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7432A -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7432A
CN104267432A CN201410547375.XA CN201410547375A CN104267432A CN 104267432 A CN104267432 A CN 104267432A CN 201410547375 A CN201410547375 A CN 201410547375A CN 104267432 A CN104267432 A CN 1042674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common
road
converted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73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7432B (zh
Inventor
罗红明
何光明
李忠
陈爱萍
陈三平
王栋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 of CNPC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473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674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67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74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4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具体引入了面元规则化和偏移距规则化的两方面处理,特别适用于地表和地下情况不太复杂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的选排处理,具有计算步骤简便和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目前的转换波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主要应用于石油地震勘探中野外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背景技术
多波勘探由于更多地利用到了地震勘探过程中的各种波形特性,在岩性分析、流体识别、裂缝检测、气云区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在实际工业生产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随着近几年来多分量海底电缆(OBC)技术的实用化使转换波的处理逐渐由研究领域向常规生产领域发展。P(纵波)-SV(转换横波)的转换波处理的常规流程中共转换点(CCP)道集的抽取及叠加是一个很关键的处理步骤,也是转换波处理与常规纵波处理的一个最主要的差别之一。人们对转换波,无论是折射的还是反射的都非常的重视,对转换型的波尤为重视,为此还研究并大量推广了特殊的非对称抽道叠加的共深度点方法。
转换波共转换点的选排是共转换点(CCP)道集的抽取及叠加的必要前提,能够更好地得到叠加剖面,也是预处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对于共转换点道集选排的方法,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和适当的处理方法下,都有着较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转换波道集处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包括转换点渐近逼近道分类法、直射线路径近似道分类法和分层共转换线选排法等,在该类方法中都引入一个与CMP道集(共中心点道集)概念相对应的CCP概念并抽取CCP道集。该类算法的过程都是先计算出目标反射层上转换点的坐标,然后再把转换点落在反射界面上某一反射点上或该反射点附近的所有记录道选排在一起,组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该类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只对某一深度最为正确,都是能在目标层聚焦成像,但在所选反射层的上面或下面,反射界面的叠后成像可能会变得模糊。分层共转换线选排方法能够使不同深度的转换波均能达到较好的聚焦效果,但需要在不同层之间进行道集的拼接,实际操作起来也有一些问题。
第二类包括DMO方法、依赖深度的映射法和基于模型的共转换点道集选排方法等,该类方法都没有采用传统的抽取CCP道集的做法,而是通过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直接处理,消除正常时差及转换点的侧向位移,以达到实现成像的目的,但依赖模型的不足制约着该方法在复杂地区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两类转换波道集处理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山地地震资料地表地下情况的复杂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规则化的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以为转换波的处理提供更精细和高效的共转换点道集分选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输入转换波炮集数据以及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文件;
B)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并根据观测系统中划分的多个共转换点面元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范围,确定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的投影点坐标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将其作为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继而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
C)对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的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抽取,依据所述索引文件将属于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各道的各样点进行循环计算并找出属于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将所述属于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分别合并到各自在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上,直至完成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得到多个抽取后的预设道并形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
D)重复步骤C,直至处理完成每个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得到多个共转换点道集,
其中,将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按照偏移距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组并且每一组对应一个偏移距范围,共转换点面元中的预设道是属于所述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的道并且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为定值,所述预设道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端点值,所述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长度;当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道的偏移距落入一个偏移距范围内时,则所述一个偏移距范围的左侧端点值或右侧端点值所对应的预设道是所述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在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C和/或步骤D中,沿着INLINE方向和XLINE方向规则化地扩大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对扩大后的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进行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利用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炮点坐标、检点坐标以及在不同深度对应的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利用下式1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XC,YC),
X C ≈ X S + [ c 0 + c 2 ( X R - X S Z c ) 2 1 + c 3 ( ( X R - X S ) Z c ) 2 ] Y C ≈ Y S + [ c 0 + c 2 ( ( Y R - Y S ) Z c ) 2 1 + c 3 ( ( Y R - Y S ) Z c ) 2 ] ——式1,
式中,炮点的坐标为(XS,YS),检波点的坐标为(XR,YR), c 0 = γ 1 + γ , c 2 = γ ( γ - 1 ) 2 ( γ + 1 ) 3 , c 3 = c 2 1 - c 0 并且 γ = V P V S ,
ZC为转换点所在的反射层的深度,m;
VP为纵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
VS为横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在确定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之后,利用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以及所述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述的共转换点面元之间的多个面元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引入了面元规则化和偏移距规则化的两方面处理,特别适用于地表和地下情况不太复杂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的选排处理,具有计算步骤简便和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在目前的转换波地震资料高精度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转换波的反射示意图。
图2是转换波的转换点位置范围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块实现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步骤不限制为上述步骤,其中的一些步骤可被进一步拆分为更多的步骤,并且一些步骤可合并为较少的步骤。
首先对本发明中可能涉及的一些技术名词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本文中所提及的地震道数据或道数据也会直接用道来描述,其含义是一致的。
P波,也即纵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S波,也即横波,是指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转换波是指由震源产生的下行纵波,遇到界面后转换为横波,然后以上行横波传到地面,这时的横波不是由横波震源产生的,而是由入射纵波转换得到的,所以称作为转换波;野外转换波勘探,就是使用纵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检波器接收的勘探方式。
由于转换波的下行波是纵波而上行波是横波,因此会造成传播路径的不对称性,即转换点位于从中心点偏向接收点的一侧并且还会随着深度及界面上下纵横波速度比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常规共中心点道集的抽取、处理方式无法适用于转换波,也即转换波叠加成像必须按照共转换点进行道集分选。
常规地震勘探中使用普通的检波器设备接收到的是纵波(也称P波)的反射信息,但随着勘探的地下目标复杂度的提升和勘探技术的进步,常规纵波勘探已经无法很好满足精细的储层勘探。多波(利用常规纵波(P波)和转换波(PS波)的反射信息综合分析和应用,由于转换波中含有纵波的反射信息,通常在数据处理时,先进行常规纵波的处理,获得纵波的精确信息,如纵波速度,静校正量等,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后续转换波处理的已知信息进行转换波的处理。
由于地震勘探需要准确地反映地下油气储层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范围的,所以必须用一个坐标系来描述其空间关系,通常使用大地坐标作为最终的统一坐标系,地表面任意一空间位置都能用大地坐标来进行唯一地描述,如勘探的炮点、检波点等。并且,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勘探某一区域的地质和油气储层情况,需要对处理完成的三维数据体预先设计一个理想的观测系统以用来获得一系列地表以下、由浅到深的地震波反射信息,该观测系统中通常以垂直于构造的剖面为主测线(inline)并以垂直于主测线的为联络线(Xline),Xline和inline实际就是处理网格或者处理坐标系,由此便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具体来说,观测系统通常用方形网格来描述,主要包括炮点空间位置、检波点空间位置以及炮点-检波点的空间关系等,由于观测系统设计的特殊性(多次覆盖),使得地下反射层的反射点在地表的投影点一般是一簇簇的聚集在一起,以每一簇为中心,可以用方形网格对这些投影点进行分割,每一个方形网格就可以称为一个面元,每个面元内的投影点对应的地震道可以按照偏移距(即炮点到检波点的水平距离)由负到正、由小到大进行排列,从而组成一个共中心点道集(CMP或CDP道集),而且这些道的反射信息都等效为该面元中心位置的反射信息。其中,方形网格的大小可以通过观测系统定义的参数获得,例如可以分别为每道的间距的一半、炮点间距的一半等方形;并且,方形网格内的交点及方形网格的中心点坐标等可以通过大地坐标来定义或换算获得。
本发明是在以上基础上具体通过转换波地震道炮点、检波点的坐标和共转换点面元的定义以及该道数据不同深度对应的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来计算该道数据每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然后分别对每个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抽取,从而获得共转换点道集。由于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值的变化对于地震道中每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的影响较明显,所以同一道数据的样点可能会分别属于相邻的共转换点面元,则对于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值变化较平缓的情况,常常是不同的连续时间段内样点分别属于相邻的不同共转换点面元,这一方面造成了相同的共转换点面元且相同的偏移距却对应着不同的地震道数据的尴尬,另一方面,有些共转换点面元内的一些地震道数据往往只有一小段是有效的反射信息,其余为空值,这容易造成反射信息不丰富。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规则化的思路来处理上述问题并进行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上述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
输入转换波炮集数据以及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文件。
其中,炮集数据就是多个共炮点道集数据,每个共炮点道集数据包括由同一个炮点激发,由多个检波器接收的多个地震道。转换波数据就是使用多分量检波器接收的反应不同深度反射层信息的转换波数据。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包括多个共炮点道集,反映了不同炮点激发地震波的不同深度的反射层信息。通常,本步骤输入的转换波炮集数据可以经过一些常规的预处理,如静校正、去噪、振幅补偿等处理,本发明不限于此。
由于不同深度的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对于转换点的位置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本发明还需用到相应的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文件,这个文件可以由前期的预处理获得。获取准确的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是抽取共转换点道集的关键,纵波速度是在处理转换波炮集数据之前获取的,通常需要先完成纵波数据的处理,获得叠加速度和叠加剖面;纵横波速度比的获取需先按照纵波的叠加处理方式进行,即在对转换波炮集数据完成静校正、去噪和振幅补偿等预处理的道集上进行共中心点道集的抽取,然后对其进行速度分析和叠加,获得转换波的叠加速度和叠加剖面,再根据纵波速度和转换波速度获取纵横波速度比,上述操作均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进行。
输入需要处理的转换波炮集数据和相关参数文件之后,就可以用于后面的转换点位置计算和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确定。
步骤B:
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并根据观测系统中划分的多个共转换点面元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范围,确定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的投影点坐标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将其作为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继而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
具体来说,本步骤相当于一个预抽取的处理,即计算出可能落入各共转换点面元的地震道数据,再对包括有地震道数据的各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更为精确的抽取,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查找速度。
通常,共转换点面元是在观测系统上划定的方形网格,共转换点面元的大小即为其在大地坐标系的水平面上的空间范围,例如可以将共转换点面元定义为长15m、宽10m的长方形网格,其在地质上的意义就是反映了一个空间点的由浅到深的地址信息。在共转换点面元的范围内可以包括很多个地震道,并且地震道的数量由覆盖次数决定,由于这个范围内的数据都是反映了一个空间点的地质信息,所以后期可以用同一组速度信息进行动校正、叠加并获得叠加道,本发明也是基于此进行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
图1是转换波的反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炮点S和检波点R的坐标分别为(XS,YS)和(XR,YR)并且通过前期测量已知,ZC深度的反射层上的转换点C及其在地表的投影点M的坐标为(XC,YC)并且为待求参数,因此根据几何关系并利用式1可以求得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XC,YC),
X C ≈ X S + [ c 0 + c 2 ( X R - X S Z c ) 2 1 + c 3 ( ( X R - X S ) Z c ) 2 ] Y C ≈ Y S + [ c 0 + c 2 ( ( Y R - Y S ) Z c ) 2 1 + c 3 ( ( Y R - Y S ) Z c ) 2 ] ——式1,
式中,炮点的坐标为(XS,YS),检波点的坐标为(XR,YR), 并且ZC为转换点所在的反射层的深度,m;VP为纵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VS为横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
因此,利用各道的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以及该道在不同深度对应的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就可以计算出各道中每一个样点对应的转换点及其投影点的坐标。然后,根据共转换点面元的大小以及其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范围或者说分布关系,可以很容易确定各道的每一个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的投影点坐标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将相应的共转换点面元作为相应样点的共转换点面元。
由于转换波反射路径的不对称性,某一道数据中反应浅、中、深层反射信息的样点可能分属于相邻的不同共转换点面元,因此需要从输入的转换波炮集数据的第一个道集的第一道开始一直计算到最后一个道集的最后一道,计算量很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则提供了一种简化的处理方式。图2示出了转换波的转换点位置范围与纵横波速度比、深度的关系图,其中,设最小纵横波速度比为rmin,最大纵横波速度比为rmax,最小深度为Zmin,最大深度为Zmax,炮检距为H(炮点S到检波点R的距离),转换点C的投影点E到炮点S的最小距离为Xcmin,转换点C的投影点F到炮点S的最大距离为Xcmax,则容易得出转换点C的投影点位于EF范围之内,据此可以预抽取出可能落入各共转换点面元的各道的样点数据,再对每个共转换点面元逐个进行精确抽取。
参照图2可知,由于转换点的投影点在水平方向是渐变的,故可以简化为只计算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在确定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之后,由于其余样点的转换点会在这两个共转换点面元之间的共转换点面元内部有投影点,因此可以利用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以及所述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述的共转换点面元之间的多个面元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由此可以大大地减少计算量。
步骤C:
对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的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抽取,依据索引文件将属于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各道的各样点进行循环计算并找出属于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将属于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分别合并到各自在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上,直至完成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得到多个道并形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
步骤D:
重复步骤C,直至处理完成每个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得到多个共转换点道集。
在步骤C和步骤D中,主要是进行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以将反应一个空间点地质信息的数据归属到同一个面元并便于进行后续的处理,抽取之后,每个共转换点面元内包括的地震道就可以作为共转换点道集来进行后续的速度分析、动校正、叠加处理等。
其中,本发明引入了一个偏移距规则化的处理方式。具体来说,将转换波炮集数据按照偏移距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组并且每一组对应一个偏移距范围;共转换点面元中的预设道是属于该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的道并且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为定值,预设道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端点值,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长度。
具体进行抽取时,当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道的偏移距落入一个偏移距范围内时,则所述一个偏移距范围的左侧端点值或右侧端点值所对应的预设道是所述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在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
例如,将转换波炮集数据按照偏移距H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组并且每一组对应一个偏移距范围,如总范围是-3000米到3000米,则每个偏移距范围为100米,则可以分为包括-3000~2900米、-2900~-2800米……2800~2900米、2900~3000米的61个组,当然,每个组内的地震道数量是不定的。则每个共转换点面元中的预设道的偏移距取-3000米、-2900米……、2900米、3000米等端点值,一共61道,并且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为100米。当某一个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道的偏移距为2950m时,则该偏移距落入2900~3000米的偏移距范围内,则此时将偏移距为2900米或3000米的预设道作为该样点对应的预设道并将该样点的数据合并到对应的预设道上。以此类推,对每个属于某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其数据进行合并,就可以得到该共转换点面元的多个抽取后的预设道,这些抽取后的预设道就可以组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对每一个共转换点面元均进行上述处理,就可以得到多个共转换点道集。当然,其中的偏移距范围的长度等参数均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设置,只要满足规则化的设置即可。
本发明通过在共转换点面元内建立统一、规则的偏移距组,将地震道的反射信息按照规则后的偏移距进行合并,丰富了有效反射信息,避免了相同的面元且相同的偏移距却对应着不同的地震道数据的情况,特别是在扩大面元后更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还引入了面元规则化的处理方式。具体来说,在步骤C和/或步骤D中,沿着INLINE方向和XLINE方向规则化地扩大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对扩大后的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进行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通过沿INLINE和XLINE两个方向扩大面元的规则化思路,可以处理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地质情况下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抽取问题,由于直接借用了相邻的共转换点面元的转换波反射信息,使得当前共转换点面元中的道集的反射信息更丰富了,更利于后面的叠加与成像处理。并且,可以灵活选择输入的面元个数,例如,若最初设定的共转换点面元为长15米、宽10米的方形网格,则在计算时可以将沿着INLINE方向和XLINE方向扩大十倍,扩大为长150米、宽100米的共转换点面元,由此则将更大范围的地震数据合并到当前共转换点面元中,丰富了反射信息。当然,扩大面元之后的抽取处理方式还是一样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3,在本示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输入转换波炮集数据以及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文件;
2)进行预抽取并建立索引文件,即根据共转换点面元和范围等参数(如扩大共转换点面元、速度比范围等)来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和每一个共转换点面元需要输入的地震道,由于每个共转换点面元对应的道集中道的样点数目和空间位置均有差异,需要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以便之后计算时可以直接使用索引文件,避免盲目搜索并提高效率;
3)对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进行循环,当在对当前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抽取时,使用当前共转换点面元的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进行计算;
4)对索引文件中属于当前共转换点面元的各道进行循环,对每道的采样点进行循环,判断当前道的当前样点是否属于当前共转换点面元,若属于,则存入缓存区并合并到其在当前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上,记录覆盖次数,循环进行上述处理,直至完成当前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得到多个道并形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之后继续循环,直至完成所有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得到多个共转换点道集;
5)最后,将得到的多个共转换点道集除以覆盖次数,并输出数据、更新道头,形成最终的共转换点道集。
图3和本示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操作方法,本发明不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主要提出了偏移距规则化和面元规则化的两个处理方式,通过在共转换点面元内建立统一、规则的偏移距组,将地震道的反射信息按照规则的偏移距进行合并,丰富了转换波道集内的有效反射信息;通过沿INLINE和XLINE两个方向扩大共转换点面元的规则化思路,来处理横向速度变化不太剧烈的地质情况下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抽取问题,利用借道的思路提高抽取的共转换点道集的覆盖次数,增加转换波的有效反射信息。
尽管已参照优选实施例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换。

Claims (5)

1.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输入转换波炮集数据以及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文件;
B)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并根据观测系统中划分的多个共转换点面元在大地坐标系中的范围,确定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的投影点坐标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将其作为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继而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
C)对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的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进行抽取,依据所述索引文件将属于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各道的各样点进行循环计算并找出属于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将所述属于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所有样点分别合并到各自在所述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上,直至完成第一个共转换点面元的抽取,得到多个抽取后的预设道并形成一个共转换点道集;
D)重复步骤C,直至处理完成每个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得到多个共转换点道集,
其中,将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按照偏移距的大小进行排序和分组并且每一组对应一个偏移距范围,共转换点面元中的预设道是属于所述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的道并且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为定值,所述预设道的具有预设规则值的偏移距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端点值,所述相邻预设道的偏移距差值取所述偏移距范围的长度;当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对应的道的偏移距落入一个偏移距范围内时,则所述一个偏移距范围的左侧端点值或右侧端点值所对应的预设道是所述属于共转换点面元的样点在共转换点面元中对应的预设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和/或步骤D中,沿着INLINE方向和XLINE方向规则化地扩大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并对扩大后的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进行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利用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炮点坐标、检点坐标以及在不同深度对应的纵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式1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各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XC,YC),
X C ≈ X S + [ c 0 + c 2 ( ( X R - X S ) Z c ) 2 1 + c 3 ( ( X R - X S ) Z c ) 2 ] Y C ≈ Y S + [ c 0 + c 2 ( ( Y R - Y S ) Z c ) 2 1 + c 3 ( ( Y R - Y S ) Z c ) 2 ] ——式1,
式中,炮点的坐标为(XS,YS),检波点的坐标为(XR,YR), c 2 = γ ( γ - 1 ) 2 ( γ + 1 ) 3 , c 3 = c 2 1 - c 0 并且 γ = V P V S ,
ZC为转换点所在的反射层的深度,m;
VP为纵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
VS为横波在ZC深度的传播速度,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对应的转换点在地表的投影点坐标,在确定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之后,利用所述转换波炮集数据中各个道集中各道的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属的共转换点面元以及所述第一个样点和最后一个样点所述的共转换点面元之间的多个面元建立转换波炮集数据与共转换点面元的索引文件并确定待计算的共转换点面元数量。
CN201410547375.XA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Active CN1042674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7375.XA CN104267432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7375.XA CN104267432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432A true CN104267432A (zh) 2015-01-07
CN104267432B CN104267432B (zh) 2017-02-08

Family

ID=5215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7375.XA Active CN104267432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743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885A (zh) * 2015-07-2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混源激发跨线束辅助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019373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及装置
CN106443771A (zh) * 2016-08-05 2017-02-2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提高转换波地震数据分辨率的方法及其速度反演方法
CN109655937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
CN111337972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地震数据重建的规则化域选取方法、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1604B (zh) * 2008-04-12 2011-02-16 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 二参数转换波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方法
CN101963674A (zh) * 2010-07-09 2011-02-0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共转换点抽道集方法
CN103645498B (zh) * 2013-11-08 2015-08-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直接生成共转换点道集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885A (zh) * 2015-07-23 2015-11-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混源激发跨线束辅助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45885B (zh) * 2015-07-23 2018-10-1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混源激发跨线束辅助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019373A (zh) * 2016-06-24 2016-10-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及装置
CN106019373B (zh) * 2016-06-24 2018-06-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共转换点道集抽取方法及装置
CN106443771A (zh) * 2016-08-05 2017-02-2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提高转换波地震数据分辨率的方法及其速度反演方法
CN106443771B (zh) * 2016-08-05 2018-12-11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提高转换波地震数据分辨率的方法及其速度反演方法
CN109655937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观测系统的评价方法
CN111337972A (zh) * 2018-12-19 2020-06-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地震数据重建的规则化域选取方法、系统
CN111337972B (zh) * 2018-12-19 2022-08-3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地震数据重建的规则化域选取方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432B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9999B (zh) 一种确定叠前时间偏移最佳速度剖面的方法
CN101031821B (zh) 用于迁移和速度分析的偏移-方位建仓
CN101907725B (zh) 裂缝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2221709B (zh) 基于地层参数信息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方法
CN102455439B (zh) 基于克希霍夫积分法的绕射波场分离方法
CN104267432A (zh) 一种基于规则化的转换波共转换点道集高精度抽取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2841376A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5388526A (zh) 一种陆相湖盆的古地质结构恢复方法
CN103969683B (zh) 一种三维地震解释中基于约束的批量拾取层位面的方法
CN109188506A (zh) 一种适用于高铁隧底地震ct的纯地表三维观测系统
CN110824563A (zh) 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储层岩性预测方法
CN108121009B (zh) 开发后期复杂断块变速构造成图方法
CN106199704B (zh) 一种三维三分量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速度建模方法
CN101915938A (zh) 一种转换波的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5866833A (zh) Vsp-cdp叠加方法及三维vsp覆盖次数计算方法
CN107817516A (zh) 基于初至波信息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5607119B (zh) 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与静校正量求取方法
CN104422959A (zh) 一种检测储层边界的曲率属性方法
CN104375178A (zh)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5093288B (zh) 一种基于运动学波场属性的绕射波分离方法
CN103675900A (zh) 一种确定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最佳速度剖面的方法
CN107884831A (zh) 一种基于近似支持向量机的avo类型判别方法
CN111983683B (zh) 一种少井条件下盐下湖相灰岩储层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3472482B (zh) 基于基因排序体系的多波地震资料时间域匹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02

Address after: 072751 Zhuozhou, Baoding, Fan Yang Road West, No. 189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 Ltd.,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Shuangliu County Huayang Huayang Road in Chengd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in 610213 section of No. 216, Igawa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Address after: 100007 Beijing,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No. 9, No.

Co-patentee after: BGP In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Address before: 072751 Zhuozhou, Baoding, Fan Yang Road West, No. 189

Patentee before: BGP Inc.,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