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8351B - 多色打印墨匣 - Google Patents

多色打印墨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8351B
CN104228351B CN201310226171.1A CN201310226171A CN104228351B CN 104228351 B CN104228351 B CN 104228351B CN 201310226171 A CN201310226171 A CN 201310226171A CN 104228351 B CN104228351 B CN 104228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jet
ink supply
chamber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61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8351A (zh
Inventor
罗进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261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8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8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多色打印墨匣,包含:本体以及分隔件,其中本体具有容置空间,分隔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将容置空间定义出四个墨室,本体更具有四个供墨流道,并各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系分别与对应的墨室连通,其中,四个供墨流道的第一及第四供墨流道相对应设置,且第二端部为纵向垂直向下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结构,此外,第二及第三供墨流道亦相对应设置,且第二端部为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渐缩结构,使该等第二端部均与其对应的喷墨槽相连通,以将四个墨室内的墨水导送至相对应的喷墨槽,以进行打印工作。

Description

多色打印墨匣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打印墨匣,尤指一种适用于打印装置的多色打印墨匣。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打印机已发展为操作简便,能提供诸如办公室、学校及个人快速打印出需求的各式彩色文件及图片,其中喷墨式打印机所印制的成品不仅具有光泽鲜明、色彩饱满等优点,更可印制在多种不同材质的纸张上,综合成本及实用性,喷墨式打印机在现今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为大众使用。
喷墨式打印机目前以四种颜色混合迭加达到全彩印刷为主,所谓的四种颜色即:青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及黑色(Black),因此喷墨式打印机为存放及供应CMYK四色墨水,延伸出多种墨匣结构,大致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为两个分离墨匣的设计,分别为黑色墨匣与彩色墨匣,彩色墨匣具有三个墨室,以容置CMY三种色墨水;另一种类型则为四色分离墨匣的设计,将CMYK四色墨水各自以不同的墨匣独立设置,近年某些喷墨式打印机更具5至6色墨匣的设计,以降低打印成本。
一般来说,墨匣属于耗材,故喷墨式打印机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因为墨匣内的墨水耗尽而必须更换墨匣,因此普遍的喷墨式打印机为求方便更换墨匣,设计有卡合式承载座以承载墨匣,让使用者能快速将墨水耗尽的墨匣更换掉,且为设置存放多种颜色墨水的多组墨匣,其承载座大多具有多个容置槽,然而承载座数量需求越多,将导致其加工复杂度的增加,打印机的体积亦随的增大,不仅打印机的制造及设计成本上升,也难以符合今日科技发展着重轻薄短小及方便携带等趋势。此外,已知每个墨匣的外部形状皆相似,使用者于装设上若有疏忽,容易误将他色墨匣安装到欲更换的墨匣承载座上,造成墨水混淆,使得打印的色彩正确性大幅降低,进而影响打印品质。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并可兼顾使用便利性及节省制造成本的多色打印墨匣,实为本发明相关技术领域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打印装置的多色打印墨匣,俾解决已知由于打印装置须设置二个以上的墨匣承载座,导致更换墨匣时易将错误的墨匣安装至正确的承载座上,而发生墨水混淆的情形,另一方面借由减少墨匣承载座的数量,以节省打印墨匣的设计及材料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多色打印墨匣,包含:本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以及分隔件,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定义出四个墨室,而本体内部的容置空间更包含四个供墨流道,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墨室连通,其中,四个供墨流道的第一及第四供墨流道相对应设置,且第二端部为纵向垂直向下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结构,另第二及第三供墨流道亦相对应设置,且第二端部为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渐缩结构,使该等第二端部均与其对应的喷墨槽相连通,俾将四个墨室内的墨水导送至相对应的喷墨槽,以进行打印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底面视图。
【符号说明】
1:多色打印墨匣
10:本体
10a:容置空间
100:供墨流道
100a:第一供墨流道
100b:第二供墨流道
100c:第三供墨流道
100d:第四供墨流道
101:第一端部
101a:第一供墨流道的第一端部
101b:第二供墨流道的第一端部
101c:第三供墨流道的第一端部
101d:第四供墨流道的第一端部
102:第二端部
102a:第一供墨流道的第二端部
102b:第二供墨流道的第二端部
102c:第三供墨流道的第二端部
102d:第四供墨流道的第二端部
110:墨室
110a:第一墨室
110b:第二墨室
110c:第三墨室
110d:第四墨室
12:分隔件
13:底面
130:喷墨芯片
131:喷墨槽
131a:第一喷墨槽
131b:第二喷墨槽
131c:第三喷墨槽
131d:第四喷墨槽
132:定位点
14:盖体
1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系当作说明的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配合图2,图1系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多色打印墨匣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系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多色打印墨匣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多色打印墨匣1包含:本体10、分隔件12、盖体14(如图3所示)、墨室110以及供墨流道100等结构,其中,分隔件12系设置于本体10内部的容置空间10a中,以进一步将容置空间分隔定义出四个墨室110,以用于存放4种颜色(CMYK)的墨水,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分隔件12亦可将容置空间10a分隔出5或6个墨室,以容纳更多颜色的墨水,其实施态样并不以此为限。盖体14(如图3所示)设置于本体10上方,对应覆盖于本体10上以封闭本体10的容置空间10a,而如图2所示,本体10的容置空间10a更包含四个供墨流道100,此外,配合第3、4及5图所示,每一个供墨流道100系分别具有各自的第一端部101a、101b、101c、101d及第二端部102a、102b、102c、102d,使每一个供墨流道100的第一端部101与其对应的墨室110连通,而每一个供墨流道100的第二端部102则分别与喷墨槽131相连通(如图6所示),俾将四个墨室110内的容置的墨水导送至相对应的四个喷墨槽131,以进行打印工作。于一些实施例中,该四个墨室110系容置不同颜色的墨水,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亦可容置部份相同颜色的墨水,其系可依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
请再参阅图1,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0可为八角形柱状结构,分隔件12设置于本体10内部的容置空间10a,且其形状可为H形柱状结构,但该本体10及分隔件12的型态均不以此为限。如图所示,分隔件12系将本体10的容置空间10a分隔定义出四个墨室110,分别为第一墨室110a、第二墨室110b、第三墨室110c以及第四墨室110d,并使该四个墨室110a、110b、110c、110d相对应设置,即第一墨室110a相对于第四墨室110d设置,第二墨室110b相对于第三墨室110c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H形柱状结构的分隔件12系将第一墨室110a、第二墨室110b、第三墨室110c以及第四墨室110d分隔为环形且两相邻接设置的排列方式,且此四个墨室110的型态为相对称、且大致相同的型态,但不以此为限,该等墨室110设置的方式系可依照分隔件12的型态而任意实施变化。另外,于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12系可为但不限为由本体10的底部向上延展、且与本体10一体成形的结构。
请再参阅图2,如图所示,本体10内部的容置空间10a接近底部区域系具有四个供墨流道100,分别为:第一供墨流道100a、第二供墨流道100b、第三供墨流道100c及第四供墨流道100d,且其系分别与第一墨室110a、第二墨室110b、第三墨室110c及第四墨室110d对应连接,故该四个供墨流道100a、100b、100c、100d亦为相对应设置的结构。换句话说,即第一供墨流道100a与第四供墨流道100d系为彼此对称设置,且型态大致相同,而第二供墨流道100b与第三供墨流道100c亦为彼此对称设置且型态相同,然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4、5并配合图2,图3系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系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系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一供墨流道100a、100b、100c、100d系分别对应设置于其所对应的墨室110a、110b、110c、110d的下方,且每个供墨流道100a、100b、100c、100d均分别具有两个连接设置的端部:第一端部101a、101b、101c、101d及第二端部102a、102b、102c、102d,其中,各该第一端部101a、101b、101c、101d即用以与对应的第一墨室110a、第二墨室110b、第三墨室110c及第四墨室110d对应连接,以作为进墨端,至于与该等第一端部101a、101b、101c、101d连接的第二端部102a、102b、102c、102d则用以与对应的第一喷墨槽131a、第二喷墨槽131b、第三喷墨槽131c及第四喷墨槽131d对应连接,以作为出墨端。其中,由于第一供墨流道100a与第四供墨流道100d系为相对设置的结构,且如前所述,其系可为相同的结构,故其所具有的第一端部101a及101d亦为相同的形态,以本实施例为例,该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01a、101d的截面系为椭圆形的形态,而另两对应设置的第一端部101b、101c的截面则可为圆形的型态,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如图所示,多色打印墨匣1的盖体14系对应设置于本体10的上方,以用于覆盖并封闭本体10的容置空间10a,且于该容置空间10a中,系可借由分隔件12的阻隔,以阻隔成多个墨室110,且各供墨流道的第一端部设置一滤网15,用以过滤墨水。于此某剖面图中,可见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墨室110b及第三墨室110c的结构,且于该第二墨室110b及第三墨室110c的底部区域则分别与第二供墨流道100b及第三供墨流道100c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二供墨流道100b系由两相连接的第一端部101b及第二端部102b所构成,第一端部101b系与第二墨室110b相连通,以将第二墨室110b内的墨水导送至第二供墨流道100b内,第二端部102b的一端系与第一端部101b相连通,另一端为与其对应的第二喷墨槽131b相连通,故可透过第二端部102b进一步将第二供墨流道100b内的墨水再向下导送至其对应的第二喷墨槽131b处。以及,以本实施例为例,该第二供墨流道100b的第二端部102b系为自第一端部101b处向其相对侧进行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131的渐缩结构,并于其底面与第二喷墨槽131b相连通,且由其剖面可见该第二端部102b大致呈三角形的渐缩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同样地,由图4所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见,另一与第二供墨流道100b相对应设置的第三供墨流道100c的形态大致与第二供墨流道100b相同,惟其系为彼此对称设置的设计,故由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观之,则可见第二端部102c系为相对于第二端部102b反向延伸的渐缩结构,且其同样为由第三供墨流道100c的第一端部101c处朝其相对侧进行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131的渐缩结构,故由图3及图4可见,本发明的第二供墨流道100b及第三供墨流道100c系属彼此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结构。
请参阅图5,其系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故如图所示,由此剖面图系可见另两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墨室110a及第四墨室110d的结构,与前两图所述的结构相仿,第一墨室110a及第四墨室110d的底部区域系分别与第一供墨流道101a及第四供墨流道101d相连接,且该第一供墨流道101a及第四供墨流道101d亦分别具有两相连接的第一端部101a、101d以及第二端部102a、102d等结构,并借由该第一端部101a、101d与其对应的第一墨室110a及第四墨室110d相连通,以进一步将第一墨室110a及第四墨室110d内的墨水导送至第一供墨流道101a及第四供墨流道101d内,再由第二端部102a、102d向下导送,以将墨水对应导送至其所连通的第一喷墨槽131a及第四喷墨槽131d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供墨流道101a及第四供墨流道101d的第一端部101a及101d的型态系为纵向垂直往下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131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6,其系为图2所示的打印墨匣的底面视图,如图所示,本体10的底面13系具有一凹陷空间(如图5所示),用以将喷墨芯片130对应容置于其中,于本实施例中,该凹陷空间及其对应的喷墨芯片130均为长方形,但不以此为限,且在喷墨芯片130上更具有多个定位点132,其系对应设置于喷墨芯片130的四个端角处,俾将喷墨芯片130固定设置于该凹陷空间中,但不以此为限。以及,喷墨芯片130具有四个喷墨槽131,分别为:第一喷墨槽131a、第二喷墨槽131b、第三喷墨槽131c及第四喷墨槽131d,该四个喷墨槽131系如前所述,与对应的供墨流道100的第二端部102对应连通。于一些实施例中,该等喷墨槽131系可为长条型,且彼此间隔排列、并平行设置于喷墨芯片130上,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等喷墨槽131,即第一喷墨槽131a、第二喷墨槽131b、第三喷墨槽131c及第四喷墨槽131d系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一供墨流道100a、第二供墨流道100b、第三供墨流道100c及第四供墨流道100d系为一体成形的设计,但不以此为限。藉此,则多色打印墨匣1内部所容置的墨水则可由其墨室110经由相对应的供墨流道100的第一端部101,再输送至其对应连接的第二端部102处,并透过与第二端部102对应连通的喷墨槽131,以将该多色墨水对应喷射至一喷墨媒体(未图示)上,俾进行多色打印作业。
此外,于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及设置于其中的分隔件12、供墨流道100等结构系可为但不限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减少整体接缝设计的数量,简化多色打印墨匣结构复杂度,藉此可降低制造复杂度及加工精密度,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拥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色打印墨匣主要借由将分隔件设置于本体内的容置空间中,以将容置空间分隔成四个墨室,并于墨室内存放多种不同颜色(例:CMYK)的墨水,并于该四墨室的底部区域设置对应连通的供墨流道,且该供墨流道系为对应设置的结构,其中相对应设置的供墨流道系分别具有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渐缩结构所构成的第二端部,另两相对应设置的供墨流道则具有纵向垂直向下延伸连通各自喷墨槽的第二端部,且该等第二端部君分别与一对应的喷墨槽相连通,进而将墨水从各墨室输送至各相对应的供墨流道中,再流至各对应的喷墨槽处,以进行多色打印,是以,本发明的多色打印墨匣可由单一的墨匣结构以容纳多色的墨水,不仅不会使该多色墨水产生混用的情形,同时更可减少墨匣承载座的设计及材料成本,且当使用者于更换墨匣时,仅需更换单一匣体,而无须更换多个匣体,进而可增添使用者于使用上的便利性,并减少耗材的浪费。以及,本发明的多色打印墨匣的单一匣体设计亦可减少打印装置内匣体占用的空间,符合现代科技追求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故本发明的多色打印墨匣应具产业价值,爰依法提出申请。本发明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7)

1.一种多色打印墨匣,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
一分隔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以将该容置空间分隔定义出四个墨室;
其中,该本体更具有四个供墨流道,该四个供墨流道各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分别与对应的该墨室连通,该四个供墨流道的一第一及一第四供墨流道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端部为纵向垂直向下延伸连通各自对应的喷墨槽的结构,另一第二及一第三供墨流道亦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端部为横向水平延伸连通各自该喷墨槽的渐缩结构,使该四个供墨流道的该第二端部均与其对应的该喷墨槽相连通,以将该四个墨室内的墨水导送至相对应的该喷墨槽,进行打印工作;
其中,每一该供墨流道与其对应的该喷墨槽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盖体,对应覆盖于该本体上,以封闭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个滤网,设置于该供墨流道的该第一端部上,以过滤墨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底面,该底面设置一喷墨芯片,且这些喷墨槽对应设置于该喷墨芯片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这些喷墨槽呈长条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这些喷墨槽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墨匣,其特征在于该喷墨芯片具有多个定位点,且该多个定位点对应设置于该喷墨芯片的端角处。
CN201310226171.1A 2013-06-07 2013-06-07 多色打印墨匣 Active CN104228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6171.1A CN104228351B (zh) 2013-06-07 2013-06-07 多色打印墨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6171.1A CN104228351B (zh) 2013-06-07 2013-06-07 多色打印墨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1A CN104228351A (zh) 2014-12-24
CN104228351B true CN104228351B (zh) 2016-08-10

Family

ID=5221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6171.1A Active CN104228351B (zh) 2013-06-07 2013-06-07 多色打印墨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8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5528B1 (en) 2015-05-29 2020-04-29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CN106626783B (zh) * 2015-11-03 2018-07-0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打印墨匣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5053B2 (ja) * 1995-06-13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前記インクタンク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260961B1 (en) * 2000-03-02 2001-07-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Unitary one-piece body structure for ink-jet cartridge
CN2520251Y (zh) * 2002-01-24 2002-11-13 刘连修 墨水匣
CN1239327C (zh) * 2002-12-03 2006-02-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匣
KR100571776B1 (ko) * 2004-02-06 2006-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카트리지
CN2704479Y (zh) * 2004-06-22 2005-06-15 嘉兴天马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连体墨盒
US7712883B2 (en) * 2006-07-26 2010-05-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cartridge body
CN101224668B (zh) * 2007-01-17 2010-10-06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8351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027B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1351512B (zh) 用于喷墨印刷的八墨水组套
EP2156956A3 (en) Ink jet print hea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CN102205736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1708391A (zh) 在由快速原型成型的物件中制备所需表观颜色的方法和系统
CN110450558B (zh) 一种宽色域打印流程及方法
CN104228351B (zh) 多色打印墨匣
CN202278834U (zh) 喷墨打印机
CN107428162B (zh) 印刷装置
US20150165765A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2189784A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
CN205097704U (zh) 多色打印墨匣
CN110502195A (zh) 多倍墨量打印控制方法、装置、打印机和存储介质
US8651640B2 (en) Ink supply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9522542B2 (en) Spot color enhancement in a digital inkjet press
CN201604355U (zh) 数码印花机的供墨装置
JPS6315752A (ja) カラ−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トリツジ機構
CN106626783B (zh) 多色打印墨匣
TWI501878B (zh) 多色列印墨匣
EP2962851B3 (en) Multi-mode printing
CN204977931U (zh) 三色荧光笔
CN101204883A (zh) 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机构及其承载座与供墨容器
CN211106565U (zh) 一种多彩书写工具
CN219564525U (zh) 多色打印墨匣
CN204955727U (zh) 一种无刚性内芯的随机打标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