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4062A -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4062A
CN104254062A CN201310268560.0A CN201310268560A CN104254062A CN 104254062 A CN104254062 A CN 104254062A CN 201310268560 A CN201310268560 A CN 201310268560A CN 104254062 A CN104254062 A CN 104254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site
access point
direct connected
connected link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8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4062B (zh
Inventor
李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85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72457 priority patent/WO201420610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4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4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4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该方法包括: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的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第一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该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第一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中,站点(STA)通常通过接入点(AP)与其它站点或网络进行通信,即使是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内的两个站点之间的通信也需要通过接入点来转发,即发送站点先将数据发送给接入点,然后接入点再将数据转发给接收站点。在实际应用中,当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很近,适合进行直接链路通信时,如果再通过接入点进行数据转发就会降低系统的通信效率。为此,引入了直连链路建立(Direct-link setup,DLS)机制,在DLS机制中,当两个站点都支持DLS功能,并且其中一个站点判断两者之间适合进行直接链路通信时,可以通过接入点的协助来建立起两个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然后两个站点就可以通过直连链路进行通信。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当两个站点之间适合进行直接链路通信时,如果其中一个站点不支持DLS功能,那么DLS机制就无法建立两个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提供了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所述第一站点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所述第一站点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建立与第二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站点,所述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用于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以及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站点还包括加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所述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之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站点,用于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以及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所述接入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并发送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以及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以及,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所述接入点,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给所述第一站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所述接入点,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建立与第二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一站点使用不同的标识符时,如果所述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接入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所述接入点对所述数据帧进行接收;如果接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第一站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丢弃所述数据帧;
当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一站点使用同一的标识符时,如果所述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接入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所述接入点判断所述数据帧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如果所述发送地址为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且目标地址为所述第一站点的标识符,则所述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帧丢弃,否则,则接收所述数据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的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后,第一站点可以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该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这样,第一站点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站点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站点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提供了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其中,第一站点支持DLS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可以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站点判断出与第二站点之间适合进行直连链路通信时(例如第一站点判断出与第二站点之间很近),第一站点可以向接入点发送包括第二站点的标志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其中,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二站点的MAC地址,也可以是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ssociationIdentifier,AID),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102、第一站点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该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可以是接入点根据第二站点的标识符识别出第二站点不支持DLS功能后发送给第一站点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可以根据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向第二站点查询第二站点是否支持DLS功能,如果识别出第二站点不支持DLS功能,接入点可以发送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给第一站点。
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也可以存储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与用于描述第二站点是否支持DLS功能的描述信息的匹配关系,这样当接入点根据第二站点的标识符识别出与第二站点的标志相匹配的描述信息指示第二站点不支持DLS功能时,接入点可以发送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给第一站点。
103、第一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3中的第一站点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可以包括:
第一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第一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的标识符设置成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站点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过程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站点将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帧传输方向可以由To DS和From DS这两个标识符的取值来表征,当To DS=1,From DS=0时,代表数据帧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而当To DS=0,From DS=1时,代表数据帧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也即是说,在步骤103中,第一站点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配置的To DS=1以及From DS=0设置成To DS=0和From DS=1,从而实现了将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举例来说,步骤103中的第一站点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可以包括:
第一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第一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使用的BSSID,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使用的BSSID设置成第二站点的MAC地址,以实现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
又举例来说,步骤103中的第一站点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可以包括:
第一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第一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的MAC地址,以及,将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的MAC地址设置成第二站点的MAC地址,以实现将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
其中,通过实施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在图2所示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接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使得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进行直接链路通信。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其中一个站点(STA)通过封装成AP来与另外一个站点进行通信,而另外一个站点的发送接收方式不会由于采用该直接链路而做任何改变,因此这里又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称作封装式的直接链路建立(EDLS,Encapsulated direct-link setup)方法,将支持EDLS功能的站点称为EDLS站点,另一个不支持EDLS功能的站点称为目标站点。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个直接链路建立过程对于目标站点来说是透明的,目标站点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在执行图2所示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之前,可以先执行EDLS站点与接入点之间的关联。其中,该关联阶段中,接入点可以在信标帧(Beacon)或者探测响应帧(Probe Response)中向EDLS站点指示其支持EDLS功能,使得EDLS站点可以知道该接入点可以进行直连链路建立。而EDLS站点可以在探测请求帧(Probe Request)或者关联请求帧(Association Request)中向接入点指示其支持EDLS功能,目标站点在关联过程中不需要作任何改动。
如图2所示,该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EDLS站点向接入点发送一个EDLS建立请求帧,该EDLS建立请求帧包括目标站点的标志。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EDLS站点判定与目标站点之间适合建立直接链路通信之后,EDLS站点可以向接入点发送一个EDLS建立请求帧,可选地,该EDLS建立请求帧包括目标站点的标识符。
202、接入点收到EDLS站点发送的EDLS建立请求帧之后,该EDLS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EDLS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接入点在收到EDLS站点发送的EDLS建立请求帧之后,不同意建立该直接链路,则在EDLS建立响应帧中指示拒绝或者指示建立失败,EDLS站点将不能以直接链路的方式与目标站点进行通信。
203、EDLS站点发送EDLS建立确认帧给接入点。
其中,步骤203是可选的步骤,用虚线来表示步骤203是可选的。
204、EDLS站点根据该指示信息,将EDLS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目标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EDLS站点将EDLS站点封装成接入点是通过修改EDLS站点的部分相关参数来实现的。其中,需要修改的参数包括To DS、From DS、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四部分。在EDLS站点的原设置中To DS和From DS分别设置为1和0,代表该数据帧是由站点发送给接入点,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o DS和From DS分别设置为0和1,即将由EDLS站点发送给目标站点的数据帧虚拟成由接入点发送给站点。由于在本发明之前,EDLS站点将数据帧发送给接入点,因此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分别为EDLS站点的MAC地址和接入点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的MAC地址),通常情况下,接入点使用的BSSID就是接入点的MAC地址。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EDLS站点将自身封装成接入点,将数据直接发送给目标站点,因此EDLS站点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分别设置为接入点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的MAC地址)和目标站点的MAC地址。EDLS站点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不需要做出变化。目标站点的相关参数设置不需要做出变化。
其中,上述的EDLS站点的部分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EDLS站点的部分参数设置
其中,目标站点的相关参数设置不需要做出变化,目标站点的相关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表2目标站点的参数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直接链路建立成功之后,EDLS站点可以将数据帧直接发送给目标站点,目标站点收到数据帧之后会把它当作是由接入点发送过来的,而对接入点进行回复,EDLS站点直接接收该回复。当目标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目标地址为EDLS站点的MAC地址的数据帧的时候,EDLS站点将直接接收该数据帧,并采用直接链路向目标站点进行回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还可以向EDLS站点发送目标站点的传输密钥,这样EDLS站点可以利用目标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进一步地,EDLS站点可以将加密数据帧通过直连链路传输给目标站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入点和EDLS站点使用不同的标识符的情况时,如果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接入点所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可以对其进行接收。如果接收到接收地址为EDLS站点所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可以将其丢弃。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入点和EDLS站点使用同一个标识符的情况时,当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所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后,需要判断一下该数据帧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如果发送地址为目标站点的标识符,且目标地址为EDLS站点的标识符,则可以将该数据帧丢弃。否则,则需要接收该数据帧。
其中,上述EDLS站点和接入点的标识符可以但不限于BSSID和MAC地址,目标站点的标识符可以但不限于MAC地址和AID。
其中,通过实施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站点的结构图。其中,图3所示的站点支持DLS功能,该站点300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301,用于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以及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该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第二收发单元302,用于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站点300还包括加密单元303,其中:
第一收发单元301,还用于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加密单元303,用于利用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第二收发单元302,用于将加密数据帧通过直连链路传输给第二站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收发单元301还用于在接收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之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接入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收发单元302具体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的MAC地址。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收发单元302,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举例来说,第二收发单元302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该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的MAC地址,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的MAC地址设置成第二站点的MAC地址,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又举例来说,第二收发单元302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该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使用的BSSID,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使用的BSSID设置成第二站点的MAC地址,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其中,通过实施图3所示的站点,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站点的结构图,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直连链路建立方法。如图4所示,该站点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404或者其他用户接口403,存储器4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402。通信总线4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403可选的可以包括USB接口以及其他标准接口、有线接口。网络接口404可选的可以包括Wi-Fi接口以及其他无线接口。存储器405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05可选的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401的存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器405用于存储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401用于调用存储器405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该站点支持DLS功能;
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接入点发送的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利用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将加密数据帧通过直连链路传输给第二站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1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建立与第二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包括:
处理器401根据该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由该站点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的MAC地址),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的MAC地址)设置成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第二站点的AID),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建立与第二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
其中,通过实施图4所示的站点,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直连链路建立系统的结构图,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直连链路建立方法。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站点501、接入点502以及第二站点503,其中:
第一站点501,用于向接入点502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第一站点501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以及接收接入点502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第一站点501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以及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501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503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接入点502,用于接收第一站点501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并发送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给第一站点501。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站点501还用于接收接入点502发送的第二站点503的传输密钥,以及利用第二站点503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以及,将加密数据帧通过直连链路传输给第二站点503;
接入点502,还用于发送第二站点503的传输密钥给第一站点501。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站点501还用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接入点501;
接入点502,还用于接收第一站点501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
本发明实施例中,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503的标识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站点501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501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503进行直连链路通信包括:
第一站点501,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501配置的发送地址由第一站点501的MAC地址设置成接入点502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502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502的MAC地址),以及,将第一站点501配置的接收地址由接入点502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502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502的MAC地址)设置成第二站点503的标识符(包括第二站点503的MAC地址或第二站点503的AID),以实现将第一站点501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503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入点502的标识符包括接入点502使用的BSSID或接入点502的MAC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站点501还用于根据指示信息,将第一站点501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接入点502和第一站点501使用不同的标识符时,如果接入点502收到接收地址为接入点502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接入点502对数据帧进行接收;如果接收到接收地址为第一站点501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丢弃数据帧;
当接入点502和第一站点501使用同一的标识符时,如果接入点502收到接收地址为接入点502使用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接入点502判断数据帧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如果发送地址为第二站点503的MAC地址,且目标地址为第一站点501的MAC地址,则接入点502将数据帧丢弃,否则,则接收数据帧
其中,通过实施图4所示的系统,可以提供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的建立机制,使得在接入点和仅一个站点支持DLS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该站点与另外一个不支持DLS功能的站点之间的直接链路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直连链路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站点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所述第一站点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所述第一站点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8.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所述站点包括:
第一收发单元,用于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以及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
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到的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加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
所述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之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该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该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该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15.一种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站点,用于向接入点发送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所述第一站点支持直连链路建立功能,以及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的指示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所述接入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并发送所述直连链路建立响应帧给所述第一站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点发送的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以及利用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对数据帧进行加密处理,获得加密数据帧;以及,将所述加密数据帧通过所述直连链路传输给所述第二站点;
所述接入点,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站点的传输密钥给所述第一站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发送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给所述接入点;
所述接入点,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站点发送的所述直连链路建立确认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连链路建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链路建立请求帧还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点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建立与第二站点之间的直连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站点,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发送地址设置成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以及,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接收地址设置成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以实现将所述第一站点封装成接入点,并与所述第二站点进行直连链路通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接入点使用的基本服务集标识符BSSID或所述接入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所述第二站点的标识符包括所述第二站点的MAC地址或所述第二站点的关联标识符AID。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站点,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将所述第一站点配置的由站点传输至接入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设置成由接入点传输至站点的数据帧传输方向。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直连链路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一站点使用不同的标识符时,如果所述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接入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所述接入点对所述数据帧进行接收;如果接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第一站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丢弃所述数据帧;
当所述接入点和所述第一站点使用同一的标识符时,如果所述接入点收到接收地址为所述接入点使用的标识符的数据帧,则所述接入点判断所述数据帧的发送地址和目标地址,如果所述发送地址为第二站点的标识符,且目标地址为所述第一站点的标识符,则所述接入点将所述数据帧丢弃,否则,则接收所述数据帧。
CN201310268560.0A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Active CN104254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560.0A CN104254062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PCT/CN2014/072457 WO2014206104A1 (zh) 2013-06-28 2014-02-24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560.0A CN104254062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062A true CN104254062A (zh) 2014-12-31
CN104254062B CN104254062B (zh) 2018-10-19

Family

ID=5214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8560.0A Active CN104254062B (zh) 2013-06-28 2013-06-28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4062B (zh)
WO (1) WO201420610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203A (zh) * 2015-10-20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61928A1 (zh) * 2016-03-24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CN114039811A (zh) * 2021-10-18 2022-02-11 南京邮电大学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WO2022184174A1 (en) * 2021-03-04 2022-09-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Wlan multi-link tdls key deriv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1675625A (zh) * 2007-03-10 2010-03-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无线网络中的对等节电模式
US20110237263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Location based call routing
CN102595396A (zh) * 2012-01-21 2012-07-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wapi的tdls安全保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97934A1 (en) * 2005-11-03 2007-05-03 Jesse Walker Method and system of secured direct link set-up (D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885538B2 (en) * 2009-05-08 2014-1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cynchronous direct link setup in WLA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5625A (zh) * 2007-03-10 2010-03-17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隧道直接链路建立(tdls)无线网络中的对等节电模式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US20110237263A1 (en) * 2010-03-25 2011-09-29 Mi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Location based call routing
CN102595396A (zh) * 2012-01-21 2012-07-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wapi的tdls安全保护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203A (zh) * 2015-10-20 2017-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66181A (zh) * 2015-10-20 2021-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1082923B2 (en) 2015-10-20 2021-08-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at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related device
CN112566181B (zh) * 2015-10-20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站点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7161928A1 (zh) * 2016-03-24 2017-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US10701741B2 (en) 2016-03-24 2020-06-30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irect connection link, and method and node for realizing data transmission thereby
WO2022184174A1 (en) * 2021-03-04 2022-09-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Wlan multi-link tdls key derivation
CN116963054A (zh) * 2021-03-04 2023-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Wlan多链路tdls密钥导出
CN114039811A (zh) * 2021-10-18 2022-02-11 南京邮电大学 局域网内快速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4062B (zh) 2018-10-19
WO2014206104A1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3090B (zh) D2d直接通信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KR101838412B1 (ko)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계층 교차적 및 애플리케이션 교차적 긍정 응답
RU2009120475A (ru) Способ эстаф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между базовыми станциями
CN110366112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71329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scell switching
CN103458057A (zh) 一种获取资源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JP2012090303A5 (zh)
KR102264356B1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021123A1 (en) Security paramet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4052539A (zh) 智能手机利用北斗终端使用卫星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69660A (zh) 基于蓝牙的组网方法
JP6339207B2 (ja) Wifiによる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を実現する方法、システム及び端末
KR20180118726A (ko)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관련 장치, 및 시스템
JP2019511154A5 (zh)
CN104254062A (zh) 一种直连链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US20220286844A1 (en) Wlan multi-link tdls key derivation
CN106488569B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581685A (zh) 发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发送和接收装置
CN105451367A (zh) 一种无线网络连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917386B (zh) 一种lte无线网s1接口一致性协议验证装置及方法
CN106301529A (zh) 一种短报文传输方法、服务器、终端及通信系统
WO2018049689A1 (zh) 密钥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3997796A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
KR20210024493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2788795B (zh) 连接恢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