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6342A -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6342A
CN104236342A CN201410482502.2A CN201410482502A CN104236342A CN 104236342 A CN104236342 A CN 104236342A CN 201410482502 A CN201410482502 A CN 201410482502A CN 104236342 A CN104236342 A CN 1042363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tube
heat exchanger
base tube
fin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25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6342B (zh
Inventor
张永平
刘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zh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zh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zh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nzh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4825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6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6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6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6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63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弯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弯管将相邻的直管部分连通起来以形成连通的一排蛇形管;所述直管部分为翅片管。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利用污水热源,以节约能源,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等),夏季温度为18-26℃,冬季温 度为8-18℃,PH值一般为6-8,城市污水的数量非常巨大,在我们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周围分布很广, 其中含有非常多的低温热能,完全可以提取回收和再利用,不应白白丢弃掉。
应用热泵技术原理及其相关设备,当用户冬季需要采暖供热时,可以把城 市污水作为低温热源,提取回收其中的低温热能,提升温度,输送传递给用户 再利用。当用户夏季需用制冷空调时,又可以把城市污水作为低温水源(冷却 水源),向其中释放热能,为用户达到制冷的目的。
目前,对污水处理使用换热器,通常采用大型水槽,在污水槽内安装多个串接或并接的蛇形管,蛇形管内有介质流动,槽体两端设有污水进出口,然而,上述换热装置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换热效率低。
翅片管具有换热系数高的优点,可以节约换热空间,目前对于翅片管一般都是用于空气对流的散热器散热,没有将其应用于管壳式污水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易安装,换热效率高的污水高效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弯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直管部分互相平行,所述弯管将相邻的直管部分连通起来以形成连通的一排蛇形管,所述直管部分为翅片管。
优选的,所述翅片管包括圆形基管和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设置在基管的外部并且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延长线相交于基管的圆心所在的基管的中心轴线,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着通过基管的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镜像对称;所述翅片管包括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所述第三翅片、第四翅片沿着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垂直而且经过基管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为直线型金属板;第一翅片、第三翅片与相邻翅片管的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形成空间;所述基管为直管,所述相邻的基管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长度为L,基管的外半径为R,沿着基管轴向上的翅片长度与基管的长度相同,均为H,上述四者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
Sin(A/2)=a×ln(L/R)+b
H/L= c×ln(Sin(A/2))-d
其中,A单位为角度,60°<A<130°,
Ln为对数函数;
L的尺寸为mm,27mm<L<50mm,
R的单位为mm,25mm<R<40mm,
H的单位为mm,400mm<H<1800mm,
10<H/L<55,0.7< L/R <2.5,
a、b、c、d为系数,a的范围为0.18-0.20,b的范围为0.60-0.70,c的范围为-150<c<-140,d的范围为10-12。
作为优选,其中a为0.188,b为0.65,c为-147,d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换热器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污水换热器,而且因为换热器可以布置更多的吸热翅片,因此具有很好的吸热效果,使得换热器的结构紧凑。
2)创造性的将封闭式翅片管应用于污水换热器,属于专用发明,即将空气对流的翅片管应用于污水管壳式换热器,并取得了很好的吸热效果。
3)本发明通过多次试验,得到一个污水换热器的最优的换热器翅片管优化结果,并且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从而证明了结果的准确性。
4)通过多排换热管排列,可以使得换热管的翅片管的翅片互相紧密接触,从而使相邻翅片管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可以满足足够多的冷源的充分流动。
5)本发明通过翅片管本身以及翅片管之间形成的空间,可以使得流体流速加快,从而减少沉积,减少结垢。
附图说明
图1是管壳式污水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污水换热器翅片管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污水换热器翅片管沿管轴向切面局部示意图;
图4是管壳式污水换热器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两排换热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冷水入口,2.热水出口,3.直管部分, 4弯管部分,5污水出口,6污水入口,7下管板,8下集箱,9上集箱,10上管板,11上部壳体,12空隙部分,13第一连接片,14第一翅片,15第三翅片,16基管,17第四翅片,18第二连接片,19第二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壳式污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污水入口6、污水出口5、冷水入口1和热水出口2,所述壳体内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多排,所述每排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从壳体的左端和右端伸出并分别与冷水入口1和热水出口2连通,所述换热管包括弯管部分4和直管部分3,所述直管部分3互相平行,所述弯管部分4将相邻的直管部分3连通起来以形成连通的一排蛇形管;所述污水入口6和污水出口5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上下两端,污水从污水入口6进入,在壳体内加热换热管中的水,然后从污水出口5流出。
如图2和3所示,直管部分为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圆形基管16和第一翅片14、第二翅片19,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19设置在基管16的外部并且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19的延长线相交于基管16的圆心,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19沿着通过基管圆心的第一轴线B镜像对称;所述翅片管包括第三翅片15和第四翅片16,所述第三翅片15、第四翅片16沿着第二轴线B分别与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19镜像对称,所述第二轴线B与第一轴线A垂直而且经过基管16的圆心;所述第一翅片14和第二翅片19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片13,所述第三翅片15和第四翅片17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片18,第一连接片13和第二连接片18为直线型金属板。
如图2所示,一排翅片管中,相邻的翅片管的第一连接片13互相连接,相邻的翅片管的第二连接片18也互相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在相邻翅片管之间形成一个流体流动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使得污水在其中流动。
优选的,如图3所示,翅片的长度和直管的长度相同,即所有的直管部分都设置有封闭式翅片。
如图1所示,污水换热器中设置上集箱9和下集箱8,分别与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连接。在上集箱9中设置上管板10,在下集箱8中设置下管板7,上管板10和下管板7用于固定换热管。
优选的,上管板10和下管板7设置在换热管的直管部分3和弯管部分4的连接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直管部分设置在壳体内,保证设置更多的翅片。
优选的,管板上设置多个污水孔,用于保证污水进入壳体内进行换热。
作为优选,污水孔的形状以及位置与翅片管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例如,如图所示,管板的形状和位置与翅片和基管形成的封闭空间以及两个翅片管之间形成的空间一一对应。这样能够保证污水能够顺利进行封闭空间进行换热,减少流动的阻力。
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长度为L,基管的外半径为R,当然,因为镜像对称,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的长度也自然是L。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热交换过程中,如果翅片夹角过小,则会阻碍换热,因为翅片夹角过小的话,导致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距离太近,靠的太近流动阻力增大,最终反而恶化换热,外翅片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同样的原因,随着夹角的不断地增大,使得连接片距离基管的距离原来越近,也会导致换热的恶化,因此夹角具有一个最佳值。
对于翅片长度,如果太长,则因为基管的热量无法及时到达翅片的端部或者即使达到效果也不明显,如果太短,则扩展换热面积太小,无法达到一个好的换热效果,因此翅片的高度也有一个最佳值。
如图3所示,对于翅片沿着基管轴向上的高度H,也需要具有一个合适的数值,无论太高还是太低,都会导致换热的恶化,从而影响换热效果。
因此,本发明是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散热器的试验数据总结出的最佳的散热器的翅片管的尺寸关系。因为翅片管还有夹角A、翅片长度L、翅片高度H这三个变量,因此,引入两个无量纲量sin(A/2)、L/R、H/L,这里R是基管的半径,从换热效果中的散热量最大出发,计算了近200种形式。所述的尺寸关系如下:
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长度为L,基管的外半径为R,沿着基管轴向上的翅片长度与基管的长度相同,均为H,上述四者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
Sin(A/2)=a×ln(L/R)+b
H/L= c×ln(Sin(A/2))-d
其中,A单位为角度,60°<A<130°,
Ln为对数函数;
L的尺寸为mm,27mm<L<50mm,
R的单位为mm,25mm<R<40mm,
H的单位为mm,400mm<H<1800mm,
10<H/L<55,0.7< L/R <2.5,
a、b、c、d为系数,a的范围为0.18-0.20,b的范围为0.60-0.70,c的范围为-150<c<-140,d的范围为10-12。
作为优选,
其中a为0.188,b为0.65,c为-147,d为11。
与自然对流相比,因为管壳式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流速,因此换热系数大,因此需要的翅片管的翅片长度比自然对流情况下要少。这样也可以满足污水换热,而且还可以节约材料和空间,达到更高的单位质量的换热量,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这样也导致无法直接采用空气自然对流的最佳公式,必须进行重新计算和实验,因此上述公式也是本发明的一个主要发明点。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上集管的上部壁面呈倾斜设置,使得上集管内流体的流通面积沿着流体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保证污水在壳体内的分配比较均匀。
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相邻的两排换热管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一起。当然图5只是示意性的显示了四个翅片管,实际上不限于四个翅片管。
作为优选,互相连接的两个连接片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即两排间相连的翅片管可以公用一个连接片。
作为优选,上管板10和下管板7上设置供污水通过的多个孔,所述孔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其中上管板10的孔沿着距离污水入口6的距离越远,孔的分布密度越大和/或孔的流通面积越大,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保证更多的流体流向上集箱9的两侧,从而通过孔的面积或者密度分布来使的污水在整个壳体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下管板7的孔分布与上管板10的分布相反,其中下管板7的孔沿着距离污水出口5的距离越远,孔的分布密度越小和/或孔的流通面积越小,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保证整个壳体内的压力平衡,使得污水能够分布整个壳体,避免出现短路现象。
作为优选,上管板10的孔的分布密度和/或流通面积与污水入口6的距离呈线型变化,其中最大密度是最小密度的1.4-1.5倍。最大的流通面积是最小的流通面积的的1.4-1.5倍。
作为优选,上管板10的孔的分布密度和/或流通面积与污水出口5的距离呈线型变化,其中最大密度是最小密度的1.2-1.3倍。最大的流通面积是最小的流通面积的的1.2-1.3倍。
上述的数据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最佳的佳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污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弯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直管部分互相平行,所述弯管将相邻的直管部分连通起来以形成连通的一排蛇形管,所述直管部分为翅片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所述翅片管包括圆形基管和第一翅片、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设置在基管的外部并且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延长线相交于基管的圆心所在的基管的中心轴线,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着通过基管的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镜像对称;所述翅片管包括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所述第三翅片、第四翅片沿着第二平面分别与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镜像对称,所述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垂直而且经过基管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设置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之间设置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为直线型金属板;第一翅片、第三翅片与相邻翅片管的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形成空间;所述基管为直管,所述相邻的基管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的长度为L,基管的外半径为R,沿着基管轴向上的翅片长度与基管的长度相同,均为H,上述四者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
Sin(A/2)=a×ln(L/R)+b
H/L= c×ln(Sin(A/2))-d
其中,A单位为角度,60°<A<130°,
Ln为对数函数;
L的尺寸为mm,27mm<L<50mm,
R的单位为mm,25mm<R<40mm,
H的单位为mm,400mm<H<1800mm,
10<H/L<55,0.7< L/R <2.5,
a、b、c、d为系数,a的范围为0.18-0.20,b的范围为0.60-0.70,c的范围为-150<c<-140,d的范围为1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管散热器,其中a为0.188,b为0.65,c为-147,d为11。
CN201410482502.2A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63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502.2A CN104236342B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2502.2A CN104236342B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6342A true CN104236342A (zh) 2014-12-24
CN104236342B CN104236342B (zh) 2015-12-30

Family

ID=52224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25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36342B (zh) 2014-09-22 2014-09-22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634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1381Y (zh) * 2008-06-19 2009-06-03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隔离防漏管束
CN102519278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清华大学 一种从含尘酸性气体中回收热量的换热器
CN202403573U (zh) * 2011-11-25 2012-08-29 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抑制糖化醪、发酵醪染菌的专用冷却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51381Y (zh) * 2008-06-19 2009-06-03 西安航天华威化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双隔离防漏管束
CN202403573U (zh) * 2011-11-25 2012-08-29 山东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抑制糖化醪、发酵醪染菌的专用冷却换热器
CN102519278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清华大学 一种从含尘酸性气体中回收热量的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6342B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8185B (zh) 一种高效换热管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KR20110083996A (ko) 이중 열교환기
CN107631653A (zh) 一种间距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CN107631652A (zh) 一种管径变化的多换热管热管
CN103063058A (zh)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CN102121768A (zh)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CN2037580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12781406A (zh) 一体式双源换热单元及其换热器
CN105698245A (zh) 利用脉动热管作为散热盘管的水地暖装置
CN104236342B (zh) 一种节能污水换热器
CN104236343B (zh) 一种压力均衡的污水换热器
CN203811002U (zh) 一种高效换热管及其蒸发式冷凝器
CN106382836B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3868372B (zh) 地温热交换系统及其地温热能发电与地温热泵系统
CN104344747B (zh) 一种智能控制除垢的污水换热器
CN201293496Y (zh) 冷媒换热器
CN204923933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211261362U (zh)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双螺旋盘管设备
CN206208080U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105277043B (zh) 用于管壳式相变换热器的液体喷淋器
JP6563455B2 (ja) 熱交換器
CN103185425A (zh) 壳管式污水-制冷剂相变换热器
CN201974081U (zh) 一种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的带有热管均热器的换热装置
CN203286907U (zh) 管壳式空冷器
CN102980332B (zh) 热回收式壳管式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Huiling

Inventor after: Gao Yingjie

Inventor after: Zhang Yongp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ong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Huil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