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5178A -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5178A
CN104375178A CN201410616791.0A CN201410616791A CN104375178A CN 104375178 A CN104375178 A CN 104375178A CN 201410616791 A CN201410616791 A CN 201410616791A CN 104375178 A CN104375178 A CN 104375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shear wave
converted shear
data volum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67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75178B (zh
Inventor
刘军迎
雍学善
刘伟方
高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67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5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75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5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准备地震数据;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根据所述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Description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下底层中蕴含着油田和油气藏,而保存有石油和天燃气的底层就叫做油气储层。油气储层多为具有一定孔隙度的底层。其中,含有大量裂缝或以裂缝为主的储层就是裂缝型储层如泥岩裂缝储层、砂岩裂缝储层、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火山岩裂缝储层中,形成的油气层就是裂缝型油气藏。
石油勘探的目的就是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球重力或磁力勘探方法、测井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等来寻找地下储集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层,也即广义意义上的储层预测。
储层预测在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容易勘探的目标越来越少,而今面临的越来越多是复杂的勘探目标,如隐蔽性裂缝油气藏等。
地球物理是尤其勘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构造成像、岩性及物性参数识别以及储层中流体类型预测。而国外更多的将地震方法应用于裂缝检测的研究,有关裂缝的地震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思路:基于成因分析的预测方法和基于裂缝地震响应的预测方法。其中,在基于裂缝地震响应的预测方法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是纵波(P波)分析检测裂缝,具体地是P波叠前裂缝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虽然预测结果比较丰富,但是由于P波波场受大地构造、底层结构、岩性、岩石骨架与地层函流体性较为复杂的综合影响,对其中任何一个不连续变化都会做出复杂的波场响应,这些波场响应包括P波反射波、P波绕射波、P波多次反射波,此外还有线性干扰、随机干扰等干扰的存在,在各向异性检测结果上都有所体现。因此各向异性检测方法都能予以检测,尤其是高角度不连续性如高角度断层与裂缝、串珠与围岩边界等。因此通过P波叠钱裂缝预测的这种各向异性检测结果包含了太多不同的各种地质结果,除了有断层、裂缝和溶洞以外,还包含串珠与围岩的边界、岩性的横向变化如地层尖灭等。所以P波各向异性检测结果表现力非常强,造成结果不单一,从用户的角度来讲,P波各向异性检测结果获得的不是单纯缝洞储层的展布,结果不直接明了,比较难于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能够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进行精度更高的预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包括:准备地震数据;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
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
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根据所述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准备地震数据包括:
准备转换横波叠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
准备纵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
准备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过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包括:
通过所述纵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
通过所述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确定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包括:
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对所述转换横波做AVO分析,求得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包括:
将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与截距数据体相乘,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包括:
计算所述岩性指示因子的相关系数,作为所述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求得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包括:
在纵波波场时间域解释和拾取目的层段的顶界面层位和底界面层位;
在纵波波场时间域计算目的层段的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的比值;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的比值,计算转换横波与纵波的时间匹配比,作为目的层段的时间匹配比;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时间比配比,计算所述转换横波的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计算所述转换横波的目的层段底界面层位。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装置,包括:
地震数据准备单元,用于准备地震数据;
地震层位解释单元,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
平均速度计算单元,用于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岩性指示因子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拟孔隙系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
纵向跨度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缝洞储层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平均速度计算单元包括:
层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
转换横波平均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确定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包括:
AVO分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对所述转换横波做AVO分析,求得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案对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预测精度高,可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空间实现三维预测,提高探井和钻井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SV波叠前偏移CRP道集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经过超道集处理后的CRP道集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求解的P-SV波的平均速度的数据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P波的AVO截距剖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P-SV波的AVO截距剖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P波的AVO梯度剖面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P-SV波的AVO梯度剖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岩性指示因子剖面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过主测线972线的拟孔隙系数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准备地震数据;
步骤S102:对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
步骤S103:由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步骤S104:根据地震数据以及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速度体和截距数据体;
步骤S105:根据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步骤S106:根据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
步骤S107: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步骤S108:根据所述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以下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准备转换横波(P-SV波)叠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CRP道集)数据体,准备纵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准备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
转换横波叠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CRP道集)数据的数据体可以采用SEG-Y IBM格式,且包含主要道头的纵测线道头(inline)、横测线道头(crossline)、共反射点横坐标道头
(CRP_X)、共反射点纵坐标道头(CRP_Y)、和偏移距道头(offset)。
inline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81个字节~184个字节;crossline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85个字节~188个字节;CRP_X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93个字节~196个字节;CRP_Y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97个字节~200个字节;Offset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37个字节~40个字节。
图3示出了P-SV波叠前偏移CRP道集的示意图。
纵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可以采用SEG-Y IBM格式,且包含主要道头的纵测线道头(inline)、横测线道头(crossline)、共反射点横坐标道头(CRP_X)、共反射点纵坐标道头(CRP_Y)、和偏移距道头(offset)。
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的格式可以采用SEG-Y IBM格式,且包含主要道头的包含主要道头的纵测线道头(inline)、横测线道头(crossline)、共反射点横坐标道头(CRP_X)、共反射点纵坐标道头(CRP_Y)、和偏移距道头(offset)。
其中,inline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85个字节~188个字节;crossline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81个字节~184个字节;CRP_X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93个字节~196个字节;CRP_Y道头字节位置为:240字节道头中第197个字节~200个字节。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道头信息的道头存放位置是可变动的。
步骤S202:由纵波的地震数据进行三维地震层位解释,由转换横波的地震数据进行三维地震层位解释。
在步骤S201中准备的纵波(P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地震层位解释,解释出目的层的顶界面,作为目的层段的约束顶界。解释出的P波地震层位可以作为后续转换横波的层位解释过程。
在步骤S201中准备的P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上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并在解释出的P波地震层位的引导下解释出转换横波(P-SV波)的目的层的顶界面,作为目的层段的约束顶界。
步骤S203:对步骤S201中准备的P-SV波CRP道集做相邻道集叠加加权处理,可提高道集的信噪比,为后续的P-SV波的AVO分析提供高质量的道集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步骤S203的执行不是必须的,采用步骤S203的目的在于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和优化。
图4示出了经过步骤S203进行超道集处理后的CRP道集示意图。
步骤S204:通过地震数据的叠前偏移获取P-SV波平均速度。
具体地,通过P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P-SV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P波的层速度和横波(S波)的层速度,然后根据P波的层速度和S波的层速度依据下式计算P-SV波的层速度Vps:
Vps = 2 Vp * Vs Vp + Vs
其中,Vp为P波的层速度,Vs为S波的层速度。
接着根据P-SV波的层速度通过下式求解P-SV波的平均速度Vpsv:
Vpsv = Σ i = 1 n t i Vps i Σ i = 1 n t i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求解的P-SV波的平均速度。
步骤S205:做P-SV波的AVO分析,得到P-SV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具体地,输入P-SV波CRP道集和P-SV波平均速度,来做P-SV波的AVO分析,通过AVO分析可以求得P-SV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图6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P波的AVO截距剖面,图7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P-SV波的AVO截距剖面,图8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P波的AVO梯度剖面,图9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P-SV波的AVO梯度剖面。
由图7中得到的P-SV波的AVO截距是综合响应波场的阻抗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地层估价、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介质结构特征、地层压力、地层温度等的综合影响的变化。而通过图6可以看出P波的AVO截距是综合响应波场的阻抗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对地层的估价、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介质结构特征、流体结构特征、地层压力、地层温度等综合响应。
对比图6和图7可知,P波和P-SV波的截距不同主要在于流体的影响不同,具体地,流体对P波波场的相应比较大,对波场有较严重的频散、吸收、走时扭曲等动力学与运动学畸变;而P-SV波不受流体影响,波场相对较为简单,更能准确地反映纯地层本身的影响,如地层估价、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介质结构特征等。进而可以看出,反映两种波场阻抗的P波的AVO截距与P-SV波的截距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受流体影响不同而引起的阻抗变化的反映不同。
从图8可以看出,P波的AVO梯度是地层骨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介质结构特征、流体结构特征、地层压力、地层温度等综合响应变化快慢的反映。而从图9可以看出,P-SV波的AVO梯度反映的是地层骨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介质结构特征、地层压力、地层温度等综合响应的变化快慢。同样,通过对比文件8和图9也可以看出P波和P-SV波的AVO梯度有较明显的不同和差异。
步骤S206:将P-SV波的梯度数据体与截距数据体相乘,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图10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岩性指示因子剖面的示意图。具体地,岩性指示因子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LIF = - 1 4 V s V p [ 1 + 7 2 V s V p + 3 4 ( V s V p ) 2 ] ( Δρ ρ ) 2 - V s V p Δ V s V s [ 1 + 5 V s V p + 11 2 ( V s V p ) 2 ] Δρ ρ + ( 1 + 2 V s V p ) ( V s V p Δ V s V s ) 2
其中,LIF(Lithology Indicator Factor)为岩性指示因子。
横波阻抗是地层的固有属性,它反映了地层岩性特征,横波阻抗变化率反映了地层岩性的变化。横波阻抗及其变化量二者的乘积既反映岩性又反映岩性的变化,所以二者的乘积可以作为岩性识别的指示因子来进行使用。
步骤S207:计算岩性指示因子的相干系数,作为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
为了将碳酸盐岩背景与碳酸盐岩中非背景未填充的溶洞、孔洞、裂缝区别开来,有必要将同性地层连成片,即将不含空隙或孔隙度较低的背景碳酸盐岩或充填成碳酸盐背景的溶洞、孔洞和裂缝划归成位于背景之上而有别于背景的异常值,这样就可以实现识别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不含孔缝或孔隙度极低的背景碳酸盐岩具有很好的连续性和相似性,其相干程度较高、且相似性较好;而非背景未填充的具有相当空隙的溶洞、孔洞和裂缝相对于连续的碳酸盐岩背景来说,是该背景上的奇异点,连续性交叉,与背景的相似性较差,故可用不连续检测方法如相干法来进行检测。
因此,岩性指示因子相干包含了孔隙度变化的含义,故可定义岩性指示因子相干系数作为拟孔隙系数。同时碳酸盐岩中非背景未填充的具有相当空隙空间的缝洞、孔隙会引起强烈的各向异性变化,所以岩性指示因子相干系数也是一种各向异性强度系数。
具体地,拟孔隙系数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K = Σ i = 1 M Σ j = 1 M ( Σ n = 1 N x i ( n ) x j ( n ) )
图11示出了过主测线972线的拟孔隙系数的剖面的示意图。
步骤S208:在纵波波场时间域解释和拾取目的层段的顶界面层位和底界面层位,并计算纵波波场时间域计算目的层段的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的比值。
步骤S209:根据步骤S208中获得的速度比值,计算P-SV波与与P波的时间匹配比,作为目的层段的时间匹配比,并进而根据该时间匹配比计算P-SV波的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
步骤S210:根据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计算P-SV波的目的层段底界面层位,进而确定P-SV波的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步骤211:根据步骤S210中确定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对碳酸盐岩裂缝储层的预测精度高,可对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空间实现三维预测,提高探井和钻井的成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相应还提供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地震数据准备单元1201、地震层位解释单元1202、平均速度计算单元1203、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1204、岩性指示因子生成单元1205、拟孔隙系数生成单元1206、纵向跨度范围确定单元1207、和缝洞储层预测单元1208。
其中,地震数据准备单元1201用于准备地震数据;地震层位解释单元1202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平均速度计算单元1203用于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1204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岩性指示因子生成单元1205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拟孔隙系数生成单元1206用于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纵向跨度范围确定单元1207用于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缝洞储层预测单元1208用于根据所述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上述的平均速度计算单元1203包括层速度计算子单元和转换横波平均速度计算子单元。其中,层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转换横波平均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确定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上述的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可以包括AVO分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对所述转换横波做AVO分析,求得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内存中,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短暂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0)

1.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地震数据;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
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
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根据所述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备地震数据包括:
准备转换横波叠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
准备纵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
准备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包括:
通过所述纵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
通过所述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确定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包括:
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对所述转换横波做AVO分析,求得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包括:
将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与截距数据体相乘,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包括:
计算所述岩性指示因子的相关系数,作为所述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求得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包括:
在纵波波场时间域解释和拾取目的层段的顶界面层位和底界面层位;
在纵波波场时间域计算目的层段的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的比值;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的比值,计算转换横波与纵波的时间匹配比,作为目的层段的时间匹配比;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时间比配比,计算所述转换横波的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
根据所述目的层段的时间厚度,计算所述转换横波的目的层段底界面层位。
8.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震数据准备单元,用于准备地震数据;
地震层位解释单元,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地震层位解释;
平均速度计算单元,用于由所述地震数据生成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得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岩性指示因子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生成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
拟孔隙系数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岩性指示因子数据体生成拟孔隙系数数据体;
纵向跨度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对纵波和所述转换横波进行匹配,确定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
缝洞储层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拟孔隙度系数数据体和所述转换横波波场时间域的纵向跨度范围,对碳酸盐岩风化壳缝洞储层进行预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速度计算单元包括:
层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和转换横波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计算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
转换横波平均速度计算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纵波层速度和横波层速度,确定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和截距计算单元包括:
AVO分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横波的前偏移共中反射点道集数据体、以及所述转换横波的平均速度,对所述转换横波做AVO分析,求得所述转换横波的梯度数据体和截距数据体。
CN201410616791.0A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375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6791.0A CN104375178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6791.0A CN104375178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5178A true CN104375178A (zh) 2015-02-25
CN104375178B CN104375178B (zh) 2017-10-17

Family

ID=52554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6791.0A Active CN104375178B (zh) 2014-11-05 2014-11-05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517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991A (zh) * 2015-12-01 2016-04-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和装置
CN1067073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弹性参数岩性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045145A (zh) * 2016-12-30 2017-08-1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地震层序控制下的叠前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检测缝洞方法
CN113640873A (zh) * 2021-08-18 2021-11-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70783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877463A (zh) * 2022-10-27 2023-03-3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层toc预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3240A1 (en) * 2001-03-13 2002-09-19 Conoco Phillips Company Method and process for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fluid and rock pressures in the earth
US20100177595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Vijay Khare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for Data Alignment and Seismic Inversion In Joint PP/PS Seismic Analysis
CN10342477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储层裂缝地震检测方法
CN103675911A (zh) * 2014-01-06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纵波和转换横波联合反演截距和梯度的方法
CN103675913A (zh) * 2012-09-04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裂缝型储层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73240A1 (en) * 2001-03-13 2002-09-19 Conoco Phillips Company Method and process for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fluid and rock pressures in the earth
US20100177595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Vijay Khare Using Seismic Attributes for Data Alignment and Seismic Inversion In Joint PP/PS Seismic Analysis
CN103675913A (zh) * 2012-09-04 2014-03-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裂缝型储层检测方法
CN10342477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碳酸盐岩油气储层裂缝地震检测方法
CN103675911A (zh) * 2014-01-06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纵波和转换横波联合反演截距和梯度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0991A (zh) * 2015-12-01 2016-04-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和装置
CN105510991B (zh) * 2015-12-01 2018-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法和装置
CN106707345A (zh) * 2016-12-13 2017-05-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弹性参数岩性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7045145A (zh) * 2016-12-30 2017-08-1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地震层序控制下的叠前振幅随偏移距变化检测缝洞方法
CN113970783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970783B (zh) * 2020-07-22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40873A (zh) * 2021-08-18 2021-11-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40873B (zh) * 2021-08-18 2024-04-12 核工业二0八大队 砂岩型铀矿叠前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5877463A (zh) * 2022-10-27 2023-03-3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层toc预测方法
CN115877463B (zh) * 2022-10-27 2024-02-2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气储层toc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5178B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00463B1 (en) Amplitude inversion on partitioned depth image gathers using point spread function
Ivanova et al. Monitoring and volumetric estimation of injected CO2 using 4D seismic, petrophysical data, core measurements and well logging: a case study at Ketzin, Germany
Alkhalifah Velocity analysis using nonhyperbolic moveout in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EP3488267B1 (en) Seismic spectral balancing
WO2019062655A1 (zh) 薄夹层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NO20180189A1 (en) Seismic constrained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CN104375178A (zh) 一种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方法和装置
US11221425B1 (en) Generating a model for seismic velocities in a subsurface region using inversion with lateral variations
CN104459778A (zh) 一种基于双相介质固液解耦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02096098A (zh) 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Grijalba-Cuenca et al.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of 3D seismic data to extrapolate wireline petrophysical variables laterally away from the well
EA030770B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адаптивной сейсмической оптики
Dando et al. Complexity in microseismic phase identification: full waveform modelling, traveltime compu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ev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Groningen gas field
Arsalan et al.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elastic impedance: A case study from Krishna-Godavari Basin, India
US11531129B2 (en) Picking seismic stacking velocity based on structures in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US11391855B2 (en) Developing a three-dimensional quality factor model of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based on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
Meng et al. A case study of complex carbonate 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alysis, Tarim Basin, China
CN108802817B (zh) 一种多孔径深度偏移成像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Bellatreche et al. Detailed seismic lithofluid distribution using Bayesian stochastic inversion for a thinly bedded reservoir: A case study over Huntington UK Central North Sea
Kumar et al. A model-based approach for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well log and seismic data fo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Vizuett Application of the seismic quality factor versus offset and azimuth (QVOA) for fractur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11333779B2 (en) Detecting subsea hydrocarbon seepage
Latimer et al. Integrated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A Gulf of Mexico 3D case history
Kim et al. Locating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both head and direct waves travelling in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ic media
Nwike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for Prospectivity of Underexplored Deep Formations in Pateke Field, Niger Delta Basin, Nig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