN104294720B true CN104294720B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2314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035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94720B (zh) | 2014-09-26 | 2014-09-26 |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9472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0790A (zh) * | 2015-03-17 | 2015-06-03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一种基于误差逆传播算法的集疏港公路安全评价方法 |
CN106297286B (zh) * | 2015-04-24 | 2019-01-18 | 西安航空学院 | 一种山区高速公路道路试验信号检测系统 |
CN106097229B (zh) * | 2016-06-29 | 2018-03-27 |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运行改良方法 |
CN106650057B (zh) * | 2016-12-07 | 2020-02-18 | 东南大学 | 基于车辆侧翻侧滑虚拟试验的公路平曲线半径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CN107392373B (zh) * | 2017-07-19 | 2021-02-0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敏感性分析与行车安全的线形指标选择与优化方法 |
CN108133317B (zh) * | 2017-12-20 | 2021-12-14 | 长安大学 | 一种山区高速公路平纵组合安全水平的评价方法 |
CN108711281A (zh) * | 2018-03-23 | 2018-10-26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运用路段实际运行车速数据评价公路安全性的方法 |
CN110097765B (zh) * | 2019-05-30 | 2021-04-16 | 河海大学 | 一种适用于公路平交口的机动车信号灯移去判定方法 |
CN110264724B (zh) * | 2019-07-09 | 2020-08-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交互式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 |
CN110378603B (zh) * | 2019-07-23 | 2020-10-2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考虑速度一致性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
CN110826937B (zh) * | 2019-11-25 | 2023-04-18 |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公路危险路段辨识方法 |
CN110930058B (zh) * | 2019-12-06 | 2020-08-07 |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一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系统 |
CN110956335B (zh) * | 2019-12-10 | 2020-10-02 |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一种基于预测事故率分级的公路安全评价系统及评价方法 |
CN110956411B (zh) * | 2019-12-12 | 2023-05-0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设计一致性的公路运行安全性分级评价系统及评价方法 |
CN111815967B (zh) * | 2020-05-15 | 2022-07-01 |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二次交通事故预防的高速公路动态限速控制方法 |
CN113222407A (zh) * | 2021-05-11 | 2021-08-06 |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估系统 |
CN114037268B (zh) * | 2021-11-08 | 2022-08-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设计阶段的高速公路事前安全性评价系统 |
CN117034435A (zh) * | 2023-10-09 | 2023-11-10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公路安全评价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0307A (ja) * | 1997-11-14 | 1999-07-27 | Efui Sekkai Kogyosho:Kk | 道路舗装の構造評価と寿命予測方法 |
JP2004100148A (ja) * | 2002-09-04 | 2004-04-02 | 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道路線形設計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059851A (zh) * | 2007-06-05 | 2007-10-24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 |
CN101950487A (zh) * | 2010-09-25 | 2011-01-19 | 张澎珍 | 高速公路运行环境评价系统 |
-
2014
- 2014-09-26 CN CN201410503501.1A patent/CN10429472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00307A (ja) * | 1997-11-14 | 1999-07-27 | Efui Sekkai Kogyosho:Kk | 道路舗装の構造評価と寿命予測方法 |
JP2004100148A (ja) * | 2002-09-04 | 2004-04-02 | 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 Inc | 道路線形設計方法、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1059851A (zh) * | 2007-06-05 | 2007-10-24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高速公路线形评价方法 |
CN101950487A (zh) * | 2010-09-25 | 2011-01-19 | 张澎珍 | 高速公路运行环境评价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基于IHSDM模型的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武海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40315;第10-11页2.1.2节及第13页2.2节 * |
"基于线形条件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史永义;《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40315;第41页4.1.3节及第56页5.2.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94720A (zh) | 2015-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94720B (zh) | 一种高速公路设计方案安全性评价方法 | |
Fitzpatrick et al. | Speed prediction for two-lane rural highways | |
Pinto et al. | Traffic data in air quality modeling: a review of key variables, improvements in results, ope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urrent research | |
Abbas et al. | Exploration of 85th percentile operating speed model on horizontal curve: a case study for two-lane rural highways | |
Collins et al. |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speed-profile model for design consistency evaluation | |
CN105138733A (zh) | 基于驾驶舒适性的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 |
Dell'Acqua | Modeling driver behavior by using the speed environment for two-lane rural roads | |
CN103942952A (zh) | 一种路网功能层次状态等级评估方法 | |
Chen et al. | Freeway deceleration lane lengths effects on traffic safety and operation | |
De Luca et al. | Freeway safety management: case studies in Italy | |
Bachmann et al. | Improved time-to-collision definition for simulating traffic conflicts on truck-only infrastructure | |
Mehrabani et al. | Evalu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ng speed and collision frequency of rural multilane highways based on geometric and roadside features | |
Erieba et al. | Assessment of the transferability of European road safety inspection procedures and risk index model to Egypt | |
CN105701579A (zh) | 高原双车道二级公路基本路段交通事故预测方法 | |
Collins et al. | Speed variability on rural two-lane highways | |
Ambros et al. | Identification of road horizontal alignment inconsistencies–A pilot study from the Czech Republic | |
Wang et al. | Operating speed based alignment consistency evaluation using driving simulator: case studies from Taigan freeway in Jiangxi, China | |
Lu et al. | Criteria for setting speed limits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in Florida | |
Jiang et al. | An economic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project evaluation and programming. | |
Garnaik | Effects of Highway geometric elements on Accident Modelling | |
Qiu | A Risk-Based Decision Support Framework for Railway-Highway Grade Crossing Closures | |
AbuAddous | Operating speed prediction models for tangent segments: A brief review | |
Rahman | Network-Wide Pedestrian and Bicycle Crash Analysis with Statistical and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in Utah | |
Obeng et al. | Modelling risk factors of pedestrian accidents on trunk roads in Ghana | |
Fardin | Traffic Speed-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Busy Dhaka Metropolitan Area Corrid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