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6472A -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6472A
CN104246472A CN201380013760.XA CN201380013760A CN104246472A CN 104246472 A CN104246472 A CN 104246472A CN 201380013760 A CN201380013760 A CN 201380013760A CN 104246472 A CN104246472 A CN 104246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performance
another end
display device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7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野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246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64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7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by applying a load, e.g. for resistance or wear te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6Specifications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62Shape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74Tubular or ring-shaped specime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 G01N2203/046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with provisions for testing more than one specimen at the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 G01N2203/0464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with provisions for testing more than one specimen at the time
    • G01N2203/0476Chucks, fixtures, jaws, holders or anvils with provisions for testing more than one specimen at the time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简单且明晰地分辨作为对比对象的管体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态维持性能。将同样长度且形态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安装在第一支撑部(1)上,同时将另一个端部(B2、C2)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上使得管体(B、C)分别以相同的曲率弯曲。利用移动装置(3),使第一支撑部(1)或者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使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相对移动,从而令管体(B、C)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以相同量弯曲,由此在管体(B、C)的某处出现折曲、扭曲等损坏现象。

Description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即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该装置用来以视觉对比例如软管(hose)和硬管(tube)等可弹性变形的管体的形状维持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凭借肉眼对比管体折曲以及扭曲等情况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管体性能的对比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装置,该装置用来将支撑多个试验管一端的固定构件、以及支撑所述管另一端的晃动构件分别对向配设在直线上,所述晃动构件位于该晃动轴线跟所述固定构件之间的二等分线上,并且具有能够从任意角度进行指定幅度之圆弧晃动的角度·晃动调整装置,由此令所述试验管的中间部位产生反复的弯曲运动,从而测试所述试验管的动态物理性能。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昭和59-046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多种类型的可弹性变形管体当中,有的管体耐折性和耐扭曲性较差,表现为:若管体发生弹性扭曲变形,则这种弯曲的力量将集中在管体的一部分上,导致管体折曲或者扭曲,从而被破坏成扁平状,由此管体内部的通道被完全封闭,容易形成扭断的状态;也有的管体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状维持性能较佳,表现为:即便对同等长度的筒体进行相同曲率的弹性弯曲变形,也不会发生因为管体一部 分被折曲或扭曲而导致管体被破坏成扁平状的现象,从而不容易出现扭断的状态。但是,即便是这种形状维持性能较佳的管体,也没能够充分向消费者宣传其在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方面的优越性。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消费者面前实际而简单地比较将形状维持性能较佳的管体,和作为对比对象的普通管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弯曲时的二者的形状维持性能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 
然而,上述的以往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由于是利用晃动构件所产生的软管另一端的晃动来将维持直线状的软管中间部进行弯曲,因此为了将软管的中间部弯曲至内部通道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在晃动时需要增大软管另一端的晃动角度,并且耗费时间。作为尽快对比是否成为扭断状态的装置,并不适于使用。 
还有一个问题:作为晃动构件的晃动设备,需要曲轴设备和活塞设备以及其驱动源,由此会令装备整体变大,作为配设在店铺当中的软管性能对比显示器,并不适于使用。 
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目的是简单且明晰地分辨作为对比对象的管体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态维持性能等。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的特征为,具备: 
第一支撑部,其分别安装有:同等长度且形状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可弹性变形管体的一个端部、 
第二支撑部,其分别安装有: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多个所述管体以相同曲率弯曲之后的另一个端部、 
移动装置,其使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任一方、或者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双方相对移动; 
随着由所述移动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对的移动,将所述管体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每次以相同量弯曲。 
发明效果 
拥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将同样长度且形态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管体的一个端部安装在第一支撑部上,同时令另一个端部安装在第二支撑部上使得管体分别以相同的曲率进行弯曲,通过移动装置使第一支撑部或者第二支撑部的任一方、或者使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双方相对移动,从而令管体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每次以相同的量弯曲,由此在管体的某处出现伴随折曲、扭曲的损坏现象。 
由此,能够简单且明晰地分辨作为对比对象的管体所拥有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态维持性能。 
其结果为:相较于利用晃动构件所产生的软管另一端的晃动来令维持直线状的软管中间部弯曲的以往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该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对事先弯曲而设定的管体进行进一步弯曲,即便进一步弯曲的角度相对较小,也能迅速目视确认对比以下的现象:在管体的弯曲部位上,到底哪里伴随着折曲和扭曲而被破坏成扁平状,成为令内部通道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或是与该状态相近的状态。 
还有,在管体上,不仅是弯曲力易于集中的中间部,在被第一支撑部支撑的一个端部附近的部位、与被第二支撑部支撑的另一个端部附近的部位上也可以对比由于折曲和扭曲导致被破坏成扁平状的状况,因此能够将管体还原到一种接近实际连接配管时的使用现场的状态。 
此外,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自由地将多个导管同时弯曲时,其中某一个导管伴随着折曲和扭曲而被破坏成扁平状,从而令内部通道封闭的现象。由此便于理解各管体的形状维持性能的差别,同时能够令整个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最适合于用作配设在店铺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 
由此,因为能够向消费者宣传管体的形状维持性能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率地促进销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涉及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整体结构 的说明图;(a)为表示管体的设置状态的透视图、(b)为表示管体的对比状态的透视图。 
图2表示涉及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说明图;(a)为表示管体的设置状态的透视图、(b)为表示移动途中的、管体的对比状态的缩小透视图。 
图3表示移动结束时,管体的对比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所涉及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上设置有多个可弹性变形的管体,这些管体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状维持性能并不相同,以同等条件实际弯曲这些管体使之变形,通过视觉对比它们的形状维持性能;该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作为在消费者面前实际进行对比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而被使用。 
作为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的具体例子设置两根管体B、C,就对比两者耐折性能的情况进行说明。 
具体说明而言,如图1(a)(b)和图2(a)(b)所示,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具有如下主要结构因素: 
第一支撑部1,其分别安装有:同等长度且形状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 
第二支撑部2,其分别安装有: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上的多个所述管体B、C以相同曲率进行曲折即弯曲之后的另一个端部B2、C2; 
移动装置3,其使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任一方、或者使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相对移动。 
第一支撑部1被设置为,同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相对;通过装配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不可移动地被支撑而安装。而在对第一支撑部1替换管体B、C的时候,通过将管体的一个端部B1、C1朝着它们的 安装方向逆向隔开即拔下,可装拆一个端部B1、C1。 
作为第一支撑部1的具体例子,优选:形成为能够跟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外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的圆筒或角筒等筒状;或者形成为能够跟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内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的圆柱或角柱等柱状或者筒状。进一步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为配置成二重筒体或圆筒状体,以及柱状体的组合,使得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且形成同心圆;或者一体化地形成防止拔出的凹凸部位。 
第二支撑部2被设置为:同管体B、C的另外一个端部B2、C2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相对,并且和第一支撑部1大致平行;通过装配管体B、C的另外一个端部B2、C2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管体B、C的另外一个端部B2、C2被无法移动地支撑,并且被安装为:同相对第一支撑部1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安装方向所相同的方向、或者是同相对第一支撑部1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安装方向所相反的方向。而在对第二支撑部2替换管体B、C的时候,通过将管体的另一个端部B2、C2朝着它们的安装方向逆向隔开即拔下,便可以装卸另一个端部B2、C2了。 
作为第二支撑部2的具体例子,优选:形成为能够跟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的外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的圆筒或角筒等筒状;或者形成为能够跟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的内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的圆柱或角柱等柱状或者筒状。进一步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为配置成二重筒体或圆筒状体,以及柱状体的组合使得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装卸自如地嵌合而形成同心圆;或者一体化地形成防止拔出的凹凸部位。 
还有,第一支撑部1与第二支撑部2被配置为:它们的间隔通过下述的移动装置3发生变化。 
利用移动装置3,在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间隔处于相分离或者接近的初始状态下,在第一支撑部1上安装B、C的一个端部B1、C1,同时通过将另一个端部B2、C2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 上,从而将管体B、C的整体设置为:分别曲折即弯曲成大致半圆状或大致U字形状、或者是大致圆状。 
移动装置3将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朝着它们两者的接近方向或隔离方向相对移动使得管体B、C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每次以相同的量弯曲。也就是说,移动装置3被构成为:通过令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朝着接近方向或隔离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令被第一支撑部1支撑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被第二支撑部2支撑的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相互接近或隔离,令管体B、C的整体的位置改变为: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就能对比伴随着这样的位置改变的管体B、C的状况变化了。 
也就是说,形状维持性能不同的管体B、C,利用移动装置3来令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另一个端部B2、C2进行接近移动或者隔离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比设置状态进一步地弯曲,令管体B、C的某个位置由于折曲和扭曲而出现扁平状的崩溃现象。 
作为移动装置3的具体例子,其结构为:同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相接设置,通过令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意一方朝着另外一方进行接近或隔离地移动,从而让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上的管体B、C的位置改变为:同时朝着各自的折曲即弯曲方向进一步折曲即弯曲相同的量。 
此外,作为其他的变形例子,其结构也可以为:令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相互接近或者隔离地移动,从而让管体B、C的位置改变为: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 
还有,移动装置3优选为:具有直线状的轨道3a,所述直线状的轨道3a能够将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是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在直线方向上往返移动自如地被支撑。 
作为其一个例子如图1(a)(b)所示,优选为:移动装置3拥有的直线状的轨道3a同相对第一支撑部1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安装方向,以及相对第二支撑部2的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 B2、C2的安装方向交错配置。这样一来,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将沿着轨道3a,朝着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的安装方向交错的方向相对地直线移动。 
此外,移动装置3优选为:拥有手动操作部3b,所述手动操作部3b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上。 
也就是说,通过移动装置3拥有的手动操作部3b,能够令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作为管体B、C,准备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状维持性能不同,并且以指定长度切断的管体。 
作为形状维持性能较好的管体B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积层管等,所述积层管等将第一螺旋状增强线材和第二螺旋状增强线材分别逆向卷曲安装,即便使起弹性曲折即弯曲变形,也不容易在管体的一部分上发生由于部分折曲和扭曲所导致的扁平状破坏现象。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状增强线材在由软质合成树脂等制作而成的内层与外层之间由单丝构成的;所述第二螺旋状增强线材是由多纤维丝构成的。 
作为耐折曲和耐扭曲性能比对比对象管体B的差的管体C的具体例子,可以使用积层管等,在发生弹性曲折即弯曲变形时,该弯曲力将集中在管体的一部分上,导致折曲和扭曲现象发生,从而容易导致扁平状破坏现象。其中,所述积层管等在由软质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内层和外层之间由多个螺旋状增强线材交错地卷曲而成,所述多个螺旋状增强线材由合成树脂制的线构成。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作为其他例子,也可以将对于管体B、C的设置变换为:同所述积层管不同的单层结构等的软管和硬管等。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首先如图1(a)或图2(a)所示,将同等长度且形状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部1上,同 时将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分别安装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上使得管体B、C的整体分别以相同的曲率弯曲成大致半圆状或大致U字形状或者大致圆状。 
在这种设置状态下,如图1(b)或图2(b)所示,利用移动装置3令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相对移动,使得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另一个端部B2、C2相互接近或隔离地发生位置变化,管体B、C的整体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 
从而,在管体B、C的某个位置伴随着折曲和扭曲而出现扁平状的崩溃现象。 
例如,管体B、C的中间部B3、C3由于容易集中弯曲力,因此经常在中间部B3、C3的任一方上出现扁平状的崩溃现象。 
还有,相当于管体B、C的金属配件连接部的,安装在第一支撑部1上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附近的部位,和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上的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附近的部位上也有弯曲力的作用,因此也会发生扁平状的崩溃现象。 
图示例当中,作为耐折性和耐扭曲性能等形状维持性能较好的管体B,其设置有积层管,所述积层管是将第一螺旋状增强线材跟第二螺旋状增强线材分别反方向卷饶而成,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状增强线材的内层与外层之间是由单丝构成的;所述第二螺旋状增强线材是由多纤维丝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肉眼很快确认:即使其中间部B3进一步发生弯曲变形,其一部分上也不会由于部分折曲和扭曲而发生扁平状的崩溃现象,其内部通道没有处于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或接近于该扭断状态的状态。 
还有,能够用肉眼很快确认:形状维持性能较好的管体B中,即使在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的一个端部B1附近的部位,以及安装于第二支撑部2的另一个端部B2附近的部位,都不会由于折曲和扭曲而发生扁平状的崩溃现象,其内部通道没有处于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或接近于该扭断状态的状态。 
与此相反,作为耐折性和耐扭曲性能等形状维持性能较差的管体C,其设置有积层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很快用肉眼确认到:在将其中间部C3进一步弯曲变形时,其一部分将集中弯曲力并发生折曲和扭曲,从而发生扁平状的崩溃现象,其内部通道处于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或接近于该扭断状态的状态,其中所述积层管是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由合成树脂制线构成的多个螺旋状增强线材交错地卷饶而成。 
此外,能够用肉眼很快确认:在形状维持性能较差的管体C当中,在安装于第一支撑部1的一个端部C1附近的部位,以及安装于第二支撑部2的另一个端部C2附近的部位,没有由于折曲和扭曲而发生扁平状的崩溃现象,其内部通道没有处于完全封闭的扭断状态或接近于该扭断状态的状态。 
由此,能够简单且明晰地分辨作为对比对象的管体B、C所拥有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等形态维持性能。 
还有,在管体B、C当中,不仅是容易集中弯曲力的中间部B3、C3,即使在安装于相当于管体B、C的金属配件连接部之第一支撑部1的一个端部B1、C1附近的部位,以及安装于第二支撑部2的另一个端部B2、C2附近的部位,都能对比由于折曲和扭曲导致的扁平状的崩溃现象,因此能够重现接近于实际对管体B、C进行配管连接时的使用现场的状态。 
此外,消费者可以自由地将多个管体B、C同时弯曲,实际体验其中的某一个伴随着折曲和扭曲而发生扁平状的崩溃而内部封闭的现象,在便于理解各管体形状维持性能差异的同时,由于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因此最适合于用作配设在店铺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 
特别是在将第一支撑部1形成为同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装卸自如地嵌合的筒状或柱状,将第二支撑部2形成为同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装卸自如地嵌合的筒状或柱状的情况下,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在嵌合于第一支撑部1的同时,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嵌合于第二支撑部2,这样在设置管体B、C的时候,就不容易发生管体B、C的位置偏移、晃动以及拔出的现象。 
由此,可以因结构简单而轻易地进行管体B、C的设置以及替换。 
其结果,能够令整个装置的结构进一步简化,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还有,移动装置3拥有直线状的轨道3a,在轨道3a同相对第一支撑部1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安装方向,以及相对第二支撑部2的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的安装方向交错配置的情况下,通过沿着轨道3a的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相对的直线移动,令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另一个端部B2、C2相互接近或隔离,管体B、C可以同时朝着和各自的安装方向相交错的方向弯曲。 
由此,相对第一支撑部1的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相对第二支撑部2的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能够维持一个很高的防止拔出强度。 
其结果,在进行管体B、C的弯曲试验时,能够防止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从第一支撑部1上被拔出,也能防止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从第二支撑部2上被拔出,从而安全地进行管体B、C的弯曲试验。 
此外,在移动装置3拥有手动操作部3b的情况下,通过手动操作部3b进行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相对位置的改变。所述手动操作部3b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或者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双方上。 
由此,能够在不需要驱动的情况下一边确认管体B、C的弯曲情况,一边反复对形状维持性能进行比较。 
其结果,能够让消费者进行实际体验,直到他们认同为止。 
还有由于不需要驱动源,因此在任何地方都能对比管体B、C的形状维持性能,并且能够实现轻便化和小型化,因此特别是最适合于用作配设在店铺等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器。 
下面根据附图对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a)(b)所示,本实施例1不但有支撑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任一方自由往返移动的直线状的轨道3a,除了所述轨道3a之外,另外设置有将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另一方进行固定,使之无法移动的固定构件4,令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一方沿着轨道3a朝着另一方进行往返移动。 
由此,令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另一个端部B2、C2进行接近移动,管体B、C将同时分别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 
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分别被配置为:同移动装置3的轨道3a交错(正交),并朝着同一个方向突出。相对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管体B、C被设置为:整体上分别以相同的曲率曲折即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状或大致U字型。 
还有,如图1(a)(b)所示的例子中,相对固定构件4而固定第一支撑部1,由手动操作部3b通过手动操作,将一体形成的第二支撑部2沿着轨道3a进行往返移动。 
详细说明的话,即为: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各自有一对嵌合筒1a、2a,所述一对嵌合筒1a、2a形成为圆筒状,口径比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的要大;通过在嵌合筒1a、2a上嵌入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从而管体B、C可被装卸自如地支撑。 
根据需要,在嵌合筒1a、2a的内周面上,也可以一体形成有未图示的凹凸部位,所述凹凸部位用于防止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的内周面在同嵌合筒1a、2a的内周面卡合时被拔出。 
轨道3a和固定构件4是用棒子或者杆状材料构成的,两者利用多个(一对)连接部件5被大致平行地连接在一起。相对固定构件4,第一支撑部1被设置在固定构件4上的环状制动器4a以及连接部件5紧紧夹住,从而被无法移动地固定住。 
轨道3a和固定构件4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其结构为:从图 1(a)所示的设置状态,通过令第二支撑部2沿着轨道3a朝着第一支撑部1进行接近移动,从而如图1(b)所示,另一个端部B2、C2相对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而接近,直到同与其移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并排的程度为止。 
还有,作为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可使用作为配管用部件的一般市售的合成树脂制以及金属制的T型分歧管(T型接头)6、7,以及将多个或一对T型分歧管6、7连接起来使用。 
作为轨道3a以及固定构件4,可以使用作为配管用部件一般市售的合成树脂制和金属制的导管,将T型分歧管6、7的贯通孔6a、7a留有空隙地嵌入插通,其比贯通孔6a、7a的内径要稍微小一点。通过在T型分歧管6、7的分歧口6b、7b上嵌入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从而将管体B、C可装卸自如地被支撑。 
此外,虽然作为其他例子而没有图示,但是通过令轨道3a比固定构件4要更长,能够使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通过一个端部B1、C1的固定位置,进行进一步的移动,或者,作为第一支撑部1以及第二支撑部2,也可以取代T型分歧管6、7而制作一种将多个(一对)筒状体或柱状体相互接近地并排设置的部件。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如图1(b)所示,在令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相对进行接近移动的、管体B、C的对比状态下,作为第一支撑部1以及第二支撑部2即使使用了T型分歧管6、7,也能够相对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的固定位置,令另一个端部B2、C2朝着同与其移动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接近,直到达到并排的程度为止,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移动,让管体B、C以更大的曲率进行弯曲。 
由此就有了如下的优点:可使用一般市售的部件,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2 
如图2(a)(b)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2的结构为:相对一根轨道3a,将第一支撑部1以及第二支撑部2双方进行支撑,通过令第 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一方沿着轨道3a,相对另一方进行往返移动,从而使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同另一个端部B2、C2进行隔离移动,因此管体B、C也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该结构和图1(a)(b)所示的实施例1不同,而除了该结构以外的结构,则跟图1(a)(b)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 
轨道3a形成为:跟管体B、C的截取长度大致相同,或者比管体B、C的截取长度稍微短一点。 
在图2所示的例子当中,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分别被配置为:同移动装置3的轨道3a大致平行,并且相互以反方向相对突出;相对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管体B、C分别整体上以相同曲率曲折即弯曲成大致圆状即书面体的e字型。 
还有,如图2(a)(b)以及图3所示的例子中,将第一支撑部1固定于轨道3a,由手动操作部3b手动操作一体形成的第二支撑部2,使其沿着轨道3a进行往返移动。 
详细说明的话,即为: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各自具有一对螺纹接套1b、2b,所述一对螺纹接套1b、2b形成为小口径的圆筒状或圆柱状,其口径比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要小;通过将螺纹接套1b、2b嵌入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中,从而使管体B、C分别可装卸自如地被支撑。根据需要,螺纹接套1b、2b的外周面上优选一体形成有未图示的凹凸部位,所述凹凸部位用于防止螺纹接套1b、2b同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以及另一个端部B2、C2的内周面之间的卡合脱落。 
管体B、C的一个端部B1、C1上所嵌入的一对螺纹接套1b被分别安装为:相对第一支撑部件8,在同轨道3a的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空出指定间隔。管体B、C的另一个端部B2、C2所嵌入的一对螺纹接套2b被分别安装为:相对第二支撑部件9,在同轨道3a的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空出指定间隔。 
第一支撑部件8和第二支撑部件9具有带空隙嵌入插通轨道3a 的贯通孔8a、9a,例如通过螺丝钉或钉子等卡合装置8b、9b来安装螺纹接套1b、2b,其中轨道3a由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导管形成。还有,第一支撑部件8通过例如由螺丝钉和螺丝等形成的第一制动器8c,无法移动地被固定于轨道3a。第二支撑部件9通过由固定设置在轨道3a末端的盖子等所形成的第二制动器9c,限制自身的移动范围。 
此外,虽然作为其他例子没有图示,但是也可以将螺纹接套1b、2b、第一支撑部件8以及第二支撑部件9、固定装置8b、9b、第一制动器8c以及第二制动器9c改变成图示例子以外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A,如图2(b)所示,当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一方移动到轨道3a的中间位置附近时,跟图1(b)所示的情况相同,管体B、C整体将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由此,图示例子中的管体C会在其中间部C3上发生部分折曲,出现内部通道被破坏的现象。 
此后,如图3所示,通过将第一支撑部1或第二支撑部2的一方移动到轨道3a的末端附近,管体B、C整体将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弯曲相同的量。由此, 
图示例子的管体C中,在其中间部C3中发生局部的扭曲而内部通道完全被破坏。与此相反,图示例子的管体B,虽然整体被缓慢扭曲,但是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内部通道被破坏的现象。 
由此,比起图1(a)(b)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2的优点在于:能够令管体B、C以更大的曲率进行弯曲。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当中,列举了对于两根管体B、C的两者的耐折性和耐扭曲性能等形状维持性能进行对比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三根以上的管体,对它们的形状维持性能进行对比。 
符号说明 
1  第一支撑部 
2  第二支撑部 
3  移动装置 
3a  轨道 
3b  手动操作部 
B、C  管体 
B1、C1  一个端部 
B2、C2  另一个端部 。

Claims (4)

1.一种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支撑部,其分别安装有同等长度且形状维持性能不同的多个可弹性变形的管体的一个端部、
第二支撑部,其分别安装有将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多个所述管体以相同曲率弯曲之后的另一个端部,
移动装置,其使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任一方、或者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双方相对移动;
随着由所述移动装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相对的移动,所述管体同时朝着各自的弯曲方向进一步每次以相同的量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形成为筒状或者柱状,且能够与所述管体的所述一个端部装卸自如地嵌合;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为筒状或者柱状且能够与所述所述管体的所述另一个端部装卸自如地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拥有直线状的轨道,相对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所述管体的所述一个端部的安装方向、以及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所述管体的所述另一个端部的安装方向,同所述轨道交错而配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中所述的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具有手动操作部,所述手动操作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任一方,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双方上。
CN201380013760.XA 2012-03-13 2013-02-20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42464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6445 2012-03-13
JP2012056445A JP5633754B2 (ja) 2012-03-13 2012-03-13 管体性能比較表示装置
PCT/JP2013/054133 WO2013136927A1 (ja) 2012-03-13 2013-02-20 管体性能比較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6472A true CN104246472A (zh) 2014-12-24

Family

ID=4916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3760.XA Pending CN104246472A (zh) 2012-03-13 2013-02-20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33754B2 (zh)
CN (1) CN104246472A (zh)
HK (1) HK1202622A1 (zh)
WO (1) WO20131369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117A (zh) * 2015-12-21 2016-03-30 南京七四二五橡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管弯曲实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38613B2 (en) 2014-07-07 2017-05-02 Teknor Apex Company Hose kink resistance testing device
CN112113827B (zh) * 2020-09-27 2022-09-23 天长市安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导尿管耐弯曲性试验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12063A (en) * 1921-09-02 1924-10-21 Goodrich Co B 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hose
JPS5946836A (ja) * 1982-09-11 1984-03-16 Toyoda Gosei Co Ltd ホ−スの動的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1266158Y (zh) * 2008-08-26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设备
CN100541166C (zh) * 2003-06-30 2009-09-16 菲特股份公司 管体性能比较显示装置
CN101672747A (zh) * 2009-10-15 2010-03-17 徐州天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软管性能测试实验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12524A (en) * 1944-09-19 1946-12-10 Wingfoot Corp Fatigue test for tire cord
JPS6124643U (ja) * 1984-07-06 1986-02-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並列定変位疲労試験装置
JP3795703B2 (ja) * 1999-06-28 2006-07-12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無垢材と構造用集成材との剛性比較体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12063A (en) * 1921-09-02 1924-10-21 Goodrich Co B 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hose
JPS5946836A (ja) * 1982-09-11 1984-03-16 Toyoda Gosei Co Ltd ホ−スの動的試験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0541166C (zh) * 2003-06-30 2009-09-16 菲特股份公司 管体性能比较显示装置
CN201266158Y (zh) * 2008-08-26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软管疲劳耐久性能测试设备
CN101672747A (zh) * 2009-10-15 2010-03-17 徐州天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软管性能测试实验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117A (zh) * 2015-12-21 2016-03-30 南京七四二五橡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管弯曲实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3754B2 (ja) 2014-12-03
WO2013136927A1 (ja) 2013-09-19
HK1202622A1 (zh) 2015-10-02
JP2013190302A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6472A (zh) 管体性能对比显示装置
CN205244245U (zh) 包括多关节支撑部件的电缆
CN104405972B (zh) 一种伸缩管
CN205094369U (zh) 可控弯曲结构和具有该可控弯曲结构的内窥镜
WO2005108845A8 (es)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tubos de protección
GB2571499A (en) A dust collector for gaseous fluid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ust collector
US20160069491A1 (en) Self-adjusting piping system for allowing and absorbing seismic movements of pipelines
CN107002917B (zh) 管连接器
CN2835760Y (zh) 外置弹性护管的金属软管
CN106687021A (zh) 挠性管和插入设备
WO2009004183A3 (fr) Tubulure flexible à tuyau onduleux et protection mécanique externe
JP2013202304A5 (zh)
RU2007110966A (ru) Гибкий шток в сборе
JP2013190302A5 (zh)
CN204729785U (zh) 一种编织软管
CN203204237U (zh) 内视镜的转向构造
CN203442356U (zh) 一种保温型波纹金属软管
CN104698547A (zh) 可弯曲的光纤连接器的尾套
CN107350400A (zh) 夹持结构及应用该夹持结构的平织网装置
CN211220709U (zh) 仿生机械臂
CN201925657U (zh) 一种外置弹簧护管的金属软管
CN207704134U (zh) 内窥镜蛇骨通信管线
CN203442354U (zh) 一种柔性管路组件
CN207278750U (zh) 大角度转弯机构
CN204879128U (zh) 一种波纹管和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26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026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