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重金属进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由于重金属离子的移动性差,长期滞留性和不可分解性的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同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日趋受到重视,国家对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逐年增加,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修复问题,已成为土壤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生物修复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污染土壤治理的新技术,与同传统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被污染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根据修复主体可以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生态修复四大类。根据修复对象可将生物修复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河流生物修复、湖泊生物修复、海洋生物修复、地下水生物修复、大气生物修复、矿区生物修复、垃圾场生物修复等。自然的生物修复过程一般较慢,难于实际应用,因而生物修复技术是工程化在人为促进条件下的生物修复。
公布号CN 102764757 A(申请号201210273571.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撒施农家肥、过磷酸钙和鼠李糖脂,并结合紫花苜蓿和羊草种子来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吸附和吸收,以减少重金属残留。公布号CN 102553904 A(申请号201210014161.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采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作用,以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公布号CN 101947539 A(申请号201010248855.8)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处理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方法,针对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重度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是先进行化学淋洗,再进行蚯蚓富集修复和植物修复;中度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是蚯蚓富集修复和植物修复,轻微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方法为植物修复。
生物修复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成本低,效果好,易于操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绿色环保且易于大范围推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竹柳;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之后收集蚯蚓;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和鸭跖草,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之后将海州香薷植株和鸭跖草连根整体移除;
(5)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海州香薷和鸭跖草,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步骤(1)秋末冬初时节按400-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优选的,按500-7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更加优选的,按6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步骤(1)深耕35~55cm(优选的,深耕40~50cm,更加优选的,深耕45cm)。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步骤(2)所述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竹柳是指,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竹柳一年生幼苗,行距2.5-3.5米,株距1.2-1.8米(优选的,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施尿素20 kg、过磷酸钙30 kg的量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尿素30 kg或碳酸氢铵100 kg加过磷酸钙3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追施氯化钾等钾肥2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步骤(3)所述蚯蚓修复过程,是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2.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8-1.5 kg/m2(优选的,投放密度为1 kg/m2)。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所述的生物修复方法,步骤(4)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将海州香薷幼苗和鸭跖草幼苗移栽至进行蚯蚓修复的土壤中,海州香薷幼苗按50cm×25cm的株行距移栽,鸭跖草幼苗按13cm×9cm的株行距扦插在海州香薷的间隙,移栽后适时浇水;在第二次收集蚯蚓时,刈割鸭跖草,以后每收集一次蚯蚓,刈割一次鸭跖草;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在秋末冬初季节最后一次收集蚯蚓时,将鸭跖草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本发明所用原料的功效分别为:
蚯蚓为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土壤动物,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因此,被称之为“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植物根系生长,还可通过体外分泌物和蚓粪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蚯蚓已被成功运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处理中。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学家在英国一处废弃的矿井中发现了一种能吃金属的蚯蚓,可以帮助人类更加有效地消除土壤污染。
鸭跖草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茎匍匐,花朵顶生或腋生,花蓝白色。鸭跖草目前还呈野生状态,开发甚少。鸭跖草对Cu2+有很大耐性和富集能力,并且该植物的生物量较大、生长速率高, 因此,在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海州香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通常呈棕红色,二歧分枝或单一,均四棱形密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对生,广披针形至披针形,对Cu2+具有极强的富集性和耐性,特别是盛花期的海州香薷清除Cu2+的能力最强,并且在盛花期海州香薷具有最大的生物量,是收获海州香薷的最佳时间。
竹柳为杨柳科柳属植物,乔木,生长潜力大,叶片正面绿色,背面灰白色,叶柄微红、较短。是工业原料林、大径材栽培、行道树、园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的理想树种。本项目采用了木本速生乔木(竹柳和另一种速生乔木白花泡桐)和草本超积累植物相结合的植物综合修复技术,两种速生乔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不具选择性,能吸收多种重金属离子,并且通过其庞大的根系,可以深入到更深层的土壤,更加适合根系对土壤重金属的深层吸收。
本发明采用动物和植物联合作用,通过合理的修复方法、修复顺序和修复周期,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高效率修复,此外还具有如下优良效果:
(1) 太平二号蚯蚓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种群数量可迅速增大起来,同时对重金属铜、镉、铅具有较强耐受性,蚓体中铜、镉、铅积累量可观;
(2) 本发明所采用的植物均为研究过程中筛选出来的重金属富集效果良好的植物。鸭跖草野外植株量大,容易采集且繁殖容易。速生竹柳,生长速度快,易栽培,繁殖能力强,管理方便且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容易推广;
(3) 蚯蚓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两者协同作用效果显著,能同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铜、镉、铅,复合治理效果好,有效地缩短了修复周期,富集量可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400-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35~5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竹柳,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竹柳一年生幼苗,行距2.5-3.5米,株距1.2-1.8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施尿素20 kg、过磷酸钙30 kg的量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尿素30 kg或碳酸氢铵100 kg加过磷酸钙3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追施氯化钾等钾肥2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具体操作是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2.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和鸭跖草,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将海州香薷幼苗和鸭跖草幼苗移栽至进行蚯蚓修复的土壤中,海州香薷幼苗按50cm×25cm的株行距移栽,鸭跖草幼苗按13cm×9cm的株行距扦插在海州香薷的间隙,移栽后适时浇水;在第二次收集蚯蚓时,刈割鸭跖草,以后每收集一次蚯蚓,刈割一次鸭跖草;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在秋末冬初季节最后一次收集蚯蚓时,将鸭跖草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5)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海州香薷和鸭跖草,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实施例2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500-7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40~50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竹柳,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竹柳一年生幼苗,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施尿素20 kg、过磷酸钙30 kg的量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尿素30 kg或碳酸氢铵100 kg加过磷酸钙3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追施氯化钾等钾肥2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8-1.5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和鸭跖草,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将海州香薷幼苗和鸭跖草幼苗移栽至进行蚯蚓修复的土壤中,海州香薷幼苗按50cm×25cm的株行距移栽,鸭跖草幼苗按13cm×9cm的株行距扦插在海州香薷的间隙,移栽后适时浇水;在第二次收集蚯蚓时,刈割鸭跖草,以后每收集一次蚯蚓,刈割一次鸭跖草;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在秋末冬初季节最后一次收集蚯蚓时,将鸭跖草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5)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海州香薷和鸭跖草,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实施例3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6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4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
(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竹柳,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竹柳一年生幼苗,行距3米,株距1.5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0.8米,穴深0.4~0.6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施尿素20 kg、过磷酸钙30 kg的量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尿素30 kg或碳酸氢铵100 kg加过磷酸钙30 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追施氯化钾等钾肥20 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
(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即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1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25 kg/m2,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2+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和鸭跖草,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将海州香薷幼苗和鸭跖草幼苗移栽至进行蚯蚓修复的土壤中,海州香薷幼苗按50cm×25cm的株行距移栽,鸭跖草幼苗按13cm×9cm的株行距扦插在海州香薷的间隙,移栽后适时浇水;在第二次收集蚯蚓时,刈割鸭跖草,以后每收集一次蚯蚓,刈割一次鸭跖草;在8、9月份盛花期时将海州香薷植株连根整体移除,在秋末冬初季节最后一次收集蚯蚓时,将鸭跖草植株连根整体移除。
(5)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海州香薷和鸭跖草,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
实验例1选某市郊区一电子废物堆放地为实验地,该地区主要为镉、铜、铅复合污染。取样:根据均匀可操作的原则,将地块分成10m×10m的样地,以每个样地为单位布点采集,以实现数据的典型性。以一个样地为单位,每个样地随机选5个点,采用梅花式布点法,在选取一个中心点,在其周围以辐射状再取4个点的样,然后将5点土壤混合均匀,挑拣掉石块、植物残体等杂物后装入塑封袋中并编号,作为一个土样。每个点重复取样3次,最后结果取平均值。用土壤采样器分别在每个点采集表层土壤(0-20cm)和下层土壤(20-40cm)。土样带回后风干,将土块粉碎,取适量过100目筛后备用。土壤检测:对取回的土样进行检测,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所述执行。对实验区的污染土壤,施用实施例3中的处理方法和步骤,经过20个月的修复,修复效果见表1和表2。
表1修复前后15cm深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情况
表2修复前后30cm深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情况
在修复过程中,先使用植物修复,再引入动物修复,通过蚯蚓的活动和植物的生长,土壤中的重金属被蚯蚓和植物富集,经过蚯蚓的多次收集和植物的移除,使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逐渐降低,第二年春季重新引入蚯蚓、海州香薷和鸭跖草,以达到彻底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经过20个月的土壤修复,该地块的重金属Cd和Pd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Cu含量则达到一级标准,土壤状况良好,可直接进行农业生产。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