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3535A -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535A
CN104243535A CN201310252693.9A CN201310252693A CN104243535A CN 104243535 A CN104243535 A CN 104243535A CN 201310252693 A CN201310252693 A CN 201310252693A CN 104243535 A CN104243535 A CN 104243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ata
application
physical layer
oper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26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普恩特
D·布伦纳
P·西斯勒
J·武尔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l Deutschland GmbH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Intel Corp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to CN2013102526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3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3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描述了一种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请求数据共享应用来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连接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以及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移动电话(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之类的计算设备增长的使用以及单个用户拥有和使用了多个此类设备的事实,就经常需要或期望在此类计算设备之间(例如在两种不同计算设备上运行的任何种类的应用之间)进行快速简单的信息传送。
典型地,软件应用并不共享共同的通信接口或者协议。因此如果软件应用并没有被特别设计成对此支持,不同计算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应用之间就可能不会直接地交换信息。
为了从第一计算设备(也被称为源设备)上运行的第一应用(也被称为源应用)向第二计算设备(也被称为目的地设备)上运行的第二应用(也被称为目的地应用)传送数据,可以例如使用下面的机制:
1)文件导出/导入:将数据从源应用导出到源设备中的一个文件中,将该文件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地设备以及将该文件导入目的地设备中的目的地应用。传送该文件可以例如使用文件传送应用或消息传送应用通过a)物理储存设备(例如USB存储器、存储卡、外部硬盘等)或者b)通过数据通信链路(USB电缆、以太网电缆、蓝牙、WLAN、因特网等)来执行。
然而,这需要文件储存的可用性:由于文件储存的限制或者权限约束,这可能是行不通的。此外,这对于用户来说需要额外的步骤:在源设备文件系统中找到一个位置来创建文件,打开文件传送或消息传送应用,在目的地设备文件系统中找到被传送的文件。此外,这个方法通常在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中创建用户必须考虑清理的临时文件。在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中创建的文件可能引入安全和隐私问题。即便用户删除了它们,也有可能从存储介质中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2)在消息(电子邮件、聊天或类似)中嵌入数据:用户从源应用向源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剪贴板中导出(复制)数据。打开通信应用(例如电子邮件客户端)并向消息(例如电子邮件消息)中导入(例如粘贴)数据。向诸如用户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另一个地址发送该消息。用户打开目的地设备中的消息传送应用,并将数据复制到目的地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剪贴板中。然后,在目的地应用中可以使用粘贴操作来将数据提供给在目的地设备上运行的目的地应用。
本方法需要从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两者到中心消息传送服务器的连接。如果这个服务器是远程的,那么这就有可能为用户招致额外的费用。消息传送因特网服务器通常由第三方公司来操作,并且通常难以保证通过它们发送的消息的安全和隐私。因此可能需要消息加密,因此对用户来说增加了额外的步骤。此外,例如之后用户可能必须从他们的已发或收件消息传送应用文件夹中删除消息。
3)云布告栏(bulletin board):用户从源应用向布告栏桌面或web(网络)应用复制数据。该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中(例如通常是因特网中的服务器)。用户打开目的地设备中的布告栏应用并将数据复制到目的地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本地剪贴板中。
本方法需要到云服务器的连接。在远程或者拥挤区域(例如体育馆内)连接可能是不可用的。另外,这种方法需要接受第三方云服务提供者的合约。此外,大数据量可能会招致费用。而且,可能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以使得可能需要用户采取额外的步骤来加密和解密数据。
发明内容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请求数据共享应用来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该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连接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以及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依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根据上述方法的一种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视图中通常自始至终指代相同的部分。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的,而通常重点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下面描述中,参考下面附图来描述本公开发明的各方面,其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通信布置。
图3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各个方面的通信设备,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
图4示出了依据本公开各个方面的通信设备,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
图5示出了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
图6示出了用户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和使用数据共享应用的用户联系人的列表。
图7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流程图。
图8a、8b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
图9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
图10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
图11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
图12A和12B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用户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的描述参考了相应的附图,其通过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在其中实现发明的本公开的特定细节和方面。
词语“示例性”在此处用于表示“作为示例、实例、或例示”。此处作为“示例性”描述的本公开或设计的任意方面不必解释为相对于本公开或设计的其他方面是优选的或者有利的。
“电路”可以被理解成任何种类的逻辑执行实体,其可以是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因此,“电路”可以是硬接线逻辑电路或者诸如可编程处理器之类的可编程逻辑电路,所述可编程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或者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电路”也可以是被处理器实施或执行的软件,例如任何种类的计算机程序,例如使用诸如例如Java等的虚拟机代码的计算机程序。将要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任何其他种类各个功能的实现也可以被理解为“电路”。
术语“耦合”或“连接”意在分别包括直接“耦合”或直接“连接”以及间接“耦合”或间接“连接”。
术语“协议”意在包括被提供以实现通信定义的任意层的部分的任何软件和/或硬件。“协议”可以包括下述层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物理层(层1)、数据链路层(层2)、网络层(层3),或者所述层的任何其他子层或者任何更高层。
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通信协议层以及其各自实体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实现、或者部分以硬件、和/或部分以软件、和/或部分以固件实现。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层以及其各自的实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电路来实现。至少两个通信协议层一般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电路来实现。
为了更好地在设备间提供数据共享,提供了连接多个计算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的跨设备(cross-device)数据共享应用。这例如允许设备的用户在一个设备上复制数据,并将其粘贴到另一个设备的应用中。这就消除了用户在应用间导入和导出数据的负担。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跨设备的数据共享方法是基于在其操作系统的剪贴板应被连接的所有设备中运行的被称为“数据共享应用”的应用。
数据共享应用使用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来1)读取数据2)写入来自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的数据以及3)获得用户在操作系统数据共享应用中复制数据的事件的通知。
图1中图示了可以包括使用数据共享应用的一种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
图1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流程图100。
流程图100图示了一种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
在101,例如通过在第一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例如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剪贴板)中写入数据。
在102,例如通过第一设备的控制器来请求数据共享应用以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在103,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在104,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例如由第一设备的通信中间件来连接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例如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剪贴板)。
在105,例如由第一设备的通信中间件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换句话说,在第一设备(源设备)中提供了选择传输技术以向第二设备传送第一设备的所有或部分的操作系统数据共享应用内容的应用(例如被称为数据共享应用或者共享剪贴板应用)。根据所述选择,来自操作系统剪贴板的数据被传送到第二设备的剪贴板。换句话说,两个设备之间的剪贴板被同步,其中位于比操作系统更高的通信层中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为该同步选择物理层传输技术。
架构层可以例如地被理解为依据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架构层。
依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依据上述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以及用于接收数据的方法的(通信)设备。
需要注意的是,在该传送方法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公开的各方面对于设备和接收方法来说同样有效,反之亦然。
操作系统可以例如是Windows(或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或Unix/Linux(或基于Unix/Linux)操作系统或MacOS。操作系统可以例如是诸如iOS、Android、Windows Mobile等之类的用于手持式设备的操作系统。
通过示例,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可以是下面通信技术之一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其可以包括蓝牙无线电通信技术、超宽带(UWB)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无线局域网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依据IEEE802.11(如IEEE802.11n)无线电通信标准))、IrDA(红外数据协会)、Z-Wave和ZigBee、HiperLAN/2(高性能无线电LAN;可替代的类ATM5GHz标准化技术)、IEEE802.11a(5GHz)、IEEE802.11g(2.4GHz)、IEEE802.11n、IEEE802.11VHT(VHT=Very High Throughput,非常高吞吐量),
——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其可以包括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例如依据IEEE802.16无线电通信标准,例如固定WiMax或移动WiMax)、WiPro、HiperMAN(高性能无线电城域网)和/或IEEE802.16m高级空中接口,
——蜂窝式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其可以包括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无线电通信技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无线电通信技术、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无线电通信技术、和/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无线电通信技术(例如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FOMA(自由多媒体接入)、3GPP LTE(长期演进)、3GPP LTE-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CDMA2000(码分多址接入2000)、CDPD(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Mobitex、3G(第三代)、CSD(电路交换数据)、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UMTS(3G)(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第三代))、W-CDMA(UMTS)(宽带码分多址接入(通用移动电信系统))、HSPA(高速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PA+(高速分组接入+)、UMTS-TDD(时分双工通用移动电信系统)、TD-CDMA(时分码分多址接入)、TD-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3GPP Rel.8(Pre-4G)(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版本8(准第4代))、UTRA(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LTEAdvanced(4G)(高级长期演进(第四代))、cdmaOne(2G)、CDMA2000(3G)(码分多址接入2000(第三代))、EV-DO(演进数据优化或仅演进数据)、AMPS(1G)(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第一代))、TACS/E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扩展总接入通信系统)、D-AMPS(2G)(数字AMPS(第二代))、PTT(一键通话)、MTS(移动电话系统)、IMTS(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AMT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OLT(公共陆地移动电话的挪威语,公共陆地移动电话)、MTD(移动电话系统D的瑞典缩略语,或移动电话系统D)、Autotel/PALM(公共自动陆地移动)、ARP(汽车无线电话的芬兰语,“汽车无线电话”)、NMT(北欧移动电话)、Hicap(NTT(日本电报电话)的高容量版本)、CDPD(蜂窝数字分组数据)、Mobitex、DataTAC、iDEN(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PDC(个人数字蜂窝)、CSD(电路交换数据)、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WiDEN(宽带集成数字增强型网络)、iBurst、非授权移动接入(UMA,也被称为3GPP通用接入网,或者GAN标准)。
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下面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子族:
——个域网(无线PAN)无线电通信子族,其可以包括例如IrDA(红外数据协会)、蓝牙、UWB、Z-Wave和ZigBee,以及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电通信子族,其可以包括例如Hiper LAN/2(高性能无线电LAN,可替代的类ATM5GHz标准化技术)、IEEE802.11a(5GHz)、IEEE802.11g(2.4GHz)、IEEE802.11n、IEEE802.11VHT(VHT=VeryHigh Throughput,非常高吞吐量)。
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族可以包括下面的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子族:
——无线校园区域网(W-CAN)无线电通信子族,其特定于学校场景,可以被认为是城域网的一种形式,并且其可以包括例如WiMAX、WiPro、HiperMAN(高性能无线电城域网)、或者IEEE802.16m高级空中接口,以及
——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电通信子族,其可以分别限定在房间、建筑、校园或者特定的城域(例如城市),以及可以包括例如WiMAX、WiPro、HiperMAN(高性能无线电城域网)、或者IEEE802.16m高级空中接口。
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可以被认为是无线广域网(无线WAN)无线电通信技术。
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还可以是用于有线通信(例如经由固线网络的通信)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例如依据以太网、USB(通用串行总线)、火线等。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数据共享应用包括被配置为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中间件组件。
数据共享应用可以包括用于从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接收数据的数据共享接口。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第一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应用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例如,响应于第一设备的用户的操作或指令来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写入数据。例如,该操作或指令是复制或剪切操作或指令。
例如,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是通信终端。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是移动通信终端。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从第一设备支持的多个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中选择的。
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可以被选择为第二设备支持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可以被选择为依据于此能够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无线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例如,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有线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经由基于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通信连接来连接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
例如,通信连接是点对点通信连接。
本方法进一步可以包括检测从第二设备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以及如果检测到信号强度超过预定阈值,则执行连接和传送。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二设备的列表中确定第二设备。
本方法可以包括对于多个第二设备中的每一个执行请求、选择、连接和传送。
例如,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个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局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或广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共享应用可以包括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共享的布告栏。
例如,在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之上的设备架构层中实现数据共享应用。
图2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通信布置200。
通信布置200包括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第二计算设备202。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第二计算设备202可以例如是移动通信终端。例如,在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第二计算设备202是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下,可以经由例如无线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203来连接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第二计算设备202。参考图3和4,在下文中给出了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第二计算设备202的可能的组件和配置的例子。
依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图3示出了通信设备300,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201。
例如,第一计算设备201是依据LTE和/或其他3GPP移动无线电通信技术配置的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
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中,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诸如例如微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单元(CPU))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可编程逻辑设备(其可以例如作为控制器)之类的处理器302。此外,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例如只读存储器(ROM)304的第一存储器304和/或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6的第二存储器306。此外,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显示器308,例如触摸感应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器或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然而,任意其他类型的显示器可以被提供作为显示器308。该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另外包括任意其他合适的输出设备(未示出),例如扬声器或振动致动器。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设备,例如包括多个键的小键盘310。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另外包括例如麦克风的任意其他合适的输入设备(未示出),例如用于通信设备300的语音控制。在显示器308被实现为触摸感应显示器308的情况下,小键盘310可以由触摸感应显示器308实现。而且,可选地,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协处理器312,以减轻处理器302的处理负载。另外,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第一收发器314。上述组件可以经由一条或多条线彼此耦合,例如被实现为总线316。第一存储器304和/或第二存储器306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者闪存,例如浮栅存储器、电荷俘获存储器、M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PCRAM(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CBRAM(导电桥接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被执行并由此控制处理器302(以及可选地协处理器312)的程序代码可以被储存在第一存储器304中。由处理器302(以及可选地协处理器312)处理的数据(例如通过第一收发器314接收或待发射的消息)可以被储存在第二存储器306中。第一收发器314可以被配置,以使得其实现依据LTE的Uu接口。通信设备300和第一收发器314也可以被配置为提供MIMO无线电传输。
而且,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包括例如支持与第一收发器314所支持的通信技术所不同的通信技术的附加的第二收发器318,所述通信技术是比如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比如个域网(PAN)技术或任意其他期望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有线通信技术。此外,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经由通信设备300来提供视频会议的静态图像和/或视频摄像机320。
另外,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订户识别模块(SIM),例如识别通信设备300的使用者和订户216的UMTS订户识别模块(USIM)。处理器30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依据下面的一个或多个音频编码/解码技术来解码和/或编码音频信号的诸如例如音频解码电路和/或音频编码电路之类的音频处理电路:ITU.G711、自适应多速率窄带(AMR-NB)、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高级多带激励(AMBE)等。
图4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的通信设备400,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202。
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中,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器402,例如微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任意其他类型的可编程逻辑设备(其可以例如作为处理器)。此外,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第一存储器404,例如只读存储器(ROM)404和/或第二存储器406,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06。此外,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显示器408,诸如触摸感应显示器,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器或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然而,任意其他类型的显示器可以被提供作为显示器308。该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另外包括任意其他合适的输出设备(未示出),例如扬声器。
通信设备40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和处理TV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输入电视(TV)接收器电路310。所述一个或多个TV接收器电路310可以包括诸如例如被配置为依据下面的视频编码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来解码视频信号的视频解码电路之类的视频处理电路:国际电信联盟(ITU)H.261、ITU H.263、ITUH.264、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例如MPEG2,MPEG4和MPEG7等)、次四分之一通用中间格式(SQCIF)、四分之一通用中间格式(QCIF)、通用中间格式(CIF)、视频图形阵列(VGA)、4通用中间格式(4CIF)等。通信设备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麦克风的任意其他合适的输入设备(未示出),例如用于通信设备400的语音控制。此外,可选地,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协处理器412,以减轻处理器402的处理负载。
另外,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第一收发器414。上述组件可以经由一条或多条线彼此耦合,例如被实现为总线416。第一存储器404和/或第二存储器406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擦除PROM)、或者闪存、例如浮栅存储器、电荷俘获存储器、MRAM(磁阻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PCRAM(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或者CBRAM(导电桥接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被执行并由此控制处理器402(以及可选地协处理器412)的程序代码可以被储存在第一存储器404中。将由处理器402(以及可选地协处理器412)处理的数据(例如通过第一收发器414接收和将要发射的消息)可以被储存在第二存储器406中。第一收发器414可以被配置以使得其实现依据LTE的Uu接口。通信设备400和第一收发器414也可以被配置为提供MIMO无线电传输。
而且,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被配置以使得其支持与第一收发器414所支持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所不同的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附加的第二收发器418,所述通信技术是比如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比如个域网(PAN)技术或任意其他期望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有线通信技术。此外,通信设备40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经由第二通信设备202来提供视频会议的静态图像和/或视频摄像机420。该一个或多个摄像机42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依据一个或多个下面的视频编码技术来编码视频信号的诸如例如视频编码电路之类的视频处理电路:国际电信联盟(ITU)H.261、ITU H.263、ITU H.264、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例如MPEG2,MPEG4和MPEG7等)、次四分之一通用中间格式(SQCIF)、四分之一通用中间格式(QCIF)、通用中间格式(CIF)、视频图形阵列(VGA)、4通用中间格式(4CIF)等。另外,通信设备400也可以包括订户识别模块(SIM),例如识别第二通信设备202的使用者和订户216的UMTS订户识别模块(USIM)。处理器402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依据一个或多个下面的音频编码/解码技术来解码和/或编码音频信号诸如例如音频解码电路和/或音频编码电路之类的音频处理电路:ITU.G711、自适应多速率窄带(AMR-NB)、自适应多速率宽带(AMR-WB)、高级多带激励(AMBE)等。
依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在源设备(例如第一计算设备201)和目的地设备(例如第二计算设备202)二者上运行的数据共享应用控制从源设备到目的地设备的共享数据的传送。在图5中图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的基本架构。
图5示出了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
第一计算设备501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201、300,以及第二计算设备502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202、400。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经由例如对应于通信连接203的通信连接521而耦合。
应用503、504可以运行在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上。例如,由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的CPU302、402来执行所述应用。第
一计算设备501(也被称为源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502(也被称为目的地设备)这二者上的应用包括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该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包括用户接口507、508,应用逻辑509、510,通信中间件511、512和剪贴板接口513、514。该剪贴板接口513、514是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和各个计算设备501、5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5、516之间的接口。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5可以从第一计算设备501上运行的应用503中的任何应用517接收数据,以及第二计算设备5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6可以从第二计算设备502上运行的应用504中的任何应用518接收数据,诸如通过用户在该应用517、518中执行的复制和剪切操作来完成。反之亦然,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5可以将储存在剪贴板515中的数据提供给第一计算设备501上运行的应用503中的任何应用517,并且第二计算设备5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6可以将储存在剪贴板516中的数据提供给第一计算设备502上运行的应用504中的任何应用518,诸如通过用户在该应用517、518中执行的粘贴操作完成。
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进一步包括例如对应于提供诸如通信协议栈之类的无线电通信功能的收发器314、318、414、418的通信硬件519、520,包括依据例如3G、LTE、WLAN、蓝牙、NFC(近场通信)、USB、以太网等的各种通信标准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通信硬件519、520例如提供通信连接521。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源设备501和目的地设备502二者中运行的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从源设备操作系统剪贴板515提取数据,并且将该数据传送至目的地设备共享剪贴板应用506,其将数据复制到目的地设备操作系统剪贴板516中。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计算设备502也可以按此方式操作,并且第一计算设备501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作为目的地设备,即计算设备501、502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交换它们的角色。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可以存在另外的计算设备,并且它们可以被连接到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其也包括如图5所示的共享剪贴板应用架构,并且也可以作为源设备或目的地设备。
依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由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支持不同模式的操作:
1)自动:任何计算设备上的任何剪贴板活动被复制到该用户登录的其他机器。
2)半自动: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从复制发生的最后一个计算设备复制数据到该计算设备。
3)一对多:用户选择性地识别剪切板数据应被发送到的计算设备。计算设备可以属于相同用户或者不同的用户。
4)接近触发:使用WLAN/蓝牙接收到的信号水平或者NFC连接来检测从其复制数据的源设备。
5)共享布告栏:用户能够从剪贴板粘贴并拖拽数据到布告栏用户接口上。布告栏可以包含多个剪贴。布告栏的内容可以通过共享剪贴板应用自动地同步。
共享剪贴板应用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机制来从源设备501向目的地设备502传送数据,例如:
1)个域网(PAN):蓝牙、NFC、USB、WLAN ad-hoc、Wifi Direct等。
2)局域网(LAN):以太网、WLAN站/接入点等。
3)广域网(WAN):GPRS、3G、LTE、WiMAX等。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计算设备501、5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在内部使用通信中间件组件511、512将连接细节提取至在另一计算设备501、502上运行的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第一计算设备501和/或第二计算设备502的中间件组件511、512可以包括联系人管理器和信道管理器。需要注意的是下面描述的示例中,如果仅涉及了联系人管理器或者信道管理器,那么可能是为了更简单的考虑而省略另外一个。然而,即便在示例的描述中省略了一个,在源设备和目的地设备二者中也都可以存在联系人管理器和信道管理器二者,以使得配置是对称的。
中间件组件511、512例如支持如以上提及的上述通信技术(例如,PAN、LAN、WAN通信)。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间件组件511、512负责加密和解密数据,以保证安全和隐私。
通信中间件组件511、512例如可以提供下述功能的一个或多个:
——提供能够使用不同物理通信技术(蓝牙、Wifi站、Wifi Adhoc、Wifi Direct(aka Wifi点对点)、NFC、以太网、蜂窝网等)的统一的数据通信API。
——通过使用加密和认证来保证应用(例如在不同计算设备501、502上运行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之间通信信道的安全。
——为应用提供存在处理功能。允许应用知道哪些设备或用户在附近,它们处于何种状态(忙、离开、离线等)。
——管理用户设备和联系人列表。
——支持通过不同机制(发送邀请消息、蓝牙配对、NFC连接)来向联系人列表添加设备或用户。
——允许使用设备和用户之间的中间件的应用的传送。
目的地设备502的中间件512的联系人管理器可以例如验证它是剪贴板内容的正确接收者或者管理针对剪贴板同步的多个请求。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力面,计算设备501、502的中间件组件511、512维护给定用户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以及使用相同共享剪贴板应用的用户联系人的列表。
这在图6中图示。
图6示出了用户601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以及使用共享剪贴板应用602的用户联系人的列表。
例如,用户601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包括多个条目603,其指定了相同用户的并且还运行共享剪贴板应用的计算设备。换句话说,用户601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指定了用户可能希望向其发送该计算设备的剪贴板内容或者其剪贴板内容应当被自动地同步到(依据用户所选的共享剪贴板应用的操作模式)的该用户的其他计算设备。
例如,使用共享剪贴板应用602的用户联系人列表包括多个条目604,其指定了运行共享剪贴板应用的其他用户的已知计算设备。换句话说,使用共享剪贴板应用602的用户联系人列表指定了用户可能希望向其发送他的计算设备的剪贴板的内容的其他用户的计算设备。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间件511、512负责用户在计算设备中登录,以及检测在联系人列表601、602之一中的计算设备(例如其他用户的已知设备)的可用性和或接近度。用户可以通过共享剪贴板应用用户接口507、508来在多个计算设备中同时登录。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能够用于在属于单个用户的多个设备之间或者多个用户的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参照图7在下面描述了过程的示例。
图7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流程图700。
在701,用户在第一计算设备501和第二计算设备502中登录。
在702,在第一计算设备501上运行的应用517向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515中写入数据。
在703,中间件组件检查用户601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和使用共享剪贴板应用602的用户联系人的列表,并且检测与列表601、602的任何条目相对应的计算设备是否在第一计算设备501的通信范围内。
假定检测到第二通信设备502在用户601的已知计算设备的列表中被指定并且检测到其在范围内。
作为示例,假定用户选择共享剪贴板应用的自动操作模式。相应地,在704,第一计算设备(作为源设备)的中间件组件511选择用于与第二计算设备通信的传输技术(例如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基于所选的传输技术来建立到第二计算设备502的通信连接512。
在705,第一计算设备501向第二计算设备502传送它的剪贴板内容。
在706,第二计算设备502在第二计算设备5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中储存所接收的剪贴板内容。
在707,用户可以向第二计算设备502上运行的任何应用518中粘贴剪贴板内容。
依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中间件511、512能够工作在两种不同的架构中:点对点和基于云。
在点对点架构中,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中的中间件511、512支持在使用诸如PAN和LAN通信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之间建立配对关联。当必须传送来自源设备的共享剪贴板应用的数据时,经由PAN或LAN直接发送该数据至目的地设备。在该通信中不涉及服务器。
在云架构中,中间件511、512使用LAN或WAN机制来连接到因特网服务器。例如,共享剪贴板应用505、506通过在云服务器中托管的布告栏来交换剪贴板数据。这种架构允许在设备之间交换剪贴板数据,而不需要两个设备同时被打开。
下面,描述了依据共享剪贴板应用503、504的可能的操作模式的本公开的各方面。
自动同步
在自动同步的情况下,任意用户设备上的任何剪贴板活动被在这个用户登录的其他设备中复制。
在自动同步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在源设备501上,使用应用517复制命令来向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515复制数据。共享剪贴板应用505在后台自动地发送剪贴板数据至目的地设备(例如被预配置为使用自动剪贴板同步的所有设备/用户)的共享剪贴板应用506。目的地设备的共享剪贴板应用506接收剪贴板内容(其能够被视为剪贴板更新数据),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516中。
2、在目的地设备上,在任意应用中使用粘贴命令。
参照图8a和8b,下面描述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用于自动同步的消息流程。
图8a和8b示出了示例性的消息流程图。
该消息流程发生在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源设备803的组件和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502的目的地设备804的组件之间。
消息流程图800被分为示于图8a中包括源设备的组件之间的消息流程的第一部分801以及示于图8b中包括目的地设备的组件之间的消息流程的第二部分802。
具体地,消息流程发生于如下组件之间:例如对应于应用517的源设备803的源应用805、源设备803的操作系统剪贴板806、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07、源设备803的中间件(特别是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和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09)、源设备803的通信硬件810、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硬件811、目的地设备804的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12、目的地设备804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13、目的地设备804的操作系统剪贴板814,以及例如对应于应用518的在目的地设备804上运行的目的地应用815。
在816,用户向源应用805发出复制命令。在817,向源设备剪贴板806传送复制的数据。在818,关于复制操作,通知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应用807。在819,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07从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获得可能的目的地设备(即应与其共享剪贴板的设备)的列表,该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例如从列表601、602之一检索该信息。当设备已被确定为目的地设备804的时候,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07向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请求建立到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连接。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在821将这个请求转发至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09。在822,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09触发通信硬件810来建立到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连接。
在823,源设备803的通信硬件810向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硬件811发送连接请求消息824。在825,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硬件811向目的地设备804的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12转发连接请求消息824。
在826,目的地设备804的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12向目的地设备804的共享剪贴板应用发送应用连接请求消息27。
然后,在源设备803和目的地设备804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通信信道)。在828,源设备803的中间件联系人管理器808向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07发送通信连接(或通信信道)的标识符828。
在829,源设备8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07把将要发送至目的地设备804的数据(即剪贴板内容),连同通信连接的标识符一起提供给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09。在830,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09向源设备803的通信硬件810提供该数据。在831,通信硬件810向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硬件811发送该数据。
在832,目的地设备804的通信硬件811将接收的数据(即剪贴板内容)转发至目的地设备的中间件信道管理器812,其在833向目的地设备804的共享剪贴板应用813提供该接收的数据。在834,共享剪贴板应用813将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目的地设备的操作系统剪贴板814中。基于在835中用户在目的地应用815中的粘贴命令,在836,目的地应用815可以向剪贴板814请求剪贴板内容。然后,在837,从源设备803接收的剪贴板内容被提供至目的地应用815。
半自动同步
在半自动同步的情况下,目的地设备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仅从复制剪贴板操作发生的最后的源设备复制数据。
在半自动同步的情况下,用户执行以下步骤:
1、在源设备上,使用应用复制命令将数据复制到本地剪贴板
2、在目的地设备上,打开共享剪贴板应用
3、在目的地设备上,在共享剪贴板应用中选择“获得数据”。共享剪贴板应用与所有用户设备通信,并且从发生最后的复制操作的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获得数据。
4、在目的地设备上,在任何应用中使用粘贴命令。
参照图9在下面描述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半自动同步的消息流程。
图9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900。
该流程发生在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源设备901的组件、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502的目的地设备902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903之间的组件。
更具体地,消息流程发生于以下组件之间:例如对应于应用517的源设备901上的源应用904、源设备9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905、源设备9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6、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903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7(即,在多于一个其他设备情况下各共享剪贴板应用907;下文描述针对一个其他设备情况下的流程;该流程对于多于一个其他设备被类似地扩展)、目的地设备902的通信中间件908、目的地设备9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9、目的地设备9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910,以及例如对应于应用518的目的地设备902上的目的地应用911。
在912,用户向源应用904发出复制命令。在913,向源设备剪贴板905传送所复制的数据。在914,关于复制操作,通知源设备9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6。
在915,用户在目的地设备9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9中选择“获得数据”命令。在916,目的地设备9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9请求通信中间件908建立到作为用于提供剪贴板数据的候选的所有设备的通信连接(例如在列表601中所包括的被打开的用户的所有已知设备,用户登录其中且其处于目的地设备902的接收范围之内)。在917,目的地设备上的共享剪切板应用909向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903之一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7请求剪贴板时间戳(即,操作系统剪贴板的最后变化的指示),以及在918,作为响应,接收第一剪贴板时间戳919。
类似地,在920,目的地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9向源设备9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6请求剪贴板时间戳,以及在921,接收作为响应的第二剪贴板时间戳922。
假设第二时间戳比第一时间戳更新,也即源设备901是具有最近的剪贴板变化的设备。
因此,在923,目的地设备9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9向源设备9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6请求源设备901的剪贴板内容。在924,源设备9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06向目的地设备9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传输它的操作剪贴板内容。
在925,共享剪贴板应用909向目的地设备9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910中复制接收到的数据。基于在926中用户在目的地应用911中的粘贴命令,在927,目的地应用911可以向剪贴板910请求剪贴板内容。然后,在928,从源设备901接收的剪贴板内容被提供至目的地应用911。
应该注意的是,在各种通信中,在适用之处(如上所述)均涉及了源设备901的通信中间件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903的通信中间件,以及通信硬件。为清楚起见这些被忽略。
一对多的剪贴板同步
依据一对多的剪贴板同步,用户主动地识别数据将要被发送至的用户/设备。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在一对多剪贴板同步中执行以下步骤:
1、在源设备上,使用任意应用的复制命令来向本地剪贴板复制数据
2、在源设备中打开“共享剪贴板应用”
3、从联系人列表选择一个或多个联系人/设备,以及选择“发送剪贴板”命令。源设备中的“共享剪贴板应用”将剪贴板内容发送至目的地设备中的“共享剪贴板应用”,其在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中复制数据
4、在目的地设备上,在任意应用中使用粘贴命令
蓝牙/WLAN接近触发同步
依据蓝牙和/或WLAN接近触发同步,由目的地设备使用蓝牙或WLAN信号水平来检测要从其复制数据的源设备。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执行用于蓝牙/WLAN接近触发同步的以下步骤:
1、在源设备上,使用应用复制命令来向本地剪贴板复制数据。源设备中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从操作系统剪贴板接收复制事件。应用启用源设备中的蓝牙和/或WLAN信号传输。其也向附近设备中的所有“共享剪贴板应用”通知发生了复制操作。其他设备开始扫描蓝牙和WLAN接收信号水平(在受限时间段内以节省电池)来检测用户使源设备接近目的地设备。
2、使源设备接近目的地设备。目的地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由于蓝牙或WLAN接收信号水平的增大而检测到接近的设备,并且它通过检查在已接近设备上最近的剪贴板复制操作的时间戳来验证其为源设备。目的地设备中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从其向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复制数据
3、在目的地设备上,在任意应用中使用粘贴命令
参照图10,下文描述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WLAN接近触发同步的消息流程。
图10示出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1000。
该流程发生在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源设备1001的组件和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502的目的地设备1002的组件之间。
更具体地,该消息流程发生于如下组件之间:例如对应于应用517的源设备1001上的源应用1003、源设备10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004、源设备10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6、源设备1001的通信中间件1006、源设备1001的WLAN通信硬件1107(例如WLAN收发器)、目的地设备1002的WLAN通信硬件(例如WLAN收发器)1108、目的地设备1002的通信中间件1009、目的地设备10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目的地设备10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011,以及例如对应于应用518的目的地设备1002上的目的地应用1012。
在1013,用户向源应用1003发出复制命令。在1014,向源设备剪贴板1004传送所复制的数据。在1015,关于复制操作,通知源设备10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5。
在1016,经由源设备1001的通信中间件1006和WLAN通信硬件1007以及目的地设备1002的WLAN通信硬件1008和通信中间件1009,关于复制操作,源设备1001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5通知目的地设备10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
在1017,目的地设备10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请求当源设备1001的WLAN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阈值时警告目的地设备1002的通信中间件1009。该阈值和源设备1001的标识被包含在该请求中。
假设在1018,用户将源设备1001和目的地设备1002带到更加接近,以使得在目的地设备1002处源设备1001的WLAN信号的接收强度超过阈值。
在1019,目的地设备1002的通信中间件1009请求目的地设备1002的WLAN通信硬件1008提供有关来自源设备1001的WLAN信号的接收强度的信息。在1017,例如这由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根据该请求周期性地完成。在1020,作为响应,目的地设备1002的WLAN通信硬件1008返回接收强度的指示。因为它超过了阈值,通信中间件1009警告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
在1022,目的地设备10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向源设备10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5请求剪贴板时间戳,以及在1023作为响应,接收剪贴板时间戳1024。
假设在1025,(例如由目的地设备10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910)判定时间戳1024指示剪贴板的变化足够新以证明从源设备1001至目的地设备1002的剪贴板内容的复制是合理的。因此,在1026,目的地设备10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向源设备10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5请求源设备1001的剪贴板内容。在1027,源设备10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05向目的地设备10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传输其操作剪贴板内容。
在1028,共享剪贴板应用1010将接收到的数据复制到目的地设备10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011中。基于在1029中用户在目的地应用1012中的粘贴命令,在1030,目的地应用1012可以向剪贴板1011请求剪贴板内容。然后,在1031,从源设备1001接收的剪贴板内容被提供至目的地应用1012。
NFC连接检测剪贴板同步
依据NFC连接检测剪贴板同步,NFC连接操作检测从其复制数据的源设备。NFC设备能够在NFC读/写模式中或在NFC点对点模式中工作。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在NFC连接检测剪贴板同步中执行以下步骤:
1、在源设备上,使用应用复制命令来向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复制数据。
2、使启用NFC的源设备接近启用NFC的目的地设备。目的地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从源设备接收NFC连接事件,并且检查该设备上最近的剪贴板操作的时间戳。然后,它从已接近的设备向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复制数据
3、在目的地设备上,在任意应用中使用粘贴命令
参照图11,下文描述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用于NFC连接检测剪贴板同步的消息流程图。
图11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消息流程图1100。
该流程在例如对应于第一计算设备501的源设备1101的组件和例如对应于第二计算设备502的目的地设备1102的组件之间发生。
更具体地,该消息流程发生于如下组件之间:例如对应于应用517的源设备1101上的源应用1103、源设备1101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104、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源设备1101的通信中间件1106、源设备1101的NFC通信硬件(例如NFC收发器)1107、目的地设备1102的NFC通信硬件(例如NFC收发器)1108、目的地设备1102的通信中间件1109、目的地设备11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目的地设备11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111,以及例如对应于应用518的目的地设备1102上的目的地应用1112。
在1113,用户向源应用1103发出复制命令。在1114,向源设备剪贴板1104传送所复制的数据。在1115,关于复制操作,通知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
假设在1116,用户将源设备1101带到目的地设备1102的NFC接收范围内。在1117,源设备1101的NFC硬件1107发起在1118中(例如通过来自目的地设备1102的NFC硬件1108的对应的响应)建立的到目的地设备1102的NFC硬件1108的NFC连接。
在1119,关于连接建立,源设备1101的NFC硬件1107通过源设备1101的通信中间件1106通知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在1120,关于连接建立,目的地设备1102的NFC硬件1108通过目的地设备1102的通信中间件1109通知目的地设备11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
在1121,源设备1101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向目的地设备11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请求剪贴板时间戳(也即操作系统剪贴板的最近变化的指示),以及在1122,作为响应,接收第一剪贴板时间戳1123。
假设在1124,由源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基于第一时间戳1123检测到目的地设备最近的剪切板变化不够新以证明从目的地设备传送剪贴板内容是合理的。
在1125,目的地设备11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向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请求剪贴板时间戳,以及在1126,作为响应,接收第二剪贴板时间戳1127。
假设在1128,由目的地设备11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基于第二时间戳1127检测到目的地设备1101最近的剪切板变化足够新以证明从源设备1101传送剪贴板内容是合理的。
因此,在1129,目的地设备1102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向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请求源设备1101的剪贴板内容。在1130,源设备1101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05向目的地设备1102的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传输其操作剪贴板内容。
在1131,共享剪贴板应用1110向目的地设备1102的操作系统剪贴板1111中复制接收到的数据。基于在1132中用户在目的地应用1112中的粘贴命令,在1133,目的地应用1112可以向剪贴板1111请求剪贴板内容。然后,在1134,从源设备1101接收的剪贴板内容被提供至目的地应用1112。
点对点共享布告栏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共享布告栏被用于作为属于共享剪贴板应用的用户接口。这使得两个或更多计算设备能够向虚拟布告栏中剪切和粘贴文本和图像,以使得该栏内容在多个设备上看是相同的。用户能够在他们不同设备之中/之间移动URL、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文本、图片或任何数字数据。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是内容感知的,并且能够在其中放置可操作的字符串(例如电话号码、URL、地址、GPS位置)并将这些项目链接至适当的应用(例如打开Skype来处理电话号码)。用户能够建立多个共享布告栏,其是独立的并且仅仅对于特定设备或联系人可见。布告栏维持最近复制的内容(片断)的历史记录。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执行以下步骤以建立共享布告栏:
1)用户打开他的设备之一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
2)用户从附近设备的列表中选择设备。在所选的设备上,他接收针对共享他所接受的公共布告栏的邀请的通知。可替代地,能够使用NFC配对来为那些支持NFC配对的设备初始化关系。此外,共享布告栏可以自动地提示用户与用户已经为特殊状态和访问权限做标记的那些设备建立共享布告栏。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执行以下步骤以与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传送数据:
1)在源设备上,用户使用应用复制命令来向源设备操作系统剪贴板复制数据。然后,在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中,用户使用粘贴命令以将数据复制在布告栏中。可替代地,用户能够从应用向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中拖拽数据。该布告栏的内容被自动同步到访问相同共享布告栏的所有设备。
2)在一个或多个目的地设备上,用户打开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
3)在目的地设备上,用户现在具有多个选择:
3a)用户直接点击片断,其将触发动作(在浏览器中打开URL、进行电话呼叫、打开SMS编辑器、打开地图应用等)
3b)用户从共享布告栏用户接口向目的地应用中拖拽片断
3c)用户将片断复制在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中。用户打开目的地应用并且粘贴数据。
图12A和12B示出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用户接口1201、1202。
图12A图示了共享布告栏的用户接口1201,其例如被示出在台式计算机上,以及图12B图示了用户接口1202,其例如被示出在移动设备上(诸如平板计算机的智能电话)。
用户接口1201、1202示出了多个内容项目1203。在该示例中为用户设备所使用的用户接口1202示出了基于内容项目的元数据可以被选择用于该内容项目的动作的弹出菜单1204(此例中是Google地图链接)。
云共享布告栏
与在上文点对点的共享布告栏中所述的相同的布告栏应用能够使用云架构来在某个时间段内传输数据并储存数据。云的使用允许不必在相同时间打开使用布告栏的设备。可以从一个设备向云复制数据,然后关闭源设备,并且几小时后,在另一个设备上从云中获取数据。
可以参照图5描述用于云共享布告栏的架构,其中不是两个计算设备501、502之间的通信连接521,而是两个计算设备501、502通过通信连接均耦合至计算云,例如耦合至例如因特网内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计算机(也被称为云服务器),其中两个计算设备501、502无需在相同时间耦合至计算云。
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户执行以下步骤以使用云共享布告栏来传送数据:
1)打开在他的计算设备之一(源设备)上的共享布告栏应用
2)从源应用向源设备中的共享布告用户接口复制或拖拽数据。该数据由共享剪贴板应用传送至云服务器
3)之后(可以是即刻、几小时或者几天)用户打开在他的计算设备的另一个(目的地设备)上的共享剪贴板应用。然后(类似于在点对点情况中)用户向本地操作系统剪贴板复制数据,并且向目的地应用粘贴数据或者拖拽数据,或者直接点击数据来触发应用启动。
上文示例性所述的在两个设备之间交换剪贴板数据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有以下特征:
●操作系统剪贴板的集成可以是自动的。因此,从操作系统剪贴板向共享剪贴板应用移动数据可以无需用户的介入,反之亦然。
●用户可以不必手动地建立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例如蓝牙配对或WLAN连接)。通信中间件简化了点对点连接。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支持自动同步模式。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支持自动检测从其进行复制的源设备的半自动模式。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支持蓝牙/WLAN接近触发同步。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支持NFC支持,例如支持NFC连接检测触发同步。
●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提供工作于点对点模式因此无需接入服务器的布告栏。
提供了与操作系统剪贴板相集成的用于剪贴板内容传送(例如用于剪贴板同步)的机制。用户从源设备中的应用向目的地设备中的应用获得数据所必须采取的步骤数量减少了。在使用自动剪贴板同步的情况下,该机制只需向源设备中的操作系统剪贴板内复制数据并且在目的地设备应用中粘贴该数据。该机制能够在无需中央服务器的情况下工作在点对点建立,以及加密数据来保证安全和隐私。此外,依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不创建临时文件或消息,因此用户无需删除它们。
虽然参照本公开的特定方面对本发明进行特别地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此做出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指示,并且因此意在包括落在权利要求等价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Claims (30)

1.一种用于从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送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请求数据共享应用来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该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来连接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以及
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来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该数据。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共享应用包括配置成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中间件组件。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数据共享应用包括用于从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接收数据的数据共享接口。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由在第一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应用来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响应于第一设备的用户的指令来向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是复制或剪切指令。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通信终端。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是移动通信终端。
10.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从第一设备所支持的多个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中选择的。
11.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被选为第二设备所支持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1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基于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来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无线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1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有线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1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经由基于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通信连接来连接第二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
16.如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该通信连接是点对点通信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检测从第二设备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超过预定阈值,以及如果已经检测到信号强度超过预定阈值,则执行连接和传送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第二设备的列表中确定第二设备。
1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对于多个第二设备中的每一个,执行请求、选择、连接和传送。
20.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是个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局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或广域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21.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数据共享应用包括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共享的布告栏。
2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之上的设备架构层中实现数据共享应用。
23.设备,包括:
安装在该设备上的操作系统;
数据源,配置为向该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数据共享应用;
控制器,配置为发起对于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请求;
通信中间件,配置为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来连接另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
收发器,配置为从第一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中收发器被配置为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从该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向另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传送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中数据共享应用包括配置成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中间件组件。
26.如权利要求23的设备,其中数据共享应用包括用于从该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接收数据的数据共享接口。
27.如权利要求23的设备,进一步包括在该设备上运行的软件应用,配置为向该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3的设备,进一步包括被配置成接收该设备的用户的指令的输入设备,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指令而向该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数据。
29.一种用于由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请求数据共享应用来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
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将第二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连接至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
从第一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接收数据;以及
向第二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接收到的数据。
30.设备,包括:
安装在该设备上的操作系统;
数据共享应用;
控制器,配置为发起对于数据共享应用选择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的请求;
通信中间件,配置为经由所选的物理层数据传输技术来将该设备的数据共享应用连接至另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
接收器,配置为从另一个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接收数据,并且向该设备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共享应用中写入接收到的数据。
CN201310252693.9A 2013-05-10 2013-05-10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Pending CN104243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2693.9A CN104243535A (zh) 2013-05-10 2013-05-10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2693.9A CN104243535A (zh) 2013-05-10 2013-05-10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535A true CN104243535A (zh) 2014-12-24

Family

ID=52230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2693.9A Pending CN104243535A (zh) 2013-05-10 2013-05-10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43535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145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曾仲林 一种cisc设备及cisc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9472891A (zh) * 2017-09-07 2019-03-15 恩智浦有限公司 收发器系统
CN111432382A (zh) * 2020-03-10 2020-07-17 刘天舒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nfc存储设备
WO2022062875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42935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组件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0401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ntralized copy/paste functionality
CN101022398A (zh) * 2007-03-21 2007-08-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在多节点智能网络应用服务系统中实现剪贴板共享的方法
CN101278281A (zh) * 2005-10-03 2008-10-01 微软公司 分布式剪贴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10401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ntralized copy/paste functionality
CN101278281A (zh) * 2005-10-03 2008-10-01 微软公司 分布式剪贴板
CN101022398A (zh) * 2007-03-21 2007-08-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在多节点智能网络应用服务系统中实现剪贴板共享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4145A (zh) * 2017-07-14 2017-12-15 曾仲林 一种cisc设备及cisc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7484145B (zh) * 2017-07-14 2022-07-29 曾仲林 一种cisc设备及cisc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9472891A (zh) * 2017-09-07 2019-03-15 恩智浦有限公司 收发器系统
US11533612B2 (en) 2017-09-07 2022-12-20 Nxp B.V. Transceiver system
CN111432382A (zh) * 2020-03-10 2020-07-17 刘天舒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nfc存储设备
CN111432382B (zh) * 2020-03-10 2020-12-22 刘天舒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nfc存储设备
WO2022062875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42935A1 (zh) * 2022-01-28 2023-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组件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5808B2 (en)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 first device and a second device
CN110741724B (zh) 可配置的波束故障事件设计
US11152998B2 (en) Beam recovery for partial control channel failure
KR101089596B1 (ko) 콘텐트를 공유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네트워크 개체,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생성물
KR100728068B1 (ko) 메시지 큐들을 이용하여 장치에서 메시지를 수신하기로 된어플리케이션을 식별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50235329A1 (en) Classified relation networking optimization platform in open wireless architecture (owa) mobile cloud terminal device
US101872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SIP option message for capability discovery of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6789526B (zh) 多系统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29216B (zh) 安全元件操作系统更新通知
US20180091581A1 (en) Method of switching download mod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of
CN104243535A (zh) 用于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方法
US10615990B2 (en) Robust event handling in an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notification service
US20130095794A1 (en) Real-time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device operation on multiple networks
US9537986B2 (en) Dynamic contact sharing in a mesh network
US8571585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a terminal profile
KR20160142854A (ko) 서버를 통한 p2p-가능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들 간의 데이터의 선택적 교환
KR101158993B1 (ko) 단말기 프로파일을 업데이트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21840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9882629B2 (en) Facilitation of dual mode wireless device transmissions
CN115967933A (zh) 联网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202001866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installing wireless internet in iot devices
Bojadjievski et al. 5G Emerging and Mission Critical Framework with Ultra‐Reliable Low Delay
WO2017217379A1 (ja)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US10565066B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vide data protection through light fidelity network
US20150131561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y using an existing connection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for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