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8624A -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8624A
CN104238624A CN201410528192.3A CN201410528192A CN104238624A CN 104238624 A CN104238624 A CN 104238624A CN 201410528192 A CN201410528192 A CN 201410528192A CN 104238624 A CN104238624 A CN 104238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point
point
working
disturbance
bes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81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8624B (zh
Inventor
曹金虎
张凤岗
倪华
耿后来
金曼
李浩源
伍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281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8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当前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根据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将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可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工作环境变化时确定最佳工作点的方式,以实现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减少工作点的误判,提高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特性可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光伏电池板存在一个唯一的最大功率点。为了在当前工作环境下尽可能地提高发电量,通常会利用跟踪最大功率点(MPPT)技术,随时调整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使其始终跟踪当前工作环境下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
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扰动法实现MPPT,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一个周期内对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实施扰动,根据扰动后的工作点的功率变化,判断当前周期的工作点是位于光伏电池板P-U曲线图的,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还是右侧区段,从而确定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然而在光伏电池的实际应用中,工作环境(比如光照、温度等)变化会造成P-U曲线的偏移,但是现有技术中上述MPPT的方式并没有考虑工作环境的变化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因此很容易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造成工作点的误判,导致不能准确地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从而造成发电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减少工作点的误判,从而提高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高发电量。
为此,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当前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
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
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所述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所述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且,U1<U2<U3;
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扰动单元,用于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所述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所述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且,U1<U2<U3;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当前周期下,会根据三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则会计算出第一参数,并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如何选取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可见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工作环境变化时确定最佳工作点的方式,以实现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减少工作点的误判,从而提高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高发电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光伏电池板P-U曲线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计算第一参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光照增强时的P-U曲线移动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通常通过扰动法实现MPPT,其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一个周期内对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实施扰动,根据扰动后的工作点的功率变化,判断当前周期的工作点是位于光伏电池板P-U曲线图的,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还是右侧区段,从而确定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例如图1所示,一个周期的起始工作点位于点2,实施两次扰动后的工作点分别位于点1和点3,其中点1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点2的输出功率为U2,输出功率为P2,点3的输出功率为U3,输出功率为P3,并且有U1<U2<U3。根据从点1扰动至点2、点3时的功率变化,即可以判断出当前周期的工作点是位于P-U曲线图中的,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还是右侧区段。这里说明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和右侧区段:当判断出P3>P2>P1,确定点2如图1所示位于左侧区段,因此选择点3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当判断出P3<P2<P1时,确定点2位于右侧区段,因此选择点1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当判断出P3<P2>P1时,确定点2位于中间区段,即最大功率点区段,因此仍然选择点2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然而在光伏电池板的实际应用中,工作环境(比如光照、温度等)变化会造成P-U曲线的偏移,但是现有技术中上述MPPT的方式并没有考虑工作环境的变化对P-U曲线的影响,有些时候甚至无法判断出工作点,很容易造成工作点的误判,导致不能准确地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跟踪,从而造成发电量的下降。比如,若上述例子判断出点1、点2和点3分别对应的功率不满足以下关系中的任一项:P3>P2>P1,P3<P2<P1,以及P3<P2>P1,则根据现有的MPPT无法判断出下一周期的工作点。
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工作环境变化时给出一种工作点的判断方式,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减少工作点的误判,从而提高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高发电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个周期,即一个MPPT周期内,因此通过循环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实时地跟踪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在当前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
S201: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其中,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U1<U2<U3。
最佳工作点指的是理论上计算出的光伏电池板输出最大功率时的工作点,可以通过控制器(例如MPPT控制器)控制光伏电池板工作在最佳工作点。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根据上一周期的判断结果确定出。
在本步骤中,以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扰动两次以获得三个工作点,并且分别采集这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工作点中包括最佳工作点。
S202:根据步骤S201中采集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
由于输出功率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因此根据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即能够计算出三个工作点中每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
S203:根据步骤S202计算出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执行S204。
实际上根据三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的变化,既能够判断当前的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实际上也就是判断当前工作环境对应的P-U曲线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实现时可以判断所述输出功率是否符合预置规律,其中所述预置规律指的是假设P-U曲线不发生变化时输出功率的所有可能变化规律。例如,该步骤可以包括:判断是否满足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P3>P2>P1,P3<P2<P1,以及P3<P2>P1
如果否,则判定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执行步骤S204。
本步骤中如果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方式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比如现有技术的MPPT扰动法。
S204:计算第一参数并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执行S205;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执行S206。
S205:将第二工作点,即输出电压位于中间值的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
此时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也就是判断出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因此从三个工作点中选取出输出电压位于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的中间值的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S206: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
此时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也就是判断出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或者右侧区段,因此从三个工作点中选取出输出电压为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的最大或最小的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下面说明第一参数的获取方式。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参数的计算式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S301:将工作点i1至工作点j1的功率变化量作为第一组功率变化量,将工作点i2至工作点j2的功率变化量作为第二组功率变化量,从而确定出两组功率变化量。
其中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并且工作点i1与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分别是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例如,若工作点i1与工作点i2为同一工作点,此时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可以分别为工作点i1、工作点j1和工作点j2。
S302:将每组功率变化量分别通过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表示,其中第一因子表示为ΔPU的倍数,ΔPU为扰动基准步长对应的输出功率变化;第二因子表示为ΔPN的倍数,ΔPN为在扰动周期内工作环境变化导致的输出功率变化。
下面重点说明如何将每组功率变化量通过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表示。
光伏电池板的P-U曲线呈非线性关系,但是在很小的区间内则可以近似为线性区间,因此在本发明中将每次扰动对应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近似为线性区间,也就是说假设扰动基准步长ΔU对应的功率变化量为ΔPU,则kΔU(V)对应的功率变化量为kΔPU。本发明中由于每次扰动的扰动周期很短,因此在扰动周期内由于工作环境变化引起的功率变化量也可以近似相同,也就是为+ΔPN或者-ΔPN(正负号表示增大或者减小)。因此可以将任两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的变化量表示为包括ΔPU和ΔPN的多项式。
例如,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Delta;P i 1 j 1 = P i 1 - P j 1 = a 1 &CenterDot; &Delta;P U + b 1 &CenterDot; &Delta;P N
其中为工作点i1的输出功率,为工作点j1的输出功率, a 1 = &Delta;U i 1 j 1 / &Delta;U , b 1 = sym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的扰动电压差,ΔU为扰动基准步长,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Δt为扰动周期。
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可以通过下式表示:
&Delta;P i 2 j 2 = P i 2 - P j 2 = a 2 &CenterDot; &Delta;P U + b 2 &CenterDot; &Delta;P N
其中为工作点i2的输出功率,为工作点j2的输出功率, a 2 = &Delta;U i 2 j 2 / &Delta;U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的扰动电压差,ΔU为扰动基准步长,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扰动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在表示两个参量(比如第一参量和第二参量)之间的差值时,第一参量至第二参量的差值指的是从第一参量变化至第二参量的变化矢量(即带有正、负号),第一参量与第二参量的差值指的是第一参量和第二参量的变化矢量。因此,在上述公式中, 均为矢量,均为标量。
在图4中假设光照变强,点1为工作点i1,点2为工作点j1,假设点2至点1的扰动电压差为ΔU12=-ΔU,扰动时间差Δt12=Δt,则可知点2至点1的功率变化量为:ΔP12=-ΔPU+ΔPN
S303:通过对所述两组功率变化量进行运算以消去所述ΔPN,获取包括两组功率变化量的多项式,并作为第一参数的计算式。
由于工作环境变化带来的ΔPN属于外界干扰,它的作用是叠加在所有工作点的电压扰动量上,可以视为一种共模信号量。而本发明中判断最佳工作点所依据的是ΔPU,即一种差模信号量,因此需要消除ΔPN
&Delta;P i 1 j 1 = P i 1 - P j 1 = a 1 &CenterDot; &Delta;P U + b 1 &CenterDot; &Delta;P N &Delta;P i 2 j 2 = P i 2 - P j 2 = a 2 &CenterDot; &Delta;P U + b 2 &CenterDot; &Delta;P N 进行运算以消去ΔPN,则能够得到下式: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 a 1 &CenterDot; b 2 - a 2 &CenterDot; b 1 ) &CenterDot; &Delta;P U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参数通过计算。
其中,可以根据三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计算出的真实值,从而计算出的真实值作为第一参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第一参数时,实际上是通过三个工作点之间的功率变化量,消除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功率变化,能够反映出仅由电压扰动所引起的功率变化,从而能够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根据电压扰动所引起的功率变化判断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在当前周期下,会根据三个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则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如何选取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第一参数通过计算,实际上第一参数是通过三个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消除了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功率变化,因此能够反映出仅由电压扰动所引起的功率变化,从而能够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根据电压扰动所引起的功率变化判断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工作环境变化时确定最佳工作点的方式,以实现在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减少工作点的误判,从而提高跟踪最大功率点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高发电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具体是选取最大还是最小的工作点,取决于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中,的选取。而其中的选取,则还可以取决于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是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P-U曲线的左侧区段、最大功率区段还是右侧区段,下面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5,本发明提供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个周期,即一个MPPT周期内,因此通过循环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实时地跟踪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在当前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
S501: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分别向不同的扰动方向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采集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其中,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P1,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U1<U2<U3;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分别是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其中具体地,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再从第一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和第一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再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和第一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再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
这种扰动方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最后扰动的工作点更加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以便于可以保持工作在最后扰动的工作点,减少扰动次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上一周期确定出的最佳工作点在P-U曲线所位于的区段,设置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的扰动步长。其中扰动步长指的是一次扰动前后,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的电压差。下面给出一种设置k1、k2、k3、k4和k5共五种扰动步长系数的优选方式。扰动步长系数与扰动基准步长的乘积即为扰动步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前周期为光伏电池板开始工作的第一个周期等原因所导致上一周期没有最佳工作点,则可以假设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处于左侧区段、右侧区段或者最大功率点区段中的任一个区段。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1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2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1ΔU,从第一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1+k2)ΔU。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5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5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5ΔU,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2k5)ΔU。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4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3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3ΔU,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3+k4)ΔU。
一般在距离最大功率点区段比较远时,输出功率的损失会比较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设置扰动步长的一种优选原则是,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扰动后的工作点越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则扰动步长越大,以实现减少功率损失。例如以上述设置k1、k2、k3、k4和k5共五种扰动步长系数的方式为例,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则说明第三工作点最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第一工作点最远离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因此有k2>k1;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则说明第三工作点最远离于最大功率点区段,第一工作点最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因此有k3<k4。
S502:根据步骤S501中采集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
S503:根据步骤S502计算出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否,执行S504。如果是,则执行S505。
例如,该步骤中的根据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包括:判断是否满足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P3>P2>P1,P3<P2<P1,以及P3<P2>P1
如果否,则判定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S504:判断工作环境没有发生变化,计算并更新第一阈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参数实际上反映的是仅由电压扰动所引起的功率变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选取第一阈值时,一般通过工作环境未发生变化时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计算得到。下面给出一种优选的计算方式。
第一阈值ΔPdyn通过下式计算:
ΔPdyn=c·(|ΔP12|+|ΔP32|)
|ΔP12|为工作环境未发生变化时第一工作点与第二工作点的输出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即|ΔP12|=|P1-P2|=|P2-P1|;|ΔP32|为工作环境未发生变化时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即|ΔP32|=|P3-P2|=|P2-P3|。其中系数c根据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所位于的区段进行设置。下面具体说明c的推导过程。
第一参数的绝对值通过下式计算:
|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 | ( a 1 &CenterDot; b 2 - a 2 &CenterDot; b 1 ) &CenterDot; &Delta;P U |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可以看出第一参数的绝对值的最大取值为|(2·k1+k2)·ΔPU|,最小取值为|(2·k1-k2)·ΔPU|,因此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2 &CenterDot; k 1 - k 2 k 1 + k 2 < c < 2 &CenterDot; k 1 + k 2 k 1 + k 2 .
由于本发明在计算第一参数时做了近似处理,因此为了使得判断结果更加准确,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 = 2 &CenterDot; k 1 k 1 + k 2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可以看出第一参数的绝对值的最大取值为|(3·k5)·ΔPU|,最小取值为|k5·ΔPU|,因此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1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可以看出第一参数的绝对值的最大取值为|(2·k3+k4)·ΔPU|,最小取值为|(2·k3-k4)·ΔPU|,因此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2 &CenterDot; k 3 - k 4 k 3 + k 4 < c < 2 &CenterDot; k 3 + k 4 k 3 + k 4 .
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 = 2 &CenterDot; k 3 k 3 + k 4
可见,本实施例的步骤S203中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时,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4,如果否,则计算并更新第一阈值。而步骤S204在使用第一阈值进行比较时,所使用的为最近一次更新的第一阈值。
由于该步骤中判断出工作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的MPPT扰动法判断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例如若P3>P2>P1,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选择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P3<P2<P1,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选择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P3<P2>P1,则说明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选择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S505:计算第一参数并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执行S506;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执行S507。
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b 1 = sym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所述扰动周期;为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为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且工作点i1与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分别是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S506:从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中选取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
S507: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从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中选取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
下面分别给出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和右侧区段时,对应选取第一工作点还是第三工作点的优选方式。
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在当前周期内,假定满足以下条件: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1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1的时间;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2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2的时间;定义工作点i3为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例如假设工作点j1和工作点i2为同一工作点,则工作点i1即为工作点i3。定义工作点j3为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例如假设工作点j1与工作点i2为同一工作点,则工作点j2即为工作点j3。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3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3的时间。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若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或者右侧区段,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若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特别地,具有矢量性质,因此如果功率变化量中的扰动至各个工作点(即工作点i1、工作点i2、工作点j1和工作点j2)的时间顺序不同,在确定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时,可能会造成根据第一参数与0的大小关系选取的工作点发生相反变化。
在下列说明过程中,以设置k1、k2、k3、k4和k5共五种扰动步长系数为例加以说明。其中,假设系数c=1,即第一阈值为ΔPdyn=|ΔP12|+|ΔP32|。
(一)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31-ΔP1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31为第一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1=P3-P1。ΔP1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2=P1-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k1+k2)ΔPU
(二)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13-ΔP3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13为第三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3=P1-P3。ΔP3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2=P3-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2k5)ΔPU
(三)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13-ΔP3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31为第一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1=P3-P1。ΔP1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2=P1-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k3+k4)ΔPU
对应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具体说明。
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请参阅图6,本发明提供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包括:扰动单元601、计算单元602和判断单元603。
扰动单元601用于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其中,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U1<U2<U3。
扰动单元601以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扰动两次以获得三个工作点,并且分别采集这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以及输出电流。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工作点中包括最佳工作点。
计算单元602用于根据扰动单元601采集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计算单元602计算出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判断单元602用于根据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可以包括:判断单元602用于判断是否满足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P3>P2>P1,P3<P2<P1,以及P3<P2>P1
如果否,则判定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b 1 = sym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所述扰动周期;所述为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为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且所述工作点i1与所述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分别是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本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因此描述较为简单,相关之处请参见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具体是选取最大还是最小的工作点,取决于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中,的选取。而其中的选取,则还可以取决于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是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P-U曲线的左侧区段、最大功率区段还是右侧区段,下面通过一个优选实施例加以说明。
与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请参阅图7,本发明提供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包括:扰动单元701、计算单元702和判断单元703。
扰动单元701用于,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分别向不同的扰动方向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采集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其中,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P1,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U1<U2<U3;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分别是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其中具体地,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扰动单元701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再从第一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扰动单元701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和第一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再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扰动单元701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和第一工作点,即,先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再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设置单元,设置单元用于根据上一周期确定出的最佳工作点在P-U曲线所位于的区段,设置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的扰动步长。下面给出一种设置k1、k2、k3、k4和k5共五种扰动步长系数的优选方式。扰动步长系数与扰动基准步长的乘积即为扰动步长。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1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2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1ΔU,从第一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1+k2)ΔU。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5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5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5ΔU,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2k5)ΔU。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当前周期在进行扰动后,第一工作点和第二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4ΔU;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电压差为k3ΔU。也就是说,从第二工作点扰动至第三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3ΔU,从第三工作点扰动至第一工作点时的扰动步长为(k3+k4)ΔU。
本发明实施例在设置扰动步长的一种优选原则是,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扰动后的工作点越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则扰动步长越大,以实现减少功率损失。
计算单元702用于,根据扰动单元701采集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计算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
判断单元703用于,根据计算单元702计算出的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否,计算并更新第一阈值。下面给出一种第一阈值的优选计算方式。
第一阈值ΔPdyn通过下式计算:
ΔPdyn=c·(|ΔP12|+|ΔP32|)
|ΔP12|为工作环境未发生变化时第一工作点与第二工作点的输出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即|ΔP12|=|P1-P2|=|P2-P1|;|ΔP32|为工作环境未发生变化时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之差的绝对值,即|ΔP32|=|P3-P2|=|P2-P3|。其中系数c根据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所位于的区段进行设置。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2 &CenterDot; k 1 - k 2 k 1 + k 2 < c < 2 &CenterDot; k 1 + k 2 k 1 + k 2 .
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 = 2 &CenterDot; k 1 k 1 + k 2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1 2 < c < 3 2 .
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1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因此系数c的取值范围为: 2 &CenterDot; k 3 - k 4 k 3 + k 4 < c < 2 &CenterDot; k 3 + k 4 k 3 + k 4 .
系数c优选为上述取值范围的中间值,即c优选为:
c = 2 &CenterDot; k 3 k 3 + k 4
若判断单元703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计算第一参数并将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从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中选取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从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中选取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结束当前周期的流程。
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b 1 = sym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所述扰动周期;为工作点j1至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为工作点j2至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且工作点i1与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分别是工作点i1、工作点j1、工作点i2和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判断单元703会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选取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下面分别给出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左侧区段、最大功率点区段和右侧区段时,对应选取第一工作点还是第三工作点的优选方式。
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在当前周期内,假定满足以下条件: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1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1的时间;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2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2的时间;定义工作点i3为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例如假设工作点j1和工作点i2为同一工作点,则工作点i1即为工作点i3。定义工作点j3为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例如假设工作点j1与工作点i2为同一工作点,则工作点j2即为工作点j3。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3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3的时间。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若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或者右侧区段,根据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第一工作点或者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若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特别地,具有矢量性质,因此如果功率变化量中的扰动至各个工作点(即工作点i1、工作点i2、工作点j1和工作点j2)的时间顺序不同,在确定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时,可能会造成根据第一参数与0的大小关系选取的工作点发生相反变化。
在下列说明过程中,以设置k1、k2、k3、k4和k5共五种扰动步长系数为例加以说明。其中,假设系数c=1,即第一阈值为ΔPdyn=|ΔP12|+|ΔP32|。
(一)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左侧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31-ΔP1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31为第一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1=P3-P1。ΔP1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2=P1-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k1+k2)ΔPU
(二)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13-ΔP3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13为第三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3=P1-P3。ΔP3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2=P3-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2k5)ΔPU
(三)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P-U曲线的右侧区段,第一参数的计算式为ΔP13-ΔP32,且,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小于0,将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一参数大于0,将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其中ΔP31为第一工作点至第三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31=P3-P1。ΔP12为第二工作点至第一工作点的功率变化量,即ΔP12=P1-P2。由于第一阈值在不断更新,因此此时第一阈值为:
ΔPdyn=|ΔP12|+|ΔP32|=(k3+k4)ΔPU
本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因此描述较为简单,相关之处请参见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当前周期内执行以下步骤:
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
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所述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所述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且,U1<U2<U3;
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b 1 = sym 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所述扰动周期;所述为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为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且所述工作点i1与所述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分别是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包括: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P-U曲线的左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三工作点和所述第一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右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三工作点和所述第一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1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1的时间;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2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2的时间;定义工作点i3为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定义工作点j3为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3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3的时间;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左侧区段,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
若所述第一参数大于0,将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所述第一参数小于0,将所述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或者右侧区段,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
若所述第一参数大于0,将所述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所述第一参数小于0,将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在所述P-U曲线所位于的区段,设置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的扰动步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扰动后的工作点越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则扰动步长越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P3>P2>P1,P3<P2<P1,以及P3<P2>P1
如果否,则判定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8.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扰动单元,用于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三个工作点包括第一工作点、第二工作点和第三工作点;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和所述输出电流,计算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功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1,输出功率为P1,所述第二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2,输出功率为P2,所述第三工作点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3,输出功率为P3;且,U1<U2<U3;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计算第一参数并将所述第一参数与第一阈值以及0进行比较,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将所述第二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若所述第一参数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通过下式计算:
b 2 &CenterDot; &Delta;P i 1 j 1 - b 1 &CenterDot; &Delta;P i 2 j 2 ;
b 1 = sym b 1 &times; ( &Delta;t i 1 j 1 / &Delta;t ) , b 2 = symb 2 &times; ( &Delta;t i 2 j 2 / &Delta;t ) , 为工作点j1与工作点i1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1=1,变小时symb1=-1,为工作点j2与工作点i2的扰动时间差,从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由工作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功率变大时symb2=1,变小时symb2=-1,Δt为所述扰动周期;所述为所述工作点j1至所述工作点i1的功率变化量,为所述工作点j2至所述工作点i2的功率变化量;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有两个工作点为同一工作点,且所述工作点i1与所述工作点j1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不为同一工作点,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分别是所述工作点i1、所述工作点j1、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同的三个工作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单元用于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起始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进行扰动以采集三个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包括:
所述扰动单元用于,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P-U曲线的左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一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三工作点和所述第一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及,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右侧区段,将当前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作为所述第二工作点,以相同的扰动周期先后扰动至所述第三工作点和所述第一工作点,采集所述第一工作点、所述第二工作点和所述第三工作点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1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1的时间;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2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2的时间;定义工作点i3为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定义工作点j3为所述工作点i2和所述工作点j2中不与所述工作点i1和所述工作点j1中任一工作点相同的工作点,扰动至所述工作点i3的时间晚于扰动至所述工作点j3的时间;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左侧区段,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参数大于0,将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所述第一参数小于0,将所述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若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位于所述P-U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区段或者右侧区段,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和0的关系,将所述第一工作点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包括: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参数大于0,将所述第一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以及,若所述第一参数小于0,将所述第三工作点作为下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基于上一周期的最佳工作点在所述P-U曲线所位于的区段,设置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的扰动步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当前周期进行扰动时,扰动后的工作点越接近于最大功率点区段,则扰动步长越大。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功率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满足以下关系中的至少一项:
P3>P2>P1,P3<P2<P1,以及P3<P2>P1
如果否,则判定工作环境发生变化。
CN201410528192.3A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238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8192.3A CN104238624B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28192.3A CN104238624B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624A true CN104238624A (zh) 2014-12-24
CN104238624B CN104238624B (zh) 2016-03-30

Family

ID=52226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8192.3A Active CN104238624B (zh) 2014-10-09 2014-10-09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86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957A (zh) * 2015-07-22 2015-12-02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5549676A (zh) * 2016-02-16 2016-05-04 上海电机学院 基于回测和曲线拟合的光伏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N114594823A (zh) * 2022-03-11 2022-06-07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最大功率点的方法、装置、电力电子电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1843C (zh) * 2003-03-11 2008-02-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最大电力跟踪控制装置
CN102088256A (zh) * 2010-12-16 2011-06-08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EP2390751A1 (en) * 2010-05-28 2011-11-30 Nxp B.V.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photovoltaic system controller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2508511A (zh) * 2011-11-04 2012-06-20 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扰动的光伏逆变器mppt控制方法
CN103049034A (zh) * 2012-12-03 2013-04-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变步长扰动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KR20130102390A (ko) * 2012-03-07 2013-09-1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발전용 전력변환장치의 유효 전력 제한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1843C (zh) * 2003-03-11 2008-02-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最大电力跟踪控制装置
EP2390751A1 (en) * 2010-05-28 2011-11-30 Nxp B.V.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ethod, photovoltaic system controller and photovoltaic system
CN102088256A (zh) * 2010-12-16 2011-06-08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CN102508511A (zh) * 2011-11-04 2012-06-20 西安龙腾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功率扰动的光伏逆变器mppt控制方法
KR20130102390A (ko) * 2012-03-07 2013-09-17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발전용 전력변환장치의 유효 전력 제한 방법
CN103049034A (zh) * 2012-12-03 2013-04-1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预测的变步长扰动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6957A (zh) * 2015-07-22 2015-12-02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WO2017012435A1 (zh) * 2015-07-22 2017-01-26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5116957B (zh) * 2015-07-22 2017-03-15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5549676A (zh) * 2016-02-16 2016-05-04 上海电机学院 基于回测和曲线拟合的光伏最大功率追踪方法
CN114594823A (zh) * 2022-03-11 2022-06-07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最大功率点的方法、装置、电力电子电源设备及介质
CN114594823B (zh) * 2022-03-11 2024-05-07 浙江日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追踪最大功率点的方法、装置、电力电子电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8624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3293B (zh) 控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1305B (zh) 单旋翼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抗扰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CN104238624B (zh) 一种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03309371A (zh) 一种基于控制变量参数化方法的间歇反应釜控制系统
CN104500336B (zh) 一种基于Hammerstein‑Wiener模型的风电机组恒功率广义预测控制方法
CN102354107A (zh) 一种交流位置伺服系统模型参数在线辨识和控制方法
CN108227759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技术的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
CN103968841A (zh) 一种基于改进萤火虫算法的auv三维航路规划方法
CN102769426A (zh) 一种在线容错电动汽车交流感应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CN107491833A (zh) 一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23504A (zh)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
CN106169897A (zh) 一种电机速度实时抗饱和pid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88971A (zh) 一种大型风力机叶片主动降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145155A (zh) 一种自稳系统及水下潜航器
CN104578143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发电机的不确定大时滞的补偿方法
CN104747368A (zh) 一种风电机组功率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16957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CN104135205A (zh) 一种感应电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
CN103984986B (zh) 实时校正的自学习arma模型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
CN103915839A (zh) 一种用于分析含风电电力系统随机稳定性的方法
CN10851011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楼宇供暖节能预测分析终端
CN106125816A (zh) 基于改进型fir滤波器预测的mppt滞环控制算法
CN103324086A (zh) 一种基于精确惩罚优化的间歇反应釜控制系统
CN105116959A (zh) 基于最优梯度变步长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与预测方法
CN105224726A (zh) 结构网格动网格技术用于非结构网格流场求解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