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8207B -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8207B
CN104268207B CN201410490705.6A CN201410490705A CN104268207B CN 104268207 B CN104268207 B CN 104268207B CN 201410490705 A CN201410490705 A CN 201410490705A CN 104268207 B CN104268207 B CN 104268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target
tables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0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8207A (zh
Inventor
欧阳红
唐文升
刘玉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4104907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8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8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8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8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8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与一数据库对应,每个访问接口均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访问指令时,触发目标访问接口提取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依据接口标准生成的,触发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数据表;触发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目标数据库在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结果数据返回至目标访问接口,进而触发目标访问接口将结果数据发送至第二应用系统,实现第二应用系统对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

Description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中,多个应用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访问。每个应用系统具有自身的数据库系统,一个应用系统访问另一应用系统,是访问另一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不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不同,为了实现任意两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访问,每个应用系统均需要为除自身之外的所有其他应用系统建立专属的访问接口,以完成各自的数据结构转换,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访,这种访问方式可以认为是点对点方式。
然而,在上述访问方式中,每个应用系统均需要设置多个访问接口,访问接口的数量较多。并且,若任意一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结构改变,则必须更新该应用系统设置的全部访问接口,系统维护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应用系统的访问,需要设置的访问接口数据较多且系统维护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所述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优选地,在所述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之前,还包括:
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优选地,所述依据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包括: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优选地,所述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优选地,所述方法应用于的应用系统具有的访问接口依据的接口标准包括: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970系列标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所述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所述装置包括:
接口参数提取模块,用于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数据表确定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访问结果查找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访问结果返回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优选地,还包括:
业务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之前,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优选地,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优选地,所述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目标模型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第一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第三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上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优选地,所述装置应用于的应用系统具有的访问接口依据的接口标准包括: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970系列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由于访问接口是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一个应用系统设置的访问接口可以被其他所有的应用系统使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减少了接口开发数量,降低了互访系统架构的复杂性。例如,应用系统的个数为N个,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的接口个数为N*(N-1),然而,本申请只需设置N个接口即可。可见,本申请中设置的接口数目明显少于现有技术,而且,这种优势在应用系统个数越多的情况下越明显。
并且,一个应用系统(第二应用系统)在对另一应用系统(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过程中,并不需要预先获知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不必关系数据结构转换关系,其只需要向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发送按照预设接口标准生成的访问指令即可,当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接收到该访问指令后,即可触发该访问接口依据该对应关系,自动将接口参数转换为自身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存储标识,依据存储标识实现数据结构转换,进而依据转换后的数据结构实现对第一应用系统数据库的访问。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访问方法更加简单。
同时,当第一应用系统修改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后,并不需要修改第二应用系统生成的访问指令,降低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系统架构图,该架构中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应用系统。如图1所示,该架构中包含的应用系统为3个,具体为应用系统1、应用系统2及应用系统3。每个应用系统均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并且,每个访问接口与一个数据库对应。见图1所示,应用系统1的访问接口为访问接口11,且该访问接口11对应的数据库为数据库12;应用系统2的访问接口为访问接口21,且该访问接口21对应的数据库为数据库22;应用系统3的访问接口为访问接口31,且该访问接口31对应的数据库为数据库32。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系统设置的访问接口需要使用系统总线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访问功能。可选地,系统总线技术可以是CORBA技术或者Webservice技术。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并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可选地,统一的接口标准为IEC 61970系列标准。该IEC 6197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的,该系列标准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模型(以下简称CIM)和组件接口规范(以下简称CIS)两方面内容。其中,访问接口是依据该系列标准中的组件接口规范定义的。具体地,该组件接口规范中规定有接口名称、接口参数及返回结果类型。
现有技术中,每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由于每个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并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定义的,为了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互相访问,每一个应用系统均需要设置与自身之外的所有应用系统之间的专属数据结构转换接口。具体地,一个应用系统需要预先获知其他所有应用系统是各自在哪一数据表中存储访问结果的、各自使用哪一字段来表示访问结果等,并根据该预先获知的信息设置接口。
然而,本申请中的每个应用系统只需设置一个访问接口。由于访问接口是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一个应用系统设置的访问接口可以被其他所有的应用系统使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减少了接口开发数量,降低了互访系统架构的复杂性。例如,应用系统的个数为N个,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的接口个数为N*(N-1),然而,本申请只需设置N个接口即可。可见,本申请中设置的接口数目明显少于现有技术,而且,这种优势在应用系统个数越多的情况下越明显。
需要说明,上述设置的访问接口只是静态结构,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进行访问才能实现具体的功能,而访问是一种动态过程。因此,基于设置的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访问接口,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参见图2,其示出了该访问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S101: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其中,一个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可接收到任意其他应用系统发送的访问指令。为了便于描述,将接收到访问指令的应用系统认为是第一应用系统,将发送访问指令的应用系统认为是第二应用系统。
需要说明,访问指令中包含有接口参数,访问指令是依据接口标准生成的。具体地,接口标准既包括个数标准,也包括名称标准。例如,目标访问接口的接口参数为两个,分别为参数A及参数B,则访问指令中的接口参数也为两个,且分别为参数A及参数B。
步骤S102: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其中,预先设置有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认为是一种映射关系,描述需要查询的接口参数存储在哪一数据表中,且可以进一步描述该接口参数在该数据表中的存储字段。例如,参数A存储在数据表1中,且该参数A的在该数据表1中存储字段为a。
本实施例中,第二应用系统访问第一应用系统时,并不需要预先获知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不必关系数据结构转换关系,其只需要向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发送按照预设接口标准生成的访问指令即可,当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接收到该访问指令后,即可触发该访问接口依据该对应关系,自动将接口参数转换为自身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存储标识。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方法更加简单。更重要的是,当第一应用系统修改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后,并不需要修改第二应用系统生成的访问指令,降低维护难度。
步骤S103: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其中,目标访问接口可以依据访问指令中的接口参数生成数据库查找指令,接口参数不同,生成的数据库查找指令不同。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库查找指令中包含有确定出的目标数据表。目标访问接口将该数据库查找指令发送至目标数据库。当目标数据库接收到数据库查找指令后,可以在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且,触发目标数据库将结果数据返回至目标访问接口。
步骤S104: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其中,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目标数据库返回的结果数据后,进而将该结果数据返回至第二应用系统,完成第二应用系统对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当一个应用系统(假设为第二应用系统)需要访问另一应用系统(假设为第一应用系统)对应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时,只需按照第一应用系统访问接口的接口标准生成访问指令即可,并不需要获知第一应用系统是如何存储访问指令中的接口参数并实现数据结构转换的。当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接收到访问指令后,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在自身数据库中查找访问结果返回给该第二应用系统,实现第二应用系统对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需要说明,第三应用系统对第一应用系统进行访问时,也是仅需要根据接口标准生成访问指令即可,第一应用系统同样依据上述过程实现对第三应用系统的访问结果的返回。
需要说明,上述第二应用系统及第三应用系统是第一应用系统之外的任意一应用系统,也就是说,一个应用系统可以利用该访问接口实现对其他所有应用系统发送的访问指令的处理。然而,现有技术中,一个应用系统需要为其他所有应用系统均设置访问接口,并且,其他所有应用系统需要根据自身对应的访问接口生成各自的访问指令,并将访问指令发送到与自身对应的访问接口,不仅设置的接口数量较多,而且访问方式复杂。
需要说明,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方法中,访问接口中包含访问方法,访问接口利用访问方法实现功能。访问方法不同,访问接口的实现功能则不同。其中,功能指的是在数据库中查找数据。访问方法不同,访问接口查找到的数据也不同。例如,访问接口中包含资源标识获取方法,则该访问接口查找并返回资源标识;访问接口中包含对象查询方法,则该访问接口查找并返回对象信息。
访问方法依据自身实现的功能,确定接口参数对应的返回结果。其中,返回结果指的是访问方法返回哪些数据。例如,资源标识获取方法返回资源标识,对象查询方法返回的是对象信息,对象属性查询方法返回的是对象的属性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1提供的包含多个应用系统的架构中,每个应用系统中被访问的数据均是按照统一的业务模型定义的,并且需要发布其定义的具体业务模型。其中,统一的业务模型可以是面向对象的抽象模型,用于使用类、类属性、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及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描述业务数据的实体对象。
其中,统一的业务模型标准可以是CIM(Common Information Model,即公共信息模型),具体可以是IEC 61970和IEC61968标准。需要说明,CIM是由IEC第TC57委员会负责制定的,且IEC 61970和IEC61968标准是统一标准,可以便于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访问。更具体地讲,上述各个标准描述的是电力系统数据的建模标准。因此,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可以是各个电力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访问。但需要说明,电力应用系统只是一个应用场景示例,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方法可以应用但不限定于电力应用系统中,只要是根据统一的业务模型并且根据统一的接口标准设置有访问接口的应用系统均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访问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应用系统对第二应用系统进行数据访问之前,需要生成包含第二应用系统访问接口的接口参数的访问指令。其中,访问命令是依据另一应用系统发布的业务模型生成的。具体地,第二应用系统发布的业务模型中包含有类、类属性、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及类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第一应用系统可以根据获知第二应用系统中包含哪些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用哪一具体类表示、每个业务数据包含哪些属性、哪些业务数据之间具有继承关系、哪些业务数据之间具有关联关系。第一应用系统需要访问第二应用系统中的业务数据时,利用第二应用系统发布的业务模型中的类、类属性、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及类之间的关联关系生成访问指令中的接口参数。
例如,电力营销业务系统需要访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布的业务模型中包含有Meter类,该类具有measuring属性,用来描述电能表的测量示数。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在需要查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电能表示数时,利用Meter类及其具有的measuring属性生成访问指令。
一个应用系统(第二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实现对另一应用系统(第一应用系统)访问指令的响应之前,第一应用系统需要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进而,当第一应用系统的访问接口可以在对应数据库中准确查找到接口参数。因此,请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的部分流程,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1: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根据信息描述层次的不同,一项业务数据可以分别用业务模型、逻辑模型及物理模型表示。其中,业务模型是面向用户、面向现实世界的数据模型,用来描述真实世界问题域中事物的概念化结构,是现实世界到业务数据的第一层抽象。可选地,构建业务模型可使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逻辑模型是用逻辑过程描述对象系统的数据模型。物理模型包括数据存储方式以及数据库实现方式。构建的业务模型需要映射到物理模型,具体来看,映射过程也就是将业务模型中的模型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的过程,也即本步骤中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对应关系的过程。
可选地,统一的模型标准为CIM标准。
步骤S202: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步骤S203: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在步骤S203之后,执行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但是,步骤S201至步骤S203用于预先设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预先设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只执行一次即可。在应用系统间的每次访问过程中,只需执行步骤S101至步骤S104即可。
其中,上述步骤S201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可以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获取第一应用系统中的当前业务模型及第一应用系统中的各个业务数据。
判断各个所述业务数据是否均具有与其完全对应的对象类;其中,所述对象类包含在所述当前业务模型中;若否,说明业务模型中并未描述全部的业务数据,进而,确定并未具有对应对象类为待描述业务数据,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为所述待描述业务数据创建目标类,并为所述目标类添加属性;
判断当前业务模型中是否包含有与业务数据并未完全对应的相似对象类,若是,获取所述相似对象类,并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创建用以继承所述相似对象类的新类,并为创建的所述新类增添属性;
判断所述当前业务模型中包含的关联关系是否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一一对应,即判断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全部用当前业务模型中对象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描述;若否,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为所述当前业务模型中的对象类创建关联关系。
利用以上步骤,可创建用于发布的业务模型,且该业务模型可以完全地描述应用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数据。需要说明,业务模型符合统一模型标准,进而,应用系统发布该业务模型之后,另一应用系统可以利用该业务模型生成访问指令,并将该访问指令发送到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设置的访问接口。统一的接口模型与统一的模型标准具有对应关系,则访问接口可以准确识别该访问指令,从而实现对另一应用系统访问的响应。
见图4,步骤S202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是:
步骤S301: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其中,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提取所有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且建立第一对应关系。具体地:
数据表中的一行记录表示一个类,将类间的继承关系用一个字段表示。例如,字段parent。同时,类名称也需要用具体字段表示。例如,电能表类的类名称为Meter,在第一数据表E1中的字段为ID。因此,建立类名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包含类名称与第一数据表表名的对应,并具体到与该第一数据表中哪一字段对应。
步骤S302: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一个类可以包含有多个属性,每个属性均使用一个字段表示,第二数据表中的各个字段用于记录每个类的各个属性。具体地,建立类属性与第二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具体指的是建立类属性与第二数据表中字段的对应关系。
其中,对于类间具有继承关系的情况。当子类继承父类时,需要继承父类的属性。在生成第二数据表时,需要将父类的属性下落到子类中,即子类同样需要建立字段,以表示从父类继承的属性。
步骤S303: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其中,类间的关联关系指的是两个类语义级别的依赖关系。关联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可选地,关联关系的形式可以是,被关联的类作为关联类的属性,或者,关联类引用了被关联类的全局变量。将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即用数据表的字段表示哪一关联类与哪一被关联类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步骤S304: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该三个对应关系。当然,对应关系包括但不限定于上述三种对应关系。
见图5,步骤S203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是:
步骤S401: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其中,接口参数是根据应用系统发布的业务模型生成的,因此,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查找并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模型信息。当然,确定的模型信息可以包括一项,可以是多项,接口参数不同,确定的目标模型信息也不尽相同。例如,与接口参数Meter.measuring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包括类名称Meter及类属性measuring。
其中,已经预先设置有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中包含有各个模型信息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具体分别包括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因此,根据该各个对应关系,分别建立确定出的接口参数对应的各个目标模型信息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映射关系)。具体建立过程为下述步骤S402、步骤S403及步骤S404。
步骤S402: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其中,将第一对应关系中的第一数据表与该接口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S403: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其中,将第二对应关系中的第二数据表与该接口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S404: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其中,将第三对应关系中的第三数据表与该接口参数建立映射关系。
步骤S405: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的任意一项或多项创建成功时,则将创建成功的一项确定为该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进而,在目标访问接口确定对应的目标数据表时,可以将具有对应关系的数据表确定为目标数据表,以在该目标数据表中查找返回结果。
可选地,上述方法可以应用到具体的电力领域中,即包含的应用系统可以具体为营销基础数据平台、电力营销业务系统、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等具体的电力营销领域。并且,为了支撑上述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实现方式,本发明还设计有营销技术数据平台的整体实现架构。该架构的最底层为电力营销数据接入层,上一层为电力营销数据存储层,再上一层可以分为三个小分层。第一小分层为数据管理分层,第二小分层为辅助决策分层,第三小分层为平台支撑分层。
对于数据管理分层。电力营销数据存储层之上是电力营销数据模型与接口层,使用到的接口有SQL接口、API接口以及基于SQL接口和API接口实现的为特定业务服务的业务访问接口,并且还有符合IEC 61970标准的CIS接口(包括GDA接口、HSDA接口、TSDA接口和GES接口),从而可以解决电力营销数据共享及访问接口不统一的问题。
对于辅助决策分层。营销数据存储层之上是营销辅助决策逻辑层,使用到的技术包括营销综合查询、营销报表管理、营销多维分析、营销挖掘预测和营销辅助决策。营销辅助决策逻辑层之上是营销辅助决策展现层,可能用到的技术包括营销报表展现技术、多维数据展现技术以及挖掘预测展现技术(例如决策树)。
对于平台支撑分层。营销数据存储层之上是平台应用层,实现平台业务逻辑。平台应用层之上是平台展现层,用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展现技术实现信息展现。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有关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的描述可参见上文本发明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下文不做赘述。
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的结构,该访问装置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所述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接口参数提取模块100,用于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数据表确定模块200,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访问结果查找模块300,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访问结果返回模块400,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应用于多个访问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只需设置一个访问接口。由于访问接口是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一个应用系统设置的访问接口可以被其他所有的应用系统使用。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减少了接口开发数量,降低了互访系统架构的复杂性。例如,应用系统的个数为N个,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的接口个数为N*(N-1),然而,本申请只需设置N个接口即可。可见,本申请中设置的接口数目明显少于现有技术,而且,这种优势在应用系统个数越多的情况下越明显。
可选地,上述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还包括:
业务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之前,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目标模型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第一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第三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另外,上述任意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应用于的应用系统具有的访问接口依据的接口标准包括: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970系列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各自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所述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所述方法包括:
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之前,还包括:
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包括: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包括:
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的应用系统具有的访问接口依据的接口标准包括: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970系列标准。
6.一种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个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具有各自的一个访问接口,每个访问接口各自与一数据库对应,且每个所述访问接口均是依据统一的接口标准定义的,所述装置包括:
接口参数提取模块,用于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其中,所述访问指令是第二应用系统向所述第一应用系统发送的,且所述访问指令是依据所述接口标准生成的;
数据表确定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依据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数据表;其中,所述目标数据表保存在所述目标数据库中;
访问结果查找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向所述目标数据库发送数据库查找指令,以使所述目标数据库依据所述数据库查找指令在所述目标数据表中查找结果数据,并将所述结果数据返回至所述目标访问接口;
访问结果返回模块,用于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将所述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应用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业务模型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当第一应用系统的目标访问接口接收到对目标数据库的访问指令时,触发所述目标访问接口提取所述访问指令中的目标接口参数之前,依据统一的模型标准,生成第一应用系统的业务数据对应的业务模型;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所述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预先建立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以及类间的关联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用于依据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所述对应关系,预先建立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名称以及类间的继承关系,保存在第一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名称与所述第一数据表的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属性,保存在第二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属性与所述第二数据表的第二对应关系;
第三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获取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包含的类间的关联关系,保存在第三数据表中,并建立所述类关联关系与所述第三数据表的第三对应关系;
业务模型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及第三对应关系确定为所述业务模型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目标模型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业务模型的模型信息中,确定与接口参数对应的目标模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模型信息包含类名称、类属性、类间的继承关系及类间的关联关系中的至少一项或多项;
第一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名称或类间的继承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一数据表的第一映射关系;
第二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属性时,依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二数据表的第二映射关系;
第三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模型信息中包含类间的关联关系时,依据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创建接口参数与第三数据表的第三映射关系;
接口参数与数据表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及第三映射关系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为接口参数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的应用系统具有的访问接口依据的接口标准包括: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61970系列标准。
CN201410490705.6A 2014-09-23 2014-09-23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Active CN104268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705.6A CN104268207B (zh) 2014-09-23 2014-09-23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0705.6A CN104268207B (zh) 2014-09-23 2014-09-23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207A CN104268207A (zh) 2015-01-07
CN104268207B true CN104268207B (zh) 2017-10-20

Family

ID=52159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0705.6A Active CN104268207B (zh) 2014-09-23 2014-09-23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82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4217A (zh) * 2016-05-25 2016-08-24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一种电力营销多业务系统数据中心构建方法
CN108648086A (zh) * 2018-05-22 2018-10-12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融量化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32590B (zh) * 2018-09-26 2021-11-16 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开发环境的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55732B (zh) * 2019-08-29 2022-04-19 深圳市云积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营销策略推送方法、装置及营销策略运营平台
CN113360519B (zh) * 2020-03-06 2023-09-26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9763A (zh) * 2005-10-11 2007-0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共享信息服务器系统
CN101354696A (zh) * 2008-09-08 2009-01-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电信领域共享信息模型的数据整合与应用服务系统
US7599948B2 (en) * 2003-10-10 2009-10-0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 layer
CN101930469A (zh) * 2010-09-02 2010-12-29 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调度数据服务平台中跨平台多异构数据库的通用数据访问方法
CN102034173A (zh) * 2010-12-31 2011-04-27 东莞市高明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948B2 (en) * 2003-10-10 2009-10-0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 layer
CN1949763A (zh) * 2005-10-11 2007-04-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共享信息服务器系统
CN101354696A (zh) * 2008-09-08 2009-01-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电信领域共享信息模型的数据整合与应用服务系统
CN101930469A (zh) * 2010-09-02 2010-12-29 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调度数据服务平台中跨平台多异构数据库的通用数据访问方法
CN102034173A (zh) * 2010-12-31 2011-04-27 东莞市高明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soa的模具信息协同管理系统开发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IM 模型与关系模型的一种映射方法的探讨;翁芳芳 等;《现代电力》;20050830;第22卷(第4期);第20-24页 *
电力企业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王家凯;《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月刊)》;20110815;第3.3-3.5节、第4.2-4.4节,图4-1、4-2、4-3、4-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8207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68207B (zh) 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模型与接口的系统实现及方法
Solihin et al. A simplified relational database schema for transformation of BIM data into a query-efficient and spatially enabled database
CN110427434B (zh) 一种多维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US115207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ottom-up aggregation in a multidimensional database environment
CN105183735A (zh) 数据的查询方法及查询装置
US10049014B2 (en) Cloud platform for managing design data
CN108595449A (zh) 调度自动化系统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方法
CN104281701B (zh) 分布式多尺度空间数据查询方法及系统
CN101901242A (zh) 联合的配置数据管理
US9201700B2 (en) Provisioning computer resources on a network
CN104200402A (zh) 一种电网多个数据源的源数据发布方法及系统
CN107451225A (zh) 用于半结构化数据的可缩放分析平台
CN112966004B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5808553A (zh) 数据库迁移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88149A (zh) 一种数据仓库系统
CN102855332A (zh) 一种基于图形数据库的图形配置管理数据库
CN105404637B (zh) 数据挖掘方法和装置
WO2022213838A1 (zh) 卫星终端接入管理方法、核心网、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Sebastian et al. BIM and GIS for low-disturbance construction
McGlinn et al. Integrating Ireland'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o provide authoritativ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
Sharma et al. Iaselect: Finding best-fit agent practices in industrial cps using graph databases
CN104537047B (zh) 一种基于Lucene的服装基样板检索系统
CN116739336A (zh)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的电网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1079284A (zh) 电网全域逻辑数据模型验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Zhu et al. Integrating Spatial Data Linkage and Analysis Services in a Geoportal for C Hina Urban Resear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