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3676A -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3676A
CN104253676A CN201310268665.6A CN201310268665A CN104253676A CN 104253676 A CN104253676 A CN 104253676A CN 201310268665 A CN201310268665 A CN 201310268665A CN 104253676 A CN104253676 A CN 104253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instruction
base station
time slots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86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文权
花梦
铁晓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86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536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1066 priority patent/WO20142063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253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6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其中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N等于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利于解决不同带宽(码片速率)的上下行载波之间可能不同步的问题。

Description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制定的全球3G标准之一。
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在Release-5版本中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入)技术,用以提高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减少用户数据传输时延,以便让用户在UMTS网络中有更好的体验。其中,HSDPA涉及的物理信道主要包括下行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以及相应的下行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High-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和上行HS-DPCCH(Uplink 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目前,Release-12协议的研究考虑引入窄带宽的UMTS特性。对多载波场景主要关注下行配置一个窄带宽的非独立(non-standalone)载波和正常带宽为5MHz的载波,其中,窄带宽载波的带宽例如为1.25M或2.5M带宽,而上行只配置例如5MHz带宽的单载波场景。其中,引入下行窄带宽载波之后,若仍然按照现有方式来进行其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的传输,则可能造成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以期解决不同带宽(码片速率)的上下行载波之间可能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
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或者,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或者,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确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所述第二子帧由所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所述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和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
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子帧;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所述UE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
或者,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
或者,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UE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所述UE根据所述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基于最短处理时延确定,其中,所述最短处理时延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所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所述UE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所述第二子帧由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所述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可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发射器,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使用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和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可包括:
发射器,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子帧;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所述UE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向所述UE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所述UE根据所述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基于最短处理时延确定,其中,所述最短处理时延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所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可包括:
基站,用于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用户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例如UE在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之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反馈时隙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图3-i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几种上行反馈信息的反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以期解决不同带宽(码片速率)的上下行载波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UplinkHigh-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的测量结果而得到,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参见图1-a,图1-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a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以下内容:
101、UE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子帧。
102、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
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该设定时长例如可大于或等于7.5个时隙slot),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或者,第一指示包括第一PCI和第一CQI;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为确认应答(ACK,Acknowledgement)或否认应答(NACK,Non-Acknowledgement)。其中,ACK指示UE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对应子帧。NACK指示UE未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对应子帧。其中,若UE反馈ACK,则基站无需进行对应子帧的重传,若UE反馈NACK,则基站可能需进行对应子帧的重传。当然,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亦可是能够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子帧的其它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例如可基于UE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包括第一预编码控制指示(PCI,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基站可利用UE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此外,第一指示还可包括秩信息、建议传输块数目(NTBP,number of transport blocks preferred)指示等信息,第一指示例如还可包括反映下行信道特征的其它信息。在2x2MIMO场景下,可通过CQI隐式指示秩信息,以指示为单数据流还是双数据流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假设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2,则N等于2;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4,则N等于4,以此类推。一般来说,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和载波对应的带宽具有正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以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以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
在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中,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以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UE可接收(周期性接收或非周期性接收)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其中,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例如可基于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当然UE可亦可自行确定。举例来说,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例如图1-b所示,T1为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例如某P-CPICH子帧将使用第一指示),则T2-T1大于T0,优选T2-T1大于T0且T2-T1尽量接近T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隙组可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其中,上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最后一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最后一个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最新估计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中,若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相同,则表示UE通过复用码道,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若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不相同,则表示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不复用码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UE使用与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例如UE在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之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上述UE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可包括以下内容:
201、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
202、基站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
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该设定时长例如可大于或等于7.5个时隙slot),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或者,第一指示包括第一PCI和第一CQI;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为ACK或NACK。其中,ACK指示UE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对应子帧。NACK指示UE未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对应子帧。当然,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亦可是能够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子帧的其它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例如可基于UE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可利用UE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假设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2,则N等于2;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为A/4,则N等于4,以此类推。一般来说,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和载波对应的带宽具有正比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包括: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包括: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
在本发明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包括: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向UE发送(周期性发送或非周期性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UE基于该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举例来说,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
举例来说,第一时隙组可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上述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包括: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基站也可接收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最后一个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最后一个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可包括:接收上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上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其中,若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相同,则表示UE通过复用码道,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若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所使用的码道不相同,则表示UE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和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不复用码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基站接收UE使用与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发送的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接收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和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方案,下面以几种具体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进一步介绍。
下面主要针对系统下行载波包括1个5MHz带宽的载波与一个窄带宽的非独立(non-standalone)载波,而上行载波为1个5MHz带宽载波的一些场景为例进行举例,其它类似场景以此类推。其中,由于窄带宽的下行载波和上行载波的带宽(码片速率)不同,TTI时间长度也就不相同,这就可能引起上下行载波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参考5MHz带宽场景下的上下行传输时序,UE在接收到HS-PDSCH上的子帧后约7.5slot之后开始的三个时隙,向基站反馈接收到的该子帧对应的ACK/NACK。而当下行载波带宽变为2.5MHz时,仍保持接收到HS-PDSCH上的子帧之后约7.5slot开始向基站反馈对应的ACK/NACK。由于举例的目标研究场景下的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因此,上行反馈的码片速率快于下行non-standalone载波上的码片速率(即单位时间包含的传输块个数),下面举例几个应用场景来描述本发明如何解决反馈码片速率的匹配问题。
场景1
参见图3-a,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
若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物理层码片速率相对于2.5MHz带宽的下行载波会加倍,因此UE可考虑ACK/NACK在尽可能早的时隙反馈,而CQI和PCI在尽可能晚的时隙发送CQI和PCI信息,反馈CQI和PCI的时隙越晚,则反馈的CQI可能越新(假设所反馈的CQI是在反馈时隙到达之前基于最新测量结果而得到的CQI),更能反映当前的信道状态。
图3-a中在每3N个slot中的第1个slot反馈ACK/NACK,而在3N个slot中的最后两个slot反馈CQI+PCI。
场景2
参见图3-b,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其中,与场景1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场景2中通过码道复用的方式将场景1中的两个HS-DPCCH(HS-DPCCH1和HS-DPCCH2)上所反馈的上行反馈信息复用在一个码道上。
场景3
参见图3-c,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
若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物理层码片速率相对于2.5MHz带宽的下行载波会加倍,本场景中UE考虑在3个连续的时隙中反馈ACK/NACK、CQI和PCI,以实现上行反馈子帧的完整性。
其中,图3-c中举例在每3N个slot中的第2个slot反馈ACK/NACK,而在3N个slot中的第3个和第4个slot反馈CQI+PCI。
场景4
参见图3-d,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
本场景下为了保持帧格式不变,图3-d中举例在每3N个slot中的第1个slot反馈对应的ACK/NACK,而在3N个slot中的第2个和第3个slot反馈CQI+PCI。3N个slot中的第4个slot反馈固定信息,在3N个slot中的第5个和第6个slot反馈在该时隙到达之前最新得到的CQI+PCI。即在两个上行连续TTI中,前一个TTI反馈表示接收解码HS-PDSCH上的指针正误的ACK/NACK、以及基于当时最新测量结果而得到的CQI和PCI,而在后一个TTI反馈固定信息、以及当时基于最新测量结果而得到的CQI和PCI。如此则可实现上行反馈子帧的完整性,并且反馈的CQI越新则更能反映当前的信道状态,同时有利于编码复用。
场景5
参见图3-e,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其中,与场景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场景5中通过码道复用的方式将场景4中的两个HS-DPCCH(HS-DPCCH1和HS-DPCCH2)上所反馈的上行反馈信息复用在一个码道上。
场景6
参见图3-f,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
本场景下为了保持帧格式不变,图3-f中举例在每3N个slot中的第1个slot反馈对应的ACK/NACK,而在3N个slot中的第2个和第3个slot反馈CQI+PCI。在3N个slot中的第4个slot反馈的信息等同于第1个slot反馈的ACK/NACK,在3N个slot中的第5个和第6个slot反馈在该时隙到达之前最新得到的CQI+PCI。即在两个上行连续TTI中,前一个TTI反馈表示接收解码HS-PDSCH上的子帧正误的ACK/NACK以及当时基于最新测量结果而得到的CQI和PCI,而在后1个TTI反馈固定信息、以及当时基于最新测量结果而得到的CQI和PCI信息。如此则可实现上行反馈子帧的完整性,并且反馈的CQI越新则更能反映当前的信道状态,同时有利于编码复用,并且有利于获得ACK/NACK的时间分集增益。
场景7
参见图3-g,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其中,与场景6的不同之处在于,场景7中通过码道复用的方式将场景6中的两个HS-DPCCH(HS-DPCCH1和HS-DPCCH2)上所反馈的上行反馈信息复用在一个码道上。
场景8
参见图3-h,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其中,与场景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场景8中将场景4反馈的固定信息,替换为反馈5MHz下行载波的相应HS-PDSCH对应的ACK/NACK。
场景9
参见图3-i,系统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下行载波带宽为5MHz和2.5MHz带宽。其中,与场景8的不同之处在于,场景9中通过码道复用的方式将场景8中的两个HS-DPCCH(HS-DPCCH1和HS-DPCCH2)上所反馈的上行反馈信息复用在一个码道上。
上述场景仅为举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根据带宽(码片速率)等等的不同、要求不同进行适应性调整。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下面还提供用于实施上述方案的相关装置。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可包括:接收器410和发射器420。
其中,接收器410,用于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子帧。
发射器420,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该设定时长例如可大于或等于7.5个时隙slot),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或者,第一指示包括第一PCI和第一CQI;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为ACK或NACK。当然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亦可是能够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子帧的其它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例如可基于UE400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可利用UE400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20可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20可接收(周期性接收或非周期性接收)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其中,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例如可以基于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当然UE可亦可自行确定。例如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发射器420可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20还可用于,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最新估计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420还可用于,使用与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4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设备400在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之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500,可包括:发射器510和接收器520。
其中,发射器510,用于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
接收器520,用于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该设定时长例如可大于或等于7.5个时隙slot),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可为ACK或NACK。当然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亦可是能够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子帧的其它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00例如可基于UE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500可利用UE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520可具体用于,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或者,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接收器520可具体用于,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510还可用于,向上述UE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上述UE根据该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举例来说,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520还可用于,接收上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上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520还可用于,接收UE使用与向基站500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基站500发送的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基站5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基站500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接收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600包括至少一个总线601、与总线601相连的至少一个处理器602以及与总线601相连的至少一个存储器603。
其中,处理器602通过总线601,调用存储器603中存储的代码以用于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例如可为ACK或NACK,当然下行传输正误指示亦可是能够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HS-PDSCH上的子帧的其它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例如可基于UE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可利用UE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2可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2可接收(周期性接收或非周期性接收)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其中,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例如可以基于来自上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当然UE可亦可自行确定。例如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处理器602可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2可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最新估计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602可使用与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上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6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例如用户设备600在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之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700包括至少一个总线701、与总线701相连的至少一个处理器702以及与总线701相连的至少一个存储器703。
其中,处理器702通过总线701,调用存储器703中存储的代码以用于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上述UE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例如可基于UE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可利用UE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2可以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其中,该指定2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2个时隙或非连续的2个时隙,例如可以是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两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一时隙组为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如任意的连续3个时隙或特定的连续3个时隙);或者,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处理器702可接收上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处理器702也可接收UE在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最后一个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最后一个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上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2还可向上述用户设备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上述用户设备根据上述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在上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举例来说,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可基于最短处理时延来确定,其中,该最短处理时延为UE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其中,上述最短时间间隔可能包括UE到基站的信息传输时间+基站解析出信道质量指示的时间等)。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可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优选是,上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UE发送第一指示的时隙的结束时间T1+最短处理时延T0,早于基站计划使用第一指示的时间T2且尽量接近T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2还可接收上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上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上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上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上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可以理解,K为小于或等于N-1的正整数。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其中固定信息可为全0或全1或其它固定序列码等)或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第二子帧由上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其中,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者,第二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大于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码片速率。例如,第二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或码片速率可为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两倍或四倍或其它倍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702还可接收UE使用与向基站700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基站700发送的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基站7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基站700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接收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由于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因此UE利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上述3N个时隙,来反馈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这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统上行载波和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带宽(码片速率)不同产生的时隙差异问题,进而有利于克服不同带宽的上下行载波(例如上行载波带宽为5MHz而下行载波带宽为2.5M或1.25M)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可包括:
基站810,用于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HS-PDSCH上向UE发送第一子帧。
用户设备820,用于接收基站810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基站810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上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一子帧;其中,第一指示包括第一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上述N等于上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上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810例如可基于UE820反馈的CQI进行待发送数据的相关调度。
进一步的,在多入多出(MIMO)等场景下,第一指示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PCI,基站810可利用UE820反馈的第一PCI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进行待发送数据的预编码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基站810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站500或基站700,其中,基站8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站所要实现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用户设备820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400或用户设备600,其中用户设备8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所要实现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相关细节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900的示意图,其中,用户设备90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设备400、用户设备600或用户设备820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如图9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一些可能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
参考图9,用户设备9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97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部件。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用户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RF电路9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9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9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其中,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用户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用户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备9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930可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32。触控面板9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931上或在触控面板9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9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980,并能接收处理器9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931。除了触控面板931,输入单元9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9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9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9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用户设备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940可包括显示面板9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931可覆盖显示面板941,当触控面板9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9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9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9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9中,触控面板931与显示面板9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用户设备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931与显示面板941集成而实现用户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其中,用户设备9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9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9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用户设备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9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用户设备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用户设备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和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960、扬声器961,传声器962可提供用户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9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961,由扬声器9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9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9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980处理后,经RF电路9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用户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9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用户设备通过WiFi模块9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9示出了WiFi模块9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用户设备90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980是用户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用户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用户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用户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9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80中。
用户设备9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9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尽管未示出,用户设备9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上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5)

1.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或者,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或者,
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时隙位置指示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
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所述第二子帧由所述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所述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用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和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8.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子帧;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所述UE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
或者,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
或者,
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UE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所述UE根据所述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隙位置指示所指示的时隙位置基于最短处理时延确定,其中,所述最短处理时延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信道质量指示,到所述基站使用该信道质量指示之间的最短时间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包括: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二下行传输正误指示或者固定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所述UE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第二子帧,其中,所述第二子帧由基站在第二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二HS-PDSCH上发送,所述第二下行载波的带宽大于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带宽。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发射器,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发射器具体用于,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时隙组,其中,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使用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指示和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相同的码道,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上行反馈信息。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器,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向用户设备UE发送第一子帧;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上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所述UE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指定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发送的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最后2个时隙发送的第一指示;或者,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发送的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时隙组为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连续3个时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隙组为包含了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起始时隙在内的连续3个时隙,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接收所述UE在系统上行载波的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中的第一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发送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在第一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2个时隙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向所述UE发送时隙位置指示,以便于所述UE根据所述时隙位置指示,确定发送所述第一指示的时隙在所述3N个时隙之中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UE在K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的起始时隙向发送的第一信息,并在该每个第二时隙组中除起始时隙之外的剩余时隙,发送的在该剩余时隙开始时间之前基于最新对所述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的信道质量指示,其中,所述K个第二时隙组,为由所述3N个时隙之中除去第一时隙组之外的剩余3N-3个时隙所划分成的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部分或全部第二时隙组,所述N-1个第二时隙组之中的每个第二时隙组均为连续3个时隙,所述K为小于或等于所述N-1的正整数。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高速下行链路共享物理信道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
用户设备,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在第一系统下行载波的第一HS-PDSCH上发送的第一子帧;在系统上行载波的上行链路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对应的3N个时隙之内,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指示和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其中,所述3N个时隙的起始时刻,等于接收到所述第一子帧的时刻加上设定时长,所述第一下行传输正误指示用于指示出是否正确译码出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一指示包括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其中,第一CQI基于对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上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测量结果而得到,其中,所述N等于所述系统上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除以所述第一系统下行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CN201310268665.6A 2013-06-28 2013-06-28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42536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665.6A CN104253676A (zh) 2013-06-28 2013-06-28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PCT/CN2014/081066 WO2014206355A1 (zh) 2013-06-28 2014-06-28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8665.6A CN104253676A (zh) 2013-06-28 2013-06-28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3676A true CN104253676A (zh) 2014-12-31

Family

ID=5214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8665.6A Pending CN104253676A (zh) 2013-06-28 2013-06-28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53676A (zh)
WO (1) WO201420635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357A (zh) * 2015-03-25 2017-11-28 索尼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连续信令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8011702A (zh) * 2016-10-28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863195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1083015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1295860A (zh) * 2017-11-09 2020-06-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载波反馈的技术
CN115001638A (zh) * 2016-09-30 2022-09-0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355A (zh) * 2010-05-19 2011-11-2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sdpa中的hs-pdsch传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6355A (zh) * 2010-05-19 2011-11-2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hsdpa中的hs-pdsch传送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Link Evaluation Results for Data Transmissions in Standalone Scalable UMTS", 《R1-132447》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9357A (zh) * 2015-03-25 2017-11-28 索尼公司 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连续信令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15001638B (zh) * 2016-09-30 2023-10-10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1638A (zh) * 2016-09-30 2022-09-02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011702B (zh) * 2016-10-28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US10862612B2 (en) 2016-10-28 2020-12-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US11258529B2 (en) 2016-10-28 202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CN108011702A (zh) * 2016-10-28 2018-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8631952B (zh) * 2017-03-24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0863195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CN111295860A (zh) * 2017-11-09 2020-06-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载波反馈的技术
CN111295860B (zh) * 2017-11-09 2022-10-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载波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015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646771B2 (en) 2018-08-07 2023-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6355A1 (zh)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60521A1 (en) Harq-ack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1148264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231637A (zh) 辅小区变换方法、装置以及基站
CN111262663B (zh) 一种反馈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53676A (zh) 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1435899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064083A (zh) Csi上报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03338145B (zh) 控制语音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44073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30353307A1 (en) Method for srs transmiss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497680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节点
CN104468060A (zh)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层上行数据组装的方法和装置
JP7201676B2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応答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関連製品
CN111030782B (zh) 一种反馈应答信息的总比特数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4436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及反馈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809502A (zh) 混合自动重传的反馈信息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150457B (zh) 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EP357325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6358318A (zh) 一种热点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929138A (zh) 码本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225162B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上报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31231B (zh) Pucch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118382A (zh) Harq-ack反馈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333584B (zh) 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5174019B (zh) 码本设置、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