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43484A -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3484A
CN104243484A CN201410498743.6A CN201410498743A CN104243484A CN 104243484 A CN104243484 A CN 104243484A CN 201410498743 A CN201410498743 A CN 201410498743A CN 104243484 A CN104243484 A CN 104243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server
encrypted result
key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87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3484B (zh
Inventor
林俊琦
张洋
汪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llet Pay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4987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43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4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484A/zh
Priority to MX2015003746A priority patent/MX357219B/es
Priority to PCT/CN2015/071368 priority patent/WO2016045280A1/zh
Priority to RU2015113046A priority patent/RU2647680C2/ru
Priority to KR1020157010164A priority patent/KR101693130B1/ko
Priority to BR112015008648A priority patent/BR112015008648A2/pt
Priority to JP2016549615A priority patent/JP6374010B2/ja
Priority to US14/847,978 priority patent/US9819652B2/en
Priority to EP15186824.7A priority patent/EP3001640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3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3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1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2Aspects of commerce using mobile devices [M-devices]
    • G06Q20/3226Use of secure elements separate from M-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3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combining multiple encryption tools for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9Device specific authentication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G06Q20/4097Device specific authentication in transaction processing us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between devices and transaction part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 H04L63/0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upporting key management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for key exchange, e.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 H04W12/047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without using a trusted network node as an anchor
    • H04W12/0471Key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3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using wearable devices, e.g. using a smartwatch or smart-gla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463/00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 H04L2463/082Addi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covered by H04L63/00 applying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4Key management, e.g. using generic bootstrapping architecture [GB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ina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包括: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在终端上输入已注册的用户账号和登录密码,用户可以实现账号登录,并基于该已登录账号进行信息交互。但在一些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场景下,需要对用户身份执行进一步的验证,则相关技术中,往往需要用户输入相应的身份验证密码。
然而,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时,很容易被其他人窥视,而当身份验证密码较为复杂时,不仅需要花费用户较长的输入时间,还容易发生输入错误等问题,影响信息交互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信息交互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加密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以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密钥;
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第一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
将所述第二密钥传输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待交互信息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第一验证因子与所述加密结果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由所述服务器在确定采用所述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解密操作的操作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返回所述交互完成消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包括:
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第二密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加密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第一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
第二密钥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密钥传输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待交互信息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验证因子与所述加密结果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在确定采用所述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解密操作的操作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返回所述交互完成消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预先设置对应于用户账号的密钥对,并分别存储在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中,从而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的加密操作,使得服务器可以对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进行验证,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免去了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的操作,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信息交互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付场景下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付场景下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付场景下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息交互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考图1A,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终端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2中,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配件的便携式设备,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本公开并不限制其具体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比如通过Micro USB线进行连接;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比如蓝牙连接、红外连接、WIFI(无线保真)连接等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制其具体形式。
在步骤104中,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在步骤106中,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上登录预先注册的用户账号,用户才能够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查看数据、启动预设功能等。在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而是在用户确定了待交互信息后,由终端将待交互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的加密操作,相当于对该待交互信息执行了数字签名。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仅需要确定待交互信息,而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可穿戴设备的加密操作等对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即在用户看来并不存在身份验证的过程,简化了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的操作和行为,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加快信息交互速度。
在步骤108中,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先在可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上分别设置相同的算法,使得用户身份无误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分别生成的验证因子相同,从而可以用于验证用户身份。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算法可以为不可逆算法,即第一验证因子是根据第一加密结果生成的,但根据第一验证因子无法推算出第一加密结果,以确保安全性。其中,预设算法可以为消息摘要生成算法,比如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5)、SHA(Secure Hash Algorithm,安全散列算法)等。通过生成第一验证因子,既可以用于服务器对接收到的待交互信息进行完整性检验,又可以在体现出可穿戴设备采用的加密密钥的同时,降低数据传输量,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在步骤110中,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以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
在步骤112中,在所述服务器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采用相同的加密密钥,即对称加密密钥,该加密密钥可以由服务器生成后,通过终端传输并存储在可穿戴设备中。在本实施例中,加密密钥与用户账号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如果第一验证因子和第二验证因子相同,就说明可穿戴设备采用的加密密钥与服务器相同,即可实现对用户的身份验证。
与图1A相对应地,图1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2’中,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在步骤104’中,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在步骤106’中,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采用的加密密钥对应于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即用户通过该已登录账号,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了待交互信息;同时,对应于该已登录账号,在服务器上存储有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且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存储的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之间为对称加密密钥。
在步骤108’中,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图1A中的描述,则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验证因子和待交互信息后,根据预存储的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会对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另一加密结果,以及与终端采用相同的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该另一加密结果的另一验证因子,则当该另一验证因子与接收到的验证因子相同,则说明服务器和可穿戴设备采用了相同的加密密钥,实现了对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且检验了服务器接收到的验证因子和待交互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可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上分别存储对应于用户账号的加密密钥,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即由于可穿戴设备是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设备,用户只会自行使用,因而通过验证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分别采用的对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的加密密钥是否相同,即可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快速验证,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钥,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任意场景下的信息交互过程,本公开并不限制其类型。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图2示出了一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手环、手机和支付服务器,其中当用户通过手机处理支付业务时,采用预先配对的智能手环,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快速验证,从而在支付服务器上实现支付操作。对应于图1所示的处理流程,当应用于图2所示的支付场景时,图3示出了相应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下述步骤。
1)配对过程
在步骤302中,针对用户通过手机发起的配对请求,支付服务器生成加密密钥,该加密密钥唯一对应于用户在手机上的已登录账号。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任意时刻发起配对请求,建立智能手环与用户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用户也可以对智能手环与用户账号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修改。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用户使用,尤其是用户注册了多个用户账号,或者希望将智能手环在家人之间共享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同一个智能手环与多个用户账号分别配对,并且将每个用户账号与相应的加密密钥相关联地存储在智能手环中。当然,用户可以对智能手环中允许存储的加密密钥数量进行限制,以提升智能手环的私密性。
在本实施例中,以服务器生成加密密钥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由可穿戴设备生成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后,将加密密钥发送至终端,并由终端转发至服务器。
在步骤304中,支付服务器将生成的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发送至手机。
在步骤306中,手机将接收到的加密密钥发送至智能手环,使得智能手环将该加密密钥与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以上基于步骤302至步骤306的操作,智能手环和服务器分别将加密密钥与用户账号进行关联存储,且对应于同一个用户账号,智能手环和服务器采用了相同且唯一对应于该用户账号的加密密钥,以便于后续的身份验证操作。
2)身份验证
在步骤308中,基于手机上被触发的支付业务,生成相应的支付参数,比如支付对象、支付金额、支付账户等信息。
在步骤310中,手机将生成的支付参数发送至智能手环中。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与智能手环可以基于任意方式实现无线连接,比如蓝牙、红外、近场通信等,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在步骤312,智能手环基于预存储的加密密钥,对接收到的支付参数进行加密处理。
在步骤314中,智能手环将生成的第一加密结果发送至手机。
在步骤316中,手机采用MD5算法,生成该第一加密结果对应的第一消息摘要。
在本实施例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消息摘要算法,比如SHA算法等。
在步骤318中,手机将原始的(即未经过加密等过程的处理)支付参数和第一消息摘要相关联地发送至支付服务器。
在步骤320中,支付服务器采用对应于当前的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接收到的原始的支付参数进行加密操作。
在步骤322中,针对生成的第二加密结果,采用与智能手环相同的消息摘要算法,如MD5算法,生成对应于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消息摘要。
在步骤324中,比较第一消息摘要和第二消息摘要。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手机与支付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没有发生意外,则支付服务器和智能手环接收到的支付参数相同;因此,如果用户身份无误,则智能手环与支付服务器采用的加密密钥也应当相同,而消息摘要算法也相同,第一消息摘要和第二消息摘要就应当相同。所以,如果第一消息摘要和第二消息摘要不同,则极有可能是由于用户身份验证出错,或者也可能是传输数据出现偏差,但这些情况均表明本次支付操作的环境不安全,应当停止本次支付操作。
在步骤326中,当第一消息摘要和第二消息摘要相同时,表明用户身份验证通过,支付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支付参数,完成相应的支付操作。
在步骤328中,支付服务器向手机发送完成支付操作时的反馈消息。
请参考图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上,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在步骤402中,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配件的便携式设备,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跑鞋等,本公开并不限制其具体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连接可以为有线连接,比如通过Micro USB线进行连接;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比如蓝牙连接、红外连接、WIFI(无线保真)连接等方式,本公开并不限制其具体形式。
在步骤404中,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在步骤406中,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终端上登录预先注册的用户账号,用户才能够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查看数据、启动预设功能等。在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时,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而是在用户确定了待交互信息后,由终端将待交互信息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的加密操作,相当于对该待交互信息执行了数字签名。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仅需要确定待交互信息,而终端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可穿戴设备的加密操作等对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即在用户看来并不存在身份验证的过程,简化了用户在整个过程中的操作和行为,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加快信息交互速度。
在步骤408中,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在步骤410中,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采用相匹配的密钥对,即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则只要服务器能够对来自终端的加密结果进行解密操作,就说明该加密结果是由第一密钥进行加密生成的,而密钥对与用户账号之间是一一对应的,从而即可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验证。
与图4A相对应地,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2’中,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在步骤404’中,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在步骤406’中,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采用的加密密钥对应于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即用户通过该已登录账号,向可穿戴设备发送了待交互信息;同时,对应于该已登录账号,在服务器上存储有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且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存储的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之间可以为对称加密密钥或非对称加密密钥。
在步骤408’中,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图4A中的描述,则服务器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加密结果后,根据预存储的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可以尝试性地对该加密结果进行解密操作。如果当前用户的身份无误,则服务器选取的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与可穿戴设备上采用的加密密钥之间是相匹配的,使得服务器能够成功完成解密操作,得到相应的待交互信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在可穿戴设备与服务器上分别存储相匹配且对应于用户账号的密钥,可以利用可穿戴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强关联关系,即由于可穿戴设备是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设备,用户只会自行使用,因而通过验证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与服务器进行解密的第二密钥是否匹配,即可实现对用户身份的快速验证,无需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钥,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类似地,本实施例同样可以应用于任意场景下的信息交互过程,本公开并不限制其类型。对应于图4所示的处理流程,当应用于图2所示的支付场景时,图5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下述步骤。
1)配对过程
在步骤502中,由智能手环生成用于信息加密的密钥对。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环可以在任意时刻生成密钥对,比如在激活使用后自动生成,或者基于用户发起的配对请求而生成。
在本实施例中,由智能手环生成的密钥对可以为非对称加密密钥,其中存储在智能手环中的第一密钥为私钥、存储在支付服务器中的第二密钥为公钥。
当然,作为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密钥,则可以由服务器生成对称的第一密钥和第二密钥(即第一密钥与和第二密钥相同),然后服务器将第一密钥发送至手机,由手机将第一密钥转发至智能手环,并存储在智能手环中。
在步骤504中,智能手环对密钥对中的第一密钥进行存储。
在步骤506中,手机接收智能手环发送的所述密钥对中的第二密钥,其中第一密钥与第二密钥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针对用户通过手机发起的配对请求,使得智能手环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手机;其中,当手机发起配对请求时,可以将当前的已登录账号发送至智能手环,从而在该已登录账号与第一密钥、第二密钥之间建立关联,即实际上是在拥有该已登录账号的用户与密钥对之间建立关联关系。
在步骤508中,手机将第二密钥发送至支付服务器,使得支付服务器对第二密钥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向支付服务器发起配对请求,即用户通过当前的已登录账号发起相应的配对请求,从而使得支付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第二密钥与当前的已登录账号之间进行关联存储。
2)身份验证
在步骤510中,基于手机上被触发的支付业务,生成相应的支付参数,比如支付对象、支付金额、支付账户等信息。
在步骤512中,手机将生成的支付参数发送至智能手环中。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与智能手环可以基于任意方式实现无线连接,比如蓝牙、红外、近场通信等,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在步骤514中,智能手环基于预存储的第一密钥,对接收到的支付参数进行加密处理。
在步骤516中,智能手环将生成的加密结果发送至手机。
在步骤518中,手机将加密结果发送至支付服务器。
在步骤520中,基于当前的已登录账号,支付服务器采用对应的第二密钥对该加密结果进行解密操作。
在步骤522中,若成功完成对加密结果的解密操作,则说明第二密钥与智能手环采用的第一密钥之间相匹配,所以完成了对当前已登录账号的身份验证且验证通过,完成相应的支付操作。
在步骤524中,支付服务器向手机发送完成支付操作时的反馈消息。
对应于图4所示的处理流程,针对图2所示的支付场景时,图6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中从1)配对过程中的智能手环生成密钥对,直至2)身份验证中的智能手环对支付参数进行加密并返回加密结果,与图5所示的步骤502至步骤516相同,而不同之处在于下述处理流程。
在步骤602中,基于生成的原始的支付参数,手机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的第一消息摘要,该预设算法可以为MD5算法、SHA算法等。
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和智能手环分别生成第一消息摘要和加密结果,两者之间并没有确定的生成顺序,且具体顺序不会对处理结果造成不同影响。
在步骤604中,手机将加密结果和第一消息摘要相关联地发送至支付服务器。
在步骤606中,支付服务器根据当前的已登录账号,采用对应的第二密钥对接收到的加密结果进行解密操作,若能够成功解密,说明第二密钥与智能手环采用的第一密钥之间相匹配,实现了对用户身份的验证。
在步骤608中,支付服务器采用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解密得到的支付参数的第二消息摘要。
在步骤610中,对接收到的第一消息摘要和生成的第二消息摘要进行比较,以验证步骤604的传输过程中,对加密结果的传输完整性。
在步骤612中,若用户身份验证完成且数据传输完整,则说明当前的支付环境安全,完成相应的支付操作。
在步骤614中,支付服务器向手机发送完成支付操作时的反馈消息。
与图1A所示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框图。请参考图7,该装置可以包括建立模块701、第一发送模块702、第一接收模块703、生成模块704、第二发送模块705和第二接收模块706。
其中,建立模块701,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702,被配置为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703,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生成模块704,被配置为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二发送模块705,被配置为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706,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先设置对应于用户账号的密钥对,并分别存储在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中,从而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的加密操作,使得服务器可以对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进行验证,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免去了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的操作,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可选的,所述预设算法包括消息摘要生成算法。
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一密钥接收模块707和第二密钥传输模块708。
其中,第一密钥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由可穿戴设备生成加密密钥,并通过终端将加密密钥发送至服务器,使得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分别存储了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且该加密密钥对唯一对应于已登录账号。
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二密钥接收模块709和第二密钥传输模块710。
其中,密钥接收模块709,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密钥传输模块710,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加密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服务器生成加密密钥,并通过终端将加密密钥发送至可穿戴设备,使得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上分别存储了相匹配的加密密钥,且该加密密钥对唯一对应于已登录账号。
在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采用的密钥对为对称加密密钥时,通过生成对应于加密结果的消息摘要,并向服务器发送消息摘要和待交互信息,既能够降低传输的数据量,又能够对服务器接收到的待交互信息进行完整性检验,有助于提升数据安全性。
与图4A所示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框图。请参考图10,该装置可以包括建立模块901、第一发送模块902、第一接收模块903、第二发送模块904和第二接收模块905。
其中,建立模块901,被配置为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902,被配置为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无线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903,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第二发送模块904,被配置为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905,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预先设置对应于用户账号的密钥对,并分别存储在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器中,从而通过可穿戴设备对待交互信息的加密操作,使得服务器可以对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进行验证,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免去了用户手动输入身份验证密码的操作,有助于提升信息交互效率。
如图11所示,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一密钥接收模块906和第一密钥传输模块907。
第一密钥接收模块906,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907,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第一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第二密钥为对称加密密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采用的密钥对为对称加密密钥时,通过直接向服务器发送加密结果,使得服务器可以基于对接收到的加密结果的解密情况,确定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与当前的已登录用户是否匹配,从而完成对用户的身份验证操作。
如图12所示,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终端侧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第二密钥接收模块908和第二密钥传输模块909。
其中,第二密钥接收模块908,被配置为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
第二密钥传输模块909,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密钥传输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第二密钥为非对称加密密钥,其中所述第一密钥为私钥、所述第二密钥为公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采用的密钥对为非对称加密密钥时,通过直接向服务器发送加密结果,使得服务器可以基于对接收到的加密结果的解密情况,确定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与当前的已登录用户是否匹配,从而完成对用户的身份验证操作。
如图13所示,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10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生成模块910和第三发送模块911。
其中,生成模块910,被配置为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待交互信息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三发送模块911,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验证因子与所述加密结果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在确定采用所述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解密操作的操作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返回所述交互完成消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生成对应于待交互信息的消息摘要,使得服务器在对可穿戴设备中存储的密钥进行验证的同时,还可以对解密操作的解密结果进行完整性检验,有助于提升数据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2所示的装置实施例中的生成模块910和第三发送模块911的结构也可以包含在前述图9至图11的装置实施例中,对此本公开不进行限制。
可选的,在图9至图12的装置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算法包括消息摘要生成算法。
与图1B和图4B所示的信息交互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侧的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框图。请参考图14,该装置可以包括建立模块141、接收模块142、加密模块143和发送模块144。
其中,建立模块,被配置为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该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加密模块,被配置为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信息交互的装置1500的框图。例如,装置15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5,装置1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502,存储器1504,电源组件1506,多媒体组件1508,音频组件15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512,传感器组件1514,以及通信组件1516。
处理组件1502通常控制装置1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终端侧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或完成上述可穿戴设备侧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508和处理组件15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506为装置1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在所述装置1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504或经由通信组件15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512为处理组件1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5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514可以检测到装置1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检测装置1500或装置15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5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5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5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5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5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5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500的处理器1520执行以完成上述终端侧的方法,或完成上述可穿戴设备侧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加密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4.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密钥;
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第一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
将所述第二密钥传输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待交互信息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第一验证因子与所述加密结果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在确定采用所述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解密操作的操作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返回所述交互完成消息。
8.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9.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加密密钥;
第二密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加密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加密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12.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第一密钥;
第一密钥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将所述第一密钥传输至所述可穿戴设备,由所述可穿戴设备将所述第一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
第二密钥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密钥传输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已登录账号进行关联存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待交互信息的第一验证因子;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验证因子与所述加密结果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由所述服务器在确定采用所述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解密操作的操作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后,返回所述交互完成消息。
16.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加密模块,用于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第一加密结果,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加密结果的第一验证因子;
将所述待交互信息和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预存储的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第二加密结果,并确定采用预设算法生成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加密结果的第二验证因子与所述第一验证因子相同时发送。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可穿戴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将对应于已登录账号的待交互信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的加密结果,所述加密结果由所述可穿戴设备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第一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后得到;
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交互完成消息,所述交互完成消息由所述服务器采用与所述第一密钥相匹配的第二密钥对所述加密结果完成解密操作后发送。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终端通过所述连接发送的待交互信息,所述待交互信息对应于所述终端上的已登录账号;
采用预存储的唯一对应于所述已登录账号的加密密钥对所述待交互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得到加密结果;
将所述加密结果通过所述连接发送至所述终端,并由所述终端将所述加密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或者由所述终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对应于所述加密结果的验证因子后,将所述验证因子和所述待交互信息相关联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CN201410498743.6A 2014-09-25 2014-09-25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243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8743.6A CN10424348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KR1020157010164A KR101693130B1 (ko) 2014-09-25 2015-01-22 정보 인터랙션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PCT/CN2015/071368 WO2016045280A1 (zh) 2014-09-25 2015-01-22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RU2015113046A RU2647680C2 (ru) 2014-09-25 2015-01-22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MX2015003746A MX357219B (es) 2014-09-25 2015-01-22 Metodo y dispositivo de interaccion de informacion, dispositivo electronico.
BR112015008648A BR112015008648A2 (pt) 2014-09-25 2015-01-22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interação da informação,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JP2016549615A JP6374010B2 (ja) 2014-09-25 2015-01-22 情報交信方法、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4/847,978 US9819652B2 (en) 2014-09-25 2015-09-08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EP15186824.7A EP3001640B1 (en) 2014-09-25 2015-09-25 Secure information exchange methods and wearab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8743.6A CN10424348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3484A true CN104243484A (zh) 2014-12-24
CN104243484B CN104243484B (zh) 2016-04-13

Family

ID=5223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8743.6A Active CN10424348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819652B2 (zh)
EP (1) EP3001640B1 (zh)
JP (1) JP6374010B2 (zh)
KR (1) KR101693130B1 (zh)
CN (1) CN104243484B (zh)
BR (1) BR112015008648A2 (zh)
MX (1) MX357219B (zh)
RU (1) RU2647680C2 (zh)
WO (1) WO2016045280A1 (zh)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8330A (zh) * 2014-12-26 2015-05-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61614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恒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支付终端的支付方法及该支付终端
CN104661175A (zh) * 2015-02-16 2015-05-27 陈王胜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绑定方法和设备
CN104660494A (zh) * 2015-02-11 2015-05-27 任宝刚 一种通信系统
CN104753679A (zh) * 2015-03-05 2015-07-01 北京畅游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方法和系统、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4796258A (zh) * 2015-03-24 2015-07-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认证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4850769A (zh) * 2015-04-27 2015-08-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5120452A (zh) * 2015-06-30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87377A (zh) * 2015-06-25 2015-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数据访问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45507A (zh) * 2015-09-23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与装置
WO2016045280A1 (zh) * 2014-09-25 2016-03-3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563059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可穿戴智能设备
CN105701240A (zh) * 2016-02-24 2016-06-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71867A (zh) * 2016-04-27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94281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6161354A (zh) * 2015-03-31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业务服务器
JP2017005712A (ja) * 2015-06-12 2017-01-05 イーエム・ミ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マリン・エス アー 腕時計の集積回路に銀行データをプログラミングする方法
WO2017020630A1 (zh) * 2015-08-05 2017-02-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订单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952209A (zh) * 2017-05-04 2017-07-14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机要文书安全手环
CN107196890A (zh) * 2016-03-14 2017-09-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账户授权的实现方法和装置、账户鉴权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0086768A (zh) * 2014-12-31 2019-08-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120866A (zh) * 2018-02-06 2019-08-13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分析仪表两合公司 现场设备的用户管理方法
CN11061190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87418B2 (en) 2015-04-02 2020-03-10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Authenticating a user and registering a wearable device
CN112085493A (zh) * 2015-06-05 2020-12-15 苹果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忠诚度账户和自有品牌账户的用户界面
CN113038446A (zh) * 2015-11-24 2021-06-2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册及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09088A (zh) * 2020-05-22 2021-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08585A (zh) * 2022-09-07 2022-10-18 环球数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据交互方法与系统
CN115242409A (zh) * 2022-09-21 2022-10-25 环球数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隐私计算方法与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7613B (zh) 2014-01-02 2018-02-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签名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867004A (zh) * 2015-05-06 2015-08-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支付系统及其移动支付的方法
US10560135B1 (en) 2015-06-05 2020-02-11 Life365, Inc. Health, wellness and activity monitor
US10185513B1 (en) 2015-06-05 2019-01-22 Life365, Inc. Device configured for dynamic software change
US11329683B1 (en) * 2015-06-05 2022-05-10 Life365, Inc. Device configured for functional diagnosis and updates
US9974492B1 (en) 2015-06-05 2018-05-22 Life365, Inc. Health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6936572B (zh) * 2017-04-01 2020-10-27 上海理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的数据匹配方法及其系统
CN108320158A (zh) * 2018-04-11 2018-07-24 郑鸿 一种穿戴式支付设备
KR102600813B1 (ko) 2018-06-07 2023-11-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하여 프로파일을 설치하고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893043B1 (en) 2018-09-12 2021-01-12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display of data on computing devices
US11227060B1 (en) * 2018-09-12 2022-01-18 Massachusetts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display of data on computing devices
US10565587B1 (en) 2018-10-02 2020-02-18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yptographic authentication of contactless cards
US11968592B2 (en) 2018-10-15 2024-04-23 Paylessgate Corporatio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position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position determination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torage device
US20220217136A1 (en) * 2021-01-04 2022-07-0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Identity verification through multisystem cooperation
CN113079492B (zh) * 2021-03-22 2022-04-05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42538A (zh) * 2021-05-11 2021-08-10 深圳市创意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会议音箱的通讯语音信息加密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904A (zh) * 2007-05-17 2007-10-10 成都金山互动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网络应用程序使用账号密码进行登录的方法
CN103457722A (zh) * 2013-08-11 2013-12-1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Shamir门限的提供双向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传输的体域网安全方法
CN103780620A (zh) * 2014-01-22 2014-05-07 牟大同 一种网络安全方法和网络安全系统
CN104065652A (zh) * 2014-06-09 2014-09-24 韩晟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1937A (ja) * 1987-12-17 1989-06-26 Syst:Kk ディジタル署名システム
JP2967456B2 (ja) * 1994-04-11 1999-10-25 豊 塚本 認証システム
JP2002149600A (ja) * 2000-11-08 2002-05-2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
JP2004283383A (ja) * 2003-03-24 2004-10-14 Leben Hanbai:Kk 切断用具
US8065235B2 (en) * 2003-05-05 2011-1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rtable intelligent shopping device
US7676846B2 (en) * 2004-02-13 2010-03-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Binding content to an entity
US20070150736A1 (en) 2005-12-22 2007-06-28 Cukier Johnas I Token-enabled authentication for securing mobile devices
JP2008027425A (ja) * 2006-06-21 2008-02-07 Mobi Techno:Kk 電子決済システム、電子決済サーバ、有価価値提供装置、移動体通信端末、並びに電子決済方法
CN101094054A (zh) 2006-06-23 2007-12-26 盛年 戴于手腕处的环状物及配套手机
US8341397B2 (en) * 2006-06-26 2012-12-25 Mlr, Llc Security system for handheld wireless devices using-time variable encryption keys
EP1936572A1 (de) 2006-12-22 2008-06-25 Armatix GmbH Identifikation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den logischen und/oder physikalischen Zugang bzw. Zugriff auf eine Zieleinrichtung
US8041338B2 (en) 2007-09-10 2011-10-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bile wallet and digital payment
US8543091B2 (en) * 2008-06-06 2013-09-24 Ebay Inc. Secure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communications
JP5451159B2 (ja) * 2009-04-14 2014-03-26 Necシステ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方法、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中継プログラム
EP2426652A1 (fr) * 2010-09-06 2012-03-07 Gemalto SA Procédé simplifié de personnalisation de carte à puce et dispositif associé
US9544770B2 (en) * 2010-12-01 2017-01-1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authentication in a mobile environment
RU112468U1 (ru) * 2011-05-10 2012-01-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Технологии процессинга" 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онной оплаты товаров в торговых автоматах
US20150135284A1 (en) * 2011-06-10 2015-05-14 Aliphcom Automatic electronic device adoption with a wearable device or a data-capable watch band
JP5746446B2 (ja) * 2012-02-21 2015-07-0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ネットワーク付属のステートレス・セキュリティ・オフロード・デバイスを用いる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US8819445B2 (en) * 2012-04-09 2014-08-26 Mcafee, Inc. Wireless token authentication
JP2014048414A (ja) * 2012-08-30 2014-03-17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833712A (zh) * 2012-08-31 2012-12-19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止信息泄露的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和设备
US9854444B2 (en) * 2012-08-31 2017-12-26 Xiaomi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N102866960A (zh) * 2012-09-05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存储卡中实现加密的方法、解密的方法和装置
US9111085B1 (en) * 2012-09-21 2015-08-18 Girling Kelly Design Group, LLC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personal identity verification
GB2506591A (en) * 2012-09-28 2014-04-09 Bell Identification Bv Method of providing secure services using a mobile device
CN103873243B (zh) * 2012-12-12 2018-06-1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实现数据安全传输的方法、系统、服务器和终端
CN103067401B (zh) * 2013-01-10 2015-07-01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密钥保护方法和系统
CN103927464A (zh) * 2013-01-11 2014-07-16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共同验证方法、二维码生成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4141158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Ologn Technologies Ag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user authentication
US9436165B2 (en) * 2013-03-15 2016-09-06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otion senso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9215592B2 (en) * 2013-03-15 2015-12-15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20140266606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icrophone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9448543B2 (en) * 2013-03-15 2016-09-20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otion senso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CN103220271A (zh) * 2013-03-15 2013-07-24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密钥下载方法、管理方法、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N103220270A (zh) * 2013-03-15 2013-07-24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密钥下载方法、管理方法、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US9143938B2 (en) * 2013-03-15 2015-09-22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2014026662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Wearable Authentication Device
US9183371B2 (en) * 2013-03-15 2015-11-10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icrophone
US9319881B2 (en) * 2013-03-15 2016-04-19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US20140266602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9231945B2 (en) * 2013-03-15 2016-01-05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otion sensor
CN103237004A (zh) * 2013-03-15 2013-08-07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密钥下载方法、管理方法、下载管理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US20140273959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US9207650B2 (en) * 2013-03-15 2015-12-08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with user authentication factor captured in mobile device
US9154500B2 (en) * 2013-03-15 2015-10-06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microphone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20140266603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image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9781598B2 (en) * 2013-03-15 2017-10-03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CN105143996A (zh) 2013-03-15 2015-12-09 苹果公司 使用无线设备来促进与用户账户的交易
US9086689B2 (en) * 2013-03-15 2015-07-21 Tyfone, Inc. Configurable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imager responsive to user interaction
US20140270175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Tyfone, Inc. Personal digital identity device with imager
US9697372B2 (en) * 2013-03-19 2017-07-04 Raytheon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ecuring tethered data
CN103208151B (zh) * 2013-04-03 2016-08-03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操作请求的方法及系统
US20140337621A1 (en) * 2013-05-07 2014-11-13 Serguei Nakhimov 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urity complex and user interface
US9979547B2 (en) * 2013-05-08 2018-05-22 Google Llc Password management
KR101450291B1 (ko) * 2013-09-11 2014-10-22 김덕상 스마트 칩 인증 서버 및 그 방법
CN103559516B (zh) * 2013-10-25 2017-09-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fc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US20150120573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RU2560810C2 (ru) * 2013-11-01 2015-08-20 Илья Самуилович Рабинович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защиты информации от неса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ее варианты)
US9529465B2 (en) * 2013-12-02 2016-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ecure interaction with input devices
US9412002B2 (en) * 2013-12-26 2016-08-09 Intel Corporati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isplay
US9684778B2 (en) * 2013-12-28 2017-06-20 Intel Corporation Extend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cross a trust group of smart devices
CN104765999B (zh) * 2014-01-07 2020-06-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对用户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4836780B (zh) * 2014-02-12 2017-03-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交互方法、验证终端、服务器和系统
JP6170844B2 (ja) * 2014-02-14 2017-07-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認証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N203812271U (zh) 2014-02-19 2014-09-03 钟一鸣 一种移动支付系统及智能手环
US9754097B2 (en) * 2014-02-21 2017-09-05 Liveensure, Inc. Method for peer to peer mobile context authentication
CN103824012A (zh) 2014-03-05 2014-05-28 许建华 智能移动终端射频近场用户身份识别
CN104144049B (zh) * 2014-03-11 2016-02-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通信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954126B (zh) * 2014-03-26 2020-01-1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敏感操作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14645A (zh) 2014-04-03 2014-07-0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身份验证方法以及穿戴式设备
US9826400B2 (en) * 2014-04-04 2017-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a wearable identity manager
US10755217B2 (en) * 2014-04-05 2020-08-25 Wearable Intelligenc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gital workflow and communication
US20150304851A1 (en) * 2014-04-22 2015-10-22 Broadcom Corporation Portable authorization device
US9942043B2 (en) * 2014-04-23 2018-04-10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Token security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927651B (zh) * 2014-04-23 2018-05-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交易方法、系统以及服务器
WO2015161699A1 (zh) * 2014-04-25 2015-10-29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安全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3956006B (zh) 2014-05-14 2016-06-08 金陵科技学院 高安全性便携式收付款装置
CN105207774B (zh) * 2014-05-30 2019-03-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验证信息的密钥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4038924B (zh) * 2014-06-05 2016-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实现资源交换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WO2015188424A1 (zh) * 2014-06-09 2015-12-17 北京石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存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355749A (zh) * 2014-06-18 2020-06-30 维萨国际服务协会 用于已认证的通信的高效方法
JP2017521934A (ja) * 2014-06-27 2017-08-03 ジェラード リンGerard Lin クライアントとサーバとの間の相互検証の方法
US20160005042A1 (en) * 2014-07-02 2016-01-07 Mistral Mobile Host card emulation out-of-bound device binding verification
US20160036786A1 (en) * 2014-08-02 2016-02-04 Hardik Prakash GANDHI System and method facilitating enhanced inter-object and human-object interactivity using networked electronic devices
US10375081B2 (en) * 2014-08-13 2019-08-0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and system for extended authentication
EP3195521B1 (en) * 2014-08-29 2020-03-04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Methods for secure cryptogram generation
CN104243484B (zh) * 2014-09-25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9892249B2 (en) * 2014-09-29 2018-02-13 Xiaomi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uthorizing operation
CN104714414B (zh) * 2015-03-25 2018-11-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4869609A (zh) * 2015-04-27 2015-08-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提供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904A (zh) * 2007-05-17 2007-10-10 成都金山互动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网络应用程序使用账号密码进行登录的方法
CN103457722A (zh) * 2013-08-11 2013-12-18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Shamir门限的提供双向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传输的体域网安全方法
CN103780620A (zh) * 2014-01-22 2014-05-07 牟大同 一种网络安全方法和网络安全系统
CN104065652A (zh) * 2014-06-09 2014-09-24 韩晟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5280A1 (zh) * 2014-09-25 2016-03-3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9819652B2 (en) 2014-09-25 2017-11-14 Xiaomi Inc.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4618330B (zh) * 2014-12-26 2018-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618330A (zh) * 2014-12-26 2015-05-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086768B (zh) * 2014-12-31 2022-02-01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086768A (zh) * 2014-12-31 2019-08-0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16148A (zh) * 2015-01-23 2015-05-13 恒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式支付终端的支付方法及该支付终端
CN104660494A (zh) * 2015-02-11 2015-05-27 任宝刚 一种通信系统
CN104660494B (zh) * 2015-02-11 2018-11-27 深圳市奔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
CN104661175B (zh) * 2015-02-16 2018-05-29 陈王胜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绑定方法和系统
CN104661175A (zh) * 2015-02-16 2015-05-27 陈王胜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绑定方法和设备
CN104753679B (zh) * 2015-03-05 2019-01-29 北京畅游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方法和系统、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4753679A (zh) * 2015-03-05 2015-07-01 北京畅游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认证方法和系统、以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04796258A (zh) * 2015-03-24 2015-07-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认证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6161354A (zh) * 2015-03-31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业务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业务服务器
US10587418B2 (en) 2015-04-02 2020-03-10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Authenticating a user and registering a wearable device
US10873573B2 (en) 2015-04-02 2020-12-22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uthenticating a user and registering a wearable device
CN104850769B (zh) * 2015-04-27 2019-03-15 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04850769A (zh) * 2015-04-27 2015-08-1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
CN112085493A (zh) * 2015-06-05 2020-12-15 苹果公司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忠诚度账户和自有品牌账户的用户界面
JP2017005712A (ja) * 2015-06-12 2017-01-05 イーエム・ミ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マリン・エス アー 腕時計の集積回路に銀行データをプログラミングする方法
CN105187377A (zh) * 2015-06-25 2015-12-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数据访问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20452B (zh) * 2015-06-30 2018-11-23 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20452A (zh) * 2015-06-30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20630A1 (zh) * 2015-08-05 2017-02-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订单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488234B2 (en) 2015-08-05 2022-11-01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order information
CN105245507A (zh) * 2015-09-23 2016-01-1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与装置
CN113038446A (zh) * 2015-11-24 2021-06-25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册及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38446B (zh) * 2015-11-24 2024-01-23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注册及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30598A (zh) * 2015-12-29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可穿戴智能设备
CN105630598B (zh) * 2015-12-29 2019-06-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和可穿戴智能设备
CN105701240A (zh) * 2016-02-24 2016-06-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196890A (zh) * 2016-03-14 2017-09-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账户授权的实现方法和装置、账户鉴权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5871867A (zh) * 2016-04-27 2016-08-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US10637668B2 (en) 2016-04-27 2020-04-28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Authent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equipment
WO2017186100A1 (zh) * 2016-04-27 2017-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71867B (zh) * 2016-04-27 2018-01-1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894281A (zh) * 2016-04-27 2016-08-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支付方法和装置
CN106952209A (zh) * 2017-05-04 2017-07-14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机要文书安全手环
CN110120866A (zh) * 2018-02-06 2019-08-13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分析仪表两合公司 现场设备的用户管理方法
CN110120866B (zh) * 2018-02-06 2024-05-28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分析仪表两合公司 现场设备的用户管理方法
CN110611903A (zh) * 2018-06-15 2019-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绑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09088A (zh) * 2020-05-22 2021-11-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09088B (zh) * 2020-05-22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08585A (zh) * 2022-09-07 2022-10-18 环球数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据交互方法与系统
CN115242409A (zh) * 2022-09-21 2022-10-25 环球数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隐私计算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5113046A (ru) 2016-10-27
EP3001640A1 (en) 2016-03-30
RU2647680C2 (ru) 2018-03-16
MX357219B (es) 2018-06-29
EP3001640B1 (en) 2021-10-27
CN104243484B (zh) 2016-04-13
JP6374010B2 (ja) 2018-08-15
KR20160061901A (ko) 2016-06-01
WO2016045280A1 (zh) 2016-03-31
US9819652B2 (en) 2017-11-14
BR112015008648A2 (pt) 2017-07-04
MX2015003746A (es) 2017-06-09
US20160094525A1 (en) 2016-03-31
JP2017500822A (ja) 2017-01-05
KR101693130B1 (ko) 2017-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3484B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493488B (zh) 智能卡认证方法、智能锁、智能卡、系统及装置
CN104219058A (zh) 身份认证、身份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4955031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83876A (zh) 操作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4869612A (zh) 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52911A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049213A (zh) 文件签名方法及装置
CN105357262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093119B (zh) 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158659B (zh) 防伪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07070A (zh) 登录授权方法及装置
CN105471814A (zh) 账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28141A (zh) 一种建立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914541A (zh) 信息搜索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78557A (zh) 传输路由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8581B (zh) 登录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69001A (zh) 短信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4837133A (zh) Sim卡鉴权方法和装置
CN105282162A (zh) 账号管理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85280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980919A (zh) 网络服务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设备
CN104331672A (zh) 一种基于手环对图片进行保密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81261A (zh) 安全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5120452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17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uang Chuang fourteen Street 99, 33 D Building 2 level 2243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millet Pay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middle street 68 Huarun colorful shopping mall two phase 13 level.

Patentee befor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