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7351A - 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系统、以及存储有频带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系统、以及存储有频带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7351A
CN104247351A CN201380010048.4A CN201380010048A CN104247351A CN 104247351 A CN104247351 A CN 104247351A CN 201380010048 A CN201380010048 A CN 201380010048A CN 104247351 A CN104247351 A CN 104247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ystem
meeting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articipa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00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7351B (zh
Inventor
堀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Platfor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Infront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Infrontia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Infront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7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7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7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7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1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computer conferences, e.g. chat rooms
    • H04L12/1827Network arrangements for conference optimisation or adap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86In-session procedures session scope mod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38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2Multipoint control un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组织会议的会议组织者的多功能电话机(100)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和参与跨不同基础的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所使用的多功能电话机(200,201)连接到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通过互联网(30)相连接的情况下,当参与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多功能电话机连接到与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时,在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中,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201)的会议通信信息(视频图像信息+音频信息)被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以这种方式,提供了能够降低使用频带的电子会议系统。

Description

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系统、以及存储有频带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以及频带管理程序,具体地,涉及在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跨不同基础的情形下能够降低使用频带的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和频带管理程序。
背景技术
当进行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时,如专利文献1“VOICE ANDIMAGE CONFERENCE DEVICE”等等中所描述的,需要用于来自其他基础的多个参与者的网络频带,并且从具有窄带线路的基础等等参与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是困难的。
例如,使用图4的网络连接示图来如下说明在举行通过互联网跨不同基础的视频会议的情形下的操作。图4是说明在举行跨不同基础的视频会议的情形下在传统的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连接配置的网络连接示图。
在图4的网络连接示图中,第一交换机系统10A和第二交换机系统20A通过互联网30相互连接。多功能电话机100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A作为正要组织和举行视频会议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而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A作为正要参与第一交换机系统10侧的多功能电话机100的用户所组织的视频会议的两个用户各自使用的终端。
当三个多功能电话机200、200和201使用第一交换机系统10A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A进行该视频会议时,首先,组织者所使用的多功能电话机100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A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A,并且该视频会议中的参与者所使用的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分别经由第二交换机系统20A和互联网30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A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A,而不使用第二交换机系统20A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A。
随后,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A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A中,来自多功能电话机100的音频/视频(视频图像)、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的音频/视频、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1的音频/视频的会议通信信息被混合,并且被分发给多功能电话机100、200和201中的每一个,由此得到在这三个多功能电话机上的视频会议网络的形成。
在视频会议网络的这种形成状态中,如图4所示,出现下述状态:其中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A与第二交换机系统20A之间通过互联网30形成两个会话,即针对多功能电话机200的会话200a以及针对多功能电话机201的会话201a,并且需要用于两个多功能电话机(音频/视频)的网络频带。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8-306475(第7-9页)。
发明内容
如上文描述的,当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跨不同基础进行时,在传统的电子会议系统中,需要用于出现在与会议组织者所在基础不同的基础处的会议参与者的数目的网络频带(在视频会议的情形下,是音频/视频(音频+视频图像)的频带),并且当可用频带较窄时,存在难以执行跨不同基础的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
鉴于这种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跨不同基础的情形下也能够降低使用频带的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和频带管理程序。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和频带管理程序主要利用下述特征配置。
(1)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包括下述配置,其中组织会议的会议组织者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二交换机系统通过网络相连接,所述会议是由会议组织者跨不同基础举行的。当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与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时,在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
(2)根据本发明的频带管理方法是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频带的频带管理方法,所述电子会议系统包括下述配置,其中组织会议的会议组织者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二交换机系统通过网络相连接,所述会议是由会议组织者跨不同基础举行的。当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与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时,在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
(3)根据本发明的频带管理程序,作为可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至少执行根据(2)所述的频带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和频带管理程序,可以实现下述效果。
即使当各自的终端已经连接到相同的第二交换机系统(基础)的多个会议参与者在尝试参与第一交换机系统的组织者所举行的会议中访问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基础)中的通信系统(混合设备)时,可以降低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与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之间的会议网络频带。
也即,因为使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将来自会议参与者侧的相同第二交换机系统(基础)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会议通信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由此该条会议通信信息可被视为一个通信会话,所以,作为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与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之间的会议网络频带,不需要用于访问会议系统的会议参与者的数目的网络频带,无论会议参与者的数目多少,必需的会议网络频带都可被抑制到仅为用于一个会话的网络频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在跨不同基础举行视频会议的情形下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连接情况的网络连接示图。
图2是示出图1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的内部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内部配置示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图1和2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第二交换机系统的操作的一个示例的序列图。(图3B的上边缘接续图3A的下边缘。)
图3B是用于说明图1和2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第二交换机系统的操作的一个示例的序列图。(图3B的上边缘接续图3A的下边缘,并且图3C的上边缘接续图3B的下边缘。)
图3C是用于说明图1和2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第二交换机系统的操作的一个示例的序列图。(图3C的上边缘接续图3B的下边缘。)
图4是说明在跨不同基础举行视频会议的情形下在传统的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连接情况的网络连接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频带管理方法和频带管理程序的优选实施例。应该注意,尽管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和频带管理方法,但无需多说的是:这种频带管理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可执行的频带管理程序,或者所述频带管理程序可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的特征)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将首先给出对本发明的特征的概述。本发明的特征主要在于:当跨多个交换机系统执行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时,在从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通过网络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的视频呼叫和音频呼叫的会议通信信息中,通过第二交换机系统中的合适的相应的混合设备将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混合成一个视频图像信号和一个音频信号,并且将所述一个视频图像信号和一个音频信号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
也即,本发明的特征主要在于:在多个会议参与者出现在与视频会议、音频会议等的会议组织者所在的基础(第一交换机系统)不同的同一基础(第二交换机系统)中的情形下,在正从所述同一第二交换机系统向会议组织者的终端已经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传送的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各自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各自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混合成下述状态,其中在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已经连接到的同一第二交换机系统中存在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传送给会议组织者的终端已经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
因此,尽管在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的传统技术中需要用于通过网络参与会议的会议参与者的数目的多个网络频带,但是在本发明中,无论会议参与者数目多少,可以仅分配一个网络频带,并且即使在窄带网络中也能够进行跨不同基础的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
也即,例如,当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的会议参与者分别使用在交换机系统A控制下的电话机A-1、在交换机系统B控制下的电话机B-1和B-2、以及在交换机系统C控制下的电话机C-1和C-2举行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时,在多个交换机系统A、B、C等已经连接到网络的网络环境下,例如在电话机A-1的用户充当会议组织者,交换机系统A充当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并执行混合,并且会议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在传统的电子会议系统中,在交换机系统A与B之间以及在交换机系统A与C之间分别需要两个会话。
与此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中,交换机系统B对交换机系统B控制下的电话机B-1和B-2的视频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进行混合,而交换机系统C对交换机系统C控制下的电话机C-1和C-2的视频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进行混合,并且这些交换机系统B和C分别将混合后的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发送给交换机系统A,因此无论会议参与者的数目多少,在交换机系统A与B之间仅分配一个会话以及在交换机系统A与C之间仅分配一个会话就足够了,并且能够降低网络频带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施例的配置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交换机系统的配置示例。应该注意,尽管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示例说明了举行跨不同基础的视频会议的情形,但无需多说的是: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实现举行跨不同基础的音频会议的情形。首先,将使用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交换机系统跨不同基础进行视频会议的情形下的网络连接配置。图1是说明在跨不同基础举行视频会议的情形下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连接情况的网络连接示图。
与背景技术部分说明的图4的情形类似,在图1的网络连接示图中,第一交换机系统10和第二交换机系统20通过互联网30相互连接。多功能电话机100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作为正要组织和举行视频会议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而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作为正要参与第一交换机系统100侧的多功能电话机100的用户所组织的视频会议的两个用户各自使用的终端。
当具视频呼叫能力的三个多功能电话机100、200和201使用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执行视频会议时,多功能电话机100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并且与背景技术中说明的图4的情形不同,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分别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
随后,在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中,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中的每一个的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被混合成一个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并且所述一个视频图像信号被作为一个会话210a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随后,在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中所述一个视频图像信号进一步与来自多功能电话机100的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进行混合,并且混合后的视频图像信号被分发给多功能电话机100、200和201中的每一个。因此,仅通过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之间建立所述一个会话201a形成了用于跨不同基础的三方视频会议的网络。
此外,如果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配备有不仅能够混合两个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而且能够将三个或更多个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混合成一个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的混合性能,则无论会议参与者数目多少,都可以仅通过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之间建立所述一个会话201a来举行跨不同基础的三方或更多方(即,多方)视频会议。
应该注意,如图1中所示,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和21配备有MCU(多点控制单元:多点连接)功能,用于混合来自多个多功能电话机100、200和201的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以及将混合后的视频会议视频图像信号分发给多功能电话机100、200和201中的每一个。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作为互联网30中用于呼叫控制的网络地址,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给予IP地址“172.16.0.100”,以及向第二交换机系统20给予IP地址“172.16.1.100”。
接下来,将使用图2来说明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内部配置。尽管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内部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内部配置示图,但是除图1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之外的其他交换机系统(诸如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内部配置与图2中的内部配置完全相同。
如图2的内部配置示图中所示,第一交换机系统10被配置为至少包括: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RTP分组处理单元301;呼叫控制单元302;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以及数据库305。应该注意,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是与图1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相同的设备。
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通过LAN(局域网)缆线连接到互联网30,并且具有向互联网30发送/从互联网30接收IP分组的功能,并且如上所述逐一向每个交换机系统给予用于呼叫控制的唯一IP地址: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侧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给予IP地址“172.16.0.100”,并且向第二交换机系统20侧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给予IP地址“172.16.1.100”。
RTP分组处理单元301也连通过LAN缆线连接到互联网30,并且具有向互联网30发送/从互联网30接收RTP(实时传输协议)的IP分组的功能,RTP是用于实时发送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通信协议,并且逐一向每个交换机系统给予一个用于RTP分组发送/接收的唯一IP地址。另外,RTP分组处理单元301具有将接收到的RTP分组的RTP数据发送给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的功能,以及将接收到的RTP分组传送给指定IP地址的功能。
呼叫控制单元302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发起协议)和运动图片压缩标准H.323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呼叫控制消息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并且具有基于数据库305中保存的分机号码信息等控制呼入呼叫目的地的功能。
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登记的分机号码信息、对方交换机系统中的号码信息、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中的号码信息等被存储在数据库305中,并且数据库305具有能够从呼叫控制单元302对其进行访问的功能。另外,数据库305还具有如下功能:将作为针对视频会议的呼叫控制消息而接收的IP地址信息等写入数据库305并在其中保存,作为视频会议的参与者列表。
(对实施例的操作的说明)
接着,将使用图3的序列示图说明图1和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交换机系统的操作的一个示例。图3是用于说明图1和2中示出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和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操作的一个示例的序列示图,并且示出了将会话发起协议SIP(会话发起协议)用作用于执行第一交换机系统10和第二交换机系统20之间的针对视频会议的交换操作的呼叫控制协议的情形。在说明中,因为纸张空间限制的原因,不得已地将图3分成图3A、3B和3C来进行描述。也即,图3是通过以图3A、3B和3C的顺序将这三个图连接起来而形成的。
另外,在图3的序列示图中,按时间顺序示出了在图1示出的网络中包括的各组件中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第二交换机系统20、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安装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多功能电话机100以及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中的每一个中发送/接收的呼叫控制信号(消息)和RTP分组的交换。
应该注意,假定用于举行视频会议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号码被设置为分机号码‘9000',并且电话号码是‘03-1234-1111′的SIP干线被容纳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另外,假定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系统被设置为:当接收到SIP干线中的外部号码‘03-1234-1111′时,通过分机号码9000(用于视频会议的号码)接收呼入呼叫。
在图3的序列示图中,首先,组织视频会议的用户A拿起(摘机)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多功能电话机100的电话听筒,并且拨打号码‘9000’。多功能电话机100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创建邀请(Invite)消息,其中在该邀请消息中已经将分机号码信息‘9000’设置到“To(去往)”报头中;将该邀请消息设置为IP分组的形式(具有SDP的邀请),其中已经将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0.100'和端口号‘1010′给予该IP分组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会话描述协议)信息;以及,将该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 1)。
第一交换机系统1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多功能电话机100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的数据,将其识别为SIP的邀请消息,还进一步分析该邀请消息的号码信息,以及确定它是到分机号码‘9000’(视频会议)的呼入呼叫(序列Seq2)。
已经确定该邀请消息是到视频会议的呼入呼叫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将来自多功能电话机10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0.100′和端口号‘1010′存储在数据库305中作为视频会议的参与者列表(序列Seq3),并且还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MCU)(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发出连接指令,其指示连接多功能电话机100(序列Seq 4)。
另外,为了向作为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发送源的多功能电话机100发送响应,呼叫控制单元302创建包括RTP分组(音频/视频)的连接目的地的IP地址/端口信息的SDP信息200OK(具有SDP的200OK),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已经接收到200OK(具有SDP的200OK)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接收到的200OK编辑成IP分组(具有SDP的200OK),并且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将该IP分组发送给多功能电话机100(序列Seq5)。
已经从第一交换机系统10接收到IP分组(具有SDP的200OK)的多功能电话机100创建用于视频会议的RTP分组(音频/视频),并且启动使用给予200OK(具有SDP的200OK)的IP地址/端口信息来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发送RTP分组的操作。
同时,已经从呼叫控制单元302接收到指示连接到多功能电话机100的连接指令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开始向RTP分组处理单元301输出RTP分组(音频/视频)。作为其结果,RTP分组处理单元301的状态变成已经建立通信链路的状态,其中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的RTP分组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多功能电话机100,并且从多功能电话机100接收的RTP分组(音频/视频)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序列Seq 6)。
接着,正要参与用户A举行的视频会议的用户B拿起(摘机)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多功能电话机200的电话听筒,并且拨打号码‘0-03-1234-1111’,已经给予了该号码占用外部线路的特殊号码‘0’。多功能电话机200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创建邀请消息,其中在该邀请消息中已经将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设置到“To”报头中;并且将该邀请消息设置为IP分组的形式(具有SDP的邀请),其中已经将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0.100'和端口号‘1010′给予该IP分组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以及,将该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序列Seq 7)。
第二交换机系统2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的数据,将其识别为SIP的邀请消息,还进一步分析该邀请消息的号码信息,以及确定它是对定向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号码‘0-03-1234-1111’的呼出呼叫(序列Seq8)。
已经确定该邀请消息是外部呼出呼叫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占用定向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线路,作为会话1(序列Seq9);还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创建邀请消息,其中该邀请消息已经被设置目的地是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向该邀请消息给予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1.100′和端口号‘10020',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
已经从呼叫控制单元302接收到该邀请消息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该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设置到“To”报头;将该邀请消息设置为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形式,其中已经向该IP分组给予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1.100'和端口号‘10020',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以及使用占用的会话1将该IP分组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 10)。
第一交换机系统1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的数据,将其识别为SIP的邀请消息,还进一步分析该邀请消息的号码信息‘00312341111’,以及确定它是到分机号码‘9000’(视频会议)的呼入呼叫(序列Seq 11)。
已经确定该邀请消息是到分机号码‘9000’(视频会议)的呼入呼叫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将该邀请消息中包含的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IP地址‘172.16.1.100'和端口号‘10020'存储在数据库305中作为视频会议的参与者列表(序列Seq 12),并且随后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MCU)(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的输出连接指令,其指示连接第二交换机系统20(序列Seq 13)。
另外,为了向作为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发送源(即RTP(音频/视频)的连接请求源)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发送响应,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创建包括RTP分组(音频/视频)的连接目的地的IP地址/端口信息的SDP信息200OK(具有SDP的200OK),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已经接收到200OK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使用已经接收该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会话1将接收到的200OK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序列Seq 14)。
另外,已经从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接收指示连接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连接指令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开始向RTP分组处理单元301输出RTP分组(音频/视频)。另外,已经从第一交换机系统10接收到200OK消息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还创建用于视频会议的RTP分组(音频/视频),并且启动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发送该RTP分组的操作。
作为其结果,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RTP分组处理单元301的状态变成已经建立通信链路的状态,其中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的RTP分组(音频/视频)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侧,并且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侧接收的RTP分组(音频/视频)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序列Seq 15)。
同时,第二交换机系统2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IP分组(具有SDP的200OK),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具有SDP的200OK)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的数据,并且将其识别为SIP的200OK消息。
已经确定接收到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200OK消息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向RTP分组处理单元301输出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发送RTP分组(音频/视频)的指令,并且还向多功能电话机200(其是用于视频会议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发送源)发送IP分组(具有SDP的200OK)以指示发送RTP分组(序列Seq 16)。此外,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向RTP分组处理单元301输出将发送自多功能电话机200的RTP分组(音频/视频)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指令。
作为其结果,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RTP分组处理单元301的状态变成已经建立通信链路的状态,其中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RTP分组(音频/视频)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侧,并且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侧接收的RTP分组(音频/视频)通过该通信链路被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 17)。随后,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RTP分组处理单元301将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RTP分组(音频/视频)传送给多功能电话机200侧;以及反之,启动将从多功能电话机200侧接收的RTP分组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传送操作(序列Seq18)。
此外,与用户B类似,正要参与用户A举行的视频会议的用户C也拿起(摘机)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多功能电话机201的电话听筒,并且与用户B的情形类似,拨打号码‘0-03-1234-1111’,已经给予了该号码占用外部线路的特殊号码‘0’。与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序列Seq7的操作类似,多功能电话机201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创建邀请消息,其中在该邀请消息中已经将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设置到“To”报头中;并且将该邀请消息设置为IP分组的形式(具有SDP的邀请),其中已经将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0.100'和端口号‘1010′给予该IP分组,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以及,将该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序列Seq 19)。
第二交换机系统2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1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数据部分。与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序列Seq8的操作类似,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的数据,将其识别为SIP的邀请消息,还进一步分析该邀请消息的号码信息,以及确定它是对定向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号码‘0-03-1234-1111’的呼出呼叫(序列Seq 20)。
因为在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序列Seq 9中已经占用会话1,已经确定该邀请消息是外部呼出呼叫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占用定向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线路,作为会话2(序列Seq 21);还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IP创建邀请消息,其中该邀请消息已经被设置目的地是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向该邀请消息给予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1.100'和端口号‘10020',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
与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序列Seq10的操作类似,已经从呼叫控制单元302接收到该邀请消息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该外部号码信息‘00312341111’设置到“To”报头;将该邀请消息设置为IP分组(具有SDP的邀请)的形式,其中已经向该IP分组给予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用于视频会议的IP地址‘172.16.1.100'和端口号‘10040',作为会话描述协议SDP信息;以及使用占用的会话2将该IP分组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22)。
下面,尽管会话2和端口号‘10040'被用作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之间交换信息所使用的会话和端口号,其中会话2和端口号‘10040'与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会话1和端口号‘10020'不相同,但是对于其他操作,执行与多功能电话机200情形下的序列Seq11到Sqe18的操作类似的操作(序列Seq23到Seq30)。作为其结果,使用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跨不同基础形成了三方视频会议的连接配置,所述连接配置包括:使用连接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多功能电话机100组织视频会议的用户A;使用连接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多功能电话机200参与该视频会议的用户B;以及使用多功能电话机201参与该视频会议的用户C。
当如上所述出现跨不同基础形成包括多个参与者的视频会议的连接配置的状态时,作为组织者的用户A所使用的多功能电话机100所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确认是否存在使用连接到相同交换机系统的多功能电话机的多个参与者,所述相同交换机系统例如是第二交换机系统20,该第二交换机系统是不同于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另一交换机系统。
也即,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参考如数据库305中保存的表1中例示的视频会议的参与者列表,并且确认是否存在与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IP地址‘172.16.0.100′不同的多个相同IP地址(序列Seq31)。如果存在多个这种相同IP地址,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存在使用连接到相同交换机系统的多功能电话机的多个参与者的状态。与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多个会话被用于一个视频会议,并且使用与视频会议中的参与者数目对应的网络频带。
〔表1〕
序号 IP地址 端口 连接目的地
1 172.16.0.100 1010 多功能电话机100
2 172.16.1.100 10020 第二交换机系统20会话1
3 172.16.1.100 10040 第二交换机系统20会话2
表1示出了数据库305中保存的登记内容,分别作为序列Seq 3、12和24中的视频会议的参与者列表。
在表1示出的参与者列表的登记内容的情形下,结果是:存在作为不同于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基础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两个IP地址‘172.16.1.100’,以及它们分别使用会话1和会话2。
因此,为了实现降低用于视频会议的网络频带,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将分别使用会话1和会话2的用于视频会议的RTP分组(音频/视频)进行混合,创建请求切换到使用一个会话的传送操作的SIP的info消息,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并且指示该info消息要被发送给已经占用会话1和会话2这两个会话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IP地址‘172.16.1.100’)。
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从呼叫控制单元302接收到的SIP的info消息(混合请求)编辑成IP分组(info消息),以便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将该info消息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以及,使用会话1或2中的任一个将该IP分组发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序列Seq32)。
第二交换机系统2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IP分组(info消息),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info消息)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将其识别为SIP的info消息(混合请求)。
已经识别出接收到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info消息(混合请求)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创建200OK消息,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以便向第一交换机系统10发送响应,该第一交换机系统10是IP分组(info消息)的发送源。已经接收到200OK消息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接收到的200OK消息编辑成IP分组(200OK),并且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使用已经接收该IP分组(info消息)的会话1或2将该IP分组(200OK)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33)。
此外,为了执行第一交换机系统10所指示的混合操作,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将分别从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发送的RTP分组(音频/视频)的传送目的地切换到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而不是到第一交换机系统10。即,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向RTP分组处理单元301输出将分别从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发送的RTP分组(音频/视频)传送给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的指令。
另外,关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将从RTP分组处理单元301传送的、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的两个RTP分组(音频/视频)混合成一个RTP分组(音频/视频)的指令,并且指示将混合后的RTP分组(音频/视频)发送回RTP分组处理单元301。
已经接收到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令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将来自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的两个RTP分组(音频/视频)混合成一个RTP分组(音频/视频),并且启动将该一个RTP分组送回给RTP分组处理单元301的操作(序列Seq34)。
已经从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视频会议混合设备21)接收到混合后的RTP分组(音频/视频)的RTP分组处理单元301启动通过使用会话1和2中的任一个(例如,会话2)形成的RTP会话将混合后的RTP分组(音频/视频)传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操作。
在那之后,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启动用于放开不再是三方视频会议所需的会话(例如会话1)的操作。即,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创建SIP的Bye(再见)消息,用于断开针对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不必要的会话,例如会话1,并且将该Bye消息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已经接收到Bye消息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接收到的Bye消息编辑成IP分组(Bye消息),并且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使用要断开的会话(例如会话1)将该IP分组发送给第一交换机系统10(序列Seq35)。
第一交换机系统10在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中接收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IP分组(Bye消息),并且向呼叫控制单元302输出接收到的IP分组(Bye消息)的数据部分。呼叫控制单元302分析从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接收到的数据,并且识别出其是针对例如会话1的SIP的Bye消息(会话1)。
已经识别出接收到来自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Bye消息(会话1)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指示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即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停止使用会话1向第二交换机系统20输出RTP分组(音频/视频)的操作(序列Seq36),并且将数据库305中登记为会话参与者列表的会话1的信息重写到会话2中。
此外,为了向第二交换机系统20(其是IP分组(Bye消息)的发送源)发送响应,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呼叫控制单元302创建200OK消息,并且将其输出给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已经接收到该200OK消息的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300将接收到的200OK消息编辑成IP分组(200OK),按照呼叫控制单元302的指示使用已经接收该IP分组(Bye消息)的会话1向第二交换机系统20发送该IP分组(200OK),并且断开会话1(序列Seq37)。
当举行有两个参与者处于第二交换机系统20的基础(该基础与正要使用第一交换机系统10的视频会议混合设备11举行视频会议的组织者所在的基础不相同)中的三方会议时,在现有技术中在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与第二交换机系统20之间需要会话1和会话2这两个会话。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3所示的序列,即使在两个参与者处于与组织者所在的基础不同的基础中的情形下,也有可能仅使用会话2这一个会话(即仅用于一个会话的网络频带)来形成三方视频会议的连接。
应该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两个参与者处于与组织者所在的基础不同的基础中的情形,但是如果利用其中视频会议混合设备能够举行三方或更多方(即多方)视频会议的配置,本发明不限于仅有两方的情形;也即,本发明能够被完全类似地应用在存在三方或更多方的情形以及存在两个参与者的情形。此外,可以完全类似地处理在与组织者所在的基础不同的多个基础中存在多个参与者的情形。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作为示例说明了使用视频图像信息的视频会议的情形,但是无需多言的是:即使在如上所述的仅使用音频信息的音频会议的情形下,或者甚至在通过网络从远程位置执行教育引导的远程教育系统的情形下,也能够以完全类似的方式实现对网络频带的降低。
(对实施例的效果的说明)
如上文详细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下述效果。
即使在多个会议参与者在尝试参与第一交换机系统10(基础)的组织者举行的会议中访问第一交换机系统10中的会议系统(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并且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已经将多功能电话机200和201连接到同一第二交换机系统20(基础)作为他们各自的终端的情形下,仍然能够降低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与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之间的会议网络频带。
即,因为使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中的会议系统(视频会议混合设备304)将来自会议参与者侧的相同第二交换机系统20(基础)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RTP分组(会议通信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图像信息)事先混合成一个RTP分组(会议通信信息),并且由此所述一个RTP分组可被视为一个通信会话,所以,作为在会议参与者侧的第二交换机系统20与会议组织者侧的第一交换机系统10之间的会议网络频带,不需要访问会议系统的会议参与者的数目的网络频带,无论会议参与者的数目多少,必需的会议网络频带都可被抑制到仅为用于一个会话的网络频带。
上文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然而,应该注意:这种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例示,并且完全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根据具体应用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作为硬件配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任意处理还可以通过使得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在该情形下,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来提供,或者可以通过经由互联网或其他通信介质进行传输来提供。另外,存储介质例如包括:软盘、硬盘、磁盘、磁光盘、CD-ROM、DVD、ROM盒、具有备用电池的RAM存储器盒、闪存盒、非易失性RAM盒,等等。另外,通信介质包括:有线通信介质,诸如电话线;无线通信,诸如微波线路;等等。
本申请基于在2012年2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40212,并且要求其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0        第一交换机系统
10A       第一交换机系统
11        视频会议混合设备
11A       视频会议混合设备
20        第二交换机系统
20A       第二交换机系统
21        视频会议混合设备
21A       视频会议混合设备
30        互联网
100       多功能电话机
200       多功能电话机
200a      会话
201       多功能电话机
201a      会话
210a      会话
300       呼叫控制IP分组处理单元
301       RTP分组处理单元
302       呼叫控制单元
304       视频会议混合设备
305       数据库

Claims (9)

1.一种电子会议系统,包括:
组织会议的会议组织者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二交换机系统通过网络相连接的配置,所述会议是由会议组织者跨不同基础举行的,
其中,当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与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时,在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会议系统,其中,为了辨别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是否连接到与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在所述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至少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事先登记唯一指定正要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的地址,作为参与者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会议系统,其中,当在所述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检测到在参与者列表中登记了指定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的多个相同的地址时,从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向合适的第二交换机系统侧发送混合请求,所述混合请求要求:事先混合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以及将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会议系统,其中,在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的混合请求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输出给第二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而不执行将会议通信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的操作,由所述混合设备将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以及随后将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
5.一种对电子会议系统中的网络频带的频带管理方法,所述电子会议系统包括组织会议的会议组织者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一交换机系统和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所使用的终端连接到的第二交换机系统通过网络相连接的配置,所述会议是由会议组织者跨不同基础举行的,其中,当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与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时,在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事先混合以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并且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被发送给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包括的混合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频带管理方法,其中,为了辨别参与所述会议组织者的会议的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是否连接到与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相同的交换机系统,在所述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至少事先登记唯一指定正要参与所述会议的会议参与者的终端连接到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的地址,作为参与者列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频带管理方法,其中,当在所述会议组织者侧的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检测到在参与者列表中登记了指定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的多个相同的地址时,从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向合适的第二交换机系统侧发送混合请求,所述混合请求要求:事先混合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以及将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频带管理方法,其中,在所述会议参与者侧的所述第二交换机系统中接收到的来自第一交换机系统的混合请求中,来自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被输出给第二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而不执行将会议通信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的操作,由所述混合设备将所述多个会议参与者的终端的会议通信信息编辑成一条会议通信信息,以及随后将所述一条会议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交换机系统中的混合设备。
9.一种存储频带管理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根据权利要求5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频带管理方法被实现为计算机可执行的频带管理程序。
CN201380010048.4A 2012-02-27 2013-02-14 电子会议系统以及频带管理方法 Active CN1042473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0212 2012-02-27
JP2012040212A JP5327917B2 (ja) 2012-02-27 2012-02-27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帯域管理方法および帯域管理プログラム
PCT/JP2013/000819 WO2013128827A1 (ja) 2012-02-27 2013-02-14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帯域管理方法および帯域管理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7351A true CN104247351A (zh) 2014-12-24
CN104247351B CN104247351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08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0048.4A Active CN104247351B (zh) 2012-02-27 2013-02-14 电子会议系统以及频带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49342B2 (zh)
EP (1) EP2822239B1 (zh)
JP (1) JP5327917B2 (zh)
CN (1) CN104247351B (zh)
AU (1) AU2013227926B2 (zh)
BR (1) BR112014020463B1 (zh)
WO (1) WO20131288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29550A1 (ja) * 2014-02-28 2015-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制御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CN105657328B (zh) * 2016-01-04 2019-07-09 杭州华为企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会议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575762B2 (ja) * 2016-01-22 2019-09-18 株式会社ナカヨ テレビ会議機能を有する電話制御装置
CN105704422B (zh) * 2016-03-25 2019-03-0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组网系统及其方法
CN106210656A (zh) * 2016-08-23 2016-12-07 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远程教育的监控终端
JP7291452B2 (ja) * 2019-08-06 2023-06-15 直之 村上 コンピユーターの目(pcey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4911A (ja) * 2000-03-24 2001-10-05 Toshiba Corp 交換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構内交換機
JP2009232404A (ja) * 2008-03-25 2009-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構内電話交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3063A (ja) * 1992-10-20 1994-05-13 Ricoh Co Ltd 遠隔会議方法
JPH0888843A (ja) * 1994-09-20 1996-04-0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会議支援システム
US6633324B2 (en) * 2001-07-31 2003-10-14 Forgent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deo call configuration and scheduling
US20030028535A1 (en) * 2001-07-31 2003-02-06 Forgent Networks, Inc. Call control system for vide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40003046A1 (en) * 2001-12-12 2004-01-01 3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nstant services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US20040207724A1 (en) * 2003-04-17 2004-10-21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time playback of conferencing streams
US7800642B2 (en) * 2006-03-01 2010-09-21 Poly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ntinuous presence video in a cascading conference
US8817668B2 (en) * 2006-09-15 2014-08-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tributable, scalable, pluggable conferencing architecture
US8542266B2 (en) * 2007-05-21 2013-09-24 Poly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 CP layout according to interaction between conferees
JP2008306475A (ja) 2007-06-07 2008-12-18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音声・画像会議装置
CN101316351B (zh) * 2008-06-20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多点控制单元级联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装置
US8477661B2 (en) * 2009-08-14 2013-07-02 Radisys Canada Ulc Distributed media mixing and conferencing in IP networks
CN102082944B (zh) * 2009-11-30 2016-03-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远程呈现会场的会议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4911A (ja) * 2000-03-24 2001-10-05 Toshiba Corp 交換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構内交換機
JP2009232404A (ja) * 2008-03-25 2009-10-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構内電話交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20463B1 (pt) 2022-08-02
CN104247351B (zh) 2016-03-02
JP2013175998A (ja) 2013-09-05
JP5327917B2 (ja) 2013-10-30
BR112014020463A2 (pt) 2020-11-03
EP2822239A1 (en) 2015-01-07
US20150002613A1 (en) 2015-01-01
US9049342B2 (en) 2015-06-02
AU2013227926B2 (en) 2014-08-28
EP2822239A4 (en) 2015-12-09
WO2013128827A1 (ja) 2013-09-06
EP2822239B1 (en) 202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7351B (zh) 电子会议系统以及频带管理方法
CN101370114B (zh) 视频及音频处理方法、多点控制单元和视频会议系统
US20050207357A1 (en) Multipoint conferencing system employing IP network and its configuration method
US8385234B2 (en) Media stream setup in a grou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38348A (zh) 一种网络音视频会议的实现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US9374232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optimizing large scaled video conferences
US20090019112A1 (en)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ing using multicasting
CN101141616A (zh) 视频会议方法与系统、应用服务器及媒体资源服务器
CN104135640A (zh) 会议迁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83344A (zh) 协商媒体能力的方法和设备
US11290685B2 (en) Call processing method and gateway
CN101986696A (zh) 信息中转设备及视频会议系统
US10382337B2 (en) In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CN112040167A (zh) 一种实现多种不同类型视频会议的连接的方法
WO2010094213A1 (zh) 多路媒体流传输和接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10387B (zh) Mcu端口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0521202B (zh) 能够利用多个视频会议用终端提供多屏视频会议的视频会议服务器及其方法
CN102082675B (zh) 远程呈现会议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4205547A (zh) 会议控制方法及系统、多点控制单元、配置平台和介质
CN113129915B (zh) 音频共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KR20080048833A (ko) 다자간 단말혼합 회의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NEC INFRONTIA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Infronti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INFOTE CO., LTD. TO: NEC INFRONTIA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