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7633B - 冲击扳手 - Google Patents

冲击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7633B
CN104227633B CN201310221931.XA CN201310221931A CN104227633B CN 104227633 B CN104227633 B CN 104227633B CN 201310221931 A CN201310221931 A CN 201310221931A CN 104227633 B CN104227633 B CN 104227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ferrule
impact block
impact wrench
rolling member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19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7633A (zh
Inventor
韩浩
纪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219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7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7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7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7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7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主动冲击块、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本发明单手操作就可以更换工作头,十分方便,而且避免烫伤,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冲击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击扳手,尤其是一种可以单手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
背景技术
冲击扳手是一种常用的电动工具,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构中的主动冲击块不停敲打前部的从动冲击块,从而产生很大的扭矩,能够将一些很难打的螺丝或者螺母打紧。由于其用途广泛,因此在使用时会配上不同型号的工作头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又由于其产生的冲击扭矩非常大,整个机构在工作中会产生很大的热量。
目前电动工具领域中所使用的冲击扳手,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作中经常需要更换工作头,现有设计中,更换工作头时需要一只手按住工具上的工作头解锁装置,然后另一只手取下工作头,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空不出两只手来换工作头,给用户造成了麻烦;二是由于工作中冲击扳手产生了很大的热量,在更换工作头时,手需要直接接触到卡住工作头的金属套,该金属套上的热量有可能对用户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单手更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该冲击扳手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主动冲击块、朝所述壳体的前端延伸的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卡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所述卡套的内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二滚动件径向退出所述径向通孔的限位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卡套在所述限位部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沿轴向向后内径逐渐扩大的异径部过渡连接,所述异径部与所述延伸部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切换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部,其内部具有与所述卡套的后端相抵紧的抵顶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卡套之间还设有垫片。
优选地,所述切换套的前端具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套设于所述卡套外。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或者突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切换套内的止动件和令所述止动件压紧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三弹性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还具有与所述止动件相对应的止动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止动件为铜帽,所述第三弹性件为铜帽弹簧,所述铜帽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的部分为半球状,所述止动槽为半球面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冲击扳手的工作头时,只需一只手将切换套向工作头拔出方向移动,此时切换套并不会复位,因而用户的手的被释放,可直接取出工作头;又由于所述切换套与所述卡套之间有一定间隙,工作头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卡套传递到切换套上,而用户只需解除切换套即可取出工作头,从而避免了卡套烫手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与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冲击扳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一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二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三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插入时第四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一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二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三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冲击扳手在工作头拔出时第四状态图。
附图中:1-壳体,2-驱动轴,3-主动冲击块,4-从动冲击块,5-第一滚动件,6-第一弹性件,7-插槽,8-径向通孔,9-第二滚动件,10-卡套,11-切换套,12-第二弹性件,13-止动结构,14-限位部,15-延伸部,16-异径部,17-抵顶部,18-垫片,19-操作部,20-止动件,21-第三弹性件,22-止动槽,23-工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单手更换工作头的冲击扳手,其主体结构由壳体1,驱动轴2,主动冲击块3,从动冲击块4组成,其中驱动轴2,主动冲击块3,从动冲击块4设于壳体1内,驱动轴2与主动冲击块3连接,主动冲击块3与从动冲击块4啮合连接;工作时,驱动轴2在电机(图中未画出)的驱动下带动主动冲击块3转动,同时主动冲击块以一定周期不停撞击从动冲击块4,以实现冲击的功能。
驱动轴2与主动冲击块的连接方式优选为通过第一滚动件5与第一弹性件6相抵接连接,第一滚动件5优选为滚珠,第一弹性件6优选为弹簧;从动冲击块4的前端设有插槽7,用于插入工作头23,工作头23一般为根部为六角形,且后端设有凹陷处的螺丝批头;插槽7的内壁上开有径向通孔8,第二滚动件9可以在上述径向通孔8中发生一定的径向位移,锁定住插入的工作头23;卡套10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4的前部,切换套11设于卡套10的外围,当沿轴向前后移动切换套11时,卡套10可以跟着沿轴向前后运动,在卡套10的前端还设有第二弹性件12,用于控制卡套10的复位,第二弹性件12优选为弹簧;在切换套11与壳体1之间设有止动结构13,连接方式优选为滑动连接,该止动结构13包括了止动件20,第三弹性件21,以及止动槽22,这里止动件20优选为顶端为半球状的铜帽,第三弹性件21优选为与上述铜帽相配的铜帽弹簧,止动槽22优选为半球面凹槽,且设置成相邻的两个,铜帽可卡于任一半球面凹槽内,铜帽与凹槽之间的静摩擦力要大于第一弹性件6的回复力。
在卡套10内设有限位部14,用于限制第二滚动件9退出径向通孔8,限位部14可以使用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限位部14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15,限位部14与所述延伸部15之间具有沿轴向向后内径逐渐扩大的异径部16过渡连接,异径部16与延伸部15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滚动件9的容纳空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第二滚动件9移动至此。
切换套11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壳体1的前部,其内部具有与所述卡套10的后端相抵紧的抵顶部,该抵顶部17用于推动卡套10的移动,在两者之间设有垫片18,垫片18的作用是避免卡套10与切换套11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在切换套外围设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操作部19,其表面优选设置成多个凹槽或者突起的结构,或者其他能够增大握持静摩擦力的结构,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用手握住操作部19进行切换套11的前后移动。
请参阅图3至图10,展示了本发明冲击扳手在更换工作头23时的步骤与原理。
图3-图6展示的是工作头23插入插槽7时的步骤,分为4个状态。
请参阅图3,第一状态是工作头23还没有插入插槽7时的状态,此时第二滚动件9处于正常状态,即一小部分位于插槽7中,一大部分位于径向通孔8中。
请参阅图4,第二状态是工作头23的尾部刚刚抵接到第二滚动件9时的状态,此时由于工作头23与卡套10的整体结构有了刚性接触,因此第一弹性件6处于刚刚准备储存弹性势能的临界状态,而整个卡套结构10也处于准备沿轴向向后移动的临界状态。
请参阅图5,第三状态是工作头23的尾部完全越过第二滚动件9,而第二滚动件9还没有卡到工作头后端的凹陷处时的状态。接第二状态,由于卡套10受力,第一弹性件6储存了弹性势能,卡套10向后移动推动了驱动轴2向后移动,这时候卡套10上的径向通孔8沿轴向向后移,移动到延伸部15与异径部16形成的容纳空间处时,第二滚动件9会因为受到一个径向的分力而向容纳空间处移动,让出了插槽7的空间,这样工作头23得以顺利进入插槽。
请参阅图6,第四状态是整个装置插入工作头23后的稳定状态。接第三状态,工作头23继续沿轴向向后运动,此时当工作头23后端的凹陷处与第二滚动件9的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时,对于第二滚动件9来说,近轴端出现了容纳空间,此时第二滚动件9会卡至上述凹陷处,将工作头23锁定;此时外力解除,第一弹性件6释放弹性势能,将驱动轴2推至原位。至此工作头23的插入过程完毕,整个过程只需一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工具,大拇指与食指夹住工作头23,稍加用力即可完成。
图7-图10展示的是将已经插入插槽7中处于稳定状态的工作头23从里面取出的步骤,分为4个状态。
请参阅图7,第一状态是当工作头23还在插槽7中处于稳定状态时,用手将切换套11沿轴向向前拨动,此时进入第二状态。
请参阅图8,第二状态中,由于切换套11沿轴向向前移动,止动结构13中,止动件20跟着沿轴向向前移动了一小段距离,从止动槽22靠右的凹坑移动到了靠左的凹坑,移动过程中第三弹性件21完成了储存-释放弹性势能的步骤,并且移动后由于止动件20与止动槽2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一弹性件6的回复力,止动结构13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切换套会被固定在这样一个状态;与此同时,切换套11推动了卡套10的左移,使得由径向通孔8重新与延伸部15、异径部16形成的容纳空间处于同一竖直线,此时第二滚动件9的上移空间被释放。
请参阅图9,第三状态是用户用手拔出工作头23的过程,由于第二滚动件9的上移空间被释放,在第二滚动件9收到径向的分力之后会自动上移到延伸部15与异径部16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此时工作头23可以自由从插槽7处拔出。
请参阅图10,第四状态,拔出工作头后,再对切换套11施加沿轴向向后的力,使止动件20再次沿轴向向后移动,第三弹性件21经过一个储存-释放弹性势能的过程后,止动件20重新卡到止动槽22的靠右的半球面凹槽内,此时又是稳定的状态,整个系统恢复到图3所示的第一状态,至此工作头23的拔出过程完毕。整个过程只需一只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握住工具,大拇指和食指推动切换套11并且拔出工作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后,使冲击扳手在工作中更换工作头23的过程只需一只手完成,在节约工时的同时也提供给了用户方便;同时,由于整个换工作头23的过程只需碰到工作头23与切换套11,而切换套11与卡套10之间有间隙,因此不会烫手,提高了安全的保证。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击扳手,包括壳体、驱动轴、与所述驱动轴连接的主动冲击块、朝所述壳体的前端延伸的从动冲击块,所述主动冲击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相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前端与所述从动冲击块通过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弹性件相抵紧连接,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具有安装工作头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内设有可径向运动以夹紧或放开工作头的第二滚动件,所述冲击扳手还包括:可沿轴向前后运动以限制或释放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卡套,推动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前运动的切换套;所述卡套与所述从动冲击块之间连接有令所述卡套沿轴向向后运动复位的第二弹性件,所述切换套和所述壳体之间还设有止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从动冲击块的前部,所述卡套的内部具有限制所述第二滚动件径向退出所述径向通孔的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沿径向向内凸起的环形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在所述限位部的后部沿轴向向后延伸具有延伸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具有沿轴向向后内径逐渐扩大的异径部过渡连接,所述异径部与所述延伸部形成容纳所述第二滚动件的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套可轴向前后运动地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前部,其内部具有与所述卡套的后端相抵紧的抵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卡套之间还设有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套的前端具有沿轴向向前延伸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套设于所述卡套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凹槽或者突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切换套内的止动件和令所述止动件压紧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第三弹性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还具有与所述止动件相对应的止动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为铜帽,所述第三弹性件为铜帽弹簧,所述铜帽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滑动连接的部分为半球状,所述止动槽为半球面凹槽。
CN201310221931.XA 2013-06-06 2013-06-06 冲击扳手 Active CN104227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1931.XA CN104227633B (zh) 2013-06-06 2013-06-06 冲击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1931.XA CN104227633B (zh) 2013-06-06 2013-06-06 冲击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7633A CN104227633A (zh) 2014-12-24
CN104227633B true CN104227633B (zh) 2016-05-18

Family

ID=52216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1931.XA Active CN104227633B (zh) 2013-06-06 2013-06-06 冲击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76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9872B1 (en) * 1999-08-13 2001-03-13 Maxtech Consumer Products, L.L.C. Quick-release mechanism for screwdriver bits and the like
US6457916B2 (en) * 1999-11-15 2002-10-01 Insty-Bit, Inc. Locking quick-change chuck assembly
EP1513653B1 (de) * 2002-06-10 2012-09-19 WERA WERK HERMANN WERNER GmbH & Co. KG Futter zur aufnahme von durch drehen um ihre achse verwendbare werkzeuge
CN200970741Y (zh) * 2006-10-27 2007-11-07 汪荣昌 一种新型螺钉快速安装定位装置
CN200998854Y (zh) * 2007-01-09 2008-01-02 包哲尧 一种气动螺丝刀工具头的锁定机构
CN102335906B (zh) * 2010-07-20 2014-04-1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2773507B (zh) * 2011-05-09 2015-04-2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夹头
CN202556323U (zh) * 2012-05-16 2012-11-28 宁波良业电器有限公司 螺丝批批头的快夹装置
CN102729225B (zh) * 2012-07-12 2015-04-08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快夹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7633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2362A (zh) 电圆锯
CN104227633B (zh) 冲击扳手
US9186783B2 (en) Automatic bit-changing screwdriver
CN203830640U (zh) 一种电动拉铆枪
CN201098863Y (zh) 改进的快脱接杆结构
CN204505183U (zh) 减震回力锤
KR101379083B1 (ko) 채혈기
CN216658014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的智能机器人保护壳
CN104227675A (zh) 榔头
CN205734302U (zh) 一种角磨机
JP2016020018A (ja) ノックピン抜き工具
US20120291292A1 (en) Folding knife with safety switch
CN203277152U (zh) 梅花触头弹簧安装工具
CN107634372A (zh) 一种供电插座
JP2012161308A (ja) うろこ取り刃物及び動力型うろこ取り機並びにうろこ取り方法
CN201895292U (zh) 改进的电动螺丝刀
CN202318255U (zh) 一种起钉锤
CN102463552A (zh) 改进的电动螺丝刀
CN203862584U (zh) 一种新型胶迹铲除机
CN104842308A (zh) 微小扭力工具
CN209912799U (zh) 一种便于拔出的插入式温控器
CN208246870U (zh) 一种刀具
CN201483528U (zh) 电动毛绒刀
CN216748779U (zh) 一种支持快速热拔插的多功能u盘
CN217833131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角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