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9016B -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 Google Patents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79016B
CN104279016B CN201410315787.0A CN201410315787A CN104279016B CN 104279016 B CN104279016 B CN 104279016B CN 201410315787 A CN201410315787 A CN 201410315787A CN 104279016 B CN104279016 B CN 104279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ixed
adjusting actuator
camshaft
internal combus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57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79016A (zh
Inventor
阿里·巴伊拉克达尔
约阿希姆·迪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Holding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4279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79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79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4Belt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2001/0475Hollow cam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2001/0476Camshaf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Solenoid drive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26Oil control valves
    • F01L2001/34433Location oil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means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 F01L2001/34483Phaser return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10/00Arrangements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in relation with valve gears
    • F01L2810/03Reducing 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0Coupling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of two coaxial shafts during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2)和调节执行器(4)的组件(1),在该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中存在分配压力流体例如油的中心阀(3),该调节执行器对压力流体分配进行控制地作用到中心阀(3)上,凸轮轴调节器(2)借助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借助带来驱动或能借助其驱动,调节执行器(4)在连接部位(47)安装或能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上并且与凸轮轴调节器(2)的构件通过联接元件(49)连接,联接元件(49)以如下方式构造和布置,并且/或者连接部位(47)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径向方向上的摆动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解耦;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

Description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和例如能电操作的中心磁体执行器类型的调节执行器的组件,其中,在该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中存在分配压力流体例如油的中心阀,该调节执行器对压力流体分配进行控制地作用到中心阀上,其中,凸轮轴调节器借助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借助带来驱动或能借助其驱动,其中,调节执行器在连接部位安装或能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并且与凸轮轴调节器的构件通过联接元件处于连接;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具有这种组件、至少在运行状态中驱动凸轮轴调节器的定子的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带式传动件,并且具有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例如气缸头壳体或封装牵引传动件的牵引件盒,其中,该牵引传动件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经公知了包括凸轮轴调节器/凸轮调节装置/凸轮调节系统的组件的不同的实施方案。由EP 1596040 A2公知了用于相对于内燃机的曲轴的相位来调节和固定其凸轮轴的相位的凸轮轴调节器。凸轮轴调节器具有由曲轴驱动的驱动轮以及与凸轮轴固定的从动部件,其中,从动部件安装在凸轮轴或凸轮轴的延长部上。从动部件也由驱动轮通过液压伺服驱动装置来驱动。伺服驱动装置由至少一对彼此相互作用的液压压力腔组成。压力腔通过压力介质分配器和压力介质管路以压力介质来供应。压力介质分配器和凸轮轴调节器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一起形成凸轮轴轴向支承件。
然而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缺点是:调节执行器大多相对刚性地与凸轮轴调节器连接,例如通过密封件与中心阀连接。当在内燃机运行的情况下凸轮轴的动态应力较强时,通过该相对刚性的连接会使凸轮轴调节器相对远地尤其是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调节执行器运动/移动。由此,调节执行器的固定点尤其被强烈地负载,这些固定点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例如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或者固定带盒的)区段连接。在特殊情况中,在内燃机的极限负载时甚至会导致调节执行器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的连接的损坏,这是因为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大多非常刚性地构造且不易伸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消除由现有技术公知的缺点,并且提供明显改进调节执行器的耐久性的凸轮轴调节器。
这根据本发明以如下方式解决,即,联接元件以如下方式构造和布置,并且/或者连接部位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凸轮轴调节器的在径向方向上的摆动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解耦。
由此,径向方向上不利于固定调节执行器的负载尤其仅被非常强烈地减弱/根本没有被传递至固定壳体的构件的容纳调节执行器的区域。由此,该区域被特别地去负载,并且所使用的调节执行器的故障率明显减少。
附加的实施方案随后将被详细阐述。
如果联接元件构造为由密封件和滚动轴承组成的组合构件或者构造为至少能在径向方向上压缩的滑磨密封件,那么可实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例如气缸头壳体或者安放干的牵引传动件的带盒/容纳空间)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高效的运动解耦。
有利的是,联接元件布置在凸轮轴调节器固定的构件与内燃机壳体固定的构件之间。如果联接元件这样布置,那么该联接元件优选也可用作针对否则单独使用的、与内燃机壳体固定的构件和与凸轮轴调节器固定的构件之间的密封件的替代品。由此可进一步减少构件数目。
有利的是,联接元件将凸轮轴调节器的压力流体分配室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的外部环境密封。由此,凸轮轴调节器的外部环境可通过联接元件密封,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通常布置在该外部环境中。因此,联接元件同时承担两个任务,即,密封任务以及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支承任务。由此可进一步减少构件数目。
此外也可能的是,调节执行器在其连接部位利用至少一个螺栓元件安装或能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并且/或者至少一个螺栓元件设计为螺栓例如螺纹栓,螺栓元件利用第一螺纹区段至少牢固地拧入或能拧入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中。以该方式可简单且高效地将调节执行器位置固定地布置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由此能够实现调节执行器与气缸头壳体/带盒之间的直接联接。由此进一步减少构件复杂性。在螺栓元件不仅牢固地拧入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中,而且还例如通过其螺帽使调节执行器牢固地按压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情况下,联接元件优选设计为滑磨密封件/密封环/封口圈(Simmering)。此外,密封件可以在该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即使在从调节执行器相对运动至固定在凸轮轴调节器上的构件的情况下,其密封唇都总是将压力流体分配室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的外部环境密封。在另一情况下也可能的是,螺栓元件以如下方式拧紧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上,即,至少一个螺纹区段牢固地嵌入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中,而螺栓元件的另一区段具有相对于调节执行器的间隙,例如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的间隙。由此,调节执行器可以绕着间隙自由地相对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倾斜/扭转/移动。联接元件不仅可以用作密封件,还可用作滚动轴承,并且在该情况下,固定在凸轮轴调节器上的构件与调节执行器在径向方向上抗摆动地连接。因此在两种情况下均能执行特别高效的解耦方式。
此外,当调节执行器在连接部位沿轴向和/或径向方向有间隙地安装或能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时,那么连接部位相对于摆动特别耐受地设计。
也可能的是,调节执行器在连接部位例如借助至少一个适配销相对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居中地布置或能如此地布置。由此,调节执行器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相对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定心,其中,该定心可以以如下方式设计,即,调节执行器也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最佳地定心,由此,在运行状态开始的情况下已经得到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居中的连接。由此进一步减少轴线错开的危险和调节执行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损坏的危险。
当调节执行器在连接部位沿周向方向形状锁合地例如通过插嵌式连接(Gabel-Nut-Verbindung)从后方对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进行作用时,那么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具有间隙的、与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动方向相反地作用的保持件。由此以简单的方式确保的是,调节执行器一方面不直接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刚性且牢固地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不会在非限定的情况下与凸轮轴调节器一起转动。
在另一变型方案中有利的是,在凸轮轴调节器与调节执行器的壳体之间存在能通过中心阀以压力流体来填充的压力流体分配室,该压力流体分配室通过凸轮轴调节器与调节执行器之间的密封件相对于外部空间密封,其中,密封件在一侧与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贴靠,并且在另一侧与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贴靠。
也有利的是,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和/或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与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动轴线同中心地定位,并且/或者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能绕转动轴线相对于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扭转。通过该布置方案可有利地提供用于简单的、居中的密封系统的密封件,该密封件能根据滑磨密封件/滑动密封件的类型来设计。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也有利的是,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以封装空心室的弹簧盖的形式来设计,用于容纳凸轮轴调节器的复位弹簧。毕竟已经与凸轮轴调节器连接的构件例如也可以同时用作凸轮轴调节器侧的弹簧容纳部。在该情况下,弹簧盖优选与定子的侧壁牢固地连接并且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该定子上。因此可进一步减少构件数目。
附加地也可能的是,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具有面朝定子的密封轮廓,该密封轮廓密封地固定在定子的侧壁上并将空心室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由此能简单地实现额外的密封。例如,密封件可设计为卷边密封件(Sickendichtung),例如板材卷边密封件。因此,优选绕着盖部构件的整个周边分布的突起例如可以例如借助板材变形工艺成形在密封盖的面朝定子的那侧上。该突起在运行状态中形状锁合地、力锁合地和/或材料锁合地嵌入到定子侧壁的面朝盖部构件的那侧的凹部中。突起优选被压入到凹部中。
此外有利的是,密封件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那侧贴靠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元件的面朝或背离转动轴线的密封侧面上,并且/或者密封件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的那侧贴靠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环形元件的面朝或背离转动轴线的密封侧面上。通过将这些环形元件成形到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和/或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上,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与这些构件集成地连接的密封侧面。由此可进一步减少构件复杂性并有利地影响制造成本。
也有利的是,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密封侧面径向上布置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的密封侧面之外或之内。因此,密封侧面可以以紧凑的结构方式重叠地定位,密封件布置在它们之间。因此节省空间地实施了对于密封件来说必需的结构空间。
也有利的是,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的密封侧面的那侧抗相对转动地套装密封件,并且/或者该密封件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密封侧面的那侧设计为至少在运行状态中能相对于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扭转的滑磨密封件。由此,密封件还可以特别高效地设计。密封件可以在抗相对转动地贴靠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上的区域中特别稳定地设计,而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的那侧的另一区域中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设计为滑动密封件,并且因此针对在壳体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相对运动最佳地设计。贴靠在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上的密封件的那侧因此可以摩擦优化地设计。如果密封件还设计为环形密封件例如西默尔环,并且/或者支撑性的加强环集成在该密封件内,那么能实现特别耐用的密封件。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密封件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密封件在运行状态中在其几何结构方面至少匹配于径向的、在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与固定在壳体上的构件之间的轴线错开。基本上由凸轮轴和凸轮轴调节器相对于调节执行器的径向摆动所引起的轴线错开经常导致:在运行时,尤其是在凸轮轴的高动态负载的情况下,密封件的泄漏几率增加。通过该实施方案可明显减少该几率。
根据另一变型方案也有利的是,存在能通过中心阀以压力流体来填充的压力流体分配室,并且至少一个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安装到转子中,其中,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基本上沿轴向方向/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动轴线的轴向的方向延伸。当压力流体回引管路附加地利用起始区段在中心阀的面朝调节执行器的轴向侧与中心阀连接时,那么就能设计出提供压力流体分配的管路系统的特别紧凑的结构方式。
根据另一实施形式有利的是,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中心阀的面朝调节执行器的轴向侧与中心阀连接。由此能设计出提供压力流体分配的管路系统的特别紧凑的结构方式。
也有利的是,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从压力流体分配室延伸至调节执行器。因此,调节执行器也能以压力流体来供应。在这方面具有如下优点,即,调节执行器同样被润滑。能电磁操作的执行器尖部(Aktuatorpin)/执行器杆(其将中心阀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可以用流体来润滑。另一方面,压力流体也用作冷却介质并可通过调节执行器引导,从而通过能电能操作的线圈和其外围设备被冷却。由此,尤其可进一步提高调节执行器的效率。
附加地,也可以将压力流体导入管路在中心阀的背离调节执行器的那侧与中心阀连接。由此得到压力流体导入管路与压力流体导出管路之间的更显著的空间上的分离。调节执行器可在输出侧直接布置在中心阀旁,并且自身形成远离中心阀引导的压力流体回引管路。这尤其是在流动技术方面具有另外的优点,这是因为压力流体导入管路可以以短的路径被直接引导至中心阀输入端,并且在压力流体流过中心阀且触发压力腔之后,压力流体才被进一步引导穿过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因此,压力流体至中心阀的流动尤其是在流体动力学方面被进一步优化。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也可能的是,压力流体回引管路与容纳凸轮轴调节器的复位弹簧的空心室连接。由此,容纳复位弹簧的空心室也能够以压力流体来供应,并且复位弹簧被压力流体包围。这尤其是有助于明显减弱特定的运行状态下的复位弹簧的不期望的谐振效应,这是因为压力流体可减弱在一些运行状态下复位弹簧的动态摇摆。
也可能的是,中心阀与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动轴线同中心地布置,并且/或者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径向方向上与中心阀间隔开地在转子中延伸,并且/或者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轴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穿过转子。由此,中心阀居中地固定,并且在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的压力腔可以以尽可能短的路径以压力流体/流体来供应。通过居中地布置,压力腔也被均匀地以流体供应。如果压力流体回引管路进一步与中心阀错开地布置,那么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可以不依赖于中心阀的结构和结构尺寸地在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偏心)部位基本上与中心阀平行地引导至料箱。由此,凸轮轴调节器的面朝调节执行器的那侧可以不设计用于连接压力流体回引管路或压力流体导入管路的输出孔或输入孔。这进一步减少了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区域内的泄漏几率。
也适宜的是,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为了容纳凸轮轴而设置的径向支承件,例如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并且/或者压力流体回引管路通入与能与料箱连接的开口,该开口以如下方式在径向方向上分布地设计,即,开口在凸轮轴调节器的安装位置向上地/在与作用的重力相反的方向上延伸。通过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穿过径向支承件可明显节省结构空间,并且尤其是可在径向支承件的区域内取消附加的流体通道。由此进一步减少制造成本。在滚动轴承中,在布置于保持架内的滚动体之间的已经存在的自由空间例如可以用于流体的引导穿过。
针对压力流体回引管路的实施方案也适用于压力流体导入管路。
如果压力流体回引管路此外还设有向上地/与作用的重力相反地指向的开口,并且例如安装在固定气缸头壳体的构件中,那么在凸轮轴调节器每个位置都可避免的是:例如在内燃机停止时压力流体流出中心阀的系统并且空气或其它气体可能引入到系统中。此外,压力流体回引管路也可同时用作排气管路,处于压力流体回路中的气体例如空气能借助该排气管路导出。
也有利的是,压力流体分配室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的外部环境密封。外部环境因此能够可靠地被密封并且不依赖于流体运输回路,该外部环境例如是驱动凸轮轴调节器/凸轮轴调节器的定子的(干的/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的容纳空间。要避免不期望地填充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的容纳空间。
另外有利的是,中心阀具有至少一个压力腔管路,其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能与至少一个布置在转子与定子之间压力腔流体引导地连接,其中,覆盖存储器优选与中心阀连接,该覆盖存储器在凸轮轴调节器的运行状态中补偿在压力腔中出现的压力波动。尤其是在凸轮轴调节器和进而压力腔的高动态负载的情况下通过覆盖存储器来避免出现负压。负压例如在快速触发凸轮轴调节器或凸轮轴调节器的运动发生变换的情况下出现,由此,系统会不期望地产生弹动。通过覆盖存储器总是存在足够的、具有必需的压力的压力流体,以便快速消除波动并弥补缺点。
根据另一有利的变型方案也可能的是,存在与内燃机壳体固定地例如与气缸或牵引传动件壳体固定地连接的或能与之连接的支承构件,其中,设计支承构件至少用于径向地支承凸轮轴,并且其中,牵引传动件设计为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带/带式传动件,并且支承构件优选布置在凸轮轴调节器的面朝或背离调节执行器的那一侧。由此能够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特别高效地支承凸轮轴。
也有利的是,在支承构件与固定在凸轮轴调节器上的构件之间布置有密封件,其将压力流体分配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的外部环境密封。在该文献中提供了特别高效的支承密封组合件,其能够将密封件与支承件分离,并且因此能够实现尤其是防泄漏的压力流体分配。
也有利的是,为了将凸轮轴的滑动支承件设计在支承构件上,支承构件的周面设计为能与凸轮轴贴靠的滑动支承面,并且/或者为了设计出滚动支承件而在支承构件上布置有滚动轴承,为了相对于支承构件径向地支承凸轮轴而能将该滚动轴承移动至凸轮轴上。由此,支承构件可以在凸轮轴调节器的运行状态中要么直接借助滑动支承面与凸轮轴连接要么视为容纳滚动轴承的支承可能性,其中,这些支承件的各个优点也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凸轮轴调节器。
额外地也可能的是,支承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分布的压力流体通道,压力流体能穿过该压力流体通道输送给中心阀,或者压力流体能穿过该压力流体通道从中心阀导出。由此,导入管路或者导出管路可集成到支承构件中,替选地也可集成两个管路,而不必布置附加的、导入或导出压力流体的构件。由此可进一步减少构件数目。
也有利的是,支承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分布的、设计为压力流体导入通道和/或压力流体导出通道的压力流体通道。通过径向分布的压力流体通道,例如与泵连接的压力流体导入系统一方面可直接放置到支承构件上,其中,进一步减少了构件复杂性。此外,当压力流体导出通道基本上轴向地分布时,那么可以在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径向区域中将压力流体再次导出中心阀,以便因此确保导入和导出通道之间的明显分离。由此可实现特别高效的压力流体运输设施。
也可能的是,用于轴向地支承凸轮轴的支承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止挡侧面,其中,凸轮轴的止挡区域能与该止挡侧面贴靠。由此不仅径向地支承凸轮轴是可能的,而且利用相同的支承构件的轴向支承也是可能的。由此进一步减少构件数目。
支承构件也可与调节执行器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例如,这两个构件可共同地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例如气缸头壳体或带盒上,由此尤其是使凸轮轴调节器的安装和应用明显变得容易。
在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也可能的是,给用于机动车(例如客车、货车或公共汽车)的驱动系统设计至少一个上面提到的变型方案的组件。该驱动系统优选也具有凸轮轴,该凸轮轴至少在运行状态中与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子连接。驱动系统也可具有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带式传动件,其中,牵引传动件至少在运行状态中驱动凸轮轴调节器的定子。凸轮轴在该文献中优选是内燃机(例如汽油机或柴油机)的凸轮轴,并且牵引传动件优选与该内燃机的曲轴连接。驱动系统也可具有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例如气缸头壳体或封装牵引传动件的牵引件盒,其中,调节执行器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优选通常是固定在内燃机中或该内燃机的壳体上的构件。优选地,凸轮轴能扭转地容纳和/或支承在支承构件内。凸轮轴此外优选具有管状区段,该管状区段构造为压力流体运输通道并与中心阀流体引导地连接。因此可实现驱动系统的特别高效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不同的实施例,根据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穿过处于运行状态中的、根据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沿着凸轮轴调节器的转动轴线所在的切割平面执行,其中,调节执行器固定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并借助调节执行器壳体构件与布置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密封件贴靠;
图2示出另一变型方案的纵截面图,其中,纵截面根据在图1中执行的纵截面来执行,并且示出与图1相同的组件区域,其中,密封件在调节执行器的那侧借助引导调节执行器的调节杆的引导套筒贴靠在调节执行器上;
图3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图1和图2的纵截面执行,其中,实施有替选地设计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布置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其中,密封件在其贴靠在调节执行器上的密封突起的数量方面与图2所示的密封件不同;
图4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组件基本上根据图1的组件来实施,然而在密封件的区域内与图1的变型方案不同,并且布置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密封件利用一侧沿径向方向套装到固定在凸轮轴调节器上的/固定在定子上的构件上,并且以其面朝调节执行器的那侧贴靠在调节执行器上;
图5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组件基本上根据图4的变型方案来设计,然而在密封件的区域内与图4的变型方案不同,其中,在密封件内集成有加强件;
图6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布置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密封件没有与调节执行器直接贴靠,而是贴靠在与调节执行器牢固地连接的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上;
图7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组件基本上根据图1的组件来实施,然而在密封件的区域内与图1的变型方案不同,并且调节执行器的贴靠在密封件上的区域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在固定在定子上的构件的接触密封件的区域之外;
图8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与转子连接的凸轮轴至少在端部中设计为管状凸轮轴,该凸轮轴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完全穿过转子;
图9示出穿过根据图4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中,在此示出了组件的运行状态中的压力流体引导;
图10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压力流体流直观地示出并且在图9中与凸轮轴滑动支承地连接的支承构件借助滚动轴承与凸轮轴连接,其中,压力流体流沿轴向方向穿过该滚动轴承;
图11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像已经在图10中示出的那样,压力流体没有被引导穿过与凸轮轴调节器直接连接的支承构件,而是被引导穿过布置在内燃机位置的后面的轴承,
图12示出穿过根据图10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在该纵截面图内没有示出表示压力流流动的箭头线;
图13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存在有联接元件,其组合地包含滚动支承件和密封件,并且调节执行器相对于固定气缸头壳体的构件在径向和轴向方向上有间隙地布置;
图14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管状凸轮轴端部完全穿过并伸出凸轮轴调节器,并且该凸轮轴端部相对于轴向地布置在调节执行器与凸轮轴调节器之间的支承构件滑动支承;
图15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组件基本上根据图14的组件来设计,然而却具有流体引导环,其在凸轮轴的外侧上构造出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分布的流体通道;
图16示出穿过另一变型方案的组件的纵截面图,其截面根据以上附图的纵截面来执行,其中,组件基本上像图15的组件那样实施,然而代替图15的滑动支承件(滚柱轴承/滚针轴承)地在凸轮轴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之间的支承件通过滚动支承件来实施。
附图仅起示意性的作用,并且仅用于理解本发明。相同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6中有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的不同的实施例,该组件也可被称为凸轮轴调节组件、凸轮轴调节装置或凸轮轴调节系统。组件1在所有这些附图中以纵截面图出,其中,组件的转动轴线11位于切割平面内,组件至少在运行状态中绕转动轴线11转动。组件1能安装在机动车(例如客车、货车或公共汽车)的驱动系统中,并且能与内燃机(例如汽油机或柴油机)的凸轮轴13和曲轴连接。组件1包括凸轮轴调节器2,该凸轮轴调节器基本上根据用于改变内燃机的气体交换阀的控制时间的凸轮轴调节器/设备(像其由WO 03/085238 A1公知的那样)来建造和运行。根据本发明的类型的凸轮轴调节器2因此是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2。在凸轮轴调节器2中居中地存在/布置有分配压力流体的中心阀3。中心阀3实施为螺栓元件/螺栓,其中,在实施为螺栓元件的中心阀3的空心室中布置有阀机械装置,用以将输入侧的压力流体导入管路53与在凸轮轴调节器2中设计的(在此未进一步示出的)压力腔分离或连接。
此外存在有控制中心阀3的调节执行器4。调节执行器4以其纵轴线基本上与转动轴线11共轴地且也与凸轮轴调节器2和中心阀3的纵轴线共轴地布置。凸轮轴调节器2具有在定子5中能转动地支承的转子6。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定子5上,出于清晰示出的原因未进一步示出的、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例如带式传动件)形状锁合或力锁合地在定子5的外侧上作用。定子5优选容纳干式运行的带式传动件,并且被该带式传动件驱动。
在凸轮轴调节器2与调节执行器4的调节执行器壳体7(随后也仅被称为壳体7)之间存在/布置有能通过中心阀3来填充压力流体的压力流体分配室8。压力流体分配室8通过布置在凸轮轴调节器2与调节执行器4之间的密封件9相对于外部环境也就是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2的外部空间10密封。该外部空间10是如下空间,即,其向外通过带盒或内燃机壳体22(例如气缸头壳体)来包裹,并且优选在所有侧面流体密封地密封或者能流体密封地密封。
像同样通常在附图中看到的那样,中心阀3以其纵轴线总是与凸轮轴调节器2的转动轴线11共轴地布置。中心阀3的改变阀位置的阀活塞12能沿转动轴线1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实施为螺栓元件的中心阀3处于组件1的示出的运行状态中,在该运行状态中,组件1被装配,并且至少与凸轮轴13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与转子5牢固地/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在面朝调节执行器4(在运行状态中)的那侧,中心阀3的阀活塞12是可自由接近的/暴露的。
在图1所示的变型方案中,中心阀3的螺纹区段拧入凸轮轴13的内螺纹区段中。凸轮轴13以端侧14贴靠在转子6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对应保持面15上,并且以该端侧14轴向地按压第一对应保持面15。为了施加与该按压力反作用的对抗力,中心阀3又以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侧向突起16贴靠在转子6的第二对应保持面17上。第二对应保持面17也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因此,凸轮轴13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转子6和中心阀3牢固地固定/保持。
调节执行器4原则上设计为能电操作的/能机电操作的中心磁体(调节)执行器。调节执行器4具有基本上与转动轴线11同中心地布置的操作杆18,该操作杆布置在阀活塞12的高度上,并且与阀活塞12配合作用。除了操作杆18以外,调节执行器4具有至少一个引导套筒19,所述引导套筒在径向方向上固定且能轴向移动地支承操作杆18。针对该目的,引导套筒19以滑动面位于操作杆18的外周边上,其中,操作杆18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向着中心阀3运动或者远离中心阀3运动。为了轴向运动操作杆18,以简单的方式存在能电触发的线圈20,该线圈保持在调节执行器4的壳体7中,并且至少在阀位置上提供影响操作杆18的位置的磁场。线圈20在径向方向上布置在引导套筒19(径向内置)与壳体7(径向外置)之间,并且被这两个部件所封装。壳体7的外壁因此至少区段式地包围线圈20。像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从横截面来看,壳体不仅在轴向方向上沿着线圈20的外周边区域延伸,而且还在径向方向上从该外周边区域出发地向内延伸至引导套筒19。
壳体7又以至少一个固定螺栓21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在此是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牢固地连接。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在此仅区段式地示出,并且优选封装凸轮轴调节器2地绕着凸轮轴调节器分布,从而使在此未示出的带式驱动装置直接被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流体密封地封装。
在调节执行器4的面朝凸轮轴调节器2/定子5的那侧,根据图1的实施例,环状的、沿着转动轴线11共轴地延伸的(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成形到壳体7上。该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在径向外侧也就是背离转动轴线11的侧/外周面上容纳了密封件9。密封件9以面朝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第一密封唇24绕着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整个周边密封地贴靠在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上。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外周面因此形成第一密封侧面(Dichtseitenflanke),在第一密封侧面上,密封件9将压力流体分配室8相对于凸轮轴调节器2的外部空间10密封。
根据图1的密封件9从横截面来看基本上U形地设计,其中,第一密封唇24形成U形的第一臂。密封件9在第一密封唇24的一侧以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突起贴靠在调节执行器4上。U形的第二臂贴靠在固定在凸轮轴上的构件(随后被称为固定在定子上的盖部构件25)上的背离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那侧上。密封件9在第二密封唇26上具有多个突起,这些突起轴向上并排地布置,并且全部在周向方向上贴靠在盖部构件25的环状的环形元件(随后被称为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上。因此,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具有内周面,密封件9的第二密封唇26以突起贴靠在该内周面上。第二密封唇26沿着盖部构件25的整个周边贴靠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内周面上,并且将环形元件相对于外部环境也就是外部空间10密封。盖部构件25(其内周面与密封件9配合作用)因此是第二密封侧面。
根据图1,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外周面在直径方面小于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内周面地设计。两个环形元件23和27在轴向方向上相互套嵌,其中,在其径向的中间空间内布置有密封件9。进一步分配/进一步导出从中心阀3流出的压力流体的压力流体分配室8通过密封件9/两个密封唇24和26相对于外部空间10密封。像此外可在图1中看到的那样,在第二密封唇26中集成有加强环32。加强环32沿着周向方向分布,优选绕着密封件9的整个周边分布。加强环32优选由金属(例如金属板)制成。加强环32优选在两个径向方向上完全被第二密封唇26的弹性的基础材料包围。
像在图1中特别直观地示出的那样,盖部构件25此外与凸轮轴调节器2与定子固定地连接。针对该目的,从横截面来看,盖部构件25从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延伸至定子5,即,定子侧壁28。盖部构件25于是以凸缘形的区段29优选沿着其(整个)周边平面地以其面朝定子5的那侧贴靠在定子侧壁28的背离定子5的那侧上。在盖部构件25与定子5之间的固定部位流体密封地设计。针对该目的,在盖部构件25与定子侧壁28之间实施有作为密封件的(板材)卷边密封件,其中,环形的、在盖部构件25的面朝定子5的那侧延伸的突起按入凹部中,该凹部安装在定子侧壁28的背离定子5的那侧。由此得出形状锁合且力锁合的连接,该连接同样使压力流体分配室8相对于外部空间10密封。
在盖部构件25与侧壁28之间设计有与压力流体分配室8流体引导地连接的空心室31。在该空心室中容纳有通常用于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2的弹簧元件30/复位弹簧。弹簧元件30设计为螺旋弹簧。弹簧元件30以公知的方式利用一个端部与定子5连接,利用另一端部与转子6连接,并且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未负载的状态下将转子和定子回复至初始位置。弹簧元件30位于其中的空心室31与压力流体分配室8流体引导地连接,以便使压力流体绕着弹簧元件30直接引导。
图2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其中,盖部构件25固定在其上的凸轮轴调节器2以及中心阀3与根据图1的实施方案相同地设计。调节执行器4也大体上相同地设计。与图1不同的是,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没有与调节执行器4的壳体7集成地连接,而是集成地成形到引导套筒19上,像已经提及的那样,该引导套筒19使能轴向移动的操作杆18在径向方向上位置固定。在此,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在轴向位置上从引导套筒19的面朝中心阀3的端侧向着中心阀3延伸,并且在此同样以其外周面贴靠在密封件9的第一密封唇24上。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外周面的直径在此又选择得比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内周面要小。
图3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其中,调节执行器4、凸轮轴调节器2以及中心阀3与根据图2的实施方案相同地设计。与图2不同的是,仅密封件9也就是其第二密封唇26以另一方式实施。根据图1和图2的密封件9的第一密封唇在与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贴靠的那侧仅具有一个突起,而图3中示出的密封件9的第一密封唇24具有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轴向方向上并排地布置并且通过多个槽来分隔,其中,这些突起也连续地绕着密封件9的整个周边延伸。第一密封唇24因此以多个突起贴靠在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外周面上。
图4也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其中,调节执行器4根据图1的调节执行器4来实施,并且凸轮轴调节器2和中心阀3也基本上根据图1的凸轮轴调节器2和中心阀3来设计。在该实施例中,仅盖部构件25和密封件9略微不同地设计。因此,根据该实施变型方案,盖部构件25具有不同地设计的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图1至图3的实施方案的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基本上沿轴向方向延伸,而根据图4的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延伸。密封件9(抗相对转动地)套装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面朝转动轴线11的端侧上。针对该目的,密封件9在其第二密封唇26的那侧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加入的留空部,该留空部沿着密封件9的整个周边分布。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端侧于是移入该留空部中。该实施方案的第一密封唇24相应于图1的第一密封唇并且基本上以突起贴靠在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外周面上。
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在图5中示出,其中,该组件1原则上根据图4的组件1示出,然而仅在密封件9的设计方面与图4的组件略微不同。密封件9的第二密封唇26也具有加强环32。该加强环32现在从横截面来看是基本上呈U形环绕的环形元件。该加强环32也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加强环32从周向方向来看也环绕地集成在第二密封唇26中并且被第二密封唇26的弹性的基础材料包围/封装。U形的臂基本上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端侧的两侧、与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侧面平行地并且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分布。因此,加强环32的臂包围/加强密封件9的留空部。
图6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根据图6也可能的是: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不再与调节执行器4的构件直接地/单件式地/集成地(像图1至图5中那样)连接,而是与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连接。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的内周面现在形成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调节执行器4基本上与之前描述的调节执行器4相同地设计(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牢固地/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凸轮轴调节器2的构件和中心阀3也根据之前的实施例来实施。盖部构件25基本上根据图1的实施方案来设计。盖部构件25的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径向上布置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的内周面之内,并且因此不再借助内周面贴靠在密封件9上,而是以外周面贴靠在密封件9上。密封件9以其面朝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外周面的第二密封唇26,借助两个突起贴靠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上。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在轴向和径向方向上沿着调节执行器4的壳体7向着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延伸,从而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的内周面形成密封内周面33,密封件9的第一密封唇24密封地贴靠在该密封内周面33上。密封件9的(面朝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第一密封唇24优选通过相对宽的、大面积的突起贴靠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的密封内周面33上。
图7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其中,组件1根据之前的附图的实施方案来实施,然而又在密封件9与其密封定位方面有所不同。调节执行器在壳体7上具有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其中,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又集成地成形在壳体7上。与图1不同的是,环形元件23现在在径向方向上略大地设计并且在其内侧容纳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因此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错开地在由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延伸。密封件9以其第二密封唇26贴靠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外周面上,其中,该第二密封唇26在留空部中的突起卡锁(einschnappen)在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外周面中。第一密封唇24也具有多个突起并且贴靠在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的内周面上。
图8示出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其中,组件1基本上像之前的实施方案例如根据图1的实施方案那样设计。然而与之前的附图不同的是,凸轮轴13不再以其端侧14贴靠在第一对应保持面15上,而是穿过转子6地穿插。凸轮轴以端部/凸轮轴端部穿过转子6。为了使凸轮轴13与转子6抗相对转动地连接,转子6优选以其内周面例如通过挤压配合连接和/或焊接来与凸轮轴的外周面力锁合地和/或形状锁合地和/或材料锁合地连接。中心阀3在根据图8的实施例中没有直接贴靠转子6地固定,而是在凸轮轴13的内孔34中固定。固定可以以螺栓连接的形式实现,然而其也可以以挤压配合的形式实施,其中,中心阀3的外周面总是固定在凸轮轴13的内周面上。中心阀3相对于调节执行器以及凸轮轴调节器2的其余构件的定位在此相应于图1的实施方案。
图9再次示出图4的变型方案,其中,形象地说明了处于运行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组件1中的压力流体回路。在根据图1至图9的变型方案中,凸轮轴13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背离调节执行器4的那侧被滑动支承。针对该目的,组件1具有支承构件35。支承构件35以(滑动)内周面33与凸轮轴13的对应面37能扭转地贴靠,该对应面是凸轮轴13的周面。如在此为了清晰而没有进一步示出的那样,支承构件35也同样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至少抗相对转动地连接。
为了导入压力流体(其流体/流体流在图9中作为黑色的箭头线示出),压力流体穿过安装在支承构件35中的径向通道38借助泵(P)在中心阀3的方向上运输。径向通道38在径向方向上从支承构件35的外周面连续地延伸至滑动支承地容纳凸轮轴13的滑动(支承)内周面36。径向通道38与安装在凸轮轴13内的凸轮轴流体通道39齐平地/对齐地布置。凸轮轴流体通道39首先在第一区段中同样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向着转动轴线11延伸,并且在第二区段中以轴向孔向着中心阀3延伸。压力流体,例如液压液体(例如油)在通过支承构件35和其径向通道38之后穿过凸轮轴流体通道39。随后,压力流体转向,从而压力流体相对于转动轴线11同中心地引导,即,在凸轮轴流体通道39的轴向区段中引导,并且在中心阀3的同中心的孔中同中心地输送给中心阀3。这些区段因此形成压力流体导入管路53。在到达中心阀3后,压力流体根据中心阀3或者说其阀活塞12的位置分为多个子流。如果在定子5与转子6之间布置的压力腔在中心阀3的第一位置在输入侧打开,那么所输送的压力流体的至少一个子流在径向方向上穿过中心阀3和转子6中的径向孔/径向的压力流体管路到达定子5与转子6之间的压力腔。在根据图9示出的实施例中,当阀活塞12处于未操作的位置,即,操作杆18没有按压阀活塞12的位置时,压力腔被加载压力流体。
如果操作杆18最后(通过线圈20)激活且运动,那么会导致操作杆18与阀活塞12之间的接触,并且阀活塞12向凸轮轴13的方向从调节执行器4上压开,直到达到中心阀3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打开中心阀3的输出开口,并且之前输送至压力腔的压力流体可以从中心阀3中导出到压力流体回引管路/压力流体导出管路54中。压力流体回引管路54因此在中心阀3的面朝调节执行器4的那侧以轴向上布置在调节执行器4与中心阀3之间的压力流体分配室8为开始。
压力流体在周向方向上从该压力流体分配室8环绕冲刷引导套筒19,并且尤其是对操作杆18与引导套筒19的内周面之间的滑动面起润滑作用。通过靠近线圈地引导压力流体,线圈20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力流体环绕冲刷,并且在运行中被冷却。压力流体于是从压力流体分配室8输送至料箱T。
对于压力流体回引来说,压力流体首先引导穿过盖部构件25与定子侧壁28之间的空心室31。随后,在环绕冲刷弹簧元件30之后,压力流体与中心阀3间隔开地(即,在径向方向上与中心阀3错开地)穿过回引通道又到达凸轮轴调节器2的背离调节执行器4的那侧。针对该目的,定子侧壁28首先在中心阀3与定子侧壁28的径向外端部之间具有轴向的贯通孔。转子6的贯通孔/至少一个贯通孔(随后被称为转子6的流体引导通道40)连接该贯通孔。该流体引导通道40在转子的整个轴向长度上轴向地穿过转子6,并且因此从转子6的面朝定子侧壁28的那侧到达转子的背离定子侧壁28的那侧。在背离定子侧壁28的那侧,流体引导通道40又过渡到凸轮轴13与固定在定子上的、基本上凸缘形地设计的引导凸缘41的外部空间10之间的另一轴向孔通道。在引导凸缘41与在轴向方向上连接的支承构件35之间,在周向方向上分布的周向通道42被加入到引导凸缘41中,该周向通道至少从支承构件35的周边部位过渡到延伸穿过支承构件35的导出通道43。导出通道43在周向方向上与支承构件35的径向通道/第一径向通道38错开地布置。压力流体分配室8、空心室31、流体引导通道40、周向通道42和导出通道43因此相互流体引导地连接并形成压力流体导出管路54,压力流体从中心阀3通过该压力流体导出管路又被回引至料箱(T)。
像此外看到的那样,导出通道43(即,压力流体导出管路54的延伸穿过支承构件35的区段)在径向方向上分布,从而使其朝着外周面的外开口布置在内燃机的位置下方。导出通道43因此在径向方向上不仅远离中心阀3地延伸,而且还向下地/在作用的重力的方向上延伸。然而替选于该设计方案,也可将导出通道43在周向方向上错开。根据替选的变型方案可能的是:将导出通道43/压力流体导出管路54的延伸穿过支承构件35的区段布置在支承构件35中,从而使支承构件35的外周面上的外开口布置在安装位置上方。导出通道43于是在径向方向上不仅远离中心阀3地延伸,而且还向上地/与作用的重力方向相反地/与重力方向相反地延伸。由此,压力分配室8和中心阀3总是被压力流体填充,并且压力流体在马达静止/内燃机静止的情况下不会流出这些区域。
图10示出组件1的变型方案,其中,组件1基本上根据图5所示的组件来设计,然而支承构件35现在以另一方式与凸轮轴13支承地连接。与图9不同的是,支承构件35不具有滑动内周面36,而是具有容纳滚动轴承的支承内表面44,该支承内表面与滚动轴承的子圈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例如,滚动轴承(例如球形轴承、筒形轴承、滚柱轴承、滚针轴承或双滚柱轴承)的外圈借助挤压配合与支承内表面44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相反地,滚动轴承45的内圈抗相对转动地放置在凸轮轴的外周面也就是对应面37上。该内圈也优选借助挤压配合保持在对应面37上。因此,支承构件35通常相对于凸轮轴13滚动支承地定位。
在支承构件35的面朝凸轮轴调节器2的那侧,支承构件35借助密封件(之后被称为第二密封件46)与引导凸缘41密封地连接。为此,第二密封件46一侧贴靠在引导凸缘41的外周面上,另一侧贴靠在支承构件35的内周面上。图10中的流体回引在滚动轴承45的区域中与图9的实施方案不同。压力流体从引导凸缘41的背离定子5的那侧进入到支承构件35内的自由空间中,压力流体于是从自由空间出发地在轴向方向上穿过滚动轴承45。在此,通过保持架保持的滚动体以限定的方式在周向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压力流体可以在滚动轴承45的相互间隔开的滚动体之间的中间空间内穿流。压力流体于是从滚动轴承45的背离凸轮轴调节器2的那侧进一步引导至料箱,该料箱在此未进一步示出,泵又可以将压力流体从料箱中取出用以重新输送。在该变型方案中,流体输送也与图9的实施方案略有不同。流体没有直接穿过支承构件35地输送,而是在凸轮轴13的远离支承构件的区段中输送。另一支承部件承担了径向的流体输送,该另一支承部件进一步安装在内燃机的安装位置/内燃机位置的后面。替选于将压力流体穿过滚动轴承回引,在另一变型方案(滚动轴承变型方案)中,也可在滚动轴承45之外,穿过与滚动轴承45间隔开地布置的单独的孔将压力流体回引至料箱(T)。
图11还示出另一变型方案,其中,组件1基本上像图10中的组件1那样实施,然而支承构件35现在不再具有容纳凸轮轴13的滚动支承件,而是重新具有根据图9的滑动支承件。压力流体向着中心阀3输送不通过穿过支承构件35的滑动内周面36的径向孔进行,而是通过位于支承构件35之外的导入通道进行,该导入通道在此未进一步示出。
图12示出组件1的另一变型方案,其中,该变型方案基本上相应于根据图10的变型方案。调节执行器4在连接部位47借助固定螺栓21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牢固地连接,即,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牢固且抗相对转动地连接。通过在运行中对定子5/凸轮轴13/凸轮轴调节器2施加的动态应力而促使这些部件发生了径向方向上的摆动,即,这导致凸轮轴13和其纵轴线、凸轮轴调节器2和其纵轴线在径向方向上移动,由此导致凸轮轴调节器2与调节执行器4之间的轴线错开。为了解耦摆动,密封件9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即使在较大的摆动的情况下,密封件在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与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之间的径向缝隙的第一周向区域中缩小并且相对于径向缝隙的第一部位在径向缝隙的第二部位扩大,从而尽管发生轴线错位/径向摆动,但密封件仍使压力流体分配室8相对于外部空间10密封。
除了固定螺栓21以外,也可设置适配销,并且例如可安装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上,以便相对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对调节执行器4进行定心。
图13示出替选的实施变型方案。替选于调节执行器4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之间的连接部位47的刚性连接(图12),调节执行器4也可借助其壳体7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有间隙地连接。为此,例如使用特别地实施的间隙适配螺栓48。间隙适配螺栓48具有螺纹区段以及适配区段,其中,该螺纹区段牢固地拧入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中;该适配区段有间隙地在径向方向上移入到调节执行器的壳体7中的孔内。该间隙适配螺栓48的螺帽以如下方式成形并且适配区段的长度以如下方式选择,即,适配区段的轴向长度大于壳体7在连接部位47的区域内的轴向宽度。因此,调节执行器4在其壳体7一侧不仅在径向方向上,而且还在轴向方向上有间隙地支承在连接部位47上。与此相反,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与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之间的当前的密封件9由联接元件49代替。除了密封功能以外,该联接元件49还包括刚性的、至少在径向方向上不弯曲的支承功能,尤其是径向支承功能,例如以滚动轴承的形式。联接元件49因此是由密封件和径向支承件/滚动支承件组成的组合构件。调节执行器4因此在径向方向上借助联接元件49保持在盖部构件25上。在径向方向上解耦摆动运动的部位因此从盖部构件25与调节执行器4之间的区域(图12)转移至调节执行器4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之间的区域(图13)内。
替选于调节执行器4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借助间隙适配螺栓48的图13所示的有间隙的连接,也可能的是,在调节执行器4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之间设置有另一形状锁合的扭转固定件,其根据特定的转动角度嵌入。例如,该扭转固定件也可插嵌式地实施,其中,例如与调节执行器4连接的两个凸起有间隙地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中的两个凹口配合作用。
像在图1至图13中看到的那样,支承构件35可以与凸轮轴调节器2的背离调节执行器4的那侧连接。在该文献中,图14现在示出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其又示出基本上根据之前的实施形式构建的组件1,然而在凸轮轴支承件以及凸轮轴设计方面有所不同。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背离调节执行器的那侧,流体引导环50现在直接布置在凸轮轴调节器2/引导凸缘41旁,其中,流体引导环50的内周面与凸轮轴13的外周面/对应面37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并且因此没有对凸轮轴13进行径向支承。流体引导环50仅用于引导压力流体41。流体引导环50借助第二密封件46与引导凸缘41密封地连接。为了输送压力介质流体,流体引导环50也具有径向通道38,压力流体从外部空间10通过该径向通道引导到凸轮轴13中。该径向通道38也与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分布的凸轮轴流体通道39在凸轮轴13的外壁内连接。压力流体在凸轮轴13的中心沿轴向方向输送给中心阀3。
此外像在图14中看到的那样,凸轮轴13穿过转子6地插入,并且在凸轮轴调节器2的面朝调节执行器4的那侧从凸轮轴调节器2伸出。支承构件35又布置/构造在凸轮轴13的支承端部51(即,在调节执行器4的方向上从凸轮轴调节器2伸出的凸轮轴端部)上。支承构件35集成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中,并且单件式地/与该构件集成地设计。支承构件35这次又在轴向方向上在凸轮轴调节器2与调节执行器4之间延伸,在径向方向上延伸至凸轮轴13的外周面/对应面37,并且支承地容纳对应面37。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集成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的外周面上,密封件9又密封地贴靠在该环形元件上,并且以公知方式密封地与盖部侧的环形元件27的内周面配合作用。因此,在该变型方案中提供了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23,其集成地布置在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上,并且不仅容纳外周面上的密封件9,而且还借助布置在内周面上的支承构件35容纳凸轮轴13的支承端部区域51。
图15示出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其基本上根据图14的组件1构建,然而其中,流体引导环50不具有径向通道38,而是仅具有一个轴向分布的通道,压力流体可借助该通道回引至料箱。凸轮轴13也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略微不同地成形,然而其中,凸轮轴(其同样穿过整个凸轮轴调节器2地伸出并且具有利用支撑构件35来径向地支承的支承端部区域51)额外地还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端突起,凸轮轴的端侧14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对应保持面15贴靠地保持在转子6上。由此,凸轮轴13又被轴向固定。
图16还示出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其中,支承构件35不具有用于与凸轮轴13滑动支承地配合作用的、像根据图14和图15的变型方案中那样的滑动支承面,而是用作针对滚动支承件(例如滚柱轴承或滚针轴承)的容纳面。在根据图16的实施例中,滚动轴承的外圈抗相对转动地压入在支承构件35上,而内圈直接通过凸轮轴13的外壁/外周面构造。因此,滚动轴承也可设计为相对于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22支承凸轮轴13的元件。
附图标记列表
1 组件
2 凸轮轴调节器
3 中心阀
4 调节执行器
5 定子
6 转子
7 壳体/调节执行器壳体
8 压力流体分配室
9 密封件
10 外部空间
11 转动轴线
12 阀活塞
13 凸轮轴
14 端侧
15 第一对应保持面
16 侧向突起
17 第二对应保持面
18 操作杆
19 引导套筒
20 线圈
21 固定螺栓
22 固定在气缸头上的构件/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
23 执行器侧的环形元件
24 第一密封唇
25 盖部构件
26 第二密封唇
27 盖部侧的环形元件
28 定子侧壁
29 凸缘形的区段
30 弹簧元件
31 空心室
32 加强环
33 密封内周面
34 内孔
35 支承构件
36 滑动内周面
37 对应面
38 径向通道
39 凸轮轴流体通道
40 流体引导通道
41 引导凸缘
42 周向通道
43 导出通道
44 支承内表面
45 滚动轴承
46 第二密封件
47 连接部位
48 间隙适配螺栓
49 联接元件
50 流体引导环
51 支承端部区域
53 压力流体导入管路
54 压力流体导入管路

Claims (14)

1.具有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2)和调节执行器(4)的组件(1),在所述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中存在分配压力流体的中心阀(3),所述调节执行器对压力流体分配进行控制地作用到所述中心阀(3)上,其中,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借助干运行的牵引传动件来驱动或能驱动,其中,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连接部位(47)安装或能安装在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上,并且与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的构件通过联接元件(4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9)以如下方式构造和布置,并且/或者所述连接部位(47)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的径向方向上的摆动与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解耦,并且其中,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所述连接部位(47)在轴向和/或径向方向上有间隙地安装或能安装在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9)构造为由密封件(9)和滚动轴承组成的组合构件,或者构造为滑磨的、至少能在径向方向上压缩的密封件(9)。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9)布置在固定在凸轮轴调节器上的构件(25)与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元件(49)将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的压力流体分配室(8)相对于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的外部环境(10)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其连接部位(47)利用至少一个螺栓元件(21)安装或能安装在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上,并且/或者所述至少一个螺栓元件(21)设计为螺栓,所述螺栓元件利用第一螺纹区段至少牢固地拧入或能拧入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所述连接部位(47)相对于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居中地布置或能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所述连接部位(47)沿周向方向形状锁合地从后方作用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
8.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是能电操作的中心磁体执行器类型的调节执行器;
所述压力流体为油;并且/或者
所述牵引传动件为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螺栓元件(21)设计为螺纹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所述连接部位(47)借助至少一个适配销相对于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居中地布置或能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执行器(4)在所述连接部位(47)沿周向方向形状锁合地通过插嵌式连接从后方作用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
12.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件(1)、至少在运行状态中驱动凸轮轴调节器(2)的定子(5)的干式运行的牵引传动件和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其中,所述调节执行器(4)安装在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还存在至少在运行状态中与所述凸轮轴调节器(2)连接的凸轮轴(13)。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牵引传动件为带式传动件,并且/或者
所述固定在内燃机壳体上的构件(22)为气缸头壳体或封装牵引传动件的牵引件盒。
CN201410315787.0A 2013-07-03 2014-07-03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Active CN104279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2943.2 2013-07-03
DE102013212943.2A DE102013212943B4 (de) 2013-07-03 2013-07-03 Anbindung eines Verstellaktuators an ein Zentralventilsystem für einen trockenen Riementrieb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016A CN104279016A (zh) 2015-01-14
CN104279016B true CN104279016B (zh) 2019-06-21

Family

ID=5210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5787.0A Active CN104279016B (zh) 2013-07-03 2014-07-03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79016B (zh)
DE (1) DE102013212943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0499B2 (ja) 2015-04-08 2018-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
CN105909333A (zh) * 2016-05-18 2016-08-31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DE102017127735B4 (de) * 2017-11-23 2019-10-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scher Nockenwellenversteller mit einem Dichtteil aus zwei separaten Bauteilen
CN112648039A (zh) * 2019-10-11 2021-04-1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凸轮轴调相系统
DE102022116663A1 (de) 2022-07-04 2024-0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0404A (en) * 1992-03-27 1994-12-06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adial lip seal with interposed bearing
CN1694999A (zh) * 2002-10-17 2005-11-09 依纳-谢夫勒两合公司 电动凸轮轴调节装置
CN1696475A (zh) * 2004-05-14 2005-11-16 依纳-谢夫勒两合公司 凸轮轴调整器
CN101360890A (zh) * 2006-01-21 2009-02-04 谢夫勒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节器
DE102008051145A1 (de) * 2008-10-09 2010-04-15 Schaeffler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mit Riementrieb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5879A1 (de) * 2002-04-11 2003-10-23 Ina Schaeffler Kg Vorrichtung zum Verändern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insbesondere Einrichtung zur hydraulischen Drehwinkelverstellung einer Nockenwelle gegenüber einer Kurbelwelle
DE102007020525A1 (de) * 2007-05-02 2008-11-06 Schaeffler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mit integriertem Ventilschieb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0404A (en) * 1992-03-27 1994-12-06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adial lip seal with interposed bearing
CN1694999A (zh) * 2002-10-17 2005-11-09 依纳-谢夫勒两合公司 电动凸轮轴调节装置
CN1696475A (zh) * 2004-05-14 2005-11-16 依纳-谢夫勒两合公司 凸轮轴调整器
CN101360890A (zh) * 2006-01-21 2009-02-04 谢夫勒两合公司 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节器
DE102008051145A1 (de) * 2008-10-09 2010-04-15 Schaeffler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mit Riementrieb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79016A (zh) 2015-01-14
DE102013212943B4 (de) 2017-01-26
DE102013212943A1 (de) 2015-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8800B (zh) 用于干式带传动装置的中央阀系统
CN104279016B (zh) 调节执行器与用于干的带式传动件的中心阀系统的连接
CN104279017B (zh) 具有叶片式凸轮轴调节器和调节执行器的组件和驱动系统
CN101287894B (zh) 液压换向阀
CN104364494B (zh) 排气涡轮增压器
CN103291399A (zh) 容积存储器在凸轮轴调节器中的布置方案
US9017049B2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CN108291457A (zh) 凸轮轴调节器
CN109072725A (zh) 带有用于接收阀的流出的液压介质以直接引导回凸轮轴调节器的器件的凸轮轴调节系统
CN104110287A (zh) 用于可逆式电动机调节器的中心阀
KR20150083036A (ko) 전동 압축기
CN103244224A (zh) 凸轮轴调节器
CN108496001B (zh) 往复式活塞机、压缩空气供应设备、压缩空气供应系统和车辆
CN104005806A (zh) 密封装置和凸轮轴调节器
CN104379884A (zh) 凸轮轴调节器的控制阀
CN103291587B (zh) 压缩机和真空机
CN109563768B (zh) 排气旁通装置以及增压器
CN113348302B (zh) 具有轴向补偿的旋转泵、用于泵的出口垫圈和预装泵单元
CN105074194A (zh) 具有壳体、至少一个可轴向运动地布置在壳体中的活塞和耦合区段的燃料活塞式插接泵
CN103301667B (zh) 用于凸轮轴调节器的控制阀的过滤设施
CN103582760A (zh) 具有设置在轴内的容量控制阀的内齿轮泵液压设备
CN110832171B (zh) 具有凸轮轴相位调节器的组合件
CN102251821B (zh) 包括带有集成泵的凸轮轴的发动机组件
CN104428499B (zh) 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调节装置
JP3622755B2 (ja) 密閉型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after: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Herzogenaurach

Applicant befor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K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TO: SCHAEFFLER TECHNOLOGY GMBH + CO. KG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1st Floor, Building 2, No. 1 Antuo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CHAEFFLER HOLDING(CHINA)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German Herzogenaurach

Patentee befor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