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6911A -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66911A CN104266911A CN201410403815.4A CN201410403815A CN104266911A CN 104266911 A CN104266911 A CN 104266911A CN 201410403815 A CN201410403815 A CN 201410403815A CN 104266911 A CN104266911 A CN 1042669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strand
- column
- tunnel model
- strand wires
- 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台架、马蹄形隧道模型、转向立柱、钢绞线张拉装置及四组钢绞线;对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采用钢绞线对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进行加载,所述钢绞线环箍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相应圆弧段后相切于其与相邻两圆弧的分界点后引出,保证在该圆弧段产生均布径向接触压力,而对其他圆弧段无施加力;采用钢绞线环箍加载可以确保力与模型的紧密贴合,且对模型试验的其他项目不会产生影响;钢绞线的张拉装置位于模型纵向外侧,既有利于控制力的大小,又不会加载效果产生扰动;每根钢绞线都独立张拉,张拉应力采用振弦测试仪及时反映,做到模拟加载准确灵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水隧道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模型试验在隧道工程研究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满足一定相似原理的前提下,模型试验相对于现场测试及数学模型可以更为便捷、全面、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围岩对隧道支护体系相互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对探究地下工程机理,以及工程实际起到指导作用。
在富水区域修筑隧道,高水压作用下,结构要承受径向水压力,由拱顶到仰拱线性增大的非均匀分布。考虑到高水头,水头高度远远大于隧道高度,隧道不同位置承受的非均匀水压差别就很小,可以简化为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四部分均布荷载作用。在实际工程中水的径向压力对隧道支护结构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围岩等级、开挖支护条件相同时,富水隧道开挖断面的沉降和收敛值大于一般隧道;围岩与初支应力大于一般断面;支护结构内力大于一般断面。同时水的径向作用明显区别于围岩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与垂直作用,在模型试验中,现有的隧道土压加载设备基本无添加径向荷载,为准确模拟水压力的作用效果,必须使用单独的装置。
现代隧道断面一般设计为马蹄形,以《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多采用四心圆马蹄形,即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采用不同的圆心和半径连接而成。针对马蹄形断面采用现有的水压模拟装置,使用整体钢绞线环箍加载方式,由于径向力q与钢绞线紧固力F和圆弧半径R有关,且q=FR,F相等,R不同,导致每个圆弧所施加的径向力不同,而且差异显著,不能模拟出水的均布围压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富水马蹄形断面隧道模型试验提供了一种水压加载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水压对结构的非均布径向(围压)作用。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包括台架(19)、马蹄形隧道模型(21)、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及四组钢绞线;采用环箍法,通过钢绞线对马蹄形隧道模型(21)进行张拉紧箍,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通过其中一组钢绞线进行环箍,对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采用钢绞线对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进行加载,所述钢绞线环箍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相应圆弧段后相切于其与相邻两圆弧的分界点后引出,保证在该圆弧段产生均布径向接触压力,而对其他圆弧段无施加力,钢绞线通过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引导至位于模型中轴线的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处,由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对不同的钢绞线进行拉力的调节、施加或卸除。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按照几何相似比1∶30制备,模型材料按照容重相似比1∶1制备,纵向长30cm。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的钢绞线每组有6根,拱顶、拱腰、拱脚、拱底分别通过沿隧道模型竖向布置的该6根相互平行的钢绞线进行环箍,各钢绞线之间间距为5cm,隧道模型顶部和底部的钢绞线距离顶部和底部2.5cm。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台架(19)为长80cm,宽65cm,高2cm的钢板,作为固定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以及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载体,沿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中线,在台架上布置有滑槽(20),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可沿着滑槽(20)移动和固定,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隧道模型。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的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对钢绞线的两端同时进行加载。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环箍结构具体如下:
拱顶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第十一转向立柱(11)、第十二转向立柱(12)和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七转向立柱(7)和第八转向立柱(8)对称设置在拱腰底部的外侧,第十一转向立柱(11)和第十二转向立柱(12)设置在仰拱的底部外侧且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外侧,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顶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两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第十一转向立柱(11)、第十二转向立柱(12)连接到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
拱腰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第十四转向立柱(14)和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进行转向和张拉;第十四转向立柱(14)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的拱顶上部,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第十四转向立柱(14)的两侧,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下部外侧;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以及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的外侧,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腰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拱腰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第十四转向立柱(14)连接到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
拱脚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第十三转向立柱(13)和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两个拱腰的外侧,第十三转向立柱(13)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且位于仰拱的下部外侧;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第十四转向装置(14)的的内侧,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脚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拱腰、拱仰拱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第十三转向立柱(13)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7);
仰拱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和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顶的上部,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两侧;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的外侧,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仰拱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仰拱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连接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
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所述钢绞线张拉装置包括转向钮(21)、齿轮轴(22)、丝杠(23)、齿轮(24)、张拉装置主体(25),张拉装置主体(25)竖直固定在台架上的滑槽中,张拉装置主体(25)上固定有转向钮(21),钢绞线绕过转向钮(21)变换方向后连接到齿轮(24)的齿轮轴(22)上,齿轮(24)在丝杠(23)的作用下旋转,向钢绞线加力,钢绞线的张力由外置的振弦测试仪进行,将振弦传感器固定于张拉装置主体(25)上,通过丝杠(23)对钢绞线张拉加力,通过振弦测试仪反馈的数据实时调整张力的大小。
本发明还提供应用上述任一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进行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组装加载装置,将预制的隧道模型放置在台架上固定保证加载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错位;依次将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进行钢绞线环箍,所述钢绞线环箍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相应圆弧段后相切于其与相邻两圆弧的分界点后引出,保证在该圆弧段产生均布径向接触压力,而对其他圆弧段无施加力,钢绞线两端固定在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上;钢绞线上施加的拉力和各圆弧段所受的径向均布荷载q有关,应提前计算出,径向水压q与钢绞线拉力F的关系如公式(1)给出;拧紧或放松丝杠(23)就是施加、卸除荷载的过程,通过振弦测试仪即时反映出钢绞线所施加的力,就能保证较为精确地模拟出径向水压作用;
q:径向水压力,单位N/m;
F:钢绞线拉力,单位N;
R:模型各圆弧段半径,单位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可以对马蹄形断面隧道模型施加径向水压力;对每个圆弧段分别张拉钢绞线加载能确保模型的均布围压(高水头作用),或上小下大(低水头作用)简化为拱顶、拱腰、拱脚、仰拱四部分有差别均布径向围压;采用钢绞线环箍加载可以确保力与模型的紧密贴合,且对模型试验的其他项目(土压加载、采空区模拟试验、隧道开挖试压等)不会产生影响;钢绞线的张拉装置位于模型纵向外侧,既有利于控制力的大小,又不会加载效果产生扰动;每根钢绞线都独立张拉,张拉应力采用振弦测试仪及时反映,做到模拟加载准确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示意图(俯视图)。
图2是拱顶的环箍示意图。
图3是拱腰的环箍示意图。
图4是拱脚的环箍示意图。
图5是仰拱的环箍示意图。
图6是钢绞线张拉装置正视图。
图7是钢绞线张拉装置后视图。
图8是钢绞线张拉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中:圆弧AC代表拱顶,圆弧AB和CD代表拱腰,圆弧BG和HD代表拱脚,圆弧GH代表拱底;数字标注1-14分别代表14个转向立柱;数字标注15-18分别代表4个钢绞线张拉装置,19台架,20滑槽,21转向钮,22齿轮轴,23丝杠,24齿轮,25张拉装置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包括台架19、马蹄形隧道模型21、转向立柱1-14、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及钢绞线(图中连接各个转向立柱的线段即为钢绞线)。
台架19为长80cm,宽65cm,高2cm的钢板,作为固定转向立柱1-14、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以及模型的载体,沿模型中线台架布置有滑槽20,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可以沿着滑槽20移动和固定,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隧道模型。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的示意图,马蹄形隧道模型21高度取30cm,马蹄形隧道模型21外围布置转向立柱1-14和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圆弧AC代表拱顶,圆弧AB和CD代表拱腰,圆弧BG和HD代表拱脚,圆弧GH代表拱底,拱顶、拱腰、拱脚、拱底分别通过沿隧道模型竖向布置的6根相互平行的钢绞线进行环箍,钢绞线之间间距为5cm,隧道模型顶部和底部的钢绞线距离顶部和底部2.5cm。
如图2所示是拱顶的环箍示意图,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7、8、11、12和钢绞线张拉装置15进行转向和张拉;转向立柱7和转向立柱8对称设置在拱腰底部的外侧,转向立柱11和转向立柱12设置在仰拱的底部外侧且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钢绞线张拉装置15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外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5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顶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A和C,从该两圆弧分界点A和C引出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7、8、11、12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5。
如图3所示是拱腰的环箍示意图,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3、4、9、10、14和钢绞线张拉装置16进行转向和张拉;转向立柱14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的拱顶上部,转向立柱3、4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转向立柱14的两侧,转向立柱9、10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下部外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6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以及钢绞线张拉装置15的外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6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腰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拱腰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A和C、B、D,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A、B和C、D引出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3、4、14、9、10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6。
如图4所示是拱脚的环箍示意图,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3、4、5、6、13和钢绞线张拉装置17进行转向和张拉;转向立柱5、6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两个拱腰的外侧,转向立柱13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且位于仰拱的下部外侧(张拉装置15和16之间);钢绞线张拉装置17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转向装置14的的内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7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脚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拱腰、拱仰拱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B和G、H、D,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B、G和H、D引出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3、4、5、6、13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7。
如图5所示是仰拱的环箍示意图,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1、2、7、8和钢绞线张拉装置18进行转向和张拉;转向立柱1、2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顶的上部,转向立柱7、8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两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8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张拉装置17的外侧,钢绞线张拉装置18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仰拱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仰拱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G、H,从该分界点G和H引出钢绞线,通过转向立柱1、2、7、8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8。
图6-8所示是钢绞线张拉装置的细部结构图,包括转向钮21、齿轮轴22、丝杠23、齿轮24、张拉装置主体25,张拉装置主体25竖直固定在台架上的滑槽中,张拉装置主体25固定转向钮21,钢绞线绕过转向钮21变换方向后连接到齿轮24的齿轮轴22上,齿轮24在丝杠23的作用下旋转,向钢绞线加力,钢绞线的张力由外置的振弦测试仪进行,将振弦传感器固定于张拉装置主体25上,通过丝杠23对钢绞线张拉加力,通过振弦测试仪反馈的数据实时调整张力的大小。
综述,在水压模拟加载试验中,首先组装加载装置,将预制的隧道模型放置在台架上固定保证加载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错位。按照上述图2-图5所示依次将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进行钢绞线环箍,钢绞线两端固定在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上。钢绞线添加的拉力和各弧段所受的径向均布荷载q有关,应提前计算出,径向水压q与钢绞线拉力F的关系如公式(1)给出。拧紧或放松丝杠23就是施加、卸除荷载的过程,通过振弦测试仪(CDJM-ZHX振弦测试仪)即时反映出钢绞线所施加的力,就能保证较为精确地模拟出径向水压作用。
q:径向水压力(线荷载)(N/m);
F:钢绞线拉力(N);
R:模型各圆弧段半径(m)。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19)、马蹄形隧道模型(21)、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及四组钢绞线;采用环箍法,通过钢绞线对马蹄形隧道模型(21)进行张拉紧箍,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通过其中一组钢绞线进行环箍,对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采用钢绞线对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分别进行加载,所述钢绞线环箍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相应圆弧段后相切于其与相邻两圆弧的分界点后引出,保证在该圆弧段产生均布径向接触压力,而对其他圆弧段无施加力,钢绞线通过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引导至位于模型中轴线的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处,由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对不同的钢绞线进行拉力的调节、施加或卸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按照几何相似比1∶30制备,模型材料按照容重相似比1∶1制备,纵向长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绞线每组有6根,拱顶、拱腰、拱脚、拱底分别通过沿隧道模型竖向布置的该6根相互平行的钢绞线进行环箍,各钢绞线之间间距为5cm,隧道模型顶部和底部的钢绞线距离顶部和底部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19)为长80cm,宽65cm,高2cm的钢板,作为固定第一到第十四转向立柱(1-14)、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以及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载体,沿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中线,在台架上布置有滑槽(20),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可沿着滑槽(20)移动和固定,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隧道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十五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5-18)对钢绞线的两端同时进行加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蹄形隧道模型(21)的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环箍结构具体如下:
拱顶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第十一转向立柱(11)、第十二转向立柱(12)和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七转向立柱(7)和第八转向立柱(8)对称设置在拱腰底部的外侧,第十一转向立柱(11)和第十二转向立柱(12)设置在仰拱的底部外侧且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外侧,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顶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两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第十一转向立柱(11)、第十二转向立柱(12)连接到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
拱腰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第十四转向立柱(14)和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进行转向和张拉;第十四转向立柱(14)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的拱顶上部,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第十四转向立柱(14)的两侧,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下部外侧;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仰拱的下部以及第十五钢绞线张拉装置(15)的外侧,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腰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顶和拱腰、拱腰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九转向立柱(9)、第十转向立柱(10)、第十四转向立柱(14)连接到第十六钢绞线张拉装置(16);
拱脚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第十三转向立柱(13)和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两个拱腰的外侧,第十三转向立柱(13)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且位于仰拱的下部外侧;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第十四转向装置(14)的的内侧,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拱脚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拱腰、拱仰拱和拱脚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四个圆弧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三转向立柱(3)、第四转向立柱(4)、第五转向立柱(5)、第六转向立柱(6)、第十三转向立柱(13)连接到钢绞线张拉装置(17);
仰拱的环箍结构为:6根沿隧道模型高度均布且相互平行的钢绞线通过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和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进行转向和张拉;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顶的上部,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以隧道模型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拱脚的两侧;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设置在隧道模型中轴线上、拱顶的上部,且位于第十七钢绞线张拉装置(17)的外侧,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可以对该(6)根钢绞线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张拉,通过转向立柱和张拉装置的作用,每根钢绞线都紧贴仰拱所在圆弧段,并相切于拱脚和仰拱所在的圆弧的分界点,从该分界点引出钢绞线,通过第一转向立柱(1)、第二转向立柱(2)、第七转向立柱(7)、第八转向立柱(8)连接到第十八钢绞线张拉装置(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张拉装置包括转向钮(21)、齿轮轴(22)、丝杠(23)、齿轮(24)、张拉装置主体(25),张拉装置主体(25)竖直固定在台架上的滑槽中,张拉装置主体(25)上固定有转向钮(21),钢绞线绕过转向钮(21)变换方向后连接到齿轮(24)的齿轮轴(22)上,齿轮(24)在丝杠(23)的作用下旋转,向钢绞线加力,钢绞线的张力由外置的振弦测试仪进行,将振弦传感器固定于张拉装置主体(25)上,通过丝杠(23)对钢绞线张拉加力,通过振弦测试仪反馈的数据实时调整张力的大小。
8.应用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进行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组装加载装置,将预制的隧道模型放置在台架上固定保证加载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或错位;依次将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进行钢绞线环箍,所述钢绞线环箍拱顶、拱腰、拱脚和仰拱的相应圆弧段后相切于其与相邻两圆弧的分界点后引出,保证在该圆弧段产生均布径向接触压力,而对其他圆弧段无施加力,钢绞线两端固定在钢绞线张拉装置的上;钢绞线上施加的拉力和各圆弧段所受的径向均布荷载q有关,应提前计算出,径向水压q与钢绞线拉力F的关系如公式(1)给出;拧紧或放松丝杠(23)就是施加、卸除荷载的过程,通过振弦测试仪即时反映出钢绞线所施加的力,就能保证较为精确地模拟出径向水压作用;
q:径向水压力,单位N/m;
F:钢绞线拉力,单位N;
R:模型各圆弧段半径,单位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3815.4A CN104266911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03815.4A CN104266911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66911A true CN104266911A (zh) | 2015-01-07 |
CN104266911B CN104266911B (zh) | 2017-05-17 |
Family
ID=52158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0381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66911B (zh) | 2014-08-18 | 2014-08-18 |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26691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3611A (zh) * | 2015-05-08 | 2015-08-26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明流输水隧洞断面结构设计方法 |
CN105738213A (zh) * | 2016-02-29 | 2016-07-06 | 李延 | 一种液体式浅埋隧道模型试验围岩边界条件加载装置 |
CN107167355A (zh) * | 2017-07-20 | 2017-09-15 | 长安大学 | 一种适用于室内隧道模型试验的衬砌支护模具 |
CN113848123A (zh) * | 2021-08-17 | 2021-12-28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不等围压和水压下围岩与衬砌结构试验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63430A (en) * | 1979-06-06 | 1980-12-19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Inner pressure loading method for closed material having cylindrical cross-section |
CN201037835Y (zh) * | 2007-04-20 | 2008-03-19 | 中国矿业大学 | 地表岩层等载转化的水压加载装置 |
CN101403645A (zh) * | 2008-11-12 | 2009-04-0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水压、土压独立加载的盾构隧道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CN101435746A (zh) * | 2008-12-15 | 2009-05-20 | 西南交通大学 | 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综合试验系统 |
CN102435458A (zh) * | 2011-12-21 | 2012-05-0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结构试验的模拟水压加载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
CN202393609U (zh) * | 2011-12-21 | 2012-08-2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结构试验的模拟水压加载装置 |
CN102944665A (zh) * | 2012-11-22 | 2013-02-27 | 武汉大学 | 适用于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的剪切盒及试验方法 |
CN103225243A (zh) * | 2013-04-24 | 2013-07-31 |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矩形马蹄形隧道铺轨机走行轨支架 |
-
2014
- 2014-08-18 CN CN201410403815.4A patent/CN1042669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63430A (en) * | 1979-06-06 | 1980-12-19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Inner pressure loading method for closed material having cylindrical cross-section |
CN201037835Y (zh) * | 2007-04-20 | 2008-03-19 | 中国矿业大学 | 地表岩层等载转化的水压加载装置 |
CN101403645A (zh) * | 2008-11-12 | 2009-04-0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水压、土压独立加载的盾构隧道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CN101435746A (zh) * | 2008-12-15 | 2009-05-20 | 西南交通大学 | 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综合试验系统 |
CN102435458A (zh) * | 2011-12-21 | 2012-05-0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结构试验的模拟水压加载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
CN202393609U (zh) * | 2011-12-21 | 2012-08-2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隧道结构试验的模拟水压加载装置 |
CN102944665A (zh) * | 2012-11-22 | 2013-02-27 | 武汉大学 | 适用于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的剪切盒及试验方法 |
CN103225243A (zh) * | 2013-04-24 | 2013-07-31 |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矩形马蹄形隧道铺轨机走行轨支架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63611A (zh) * | 2015-05-08 | 2015-08-26 |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明流输水隧洞断面结构设计方法 |
CN105738213A (zh) * | 2016-02-29 | 2016-07-06 | 李延 | 一种液体式浅埋隧道模型试验围岩边界条件加载装置 |
CN107167355A (zh) * | 2017-07-20 | 2017-09-15 | 长安大学 | 一种适用于室内隧道模型试验的衬砌支护模具 |
CN107167355B (zh) * | 2017-07-20 | 2024-05-07 | 长安大学 | 一种适用于室内隧道模型试验的衬砌支护模具 |
CN113848123A (zh) * | 2021-08-17 | 2021-12-28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不等围压和水压下围岩与衬砌结构试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66911B (zh) | 2017-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101382U (zh) | 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 | |
CN104266911A (zh) | 马蹄形隧道模型试验水压加载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1403645B (zh) | 一种水压、土压独立加载的盾构隧道结构原型试验装置 | |
CN109269900B (zh) | 一种用于多环盾构隧道结构的地层模拟及加载试验装置 | |
Wang et al. | Progressive finite element model calibration of a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 based on ambient vibration and static measurements | |
CN106245691A (zh) | 钙质砂动静荷载多功能桩基模型试验装置 | |
CN101435746A (zh) | 盾构隧道结构模型综合试验系统 | |
CN105002939B (zh) | 一种群桩现场试验的模型装置及方法 | |
CN102434166A (zh) | 隧道开挖对既有近距离平行隧道影响的试验装置和方法 | |
CN203849027U (zh) | 一种大型拱式柔性均布加载隧道支护模型试验系统 | |
CN105067107A (zh) | 一种地下管道爆破振动监测方法 | |
CN103866736A (zh) | 一种矿震对煤矿地下水库影响的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 |
CN106546483A (zh) | 二维岩土力学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105823588B (zh) | 一种用于滑坡模型试验的冲击力测试装置 | |
CN102435458B (zh) | 一种用于隧道结构试验的模拟水压加载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 |
Han et al. | Longitudinal response of buried pipeline under non-uniform seismic excitation from multi-point shaking table tests | |
CN204718822U (zh) | 铁路斜拉桥试验模型 | |
CN104501772B (zh) | 水工结构土石结合区域不均匀沉降组合监测装置及方法 | |
Zhang et al. | Activ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around deep buried shield tunnel in dry sand stratum | |
CN106124321B (zh) | 一种可拆卸式锚杆锚固特性试验台 | |
CN103711152B (zh) | X型模型桩加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 |
CN201289410Y (zh) | 土压、水压独立加载的原型盾构隧道结构试验设备 | |
CN107727501B (zh) | 一种锚杆内嵌锚固的巷道围岩压缩承载实验方法 | |
CN104111137A (zh) | 基于三次多项式模型的锚杆承载力预测方法 | |
CN207181167U (zh) | 一种锚杆拉拔仪及使用其的标定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