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22009B -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22009B
CN104222009B CN201310254256.0A CN201310254256A CN104222009B CN 104222009 B CN104222009 B CN 104222009B CN 201310254256 A CN201310254256 A CN 201310254256A CN 104222009 B CN104222009 B CN 1042220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rysopa
ladybug
host plant
prey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42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22009B8 (zh
CN104222009A (zh
Inventor
吕佳乐
姜晓环
王伟青
王伯明
董杰
乔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42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22009B8/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20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222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200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22009B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22009B8/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饲养叶螨、蚜虫,再利用所饲养的猎物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本方法不是将寄主植物及猎物一起放入瓢虫、草蛉饲养盒内,而是无需养虫笼、无需隔离在饲养室开放的环境下大量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本发明不仅提供了猎物、瓢虫、草蛉的饲养方法,而且还提供了收集瓢虫、草蛉的方法和包装瓢虫、草蛉的方法,以及种植基质的处理和重新利用方法。尽管本发明收集包装的瓢虫、草蛉主要是其幼虫,但本发明同样能够实现瓢虫、草蛉的大量饲养,不仅可为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大量的天敌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约人力、节约资源、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瓢虫和草蛉是防治温室蚜虫、叶螨的重要天敌,可以利用蚜虫、叶螨饲养。
专利号200510002749.0中瓢虫、草蛉的饲养方法是采用盒式饲养法,所述饲养方法尽管能实现瓢虫、草蛉的饲养,但还存在不够节约利用寄主植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问题,需要探索更好的饲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在寄主植物上饲养叶螨、蚜虫和瓢虫、草蛉的方法,不是将寄主植物及猎物一起放入瓢虫、草蛉饲养盒内,而是无需养虫笼、无需隔离在饲养室开放的环境下大量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节约利用寄主植物资源可以保证寄主植物持续生长持续提供更多的猎物;本发明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无需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剪取寄主植物及寄主植物上的蚜虫用于瓢虫、草蛉的饲喂;本发明同样能实现瓢虫、草蛉的大量饲养。
本发明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饲养叶螨、蚜虫,再利用所饲养的猎物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所述利用寄主植物饲养叶螨、蚜虫是指寄主植物可单独饲养叶螨或蚜虫,也可饲养两种猎物的混合物;所述瓢虫、草蛉可单独饲养,也可混合饲养。
具体关键操作步骤为:
1)猎物的饲养:在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的0.5天-15天内,将带有猎物种源的叶片或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一起接种到新寄主植物上,接种上的猎物为猎物的各虫态,所述叶片不剪成小块或很少剪成小块,其中新寄主植物叶片宽度至少在1cm以上,若寄主植物是菜豆则优选寄主植物叶片平均宽度达到6cm以上时接种,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猎物量大于5头,优选30头以上,在接种0.1天-10天内移走用于新寄主植物接种用的茎和叶片,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类则对植株的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优选只剪1-2次。
所述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是指用于猎物接种的载体中不单有叶片还有植株茎或茎上的侧枝、分枝、须枝。
所述叶片很少剪成小块是指叶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带有猎物的植株时,可能捎带误剪或误伤叶片所形成的叶片小块。
所述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顶芽或少剪几次顶芽,而不是一直一旦发现顶芽就及时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顶芽或全部顶芽继续生长。
2)瓢虫、草蛉的饲养:饲养瓢虫、草蛉的整个饲养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气,在饲养瓢虫、草蛉的过程中,无需养虫笼、无需隔离。
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当每株猎物量达到50头以上时接入瓢虫、草蛉;猎物和瓢虫或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1,优选大于50∶1、小于1000∶1;若寄主植株是豆类则对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优选不剪。所述对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顶芽或少剪几次顶芽,而不是一直一旦发现顶芽就及时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顶芽或全部顶芽继续生长。
下一批次及以后连续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饲养方法可以与上述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相同,但优选以下所述饲养方法,具体操作为:待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带有猎物、待接种瓢虫、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继续采用接种瓢虫、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饲养瓢虫、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10天以内、优选1天内,将待接种的寄主植物移入刚采收完瓢虫或草蛉的饲养室内,放置在饲养架、饲养台、地面、刚采收完瓢虫或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种植基质或其它能看到瓢虫或草蛉的各个地方,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摆放或转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据寄主植物上瓢虫或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补填部分带有猎物的寄主植物、或继续饲养、或再补放部分瓢虫或草蛉后继续饲养,但优选不再补放瓢虫、草蛉。所述寄主植物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盆、盘、容器等,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3)瓢虫、草蛉的收集方法:瓢虫、草蛉饲养量达到采收量时,就可对瓢虫、草蛉进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将植株茎、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也可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装置中,然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虫、草蛉各活动虫态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收集1次以上,优选每天检查、收集1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虫、草蛉为止,收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容器,确保收集不到瓢虫、草蛉后即可打开收集装置,挑取植株茎、枝或叶上残留的瓢虫、草蛉,挑完后即可清理挑剩下的植株茎、枝或叶。
其中,所述收集装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器具,收集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也可由三部分组成,优选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两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到收集管内;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装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所述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瓢虫、草蛉收集的空间,要求该空间在瓢虫、草蛉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装置、检查更换收集管、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枝或叶时需要有光。
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装填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0.001m3-1m3的容积,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须含有纱网、纱布、布、防虫网、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的材料,所述纱网、纱布、布、防虫网、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尽量保证瓢虫、草蛉除爬到收集管内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打开开口即可填装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所述收集导管是指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虫、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虫、草蛉可以从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头爬出收集容器,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的那一头爬进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以内。
4)瓢虫、草蛉的包装方法: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瓢虫、草蛉后,检查瓢虫、草蛉和猎物的量,在确保没有猎物或几乎无猎物的情况下才可以直接包装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时候再包装,包装方法是按包装标准量,将瓢虫、草蛉各虫态放入带有纸屑、纸条、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然后快速盖紧瓶盖,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完全密封、能够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瓢虫、草蛉包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所述包装瓶瓶盖带有透气孔,透气孔大小、形状不固定,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纱布、布封住,优选透气孔被纸封住。所述纸屑、纸条、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是指瓢虫、草蛉的包装介质,各种包装介质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及以上混合使用。
5)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猎物或瓢虫、草蛉的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也可连同使用过的种植器具一起移出饲养室,移出或倒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其中若过筛则筛网大小为0.1cm-10cm,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茎、叶或其它杂物通过,寄主植物的根茎叶可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直接丢弃,过筛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种植基质可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的成分,但在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最好经过冷冻、高温灭虫灭菌或暴晒处理,以确保种植基质内没有瓢虫、草蛉、猎物或其它虫类、致病菌等。
本发明不仅提供了猎物、瓢虫、草蛉的饲养方法,而且还提供了收集瓢虫、草蛉的方法和包装瓢虫、草蛉的方法,以及种植基质的处理和重新利用方法。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节约利用寄主植物资源可以保证寄主植物持续生长持续提供更多的猎物;本发明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无需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剪取寄主植物及寄主植物上的蚜虫用于瓢虫、草蛉的饲喂。
尽管本发明收集包装的瓢虫、草蛉主要是其幼虫,但本发明同样能够实现瓢虫、草蛉的大量饲养,不仅可为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大量的天敌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约人力、节约资源、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猎物的饲养方法
在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的0.5天-15天内,将带有猎物种源的叶片或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一起接种到新寄主植物上,接种上的猎物为猎物的各虫态,所述叶片不剪成小块或很少剪成小块,其中新寄主植物叶片宽度至少在1cm以上,若寄主植物是菜豆则优选寄主植物叶片平均宽度达到6cm以上时接种,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猎物量大于5头,优选30头以上,在接种后的0.1天-10天内移走用于新寄主植物接种用的植株茎和叶片,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类则对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优选只剪1-2次。
其中,所述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是指用于猎物接种的载体中不单有叶片还有植株茎或茎上的侧枝、分枝、须枝;所述叶片很少剪成小块是指叶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带有猎物的植株时,可能捎带误剪或误伤叶片所形成的叶片小块;所述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顶芽或少剪几次顶芽,而不是一直一旦发现顶芽就及时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顶芽或全部顶芽继续生长。
实施例2 瓢虫、草蛉的饲养
饲养瓢虫、草蛉的整个饲养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气,在饲养瓢虫、草蛉的过程中,无需养虫笼、无需隔离。
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当每株猎物量达到50头以上时接入瓢虫、草蛉;猎物和瓢虫、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1,优选大于50∶1、小于1000∶1;对豆类寄主植株的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优选不剪。
下一批次及以后连续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饲养方法可以与上述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相同,但优选以下所述饲养方法,具体操作为:待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带有猎物、待接种瓢虫、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继续采用接种瓢虫、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饲养瓢虫、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10天以内、优选1天内,将待接种的寄主植物移入刚采收完瓢虫、草蛉的饲养室内,放置在饲养架、饲养台、地面、刚采收完瓢虫、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种植基质或其它能看到瓢虫、草蛉的各个地方,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摆放或转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据寄主植物上瓢虫、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补填部分带有猎物的寄主植物、或继续饲养、或再补放部分瓢虫、草蛉后继续饲养,但优选不再补放瓢虫、草蛉。其中,所述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盆、盘、容器等,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实施例3 瓢虫、草蛉的收集方法
瓢虫、草蛉饲养量达到采收量时,就可对瓢虫、草蛉进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将植株茎、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也可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装置中,然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虫、草蛉各活动虫态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收集1次以上,优选每天检查、收集1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虫、草蛉为止,收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容器,确保收集不到瓢虫、草蛉后即可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枝或叶。
其中,所述收集装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器具,收集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也可由三部分组成,优选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两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到收集管内;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装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所述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瓢虫、草蛉收集的空间,要求该空间在瓢虫、草蛉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装置、检查更换收集管、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枝或叶时需要有光,收集室温度在15℃-45℃、湿度在30%-100%之间;
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装填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0.001m3-1m3的容积,其表面积10%以上是由纱网、纱布、布、防虫网或纸组成,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尽量保证瓢虫、草蛉爬到收集管内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打开开口即可填装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所述收集导管是指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虫、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虫、草蛉可以从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头爬出收集容器,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的那一头爬进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以内。
实施例4 瓢虫、草蛉的包装方法:
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瓢虫、草蛉后,检查瓢虫、草蛉和猎物的量,在确保没有猎物或几乎无猎物的情况下才可以直接包装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时候再包装,包装方法是按包装标准量,将瓢虫、草蛉各虫态放入带有纸屑、纸条、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然后快速盖紧瓶盖,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完全密封、能够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瓢虫、草蛉包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所述包装瓶瓶盖带有透气孔,透气孔大小、形状不固定,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纱布、布封住,优选透气孔被纸封住。所述纸屑、纸条、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是指瓢虫、草蛉的包装介质,各种包装介质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及以上混合使用。
实施例5 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猎物或瓢虫、草蛉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也可连同使用过的种植器具一起移出饲养室,移出或倒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其中若过筛则筛网大小为0.1cm-10cm,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茎、叶或其它杂物通过,寄主植物的根茎叶可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直接丢弃,过筛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种植基质可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的成分,但在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最好经过冷冻、高温灭虫灭菌或暴晒处理,以确保种植基质内没有瓢虫、草蛉、猎物或其它虫类、致病菌等。其中,所述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盆、盘、容器等,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Claims (11)

1.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饲养叶螨、蚜虫,再利用所饲养的猎物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所述瓢虫、草蛉可单独饲养,也可混合饲养,具体关键操作步骤为:
1)猎物的饲养:在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的0.5天-15天内,将带有猎物种源的叶片或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一起接种到寄主植物上,接种上的猎物为猎物的各虫态,所述叶片不剪成小块或很少剪成小块,其中寄主植物叶片宽度在1cm以上,平均每株寄主植物接入的猎物量大于5头,在接种0.1天-10天内移走用于寄主植物接种用的叶片或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其中寄主植物若是豆类则对植株的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
2)瓢虫、草蛉的饲养:饲养瓢虫、草蛉的整个饲养室是密封的,但可以透气,在饲养瓢虫、草蛉的过程中,无需养虫笼、无需隔离,
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当每株猎物量达到50头以上时接入瓢虫、草蛉,猎物和瓢虫或草蛉的接入比例大于10∶1,寄主植物若是豆类则对寄主植株的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
下一批次及以后连续饲养瓢虫、草蛉的方法,饲养方法与上述瓢虫、草蛉的首次饲养方法相同,或选以下饲养方法,具体操作为:待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新的一批带有猎物、待接种瓢虫、草蛉的寄主植物不是继续采用接种瓢虫、草蛉到寄主植物上的方法大量饲养瓢虫、草蛉,而是在上一批次瓢虫、草蛉采收后10天以内,将待接种的寄主植物移入刚采收完瓢虫或草蛉的饲养室内,放置在饲养架、饲养台、地面、刚采收完瓢虫或草蛉剩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种植基质或其它能看到瓢虫或草蛉的各个地方,0.1天-10天后移走上一批次留下的寄主植物种植器具,然后再重新摆放或转移留下的寄主植物,根据寄主植物上瓢虫或草蛉的量判定是否直接采收、或再补填部分带有猎物的寄主植物、或继续饲养、或再补放部分瓢虫或草蛉后继续饲养;
3)瓢虫、草蛉的收集方法:瓢虫、草蛉饲养量达到采收量时,就可对瓢虫、草蛉进行采收、收集,收集方法是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然后将植株茎、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也可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装置中,然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瓢虫、草蛉各活动虫态的收集,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收集1次以上,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瓢虫、草蛉为止,收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容器,确保收集不到瓢虫、草蛉后即可打开收集装置,挑取植株茎、枝或叶上残留的瓢虫、草蛉,挑完后即可清理挑剩下的植株茎、枝或叶;
4)瓢虫、草蛉的包装方法: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瓢虫、草蛉后,检查瓢虫、草蛉和猎物的量,在确保没有猎物或几乎无猎物的情况下才可以直接包装或先冷藏待需要的时候再包装,包装方法是按包装标准量,将瓢虫、草蛉各虫态放入带有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然后快速盖紧瓶盖,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完全密封、能够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瓢虫、草蛉包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所述包装瓶瓶盖带有透气孔,透气孔大小、形状不固定,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布封住;
5)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猎物或瓢虫、草蛉的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也可连同使用过的种植器具一起移出饲养室,移出或倒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后,放置0.1天以上,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其中若过筛则筛网网孔边长大小为0.1cm-10cm,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茎、叶或其它杂物通过,寄主植物的根茎叶可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不再利用,过筛后或打碎后留下的种植基质可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的成分,但在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要经过冷冻、高温灭虫灭菌或暴晒处理,以确保种植基质内没有瓢虫、草蛉、猎物或其它虫类、致病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利用寄主植物饲养叶螨、蚜虫是指寄主植物可单独饲养叶螨或蚜虫,也可饲养两种猎物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株茎和叶片的组合物是指用于猎物接种的载体中不单有叶片还有植株茎或茎上的侧枝、分枝、须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叶片很少剪成小块是指叶片全部或部分是完整的,而不完整的部分是在剪切带有猎物的植株时,可能捎带误剪或误伤叶片所形成的叶片小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芽处理是不剪或少剪是指可以完全不剪顶芽或少剪几次顶芽,而不是一直一旦发现顶芽就及时剪除,需要保留部分顶芽或全部顶芽继续生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寄主植物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容器,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装置是指用于收集瓢虫、草蛉的器具,收集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也可由三部分组成,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两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到收集管内;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装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集管三部分,收集瓢虫、草蛉时,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瓢虫、草蛉是从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瓢虫、草蛉收集的空间,要求该空间在瓢虫、草蛉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但在固定收集装置、检查更换收集管、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枝或叶时需要有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纸制品、蛭石、木屑、麦壳或谷壳是指瓢虫、草蛉的包装介质,各种包装介质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装填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的部分,收集容器具有0.001m3-1m3的容积,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须含有纱网、布、防虫网、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的材料,所述纱网、布、防虫网、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瓢虫、草蛉逃逸的材料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尽量保证瓢虫、草蛉除爬到收集管内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爬出,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打开开口即可填装瓢虫、草蛉及植株茎、枝或叶,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导管是指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瓢虫、草蛉爬出的通道,瓢虫、草蛉可以从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头爬出收集容器,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的那一头爬进收集管,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以内。
CN201310254256.0A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Active CN104222009B8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4256.0A CN104222009B8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4256.0A CN104222009B8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Public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2009A CN104222009A (zh) 2014-12-24
CN104222009B true CN104222009B (zh) 2016-08-10
CN104222009B8 CN104222009B8 (zh) 2016-12-07

Family

ID=5221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4256.0A Active CN104222009B8 (zh) 2013-06-21 2013-06-21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22009B8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6902B (zh) * 2015-07-20 2018-05-11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丽草蛉防治设施蔬菜烟粉虱的方法
CN105746435B (zh) * 2016-02-25 2018-05-1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利用米蛾卵繁殖大草蛉幼虫的方法
CN106135166B (zh) * 2016-06-30 2022-04-12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普通草蛉的扩繁方法及选用的装置
CN106718392A (zh) * 2016-11-29 2017-05-31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利用褐蛉防治温室花卉害虫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1127A (zh) * 2005-01-26 2005-06-2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瓢虫、草蛉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CN101707990A (zh) * 2009-11-27 2010-05-19 宁夏农林科学院 多异瓢虫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2017929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采用鳞翅目昆虫幼虫人工饲养瓢虫或草蛉的方法
CN102948401A (zh) * 2012-11-01 2013-03-06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一种人工大量繁殖异色瓢虫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4178A1 (fr) * 2007-09-14 2009-03-19 Faculté Universitaire des Sciences Agronomiques de Gembloux Procede de traitement par lutte biologique
KR101763343B1 (ko) * 2010-02-10 2017-08-01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체세포 또는 줄기세포의 핵 이식을 이용한 복제개의 생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1127A (zh) * 2005-01-26 2005-06-29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瓢虫、草蛉人工繁殖生产方法
CN102017929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采用鳞翅目昆虫幼虫人工饲养瓢虫或草蛉的方法
CN101707990A (zh) * 2009-11-27 2010-05-19 宁夏农林科学院 多异瓢虫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2948401A (zh) * 2012-11-01 2013-03-06 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 一种人工大量繁殖异色瓢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养瓢虫治蚜虫;王觉;《湖南教育》;19850501(第Z1期);第77页 *
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王甦等;《应用生态学报》;20070915;第18卷(第9期);第2117-2126页 *
草岭人工饲料的研究;王念慈;《山东农学院学报》;19820702(第Z1期);第45-52页 *
草蛉饲养观察报告;姚尚勇;《科学启蒙》;19980215(第1期);第28-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22009B8 (zh) 2016-12-07
CN104222009A (zh)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22011B (zh) 一种生产捕食螨的新方法
CN104222006B (zh)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小花蝽的方法
CN104813886A (zh) 无公害桃生产技术
CN103477940B (zh) 一种无公害水晶葡萄的栽培方法
CN104222009B (zh)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瓢虫、草蛉的方法
CN1969606A (zh) 一种白蚁共生人工种植鸡的方法
CN104222008B (zh)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食蚜蝇的方法
CN104222010B (zh)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捕食性盲蝽的方法
CN104222013B (zh) 一种大量生产智利小植绥螨的方法
CN104222012B (zh) 一种利用叶螨大量生产捕食螨的方法
CN104222019B (zh)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叶螨天敌的方法
CN104920318B (zh) 一种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
CN104222016B (zh) 利用替代猎物和叶螨、蓟马饲养捕食螨的方法
CN106234310A (zh) 一种高效繁殖智利小植绥螨的方法
CN103918478A (zh) 全桑枝生产有机食用菌的方法
CN104782575B (zh) 一种烟蓟马的采集及饲养方法
Abul-Soad Date palm in Pakistan,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ive
KR20100010112A (ko) 칡뿌리를 이용한 발효액비와 퇴비 제조방법
CN106508362A (zh) 一种提高南酸枣播种萌发率和移苗保存率的育苗方法
Gregorio et al. Guide to quality seedling production in smallholder nurseries
CN107182947A (zh) 一种大量生产草蛉的方法
CN104222014B (zh) 一种利用叶螨大量饲养捕食螨的方法
CN104222065B (zh) 捕食螨的收集方法
Kamondo et al. Growing of East African Sandalwood
CN104222017B (zh) 一种大量生产拟长毛钝绥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v Jiale

Inventor after: Jiang Xiaohuan

Inventor after: Wang Weiqing

Inventor after: Wang Boming

Inventor after: Dong Jie

Inventor after: Qiao Yan

Inventor before: Wang Bom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2

Address after: 100080 No. 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703

Applicant after: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Beijing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2

Applicant before: Wang Bom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1

Address after: 100193 Beijing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2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atentee after: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No. 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703

Patentee before: SHOUBONONG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I01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Patentee

Correc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00193 Beijing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2|SAFE BEST AND NECESSARY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alse: SAFE BEST AND NECESSARY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100080 No. 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703

Number: 32

Volume: 32

CI03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Correction item: Patentee|Address|Patentee

Correc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00193 Beijing Old Summer Palace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2|SAFE BEST AND NECESSARY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alse: SAFE BEST AND NECESSARY (BEIJING) BIOTECHNOLOGY CO., LTD.|100080 No. 9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1703

Number: 32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2

ERR Gazette co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