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3938A - 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3938A
CN104223938A CN201310229295.5A CN201310229295A CN104223938A CN 104223938 A CN104223938 A CN 104223938A CN 201310229295 A CN201310229295 A CN 201310229295A CN 104223938 A CN104223938 A CN 104223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losure
interior pot
pot cover
pressure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92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3938B (zh
Inventor
陈瑞德
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292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39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3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3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3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3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锅。压力锅包括:锅体;内锅;锅盖;锁合件,锁合件具有夹持腔,锁合件在阻止锅盖脱离内锅的锁止位置与允许锅盖脱离内锅的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体上,其中在锁止位置内锅和锅盖夹持在夹持腔内,在解锁位置内锅和锅盖脱离夹持腔;和推动件,推动件在推动密封圈的一部分使加热腔处于非密封状态的泄压位置与允许密封圈密封锅盖和内锅的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盖和内锅中的一个上,其中锅盖位于合盖位置时推动件位于起压位置,锅盖位于开盖位置时推动件位于泄压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具有加热效率高、便于使用、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的结构与电饭煲、电热锅结构相似,蒸煮食物不方便;一种内锅呈盘状结构方便蒸煮食物的电压力锅,这种电压力锅的开合盖结构不合理,开合盖操作不方便;在合盖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加热,锅内压力增大时,容易造成掀盖等安全事故,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开合盖方便、安全的压力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压力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具有上端敞开的容纳腔;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容纳腔内;锅盖,所述锅盖在合盖位置与开盖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锅上,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锅、所述锅盖与所述密封圈形成加热食物的加热腔;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具有夹持腔,所述锁合件在阻止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锁止位置与允许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体上,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夹持在所述夹持腔内,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夹持腔;和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在推动所述密封圈的一部分使所述加热腔处于非密封状态的泄压位置与允许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的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中的一个上,其中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起压位置,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泄压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通过在所述锅体上设置可以在阻止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所述锁止位置与允许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所述锁合件,从而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所述内锅、所述锅盖与所述密封圈形成的加热食物的加热腔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并通过在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中的一个上设置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所述推动件,从而可以避免在所述锅盖没有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内锅、所述锅盖与所述密封圈形成的加热食物的加热腔内的压力升高,进而可以避免发生掀盖、爆锅等安全事故。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具有加热效率高、便于使用、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压力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合件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体上。由此可以使所述压力锅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合件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沿与所述上夹板的外沿相连且下沿与所述下夹板的外沿相连,其中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所述连接板限定出所述夹持腔。由此不仅可以在所述锁止位置使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更稳固地夹持在所述夹持腔内,从而进一步确保在加热过程中所述内锅、所述锅盖与所述密封圈形成的加热食物的加热腔始终处于密封状态,而且可以使所述锁合件的结构更合理、制造成本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所述容纳腔;和外锅,所述外锅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其中所述锁合件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锅上;所述外锅包括:外锅本体,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本体内;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的下方,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所述锁合件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由此可以使所述压力锅的结构更加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滑槽沿所述内锅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锁合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锁合件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滑槽内。由此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所述锁合件进行安装,而且可以使所述锁合件更顺畅地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座的水平截面为环形,所述支撑座套装在所述外锅本体上,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所述锁合件和所述支撑座以便将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所述锁合件和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更方便地将所述外锅本体与所述支撑座安装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锅还包括导向盘,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锅上,所述导向盘上设有锁止槽和与所述锁止槽连通的解锁槽,所述锁止槽在所述内锅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解锁槽内侧,其中所述锁合件上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和所述解锁槽内,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锁止槽内时所述锁合件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导柱位于所述解锁槽内时所述锁合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由此可以通过转动所述导向盘来使所述锁合件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以使所述压力锅更加容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盘上还设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的内端与所述锁止槽连通且外端与所述解锁槽连通,所述导向盘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导柱的下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且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和所述解锁槽内。由此可以使所述导柱移动的更顺畅,进而可以使所述锁合件更顺畅地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或所述内锅的径向贯通所述壳体的拨扭滑槽,所述压力锅还包括拨扭件,所述拨扭件包括:拨扭件本体,所述拨扭件本体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拨扭,所述拨扭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所述拨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拨扭滑槽且伸出所述容纳腔;和拨销,所述拨销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且与所述导向盘相连以便带动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转动。由此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使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转动,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使所述锁合件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即所述压力锅更加容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拨扭件本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拨扭件本体的第一导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内设有下端敞开的螺纹孔,其中所述固定柱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钉且所述螺钉的头部与所述拨扭件本体的下表面配合。由此可以更加稳定地将所述拨扭件本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不会影响所述拨扭件本体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动件沿所述锅盖的径向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上。由此可以使所述压力锅的结构更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通所述壳体的拨扭滑槽,所述推动件上设有第一泄压槽和与所述第一泄压槽连通的第一起压槽,所述第一泄压槽在所述锅盖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起压槽内侧,所述压力锅还包括拨扭件,所述拨扭件包括:拨扭件本体,所述拨扭件本体沿所述锅盖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拨扭,所述拨扭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所述拨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拨扭滑槽且伸出所述壳体;和销柱,所述销柱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且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泄压槽和所述第一起压槽内,所述销柱位于所述第一泄压槽内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泄压位置,所述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起压槽内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起压位置。由此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使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移动,即所述压力锅更加容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拨扭滑槽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壳体的第二导槽,所述销柱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导槽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内锅上设有沿所述锅盖的径向贯通所述内锅且与所述密封圈的所述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由此可以使所述推动件更加容易地推动所述密封圈的所述一部分脱离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锁止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解锁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起压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泄压位置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爆炸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开盖位置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位于合盖位置的剖视图;
图22是图21的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压力锅1、加热腔11、锅体10、容纳腔101、壳体110、上壳体111、连接柱1111、第二导槽1112、下壳体112、固定柱113、拨扭滑槽114、螺钉115、外锅120、外锅本体121、翻边1211、支撑座122、上表面1221、滑槽1222、支脚1223、下表面1224、导向槽1225、卡扣1226、内锅20、第二通孔210、内锅本体201、锅牙2011、内锅把手202、上表面2021、第二泄压槽2022、第二起压槽2023、锅盖30、锅盖本体301、盖牙3011、第一通孔3012、锅盖把手302、第一导向孔3021、第二导向销3022、第一容纳腔303、第一容纳腔的壁3031、锁合件40、夹持腔401、上夹板410、下夹板420、连接板430、导柱440、推动件50、第一泄压槽510、第一起压槽520、推动件本体501、推动部5011、驱动部5012、第一导向销5013、第二导向孔5014、导向盘60、锁止槽610、解锁槽620、过渡槽630、拨销孔640、拨扭件70、拨扭件本体710、导槽711、拨扭件本体的下表面712、第一导槽713、拨扭720、拨销730、销柱740、电加热盘80、密封圈90、弹性件91、上下方向G、内外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包括锅体10、内锅20、锅盖30和锁合件40。
锅体10内具有上端敞开的容纳腔101,内锅20设在容纳腔101内,锅盖30设在内锅20上。锁合件40具有夹持腔401,锁合件40在阻止锅盖30脱离内锅20的锁止位置与允许锅盖30脱离内锅20的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体10上,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内锅20和锅盖30夹持在夹持腔401内,在所述解锁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内锅20和锅盖30脱离夹持腔401。
换言之,在所述解锁位置内锅20和锅盖30可以相对运动,即锅盖30可以被打开;在所述锁止位置内锅20和锅盖30不可以相对运动,即锅盖30无法被打开。当用户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加热物品时,可以将锁合件40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到所述锁止位置,由此可以将内锅20和锅盖30锁扣在锅体10上,从而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内锅20和锅盖30限定出的加热腔11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加热结束后,可以将锁合件40从所述锁止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以便可以打开锅盖30、取出物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通过在锅体10上设置可以在阻止锅盖30脱离内锅20的所述锁止位置与允许锅盖30脱离内锅20的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锁合件40,从而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使内锅20和锅盖30限定出的加热腔11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具有加热效率高、便于使用等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锅盖30与内锅20之间可以设有密封圈90。内锅20、锅盖30与密封圈90形成加热食物的加热腔11。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锁合件40可以沿内锅20的径向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体10上。换言之,锁合件40可以沿内锅20的径向移动。由此可以使压力锅1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合件40可以包括上夹板410、下夹板420和连接板430。连接板430的上沿可以与上夹板410的外沿相连且连接板430的下沿可以与下夹板420的外沿相连,其中上夹板410、下夹板420和连接板430可以限定出夹持腔401。换言之,在所述锁止位置,内锅20和锅盖30可以夹持在上夹板410和下夹板420之间。由此不仅可以在所述锁止位置使内锅20和锅盖30更稳固地夹持在夹持腔401内,从而进一步确保在加热过程中内锅20和锅盖30限定出的加热空间加热腔11始终处于密封状态,而且可以使锁合件40的结构更合理、制造成本更低。具体地,上夹板410、下夹板420可以采用水平设置,使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上夹板410也可以略带一定角度,例如:上夹板410与连接板430之间的夹角为90°-110°,使锁合过程更为顺畅。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图22中的箭头G所示,内外方向如图1-图22中的箭头H所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锅体10可以包括壳体110和外锅120。壳体110内具有容纳腔101,外锅120可以设在容纳腔101内,内锅20可以设在外锅120内,其中锁合件40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外锅120上。由此可以使压力锅1的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如图1-图3、图9-图12所示,内锅20可以呈盘状,外锅120可以呈盘状,锅盖30可以呈倒置的桶状。由此可以方便的将需要蒸煮烹饪的食物放入压力锅1中和从压力锅1取出。
压力锅1可以具有电加热盘80,电加热盘80可以设在外锅120内。内锅20可以放置于电加热盘80上,由此可以方便地取出内锅20以便对内锅20进行清洗。具体地,电加热盘80可以采用普通的盘式电热盘、管式电热盘,也可以采用电磁加热盘。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9所示,外锅120可以包括外锅本体121和支撑座122。内锅20可以设在外锅本体121内。支撑座122可以位于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的下方,支撑座122的上表面1221上可以设有滑槽1222,锁合件40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滑槽1222内。由此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对锁合件40进行安装,而且可以使锁合件40更顺畅地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
具体地,支撑座122的水平截面可以为环形,支撑座122可以套装在外锅本体121上。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的水平截面可以为环形。由此可以更方便地将外锅本体121与支撑座122安装在一起。支撑座122上可以设有支脚1223,支脚1223可以固定在容纳腔101的底壁上。由此可以更加稳固地安装外锅本体121和支撑座122。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锁合件40可以为多个,多个锁合件40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锅体10上。由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在加热过程中内锅20和锅盖30限定出的加热腔11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其中,内锅20的径向、锅盖30的径向和锅体10的径向可以相同,内锅20的周向、锅盖30的周向和锅体10的周向可以相同。
滑槽1222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滑槽1222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支撑座122的上表面1221上,锁合件40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锁合件40可以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滑槽1222内。换言之,滑槽1222的数量与锁合件40的数量可以相等,且多个滑槽1222在内锅20的周向的位置与多个锁合件40在内锅20的周向的位置一一对应,一个锁合件40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一个滑槽1222内。由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在加热过程中内锅20和锅盖30限定出的加热腔11始终处于密封状态。
如图5、图7、图13和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可以包括下壳体112和设在下壳体112上的上壳体111,下壳体112与上壳体111限定出容纳腔101。
具体地,上壳体111上可以设有连接柱1111,连接柱1111可以由上向下依次穿过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锁合件40和支撑座122以便将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锁合件40和支撑座122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锁合件40和支撑座122上都设有通孔,以便连接柱1111穿过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锁合件40和支撑座122。
其中,锁合件40上的通孔可以沿内锅20的径向延伸,从而在锁合件40移动时锁合件40不会与连接柱1111产生干涉。具体地,下夹板420上可以设有用于连接柱1111通过的通孔。
具体地,连接柱1111的下表面上可以设有螺纹孔,螺钉配合在该螺纹孔内且该螺钉的头部可以与支撑座122的下表面配合,由此可以更加稳固地将外锅本体121的翻边1211、锁合件40和支撑座122连接在一起。有利地,该螺钉的头部与支撑座122的下表面之间可以设有垫片。
如图1-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力锅1还可以包括导向盘60,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外锅120上(外锅120的周向与内锅20的周向可以相同),导向盘60上可以设有锁止槽610和与锁止槽610连通的解锁槽620,锁止槽610在内锅20的径向上可以位于解锁槽620内侧。其中,如图2和图10所示,锁合件40上可以设有导柱440,导柱440可以可移动地配合在锁止槽610和解锁槽620内,导柱440位于锁止槽610内时锁合件40可以位于所述锁止位置,导柱440位于解锁槽620内时锁合件40可以位于所述解锁位置。
当转动导向盘60时,锁止槽610的壁和解锁槽620的壁可以带动锁合件40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由于锁止槽610在内锅20的径向上位于解锁槽620内侧,因此转动导向盘60(例如沿顺时针转动导向盘60)使导柱440从解锁槽620移动到锁止槽610时,导柱440沿内锅20的径向向内移动,进而使锁合件40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到所述锁止位置。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导向盘60(例如沿逆时针转动导向盘60)使导柱440从锁止槽610移动到解锁槽620时,导柱440沿内锅20的径向向外移动,进而使锁合件40从所述锁止位置移动到所述解锁位置。由此可以通过转动导向盘60来使锁合件40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可以使压力锅1更加容易操作。
具体地,如图1-图3、图9-图11所示,导向盘60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支撑座122的下表面1224上,导柱440的下部可以穿过支撑座122且导柱440的下部可以可移动地配合在锁止槽610和解锁槽620内。也就是说,支撑座122上可以设有通孔,且导柱440的下部可以穿过该通孔。有利地,该通孔可以沿内锅20的径向延伸,从而在导柱440移动时导柱440不会与支撑座122产生干涉。
如图3和图11所示,支撑座122的下表面1224上可以设有导向槽1225,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导向槽1225内。由此可以使导向盘60更好地与支撑座122配合,从而使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的转动更顺畅,而且可以更加方便地、容易地将导向盘60安装在支撑座122上。具体地,导向槽1225的壁上可以设有卡扣1226,卡扣1226卡合在导向盘60的下表面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稳固地将导向盘60安装在支撑座122上。
导向盘60的横截面可以为环形。支撑座122的水平截面可以为环形。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11所示,导向盘60上还可以设有过渡槽630,过渡槽630的内端与锁止槽610连通且过渡槽630的外端与解锁槽620连通。由此可以使导柱440移动的更顺畅,进而可以使锁合件40更顺畅地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图3和图10-图12所示,壳体110上可以设有贯通壳体110的拨扭滑槽114。如图1-图4所示,压力锅1还可以包括拨扭件70,拨扭件70可以包括拨扭件本体710、拨扭720和拨销730。拨扭件本体710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容纳腔101内(即拨扭件本体710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可移动地设在容纳腔101内)。拨扭720可以设在拨扭件本体710上,拨扭72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贯通壳体110的拨扭滑槽114且拨扭720的一部分可以伸出容纳腔101。由此便于用户操作拨扭720。拨销730可以设在拨扭件本体710上且拨销730可以与导向盘60相连以便带动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带动拨扭72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拨扭720可以带动拨扭件本体71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进而拨扭件本体710可以带动拨销73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拨销730可以带动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最后导向盘60可以通过导柱440带动锁合件40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由此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使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使锁合件40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即压力锅1更加容易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导向盘60上可以设有与拨销730相配合的拨销孔640。由此可以使拨销730更加容易地、稳定地带动导向盘6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
拨扭滑槽114可以沿上下方向或内锅20的径向贯通壳体110。有利地,拨扭滑槽114可以沿上下方向贯通上壳体111,拨扭滑槽114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延伸。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拨扭件本体710上可以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拨扭件本体710的导槽711,壳体110(例如上壳体111)上可以设有固定柱113且固定柱113内可以设有下端敞开的螺纹孔。其中,固定柱113可以配合在导槽711内,所述螺纹孔内可以设有螺钉115且螺钉115的头部可以与拨扭件本体710的下表面712配合。由此可以更加稳定地将拨扭件本体710安装在壳体110上,且不会影响拨扭件本体710移动。
下面参考图9-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1。如图9-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包括锅体10、内锅20、锅盖30和推动件50。
内锅20设在锅体10上,锅盖30在合盖位置与开盖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内锅20上,其中锅盖30与内锅20之间设有密封圈90,内锅20、锅盖30与密封圈90形成加热食物的加热腔11。推动件50在推动密封圈90的一部分使加热腔11处于非密封状态的泄压位置与允许密封圈90密封锅盖30和内锅20的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盖30和内锅20中的一个上。其中,锅盖30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时推动件50位于所述起压位置,锅盖30位于所述开盖位置时推动件50位于所述泄压位置。
也就是说,如果锅盖30没有位于所述合盖位置(例如锅盖30合盖不到位),则推动件50不能位于所述起压位置,即推动件50位于所述泄压位置,由此密封圈90、内锅20和锅盖30构成的加热腔11处于非密封状态,该加热腔11内的压力无法升高,从而可以避免发生掀盖、爆锅等安全事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通过在锅盖30和内锅20中的一个上设置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的推动件50,从而可以避免在锅盖30没有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时,密封圈90、内锅20和锅盖30形成的加热食物的加热腔11内的压力升高,进而可以避免发生掀盖、爆锅等安全事故。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具有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力锅1可以同时包括推动件50和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锁合件40。当锁合件40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时,锅盖30位于所述合盖位置且推动件50位于所述起压位置。当锁合件40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锅盖30位于所述开盖位置且推动件50位于所述泄压位置。
如图9-图17以及图19-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推动件50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盖30上。由此可以使压力锅1的结构更合理。具体地,所述推动件50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锅盖30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拨扭件本体710上可以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拨扭件本体710的第一导槽713,壳体110(例如上壳体111)上可以设有固定柱113且固定柱113内可以设有下端敞开的螺纹孔。其中,固定柱113可以配合在第一导槽713内,所述螺纹孔内可以设有螺钉115且螺钉115的头部可以与拨扭件本体710的下表面712配合。由此可以更加稳定地将拨扭件本体710安装在壳体110上,且不会影响拨扭件本体710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1所示,锅体10可以包括壳体110,壳体110上可以设有贯通壳体110的拨扭滑槽114,推动件50上设有第一泄压槽510和与第一泄压槽510连通的第一起压槽520,第一泄压槽510在锅盖30的径向上可以位于第一起压槽520外侧。如图9-图16所示,压力锅1还可以包括拨扭件70,拨扭件70可以包括拨扭件本体710、拨扭720和销柱740。拨扭件本体710沿锅盖3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10内。拨扭720可以设在拨扭件本体710上,拨扭72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拨扭滑槽114且拨扭720的一部分可以伸出壳体110。由此便于用户操作拨扭720。销柱740设在拨扭件本体710上且销柱740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泄压槽510和第一起压槽520内,销柱740位于第一泄压槽510内时推动件50位于所述泄压位置,销柱740位于第一起压槽520内时推动件50位于所述起压位置。换言之,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拨扭件70还可以包括销柱740。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带动拨扭72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拨扭720可以带动拨扭件本体710沿内锅20的周向转动,进而拨扭件本体710可以带动销柱740在第一泄压槽510和第一起压槽520内移动。由于第一泄压槽510在锅盖30的径向上位于第一起压槽520外侧,因此当销柱740从第一起压槽520移动到第一泄压槽510时,销柱740可以带动推动件50沿锅盖30的径向向内移动(即推动件50从所述起压位置移动到所述泄压位置)以便推动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脱离锅盖30和内锅20,当销柱740从第一泄压槽510移动到第一起压槽520时,销柱740可以带动推动件50沿锅盖30的径向向外移动(即推动件50从所述泄压位置移动到所述起压位置)以便使推动件50脱离密封圈90,密封圈90可以复位以便密封锅盖30和内锅20。其中,第一泄压槽510和第一起压槽520可以大体沿内锅20的周向延伸。
与此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拨扭720带动锁合件40在所述解锁位置与所述锁止位置之间移动(具体过程上面已描述,在此不再详细地描述)。换言之,用户可以通过拨扭720带动锁合件40移动至所述锁止位置且带动推动件50移动至所述起压位置,此时锅盖30位于所述合盖位置,可以利用压力锅1进行加热。用户还可以通过拨扭720带动锁合件40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且带动推动件50移动至所述泄压位置,此时锅盖30位于所述开盖位置。由此用户可以更加容易地使推动件50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移动,即压力锅1更加容易操作。
有利地,如图1-图3以及图9-图11所示,壳体110可以包括下壳体112和设在下壳体112上的上壳体111,拨扭滑槽114可以设在上壳体111上。拨扭滑槽114可以沿上下方向贯通上壳体111,拨扭滑槽114可以沿内锅20的周向延伸。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壳体111上可以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上壳体111的第二导槽1112,销柱740的一部分可以穿过第二导槽1112且销柱740的一部分可以伸出壳体110。换言之,销柱740的上部可以伸出壳体110且配合在第一泄压槽510和第一起压槽520内。
内锅20上可以设有沿锅盖30的径向贯通内锅20且与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通孔210,推动件50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二通孔210内。由此可以使推动件50更加容易地推动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脱离锅盖30和内锅20。
如图17、图19-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压力锅1还可以包括弹性件91,弹性件91的一端可以设在锅盖30和内锅20中的一个上且弹性件91的另一端可以与推动件50相连,其中弹性件91可以处于形变状态且弹性件91施加在推动件50上的弹力朝向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以便将推动件50常推向所述泄压位置。换言之,如果锅盖30没有位于所述合盖位置,则推动件50可以始终推动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以便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脱离内锅20和锅盖30,即推动件50可以始终位于所述泄压位置。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发生掀盖、爆锅等安全事故,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力锅1的安全性能。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内锅20可以包括内锅本体201且内锅本体201上可以设有锅牙2011,锅盖30可以包括锅盖本体301且锅盖本体301上可以设有盖牙3011。其中,锅盖本体301在所述合盖位置与所述开盖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内锅本体201上且密封圈90可以设在锅盖本体301与内锅本体201之间,在所述合盖位置盖牙3011与锅牙2011配合且推动件50位于所述起压位置,在所述开盖位置盖牙3011脱离锅牙2011且推动件50位于所述泄压位置。
具体地,锅盖本体301上可以设有沿锅盖30的径向贯通锅盖本体301且与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相对的第一通孔3012,推动件50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以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一通孔3012内。由此可以使推动件50更加容易地推动密封圈90的所述一部分脱离锅盖30和内锅2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内锅20还可以包括设在内锅本体201上的内锅把手202,内锅把手202的上表面2021上可以设有第二泄压槽2022和与第二泄压槽2022连通的第二起压槽2023,第二泄压槽2022在锅盖30的径向上可以位于第二起压槽2023内侧,推动件50可以包括推动件本体501和设在推动件本体501上的推动部5011和驱动部5012。其中,驱动部5012可以可移动地设在第二泄压槽2022和第二起压槽2023内,推动部5011可以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合在锅盖30的第一通孔3012内。驱动部5012位于第二泄压槽2022内时推动部5011可以位于所述泄压位置,驱动部5012位于第二起压槽2023内时推动部5011可以位于所述起压位置。
用户安装锅盖30时,可以先将锅盖30放置在内锅20上,且使锅盖30的盖牙3011与内锅20的锅牙2011错开,此时推动件50的驱动部5012位于第二泄压槽2022内。然后用户可以转动锅盖30以便使锅盖30的盖牙3011与内锅20的锅牙2011相对,此时推动件50随着锅盖30一起转动,驱动部5012从第二泄压槽2022移动到第二起压槽2023内。由于第二泄压槽2022在锅盖30的径向上位于第二起压槽2023内侧,因此当驱动部5012从第二泄压槽2022移动到第二起压槽2023时,在第二泄压槽2022的壁和第二起压槽2023的壁的作用下,驱动部5012可以克服弹性件91的弹力且沿锅盖30的径向向外移动,进而推动件本体501和推动部5011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向外移动(即推动部5011从所述泄压位置移动到所述起压位置)以便使推动部5011脱离密封圈90,密封圈90可以复位以便密封锅盖30和内锅20,此时锅盖30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打开锅盖30的过程与上述过程正好相反,在此不再详细地描述。其中,第二泄压槽2022和第二起压槽2023可以大体沿锅盖30的周向延伸。
如图19-图22所示,锅盖30还可以包括设在锅盖本体301上的锅盖把手302且锅盖本体301与锅盖把手302之间可以限定出第一容纳腔303,推动件50和弹性件91可以设在第一容纳腔303内且弹性件9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容纳腔303的壁3031相连。由此不仅可以更稳固地安装推动件50和弹性件91,而且可以使压力锅1的结构更加简洁、外形更加美观。
具体地,如图17所示,锅盖把手302上可以设有沿锅盖30的径向贯通锅盖把手302的第一导向孔3021,推动件50还可以包括设在推动件本体501上的第一导向销5013且第一导向销5013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定向(即第一导向销5013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延伸)。其中,第一导向销5013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一导向孔3021内,弹性件91可以套装在第一导向销5013上。由此推动件50可以在锅盖本体301的第一通孔3012与锅盖把手302的第一导向孔3021之间沿锅盖30的径向移动,从而可以使推动件50能够更加稳定地移动。
如图17所示,推动件本体501上可以设有沿锅盖30的径向贯通推动件本体501的第二导向孔5014,第一容纳腔303的壁3031上可以设有沿锅盖30的径向定向的第二导向销3022(即第二导向销3022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延伸),第二导向销3022可以沿锅盖30的径向可移动地配合在第二导向孔5014内。由此可以使推动件50能够更加稳定地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内具有上端敞开的容纳腔;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锅盖,所述锅盖在合盖位置与开盖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内锅上,其中所述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锅、所述锅盖与所述密封圈形成加热食物的加热腔;
锁合件,所述锁合件具有夹持腔,所述锁合件在阻止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锁止位置与允许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内锅的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体上,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夹持在所述夹持腔内,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内锅和所述锅盖脱离所述夹持腔;和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在推动所述密封圈的一部分使所述加热腔处于非密封状态的泄压位置与允许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的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和所述内锅中的一个上,其中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合盖位置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起压位置,所述锅盖位于所述开盖位置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泄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件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件包括:
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沿与所述上夹板的外沿相连且所述连接板的下沿与所述下夹板的外沿相连,其中所述上夹板、所述下夹板和所述连接板限定出所述夹持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所述容纳腔;和
外锅,所述外锅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内,其中所述锁合件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锅上;
所述外锅包括:
外锅本体,所述内锅设在所述外锅本体内;和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的下方,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上设有滑槽,所述锁合件在所述锁止位置与所述解锁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滑槽沿所述内锅的周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锁合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锁合件分别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水平截面为环形,所述支撑座套装在所述外锅本体上,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所述锁合件和所述支撑座以便将所述外锅本体的翻边、所述锁合件和所述支撑座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盘,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锅上,所述导向盘上设有锁止槽和与所述锁止槽连通的解锁槽,所述锁止槽在所述内锅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解锁槽内侧,其中所述锁合件上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和所述解锁槽内,所述导柱位于所述锁止槽内时所述锁合件位于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导柱位于所述解锁槽内时所述锁合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盘上还设有过渡槽,所述过渡槽的内端与所述锁止槽连通且外端与所述解锁槽连通,所述导向盘的横截面为环形,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上,所述导柱的下部穿过所述支撑座且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锁止槽和所述解锁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或所述内锅的径向贯通所述壳体的拨扭滑槽,所述压力锅还包括拨扭件,所述拨扭件包括:
拨扭件本体,所述拨扭件本体沿所述内锅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容纳腔内;
拨扭,所述拨扭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所述拨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拨扭滑槽且伸出所述容纳腔;和
拨销,所述拨销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且与所述导向盘相连以便带动所述导向盘沿所述内锅的周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扭件本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拨扭件本体的第一导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内设有下端敞开的螺纹孔,其中所述固定柱配合在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钉且所述螺钉的头部与所述拨扭件本体的下表面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沿所述锅盖的径向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贯通所述壳体的拨扭滑槽,所述推动件上设有第一泄压槽和与所述第一泄压槽连通的第一起压槽,所述第一泄压槽在所述锅盖的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起压槽内侧,所述压力锅还包括拨扭件,所述拨扭件包括:
拨扭件本体,所述拨扭件本体沿所述锅盖的周向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
拨扭,所述拨扭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所述拨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拨扭滑槽且伸出所述壳体;和
销柱,所述销柱设在所述拨扭件本体上且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泄压槽和所述第一起压槽内,所述销柱位于所述第一泄压槽内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泄压位置,所述销柱位于所述第一起压槽内时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起压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拨扭滑槽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上壳体的第二导槽,所述销柱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导槽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内锅上设有沿所述锅盖的径向贯通所述内锅且与所述密封圈的所述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推动件在所述泄压位置与所述起压位置之间可移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通孔内。
CN201310229295.5A 2013-06-08 2013-06-08 压力锅 Active CN1042239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9295.5A CN104223938B (zh) 2013-06-08 2013-06-08 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29295.5A CN104223938B (zh) 2013-06-08 2013-06-08 压力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3938A true CN104223938A (zh) 2014-12-24
CN104223938B CN104223938B (zh) 2016-08-10

Family

ID=5221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9295.5A Active CN104223938B (zh) 2013-06-08 2013-06-08 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393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791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
CN109419332A (zh) * 2017-09-01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5699Y (zh) * 2000-04-03 2001-01-24 舒岳光 压力锅的防爆密封圈装置
CN201055275Y (zh) * 2007-04-11 2008-05-07 岑玉群 电压力锅
CN202604529U (zh) * 2012-01-10 2012-12-1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WO2013044540A1 (zh) * 2011-09-26 2013-04-04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手柄旋转操作式压力锅
CN203341515U (zh) * 2013-06-08 2013-12-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锅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5699Y (zh) * 2000-04-03 2001-01-24 舒岳光 压力锅的防爆密封圈装置
CN201055275Y (zh) * 2007-04-11 2008-05-07 岑玉群 电压力锅
WO2013044540A1 (zh) * 2011-09-26 2013-04-04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手柄旋转操作式压力锅
CN202604529U (zh) * 2012-01-10 2012-12-1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CN203341515U (zh) * 2013-06-08 2013-12-18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7918A (zh) * 2017-02-27 2018-09-07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
CN109419332A (zh) * 2017-09-01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9419332B (zh) * 2017-09-01 2021-03-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3938B (zh)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56035B1 (en) Pressure cooker
CN206342329U (zh) 用于在压力下烹调食物的烹调器具
CN206342328U (zh) 用于在压力下烹调食物的烹调器具
CN206342327U (zh) 用于在压力下烹调食物的烹调器具
JP7104459B2 (ja) 連結可能なボウルと蓋ハンドルを備えたバイオネット圧力調理器
CN203341516U (zh) 压力锅
CN201585842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104223938A (zh) 压力锅
KR101607922B1 (ko) 저진공을 이용한 조리용기
CN20890974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盖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4133168U (zh) 电压力锅
CN203749172U (zh) 压力锅
CN203341513U (zh) 压力锅
CN104223936A (zh) 压力锅
CN203341515U (zh) 压力锅
CN104223937A (zh) 压力锅
CN103976663B (zh) 养生壶盖、养生壶及养生壶盖的使用方法
CN102125388B (zh) 多功能高压锅锅盖
CN203987547U (zh) 压力锅
CN203914582U (zh) 养生壶盖和养生壶
CN205994274U (zh) 锅盖及烹饪器具
CN110403454A (zh) 一种压力锅
CN207627045U (zh) 一种防吸胆的压力煲
CN208371540U (zh) 高原电水壶
CN202198419U (zh) 一种内旋盖式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