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35438A - 微型阀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型阀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35438A
CN104235438A CN201310253185.2A CN201310253185A CN104235438A CN 104235438 A CN104235438 A CN 104235438A CN 201310253185 A CN201310253185 A CN 201310253185A CN 104235438 A CN104235438 A CN 104235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etration hole
plate
chamber
gas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31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35438B (zh
Inventor
薛达伟
张英伦
吴祥涤
余荣侯
陈世昌
周宗柏
李耀吉
廖家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318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35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35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35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35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K99/0001Microvalves
    • F16K99/0003Constructional types of microvalves; Details of the cutting-off member
    • F16K99/0028Valves having multiple inlets o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K99/0001Microvalves
    • F16K99/0034Oper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icrovalves
    • F16K99/0055Oper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icrovalves actuated by fluids
    • F16K99/0057Oper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icrovalves actuated by fluids the fluid being the circulating fluid itself, e.g. 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K2099/0082Microvalves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use
    • F16K2099/0086Medical appl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K2099/0082Microvalves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use
    • F16K2099/0092Inkjet prin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16K2099/0082Microvalves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use
    • F16K2099/0094Micro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微型阀门装置,包括:集气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至少一第二贯穿孔、至少一第一卸压腔室及至少一第一出口腔室;阀门片具有一阀孔;出口板,具有至少第三及至少第四贯穿孔、至少一第二卸压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出口腔室;当气体自第一及第二贯穿孔进入第一卸压腔室及第一出口腔室时,阀门片的阀孔向下开启,气体流入第四贯穿孔内,进行集压,当气体自第四贯穿孔朝第二出口腔室流动时,则使阀门片向上位移并抵顶于集气板,使阀孔关闭,第二出口腔室内的气体可沿连通流道而流至第二卸压腔室内,经第三贯穿孔流出,进行卸压。

Description

微型阀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阀门装置,尤指一种运用于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内的微型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型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因此,如何藉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举例来说,于医药产业中,许多需要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通常采以传统马达及气压阀来达成其气体输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传统马达以及气体阀的体积限制,使得此类的仪器设备难以缩小其整体装置的体积,即难以实现薄型化的目标,更无法使之达成可携式的目的。此外,这些传统马达及气体阀于作动时亦会产生噪音的问题,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适。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可使传统采用气体传输装置的仪器或设备达到体积小、微型化且静音,进而达成轻便舒适的可携式目的的适用于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内的微型阀门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阀门装置,经由阀门结构使气体于微型阀门装置中进行单向的流动,以进行集压或是降压、卸压的作业,以解决已知技术的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所具备的体积大、难以薄型化、无法达成可携式的目的,以及噪音大等缺失。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方面为提供一种微型阀门装置,适用于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包括:集气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至少一第二贯穿孔及至少一第一出口腔室,第一贯穿孔与第一卸压腔室相连通,第二贯穿孔与第一出口腔室相连通;阀门片,具有阀孔;以及出口板,具有至少一第三贯穿孔、至少一第四贯穿孔、至少一第二卸压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出口腔室,第三贯穿孔对应于集气板的第一贯穿孔,且与第二卸压腔室相连通,以及该第二卸压腔室及该第二出口腔室之间具有一连通流道,第四贯穿孔对应于集气板的第二贯穿孔,且与第二出口腔室相连通;其中,上述的集气板、阀门片及出口板依序对应堆迭设置定位,阀门片设置于集气板及出口板之间,且阀门片的阀孔对应设置于第二贯穿孔及第四贯穿孔之间,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导入气体进入第一卸压腔室及第一出口腔室内时,阀门片向下抵顶并封闭第三贯穿孔,而导入气体由阀门片的阀孔流入第四贯穿孔内进行集压作业,当集压气体大于导入气体时,集压气体自第四贯穿孔朝第二出口腔室流动,以使阀门片位移,并使该阀门片的阀孔抵顶于集气板而关闭,同时集压气体于第二出口腔室内可沿连通流道而流至第二卸压腔室内,此时于第二卸压腔室内的该阀门片位移,集压气体可由第三贯穿孔流出进行卸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A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多种实施方面示意图。
图5A至第5E图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图6A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阀门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
图6B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阀门装置的卸压作动示意图。
图7A至图7E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
图8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降压或是卸压作动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微型气压装置
1A、2A: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1B、2B:微型阀门装置
10、20:进气板
100、200:进气孔
11、22:共振片
12、23:压电致动器
120、230:悬浮板
121、233:压电陶瓷板
13、24:绝缘片
14、25:导电片
15、26:集气板
16、27:阀门片
17、28:出口板
170、285:连通流道
21:流道板
211:汇流排孔
210:中心孔洞
220:中空孔洞
221、234、251:导电接脚
222:第一腔室
230a:悬浮板的上表面
230b:悬浮板的下表面
230c:凸部
231:外框
231a:外框的上表面
231b:外框的下表面
232:支架
232a:支架的上表面
232b:支架的下表面
235:空隙
260:集气板的第一表面
261:集气板的第二表面
262:集气腔室
263:第一贯穿孔
264:第二贯穿孔
265:第一卸压腔室
266:第一出口腔室
267、286:凹槽结构
268、287:密封环
269、281a:凸部结构
270:阀孔
271:定位孔洞
280:出口板的第一表面
281:第三贯穿孔
282:第四贯穿孔
283:第二卸压腔室
284:第二出口腔室
288:卸压孔
289:出口板的第二表面
29:出口
g0:间隙
(a)~(l):导电致动器的不同实施方面
a0、i0、j0:悬浮板
a1、i1、j1:外框
a2、i2:支架
a3: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方面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1可应用于医药生技、能源、电脑科技或是打印等工业,用以传送气体,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1由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1B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至少具有进气板10、共振片11、压电致动器12、绝缘片13、导电片14等结构,其是将压电致动器12对应于共振片11而设置,并使进气板10、共振片11、压电致动器12、绝缘片13、导电片14等依序堆迭设置定位,且该压电致动器12由一悬浮板120以及一压电陶瓷板121组装而成;以及微型阀门装置1B则由集气板15、阀门片16以及出口板17等依序堆迭组装而成,但不以为限。经由此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1B的组装设置,以使气体自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的进气板10上的至少一进气孔100进气,并通过压电致动器12的作动,而流经多个压力腔室(未图示),并向下传输,进而可使气体于微型阀门装置1B内单向流动,并将压力蓄积于与微型阀门装置1B的出口端相连的一装置(未图示)中,且当需进行泄压时,则调控微型气体传输装置1A的输出量,使气体经由微型阀门装置1B的出口板17上的连通流道170而排出,以进行泄压。
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2B,其分别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同样由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2B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依序由进气板20、流道板21、共振片22、压电致动器23、绝缘片24、导电片25等结构堆迭组装而成,于本实施例中,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具有一间隙g0(如图5A所示),然而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亦可不具有间隙,故其实施方面并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板20与流道板21亦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如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示,但不以此为限,以下以本实施例的进气板20与流道板21分离设置的实施方面详加说明。以及,微型阀门装置2B则同样由集气板26、阀门片27以及出口板28等依序堆迭组装而成,但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进气板20具有至少一进气孔200,用以供气体自装置外顺应大气压力的作用而自该至少一进气孔200流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内。流道板21上则具有至少一汇流排孔211,用以与进气板20的该至少一进气孔200对应设置,并可将自该至少一进气孔200进入的气体引导并汇流集中至一中心孔洞210,以向下传递。共振片22由一可挠性材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且于共振片22上具有一中空孔洞220,对应于流道板21的中心孔洞210而设置,以使气体可向下流通。
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及图3C,其分别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背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压电致动器23由一悬浮板230、一外框231、至少一支架232以及一压电陶瓷板233所共同组装而成,其中,该压电陶瓷板233贴附于悬浮板230的下表面230b,以及该至少一支架232连接于悬浮板230以及外框231之间,且于支架232、悬浮板230及外框231之间还具有至少一空隙235,用以供气体流通,且该悬浮板230、外框231以及支架232的型态及数量具有多种变化。另外,外框231还具有一向外凸设的导电接脚234,用以供电连接之用,但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悬浮板230为一阶梯面的结构,意即于悬浮板230的上表面230a还具有一凸部230c,请同时参阅图3A及图3C即可见,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是与外框231的上表面231a共平面,且悬浮板230的上表面230a及支架232的上表面232a亦为共平面,且该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及外框231的上表面231a与悬浮板230的上表面230a及支架232的上表面232之间具有一特定深度。至于悬浮板230的下表面230b,则如图3B及图3C所示,其与外框231的下表面231b及支架232的下表面232b为平整的共平面结构,而压电陶瓷板233则贴附于此平整的悬浮板230的下表面230b处。于一些实施例中,悬浮板230、支架232以及外框231可由一金属板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故压电致动器23由压电陶瓷板233与金属板黏合而成。
请续参阅图4,其为图3A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多种实施方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则可见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0、外框231以及支架232可有多样的型态,且至少可具有图4所示的(a)~(l)等多种方面,举例来说,(a)方面的外框a1及悬浮板a0为方形的结构,且两者之间由多个支架a2以连结之,例如:8个,但不以此为限,且于支架a2及悬浮板a0、外框a1之间具有空隙a3,以供气体流通。于另一(i)方面中,其外框i1及悬浮板i0亦同样为方形的结构,惟其中仅由2个支架i2以连结之;另外,于(j)~(l)方面,则其悬浮板j0等可为圆形的结构,而外框j0等亦可为略具弧度的框体结构,但均不以此为限。故由此多种实施方面可见,悬浮板230的型态可为方形或圆形,而同样地,贴附于悬浮板230的下表面230b的压电陶瓷板233亦可为方形或圆形,并不以此为限;以及,连接于悬浮板230及外框231之间的支架232的型态与数量亦可依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本发明所示的方面为限。且这些悬浮板230、外框231及支架232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至于其制造方式则可由传统加工、或黄光蚀刻、或激光加工、或电铸加工、或放电加工等方式制出,均不以此为限。
此外,请续参阅图2A及图2B,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中还具有绝缘片24及导电片25,绝缘片24及导电片25是对应设置于压电致动器23之下,且其形态大致上对应于压电致动器23的外框的形态。于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24即由可绝缘的材质所构成,例如:塑胶,但不以此为限,以进行绝缘之用;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片25即由可导电的材质所构成,例如:金属,但不以此为限,以进行电导通之用。以及,于本实施例中,共振片22上可具有一导电接脚221,但不以此为限,而导电致动器23的外框231上亦具有与共振片22的导电接脚221相对应设置的导电接脚224,亦不以此为限,另外,在导电片25上亦可设置一导电接脚251,以进行电导通之用。
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5A至图5E,其中图5A至图5E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作动示意图。首先,如图5A所示,可见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依序由进气板20、流道板21、共振片22、压电致动器23、绝缘片24、导电片25等堆迭而成,且于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具有一间隙g0,于本实施例中,于共振片22及压电致动器23的外框231之间的间隙g0中填充一材质,例如:导电胶,但不以此为限,以使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之间可维持该间隙g0的深度,进而可导引气流更迅速地流动,且因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与共振片22保持适当距离使彼此接触干涉减少,促使噪音产生可被降低;于另一些实施例中,亦可经由加高压电致动器23的外框231的高度,以使其与共振片22组装时增加一间隙,但不以此为限,另外,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亦可不具有间隙g0,即其实施方面并不以此为限。
请续参阅图5A至图5E,如图所示,当进气板20、流道板21、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依序对应组装后,则于流道板21的中心孔洞210处可与其上的进气板20以及共振片22共同形成一汇流气体的腔室,且在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还形成一第一腔室222,用以暂存气体,且第一腔室222通过共振片22的中空孔洞220而与流道板21的中心孔洞210处的腔室相连通,且第一腔室222的两侧则由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而与设置于其下的微型阀门装置2B相连通。
当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作动时,主要由压电致动器23受电压致动而以支架232为支点,进行垂直方向的往复式振动。如图5B所示,当压电致动器23受电压致动而向下振动时,则气体由进气板20上的至少一进气孔200进入,并经由流道板21上的至少一汇流排孔211以汇集到中央的中心孔洞210处,再经由共振片22上与中心孔洞210对应设置的中央孔洞220向下流入至第一腔室222中,其后,由于受压电致动器23振动的带动,共振片22亦会随之共振而进行垂直的往复式振动,如图5C所示,则为共振片22亦随的向下振动,并贴附抵触于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上,经由此共振片22的形变,以压缩第一腔室222的体积,并关闭第一腔室222中间流通空间,促使其内的气体推挤向两侧流动,进而经过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而向下穿越流动。至于图5D则为其共振片22回复至初始位置,而压电致动器23受电压驱动以向上振动,如此同样挤压第一腔室222的体积,但此时由于压电致动器23向上抬升,因而使得第一腔室222内的气体会朝两侧流动,进而带动气体持续地自进气板20上的至少一进气孔200进入,再流入流道板21上的中心孔洞210所形成的腔室中,再如图5E所示,该共振片22受压电致动器23向上抬升的振动而共振向上,进而使流道板21的中心孔洞210内的气体再由共振片22的中央孔洞220而流入第一腔室222内,并经由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而向下穿越流出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由此实施方面可见,当共振片22进行垂直的往复式振动时,可由其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的间隙g0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离,换句话说,于该两结构之间设置间隙g0可使共振片22于共振时可产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因而可促进气体更快速的流动,并可达到静音的效果。如此,在经此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流道设计中产生压力梯度,使气体高速流动,并通过流道进出方向的阻抗差异,将气体由吸入端传输至排出端,且在排出端有气压的状态下,仍有能力持续推出气体。
另外,于一些实施例中,共振片22的垂直往复式振动频率可与压电致动器23的振动频率相同,即两者可同时向上或同时向下,其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并不以本实施例所示的作动方式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2A、图2B及图6A、图6B,其中图6A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阀门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图6B则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微型阀门装置的卸压作动示意图。如图6A所示,本发明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的微型阀门装置2B依序由集气板26、阀门片27以及出口板28堆迭而成,于本实施例中,集气板26的第一表面260上凹陷以形成一集气腔室262,由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向下传输的气体则暂时蓄积于此集气腔室262中,且于集气板26中具有第一贯穿孔263及第二贯穿孔264,第一贯穿孔263及第二贯穿孔264的一端与集气腔室262相连通,另一端则分别与集气板26的第二表面261上的第一卸压腔室265及第一出口腔室266相连通。以及,在第一出口腔室266处还进一步增设一凸部结构269,例如可为但不限为一圆柱结构,且其与阀门片27的阀孔270对应设置;另外,在集气板26上还具有数个环绕于集气腔室262、第一卸压腔室265及第一出口腔室266而设置的凹槽结构267,用以供一密封环268设置于其上。
出口板28亦具有两贯穿设置的第三贯穿孔281以及第四贯穿孔282,且该第三贯穿孔281及第四贯穿孔282分别对应于集气板26的第一贯穿孔263以及第二贯穿孔264而设置,且于出口板28的第一表面280上对应于第三贯穿孔281处凹陷形成一第二卸压腔室283,而对应于第四贯穿孔282处则凹陷形成一第二出口腔室284,且于第二卸压腔室283与第二出口腔室284之间还具有一连通流道285,用以供气体流通。该第三贯穿孔281的一端与第二卸压腔室283相连通,且其端部可进一步增设一凸出而形成的凸部结构281a,例如可为但不限为圆柱结构,另一端则连通于出口板28的第二表面289的卸压孔288;而第四贯穿孔282的一端与第二出口腔室284相连通,另一端则与出口29相连通,于本实施例中,出口29可与一装置(未图示),例如:压力机,但不以此为限,相连接。同样地,在出口板28上亦具有数个环绕于第二卸压腔室283及第二出口腔室284而设置的凹槽结构286,用以供一密封环287设置于其上,于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环268、287的材质为可耐化性佳的橡胶材料,但不以此为限,其主要用以对应设置于凹槽结构267、286中,以辅助集气板26、出口板28与阀门片27之间更紧密的接合,并防止气体外泄。
阀门片27上具有一阀孔270以及数个定位孔洞271,当阀门片27与集气板26及出口板28定位组装时,是将其阀孔270对应于集气板26的第一出口腔室266的凸部结构269而对应设置,经由此单一的阀孔270的设计,以使气体可因应其压差而达到单向流动的目的。
当微型阀门装置2B集压作动时,主要如图6A所示,其可因应来自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向下传输的气体所提供的压力,又或是当外界的大气压力大于与出口29连接的装置(未图示)的内部压力时,则气体会自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传输至微型阀门装置2B的集气腔室262中,再分别经第一贯穿孔263以及第二贯穿孔264而向下流入第一卸压腔室265及第一出口腔室266内,此时,向下的气体压力使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下弯曲形变,进而使第一卸压腔室265的体积增大,且对应于第一贯穿孔263处向下平贴并抵顶于第三贯穿孔281的端部,进而可封闭出口板28的第三贯穿孔281,故于第二卸压腔室283内的气体不会自第三贯穿孔281处流出。当然,本实施例,可利用第三贯穿孔281端部增设的凸部结构281a,以加强阀门片27快速抵触封闭第三贯穿孔281,并达到一预力抵触作用完全密封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气体是自第二贯穿孔264而向下流入第一出口腔室266中,且对应于第一出口腔室266处的阀门片27亦向下弯曲形变,故使得其对应的阀孔270向下打开,气体则可自第一出口腔室266经由阀孔270而流入第二出口腔室284中,并由第四贯穿孔282而流至出口29及与出口29相连接的装置(未图示)中,藉此以对该装置进行集压的作动。
请续参阅图6B,当微型阀门装置2B进行卸压时,其可经由调控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气体传输量,使气体不再输入集气腔室262中,或是当与出口29连接的装置(未图示)内部压力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力时,则可使微型阀门装置2B进行卸压。此时,气体将自与出口29连接的第四贯穿孔282输入至第二出口腔室284内,使得第二出口腔室284的体积膨胀,进而促使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上弯曲形变,并向上平贴、抵顶于集气板26上,故阀门片27的阀孔270会因抵顶于集气板26而关闭。当然,在本实施例,可利用第一出口腔室266增设凸部结构269,让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上弯曲形变更快速抵触,使阀孔270更有利达到一预力抵触作用完全贴附密封的关闭状态,故阀门片27的阀孔270会因抵顶于该凸部结构269而关闭,则该第二出口腔室284内的气体将不会逆流至第一出口腔室266中。以及,第二出口腔室284中的气体可经由连通流道285而流至第二卸压腔室283中,进而使第二卸压腔室283的体积扩张,并使对应于第二卸压腔室283的阀门片27同样向上弯曲形变,此时由于阀门片27未抵顶封闭于第三贯穿孔281端部,,故该第三贯穿孔281即处于开启状态,即第二卸压腔室283内的气体可由第三贯穿孔281向外流至卸压孔288处以进行卸压作业。当然,本实施例,可利用第三贯穿孔281端部增设的凸部结构281a,让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上弯曲形变更快速,更有利脱离关闭第三贯穿孔281的状态。如此,则可经由此单向的卸压作业将与出口29连接的装置(未图示)内的气体排出而降压,或是完全排出而完成卸压作业。
请同时参阅图2A、图2B及图7A至图7E,其中图7A图7A至图7E为图2A所示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的集压作动示意图。如图7A所示,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即由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2B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如前述,依序由进气板20、流道板21、共振片22、压电致动器23、绝缘片24、导电片25等结构堆迭组装定位而成,且于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具有一间隙g0,且于共振片22与压电致动器23之间具有第一腔室222,以及,微型阀门装置2B则同样由集气板26、阀门片27以及出口板28等依序堆迭组装定位而成,且于微型阀门装置2B的集气板26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压电致动器23之间具有集气腔室262、于集气板26的第二表面261还具有第一卸压腔室265以及第一出口腔室266,以及于出口板28的第一表面280还具有第二卸压腔室283及第二出口腔室284,经由这些多个不同的压力腔室搭配压电致动器23的驱动及共振片22、阀门片27的振动,以使气体向下集压传输。
如图7B所示,当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压电致动器23受电压致动而向下振动时,则气体会由进气板20上的进气孔200进入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中,并经由流道板21上的至少一汇流排孔211以汇集到其中心孔洞210处,再经由共振片22上的中空孔洞220向下流入至第一腔室222中。其后,则如图7C所示,由于受压电致动器23振动的共振作用,共振片22亦会随之进行往复式振动,即其向下振动,并吸附于压电致动器23的悬浮板230的凸部230c上,经由此共振片22的形变,使得流道板21的中央孔洞210处的腔室的体积增大,并同时压缩第一腔室222的体积,进而促使第一腔室222内的气体推挤向两侧流动,进而经过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而向下穿越流通,以流至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与微型阀门装置2B之间的集气腔室262内,并再由与集气腔室262相连通的第一贯穿孔263及第二贯穿孔264向下对应流至第一卸压腔室265及第一出口腔室266中。接着,则如第7D图所示,由于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共振片22回复至初始位置,而压电致动器23受电压驱动以向上振动,如此同样挤压第一腔室222的体积,使得第一腔室222内的气体朝两侧流动,并由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持续地输入至微型阀门装置2B的集气腔室262、第一卸压腔室265以及第一出口腔室266中,如此更使得第一卸压腔室265及第一出口腔室266内的气压越大,进而推动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下产生弯曲形变,则于第二卸压腔室283中,阀门片27则向下平贴并抵顶于第三贯穿孔281端部的凸部结构281a,进而使第三贯穿孔281封闭,而于第二出口腔室284中,阀门片27上对应于第四贯穿孔282的阀孔270向下打开,使第二出口腔室284内的气体可由第四贯穿孔282向下传递至出口29及与出口29连接的任何装置(未图示),进而以达到集压作业的目的。最后,则如图7E所示,当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共振片22共振向上位移,进而使流道板21的中心孔洞210内的气体可由共振片22的中空孔洞220而流入第一腔室222内,再经由压电致动器23的支架232之间的空隙235而向下持续地传输至微型阀门装置2B中,则由于其气体压持续向下增加,故气体仍会持续地经由微型阀门装置2B的集气腔室262、第二贯穿孔264、第一出口腔室266、第二出口腔室284及第四贯穿孔282而流至出口29及与出口29连接的任何装置中,此集压作业可经由外界的大气压力与装置内的压力差以驱动之,但不以此为限。
当与出口29连接的装置(未图示)内部的压力大于外界的压力时,则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可如图8所示进行降压或是卸压的作业,其降压或是卸压的作动方式主要如前所述,可经由调控微型气体传输装置2A的气体传输量,使气体不再输入集气腔室262中,此时,气体将自与出口29连接的第四贯穿孔282输入至第二出口腔室284内,使得第二出口腔室284的体积膨胀,进而促使可挠性的阀门片27向上弯曲形变,并向上平贴、抵顶于第一出口腔室266的凸部结构269上,而使阀门片27的阀孔270关闭,即第二出口腔室284内的气体不会逆流至第一出口腔室266中;以及,第二出口腔室284中的气体可经由连通流道285而流至第二卸压腔室283中,再由第三贯穿孔281向外流至卸压孔288处以进行卸压作业;如此可经由此微型阀门结构2B的单向气体传输作业将与出口29连接的装置内的气体排出而降压,或是完全排出而完成卸压作业。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阀门装置由集气板、阀门片及出口板所堆迭而成,利用集气板内具有的集气腔室、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第一卸压腔室以及第一出口腔室等结构,以使气体由集气腔室向下传输,并由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分别流至第一卸压腔室及第一出口腔室内,再通过阀门片的单向阀门设计,使气体以单方向流动,进而可将气体向下传递至第二出口腔室,并传送至与出口连接的任何装置中,以进行集压作业;而当欲进行降压或卸压时,则调控与微型阀门装置连接的微型气体传输装置的气体传输量,并使气体可由与出口连接的装置中传输至第二出口腔室,再由连通流道将的传输至第二卸压腔室,并由卸压孔流出,进而以达到可使气体迅速地传输,且同时可达到静音的功效,还可使微型阀门装置的体积减小及薄型化,进而使其所适用的微型气体动力装置达成轻便舒适的可携式目的,并可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器材及相关设备之中。因此,本发明的极具产业利用价值,爰依法提出申请。
虽然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艺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微型阀门装置,适用于一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包括:
一集气板,具有至少一第一贯穿孔、至少一第二贯穿孔、至少一第一卸压腔室及至少一第一出口腔室,该第一贯穿孔与第一卸压腔室相连通,该第二贯穿孔与第一出口腔室相连通;
一阀门片,具有一阀孔;以及
一出口板,具有至少一第三贯穿孔、至少一第四贯穿孔、至少一第二卸压腔室及至少一第二出口腔室,该第三贯穿孔对应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贯穿孔,且与该第二卸压腔室相连通,该第四贯穿孔对应于该集气板的该第二贯穿孔,且与该第二出口腔室相连通,以及该第二卸压腔室及该第二出口腔室之间具有一连通流道;
其中,上述的集气板、阀门片及出口板依序对应堆迭设置定位,该阀门片设置于该集气板及该出口板之间,且该阀门片的该阀孔对应设置于该第二贯穿孔及该第四贯穿孔之间,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导入气体进入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内时,该阀门片向下抵顶并封闭该第三贯穿孔,而导入气体由该阀门片的该阀孔流入该第四贯穿孔内进行集压作业,当集压气体大于导入气体时,集压气体自该第四贯穿孔朝该第二出口腔室流动,以使该阀门片位移,并使该阀门片的该阀孔抵顶于该集气板而关闭,同时集压气体于该第二出口腔室内可沿连通流道而流至该第二卸压腔室内,此时于第二卸压腔室内的该阀门片位移,集压气体可由该第三贯穿孔流出进行卸压作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于一表面上还具有一集气腔室,供与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设置于该集气板所相对该集气腔室的另一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出口腔室还具有一凸部结构,且该凸部结构对应该阀片板的该阀孔设置,以利快速抵触形成一预力抵触完全密封关闭该阀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门片由一可挠性的材质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卸压腔室及该第二出口腔室设置于该出口板的一表面上,分别与该集气板的该第一卸压腔室及该第一出口腔室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口板的该第三贯穿孔端部具有一凸部结构,以利该阀门片快速抵触形成一预力抵触完全密封关闭该第三贯穿孔,或以利该阀门片快速脱离开启该第三贯穿孔。
8.一微型阀门装置,包括依序堆迭设置一集气板、一阀门片以及一出口板,该阀门片具有一阀孔,该集气板、该出口板分别具有至少两贯穿孔及至少两腔室,以及该至少两腔室之间具有一连通流道,并且每个贯穿孔对应连通一个腔室,该集气板及该出口板之间设置该阀门片,以因应气体的单向流动而使该阀门片的该阀孔对应开或关进行集压或卸压作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气板于一表面上具有一集气腔室,供与该贯穿孔相连通。
CN201310253185.2A 2013-06-24 2013-06-24 微型阀门装置 Active CN104235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3185.2A CN104235438B (zh) 2013-06-24 2013-06-24 微型阀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3185.2A CN104235438B (zh) 2013-06-24 2013-06-24 微型阀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438A true CN104235438A (zh) 2014-12-24
CN104235438B CN104235438B (zh) 2017-03-29

Family

ID=52224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3185.2A Active CN104235438B (zh) 2013-06-24 2013-06-24 微型阀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3543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71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阀门装置
CN107631062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阀组件
CN107795473A (zh) * 2016-09-05 2018-03-1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装置
CN109424523A (zh) * 2017-08-21 2019-03-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控制装置
US10859077B2 (en) 2017-08-21 2020-12-08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gas control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6712A (en) * 1961-10-03 1965-04-06 Ramsden Clement Non-return valve
CA1012437A (en) * 1970-08-21 1977-06-21 Avm Corporation Fluid valves
US20070026269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lief valv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lief valve, and fuel cell
CN101053094A (zh) * 2004-10-29 2007-10-10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消耗电池的流体调节微型阀装置
CN10137719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输送装置
CN203453551U (zh) * 2013-06-24 2014-02-2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阀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76712A (en) * 1961-10-03 1965-04-06 Ramsden Clement Non-return valve
CA1012437A (en) * 1970-08-21 1977-06-21 Avm Corporation Fluid valves
CN101053094A (zh) * 2004-10-29 2007-10-10 永备电池有限公司 用于流体消耗电池的流体调节微型阀装置
US20070026269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lief valv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elief valve, and fuel cell
CN10137719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输送装置
CN203453551U (zh) * 2013-06-24 2014-02-26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阀门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711A (zh) * 2016-01-29 2017-08-08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阀门装置
CN107631062A (zh) * 2016-07-19 2018-01-26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阀组件
CN111336286A (zh) * 2016-07-19 2020-06-26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阀组件
CN111336286B (zh) * 2016-07-19 2021-08-06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单向阀组件
DE102017104155B4 (de) 2016-07-19 2022-09-15 Koge Micro Tech Co., Ltd. Einwegventil-Baugruppe
CN107795473A (zh) * 2016-09-05 2018-03-1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装置
CN107795473B (zh) * 2016-09-05 2019-04-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装置
CN109424523A (zh) * 2017-08-21 2019-03-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气体控制装置
US10859077B2 (en) 2017-08-21 2020-12-08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gas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35438B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6669U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203476838U (zh)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104234986A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104235081B (zh)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203488347U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206129568U (zh)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TWI552838B (zh) 微型氣壓動力裝置
CN205383064U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205744376U (zh) 微型气体传输装置
CN105484982A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CN205918569U (zh)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CN104235438A (zh) 微型阀门装置
TWM467740U (zh) 微型氣壓動力裝置
TWI539105B (zh) 微型閥門裝置
CN205714691U (zh)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TWM465471U (zh) 微型氣體傳輸裝置
CN208686556U (zh) 微型流体输送装置
TWI625462B (zh) 微型氣壓動力裝置
CN206860416U (zh) 微型流体控制装置
TW202021869A (zh) 無人飛行器之動力驅動器
CN101550929B (zh) 多流道双腔流体输送装置
CN203453551U (zh) 微型阀门装置
TWI398577B (zh) 大流體輸送裝置
CN108980017A (zh) 流体输送装置
TWM465472U (zh) 微型閥門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