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53633A -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53633A
CN104253633A CN201410234181.4A CN201410234181A CN104253633A CN 104253633 A CN104253633 A CN 104253633A CN 201410234181 A CN201410234181 A CN 201410234181A CN 104253633 A CN104253633 A CN 104253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artment
external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forc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41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53633B (zh
Inventor
水野公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5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5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53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具备:第1通信部,其进行非接触通信;第2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指定控制部,其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特定处理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和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Description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3年6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34411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并将该基础申请的内容全部援引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利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的基于非接触的接近无线通信(以下,称为非接触通信)的技术,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例如,参照JP特开2010-039658号公报):将IC标签嵌入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等各种信息介质,在该IC标签中预先存储用于访问因特网上的特定的内容的URL等的访问信息,将该访问信息提供给内置有非接触IC读写器的便携式信息终端。在此,所谓特定的内容例如是特定的网页(包括主页)、特定的图像、运动图像。
根据该技术,仅通过将便携式信息终端举放在各种信息介质上,便携式信息终端的用户就能够取得上述访问信息,并且阅览上述访问信息所示的特定的网页,或者对特定的图像或运动图像进行确认。也就是说仅通过将携式信息终端举放在各种信息介质上,就能够简单地对特定的内容进行再生。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存在有如下的问题:由于除了便携式信息终端以外无法使用从IC标签取得的访问信息,因而例如在便携式信息终端所具有的画面较小的情况下,再生后的内容的阅览性不佳,相反地在显示画面较大的情况下,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外径尺寸也会较大从而举放在IC标签上的作业较为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的课题而作,目的在于使利用通过非接触通信而取得的信息时的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非接触通信;
第2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指定控制部,其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
特定处理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和
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利用方法,是在具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第1通信部、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部的便携式设备中的信息利用方法,
所述信息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的工序;
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的工序;和
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工序。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利用系统,是包含便携式设备以及能够与该便携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
所述便携式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非接触通信;
第2通信部,其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指定控制部,其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
特定处理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和
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所述外部设备具备:
接收部,其对从所述便携式设备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而发送的所述特定信息进行接收;和
特定处理部,其执行利用所述接收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息利用系统的图。
图2是表示各实施方式共同的腕部终端(wrist terninal)的框图。
图3是表示各实施方式共同的智能电话的框图。
图4是表示腕部终端以及智能电话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腕部终端以及智能电话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息利用系统的图。
图7是表示体重计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腕部终端以及智能电话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腕部终端的中继处理以及智能电话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腕部终端以及智能电话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利用系统的图。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利用系统由相互间能进行基于Bluetooth(注册商标)的数据交换的腕部终端1和智能电话(多功能便携式电话机)2构成。
腕部终端1是用户能佩戴于手腕的手表型,具有表壳101、配置在表壳101上并且作为触摸面板而发挥作用的显示部102、和安装于表壳101的两端部的腕带103。
此外,如后所述腕部终端1能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到因特网3,并且具备NFC标签阅读器功能,能通过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基于非接触的接近无线通信)取得存储在NFC标签4中的标签信息。
NFC标签4,例如嵌入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并且是由环形天线、非接触IC芯片和非挥发性存储器构成的没有电源的被动标签(passivetag)。在此,在NFC标签4中存储的标签信息是用于访问因特网上的特定的内容的连接用地址信息,例如是表示特定的网页(包括主页)、特定的图像、特定的运动图像的URL。
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智能电话2具有纵长状的装置主体201、和配置在该装置主体201上并且作为触摸面板而发挥作用的显示部202,并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而连接到因特网3。
图2是表示腕部终端1的电路构成的概略框图。111是时钟部,对当前时刻进行计数。102是所述显示部,由彩色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构成。112是显示控制部,对显示部102的显示状态进行控制。113是输入部,由在图1中省略了的各种开关构成。此外,在输入部113中,还包含覆盖显示部102的彩色LCD的表面并使显示部102作为触摸面板而发挥作用的触摸传感器及其驱动电路。
114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对腕部终端1整体进行控制。115是程序存储器,预先存储有控制程序1151、应用程序1152、以及配对(pairing)程序1153。
控制程序1151是用于使CPU114对腕部终端1整体进行控制的基本控制程序。应用程序1152由用于使CPU114进行包含后述的处理在内的各种处理的多种应用程序构成。配对程序1153是用于在与最近的智能电话2等之间进行配对(连接设定)的程序。
116是闪存等的内置存储器,对决定腕部终端1的动作内容的各种设定信息、其他的数据进行存储。
117是在与智能电话2之间进行基于Bluetooth的收发的无线I/F。118是用于利用无线LAN等的公共线路将腕部终端1连接到因特网3的通信I/F。
119是NFC I/F,包含环形天线以及收发电路,并与所述NFC标签4之间进行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来从NFC标签4取得前述的URL。
图3是表示智能电话2的电路构成的概略框图。202是所述显示部,由彩色LCD和对其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等构成。212是显示控制部,对显示部202的显示状态进行控制。213是输入部,由在图1中省略了的电源键、其他各种键构成。此外,在输入部213中,还包含覆盖显示部202的彩色LCD的表面并使显示部202作为触摸面板而发挥作用的触摸传感器及其驱动电路。
214是CPU,对智能电话2整体进行控制。215是程序存储器,预先存储有控制程序2151、应用程序2152以及配对程序2153。
控制程序2151是用于使CPU214对智能电话2整体进行控制的基本控制程序。应用程序2152由用于使CPU214进行包含后述的处理在内的各种处理的多种应用程序构成。配对程序2153是用于在与最近的腕部终端1等之间进行配对(连接设定)的程序。
216是闪存等的内置存储器,对决定智能电话2的动作内容的各种设定信息、其他的数据进行存储。
217是在与腕部终端1之间进行基于Bluetooth的收发的无线I/F。218是用于利用Wi-Fi、无线LAN等公用线路将智能电话2连接到因特网3的通信I/F。
另外,智能电话2具有用于进行声音通信、数据通信的众所周知的电路、即对所输入的声音进行调制并发送的声音输入电路、发送电路、以及对所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接收并解码再生的接收电路、再生电路、数据收发电路等,但对于这些电路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对由以上结构构成的腕部终端1和智能电话2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了如下的动作的流程图:在Bluetooth中的众所周知的配对处理被执行、处于能进行双方间的数据通信的待机状态的期间,通过CPU114执行控制程序1151以及规定的应用程序1152而进行的腕部终端1的动作、和通过CPU214执行控制程序2151以及规定的应用程序2152而进行的智能电话2的动作。
更具体来说,是示出了在用户通过规定操作使前述规定的应用程序起动后的状态下,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NFC标签4上的情况下的各动作的流程图。
在腕部终端1中,在规定的应用程序已被起动的状态下电力会被供给到NFC I/F119,若用户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NFC标签4上,则如图5(a)所示,腕部终端1立刻利用NFC I/F119从NFC标签4通过非接触通信对标签信息(URL)进行读取(步骤SA1)。
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腕部终端1通过对NFC I/F119供给的电力来驱动NFC标签4的非接触IC芯片,并接收在非挥发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标签信息。
接着,如图5(b)所示,腕部终端1将利用菜单Ma显示于显示部102(步骤SA2)。该利用菜单Ma用于使用户指定所述连接用的地址信息的利用方式,在利用菜单Ma中能指定“现在立即确认”、“现在立即通过智能电话来确认”、“以后通过智能电话来确认”这3个利用方式。
然后,腕部终端1继续利用菜单Ma的显示直到由用户指定任意一个利用方式为止(步骤SA3:否),并且若任意一个利用方式被用户指定(步骤SA3:是),则进行以下的动作。
即腕部终端1在由用户指定了“现在立即确认”的情况下(步骤SA4:是),立即通过通信I/F118而连接到因特网3,对由所述标签信息表示的Web上的规定内容(网页、图像等)进行访问(步骤SA5)。然后,如图5(c)所示,将规定内容显示于显示部102(步骤SA6)。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仅通过将佩戴于手臂的腕部终端1举放在NFC标签4上,就能够立即阅览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相关联的内容。
此外,腕部终端1在由用户指定了“现在立即通过智能电话来确认”的情况下(步骤SA4:否,步骤SA7:是),利用无线I/F117通过Bluetooth将所述标签信息(URL)和请求访问其所示出的规定内容的访问请求信号发送到智能电话2(步骤SA8)。
而且,腕部终端1在由用户从所述利用菜单Ma中指定了“以后通过智能电话来确认”的情况下(步骤SA7:否),经由无线I/F117通过Bluetooth,将所述标签信息(URL)和请求将其保存的保存请求信号发送到智能电话2(步骤SA9)。
另一方面,智能电话2在与腕部终端1完成了配对之后处于基于Bluetooth的通信的待机状态。其间,智能电话2在从腕部终端1接收到了上述标签信息(URL)和访问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B1:是),立即通过通信I/F218而连接到因特网3,对所述标签信息所示的Web上的规定内容(主页、图像等)进行访问(步骤SB2)。然后,如图5(d)所示,智能电话2将规定内容显示于显示部102(步骤SB3)。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即使智能电话2不具有NFC标签阅读器功能,通过将腕部终端1作为智能电话2的NFC标签阅读器来使用,也能够在智能电话2中立即阅览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相关联的内容。
此外,智能电话2在从腕部终端1接收到了上述标签信息(URL)和保存请求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B4:是),如图5(e)所示,将所接收到的标签信息(URL)保存到内置存储器216中(步骤SB5)。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通过将腕部终端1作为智能电话2的NFC标签阅读器来使用,既能够使上述的标签信息保存到智能电话2中,又能够在任意的时间点使用智能电话2来阅览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相关联的内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腕部终端1中,不仅能够在自身设备中利用从NFC标签4取得的标签信息,还能够使得根据需要在智能电话2中也能进行利用。因此,能够使对上述标签信息、即通过非接触通信而取得的特定信息进行利用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腕部终端1和智能电话2组合起来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供给上述标签信息的外部设备是任意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具有比智能电话2大的画面的平板型便携式信息终端等。
在该情况下,即便平板型便携式信息终端等具有NFC标签阅读器功能,也能够通过使用腕部终端1从NFC标签4容易地取得标签信息,因而对于用户而言,无需进行将外径尺寸较大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特意地举放在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等上这种麻烦的操作,就能够简单地对与导向板、公告板、海报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再生。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利用系统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在第1实施方式说明过的腕部终端1从内置于体重计501的NFC标签502取得(接收)规定的标签信息,并在腕部终端1或智能电话2中对所取得的标签信息进行利用。
另外,腕部终端1以及智能电话2的电路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腕部终端1不仅能够通过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从体重计501接收标签信息还能够向体重计501发送规定信息,具备NFC标签的读/写功能。
所述体重计501通过测力传感器式、电磁式等对体重进行电测量,并且是将过去测量出的多个人的体重的测量结果单独地存储到内置存储器中的构成。此外,所述体重计501通过具有NFC标签502而能够通过基于NFC的非接触通信来进行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的收发。即,体重计501具有将预先存储的每个人物的测量结果的历史记录(以下称为测量历史记录)向外部设备发送的功能。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腕部终端1从NFC标签502取得的标签信息是在体重计501中存储的任意一个人物的体重的测量历史记录。
另外,内置于体重计501的NFC标签502包含环形天线、非接触IC芯片和存储器,而在体重计501中为如下的构成:在所述环形天线从包含腕部终端1的外部设备接到能通信的电平的电波(输送波)时,能够对其进行检测。
在此,在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腕部终端1以及智能电话2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之前,先按照图7的流程图对体重计501经由NFC标签502向作为外部设备的腕部终端1发送测量历史记录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即若用户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NFC标签502上,则体重计501通过探测出该情形而开始动作,立即将请求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向腕部终端1发送(步骤SC101),之后进行被测量者姓名的接收等待(步骤SC102)。
然后,体重计501若接收到被测量者姓名(步骤SC102:是),则将与接收到的被测量者姓名相对应的测量历史记录从内置存储器中读出(步骤SC103),之后将所读出的特定的被测量者的测量历史记录向腕部终端1发送(步骤SC104)。
以下,参照图8-图10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腕部终端1以及智能电话2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也是示出了如下的动作的流程图:在Bluetooth中的众所周知的配对处理被执行、处于能进行双方间的数据通信的待机状态的期间,通过CPU114执行控制程序1151、应用程序1152所包含的与体重计501相对应的规定的应用程序而进行的腕部终端1的动作、和通过CPU214执行控制程序2151以及应用程序2152所包含的与体重计501相对应的规定的应用程序而进行的智能电话2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腕部终端1如图10(a)所示,当用户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体重计501的NFC标签502上时,通过利用NFC I/F119从体重计501接收请求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而开始动作,如图10(b)所示,在显示部102显示操作菜单Mb(步骤SA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显示的操作菜单Mb用于使用户指定用于利用在体重计501中存储的特定的人物(被测量者)的测量历史记录的操作方法,在该操作菜单Mb中能够指定“通过腕部终端进行操作”、“通过智能电话进行输入操作”、“通过智能电话直接操作”这3个操作方法。
在此,“通过腕部终端进行操作”以及“通过智能电话进行输入操作”如后所述是用于通过腕部终端1来利用上述测量历史记录的操作,这些操作方法的指定意味着作为上述测量历史记录的利用主体而指定腕部终端1。此外,“通过智能电话直接操作”如后所述是用于通过智能电话2来利用上述测量历史记录的操作,该操作方法的指定意味着作为上述测量历史记录的利用主体而指定智能电话2。
腕部终端1继续操作菜单Mb的显示,直到由用户指定任意一个利用方式为止(步骤SA102:否),并且若任意一个操作方法被用户指定(步骤SA102:是),则进行以下的动作。
即腕部终端1在由用户指定了“通过腕部终端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A103:是),如图10(c)所示,将被测量者姓名的输入画面显示于显示部102(步骤SA104),让用户在腕部终端1中输入被测量者姓名。
然后,腕部终端1进行待机直到由用户输入被测量者姓名为止(步骤SA105:否),如果被测量者姓名被输入(步骤SA105:是),那么将被输入的被测量者姓名通过NFC I/F119向体重计501发送(步骤SA109)。
然后,腕部终端1若从体重计501接收到测量结果(步骤SA110:是),则将所接收到的测量结果保存到内置存储器116中(步骤SA111)。
由此,能够在腕部终端1中利用用户所指定的任意的被测量者的测量历史记录。另外,腕部终端1中的测量历史记录的具体的利用内容如下:例如将过去的测量结果按顺序显示到显示部102,或者将过去的测量结果图表化来显示。此外,测量历史记录的利用也通过使用前述的与体重计501相对应的规定的应用程序来进行。
此外,与上述不同,在操作菜单Mb中指定了“通过智能电话进行输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A103:否,步骤SA106:是),腕部终端1立即将请求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向智能电话2发送(步骤SA107),之后进行被测量者姓名的接收等待(步骤SA108)。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话2中,与腕部终端1配对完成之后处于基于Bluetooth的通信的待机状态,若从腕部终端1接收到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步骤SB101:是),则如图10(d)所示,将被测量者姓名(在图中为“昵称”)的输入画面显示于显示部202(步骤SB102),让用户在智能电话2中输入被测量者姓名。
然后,智能电话2进行待机直到由用户输入被测量者姓名为止(步骤SB103:否),如果被测量者姓名被输入(步骤SB103:是),那么将被输入的被测量者姓名通过无线I/F217向腕部终端1发送(步骤SB104)。
腕部终端1若从智能电话2接收到被测量者姓名(步骤SA108:是),则将所接收到的被测量者姓名通过NFC I/F119向体重计501发送(步骤SA109)。
在该情况下腕部终端1若也如前所述从体重计501接收到测量历史记录(步骤SA110:是),则将所接收到的测量历史记录保存到内置存储器116中(步骤SA111)。由此,能够在腕部终端1中利用用户所指定的任意的被测量者的测量历史记录。
进而,与以上动作不同,在所述操作菜单Mb中指定了“通过智能电话直接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A106:否),腕部终端1进行后面叙述的中继处理(步骤SA112)。
图9是表示腕部终端1中的与中继处理相关的动作、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智能电话2的动作的流程图。
当中继处理时腕部终端1立即将请求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向智能电话2发送(步骤SA201),之后进行被测量者姓名的接收等待(步骤SA202)。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话2中,若从腕部终端1接收到被测量者姓名的请求信号(步骤SB201:是),则在该情况下也图10(d)所示,将被测量者姓名的输入画面显示于显示部202(步骤SB202),让用户在智能电话2中输入被测量者姓名。
然后,如果由用户输入了被测量者姓名(步骤SB203:YES),则智能电话2将所输入的被测量者姓名通过无线I/F217向腕部终端1发送(步骤SB204),接着进行测量结果的接收等待(步骤SB205)。
此外,腕部终端1若从智能电话2接收到被测量者姓名(步骤SA202:是),则将所接收到的被测量者姓名通过NFC I/F119向体重计501发送(步骤SA203)。
然后,腕部终端1若从体重计501接收到测量历史记录(步骤SA204:是),则将所接收到的测量历史记录向智能电话2发送(步骤SA205)。
然后,在智能电话2中,若从腕部终端1接收到测量历史记录(步骤SB205:是),则将所接收到的测量历史记录保存到内置存储器216中(步骤SB206)。
由此,用户能够将所指定的任意的被测量者的测量历史记录保存到智能电话2中,并且在智能电话2中利用测量历史记录。另外,智能电话2中的测量结果的具体的利用内容也与腕部终端1的情况同样,例如将过去的测量结果按顺序显示到显示部202,或者将过去的测量结果图表化来显示。此外,智能电话2中的测量历史记录的利用也通过使用前述的与体重计501相对应的规定的应用程序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腕部终端1中,通过将被测量者姓名发送给体重计501,能够从体重计501取得并利用与特定的被测量者相关的体重的测量历史记录,并且不仅能够在自身设备中利用该测量历史记录,还能够在智能电话2中进行利用。因此,能够使对上述测量历史记录、即通过非接触通信而取得的特定信息进行利用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腕部终端1还在体重计501和智能电话2之间作为数据通信的中继器而发挥作用,因而能够在测量历史记录的取得时,并不使用腕部终端1而是使用智能电话2来输入由体重计501请求的被测量者姓名。由此也能够使利用测量历史记录时的便利性得到提高。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腕部终端1,对于在从体重计501通过非接触通信来取得测量历史记录时,通过始终显示操作菜单Mb来让用户选择操作方法的腕部终端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腕部终端或智能电话2中利用存储于体重计501的测量历史记录时,作为测量历史记录而需要不断地取得最新的记录,所以用户会定期性地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体重计501上。
因此,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采用能够进行将操作方法固定为用户预先决定的操作方法的设定的构成,所述操作方法是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体重计501上时的腕部终端1的动作。即腕部终端1也可以是令使用者事前指定测量历史记录的利用主体的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消除每次将腕部终端1举放在体重计501上时一遍一遍从操作菜单Mb中选择操作方法的麻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腕部终端1取得测量历史记录时发送到体重计501的信息(由体重计501请求的信息)是被测量者姓名(昵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该信息也可以是例如密码等其他信息。
而且,在本发明中腕部终端1所取得的信息并不限于体重计501所保有的信息,也可以是智能电话2以外的其他装置(第3设备)所保有的任意的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腕部终端1和智能电话2组合起来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腕部终端1通过非接触通信来供给特定信息的外部设备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与智能电话2相比具有更大的画面的平板型便携式信息终端等。
在该情况下,即便平板型便携式信息终端等具有NFC标签阅读器功能,也能够通过使用腕部终端1而从体重计501容易地取得测量历史记录,因而对于用户而言,无需进行将外径尺寸较大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特意地举放在体重计501上这种麻烦的操作,就能够利用测量历史记录。
此外,在以上说明的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型的腕部终端1进行了说明,但通过非接触通信来取得特定信息的便携式设备并不限于手表型的设备,也可以是例如用户戴在颈部使用的形态的设备。但是,若考虑到便利性则期望是手表型的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只要在可以获得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就能够进行适当变更,且变更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非接触通信;
第2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指定控制部,其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
特定处理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和
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控制部,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对所述外部设备请求所述特定处理的执行的请求信号连同所述特定信息一起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信息是规定内容的连接用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处理是所述规定内容的再生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处理是所述特定信息的保存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通信部在与不同于所述外部设备的第3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通信并从该第3设备接收所述特定信息,
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具备第2发送控制部,该第2发送控制部在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所述特定信息时,使所述第1通信部将由所述第3设备请求的规定信息发送给所述第3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入部,该输入部用于输入所述规定信息,
所述第2发送控制部使所述第1通信部将通过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规定信息向所述第3设备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请求所述规定信息的请求信号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和
接收控制部,其使所述第2通信部对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所述规定信息进行接收,
所述第2发送控制部使所述第1通信部将所述第2通信部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所述规定信息向所述第3设备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手表型主体。
10.一种信息利用方法,是在具备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第1通信部、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通信部的便携式设备中的信息利用方法,
所述信息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的工序;
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的工序;和
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工序。
11.一种信息利用系统,是包含便携式设备以及能够与该便携式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外部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
所述便携式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进行非接触通信;
第2通信部,其与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指定控制部,其让使用者指定自身设备或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第1通信部通过非接触通信从外部接收的特定信息的利用主体;
特定处理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自身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执行利用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和
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由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到的特定信息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
所述外部设备具备:
接收部,其对从所述便携式设备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而发送的所述特定信息进行接收;和
特定处理部,其执行利用所述接收部所接收到的所述特定信息的特定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具备:
第3发送控制部,其在由使用者指定了所述外部设备作为所述利用主体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通信部将请求所述规定信息的请求信号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和
接收控制部,其使所述第2通信部对从所述外部设备发送的所述规定信息进行接收,
所述第2发送控制部使所述第1通信部将所述第2通信部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到的所述规定信息向所述第3设备发送,
所述外部设备由所述接收部对从所述便携式设备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发送的所述请求信号进行接收,并且还具备发送部,该发送部将所述规定信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向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
CN201410234181.4A 2013-06-27 2014-05-29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Active CN104253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4411A JP5811415B2 (ja) 2013-06-27 2013-06-27 携帯機器、及びその情報利用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利用システム
JP2013-134411 2013-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53633A true CN104253633A (zh) 2014-12-31
CN104253633B CN104253633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116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4181.4A Active CN104253633B (zh) 2013-06-27 2014-05-29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629B2 (zh)
JP (1) JP5811415B2 (zh)
CN (1) CN1042536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346A (zh) * 2015-07-23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记录事件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事件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物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27496A1 (en) * 2013-07-15 2015-01-21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 touch switch for a control device of an electric and/or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155134A1 (en) * 2014-05-09 2022-05-19 Daniel Lin Method and System to Track Weight
KR20160048429A (ko) * 2014-10-24 2016-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443208B2 (ja) * 2015-04-28 2018-12-2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デバイ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798835B2 (ja) * 2015-09-11 2020-12-09 MoneySmart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7116596A (ja) * 2015-12-21 2017-06-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取得装置、情報取得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9508A (ja) * 2001-03-07 2002-09-20 Sharp Corp Rfid通信機能付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表示処理方法
CN101166043A (zh) * 2006-10-20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090287807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Sony Corporation Manag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9050B2 (ja) * 2001-02-21 2007-08-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
JP4539082B2 (ja) * 2003-11-28 2010-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情報通信方法
JP4695413B2 (ja) * 2004-08-20 2011-06-08 フェリカ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8017221A (ja) * 2006-07-06 2008-01-24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94673B2 (ja) 2007-09-26 2013-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端末、及び情報の送受信方法
JP2010039658A (ja) 2008-08-04 2010-02-18 Keisuke Yamashita 情報送信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JP5141702B2 (ja) * 2010-03-08 2013-02-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187233A1 (en) * 2012-12-27 2014-07-03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Watch type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9508A (ja) * 2001-03-07 2002-09-20 Sharp Corp Rfid通信機能付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ならびにその表示処理方法
CN101166043A (zh) * 2006-10-20 2008-04-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090287807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Sony Corporation Manag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8346A (zh) * 2015-07-23 2017-05-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记录事件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事件相关信息的方法和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04905A1 (en) 2015-01-01
US9306629B2 (en) 2016-04-05
CN104253633B (zh) 2017-04-12
JP5811415B2 (ja) 2015-11-11
JP2015011412A (ja) 201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3633B (zh) 便携式设备及其信息利用方法、信息利用系统
US9264896B2 (en) Accessory interface system
US904281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establish NFC link between NFC enabled electronic devices based on proximate distance
KR101295656B1 (ko) 애플리케이션 제공 시스템, 휴대 단말 디바이스, 서버 디바이스, 애플리케이션 제공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1814154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US20120329389A1 (e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 NFC-Enabled Devices
EP2696309B1 (en) Universal access device
JP5340631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4699491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升级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JP441240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23213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電子決済方法
CN105099522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用户信息交换方法
CN109845067A (zh) 供电设备和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以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JP2006211050A (ja) 電子タグシステム、電子タグ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KR101957190B1 (ko) 휴먼 머신 인터페이스를 지원하는 산업용 공장 자동화 장치, 이와 통신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이들의 동작 방법
US11349518B2 (en) Cover for portable terminal
JP5416678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JP2009136372A (ja) 生体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6065944B2 (ja) 携帯機器、及びその情報利用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利用システム
KR200424802Y1 (ko) 이동 경로 송신 장치
JP2006244214A (ja) 非接触型icカード調整方法、非接触型icカード調整システム、非接触型icカードおよび移動通信装置
KR101597790B1 (ko) 보안 요소 및 그 보안 요소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JP2009080687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測定装置、非接触icカード測定方法及び非接触icカード測定プログラム
CN202168075U (zh) 利用内置集成式通讯模组来实现无线通讯的装置
JP200918749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