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7908B - 轮椅 - Google Patents

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7908B
CN104287908B CN201410514427.3A CN201410514427A CN104287908B CN 104287908 B CN104287908 B CN 104287908B CN 201410514427 A CN201410514427 A CN 201410514427A CN 104287908 B CN104287908 B CN 104287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chair
sound
groove
arranges
ge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144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7908A (zh
Inventor
姚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INTCO MEDICAL PRODUCT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吴玲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吴玲玲 filed Critical 吴玲玲
Priority to CN2014105144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87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8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椅,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滚轮、安装腔与至少一扶手部;在至少一扶手部上设置安装位,其插入安装一声音获取器;所述安装位设置连接端,其与所述声音获取器插接,用于实现信号连接;所述安装腔内部固定安装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电池组,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驱动器、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所述声音获取器获取声控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并且,所述安装位凸出设置两个平行的凹槽,所述声音获取器固定于两个凹槽之间。上述轮椅,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声音控制轮椅的运动方向、速度等。且安装稳定。

Description

轮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代步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椅。
背景技术
早在中国南北朝(公元525年)时期便有轮椅的记录,石棺上带轮子椅子的雕刻也是现代轮椅的前身。那时候的轮椅已经与现代的手动轮基本相同。
而欧洲最早的记载是在中世纪时期的独轮推车。约在18世纪,出现接近现代造型设计的轮椅。由两个大大的木质前轮与后面单一小轮,中间配上一张有着扶手的椅子所组成。这似乎可追溯至大约1760。
现代意义上的折合式轮椅的出现是公元1932年,一位名叫Hebert Everest的截瘫残疾人与他的朋友Harry Jennings发明出第一部现代的可折式轮椅。当时的轮椅骨架由航空金属管材构成,配上帆布式的座椅。
现代科技的进步也使得轮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电动轮椅、GPS电动轮椅、特制轮椅、运动轮椅等多功能轮椅,满足了更多人得需求。
然而,目前的轮椅均为手动控制,不便于患有手部残疾的人进行操控,且安装稳定度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手部残疾的人使用且安装稳定的轮椅。
一种轮椅,包括一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滚轮、安装腔与至少一扶手部;
在至少一扶手部上设置安装位,其插入安装一声音获取器,且所述扶手部上设置一轨道;
所述安装位设置连接端,其与所述声音获取器插接,用于实现信号连接;
所述安装腔内部固定安装一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电池组,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驱动器、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所述声音获取器获取声控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
所述驱动器设置刹车单元,用于停止所述驱动器驱动的所述滚轮,所述扶手部设置刹车按键,其连接所述刹车单元,用于在按下所述刹车按键时驱动所述刹车单元,其中,所述刹车单元具有多档,用于不同的方式制动,所述刹车按键也为多个,控制选择不同的制动方式,并且所述刹车按键包括指示灯,用于指示当前速度,当所述轮椅速度落在其中一档所述刹车按键的范围时,该档所述刹车按键的所述指示灯亮起;
所述安装位凸出设置两个凸出件,两个所述凸出件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凸出件上均设置一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声音获取器固定于两个凹槽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凸出件均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容置于所述轨道内,以使两个所述凸出件滑动设置于轨道内。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声音获取器的固定件。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任一所述凹槽上。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凹槽上设置一所述固定件。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凹槽上还设置一对互锁件,一对互锁件具有相互锁扣位置与松脱位置,其处于相互锁扣位置时,锁扣固定所述声音获取器,其处于松脱位置时,松脱所述声音获取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互锁件朝向远离所述声音获取器的方向设置。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高度为所述声音获取器高度的50%至70%。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互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中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对互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顶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充电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池组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终端插接所述连接端时,自动为所述智能终端充电。
上述轮椅,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声音控制轮椅的运动方向、速度等。不仅无需复杂的操作,方便使用者操作,而且避免了使用者因为按键等手动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等。此外,由于通过说出命令控制轮椅的运动,控制方式更直接,因此缩短了传统轮椅由手动操作产生的停滞,令本轮椅运动更加灵活,反应更加快速。
刹车单元令轮椅不仅可以通过声音控制,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不同的制动方式,不仅增加了轮椅操作性,而且当其中一种失灵时,还可以使用另一种,增加了轮椅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多个功能组件的设置,令轮椅的性能更强,稳定性更好,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及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轮椅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及图5分别为图1所示轮椅不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安装位凹槽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椅10的结构示意图及模块示意图。
轮椅10包括一本体100。本体100具有均设置于本体100上的滚轮200、安装腔300与至少一扶手部400。在至少一扶手部400上设置安装位410,其插入安装一声音获取器500。其中,声音获取器500用于读取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命令。安装位410设置连接端,其与声音获取器500插接,用于实现信号连接,也可以理解为,声音获取器500插接于安装位410上。安装腔300内部固定安装一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设置电池组610,以及分别与电池组610连接的驱动器620、控制器630。其中,驱动器620连接滚轮200,用于驱动滚轮200运动;控制器630连接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声音获取器500获取声控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
上述轮椅10,使用者通过声音发出命令,声音获取器500读取使用者发出的命令,并转换成声控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600。控制器630响应声音获取器500发送的声控信号,解析该信号,将声控信号转换成驱动信号,并将解析后的信号发送至驱动器620。驱动器620响应驱动器620发出的驱动信号,并控制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滚动,以使轮椅10运动。
例如,控制器630可读取的命令包括“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减速”、“停止”等。
这样,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声音控制轮椅10的运动方向、速度等。不仅无需复杂的操作,方便使用者操作,而且避免了使用者因为按键等手动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等。此外,由于通过说出命令控制轮椅10的运动,控制方式更直接,因此缩短了传统轮椅10由手动操作产生的停滞,令本轮椅10运动更加灵活,反应更加快速。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其为图1所示轮椅不同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及图5所示安装位凹槽的侧视图。
例如,安装位凸出设置两个平行的凹槽430,声音获取器固定于两个凹槽430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安装位设置一凸出件420,凸出件420开设一凹腔,凹腔具有两个相对设置且相连通的凹槽430。声音获取器插接于凹腔内,并与两个凹槽430的内壁相抵接。或者,如图5所示,安装位凸出设置两个凸出件420,两个凸出件420间隔设置,每个凸出件420上均设置一凹槽430,且两个凹槽430相对设置,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凹槽430设置于两个凸出件420相对的表面上。
根据实际情况,当安装位具有两个凸出件420时,两个凸出件420也可以相对滑动设置于扶手部上。例如,扶手部上设置一轨道,两个凸出件420均设置滑块,滑块容置于轨道内将两个凸出件420滑动设置于轨道内。这样,便可以根据声音获取器的实际大小,调整凸出件420的位置,令安装位可以安装任何尺寸的声音获取器。这样,令轮椅的使用范围及调整空间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当两个凸出件420可以相对滑动时,两个凸出件420之间也可以设置弹性件,例如弹簧。这样可以令两个凸出件420与声音获取器的接触更紧密,进而增加了声音获取器与安装位连接的稳定性。令声音获取器的性能更加稳定。
又如,当凸出件420为一个时,一个凸出件420也可以相对扶手部滑动,这样增加了凸出件420位置的灵活性,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操作习惯进行调整,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实际需要,又如,凸出件420与安装位之间通过啮合方式滑动连接。例如,凸出件420上设置齿部,安装位上设置与凸出件420相匹配的齿部。
此外,凸出件420上也可以设置定位装置,令滑动的凸出件420定位于调整后的位置。例如,安装位上设置若干定位槽,凸出件420上设置一定位杆,当凸出件420调整好位置后,将定位杆穿设定位槽内,进而将凸出件420定位固定。
为了方便取放声音获取器,凹槽430的高度为声音获取器高度的50%至70%。优选为60%,这样当声音获取器放置于凹槽430内时,有部分露出凹槽430,这样取放时,可以直接通过露出部分将声音获取器取出,方便取放。
为了进一步增加声音获取器的稳定性,安装位还设置用于固定声音获取器的固定件。其中,固定件设置于任一凹槽430上。或者,每一凹槽430上均设置一固定件。其具体为,固定件为一伸缩设置于凹槽430上可伸缩的固定块,当有应力作用在固定块上,且应力方向与伸缩方向相同时,固定块收缩。此时,声音获取器上设置一与固定件相匹配的凹部,固定块容置于凹部内,将声音获取器固定。根据实际情况,固定块上还设置有倒角,倒角位于固定块自由端沿声音获取器取放方向的两侧。其中,自由端指固定块设置于凹槽430上一端的相对端。这样能更好的辅助固定块伸缩,令其更灵敏,不会阻挡声音获取器的取放。
为了更好的固定声音获取器,每一凹槽430上还设置一对互锁件。一对互锁件具有相互锁扣位置与松脱位置,其处于相互锁扣位置时,锁扣固定声音获取器,其处于松脱位置时,松脱声音获取器。其具体为,例如,声音获取器上设置一锁扣环,用于套接互锁件,此时,互锁件穿设锁扣换,并相互扣合,处于相互锁扣位置,将声音获取器固定于凹槽430内。又如,一对互锁件朝向远离声音获取器的方向设置。也可以理解为,互锁件设置于凹槽430的顶部或者底部。根据实际情况,一对互锁件位于凹槽430的中部。又如,一对互锁件位于凹槽430的顶部。
根据实际情况,声音获取器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于安装位上。例如,安装位上开设容置槽,声音获取器部分容置于容置槽内。需要指出的是,此时,容置槽的底部上设置一缓冲部,当声音获取器插入力度过大时,起到缓冲作用。其具体为,例如,缓冲部包括缓冲板及弹簧,弹簧一端连接缓冲板,另一端连接容置槽的底部,将缓冲部设置于容置槽内。并且,缓冲板与容置槽的底部平行设置。其中,连接端为缓冲板背离容置槽底部的一侧。这样,当插入声音获取器力度过大,或者声音获取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通过缓冲部进行缓冲,对声音获取器进行保护,进而增加了声音获取器的寿命。
请再次参阅图2,根据实际需要,驱动器620设置刹车单元621,用于停止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扶手部400设置刹车按键,其连接刹车单元621,用于在按下所述刹车按键时驱动刹车单元621,这样,在刹车时只需轻轻一按即可;优选的,每一滚轮上设置若干刹车件,所述刹车单元连接各所述刹车件。需要指出的是,刹车单元621具有多档,用于不同的方式制动,此时,刹车按键也为多个,控制选择不同的制动方式。例如,当轮椅10速度大于20km/h时用一档制动,此时,刹车单元621采用高频率点刹方式控制刹车,又如停止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又如,当轮椅10速度为10km/h~20km/h时用二档制动,此时,刹车单元621点刹的制动频率相对一档更小。再如,当轮椅10的时速小于10km/h时,用三档制动,此时刹车单元621直接制动,将滚轮200夹紧。
刹车单元621令轮椅10不仅可以通过声音控制,还可以通过手动操作,不同的制动方式,不仅增加了轮椅10操作性,而且当其中一种失灵时,还可以使用另一种,增加了轮椅10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为了方便使用者手动制动,刹车按键还包括指示灯,用于指示当前速度。也可以理解为,当轮椅10速度落在其中一档刹车按键的范围时,该档按键的指示灯亮起。其中,指示灯位于对应按键的上方,用于指示该按键。也可以设置于按键内,此时按键为透光材质制成,指示灯的光通过按键发出。
指示灯清楚明了地指示正确的刹车按键,方便使用者选用刹车按键,避免出错。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加刹车单元621的适用范围,每档制动设置两个刹车按键,两个刹车按键均与该档制动相连接。其中一个为持续按住该制动档,另一个为间隔持续点按,也可以理解为,当按下另一个刹车按键时,该制动档被持续点按。
每档制动设置两个刹车按键令刹车的制动频率选择范围更广泛,进而增加了轮椅10的适用范围。
为了进一步增强轮椅10的性能、操作性及稳定性,轮椅10还设有其他功能组件。例如,驱动器620设置减速单元622,用于逐级降低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的速度。扶手部400设置减速按键,其连接减速单元622,用于在按下时驱动减速单元622。又如,驱动器620设置加速单元623,用于逐级增加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的速度。扶手部400设置加速按键,其连接加速单元623,用于在按下时驱动加速单元623。再如,驱动器620设置限速单元624,用于限制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的最大速度。扶手部400设置限速按键,其连接限速单元624,用于在按下时驱动限速单元624。又如,驱动器620设置定速单元,用于保持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的速度。扶手部400设置定速按键,其连接定速单元,用于在按下时驱动定速单元。
多个功能组件的设置,令轮椅10的性能更强,稳定性更好,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及舒适度。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滚轮200可为多种形式。例如,滚轮200为两个,分别位于本体100的两侧。优选的,每个滚轮200的两侧还设置两个支撑轮,即每个滚轮200位于与其对应的两个支撑轮之间。优选的,本体100还设置两个辅助轮,两个辅助轮分别设置于本体100设置两个滚轮200的两侧,即本体100每侧均设置一滚轮200及一辅助轮,辅助轮与滚轮200重叠叠加设置。
滚轮200具有多种形式,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这样令轮椅10可根据不同使用路况进行选择,增加使用范围,且令轮椅10行驶更加平稳、不易晃动。
为了进一步增加轮椅10的安全性能,本体100还设置安全带及其固定扣。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螺接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内部;所述电池组设置于一电池盒中;该电池盒螺接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内部或者所述控制装置上,并且,所述电池盒设置固定其开口的卡扣件;优选的,所述安装腔设置固定框架,其与所述固定扣一并设置于所述本体;优选的,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固定框架一体设置。
根据实际情况,为了增加轮椅10的使用范围,例如,控制装置600设置具有存储单元640的存储器,存储单元640分别连接电池组610、控制器630,用于预存储若干语音控制指令,由控制器630根据声控信号中包含的至少一语音控制指令,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这样轮椅10便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进行控制,不收语言的约束。
又如,控制器630还设置判断模块631,存储单元640还用于预存储至少一特征声音信息,也可以理解为音色信息。判断模块631在控制器630接收声控信号时,判断其符合特征声音信息时,则由控制器630根据声控信号中包含的至少一语音控制指令,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这样,便可以通过预设,指定操控人,避免在嘈杂环境中,接收到错误指令,进而令其运动失控。
又如,控制器630还设置选择模块632,存储单元640还用于预存储至少一语音控制信号。选择模块632在控制器630接收声控信号时,判断其符合特征声音信息时,则由控制器630根据声控信号中包含的至少一语音控制指令,从存储单元640中选择相应的语音控制信号解析后的驱动信号,直接驱动驱动器620,并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无需控制器630解析声控信号,节约处理时间。
再如,控制器630还设置音量模块633,存储单元640还用于预存储至少一音量信息。判断模块631在控制器630接收声控信号时,判断其符合音量大小时,则由控制器630发出声控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这样,便可以避免在使用轮椅10时,由于使用者跟他人说话或者打电话无意说出命令时,造成的轮椅10运动错误。
根据实际情况,声音获取器500为一具有声音获取模块510的智能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并且,智能终端上设有麦克风,用于获取声音。本实施例中,麦克风设置于智能终端远离安装位410上的一侧。
为了增加智能终端的多用性,令轮椅10更具特色,智能终端上还设置与声音获取模块510相连接的控制单元520及多个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功能单元。例如,智能终端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自动开启单元530,用于在插接连接端时,自动开启声音获取模块510。此时,当自动开启单元530插接到连接端时,自动开启单元530发出开启信号至控制单元520,控制单元520相应自动开启单元530发出的开启信号,并开启声音获取模块510。
再如,智能终端设置自动光照调节单元540,用于在插接连接端时,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灯光输出。例如,智能终端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光感应器,用于感应外界光线,当外界光线较弱,并达到光感应器的预设值时,光感应器发出开启灯光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单元520。控制单元520响应光感应器发出的开启灯光信号,并控制灯光开启。此时,控制单元520根据光感应器发出的开启灯光信号的强度调节灯光的强弱。再如,扶手部400上还设有灯控制按钮,灯控制按钮与灯光相连接,用于手动调节亮度。当通过手动调节灯光的亮度时,自动光照调节单元540自动关闭。
再如,智能终端还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音乐播放单元550,用于选择播放音乐。此时,当使用者发出声音命令时,声音获取模块510获取命令,并将命令转化成声控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520。控制单元520解析声控信号,并控制音乐播放单元550播放音乐。其声音命令包括“上一首”、“下一首”、“单曲循环”、“暂停”、“播放”等。这样,方便使用者操作。
又如,智能终端设置的自动音量调节单元560,用于在插接连接端时,自动调节至最大音量,以使外放声音达到最大。此外,当使用者发出声音命令时,智能终端的声音获取模块510获取命令,并将命令转化成声控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520。控制单元520解析声控信号,并控制智能终端调节音量。这样,通过声控智能终端的自动音量调节单元560,令声音控制及调节更加简单、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轮椅10还包括扬声器,扬声器设置于本体100上,用于扩大智能终端的外放声音,这样,令使用者能更清楚地获取外放指令或音乐,增加轮椅10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者获取声音困难等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又如,智能终端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路径导航单元570,用于根据目的地生成计划路径,自动输出声控信号到控制器630,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此时,路径导航单元570发出导航信号至控制单元520,控制单元520响应导航信号,将其解析成声控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630。与此同时,导航信号通过智能终端的外放声音或者扬声器传出。
根据实际情况,路径导航单元570还包括定位单元,定位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的位置进行定位。定位单元将定位信号发到路径导航单元570,路径导航单元570响应定位信号,并将其解析处理为导航信号。需要指出的是,定位单元也可以直接连接控制单元520,用于将定位信号传送至控制单元520解析处理,此时,智能终端上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发送按键,用于将控制单元520解析处理后的定位信号发送至其他智能终端,如他人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这样,当使用者需要求救、遇到危险或者指引他人寻找自己时,可通过定位单元对他人进行引导,进而找到使用者,增加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又如,智能终端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显示单元580,显示单元580用于实时显示计划路径。此时,控制单元520响应路径导航单元570发出导航信号,并将导航信号发送至显示单元580,通过显示单元580显示路径。这样,增加了使用者的直观感受,令其更易找到正确的路线,并提前预判。例如,显示单元为手机的显示系统,包括其显示屏等。
又如,智能终端设置与控制单元520相连接的调整单元,用于调整计划路径。这样,路径导航单元根据目的地生成计划路径,自动输出所述声控信号到所述控制器,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用户如果对该计划路径不满意,可以通过调整单元进行调整,例如,避开人流密集区域等;又如,避开台阶。
又如,智能终端设置路径筛选单元,用于选择计划路径。例如,路径导航单元570根据目的地生成若干计划路径,然后进行选择。这样,大大增加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迅速筛选计划路径。
根据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辅助轮椅导航,安装腔内部固定安装一摄像头,其分别与电池组、控制器连接,用于实时拍摄,并通过控制器将拍摄内容存储在存储器的存储单元内。这样便可以实时录制行驶过程中的画面,不仅可以进行取景,还可以避免交通事故时发生纠纷。
根据实际情况,摄像头的开关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设置于轮椅上。例如,摄像头的开关设置于任一扶手部。通过手动控制摄像头的开启与关闭。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选择开启或关闭摄像头。
又如,摄像头的开关与滚轮联动设置,用于在轮椅移动时,自动拍摄。这样一方面节约了电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的拍摄下行驶画面。
再如,摄像头的开关设置于本体的座位部,用于在受到压力时自动开启。当使用者坐在座椅部上后,摄像头开始拍摄。这样,可以避免轮椅在使用后由于使用者疏忽,忘记关闭开关,进而浪费电源。
又如,摄像头的开关连接驱动器,用于在驱动器驱动滚轮时,自动拍摄。这样同样能够节约电源,防止忘记关闭电源。
为了更全面的拍摄行驶画面,根据实际情况,在行驶过程中,摄像头在设定区域内移动拍摄,例如,在轮椅椅背的位置上设置多个相连通的滑动槽,摄像头具有安装部,安装部容置于滑动槽内,将摄像头设置于本体上。此时,控制器具有移动单元,用于控制摄像头移动。此时,在行驶过程中,摄像头便可以一直在滑动槽内滑动。例如,轮椅具有两个摄像头,其中一个设置于安装腔内,另一个设置于椅背部上。此时,滑动槽设置于椅背的周缘,令摄像头可以围着椅背周缘转动。又如,滑动槽设置于椅背的周缘四周的侧壁上,这样摄像头便可以拍摄不同视角的画面,令画面更加全面。再如,在椅背的表面及周缘的侧壁上同时设置可移动的摄像头。这样,进一步完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
需要指出的是,滑动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摄像头的厚度,这样,摄像头便可以完全容置于滑动槽内,对摄像头进行保护,防止摄像头受到撞击。
需要指出的是,轮椅还具有探测系统和报警系统,探测系统用于探测,当周围的车辆与轮椅过近时,由报警系统发出警报,提醒使用者。
为了进一步完善定位,安装腔内部固定安装一与电池组连接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的开关与滚轮联动设置,用于在轮椅移动时,自动开启。这样,定位装置可进一步完善定位,令其定位更加可靠。
根据实际情况,定位装置可为不同类型。例如,定位装置为北斗定位装置。又如,定位装置为GPS定位装置。或者,定位装置为北斗与GPS双模定位装置。这样可令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控制装置600设置充电单元,其分别与控制器630、电池组610连接,用于在智能终端插接连接端时,自动为智能终端充电,避免使用过程中智能终端电量不足等问题。并且,充电单元与滚轮200相连接,并为可充电的充电单元,这样,可通过行驶过程中滚轮200的滚动为充电单元充电,进一步保证了智能终端电量充足。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分别与所述电池组、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无线接收模块,其用于接收外部的无线控制信号,由所述控制器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分别与所述电池组、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权限信息对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进行鉴权,鉴权通过时,由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无线控制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设置分别与所述电池组、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权限信息。这样,用户在离开轮椅时,可以遥控所述轮椅自动移动到用户的身边,非常方便。优选的,还包括一遥控器,其发送所述无线控制信号到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例如,遥控器为所述智能终端,又如,通过安装在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来遥控所述轮椅。
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轮椅20的结构示意图。
轮椅20包括一本体100、均设置于本体100上的滚轮200、安装腔300、雨篷部700与至少一扶手部400。雨篷部700设置有两安装槽及其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将雨篷部700固定设置于本体100上,两安装槽上固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800。安装腔300内部固定安装一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设置电池组610及其充电电路,以及分别与电池组610连接的驱动器620、控制器630。太阳能电池板800通过充电电路连接电池组610。控制器630通过驱动器620驱动滚轮200。
上述轮椅20,通过太阳能电池板800充电,并通过充电电路将电源春存于电池组610内,进而为轮椅20供电。这样通过太阳能为轮椅20充电,方便充电,并随时可为轮椅20供电,并且,节能环保。
雨篷部70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本体100相连接,例如,雨篷部700设置连接部,本体100的固定部开设容置槽,容置连接部,将雨篷部700固定于本体100上。其中,连接部可为转轴,此时,雨篷部700与本体100转动连接,可根据具体需要调节方向。又如,雨篷部700通过螺接与固定部相连接。又如,雨篷部700设置卡勾,固定部设置与卡勾相对应的卡槽,卡勾卡接于卡槽,将雨篷部700连接于本体100上。
需要指出的是,雨篷部700上也可以设置光感应器及转动连接器,光感应器用于感应阳光方向,转动连接器用于调整雨篷部700的位置。光感应器及转动连接器均与控制器630相连。当光感应器感应到阳光方向时,将方向信号传送至控制器630。控制器630响应方向信号,并将方向信号解析成调整信号发送至转动连接器,驱动控制转动连接器带动雨篷部700转动。此外,扶手部400上也可以设置雨篷部700调整按键,雨篷部700调整按键连接转动连接器,用于手动调整雨篷部700位置。
这样,雨篷部700便可以随时跟随阳关调整位置,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照射,令太阳能电池板800的效率达到最佳水平。此时,雨篷部700的遮光效果也达到最佳。
此外,轮椅20还包括脚踏部,脚踏部上设置多个脚踏开关,多个脚踏开关与雨篷部700相连接,用于控制雨篷部700的位置。具体为,雨篷部700通过连接杆与脚踏部相连接,其连接区域具有转向装置,也可以理解为连接杆与脚踏部通过转向装置与脚踏部相连接。其中,转向装置分别连接脚踏部上的各脚踏开关,并分别控制雨篷部700的不同动作,如上下左右等。这样,增加脚部控制雨篷部700的位置,令调整雨篷部700的位置更加方便,容置操作。
太阳能电池板80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雨篷部700相连接,例如,太阳能电池板800滑动设置于两安装槽上,并且,太阳能电池板800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槽,通过第二固定部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槽。这样,方便太阳能电池板800调整位置,以最佳角度接受阳光照射。又如,太阳能电池板800上设有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万向轮,万向轮与雨篷部700电磁连接,用于令太阳能电池板800可以任意方向在雨篷部700上移动调整。这样令太阳能电池板800的移动更加灵活,受限更小。
此外,又如,太阳能电池板800上设置无线接收器,扶手部400上设置无线发送器,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板800的位置。使用时,通过扶手部400上的无线发送器发送信号至无线接收器,无线接收器接收信号,并调整太阳能电池板800的位置。
为了方便雨篷部700的收纳,太阳能电池板800中间设置至少一柔性单元。用于在收纳雨篷部700时进行折叠。例如,太阳能电池板800中间仅设置一柔性单元,此时,太阳能电池板800包括两个串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设置于柔性单元的两侧。这样,两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便可折叠。又如,太阳能电池板800中间仅设置一柔性单元,此时,太阳能电池板800包括两个并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分别设置于柔性单元的两侧。再如,太阳能电池板800中间设置两个柔性单元,这样折叠后的雨篷部700占用面积更小。根据实际需要,柔性单元为柔性线路板或者布料,以便于折叠。
需要指出的是,扶手部400设置控制开关,太阳能电池板800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充电电路,用于在按下时接通充电电路。这样可以增加轮椅20的操控性,且防止电池组610长时间处于充电状态,缩短其寿命。又如,至少一扶手部400内部还设置无线充电线圈及其供电电路,无线充电线圈通过供电电路连接电池组610。用于为扶手部400上面符合无线充电条件的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所形成的、能够实施的、不存在矛盾的拼接式排插,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
所述本体具有滚轮、安装腔与至少一扶手部;
在至少一扶手部上设置安装位,其插入安装一声音获取器,且所述扶手部上设置一轨道;
所述安装位设置连接端,其与所述声音获取器插接,用于实现信号连接;
所述安装腔内部固定安装一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电池组,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驱动器、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连接端,用于通过所述声音获取器获取声控信号,解析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滚轮;
所述驱动器设置刹车单元,用于停止所述驱动器驱动的所述滚轮,所述扶手部设置刹车按键,其连接所述刹车单元,用于在按下所述刹车按键时驱动所述刹车单元,其中,所述刹车单元具有多档,用于不同的方式制动,所述刹车按键也为多个,控制选择不同的制动方式,并且所述刹车按键包括指示灯,用于指示当前速度,当所述轮椅速度落在其中一档所述刹车按键的范围时,该档所述刹车按键的所述指示灯亮起;
所述安装位凸出设置两个凸出件,两个所述凸出件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凸出件上均设置一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声音获取器固定于两个凹槽之间,并且两个所述凸出件均设置滑块,所述滑块容置于所述轨道内,以使两个所述凸出件滑动设置于轨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声音获取器的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设置于任一所述凹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凹槽上设置一所述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凹槽上还设置一对互锁件,一对互锁件具有相互锁扣位置与松脱位置,其处于相互锁扣位置时,锁扣固定所述声音获取器,其处于松脱位置时,松脱所述声音获取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互锁件朝向远离所述声音获取器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高度为所述声音获取器高度的50%至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互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互锁件位于所述凹槽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充电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池组连接,用于在智能终端插接所述连接端时,自动为所述智能终端充电。
CN201410514427.3A 2014-09-28 2014-09-28 轮椅 Active CN104287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4427.3A CN104287908B (zh) 2014-09-28 2014-09-28 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14427.3A CN104287908B (zh) 2014-09-28 2014-09-28 轮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7908A CN104287908A (zh) 2015-01-21
CN104287908B true CN104287908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30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14427.3A Active CN104287908B (zh) 2014-09-28 2014-09-28 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7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3573A (zh) * 2017-04-21 2017-07-21 常熟市平方轮椅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动轻便轮椅车
CN108508767B (zh) * 2018-01-25 2020-11-10 鲁东大学 轮椅智能刹车方法和系统
CN108736578A (zh) * 2018-05-30 2018-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无线供电的电动轮椅系统
CN110058559A (zh) * 2019-05-20 2019-07-26 深圳市播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智能轮椅控制机构
KR20210076313A (ko) * 2019-12-13 2021-06-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자동 충전이 가능한 이동식 시트 제어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0665A (ja) * 2002-04-19 2003-11-05 Tama Tlo Kk 電動車椅子
CN2680237Y (zh) * 2004-02-23 2005-02-23 李智奇 新型声控轮椅
CN201431571Y (zh) * 2009-06-23 2010-03-31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语音控制轮椅
CN202136503U (zh) * 2011-07-01 2012-02-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语音控制避障轮椅
CN102488593A (zh) * 2011-12-02 2012-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根据人的身体、心理状态和环境状态调整运动模式的语音控制轮椅
CN102715988A (zh) * 2012-06-30 2012-10-10 毛振刚 人机交互智能轮椅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0665A (ja) * 2002-04-19 2003-11-05 Tama Tlo Kk 電動車椅子
CN2680237Y (zh) * 2004-02-23 2005-02-23 李智奇 新型声控轮椅
CN201431571Y (zh) * 2009-06-23 2010-03-31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语音控制轮椅
CN202136503U (zh) * 2011-07-01 2012-02-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语音控制避障轮椅
CN102488593A (zh) * 2011-12-02 2012-06-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可根据人的身体、心理状态和环境状态调整运动模式的语音控制轮椅
CN102715988A (zh) * 2012-06-30 2012-10-10 毛振刚 人机交互智能轮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7908A (zh)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7908B (zh) 轮椅
CN104287907A (zh) 轮椅
CN104287906A (zh) 具有智能终端的轮椅
CN104287903B (zh) 具有摄像头的轮椅
CN105599642B (zh) 座椅自动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CN201014406Y (zh) 太阳能扬声照明灯
US20040055627A1 (en) Umbrella and kit therefor
US20190001853A1 (en) Headrest for a vehicle seat
JP4561703B2 (ja) 顔認識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ユーザーもてなしシステム
CN110316115B (zh) 车辆、基于车载显示终端的智能迎宾系统和方法
CN109398202A (zh) 一种智能脚垫系统
KR101041936B1 (ko) 영상 프로젝터 기능이 구비된 침대시스템
CN104287905B (zh) 具有雨篷的轮椅
KR101503381B1 (ko) 복합 기능을 갖는 지팡이
US11787472B2 (en) Powered ride-on vehicle
CN112519701A (zh) 车辆及其车载娱乐系统的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8826078A (zh) 全方位多角度自由调节的台灯
CN104287905A (zh) 具有雨篷的轮椅
KR20100134850A (ko) 아파트 단지 내 태양광 정자 쉼터
CN201753100U (zh) 一种新型游艇
CN209345341U (zh) 一种麦克风支架、装置及其系统
JPWO2012141214A1 (ja) 電気自動車
JP2008078865A (ja) リモコン装置
KR20180065088A (ko) 자동 덮개, 시트 기능이 있는 유모차 및 그 작동방법
CN205658481U (zh) 自动调节角度的太阳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0

Address after: Fu Nan Lu Xin Wei Zhen town 516000 Guangdong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Huiyang District No. 12

Applicant after: Wu Lingling

Address before: The 516200 Guangdong Street Yong Town, Huiyang District No. 55 city of H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ao Jianju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4

Address after: 233000 Room 1402, Ziyang Building, Pearl Plaza, Huaishang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gbu HRABE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12 Fu Nan Road, Xinxu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Wu Lingl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30

Address after: 212000 No. 77, yandunshan Road, Zhenjiang New District,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INTCO MEDICAL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000 Room 1402, Ziyang Building, Pearl Plaza, Huaishang District,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ngbu HRABERO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