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9989A - 立体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立体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9989A
CN104219989A CN201380018944.5A CN201380018944A CN104219989A CN 104219989 A CN104219989 A CN 104219989A CN 201380018944 A CN201380018944 A CN 201380018944A CN 104219989 A CN104219989 A CN 104219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servation window
unloading part
spray nozzle
nozzle par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89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9989B (zh
Inventor
青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19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9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9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leaning in-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61B1/00068Valve switch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e.g. by using a sanitary shea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93Optical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stereoscopic vi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07Optical details
    • G02B23/2415Stereoscopic end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立体内窥镜具有:插入部(2);物镜光学系统(11),其设置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中;物镜光学系统(12),其设置在前端部中;第1开口部(18k),其与物镜光学系统(11)的光轴中心(11c)分开规定的距离a而设置,向物镜光学系统(11)送出流体;以及第2开口部(19k),其与物镜光学系统(12)的光轴中心(12c)分开与规定的距离a相同的距离b而设置,在与第1开口部(18k)相同的供给方向上向物镜光学系统(12)送出流体。

Description

立体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立体像进行摄像的立体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公知有对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立体像进行摄像的所谓立体内窥镜。立体内窥镜在插入部的前端面分别设有第1和第2物镜。并且,立体内窥镜在插入部的插入方向的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内设有使被检部位经由各物镜分别成像的第1和第2摄像元件。
连接有立体内窥镜的外部装置在监视器中交替地反复显示第1摄像元件中成像的第1观察图像和第2摄像元件中成像的第2观察图像。针对监视器中反复显示的第1观察图像和第2观察图像,观察者经由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利用一只眼睛仅观察第1观察图像,利用另一只眼睛仅观察第2观察图像。由此,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被检部位。
这里,将插入部插入到被检体内时,可能在设于前端面的各物镜的透镜面上附着污渍或产生模糊。当在各物镜的透镜面上附着污渍或产生模糊时,在各观察图像中,被检部位看起来可能不同。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6-154155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插入部的前端面设置1个或一对喷嘴部的结构。日本特开平6-154155号公报所记载的1个或一对喷嘴部通过分别对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去除各物镜的透镜面的污渍或模糊。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0-10022号公报中也公开了在插入部的前端面设置一对喷嘴部的结构。日本特开2000-10022号公报所记载的一对喷嘴部通过分别对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去除各物镜的透镜面的污渍或模糊。
但是,在日本特开平6-154155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前端面设有一对喷嘴部的结构中,从第1喷嘴部向第1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的方向和从第2喷嘴部向第2物镜供给流体的方向不同。
因此,在被检部位的观察中,当从各喷嘴部向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时,在各物镜的透镜面上流动的流体的方向不同。由此,在各观察图像中,被检部位看起来不同,成为不自然的立体像,其结果,存在使观察者的眼睛疲劳的问题。
并且,在日本特开平6-154155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前端面设有1个喷嘴部的结构中,针对各物镜的流体的供给方向相同。
但是,在接近喷嘴部的第1物镜和远离喷嘴部的第2物镜中,从喷嘴部供给的流体的供给速度、供给强度不同。即,不是均匀地对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因此,在各观察图像中,被检部位看起来不同,成为不自然的立体像,其结果,还是存在观察者的眼睛疲劳的问题。
进而,从相当于各观察图像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对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其结果,观察者看到流体在各观察图像的左右方向上流动的图像。一般情况下,由于流体在上下方向上流动会感觉更为自然,所以,存在流体在左右方向上流动的图像使观察者感觉不舒服的问题。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0-10022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前端面设有一对喷嘴部的结构中,从第1喷嘴部向第1物镜供给流体的方向和从第2喷嘴部向第2物镜供给流体的方向也不同。具体而言相差180°。
因此,在被检部位的观察中,当从各喷嘴部向各物镜的透镜面供给流体时,在各物镜的透镜面上流动的流体的方向相差180°。
因此,在各观察图像中,被检部位看起来不同,成为不自然的立体像,其结果,与日本特开平6-154155号公报同样,存在观察者的眼睛疲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立体内窥镜:即使在各观察图像的观察中通过供给流体来去除各物镜的透镜面的污渍或模糊的情况下,观察者也容易进行观察。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内窥镜具有: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第1观察窗,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部中;第2观察窗,其设置在所述前端部中;第1送出部,其与所述第1观察窗的光轴中心分开规定的距离而设置,向所述第1观察窗送出流体;以及第2送出部,其与所述第2观察窗的光轴中心分开与所述规定的距离相同的距离而设置,在与所述第1送出部相同的供给方向上向所述第2观察窗送出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图1的内窥镜装置的框图。
图3是并列示出在图1、图2的显示单元中显示被检部位的第1观察图像或第2观察图像的状态以及在第1摄像元件或第2摄像元件中将被检部位成像为第1观察图像或第2观察图像的状态的图。
图4是由图1的IV线包围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利用剖面局部示出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图。
图6是利用剖面局部示出沿着图4中的VI-VI线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图。
图7是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一起利用剖面局部示出对图6的第1喷嘴部和第2喷嘴部供给流体的管路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送气送水切换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图4的前端面中第1喷嘴部和第2喷嘴部向与连接第1摄像元件和第2摄像元件的上方向的一侧和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交叉设定的角度的方向偏移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以第1物镜和第2物镜为基准来决定图4的前端面中的第1照明透镜和第2照明透镜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图11是与外皮的前端面一起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平面图。
图12是与外皮一起示出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与立体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和外皮的前端面一起示出图11的喷嘴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4是与外皮一起示出沿着图13中的XIV-XIV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图4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设置在位于插入部的前端面的1个喷嘴部中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地示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图1的内窥镜装置的框图,图3是并列示出在图1、图2的显示单元中显示被检部位的第1观察图像或第2观察图像的状态以及在第1摄像元件或第2摄像元件中将被检部位成像为第1观察图像或第2观察图像的状态的图。
如图1、图2所示,内窥镜装置100具有对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立体像进行摄像的立体内窥镜1和周边装置50构成主要部分。
立体内窥镜1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以及在该插入部2的插入方向S的基端(以下简称为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3。并且,立体内窥镜1具有从操作部3延伸出的通用缆线4、以及设置在该通用缆线4的延伸端的连接器5。
另外,在图1中,以插入部2具有挠性的软性镜为例示出立体内窥镜1,但是,该立体内窥镜1也可以是插入部2为硬质的硬性镜。
周边装置50具有图像处理单元51、与该图像处理单元51连接的3D监视器等显示单元52、与图像处理单元51连接的输入单元53。
另外,通过使连接器5相对于图像处理单元51拆装自如,立体内窥镜1相对于图像处理单元51连接自如。
并且,如图2所示,在插入部2的插入方向S的前端(以下简称为前端)内设有对被检部位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8。摄像单元8具有对被检部位进行观察的第1物镜光学系统21和对被检部位进行观察的第2物镜光学系统22。
进而,如图3所示,摄像单元8具有经由第1物镜光学系统21而使被检部位成像为第1观察图像201的第1摄像元件31。并且,摄像单元8具有经由第2物镜光学系统22而使被检部位成像为与第1观察图像201具有视差的第2观察图像202的第2摄像元件32。
即,摄像单元8具有对第1观察图像201和与该第1观察图像201具有视差的第2观察图像202进行摄像的功能。
第1物镜光学系统21中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最前方的透镜作为第1物镜11,设置成透镜面11m在插入部2的前端的前端面2s露出,其中,所述第1物镜11是第1观察窗。另外,第1观察窗不限于物镜,也可以是玻璃罩等。下面,作为第1观察窗的一例,举出物镜进行说明。
并且,第2物镜光学系统22中的位于插入方向S的最前方的透镜作为第2物镜12,设置成透镜面12m在前端面2s露出,其中,所述第2物镜12是第2观察窗。另外,第2观察窗不限于物镜,也可以是玻璃罩等。下面,作为第2观察窗的一例,举出物镜进行说明。
另外,前端面2s中的第1物镜11、第2物镜12的配置位置和前端面2s中设置的其他部件在后面叙述。
并且,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第1摄像元件31位于比第1物镜光学系统21靠插入方向S的后方的位置。进而,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第2摄像元件32也位于比第2物镜光学系统22靠插入方向S的后方的位置。
在第1摄像元件31上连接有第1摄像缆线55的前端。并且,在第2摄像元件32上连接有第2摄像缆线56的前端。
第1摄像缆线55和第2摄像缆线56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和操作部3内。并且,在连接器5与图像处理单元51连接时,第1摄像缆线55和第2摄像缆线56的各基端与图像处理单元51的摄像图像生成部60连接。
摄像图像生成部60具有第1图像生成部61和第2图像生成部62。第1图像生成部61生成第1摄像元件31中成像的第1观察图像201。并且,第2图像生成部62生成第2摄像元件32中成像的第2观察图像202。
并且,摄像图像生成部60与立体显示处理部70连接。进而,立体显示处理部70与显示单元52连接。
如图3所示,立体显示处理部70在显示单元52中交替地反复显示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202。观察者针对显示单元52中反复显示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202,经由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利用左眼仅观察第1观察图像201,利用右眼仅观察第2观察图像202。由此,观察者能够立体观察被检部位。
另外,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将第1摄像元件31和第2摄像元件32中成像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202的上下左右方向规定为上下左右方向。
具体而言,在重力方向的下方和被检部位的下方一致的状态下,在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正面观察被检部位时,将经由第1物镜11在第1摄像元件31中成像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经由第2物镜12在第2摄像元件32中成像的第2观察图像202的上下左右方向规定上下左右方向。
此时,将前端面2s的重力方向的下方规定为下方向(在图3-5、9-14中表示为DOWN)。将前端面2s的下方向的相反方向规定为上方向(在图3-5、9-14中表示为UP)。在以插入方向S的方向观察前端面2s时,将从上方向绕顺时针90度的方向规定为右方向(在图3、4、6、7、9-11、13中表示为RIGHT)。将右方向的相反方向规定为左方向(在图3、4、6、7、9-11、13中表示为LEFT)。
并且,如图3所示,由第1摄像元件31或第2摄像元件32规定的上下左右方向与通过显示位置调整部73调整位置而显示在显示面52m中的第1观察图像201或第2观察图像202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接着,使用图4对插入部2的前端面2s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被IV线包围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4所示,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中的前端面2s上设有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另外,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在同轴上分开设定的间隔而设置。
并且,在前端面2s中,在比第1物镜11靠上方向设有第1喷嘴部18。
第1喷嘴部18从作为第1送出部的第1开口部18k向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送出流体R,该第1开口部18k与第1物镜11的外周对置、并且与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分开规定的距离a。
进而,在前端面2s中,在比第2物镜12靠上方向设有第2喷嘴部19。
第2喷嘴部19从作为第2送出部的第2开口部19k向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送出流体R,该第2开口部19k与第2物镜12的外周对置、并且与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分开规定的距离b。
另外,第1开口部18k的开口轴方向和第2开口部19k的开口轴方向平行设置。并且,第1开口部18k与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之间的距离a和第2开口部19k与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之间的距离b一致(a=b)或大致一致(a≒b)。
并且,从第2开口部19k向透镜面12m送出流体R的方向与从第1开口部18k向透镜面11m送出的流体R的供给方向W一致。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R的供给方向W与平行于方向P的方向一致,其中,方向P是连接第1摄像元件31和第2摄像元件32的上方向的一侧和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
由此,从上方向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其结果,在透镜面11m、12m中,流体R从上方向朝向下方向流动。
即,如图3所示,对于在佩戴了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的状态下观察显示单元52的观察者来说,在右眼观察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左眼观察的第2观察图像202中,都能够在从上方向供给流体R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另外,可以对透镜面11m、12m实施疏水涂层或亲水涂层中的任意一方。由此,由于更加容易从各透镜面11m、12m去除液体,所以,观察性提高。
并且,如果各流体R的供给方向W与方向P一致,则在前端面2s中,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即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也可以分别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下方向。
由此,在前端面2s中,只要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即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上方向或下方向即可。
如上所述,在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即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左右任意方向的情况下,在各物镜11、12的透镜面11m、12m上,从左右方向侧供给流体R。其结果,对显示单元52中显示的第1观察图像201或第2观察图像202进行观察的观察者可能感觉到不舒适感。但是,如果各喷嘴部18、19即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相对于各物镜11、12设置在上下任意方向上,则观察者不会感觉到伴随着流体R供给的不舒适感。
并且,通常,在朝向重力方向下方供给时,更容易从各喷嘴部18、19供给流体R。由此,在前端面2s中,与下方向相比,优选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即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设置在上方向上。
另外,从第1开口部18k向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R的流量和从第2开口部19k向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R的流量设定为相等或大致相等。
进而,在前端面2s中,如图4所示,在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设置在上方向上的情况下,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在下方向上分别分开设定的间隔而设定有对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第1照明透镜13和第2照明透镜14。
接着,使用图5~图8简单说明对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供给流体R的结构。
图5是利用剖面局部示出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图,图6是利用剖面局部示出沿着图4中的VI-VI线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图。
并且,图7是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侧一起利用剖面局部示出对图6的第1喷嘴部和第2喷嘴部供给流体的管路结构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示出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送气送水切换装置的结构的概略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在第1喷嘴部18上连接有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送气送液管路90的前端。由此,送气送液管路90与第1开口部18k连通。并且,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在第2喷嘴部19上连接有从送气送液管路90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2的前端。由此,送气送液管路92与第2开口部19k连通。另外,送气送液管路90和送气送液管路92形成为流路直径相等。
并且,如图7所示,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也可以在第1喷嘴部18上连接有从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送气送液管路90的前端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1的前端。进而,如图7所示,在插入部2的前端内,也可以在第2喷嘴部19上连接有从送气送液管路90的前端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2的前端。另外,送气送液管路91和送气送液管路92形成为流路直径相等。
并且,在送气送液管路90的基端,在插入部2内连接有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和操作部3内的送气管路95的前端和送液管路96的前端。另外,送气管路95的基端和送液管路96的基端在操作部3内与操作部3中设置的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的气缸110s的插入方向S的前端侧部位连接。
并且,在操作部3内,在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的气缸110s的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部位连接有送气管路97的前端和送液管路98的前端。送气管路97和送液管路98贯穿插入到操作部3、通用缆线4、连接器5内。另外,送气管路97的基端在连接器5内与气体供给源连接。并且,送液管路98的基端在连接器5内与液体供给源连接。
如图8所示,送水切换装置110在气缸110s内具有能够通过按下按钮111进行按下操作的主体部110h。主体部110h在内部具有2个连结管路112、113。
在送水切换装置110中,主体部110h在图8所示的位置处遮断从送气管路97朝向送气管路95的气体供给,遮断从送液管路98朝向送液管路96的液体供给。
并且,在送水切换装置110中,按下按钮111被按下,在主体部110h被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下方推入第1距离的位置处,经由连结管路112使送气管路97和送气管路95连通。
由此,送水切换装置110发挥从送气管路97经由连结管路112向送气管路95供给气体的功能。
进而,在送水切换装置110中,按下按钮111进一步被按下,在主体部110h被从图8所示的位置向下方推入比第1距离长的第2距离的位置处,经由连结管路112使送气管路97和送气管路95连通。进而,经由连结管路113使送液管路98和送液管路96连通。
由此,送水切换装置110发挥从送气管路97经由连结管路112向送气管路95供给气体的功能。并且,送水切换装置110发挥从送液管路98经由连结管路113向送液管路96供给液体的功能。
另外,由于送水切换装置110的结构是公知的,所以省略更加详细的说明。
并且,作为构成从气体供给源经由送气管路97、连结管路112、送气管路95、送气送液管路90供给到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的流体R的气体,举出空气等。
进而,作为构成从液体供给源经由送液管路98、连结管路113、送液管路96、送气送液管路90供给到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的流体R的液体,举出消毒水、生理食盐水等具有活体适应性的液体。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图5、图6所示的结构,则在第1喷嘴部18上连接有送气送液管路90的前端。并且,在第2喷嘴部19上连接有从送气送液管路90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2的前端。进而,在送气送液管路90的基端连接有送气管路95和送液管路96的各前端。
并且,如果采用图7所示的结构,则在第1喷嘴部18上连接有从送气送液管路90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1的前端。并且,在第2喷嘴部19上连接有从送气送液管路90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2的前端。进而,在送气送液管路90的基端连接有送气管路95和送液管路96的各前端。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喷嘴部18供给气体的送气管路和对第2喷嘴部19供给气体的送气管路共同化为送气管路95。并且,对第1喷嘴部18供给液体的送液管路和对第2喷嘴部19供给液体的送液管路共同化为送液管路96。
因此,与按照喷嘴部18、19分别设置送气管路和送水管路的情况相比,由于贯穿插入到插入部2内的管路的条数较少,所以,能够实现插入部2的直径的小径化。即,能够利用廉价且简单的结构构成针对各喷嘴部18、19的流体供给机构。
并且,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构成为,能够经由送气管路95同时进行针对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的气体的供给遮断。进而,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构成为,能够经由送气管路95和送液管路96同时进行针对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的气体、液体的供给遮断的控制。
即,在通过按下按钮111的按下操作而指示了气体的供给或气体和液体的供给时,从第1喷嘴部18的开口部18k和第2喷嘴部19的开口部19k同时喷出气体或气体和液体。
除此之外,根据下述3个结构,在每单位时间内以相同速度或流量向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供给流体。另外,作为3个结构中的第1个结构,如上所述举出a=b或a≒b。并且,作为第2个结构,举出送气管路95、送液管路96的前端与送气送液管路90连接。进而,作为第3个结构,举出送气送液管路90的前端或从该前端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1与第1喷嘴部18连接,从送气送液管路90分支的送气送液管路92的前端与第2喷嘴部19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从第1喷嘴部18的开口部18k和第2喷嘴部19的开口部19k同时喷出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结构,为了简化结构而使用1个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
不限于此,也可以按照与第1喷嘴部18连接的送气送水用管路、与第2喷嘴部19连接的送气送水用管路设置对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供给遮断进行控制的送气送水切换装置。在该结构中,按照送气送水切换装置同时控制针对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的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供给遮断。
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1个送气送水切换装置110的结构能够廉价且简单地构成针对各喷嘴部18、19的流体供给机构。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面2s中,示出第1喷嘴部18和第2喷嘴部19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开设置在上方向。
并且,在前端面2s中,示出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平行设置。
进而,示出从第2开口部19k向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的方向与从第1开口部18k向透镜面11m供给的流体的供给方向W一致。
这样,均从上方向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由此,流体R从上方向向下方向流动。
即,如图3所示,对于在佩戴了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的状态下观察显示单元52的观察者来说,在右眼观察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左眼观察的第2观察图像202中,都能够在从上方向供给流体R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由此,在被检部位的观察中,在通过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来去除透镜面11m、12m的污渍或模糊的过程中,在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中,在透镜面11m、12m上流动的流体的供给方向也看起来相同。因此,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被检部位看起来相同。由此,观察者不会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感觉到不舒适感,观察者的眼睛不会疲劳。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示出了第1开口部18k与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之间的距离a和第2开口部19k与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之间的距离b相等或大致相等。
进而,示出了从第1开口部18k向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R的流量和从第2开口部19k向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R的流量被设定为相等或大致相等。
这样,均以相同量、相同速度从上方向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
即,如图3所示,对于在佩戴了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的状态下观察显示单元52的观察者来说,在右眼观察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左眼观察的第2观察图像202中,都能够在以相同量、相同速度从上方向供给流体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由此,在被检部位的观察中,在通过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来去除透镜面11m、12m的污渍或模糊的过程中,在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中,在透镜面11m、12m上流动的流体的供给方向、供给速度、供给量也看起来相同。
因此,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被检部位看起来相同。由此,观察者不会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感觉到不舒适感,观察者的眼睛不会疲劳。
并且,由于能够可靠地对第1物镜11、第2物镜12供给流体R,所以,能够可靠地去除透镜面11m、12m的污渍或模糊。
以上,能够提供如下的立体内窥镜1:在各观察图像201、202的观察中通过供给流体R来去除各物镜11、12的透镜面11m、12m的污渍或模糊的情况下,观察者也容易进行观察。
另外,下面使用图9示出变形例。图9是示出在图4的前端面中第1喷嘴部和第2喷嘴部向与连接第1摄像元件和第2摄像元件的上方向的一侧和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交叉设定的角度的方向偏移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在前端面2s中,第1照明透镜13和第2照明透镜14相对于第1物镜11、第2物镜12设置在分别比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更向上方分开的位置。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前端面2s中,第1喷嘴部18的第1开口部18k和第2喷嘴部19的第2开口部19k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a、b而设置在上方向,且a=b或a≒b。
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在对前端面2s进行平面观察时,第1喷嘴部18的第1开口部18k也可以位于从第1物镜11与第1照明透镜13之间的区域Q1沿着与方向P交叉设定的角度θ的方向V偏移的位置。
并且,在对前端面2s进行平面观察时,第2喷嘴部19的第2开口19k也可以位于从第2物镜12与第2照明透镜14之间的区域Q2沿着与方向P交叉设定的角度θ的方向V偏移的位置。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第1喷嘴部18的开口部18k和第2喷嘴部19的开口部19k也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的各光学中心11c、12c在方向V上分别分开a、b而设置,且a=b或a≒b。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前端面2s中,第1开口部18k的开口轴方向和第2开口部19k的开口轴方向也平行设置。
因此,从第2开口部19k向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的方向与从第1开口部18k向透镜面11m供给的流体的供给方向W一致。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R的供给方向W和平行于与方向P交叉设定的角度θ的方向V的方向一致,其中,方向P是连接第1摄像元件31和第2摄像元件32的上方向的一侧和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前端面2s中的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的配置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进而,由于第1喷嘴部18、第2喷嘴部19分别位于从区域Q1、Q2沿着方向V偏移的位置,所以,能够在前端面2s中的空闲区域中配置各喷嘴部18、19。由此,由于能够使插入部2在方向P上小径化,所以,与本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实现插入部2的小径化。
另外,下面使用图10示出另一个变形例。图10是示出以第1物镜和第2物镜为基准来决定图4的前端面中的第1照明透镜和第2照明透镜的配置位置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10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前端面2s中,第1喷嘴部18的开口部18k和第2喷嘴部19的开口部19k也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的各光学中心11c、12c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上方向,且a=b或a≒b。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前端面2s中,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也平行设置。因此,从第2开口部19k向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的方向与从第1开口部18k向透镜面11m供给的流体的供给方向W一致。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前端面2s中,第1照明透镜13、第2照明透镜14位于沿着与连接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和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的线垂直的方向P的各中心11c、12c的2等分线上。
并且,在前端面2s中,第1照明透镜13设置在比各物镜11、12靠下方。并且,第2照明透镜14设置在比各物镜11、12靠上方。
进而,第1照明透镜13设置在该第1照明透镜13的中心13c与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之间为距离c的位置。并且,第2照明透镜14设置在该第2照明透镜14的中心14c与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之间为距离d的位置。另外,距离c与距离d一致(c=d)或大致一致(c≒d)。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而且,从各照明透镜13、14照射到被检体内并进行反射的反射光以相同光量、角度入射到各物镜11、12。
由此,在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中,明亮度看起来相同,所以,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被检部位看起来相同。另外,其他效果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下面使用图15示出另一个变形例。图15是示出图4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设置在位于插入部的前端面的1个喷嘴部中的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放大平面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开口部18k设置在设于前端面2s的第1喷嘴部18中,第2开口部19k设置在设于前端面2s的第2喷嘴部19中。
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第1开口部18k和第2开口部19k也可以设置在设于前端面2s的1个喷嘴部200中。
另外,该情况下,光轴中心11c与第1开口部18k的距离a和光轴中心12c与第2开口部19k的距离b也相等或大致相等。
并且,图5、图6所示的送气送液管路90、92的前端与喷嘴部200连接,使得送气送液管路90与第1开口部18k连通、送气送液管路92与第2开口部19k连通。
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送气送液管路91的前端以与第1开口部18k连通的方式与喷嘴200连接。
并且,也可以使图5、图6所示的送气送液管路90、92的分支部位于喷嘴200的内部。同样,也可以使图7所示的送气送液管路91、92的分支部位于喷嘴200的内部。
通过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与外皮的前端面一起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平面图,图12是与外皮一起示出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剖视图。
该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结构与上述图1~图8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包覆于插入部的外周的外皮的前端设置第1喷嘴部和第2喷嘴部。
由此,仅对该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第1摄像元件31和第2摄像元件32中成像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202的上下左右方向规定为上下左右方向。并且,在图12中,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示出第1物镜11。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立体内窥镜的插入部2的外周包覆有外皮80。另外,在外皮80的内周面与插入部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周状的空间140。
外皮80的前端面80s位于比插入部2的前端面2s靠插入方向S的前方的位置。并且,在外皮80的前端呈周状形成有内向凸缘80f,该内向凸缘80f呈L字状向外皮80的径向的内侧延伸。具有L字状的内向凸缘80f的径向内侧的延伸端中的基端面80fk与前端面2s中的外周部附近抵接。
另外,前端面2s中设置的各物镜11、12经由形成于外皮80的前端的开口80k露出到插入方向S的前方。
这里,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在第1物镜11的上方向上设有第1喷嘴部81。第1喷嘴部81从第1开口部81k向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供给流体R,其中,该第1开口部81k是与第1物镜11的外周对置的第1送出部。
进而,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在第2物镜12的上方向上设有第2喷嘴部82。第2喷嘴部82从第2开口部82k向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其中,该第2开口部82k是与第2物镜12的外周对置的第2送出部。
另外,与第1喷嘴部81内的第1开口部81k连通的流路和与第2喷嘴部82内的第1开口部82k连通的流路在周状的空间140的前端连通。即,空间140构成对第1喷嘴部81和第2喷嘴部82供给流体R的流路。
并且,空间140相当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送气送液管路90。即,在空间140中连接有送气管路95和送液管路96的各前端。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操作部3中设有送水切换装置1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开口部81k和第2开口部82k也平行设置。并且,第1开口部81k与第1物镜11的光学中心11c之间的距离a和第2开口部82k与第2物镜12的光学中心12c之间的距离b一致(a=b)或大致一致(a≒b)。
并且,从第2开口部82k向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的方向与从第1开口部81k向透镜面11m供给的流体R的供给方向W一致。
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从上方向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
另外,如果供给方向W与平行于方向P的方向一致,则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第1喷嘴部81和第2喷嘴部82也可以分别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下方向。
由此,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只要第1喷嘴部81和第2喷嘴部82相对于第1物镜11和第2物镜12分别分开距离a、b而设置在上方向或下方向即可。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即使在外皮80的前端设置第1喷嘴部81、第2喷嘴部82,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不需要在前端面2s中设置各喷嘴部18、19,所以,能够实现插入部2的小径化。
另外,下面使用图13、图14示出变形例。图13是与立体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和外皮的前端面一起示出图11的喷嘴部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4是与外皮一起示出沿着图13中的XIV-XIV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局部剖视图。
在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示出在第1物镜11的上方向上设有从第1开口部81k向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供给流体R的第1喷嘴部81。
进而,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示出在第2物镜12的上方向上设有从第2开口部82k向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的第2喷嘴部82。
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在周向J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喷嘴部。
具体而言,如图13、图14所示,可以在周状的内向凸缘80f中沿着周向J等间隔地形成例如8个喷嘴部,即第1喷嘴部81、第2喷嘴部82、第3喷嘴部83、第4喷嘴部84、第5喷嘴部85、第6喷嘴部86、第7喷嘴部87、第8喷嘴部88。各开口部81k、82k、83k、84k、85k、86k、87k、88k与各物镜11、12的外周对置。
另外,其他结构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各开口部81k~88k从全部周围方向对各物镜11、12的透镜面11m、12m供给流体R。因此,对于在佩戴了专用的立体视觉眼镜的状态下观察显示单元52的观察者来说,在右眼观察的第1观察图像201和左眼观察的第2观察图像202中,都能够在从全部周围方向供给流体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由此,在被检部位的观察中,在通过对第1物镜11的透镜面11m和第2物镜12的透镜面12m供给流体R来去除透镜面11m、12m的污渍或模糊的过程中,在第1观察图像201和第2观察图像中,在透镜面11m、12m上流动的流体的供给方向也看起来大致相同。因此,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被检部位看起来相同。
由此,观察者不会在各观察图像201、202中感觉到不舒适感,观察者的眼睛不会疲劳。另外,其他效果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插入部2的前端面2s中设置第1物镜11、12的直视型立体内窥镜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的外周侧面设置物镜11、12的侧视型立体内窥镜。
本申请以2013年2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021577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11)

1.一种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立体内窥镜具有:
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内;
第1观察窗,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插入方向前端侧的前端部中;
第2观察窗,其设置在所述前端部中;
第1送出部,其与所述第1观察窗的光轴中心分开规定的距离而设置,向所述第1观察窗送出流体;以及
第2送出部,其与所述第2观察窗的光轴中心分开与所述规定的距离相同的距离而设置,在与所述第1送出部相同的供给方向上向所述第2观察窗送出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送出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前端部的第1喷嘴部中,
所述第2送出部设置在与位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第1喷嘴部不同的第2喷嘴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送出部和所述第2送出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前端部的1个喷嘴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送出部向所述第1观察窗送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的流量被设定为与从所述第2送出部向所述第2观察窗送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流体的流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送出部上连接有向该第1送出部供给流体的第1送气送水管路,在所述第2送出部上连接有向该第2送出部供给流体并且与所述第1送气送水管路连通的第2送气送水管路,
所述第1送气送水管路和所述第2送气送水管路的流路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内窥镜还具有:
第1摄像元件,其在所述插入部内位于比所述第1观察窗靠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的位置,经由所述第1观察窗使所述被检部位成像为第1观察图像,并且规定了所述第1观察图像的上方向;以及
第2摄像元件,其在所述插入部内位于比所述第2观察窗靠所述插入方向的后方的位置,经由所述第2观察窗使所述被检部位成像为第2观察图像,并且规定了所述第2观察图像的上方向,
所述第1送出部相对于所述第1观察窗位于由所述第1摄像元件规定的所述上方向或与所述上方向相反的由所述第1摄像元件规定的所述第1观察图像的下方向,
所述第2送出部相对于所述第2观察窗位于由所述第2摄像元件规定的所述上方向或与该上方向相反的由所述第2摄像元件规定的所述第2观察图像的下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送出部向所述第1观察窗送出的流体和从所述第2送出部向所述第2观察窗送出的流体的所述供给方向是与连接所述第1摄像元件和所述第2摄像元件的所述上方向的一侧和所述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平行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1送出部向所述第1观察窗送出的流体和从所述第2送出部向所述第2观察窗送出的流体的所述供给方向是与相对于连接所述第1摄像元件和所述第2摄像元件的所述上方向的一侧和所述下方向的一侧的方向以设定的角度交叉的方向平行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部中,相对于所述第1观察窗在所述上方向或所述下方向上设有对所述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第1照明透镜,并且,相对于所述第2观察窗在所述上方向或所述下方向上设有对所述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第2照明透镜,
在对所述前端部进行平面观察时,所述第1送出部位于从所述第1观察窗与所述第1照明透镜之间的区域沿着所述交叉的方向偏移的位置,并且,所述第2送出部位于从所述第2观察窗与所述第2照明透镜之间的区域沿着所述交叉的方向偏移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送出部和所述第2送出部设置在所述前端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包覆有外皮,
所述第1送出部和所述第2送出部设置在所述外皮的所述插入方向的前端。
CN201380018944.5A 2013-02-06 2013-12-05 立体内窥镜 Active CN104219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1577 2013-02-06
JP2013021577 2013-02-06
PCT/JP2013/082724 WO2014122843A1 (ja) 2013-02-06 2013-12-05 立体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9989A true CN104219989A (zh) 2014-12-17
CN104219989B CN104219989B (zh) 2016-10-05

Family

ID=5129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8944.5A Active CN104219989B (zh) 2013-02-06 2013-12-05 立体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18617A1 (zh)
EP (1) EP2821002B1 (zh)
JP (1) JP5583880B1 (zh)
CN (1) CN104219989B (zh)
WO (1) WO20141228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275A (zh) * 2016-05-23 2019-03-15 安多卓思公司 用于内窥镜的多喷嘴控制器
CN109963492A (zh) * 2016-11-17 2019-07-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75359A1 (en) * 2015-05-12 2018-01-31 Olympus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endoscope device
WO2016185830A1 (ja) * 2015-05-21 2016-1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EP3383343A4 (en) 2015-12-04 2019-07-10 ICU Medical,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ONENTS FOR TRANSFERRING MEDICAL LIQUIDS
WO2017138187A1 (ja) * 2016-02-12 2017-08-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立体内視鏡および立体内視鏡システム
JP7227011B2 (ja) * 2019-01-09 2023-02-21 i-PRO株式会社 内視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4155A (ja) * 1992-11-18 1994-06-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0262463A (ja) * 1999-03-12 2000-09-26 Sony Corp 内視鏡
US6142932A (en) * 1998-06-19 2000-11-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Front end structure of stereoscopic endoscope including an elongated lens
JP2008148935A (ja) * 2006-12-18 2008-07-0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の対物レンズの洗浄方法
JP2009028198A (ja) * 2007-07-26 2009-02-12 Hoya Corp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2012045327A (ja) * 2010-08-30 2012-03-08 Fujifilm Corp 硬性内視鏡及びその観察窓洗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1129A (en) * 1961-02-23 1963-01-01 Isio F Wasserman Surgical instrument
FR1335031A (fr) * 1962-06-27 1963-08-16 Dispositif périscopique à pupille avant et élément optique rapporté sur sa gaine de refroidissement
US3903877A (en) * 1973-06-13 1975-09-09 Olympus Optical Co Endoscope
US3969824A (en) * 1974-12-18 1976-07-20 Randy Miles Widen Self cleaning dental mirror
US4579597A (en) * 1983-05-02 1986-04-0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Method of cleaning endoscope channels
DE3417571C2 (de) * 1983-05-16 1986-10-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Tokio/Tokyo Verfahren zum Reinigen von Endoskopen, sowie Endoskop hierfür
JPH0685024B2 (ja) * 1984-10-26 1994-10-26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602212B2 (ja) * 1985-09-30 1997-04-2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ルーメンチユーブ内視鏡
US4757819A (en) * 1986-05-21 1988-07-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Ultrasonic endoscope
JPH01133901U (zh) * 1988-03-04 1989-09-12
JPH01244732A (ja) * 1988-03-28 1989-09-29 Asahi Optical Co Ltd シース付内視鏡
US5207213A (en) * 1991-02-01 1993-05-04 Circon Corporation Laparoscope having means for removing image impeding material from a distal lens
US5386817A (en) * 1991-06-10 1995-02-07 Endo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Endoscope sheath and valve system
DE4220701C2 (de) * 1991-08-02 2001-02-08 Olympus Optical Co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Endoskop
US5408991A (en) * 1992-07-31 1995-04-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system wherein cleaning solution flows at same speed in cleaning solution supply section and in all flow paths of internal conduits
US5447148A (en) * 1993-07-08 1995-09-05 Vision Sciences, Inc. Endoscopic contamination protection system to facilitate cleaning of endoscopes
US5575756A (en) * 1993-08-16 1996-1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apparatus
US5685823A (en) * 1994-03-30 1997-11-1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d structure of endoscope
JPH07327921A (ja) * 1994-06-14 1995-1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医療用撮像装置
US6184923B1 (en) * 1994-11-25 2001-02-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distal end optical adapter
WO2006073121A1 (ja) * 2005-01-07 2006-07-1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用挿入部
JP5364326B2 (ja) * 2008-02-01 2013-12-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1041720A2 (en) * 2009-10-01 2011-04-07 Jacobsen Stephen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ipulating movement of a micro-catheter
US20140163360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Irrigated cathet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4155A (ja) * 1992-11-18 1994-06-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6142932A (en) * 1998-06-19 2000-11-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Front end structure of stereoscopic endoscope including an elongated lens
JP2000262463A (ja) * 1999-03-12 2000-09-26 Sony Corp 内視鏡
JP2008148935A (ja) * 2006-12-18 2008-07-03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および内視鏡の対物レンズの洗浄方法
JP2009028198A (ja) * 2007-07-26 2009-02-12 Hoya Corp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2012045327A (ja) * 2010-08-30 2012-03-08 Fujifilm Corp 硬性内視鏡及びその観察窓洗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5275A (zh) * 2016-05-23 2019-03-15 安多卓思公司 用于内窥镜的多喷嘴控制器
CN109475275B (zh) * 2016-05-23 2022-04-08 安多卓思公司 用于内窥镜的多喷嘴控制器
CN109963492A (zh) * 2016-11-17 2019-07-0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
CN109963492B (zh) * 2016-11-17 2021-07-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装置、内窥镜装置的工作方法以及视频处理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1002B1 (en) 2016-06-22
JP5583880B1 (ja) 2014-09-03
US20150018617A1 (en) 2015-01-15
CN104219989B (zh) 2016-10-05
EP2821002A4 (en) 2015-11-25
WO2014122843A1 (ja) 2014-08-14
JPWO2014122843A1 (ja) 2017-01-26
EP2821002A1 (en)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9989A (zh) 立体内窥镜
CN106163371B (zh) 内窥镜系统
US9829697B2 (en) Stereo endoscope system
US20120330129A1 (en) Medical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US20040263613A1 (en) Stereo-observation system
JP2015533300A (ja) マルチカメラ内視鏡
CA2901739C (en) Endoscope with pupil expander
GB2460166A (en) A stereo-endoscope with camera connection
CN105722450B (zh) 内窥镜系统
JP2012245056A (ja) 内視鏡
US10983330B2 (en) 3D video endoscope
WO2016157623A1 (ja) 内視鏡装置
US11042020B2 (en) Endoscope having observation window with circumferential side surface and cleaning nozzles directed to circumferential side surface
CN109068954A (zh) 内窥镜装置
US20160113482A1 (en) Surgical device
JP6560799B2 (ja) 内視鏡
US20220257104A1 (en) Endoscope with a lens cleaning nozzle
CN104939795B (zh) 内窥镜用插入部以及内窥镜
EP3508109B1 (en)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dical observation system
ITBO20080729A1 (it) Sistema medicale per visualizzare l'interno di un corp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